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朗读节奏的划分

合集下载

狼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狼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狼原文及译文和注解《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中的篇目。

这篇文章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作品原文第一章节有屠人货1肉归,日已暮。

欻2一狼来,瞰3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5树而蚤6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7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8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9,直10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11木求鱼,狼则罹12之,是可笑也!注释1货:出售、卖。

2欻(xū):忽然。

3瞰(kàn):窥视。

4既:已经5诸:相当于“之于”6蚤(zǎo):通“早”,早晨。

7逡(qūn)徘徊的样子8仰:抬9昂:贵重10直:通“值”,价值。

11缘:沿着12罹(lí):遭遇(祸患)。

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专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专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习题专练一、默写1.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____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_。

3.盖以诱敌4.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二、基础题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乃悟前狼假寐.C.屠暴.起D.屠自后断其股.1.B2.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B.狼不敢前.C.其一犬.坐于前D.止.有剩骨2.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其一犬坐于前.狼不敢前.D.止.有剩骨止.增笑耳3.D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断三处)(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断两处)(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断三处)4.(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狼》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其中的“聊斋”是作者的________名,“志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5.蒲松龄清书斋记述奇异的事三、单篇阅读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作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蒲松龄《狼(其二)》和《狼(其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蒲松龄《狼(其二)》和《狼(其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蒲松龄《狼(其二)》和《狼(其一)》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个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其二)》)【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②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狼(其一)》)[注释]①欻(xū):突然。

①瞰:看,窥视。

①昧爽:拂晓,黎明。

①逡巡:因有顾虑而徘徊。

①罹:遭遇祸患。

1.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无误的一项()A.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B.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C.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D.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目似瞑,意.暇甚年与时驰,意.与日去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止.增笑耳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学而.不思则罔D.久之.,目似瞑友人惭,下车引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4.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文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18课《狼》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缀.行(zhuì)大窘.(jiǒng)奔倚.(qí)目似瞑.(míng)B.苫.蔽(shàn)少.时(shào)诱.敌(yòu)意暇.甚(xiá)C.并驱.(qū)弛.担(chí)尻.尾(kāo)狡黠.(xiá)D.眈.眈(dān)积薪.(xīn)假寐.(mèi)顷.刻(qīng)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B.其一犬坐于.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4.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复投之.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B.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8.下列各句中描写狼贪婪的句子是()(3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9.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蒲松龄《狼》中考试题 -汇编

蒲松龄《狼》中考试题 -汇编

蒲松龄《狼》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06年乌鲁木齐)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屠惧,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彼竭我赢,故.克之C. 一狼径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 止.增笑耳非梧桐不止.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其一犬坐于前。

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C 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3、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4、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2011年佛山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狼》(蒲松龄)知识点梳理及练习含答案《狼》知识点梳理译文: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走了几里路。

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

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

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回家。

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

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

抬头来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一、文学常识: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二、读准字音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bì)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 寐(mèi)少时(shǎo)积薪(xīn)奔倚(yǐ))少时(shǎo)顷刻(qǐng)变诈(zhà)三、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字词分类整理1、一词多义: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仅、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④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3、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学练考】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20 《狼》

【学练考】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20 《狼》

20狼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

之后虽一直热衷于科举,却屡试不中,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

加之他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逸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奇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地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又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

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行()屠大窘.() 苫.蔽() 眈.眈() 黠.() 弛.担持刀() 目似瞑.() 隧.入() 屠.() 并驱.() 积薪.() 奔倚.其下()少.时( ) 径.去( )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复 投 之,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一 狼 径 去,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狼 亦 黠 矣,而 顷 刻 两 毙,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词类活用(1)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2)狼不敢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一词多义(1)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打算)(2)敌⎩⎪⎨⎪⎧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盖以诱敌.(敌方、敌人) (3)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4)以⎩⎪⎨⎪⎧投以.骨(把)盖以.诱敌(用来)以.刀劈狼首(用) (5)止⎩⎪⎨⎪⎧止.有剩骨(只,仅)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6)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7)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8)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名词作定语,前面的)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特殊句式 (1)省略句①途中两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又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巧变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作《聊斋志异》。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18狼-蒲松龄(解析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突破讲练复习(部编版)专题18狼-蒲松龄(解析版)

专题18狼-蒲松龄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缀(zhuì)行屠大窘(jiǒng)苫(shàn)蔽成丘弛(chí)担持刀眈(dān)眈相向目似瞑(míng)止露尻(kāo)尾假寐(mâi)隧(suì)入狼亦黠(xiá)矣二、作家作品《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异”的意思是记录奇异的事。

作者书屋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三、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实词:(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并驱如故(并:一起)(故:旧,原来。

)(3)屠大窘(窘:困窘,处境危急。

)(4)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苫蔽: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眈眈: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8)屠暴起(暴:突然。

)(9)狼亦黠矣(黠:狡猾。

)(10)顷刻(顷刻:一会儿。

)(11)止增笑耳(耳:罢了。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

一词多义:(1)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通“只”,只是止露尻尾:通“只”,只是止有剩骨:通“只”,只是(3)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打算(4)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其一犬坐于前:指另一只狼(5)之复投之: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语之间,无实义久之:用在表时间词语之后,无实义又数刀毙之:指狼亦毙之:指狼(6)前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7)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8)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盖以诱敌(古义:原来;今义:覆盖)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往)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狼》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狼》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狼》复习要点知识点01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1.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2.《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短篇小说491篇。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3.写作背景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

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

《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

《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今天我们重读这个故事,可以悟出一个正确的道理,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

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4.解题《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8课《狼》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8课《狼》同步训练(含解析)

《狼》一、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著名文学家。

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 )屠大窘.( )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狼亦黠.( )眈.眈相向( )目似瞑.( )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二、选择题.....3.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积薪.(xīn)屠大窘.(jiǒng)狼亦黠.矣(xié)B.假寐.(mèi)目似瞑.(míng)缀.行甚远(chuò)C.少.时(shǎo)意暇.甚(xiá)眈眈..相向(dān)D.苫.蔽(zhān)露尻.尾(kāo)意将隧.入(suì)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B.眈眈....相向虎视眈眈C.目似瞑.,意暇甚死不瞑.目D.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目似瞑.死不瞑.目B.顾.野有麦场三顾.茅庐C.场主积薪.其中卧薪.尝胆D.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目似瞑,意.暇甚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

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屠/自后/断其股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10.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1.下列对《狼》一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尚未彻底认清狼的本性,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

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第一篇: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古诗文中朗读节奏或停顿几个原则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是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的一个题型。

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弄懂其意,即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其正确的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

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而有人则会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其原因是把“犬”误认为是主语,这明显是不符合文意的停顿。

再如: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其正确的停顿是:可/以一战。

而有人常划成:可以/一战。

原因是他把“可以”看成是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一词,古汉语中“可以”实际是“可”与“以”两个词,它们可译为:可以凭借。

其次:掌握一些古文化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及其成分,也可帮助确定正确的停顿。

以下几种情形需要停顿:(1)主语与谓语之间可停顿。

如:吾/视其辙乱。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3)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介宾短语之前可停顿。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5)在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结果等语气的句子里,若前面有:“夫、盖、其、故”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语气词后可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盖/追先帝之殊遇。

(《出师表》)故/君子有不战。

(《曹刿论战》)(6)提前状语之后可停顿。

如:今/天下三分。

第20课《狼》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人教版)(含解析)

第20课《狼》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人教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20课《狼》基础练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薪(xīn)屠大窘(jǒng)眈眈相向(dān)B.假寐(mèi)目似瞑(míng)苫蔽成丘(zhàn)C.尻尾(kāo)意暇甚(xiá)狼亦黠矣(xiá)D.变诈(zhà)倚其下(yǐ)顷刻两毙(qīng)2.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是谦称,“家父”是尊称。

B.《狼》写了屠户与两只狼搏斗的经过,旨在突出人的勇敢和智慧。

C.《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例如“高尚”“奋不顾身”等。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久之毙之D.意将隧入身已半入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8课 狼》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8课 狼》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同步练习卷(4)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屠眈瞑薪隧shàn蔽chí担假mèikāo尾变zhà2.试解释加点的字。

(1)缀.行甚远(2)一狼仍从.(3)屠大窘.(4)顾.野有麦场(5)积薪.其中(6)苫蔽.成丘(7)目似暝.(8)又数刀毙.之(9)一狼洞.其中(10)止露尻.尾(11)乃悟前狼假寐..(12)狼亦黠.矣3.“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A.两狼B.麦场C.柴堆D.屠户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3)屠自后断其骨,亦毙之。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5.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

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知识点复习与百分达标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知识点复习与百分达标检测(含答案)

《狼》知识点复习百分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解释加点重点字。

(把加点字填写在下方括号里)(34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二、翻译句子。

(20分)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8分)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填空。

(14分)1、《狼》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朝________,字______ 号______ ,世称______ 。

2、本文按照屠户______ 、惧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______, ______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和。

3.文章的主旨句是,五、问答(16分)1.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内外对比阅读(18分)(一)(10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①道前,鹰犬罗后。

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②之矢,一发饮羽③,狼失声而逋④。

简子怒,驱车逐之。

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蛇龟固弗灵于狼也。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

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

”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

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

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⑤。

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⑥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逐鼓吻奋爪⑦,以向先生。

(节选自马中锡《中山狼传》,有改动)[注]①虞人:管狩猎的官。

②肃慎:古代东北方的种族名,曾铅朝贡箭。

比喻赵简子所用的是上等弓箭。

30《狼》导学案及答案

30《狼》导学案及答案

《狼》学案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

2、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

窘()眈()瞑()寐()黠()倚()缀()尻()苫( )3、解释下列词语。

屠大窘.()眈眈..相向()目似瞑.()一狼假寐.()狼亦黠.矣()倚()顷刻()少时()久之()缀行()并驱..如故.()屠暴起()止增笑耳.()苫蔽..成丘()弛担持刀()意.暇甚()4、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

6、一词多义。

顾:顾野有麦场()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意:意暇甚()意将隧入()前:狼不敢前()犬坐于前()去:一狼径去()西蜀之去南海()止:一狼得骨止()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故:并驱如故()问其故()恐前后受其敌()场主积薪其中()其屠乃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自后断其股()久之()之两狼之并驱如故()复投之()亦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数刀毙之。

( )7、古今异义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屠自后断其股(古义:)盖以诱敌(古义:)一狼径去(古义:)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狼(故事的开端)--- 狼(故事的发展)----- 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0.《狼》导学案清·蒲松龄【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 苫(shàn)2、积累词语——解释下列词语屠大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目似瞑.(闭上眼)一狼假寐.(睡觉)狼亦黠.矣(狡猾)倚(靠)顷刻(一会儿)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缀行(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并驱..如故.(一起追赶;旧,原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