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2013.7-3

合集下载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沉积学 第六章 碳酸盐岩资料

沉积学 第六章  碳酸盐岩资料

六、孔隙 碳酸盐岩的孔隙形成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碳酸盐岩的矿物成 分、结构和形成条件、同时碳酸盐岩孔隙也与成岩作用环境和后期改造有重 要关系。前者主要是指原生孔隙,而后者则指次生孔隙。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构造 一、缝合线构造 缝合线构造占主导地位的成因说是压溶说。它的理论是:在压力作用下, 颗粒接触的化学势(溶度积常数)升高,造成溶液中离子活化度的增大,形 成浓度梯度,于是溶质离子就从浓度高的接触处扩散到浓度低的溶液所占据 的孔隙中去,并使 CaCO3 沉淀在未应变的颗粒表面上。溶质的扩散速度是缓 慢的,所以主要是通过溶解面进行,并为流动的液体所大量搬运。溶质迁移 有二种方式,一是沿缝合线或从平行于线应力轴的面迁移,二是向缝合线周 围的围岩中扩散。因此,造成缝合线周围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降低。 二、帐篷构造 这是一种碳酸盐潮坪环境形成的脊型背斜构造。这种构造具有柱状裂隙 和极大的干裂状 多角形断面,略呈不谐和的褶皱和类似尖顶状的褶皱或倒转岩层。此外, 还有受压变低的 V 字形裂缝和伴生有角砾岩层的出现。 三、鸟眼构造 鸟眼孔或雪花状、窗格状构造,主要产出于低能条件下所形成的泥晶、 团粒、藻团粒等沉积碳酸盐纹层中。 四、叠层石构造 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简称叠层石。叠层石由两种基 本层组成:(1)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 盐沉积物少,故色暗;(2)富碳酸盐纹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 有机质少,故色浅。这两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成叠层石构造。 五、示顶底构造 在碳酸盐岩的孔隙中,如在鸟眼孔隙、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 常见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
此外,邓哈姆还分出两类特殊的石灰岩类型,即粘结岩和结晶碳酸盐岩。 3、曾允孚的分类 曾允孚等(1980)提出的分类方案为一结构—成因分类,在国内有一定 的影响。 二、本书的分类 石灰岩划分为三个大的结构类型即:I.颗粒-灰泥石灰岩;II.晶粒石 灰岩;III.生物格架石灰岩。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在西亚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因而促进了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工作。

由于这些发现,石油工业部门感到对浅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缺乏,于是展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当前国内外的大油田中,碳酸盐岩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在世界上储量在0.14亿吨以上的546个油田中,就数目而论,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者虽然只占总数的37.9%,但就储量而言,则占57.9%。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为2亿吨,而砂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仅为0.9亿吨。

碳酸盐岩储集层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储量,而且往往具有极高的产能。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口日产量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8口属于碳酸盐储集层。

显然,碳酸岩储集层中的石油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激励我们去了解碳酸盐岩作为储油岩所应具有的性质。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悠久历史,如四川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采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气田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在华北盆地老第三系和震旦亚阶至奥陶系中也证实了高产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存在,更进一步开拓了碳酸盐储集层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随着国内外对碳酸盐岩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碳酸盐岩是单纯化学沉积的观点,绝大部分的现代海洋碳酸盐都是生物成因的。

与此同时,对碳酸盐岩含油性的研究和认识也获得了新飞跃。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特征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和对油气储集作用影响较大的空隙类型,目前已知有以下几种。

①粒间孔隙:是指碎屑碳酸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如内碎屑之间、生物碎屑之间、鲕粒直间的孔隙等。

其特征与碎屑岩的的粒间空隙相似。

碳酸盐岩的粒间孔隙一般是原生的,但也可以是次生的,如大颗粒之间的微晶基质的选择性溶解造成的粒间孔隙。

②粒内孔隙: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空隙。

10 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10 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1) 储层沉积特征
扇 三 角 洲 砂 体
湖 底 扇 砂 体
砂体沉积断面图
半 深 湖 外 源 湖 底 扇 扇 三 角 洲 内 源 湖 底 扇
沉积微相分布图
储层砂体沉积模式
2)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伊23井 双一段 长石石 英粗砂 岩中的 早期方 解石(C) 胶结, 嵌晶结 构. 正 交偏光, 4×10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及其分布
在碳酸盐岩沉积区中水动力能量较强的环境是形成良好 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地带,包括生物礁环境、浅滩环境和潮 坪环境以及台地前斜坡带等。 线状生物礁体,向海一侧为礁前,向陆一侧为礁后,礁 前塌积物的孔隙十分发育,礁后堆积物孔隙度差,也就是说 生物礁块状岩体中孔隙主要发育在礁核和礁前塌积岩区内。 浅滩环境主要指滨岸砂滩、障壁砂滩、泻湖边缘浅滩和 潮汐三角洲等环境。 潮坪环境主要是指大洋海浪作用不明显、主要受潮汐作 用和风暴作用的的潮上带和潮间带。
此类裂缝意义不大。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沉积 环境、溶蚀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
(一)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发育。
水动力能量比较强的沉积环境是发育粒间孔隙的有利 地带;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是生物骨架孔隙较 发育的地带,因此,有利于原生孔隙发育的沉积环境是: 前缘台地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等。
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
间溶孔、溶模孔。 一般,孔径小于5mm者称溶孔,大于5mm者称溶洞。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滤通道,
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的储集有重要的作用。按成因可将其分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特征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特征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特征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油气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

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3,其中80%的含油层是碳酸盐岩。

北美的碳酸盐岩产量约占北美整个石油产量的1/2。

在前苏联的生物礁油田内,石油储量约占整个碳酸盐岩储量的31%,天然气占29%。

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碳酸盐岩储层可归纳为6种类型:(1)不整合面之下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孔隙类型:内模孔隙、孔洞、受溶解增大的裂缝、角砾孔隙。

成因:近地表的白云石化或溶解作用、裂缝和角砾化作用。

代表性实例:美国阿纳达科盆地、威利斯顿盆地、二叠盆地。

(2)潮上带到潮下带的白云岩孔隙类型:晶间孔隙、粒间孔隙、内模孔隙、孔洞。

成因:礁体出露水面在淡水透镜体之下海水与淡水的混合带形成的白云石;浓缩卤水返流交代碳酸盐沉积物而成的白云石;浓缩卤水受蒸发作用往上提升交代碳酸盐沉积物而成的白云石;碳酸盐沉积物深埋于地下而成的白云石。

代表性实例:美国密执安盆地志留纪尼亚加拉礁的白云岩储层;威利斯顿盆地奥陶纪红河组的白云岩储层。

(3)鲕粒、团粒浅滩孔隙类型:粒间孔隙、内模孔隙、孔洞。

成因:原生粒间孔隙或颗粒被溶解而成的内模孔隙。

代表性实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上侏罗统阿拉伯组、卡塔尔上侏罗统阿拉伯组。

(4)礁(包括与礁有关的储层)孔隙类型:生长骨架孔隙、受溶解作用增大的孔隙,特别是礁体出露水面受淡水淋滤而成的孔隙。

成因:骨架之间的原始孔隙、礁前角砾之间的孔隙。

代表性实例:美国二叠盆地的石炭-二叠纪马蹄形礁、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礁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岩。

(5)泥晶灰岩、白垩内的微孔隙。

孔隙类型:粒间孔隙。

成因:在灰泥沉积稳定期生成的微方解石之间的孔隙,这表明原始灰泥以方解石占优势。

代表性实例:阿联酋早白垩世萨马马群的北海油田,如埃科菲斯克油田。

(6)泥晶灰岩内的微裂缝孔隙类型:裂缝、微裂缝。

成因:受挤压力而产生的张性裂缝。

四.碳酸盐岩储层

四.碳酸盐岩储层

亮晶鲕粒灰岩,左侧照片的局部放大。 照 片对角线长度1.8mm
12
原生粒间孔
粒内孔
台缘鲕滩微相的鲕 粒白云岩和虫屑白 云岩-好储层
粒间和粒内溶孔
粒间和粒内溶孔
13
台缘生屑滩微相的粉晶棘屑白云岩-好储层。普光6井,10(59/137)
棘皮
加大边
土库曼斯坦上侏罗统牛津阶台地边缘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 为厚壳蛤、珊瑚和层孔虫等,以厚壳蛤最为重要。
第四讲、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关系十分密切,其孔、洞、 缝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所以,研究其储层发 育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虽然受多种因素控制,但 最重要的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其中 沉积微相的控制在不同的相模式中有不同的表现。
1
一、不同碳酸盐沉积 模式中的储层分布
鲕粒灰岩,台内鲕粒滩微相。Sam53-1井, ⅩⅤac层,2372.69m,照片对角线长度 4mm(-)
9
台内浅滩微相的颗 粒白云岩-好储层
10
粒白云岩-好储层
台内浅滩微相的颗
11
亮晶鲕粒灰岩—高能鲕滩(原生粒间孔)
亮晶鲕粒灰岩,原生粒间孔保存完好, 2372.69m ,ⅩⅤac层,照片对角线长度 4mm ,Sma53-1井
36
亮晶内碎屑灰岩—高能浅滩(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
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孔虫粒内溶孔。 ⅩⅤp层, 2409.78m, 4-43/80,铸体薄 片,对角线长度4.6mm(-) ,Sam53-1井
微-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主要为厚壳蛤, 其次为有孔虫、海百合、腕足和苔藓虫, 少许红藻。ⅩⅤm层,2447.92m,铸体薄片 (-),对角线长度4.6mm,Sam45-1井

碳酸盐岩沉积学

碳酸盐岩沉积学

核形石泥粒灰岩
核形石灰岩
核形石泥粒灰岩
层孔虫
床板珊瑚
砂屑灰岩
含腹足砂屑灰岩
球状层孔虫白云岩 枝状层孔虫白云岩
“雾心状”白云岩
桂阳则板岭,棋子桥组,细晶白云岩(左)、白云岩 化灰岩(右),白云石负晶形晶间孔
海平面变化与混和水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混和水白云石化的水文模式
马田土桥,石炭系石磴子组,生屑 泥粒灰岩,缝合线两侧白云石化, 白云石晶体细小、干净、自形
钙质动物化石形态分类示意图(据余素玉,1978)
自形:具有生物的总体形态特征; 半自形:保存有生物的特殊形态; 沙砾级它形:壳体破碎强烈,但可鉴定出大门类; 粉沙级它形:壳体破碎强烈,难以识别生物门类。
自形
半自形
沙砾级它形
粉沙级它形
化石自形程度示意图
(据余素玉,1982)
风暴挤压褶皱掀起、破碎就地推 积,片状岩屑呈放射状排列。
泥粒灰岩
粒状灰岩
粘结岩 (沉积过 程中原始 组分、生 物颗粒被 粘结在一 起
结晶碳酸盐岩
3、现今分类
现今流行的碳酸盐岩分类都是建立在福克分类的基础之上, 基本上采用了颗粒-基质-胶结物三组分。它的量比关系,能反映 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如岩石的颗粒+淀晶多、 基质少、颗粒的分选好,则沉积时的水动力强,相当于砂岩中的杂 基少,则砂岩形成时的水动力强;相反,若灰岩中颗粒少、杂基多, 水动力则弱。
风暴挤压褶皱破碎磨蚀就近推积, 片状砾屑呈到“小字形”砥柱构造
风暴流呈漩涡状,掀起并破碎的片状碎屑多呈不规则状直立,并且 底界面平坦而顶界面呈云朵状外貌。
风暴砾屑内碎屑灰岩的产状
(据孟祥化,1988 素描于北京西山中寒武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1500
29
21
2000
34
6
32
25
18
22
12
2500 3000 3500 Reservoir Depth (m)
Number:342
13 13
4000
1 6
4500
2 9
>4500
2022/3/22
12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时代与岩性
Geologic Age vs. Lithology
Tertiary 9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寒武纪-奥陶纪台地边缘相带的构成和迁移
从台地结构类型控相的角度分析,寒武系台缘相带 以高能浅滩为主,礁不发育(目前尚无钻井揭示);奥 陶系台缘相带为礁、滩共生的复合体。
TZ451
TZ45
亮晶内碎屑灰岩,轮南50 井
Wang X.L. 亮晶砂屑灰岩,塔中42井
中寒武统台缘相带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寒武纪-奥陶纪台地边缘相带的构成和迁移
上奥陶统下部沉积相图
迁移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1)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台地结构类型及演化 缓坡型(Cam1-2) 陆表海型(Cam3-O1) 镶嵌陆架型和孤立台地型(O3) 淹没台地型(O3)
Cretaceous
13
Jurassic 1 0
Triassic 8
Permian
28
Carboniferous
25
Devonian
26
S ilurian 5 1
Ordovician
13
Cambrian 5
Precambrian 4
38
27
11 29
17
0
10 20 30 40
12
69
21
Number:342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台地结构类型及演化
淹没台地型 (O3)
SN360
丘状乱岗状地震相

镶嵌陆架型 (O3)
中弱连续平行地震相
斜交前积地震相
陆表海型 (Cam3-O1)
缓坡型 (Cam1-2)
Wang X.L.
O2+3
Cam3-O1
Cam2
Cam1
TA94-07
Cam3
O3
2.5×4-
残余鲕粒白云岩,发育铸模孔
31
一、礁、滩储集体
寒武纪-奥陶纪台地边缘相带的构成和迁移
台地东缘之台地边缘相带在寒武纪-早奥陶世,呈现从 西向东迁移的特征,而在晚奥陶世,由于海平面上升,台缘 礁滩相带又西退至塔中和轮南一带。
MD04-152
下奥陶统台缘相带
NE
Tg5’
下寒武统台缘相带
中寒武统台缘相带
一、礁、滩储集体
①生物礁储层:四种基本类型 台缘障壁礁、斜坡塔礁、台外环礁、台内点礁
2022/3/22
15
一、礁、滩储集体
①生物礁储层:现代生物礁实例
2022/3/22
16
一、礁、滩储集体
生物礁储层之一:台地边缘礁 台缘礁滩叠加厚度大,带状分布
骨架礁 生 物 障积礁 礁
灰泥丘
生屑滩 颗 粒 鲕粒滩 滩
云阳




镇坪
35 00 宁厂
巫溪
34 50
奉节
大竹
34 00
187 00
187 50
梁平
万县
192 50
井位 露头 相界线 鲕滩
封闭泻湖 开放泻湖 潮坪

34 00
推测鲕滩
00
193 50
川东北台缘鲕滩迁移实例
25
一、礁、滩储集体 墨西哥湾盆地Jay油田-晚侏罗世
(A) 上Smackover 组的相带分布; (B) 上Smackover 组浅滩-泻湖沉积体系相模式。
台缘滩横向迁移分布面积大,层状分布;纵向叠加厚度大,带状分布
2022/3/22
18 7 00
通江
18 7 50
108
19250
八台
19300
庙坝 城口
19350

0
10
20
30
40 Km
35
00 平昌



达川
雷6
34 50
龙会1
龙会2 龙会3
斜 坡铁东2
亭3
铁 山1 3
平 梁
斜坡


坡3
坡4 坡1 坡2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Wang X.L.
第二单元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
一、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二、礁、滩储层 三、白云岩储层 四、岩溶储层
Wang X.L.
一、碳酸盐岩主要储集体类型
油田个数
60
55
50
43
45
40
36
30
20
10
0 生物礁
颗粒滩
白云岩
2022/3/22
台缘滩
台内滩
22
一、礁、滩储集体
②颗粒滩储层:现代实例
2022/3/22
23
一、礁、滩储集体
颗粒滩储层之一:台地边缘滩
台缘滩横向迁移分布面积大,层状分布;纵向叠加厚度大,带状分布
阿拉伯地台Habshan 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滩迁移模式图
2022/3/22
24
一、礁、滩储集体
颗粒滩储层之一:台地边缘滩
Tg6’
Tg7 Tg8
2022/3/22
32
一、礁、滩储集体
寒武纪-奥陶纪台地边缘相带的构成和迁移
塔深1井
台地
迁移
建隆2
斜坡
2022/3/22
33
一、礁、滩储集体
2022/3/22
34
古生界深层海Dolom相ite 油 Limestone
气勘探中,白Chal云k 岩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 略地位!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Number
2022/3/22
13
第二单元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
一、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二、礁、滩储层 三、白云岩储层 四、岩溶储层
Wang X.L.
一、礁、滩储集体
2022/3/22
29
铁山南构造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白云岩储层25%
2022/3/22
30
一、礁、滩储集体
N012-009
2.5×4-
普光气田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展布
北东


trace600线 飞四层拉平

低频、强振幅
2022/3/22
残余鲕粒白云岩,发育粒内溶孔
N039-036
不整合与风化壳
全球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储层类型统计特征
2022/3/22
11
碳酸盐岩储层深度分布与岩性
Number
Reservoir Depth Distribution vs. Lithology
70
60
2
1
6
5
50
Dolomite Chalk
Limestone
40
30
30
1
20
20
10
11
0 <1000
生物礁储层之三:点礁 台内洼地点礁成片分布
加拿大彩虹礁油气田实例
2022/3/22
20
一、礁、滩储集体
生物礁储层之四:环礁 环礁储层规模大,点状分布
卡拉恰加纳克 27亿吨可采油当量
2022/3/22
田吉兹:10.7亿可采油当量
滨里海礁型油气田实例 21
一、礁、滩储集体
②颗粒滩储层:两种基本类型
台缘滩、台内滩
2022/3/22
26
一、礁、滩储集体
储层为一套高能浅滩相残余颗粒白云岩, 埋深15295 ft (TVD),孔隙度达 14%,渗透率为35 md。
2022/3/22
27
一、礁、滩储集体
Cross-sections B-B’ and C-C’ in the Jay Field
2022/3/22
28
厂溪
渡口岩
鸡唱 河口
樊哙
黄金口
朱家1 高张1
金珠1
满月 漆树 双河
红花
浅缓坡
东升
月溪1
金珠2
深 渡5
缓 坡 渡1 渡2
宣 汉 渡4
渡3 罗家7
罗家6
鹰1
紫1 紫2 罗家8
罗家2 罗家5 罗家9 罗家1
新源
黄龙4
罗家4
菩萨1
黄龙2
黄龙3
黄龙1 温泉3
温泉2
开县
温泉1
罐1 0
开江


沙沱
高楼
河口

长沙





Cam2

O2
演 化
Cam1
O1
Wang X.L.
四、碳酸盐岩台地结构类型
寒武纪-奥陶纪台地边缘相带的构成和迁移
台地东缘之台地边缘相带在寒武纪-早奥陶世,呈现从 西向东迁移的特征,而在晚奥陶世,由于海平面上升,台缘 礁滩相带又西退至塔中和轮南一带。
MD04-152
NE
下奥陶统台缘相带
下寒武统台缘相带
砂屑滩
2022/3/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