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简述
中印边境⾃卫反击战简述中印边境⾃卫反击战简述发⽣在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的惨败⽽告终。
此战发⽣在中国与美苏交恶,国家经济情况极度困难,台湾国民党残匪疯狂反扑,西藏农奴主叛乱和新疆暴乱时期。
虽然反击作战仅改善了西段边境态势,没有乘胜收复全部争议地区,但是粉碎了印度的“北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四⼗年的和平局⾯,超过当时“⼀场胜仗管30年”的估计。
更粉碎了超级⼤国利⽤印度牵制中国的美梦。
中印边境的战区地处青藏⾼原边缘地带,海拔⼀般在4500—5000⽶以上;⾼寒,零下30度以下;缺氧,⼈的体能仅相当于平地的40-50%,⾏军速度和负重能⼒要低⼀半,登⼭速度每⼩时100⽶左右;道路稀少;⽓候恶劣,多雪崩、泥⽯流,对作战⾏动和后勤保障有很⼤影响。
每年仅9⽉—11⽉间适合进⾏⼤规模作战⾏动。
由于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限制(印度空军因顾虑中国空军轰炸印度城市⽽没有出动,中国⼼脏地区离战区在印度空军打击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地理上的优势)作战任务主要由步兵担任,因此轻武器的作⽤就显得特别突出。
本⽂着重从轻武器和直接配属步兵分队的武器的⾓度,回顾当时的历史,总结双⽅的经验和教训。
武器性能对⽐弹药中⽅步兵连主要使⽤56式7.62*39mm⼝径弹(仿前苏联M43弹),是前苏联参考了德国的突击步枪弹,于⼆战末期研制成功的。
配⽤56系列半⾃动步枪、冲锋枪、班⽤机枪。
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曳光弹等弹种。
印军步兵连主要使⽤英国0.303in步枪弹,⼜名7.7*56mm R步枪弹或MK VII式7.7mm弹。
此弹1889年研制成功,是英联邦制式弹,20世纪60年代被北约弹代替。
配⽤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
有普通、重弹、穿甲、曳光、燃烧、爆炸等弹种,最早的达姆弹就是⽤这种弹改进的。
其普通弹采⽤尖头,铅铝复合结构,瓶型铜壳,有凸缘。
其B6燃烧弹装有硝酸钡,RTS1爆炸弹装有硝化⽢油和黄磷。
福建清流县“小三线”工业遗产探析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福建清流县“小三线”工业遗产探析林文霞(清流县博物馆,福建清流365300)【摘要]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岛之间仅以海峡相隔。
20世纪60年代,为了加强战备,福建省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方针,在闽西北山区实施"小三线”战略计划。
其中,清流县境内的"小三线”重点项目主要为代号5103、5105、5107的兵工厂。
本文对现状仍然保存完好的5105工程即清流县国营5357厂等进行介绍,并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入分析,提出符合当今形势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小三线;清流兵工厂;工业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在研究制订“三五”国家计划时,对国民经济布局进行重新调整,为加强战备,展开了“大、小三线”建设。
1964年9月,福建省委在福州鼓山召开常委会议,对战备“小三线”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将福州、殴门、漳州、泉州沿海地区划为第一线;鹰厦线南段,由建瓯、南平至漳平、龙岩地区划为第二线;闽赣边区,由武夷山以南、鹰厦线以西,包括长汀、连城、清流、宁化、建宁、泰宁、光泽、顺昌、建阳、松溪、政和一带划为第三线。
从1965年开始,福建在闽西北山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省属“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
由省国防T-业办公室领导,生产半自动步枪/弹、手榴弹、引信、重机枪、中小口径迫击炮/弹、火箭弹、火箭筒、高射机枪、无后座力炮等步兵营连级的武器弹药。
其中,位于清流县境内的“小三线”重点项目主要为兵工厂,代号5103、5105、5107o原5103厂的厂址在清流县城南郊,是唯——个安置在县城边缘的军工企业,除了为大山深处的其他军工企业提供动力外,也为小县城提供民用供电资源。
位于龙津镇大路口村的5107工程建于1970年,也叫福建机修厂,现遗留有礼堂和部分厂房。
保存最好的是原5105兵工厂,即清流县国营5357厂(又名福建洪流机器厂),现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分析如下。
民国时期中国各兵工厂制造火炮统计
民国时期中国各兵工厂制造火炮统计民国时期,中国军事工业极端落后,主要表现在重武器不能成规模生产,而由于军阀混战有些已经具有生产重武器能力的兵工厂也一一被迫放弃这种能力,以至于在抗日战争中8年中国仅仅生产了98门大炮(迫击炮除外),可以说,整个抗战史是一部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对抗日军飞机大炮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
以下将民国间大炮生产情况一一列出(部分生产数据列到清末):一。
山炮中国近代各局厂生产各式山炮近3000门1.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江南制造局1905年仿制成功,1907-1928年累计生产494门。
29年至31年约产120门。
32年停办。
1925年,汉阳兵工厂生产该炮6门。
2.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汉阳兵工厂1921年仿制成功,至1928年止累计生产68门。
29年到37年约生产160门。
3.晋造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3年至1924年生产晋12年式200余门,36年,37年又生产200余门(抗战后停止),25年至28年生产晋13年式800门,28年至29年生产晋17年式700门,47、48年生产晋36年式191门4.辽14年75毫米山炮,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至1931年生产72门5.1927年至1929年太原兵工厂生产晋16年式105毫米30门二、野炮1913年至1949年共生产约500余门1.辽14年式77毫米野炮:东三省兵工厂1925年至1931年生产300门2.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东三省兵工厂1924年至1931年生产108门3.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1929年至1937年,太原兵工厂生产150门另外,江南制造局、汉阳兵工厂也生产了一些野炮(75毫米)三。
响彻云霄,礼宾庆典
响彻云霄,礼宾庆典在现代国家礼仪和庆典中,轰鸣的礼炮是不可缺少的。
而礼炮的选择和鸣放的形式,又与国家军事传统密切相关。
一些传统军事强国用老式前装炮作为礼炮,而新中国的礼炮则体现出革命战争特点和兵器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一共研制和装备过6代、8型礼炮,这些礼炮的装备数量不多,但出场频率很高。
它们都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
新中国的第一和第二代礼炮新中国的礼炮选型,最早是为开国大典仪式提出的。
礼炮的要求与野战火炮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求声音宏亮、体积小巧、进出典礼现场方便。
当时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了日造九四式75毫米山炮和晋造36式75毫米山炮。
总部从部队和库存中调集了总共108门。
九四式是日军在引进法国技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师团级山炮,在射程、携行性能方面都较为出色,是日军在侵略战争期间的主力火炮之一。
阎锡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厂在1947年(民国36年)仿制成功,生产了将近300门。
这些火炮多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缴获,成为数量较大、型号较统一的一种中口径火炮。
在抗战前期,人民炮兵的主力平射炮就是太原兵工厂仿造日制大正六年式山炮生产的晋造十三式山炮,因此在缴获日制九四式和晋造36式山炮后,基本不需要转换训练。
在解放战争中,设在东北的建新公司是人民军队最主要的炮弹生产单位,产量最大的产品就是日式75毫米山炮弹。
到抗美援朝时期,回到人民手中的太原兵工厂继续为人民军队生产了大批仿九四式山炮,这些火炮在作战中表现出色。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1954式76毫米野炮问世前,不同来源的仿九四式山炮是我军最重要的75毫米火炮。
使用仿九四式山炮作为礼炮,能够有效反应我军炮兵装备的来源和特点,体现我军的光荣传统。
我军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是战场缴获,无论日九四式还是晋36式都象征着胜利的光荣。
礼炮当然不可能再发射实弹。
但当时国内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研制专用的礼炮弹。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简介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简介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是伴随第一线步兵作战的主要反坦克武器之一,主要用于击毁敌人轻、中型的坦克。
自行火炮和各类型的装甲车辆,歼灭和压制敌人暴露的有生力量;摧毁敌人的土木防御与发射点工事;该炮是一种连属火炮,现在仍有装备部队。
该炮炮身由滑膛身管、圆柱形扩大药室、炮尾、带左右喷孔炮闩、击发的机构等组成,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管腿三脚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实施肩扛炮身射击;采用直瞄和间瞄光学瞄准镜,另配有微光瞄准镜。
口径:82毫米
战斗状态全重:30千克
炮身重:21.5千克
炮架重:7.5千克
炮身长:1540毫米
火线高:304-680毫米
全弹重:
破甲弹:3.85千克
榴弹:4.625千克
破甲弹破甲厚度:
120毫米/65度
弹药基数:30发
初速:
破甲弹:247米/秒
杀伤爆破榴弹:175米/秒
射速:5-6发/分
最大射程:
榴弹:1750米
直射距离:
破甲弹:300米
高低射界:-5度-30度
方向射界:45度
炮班人数:8人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在不变换阵地的情况下,可对360度范围出现的目标实施火力机动;
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对越反击战中,我们充
分发挥他的这些特点,为我军的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民国期间各阶段军工生产对比分析
武器上发展主要有巩县兵工厂仿制成功1898式毛瑟步枪(中正式),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1908年式马克沁重机枪(24年式),大沽造船厂,21军修械所等仿制成功捷克7.9毫米轻机枪,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75毫米、100毫米、105毫米榴弹炮,还生产出105毫米加农炮,37毫米平射炮。另外,这个意思去还生产出大量化学武器和航空炸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抗战后阶段(1945.9-1949.10),本阶段除原有的兵工厂还接受了一批日伪兵工厂,其中接收东北地区的兵工厂组成的第90兵工厂是全国最大的。本阶段仿制了美m17.9毫米半自动步枪,57毫米无坐力炮等,其军工生产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随着解放战争的炮声,很快就灰飞烟灭了。
初看民国的军事工业是发展的,但事实上非常停滞的,主要表现在:
据不完全统计,1928年到1936年,生产火炮7805门(其中迫击炮6003门),步枪51.4万支,轻重机枪1.52万挺,炮弹133.5万发(其中迫击炮弹100万发),步机枪弹58900万发,手榴弹602万枚,枪榴弹10万发,航空炸弹10.9万枚,枪榴弹发射筒1000具,黑火药9万公斤,无烟药150万公斤,炸药237万公斤,防毒面具5.7万具。
3.抗战期间(1937.7-1945.8),本阶段个军工企业纷纷内迁,地方军工企业被中央统一接收,这一时期主要军工进步为仿制成功法国布朗德式样120毫米迫击炮(33年式),仿制成功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防炮。
[ 转自铁血社区 / ]
据统计,抗战期间共生产火炮98门,迫击炮1.53万门,步枪83.72万支,轻重机枪11.12万挺,信号枪5100支,手枪1.56万支,炮弹1012.72万发(其中迫击炮弹841.12万发),步机枪弹106200万发,手枪弹1057万发,冲锋枪弹10万发,手榴弹3329.85万枚,枪榴弹710.56万发,掷榴弹169万发,掷榴弹发射筒8.38万具,枪榴弹发射筒3.91万具,信号弹117.73万发,航空炸弹6.2万枚,防毒面具71.89万具,地雷93.84万个,炸药包841.17万个,黑火药84万公斤,无烟药43.71万公斤,炸药84万公斤。
带你了解抗战中国使用的9款大炮,从日制、法制、德制到自制型号
带你了解抗战中国使用的9款大炮,从日制、法制、德制到自制型号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身管火炮主要依赖于进口,这也导致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身管火炮型号杂驳且不好分辨。
今天就大致介绍一下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各种身管火炮及其大致情况,以作科普。
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从德国原装进口的20倍径75毫米山炮,前后总共进口了132门,编成2个炮兵旅和3个独立炮兵营,该炮先后参加了华北抗战,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抗战前期的几乎所有大战,是抗战前期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身管火炮。
正在作战的M1930 L/20型75毫米山炮该炮的外形十分好辨认,就是其炮盾的上部和下部是弯曲的,作用是防止流弹和弹片打到炮盾上跳弹后,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该炮的上下炮盾都是弯曲的该炮在抗战中对标的是日本的94式75毫米山炮,其最大射程比日本的94式75毫米山炮多出了1公里左右,是少有的在质量上对日军火炮有质量优势的火炮。
而且,该炮使用的75毫米山炮炮弹当时中国能够自行生产,因此在抗战前期是中国军队师属及一下作战单位的主要身管火炮。
克虏伯1903型L/29型75毫米野战炮这款克虏伯野战炮属于克虏伯开发的一种基本型的75毫米野战炮,主要面对的是当时装备了各种杂牌75毫米火炮的用户,在经过简单的改装之后,就能够使用其他杂牌75毫米野战炮的炮弹,因此十分受到中国等火炮装备型号较多国家的欢迎。
这是一款能简单改装的基本型75毫米炮该炮在中国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清政府时期的新军就已经编列和使用该款野战炮。
当时清政府新军一个师拥有36门75毫米野战炮和18门75毫米山炮,这种规格的火炮装备标准,在整个抗战中除了后期中国驻印军之外,都没有中国军队达到或者超越。
正在进行转移的1903型75毫米野战炮该炮对于抗战中的中国军队来说,虽然最大射程只有8公里,但是其重量只有950公斤,能够在简单的分解之后由人力或者畜力进行转移。
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关于这种炮的诞生:无后坐力炮这种步兵近战利器诞生于二战的战火中。
当时在这一领域最为先进的国家首推美国(1917年俄国人梁布兴斯基也曾经发明过一种76.2毫米无后坐力炮,并曾在1939—1940年的苏芬战争使用过)。
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早,一战时的1914年,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就研制出一种两管对接式双头无后坐力炮。
该炮在向前射出弹丸的同时,向后喷出铅油质平衡物以保证炮身不后坐。
但是这一武器并没有投入实战,原因是当时的美军武器部门竟然想将这种武器装在飞机或飞艇上执行空战或反潜任务!这种异想天开的设想当然不可能成功。
随后这一研究项目被搁置,直到二战爆发才重新开始研究,战争几近结束时才告完成。
美军无后坐力炮的首次实战使用是在1945年3月6日的冲绳岛战役。
我国引进这种炮的过程:由于二战中我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比较落后,缺乏自行研制这种武器的能力,故而在美国研制成功这种能够摧毁坦克和土木、混凝土工事的新式武器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其十分重视,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此类武器。
当时美军装备的无后坐力炮有两种型号,分别是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0 75mm无后坐力炮(注:国内也有资料将其分别称为M20 57mm无后坐力炮和M21 75mm无后坐力炮,本文采用美国资料编号)。
这两种无后坐力炮均采用断隔螺栓式炮闩,具有击发和退壳功能。
M18开闩动作向右,M20向下。
炮闩边缘部分设有对称排气孔,M18有2个,M20有4个。
排气孔轴线方向与膛线旋转方向相同,火药燃气从排气孔喷出时所产生的扭矩正好抵消炮弹在膛线上旋转所产生的扭矩,故发射时不但可以抵消后坐力,还可阻止炮身旋转。
1945年,国民党政府得到这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制。
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图纸。
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
YY的1930年中华民国军队编制
主要装备:
火炮:
枪械:
车辆:
满编人数:17370人。
编制:
师部:
总人数:320人。
师指挥部:25人。
师参谋部:55人。
师后勤部:105人。
师卫生部:135人。
师指挥部各分部编制:
师指挥部:
作战指挥部;
作训科;
人事科;
师参谋部:
战术科;
火力小组:35人。1名军士长,6名军士,士兵28人。配置重机枪1挺,班用机枪3挺,火箭筒4具,枪榴弹6支,火焰喷射器1具,冲锋枪若干。
医疗小组:28人。1名军士长,12名军士,士兵15人。配置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手枪若干。
师直属炮兵部队编制:
105mm榴弹炮兵营:
总人数:880人。
总人数:880人。
火力配置:
火炮:76mm速射炮6门,81mm迫击炮6门,60mm迫击炮20门,无后座力炮18门。
枪械:重机枪6挺,班用机枪35挺,冲锋枪220支,半自动步枪450支,火箭筒20具,枪榴弹30支。
汽车:运输型卡车:40辆。武装越野车:85辆。装甲侦察车:20辆。
编制:
营部
营编制部队:
总人数:740人。
摩托化步兵连*3:660人。
81mm迫击炮兵排:40人。配置81mm迫击炮6门。
76mm速射炮兵排:40人。配置76mm速射炮6门。
摩托化步兵连:
总人数:220人。
连部:
总人数:35人。
连指挥部:15人。正副连长各1人,作战参谋3人,通讯兵6人。
连指挥部:16人。正副连长各1,作战参谋3人,通讯兵8人。
RPG火箭筒40年兴衰史
RPG火箭筒40年兴衰史RPG火箭筒是游击队组织的最爱伊拉克的街道上,一小队美军士兵开着悍马防弹车进行例行巡逻。
这些装备美军士兵的神经高度紧张,因为他们知道现在人来人往的喧闹街头随时可能成为战场。
和美军士兵预料的几乎一致,他们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巷中突然遭到周围建筑上枪手的狙击。
几名恐怖分子用AK47猛烈扫射悍马,全车多处中弹。
但是车里的美军士兵并不惊慌,因为悍马有装甲防护,可以低于轻武器的攻击,车上的美军士兵很安全。
他们一面用悍马上的重机枪还击,一面和总部获得联系。
一阵短促的交火以后,火力更强大的美军士兵用重机枪击伤了二名恐怖分子,其他几名见势不好也逃走了。
这个小小的伏击战,美军似乎轻松获胜了。
就在这时,一个美军士兵突然惊恐的大叫:RPG!RPG! 其他人看过去,一个长长的弹头从一个小楼的窗户中伸出。
美军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一股浓烟喷过,一条火龙飞出,准确的集中了悍马车。
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悍马车被撕裂,钢铁部件,枪支,混着美军士兵肢体乱飞。
车上美军士兵1人当场死亡,3人受重伤。
这个并不是电影或者电视剧,而是每天在伊拉克街口发生的真实事件。
美军在伊拉克阵亡的3000多人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直接或者间接死于RPG火箭筒之手。
RPG火箭筒和AK47自动步枪,萨姆7肩扛式飞弹一样,被恐怖分子成为步兵的三大法宝,现在就听老萨来说一下RPG。
RPG的前身RPG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
RPG火箭筒的全名叫做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它是步兵反坦克的重要武器。
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坦克这类装甲目标的出现,开始颠覆了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
普通步兵在缺乏足够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一二辆坦克就可以击溃数甚至上百的普通步兵。
不过一战期间坦克还只是雏形,数量也很少,构成不了决定性的威胁。
步兵反坦克武器基本还是集束手榴弹,反坦克地雷之内的简易低技术武器。
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技术突飞猛进,也开始以团旅甚至军的形势大量出现。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文章很多,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是从政治或纯军事角度出发的,介绍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物力状况的文章很少.在现代战争中,物力因素的影响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本文专门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物力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提到的数据有的当年有精确的记载,有的当年并无直接记载,而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推算出来的,误差在所难免.名词解释山炮:国民党军和日军对可拆卸的轻型榴弹炮的旧称,口径一般为75毫米,火炮身管较短,火炮质量较轻,全炮可拆卸成几部份组件,方便人背马驮,运到目的地后再重新组装起来,由于便于运输特别适合山地作战,所以称山炮.野炮:旧称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不包括山炮)的统称,以75毫米野炮最常见.战防炮:反坦克炮旧称,战车防御炮,用来防御战车的炮.(同理,战防枪=反坦克枪)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装备进口情况1937年7月抗战爆发,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国民党战前所积攒的家底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能否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当时国民党的武器来源有两个:进口和自己生产.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国民党兵工厂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不仅生产不了飞机和坦克,而且连最基本的枪支和子弹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需求.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口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自清朝末年起德国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武器进口来源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抗战前国民党就通过进口德国武器装备组建"德械师",国民党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所需资金主要用钨矿砂,锡,锑,桐油等物资支付.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民党加大了德国武器的订货量.在日本的强烈抗议下,1938年5月德国宣布停止对中国出口武器,最后一批武器于8月份运抵中国.从抗战爆发到德国停止供货为止,国民党从德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12架,105毫米榴弹炮36门,迫击炮800门,37毫米战防炮500门,13.2毫米高射机枪300挺,机枪1万挺,步枪5000支,驳壳枪2万支,手枪4400支;150毫米炮弹6000发,105毫米炮弹3.6万发,迫击炮弹190万发,37毫米炮弹50万发,子弹1.6亿发.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21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便开始以贷款的形式向国民党提供武器装备,贷款由中国用矿产和农产品偿还.苏联对国民党的武器供应持续到苏德战争爆发.在这将近4年时间里国民党从苏联进口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885架,坦克82辆,汽车1540辆,115毫米榴弹炮80门,76毫米野炮160门,76毫米山炮50门,高射炮270门,45毫米战防炮50门,37毫米战防炮380门,航空机枪120挺,重机枪1300挺,轻机枪5300挺,步枪5万支,冲锋枪3000支;航空炸弹3.11万颗,115毫米炮弹12.68万发,76毫米炮弹16万发,45毫米炮弹7.5万发,37毫米炮弹61万发,高射炮弹31.44万发,子弹1.84亿发.(中国向苏联支付的物资包括:钨矿砂31177吨,锡13162吨,锑10892吨,锌600吨,汞560吨,铋18吨,茶叶30293吨,生丝309吨,羊皮223万张,羊毛14300吨,猪鬃6340吨,桐油8868吨)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还从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了一些武器装备(到货量)从英国进口:飞机36架,子弹1667万发从法国进口:飞机24架从意大利进口:装甲车101辆从比利时进口:步枪5.4万支,子弹3867万发从捷克进口:轻机枪1829挺,步枪5000支,子弹2600万发从瑞典进口:子弹1.18亿发从匈牙利进口:子弹1500万发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下半年,国民党得到了从美国运来的279架飞机和1205万发子弹,这批货是战前订购的.由于中立法案的制约,此后美国便停止了对中国的武器出口.1939年11月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可以向交战中的国家出口武器,但必须以现金购买,自行运输.租借法案出台前美国陆续向国民党提供了4笔小额贷款,分别是1939年2月的桐油贷款(用桐油偿还),1940年4月的锡贷款(用锡偿还),1940年10月的钨砂贷款(用钨矿砂偿还),1941年2月的金属贷款(用钨矿砂,锡和锑偿还),这些贷款规定用于在美国购买除武器弹药外的其他物资.国民党买回了一些物资(汽车,油料,轮胎,汽车和飞机零件,工业器材等).1941年3月11日美国出台租借法案,向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提供援助,1941年5月6日美国宣布将中国列入援助对象,自此美国开始正式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1937年11月国民党动工修建滇缅公路,于1938年8月底建成,滇缅公路从昆明出发,至边境小城畹町,然后向缅甸境内延伸至腊戌,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进口物资可先运到缅甸仰光港,然后由中央铁路运到腊戌,经滇缅公路运到中国.1938年10月,中国的沿海通道已全部被日军堵死.此时除进口苏联的物资可通过迪化(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的中苏公路直接运输外,进口其他国家的物资则要通过法属殖民地越南或英属殖民地缅甸.中越之间有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中缅之间只有一条滇缅公路.抗战爆发后为了不得罪日本,法国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武器弹药(其他物资可以).1938年11月法国又宣布禁止中国通过越南进口卡车和救护车,后同意在交税的情况下限额通行.1939年9月中国通过越南进口的部份机器设备被法国掠夺.1939年11月日军占领南宁切断桂越公路,1940年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成立傀儡政府.在日本的逼迫下,法国于1940年6月20日封锁滇越铁路,并于1940年7月3日拆毁滇越铁路.法国投降后英国已被困在欧洲,为了讨好日本保住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于1940年7月17日宣布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1940年10月滇缅公路在封锁了3个月后重新开放. 1940年9月23日日军攻入越南北部,法国被迫同意日本在越南驻军.从1940年10月28日起,日军以越南北部的飞机场为基地,多次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1941年12月日军开始进攻缅甸.1942年2月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英军联合对日军作战,1942年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港,滇缅公路的进货入口被堵死.1942年4月远征军作战失败,败退下来的远征军一部分退回云南,另一部分经过中美英协商转移到了印度.在美方的安排下,转移到印度的这部份远征军改称为中国驻印军,以印度为基地进行训练.此后又陆续从中国调派一些军队入印度以扩充中国驻印军,为以后的反攻作准备.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美国紧急开辟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物资先运到印度,然后由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送到云南或四川,由于沿途一系列高耸的山峰好像驼峰一样,所以称为驼峰航线.驼峰航线飞行条件恶劣,事故率居高不下,物资运量很少.为解决中国的物资供应问题,中美决定合作修建中印路.1942年12月中印公路动工建设,公路从印度出发穿越缅甸北部原始森林至云南畹町,与滇缅公路中国段连接.中国驻印军与美军和英军经过联合作战逐步收复缅北地区,中印公路也随之向前延伸.1943年12月沿中印公路开始铺设中印油管.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驼峰航线也加大了运输量,1945年6月中印油管开始向中国输油,物资运输问题至此解决.美国援助国民党的物资如何分配由美国说了算, 美国决定物资优先用于缅甸作战.物资运到印度后首先拨给中国驻印军一部份,然后由驼峰航线运到中国,运到中国的物资重点供应中国远征军,剩下的留给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由于运输不便,陆上交通恢复前美国援助的重炮只能就近拨给中国驻印军.以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抗战期间美国总共只给了国民党36门,全部拨给了中国驻印军.在缅甸战事结束以前,国内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状况基本没有改善.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从美国得到的武器装备的粗略数字:飞机1394架(包括美国驻华空军的飞机),坦克108辆,装甲车36辆,汽车约2万辆,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约200门,75毫米野炮约100门,75毫米山炮约500门,37毫米战防炮约300门,迫击炮约2000门,火箭筒1030支,喷火器约150支,枪榴筒约6000支,14毫米战防枪1269支,重机枪约1500挺,轻机枪约8000挺,步枪约15万支,冲锋枪约3万支,手枪约3600支;各类炮弹约220万发,火箭弹约6万发,子弹约7亿发.抗战时期国民党的武器弹药生产情况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兵器工业进行了内迁重组,大部分兵工厂集中到了重庆.受重工业基础的制约,抗战期间国民党的兵器工业并无太大发展,但还是生产出了不少的轻武器和弹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约50万支,轻机枪约4万挺,重机枪约2万挺,枪榴筒约6万支,掷弹筒40909支,20毫米高射炮4门,37毫米战防炮94门,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子弹约11亿发,手榴弹约2700万个,枪榴弹约450万个,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迫击炮弹约550万发,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20毫米高射炮弹约52万发,航空炸弹约3000吨,地雷约80万个.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工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兵器工业规模小,设备简陋,原材料奇缺,因而武器弹药产量很少.抗战期间共产党的兵工厂累计生产:长短枪11046支,机枪33挺,掷弹筒4155支,枪榴筒2196支,迫击炮908门;子弹779万发,手榴弹447万个,掷弹筒榴弹37.7万个,枪榴弹32万个,迫击炮弹28.4万发,地雷19.2万个.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抗战时期国民党各种武器弹药的具体生产情况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步枪55万支左右.1928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38(明治38年,1905年)式步枪.抗战期间太原兵工厂西迁后生产了少量38式步枪,总产量约1万支.抗战时期国民党生产的步枪主要是汉阳式和中正式.除此之外浙江铁厂还生产过4万多支77式步枪,77式步枪为仿造中正式步枪,外形略有不同.汉阳式:仿德国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5年在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1944年停产. 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1935年在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汉阳式与中正式步枪的历年产量如下历年产量如下.1937年:汉阳式15000支,中正式45000支,合计60000支1938年:汉阳式12000支,中正式38000支,合计50000支1939年:汉阳式41500支,中正式30000支,合计71500支1940年:汉阳式53814支,中正式20600支,合计74414支1941年:汉阳式31500支,中正式7000支,合计38500支1942年:汉阳式46600支,中正式17000支,合计63600支1943年:汉阳式33100支,中正式34000支,合计67100支1944年:汉阳式350支,中正式64500支,合计64850支1945年1-8月:中正式53000支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轻机枪有两种:仿瑞士启拉利式和仿捷克ZB26式.仿瑞士启拉利式轻机枪于1939年停产,从抗战爆发至1939年停产共生产约1900挺.捷克ZB26式轻机枪是捷克于1926年开始生产的,该枪弹匣位于枪身上方,在国产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经常见到这种机枪.1927年ZB26式轻机枪开始进入中国,到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已有多家兵工厂在仿制生产这种机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轻机枪约4万挺,历年产量如下. 1937-1938年:仿捷克ZB26式2000挺,仿瑞士启拉利式1600挺,合计3600挺1939年:仿捷克ZB26式892挺,仿瑞士启拉利式342挺,合计1234挺1940年:仿捷克ZB26式1324挺1941年:仿捷克ZB26式2440挺1942年:仿捷克ZB26式6000挺1943年:仿捷克ZB26式9391挺1944年:仿捷克ZB26式10900挺1945年1-8月:仿捷克ZB26式6000挺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重机枪有两种:24式和30节式24式重机枪:1888-19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过多种版本的马克沁式重机枪.1934年德国向国民党赠送MG08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图纸,由金陵兵工厂进行仿制,于1935年仿制成功,命名为24(民国24年)式重机枪.30节重机枪:1921年10月10日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口径改为7.92毫米),正好是民国10年10月10日,顾命名为30节.抗战爆发后由于兵工厂搬迁等原因,30节重机枪的生产几度中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重机枪约2万挺,历年产量如下.1937年:24式626挺1938年:24式1060挺1939年:24式1971挺1940年:24式2468挺,30节式514挺,合计2982挺1941年:24式1860挺,30节式520挺,合计2380挺1942年:24式1980挺,30节式310挺,合计2290挺1943年:24式2680挺,30节式260挺,合计2940挺1944年:24式2986挺1945年:24式3063挺,30节式1737挺,合计4800挺1934年汉阳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大正10年(1921年)式掷弹筒,但产量很少没有正式装备部队.1938年底已迁往重庆的陕西第一兵工厂筹备处在大正10年式掷弹筒的基础上改进试制出新的掷弹筒,命名为27(民国27年)式掷弹筒,开始大量生产.掷弹筒可以看作是一种轻型简易迫击炮,口径一般为50毫米,和迫击炮相比省去了瞄准具和支架.由于没有瞄准具,只有经验丰富的士兵才能精确射击.1944年随着60毫米迫击炮的大量装备,国民党停止了掷弹筒的生产,累计生产40909支.掷弹筒榴弹的停产稍晚一些,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掷弹筒榴弹约150万个.枪榴筒的生产情况与掷弹筒相似,虽然抗战前便开始生产,但产量很少.1939年国民党兵工厂研制成功新的枪榴筒和枪榴弹,命名为28式枪榴筒和28式枪榴弹,与中正式步枪配套使用,截止1945年8月累计生产枪榴筒约6万支,枪榴弹约450万个.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兵工厂能够生产82毫米迫击炮和150毫米迫击炮.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停止了150毫米迫击炮的生产,82毫米迫击炮的生产继续了下去.1940年国民党兵工厂将库存的废旧150毫米迫击炮进行翻新改造,口径改为152毫米,命名为29式150迫击炮,翻造工作持续到1944年,具体数量不详.1942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6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1式60毫米迫击炮.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参照法国造120毫米迫击炮,试制出33式120毫米迫炮,1945年开始生产,当年生产94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弹.1944年迫击炮弹产量110万发,为战时最高峰.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历年迫击炮产量如下1937年:82毫米迫击炮710门1938年:82毫米迫击炮1136门1939年:82毫米迫击炮960门1940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1941年:82毫米迫击炮760门1942年:82毫米迫击炮1381门,60毫米迫击炮200门1943年:82毫米迫击炮1140门,60毫米迫击炮1100门1944年:82毫米迫击炮1084门,60毫米迫击炮2000门1945年:82毫米迫击炮500门,60毫米迫击炮2870门,120毫米迫击炮94门抗战爆发前国民党的兵工厂可以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不过产量很少.抗战爆发后由于钢材短缺,干脆放弃了山野炮和榴弹炮的生产,集中力量生产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75毫米山野炮虽然停产了,但由于此前国民党军队已经装备了大量的75毫米山野炮,因此75毫米山野炮弹的生产仍然继续了下去,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最高年产量接近12万发(1943年).1938年5月国民党兵工厂决定仿制德式37毫米战防炮,向德国定购所需技术资料,机器设备和钢材.由于交通受阻到货较晚而耽误了仿制工作,直到1941年才仿制成功,命名为30式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后因钢材用完而被迫停产.1941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弹,使用进口原材料生产,1943年因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累计生产约52万发.1944年国民党兵工厂仿制成功20毫米高射炮,共制造4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而战前的1936年子弹产量1.28亿发,由此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国民党子弹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增长.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手榴弹产量有较大增长,1941年手榴弹产量505万个,达到战时最高峰.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约2700万个.抗战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生产5-500公斤各种规格的航空炸弹.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航空炸弹约3000吨.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进攻,国民党需要大量的地雷,为此建设了专门的地雷生产线,地雷产量大增,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累计生产地雷约80万个.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供应情况现在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柴油和航空煤油,坦克装甲车卡车用柴油,飞机用航空煤油,汽油用得很少.而抗战时期的军用油料主要是汽油,汽车和飞机都是用汽油,国民党装备的坦克也全部为汽油机坦克.抗战爆发后汽油供应日趋紧张,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发甘肃玉门油田,利用玉门油田所产的石油炼制汽油;以甘蔗和杂粮为原料生产酒精,用酒精代替汽油;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代汽油.在汽油替代品的生产方面,以煤焦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微乎其微,以桐油和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代汽油产量也很少,真正起到支柱作用的是酒精.抗战期间我国历年汽油(包括代用品)供应情况如下(1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65吨汽油,1吨代汽油大约可代替0.8吨汽油)1938年:汽油进口量45508吨;酒精产量912吨1939年:汽油进口量64871吨;汽油产量11吨,酒精产量2412吨,代汽油产量9吨1940年:汽油进口量65859吨;汽油产量200吨,酒精产量13595吨,代汽油产量100吨1941年:汽油进口量82323吨;汽油产量573吨,酒精产量16128吨,代汽油产量85吨1942年:汽油进口量79吨;汽油产量5202吨,酒精产量23420吨,代汽油产量406吨1943年:汽油进口量150吨;汽油产量8331吨,酒精产量22150吨,代汽油产量1343吨1944年:汽油进口量1739吨;汽油产量11108吨,酒精产量22487吨,代汽油产量289吨1945年随着中印公路的通车和中印输油管线的建成,持续几年的严重油荒宣告结束.。
中国31式及63式60毫米迫击炮
中国31式及63式60毫米迫击炮原载于《轻兵器》2007.09上、下,作者:秦延景。
编者收集于网上公开资料,并重新配图。
用WORD阅读时默认为“视图-WEB 版式”,以取得最佳效果。
民国31式60mm迫击炮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兵工厂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工部门在31式迫击炮基础上研制出63式60mm迫击炮。
两者在外观上的主要区别是:31式迫击炮的缓冲机设在身管前部,为双管式结构,炮箍为敞开式,用紧定螺杆固定在身管上,身管上没有提把而63式迫击炮的缓冲机设在身管上方,为单管式结构,炮箍为封闭式,身管上设有提把。
从武器性能方面采说,两者虽然口径相同,但各种性能诸元却不同。
两者均带有法国斯托克—布兰德60mm迫击炮的血统。
一战结束后,原本英国籍的弗莱德·史考特·斯托克爵士(1860~192 7,一战时为英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步兵用迫击炮—“Mark 1型3英寸斯托克堑壕迫击炮”,也称为“斯托克3英寸迫击炮”)移居法国,任职于布兰德研究机构,继续从事步兵追击炮的研制与改进工作,直至辞世。
斯托克爵士在为布兰德研究机构工作的日子里,研制出一种准备装备到排级的60mm迫击炮,即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
该炮身管全长725mm,高低射界45°一83°,全炮质量19.7kg,炮弹质量1.33kg,最大初速158m/s,最大射程1000m,最小射程100m。
此炮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世界各国争相引进装备部队。
当时国民党政府赴欧洲军事考察团对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的印象十分深刻,于是决定仿制该炮。
但是抗日战争随后爆发,兵工厂的转移使仿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直到1941年9月,第五十工厂才参照实物制造出第一门样炮,1942年被命名为“民国31年式60 mm迫击炮”(简称31式迫击炮),并开始投入生产。
31式迫击炮31式迫击炮全长677mm,身管全长601mm,全炮质量19kg,炮身质量5kg,炮架质量9kg,座板质量5kg,最大射程1444m,最大初速148m/s,最大射速18~30发/分,方向射界11°,高低射界45°~70°。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火炮简述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火炮简述一、迫击炮1.九四式90mm轻迫击炮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94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5—1945口径:90.5mm炮管长:1270 mm (L14)炮重量:159.0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5.26 kg弹药初速:227 m/sec最大射程:3800 m2.九六式150mm中迫击炮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96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6—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325 mm (L12.7)炮重量:72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5.65 kg弹药初速:214 m/sec最大射程:3900 m3.九七式90mm轻迫击炮94式90mm轻迫击炮的修改型,使用很广泛,在中国江南战场,这类火炮对日军步兵联队的重要性比联队山炮或野炮还高97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5—1945口径:90.5mm炮管长:1217 mm (L13.4)炮重量:172.5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弹丸重量:5.26 kg弹药初速:227 m/sec最大射程:3800 m4.九七式150mm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战,是97式150mm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97式150mm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41—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395 mm (L9.2)炮重量:23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3.8 kg弹药初速:—最大射程:3200 m5.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击炮轻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击炮的改进型97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服役年代:1937—1945口径:150.5mm炮管长:1935 mm (L12.8)炮重量:342 kg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弹丸重量:23.8 kg弹药初速:212 m/sec最大射程:3850 m6.二式120mm中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A36 式 152mm 加农炮
2A36式152mm加农炮国别:俄罗斯类别:火炮加农炮型号:2A36式发展过程:2A36式152mm牵引加农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1981年开始列装,每个炮兵连装备6门或8门,用以取代早期生产的М-46式130mm加农炮,以满足集团军和炮兵师反炮兵作战的要求。
北约国家称该炮为M1976式加农炮。
1985年5月,该炮正式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公开出现。
该炮主要用于为集团军提供全般火力支援、也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
性能特点:①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
②适应能力强,可在-50°~+50°C的环境作战。
③配用弹种多,可执行多种射击任务。
④外形尺寸和重量大,行军、战斗状态转换时间稍长。
基本数据:口径152毫米最大射程杀伤爆破弹27千米火箭增程弹40千米最大射速5~6发/分钟炮身长8197毫米炮口制退器多室装填方式半自动高低射界-2.5°~+57°最大行驶速度公路80千米/小时越野30千米/小时方向射界±25°配用弹种杀伤爆破弹、曳光穿甲弹、火箭增程弹、化学弹、烟幕弹、核炮弹弹药基数60发行军状态长12940毫米行军状态宽2788毫米行军状态高2760毫米最低点距地高475毫米轮距2340毫米轮胎尺寸1080毫米×300毫米运动方式牵引炮班人数8人作战应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曾使用该炮。
由于无装甲防护, 加之多国部队空中火力强度较高,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多国部队战后缴获大量此种火炮。
识别特征:①采用5室炮口制退器。
②火炮炮身与2C5式155毫米自行加农炮的相同,炮身随摇架转动。
④火炮配用4轮悬挂式炮架和焊接式箱形开脚大架,还有向后倾斜的V型防盾。
战斗状态时,火炮由位于炮架前部下方的圆形底盘和带有驻锄的大架架尾支撑。
行军状态时,炮身朝前。
⑤炮车的4个车轮采用充气轮胎。
2个前负重轮上各装有1 个液压减震器和手动刹车装置。
论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讲解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晚清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专业代码:历史学(0601)作者姓名:学号:**********单位:历史文化学院指导教师:2012年5 月31日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2)论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 (4)前言 (4)一、生产规模大,拨用经费多 (6)二、产品种类繁多 (7)三、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 (10)四、注重人才的培养 (11)五、小结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16)摘要江南制造总局是晚清时期大型军工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兵工厂。
它具有生产规模大,拨用经费多、产品种类繁多、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注重人才的培养等特点。
在反侵略战争、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现代化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特点,评价AbstractJiangnan manufacturing administr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large military enterprise, is the biggest westernization founded the Arsenal it has the production scale, with funds more product type to dial in the spread of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pays attention to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e war against aggression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capitalism civil enterpris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thought culture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field training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Keyword: Jiangnan manufacturing administration,characteristic, evaluate论晚清江南制造总局的特点前言江南制造总局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军工企业,是清政府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最有影响的一个。
中国无后坐力炮及用弹“王国”
中国无后坐力炮及用弹“王国”我国的轻武器大都是从仿苏制武器开始发展的,而无后坐力炮则是从仿制美国产品开始的。
抗战时期,美国曾援助国民党军队一些M18、M20无后坐力炮。
解放战争中,这些美制武器及国民党军队所仿制的产品与资料被解放军缴获。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工部门在缴获的相关实物的基础上开始仿制。
我国无后坐力炮同样走过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发展之路。
仿制的无后坐力炮及炮弹建国后,我国军工部门对缴获的无后坐力炮与炮弹的技术资料及相关实物进行了研制、试验,成功仿制出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仿美M18 57mm无后坐力炮)和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仿美M20 75mm无后坐力炮),并及时列装部队。
这些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美援朝等战场上,无后坐力炮作为我军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取得了可喜战绩。
尤其是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步兵在某次受到印军碉堡火力压制时,用一门无后坐力炮对准碉堡,首发命中并将其摧毁,随后也次次有效,使印军感到非常恐慌。
战争的实践验证了无后坐力炮能有效对付各种不同目标、特别适应山地作战的特点。
继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和1952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仿制成功后,我国军工部门又将后者改进成1956年式75mm无后坐力炮。
随后,在美国M40A1 106mm无后坐力炮和M40A1C106mm无后坐力炮的基础上,我国成功仿制出1975年式105mm无后坐力炮。
仿制的这几种无后坐力炮配用的主用弹种为杀伤榴弹和破甲弹。
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及用弹1952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由身管、药室、炮闩、炮架及瞄具组成。
从外观看,该无后坐力炮采用独特的三脚架,身管中部有一可伸缩的撑杆,药室呈圆柱形,这些外形特点是该炮区别于其他无后坐力炮的显著之处。
该无后坐力炮全炮质量28.8kg,炮身质量2kg,全炮长1570mm,高低射角7°,方向射界10°,战斗射速6~8发/分,喷火危险角34°、长45m,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约50秒。
解说词删减最新版
兵器博物馆解说词东门展区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参观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我馆建于2007年5月,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分室内展馆和室外兵器广场两部分。
室内展馆展教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校史及学科成果展区、兵器前言展区、陆海空及轻武器展区、炮弹与导弹展区、火箭弹及工程兵装备展区、引信展区以及大型导弹与航天展区共七个展区,展品种类达630种,共计2250件。
室外兵器广场展教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军用飞机、坦克、火炮和导弹等大型武器装备。
我馆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普基地”,也是我校全校师生的教学和实践基地。
每年接待大量社会参观人员,为弘扬我校兵工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做出巨大贡献。
这里您看到的是两款最具代表性的火炮。
在您的右手侧您看到的是最大口径的无后坐力炮,为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
无后坐力炮又叫无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座的火炮,它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使炮身不后座,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歼击压制有生力量和火器。
现在在发达国家中已不再使用无后坐力炮,而在发展中国家及非政府武装中仍大量装备该炮。
另一侧您看到的是最大口径的迫击炮,为56式160毫米迫击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二战时期的M-43式160毫米师属迫击炮,作为集团军冲锋的近程支援武器。
全炮重1470千克,最大射程为8千米。
56式160毫米迫击炮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面的那些展板就为您展示了迫击炮作为近程武器在战场的应用。
(由于口径过大,炮身过重,射速过低等原因,它的实际装备价值并不高,在1961年就已经停产,之后折装封存,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才被短暂启用。
)请大家继续向前参观。
这两侧您看到的是两幅反映解放战争场景的油画,是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老师的作品。
在您的左手边展示的是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的场景,辽沈战役是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战后使东北地区获得解放。
无坐力炮的原理
无坐力炮的原理无坐力炮原理无坐力炮(Recoilless Gun)是一种炮筒后部没有炮口制动器的火炮,通过在炮筒后部设置一个与炮膛相通的燃气排气口,使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庞大后座力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抵消了火炮的后坐力。
无坐力炮的独特原理使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无坐力炮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关键点:燃气推力和负反作用力。
燃气推力是无坐力炮的核心原理之一。
当无坐力炮发射时,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形成巨大的燃气推力。
这个燃气推力通过炮筒后部的排气口被释放出来,产生了一个与炮膛内高压气体相通的通道。
燃气推力具有很高的速度和能量,使得无坐力炮获得了强大的火力。
负反作用力是无坐力炮的另一个关键原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当无坐力炮发射时,由于燃气推力排出了后座力,火炮本身就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阻止火炮的后坐运动。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抵消掉火炮的后座力,使得火炮在发射时不会反冲。
无坐力炮的原理使其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无坐力炮由于没有炮口制动器,所以结构相对简单,重量相对较轻,便于携带和操作。
其次,由于无坐力炮在发射时没有明显的后坐力,所以射手不需要承受过大的后坐力冲击,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射击速度。
此外,无坐力炮的燃气排放可以有效降低火炮的声、光、热等特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无坐力炮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军事方面,无坐力炮可以用于步兵支援、反装甲、防空等作战任务,如美军的M18无坐力炮和苏联的SPG-9无坐力炮等。
在民用方面,无坐力炮可以用于野外射击、狩猎、地质勘探等领域,如某些型号的猎枪和探矿工具等。
然而,无坐力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无坐力炮的燃气推力是通过排气口释放出来的,所以在射击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火焰,不利于隐蔽作战。
此外,由于无坐力炮在发射时没有后坐力,所以射程相对较短,火力不如传统火炮。
无坐力炮通过利用燃气推力和负反作用力的原理,实现了火炮发射时的后座力抵消,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射击准确等优点。
PW78式82mm无坐力炮系列(上)
PW78式82mm无坐力炮系列(上)作者:崔忠旺,等来源:《轻兵器》 2013年第2期□崔忠旺满文兵张录无坐力炮是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抵消后坐力,实现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
其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曾一度成为随伴步兵反坦克作战的一种有力武器。
但随着单兵火箭筒、反坦克导弹装备的发展,无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渐衰落,并逐渐退出世界各国军队装备序列,我国一线部队也已撤装。
无坐力炮作为一种装备,终究在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本文展现的是我国研制的PW78式82mm无坐力炮系列,其包括PW78式、PW78A式及PW78B式三种型号。
这三者之间有何区别?结构及性能如何?让我们一同近观——漫漫诞生路早在15世纪,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曾经设想以“双头炮”解决火炮发射时的后坐问题。
其设想方案是,将两门相同的火炮尾部相接,炮管成一直线,炮口朝向相反方向,背靠背同时发射,产生的后坐力相互抵消以使火炮在发射时保持静止。
世界上真正无坐力炮的出现,是从1914年美国海军军官戴维斯利用向后发射假弹以平衡向前发射弹丸形成的后坐力开始的。
无坐力炮基于上述发射原理,无需配装通常火炮所必需的反后坐装置和炮架,因此结构简单、质量较轻、便于机动、操作使用方便。
其弹道低伸,发射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成为一种适应能力较强的近距离反坦克武器,在二战中得到广泛使用,除承担对付坦克和装甲车的作战任务外,也常被用来摧毁野战工事。
无坐力炮在二战中的突出表现,使各国均将其作为步兵分队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大力发展。
1950~1960年代是无坐力炮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一批射程远、威力大、机动性强的新型号。
例如美国1960年代初装备了M67式90mm无坐力炮,每分钟可发射10发炮弹,曾广泛装备美军步兵连作为制式武器,其炮身质量16kg,可单兵携行,最大射程2 100m,在457m射程上的垂直破甲厚度为280~3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
1945年,国民党政府得到这两种美援无后坐力炮实物之后即开始着手仿制。
1946年7月,第50兵工厂以M18无后坐力炮作为母型开始仿制,根据实炮进行测绘,后美方提供了该炮的图纸。
到1947年11月研制成功,兵工署将其命名为“民国36年式57mm无后坐力炮”。
但是由于当时国工内业基础薄弱,不能生产身管和炮闩所用的镍铬合金钢,故到1949年所生产的95门炮,质量全部不过关,在射击试验中不是扳机连杆折断就是退壳钩变形,不能装备部队使用。
而仿制M20式75mm无后坐力炮时,最后仅仅是完成了一部分图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苏联在无后坐力炮这一领域落后,并不能提供可供仿制的该类武器,军工研究部门开始着手美制无后坐力炮的仿制工作。
在对所得图纸和大量缴获实物进行研究之后,于1952年仿制成功52式57mm 无后坐力炮和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后改进为56式、56-1式、56-2式75mm无后坐力炮),并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