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H)3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1.实验背景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 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 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 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 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1)2.实验要求(2)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 学会制备Fe(OH)3溶胶。

(3)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 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4)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5)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 如机械法, 电弧法, 超声波法, 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 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 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 由于胶体本身电离, 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 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

显然, 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 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 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 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 所以(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目的】1. 学习溶胶的多种制备方法。

2. 学习溶胶的光学性质,观察溶胶的丁达尔现象。

3. 了解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一.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两大类。

分散法是把大颗粒的物质用适当的方法粉碎为胶体大小的质点而获得胶体;凝聚法是把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的质点而制得溶胶。

例如,Fe(OH) 溶胶就是采用凝聚法制备的:通过水解 FeCl 溶液生成难溶于水的 Fe(OH) ,3 3 3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过饱和的 Fe(OH) 溶液析出小的颗粒而形成 Fe(OH) 溶胶。

3 3一般制备的溶胶中会含有过多的电解质,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

为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纯化溶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半透膜渗析、电渗析和超过滤法。

二.溶胶的光学性质当把一束可见光投射到分散系统上时,如果分散系统的粒径大于入射光的波长,粒子对光主要起反射作用;胶体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散射作用。

粗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反射作用,胶体分散系统对可见光主要起散射作用。

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光线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明亮的光柱,这就是丁达尔现象。

三.溶胶的稳定性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胶粒粒子可相互接近产生凝聚作用,颗粒逐渐增大而聚沉。

适量的电解质可以作为溶胶的稳定剂,过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

电解质使溶胶聚沉的能力通常用沉聚值表示。

沉聚值是使溶胶发生沉聚时需要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单位为 mol·L-1。

聚沉值与溶胶电荷相反的离子价数 6 次方成反比,即+ 2+ 3+ 6 6 6M :M :M =(1/1) :(1/2) :(1/3) =100:1.6:0.14这就是舒尔茨-哈代规则。

由此可知,电解质中与溶胶电荷相反的离子价数越高,它的聚沉能力就越强。

【仪器和试剂】1. 仪器25ml 和 100ml 量筒,50ml、200ml 和 1000ml 烧杯,250ml 三角烧瓶,电炉,温度计(100℃),试管,移液管。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

《物理化学基础实验》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备和纯化Fe(OH)3溶胶。

2.掌握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电动电势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制备和纯化Fe(OH)3溶胶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盐的水解氯化铁的水解反应本身是一个吸热反应,加热可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但是作为胶体的氢氧化铁是有一定的浓度限制的,若浓度过大就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且温度比较高的话胶体粒子之间碰撞的机会会增多,也不利于胶体的稳定性,所以煮沸的时间不能过长。

制成的胶体体系中常有其它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2.电泳在胶体分散体系中,由于胶体本身的电离或胶粒对某些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使胶粒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

同时在胶粒附近的介质中必然分布有与胶粒表面电性相反而电荷数量相同的反离子,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层。

当胶体相对静止时,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但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中的胶粒和分散介质反向相对移动时,胶粒向异性电极定向泳动,这种胶粒向正极或负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动电势,用符号ξ表示。

ζ电势是表征胶粒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及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关, ζ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电荷越多,胶粒间斥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界面移动法:测量溶胶的 电位是通过测定在两铂电极间外加一定直流电场,胶体溶液与辅助溶液间可见界面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来测定电动电势。

在电泳仪的两极间加上电位差E (V )后,在t (s )时间内溶胶界面移动的距离为D (m ),即胶粒的电泳速度U (m •s -1)为: D U t = (1)相距为l (m )的两极间的电位梯度平均值H (V •m -1)为: E H l = (2)从实验求得胶粒电泳速度后,可按照下式求出ζ(V )电位: K U H πηζε=⋅ (3)式中K 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本实验中的氢氧化铁溶胶,胶粒为棒形,有1022113.610K V s kg m --=⨯⋅⋅;而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无单位),η为介质的粘度(Pa •s )。

实验 Fe(OH)3溶胶的制备

实验 Fe(OH)3溶胶的制备

实验四 Fe(OH)3溶胶的制备和纯化[实验目的]1 了解凝聚法制备胶体的原理;2 了解热渗析法对胶体进行纯化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胶体溶液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其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间,其制备方法较多,本实验用FeCl 3水解制备Fe(OH)3溶胶,其反应如下:反应后得到的体系中,含有过量的电解质和杂质,它们影响胶体的稳定性,为了除掉过量的电解质和杂质,特用火棉胶制得的半透膜袋进行渗析,将小的无机分子从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胶体纯化的目的。

[实验步骤]1. Fe(OH)3 胶体的制备:在250ml 烧杯中加入100ml 蒸馏水,在电炉上加热至沸,用玻璃棒搅拌,一滴一滴地慢慢滴加20%FeCl 3溶液(特别缓慢!),待溶液明显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后,停止滴加,说明FeCl 3已经有部分水解生成了Fe(OH)3溶胶,停止加热;2 .半透膜的制备:将250ml 锥形瓶洗净、烘干(用电吹风),向锥形瓶中倒入若10ml 火棉胶溶液,转动锥形瓶,使火棉胶在瓶内壁形成均匀的薄膜。

将锥形瓶倒置倾去多余火棉胶,并让乙醚挥发完。

向瓶中加入蒸馏水,溶去剩余乙醚。

在瓶壁与膜之间注入蒸馏水,使膜脱落。

向做成的半透膜袋中注入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

如有漏洞,可擦干有漏洞处,用玻棒蘸火棉胶补好。

3. Fe(OH)3溶胶的纯化:将制得的Fe(OH)3 溶胶倒入半透膜袋中,按右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渗析,水温控制在60~70 ℃之间,不是地搅拌一下袋外的水。

刚开始渗析时由于离子浓度很大,换水的间隔时间可以稍短,约10-15 分钟换一次水;往后可约30分钟换一次水。

换水前应取1ml 水,分别用AgNO 3 溶液和KSCN 溶液检验Cl -和Fe 3+,直至都检验不出为止。

4. Fe(OH)3溶胶的老化:将纯化后的Fe(OH)3溶胶倒入250ml 清洁干燥的锥形瓶中,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老化,老化后的Fe(OH)3溶胶待作电泳实验时使用。

氢氧化铁溶胶制备与性质测定

氢氧化铁溶胶制备与性质测定

(3) 热渗析法纯化Fe(OH)3溶胶
将制得的Fe(OH)3溶胶,注入半透膜内用线拴 住袋口,置于800mL的清洁烧杯中,杯中加蒸馏水 约300mL,进行渗析。30min换一次蒸馏水,以后 约6h换一次蒸馏水进行渗析,(取出1mL渗析水, 分别用1%AgNO3及1%KCNS溶液检查是否存在Cl-及 Fe3+,如果仍存在,应继续换水渗析,直到检查不 出为止) 将纯化过的Fe(OH)3溶胶移入一清洁干燥 的100mL小烧杯中待用。
5、量取两电极的距离时,要沿电泳管的中心线 量取。 6、利用公式(3)求算ζ时,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需 用c.g.s制,有关数值从附录中有关表中查得。如果 改用SI制,相应的数值也应改换。对于水的介电常 数,应考虑温度校正,由以下公式求得: lnDt=4.474226-4.54426×10-3t 式中,t为温度℃。
{[Fe(OH)3]m· nFeO+· (n-x)Cl-}x+· xCl
2、溶胶的纯化 制成的胶体体系中常有其它杂质存在, 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必须纯化。常用的纯 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Cl- :用1%AgNO3溶液检查是否存在
Fe3+: 用1%KCNS溶液检查是否存在
3、电动电势(ζ)
在胶体分散体系中,由于胶体本身的电离或胶粒对 某些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使胶粒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向异性电极定向泳动,这种胶粒 向正极或负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动电势, 用符号ζ表示,电动电势的大小直接影响胶粒在电场中 的移动速度。原则上,任何一种胶体的电动现象都可以 用来测定电动电势,其中最方便的是用电泳现象中的宏 观法来测定,也就是通过观察溶胶与另一种不含胶粒的 导电液体的界面在电场中移动速度来测定电动电势。 电动电势ζ与胶粒的性质、介溶液的电导为什么必须和所测 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或尽量接近? 2 . 电泳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在电泳测定中如不用辅助液体,把两电极直接插入 溶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4. 溶胶胶粒带何种符号的电荷?为什么它会带此种符 号的电荷?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1、实验背景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溶3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3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

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 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

基础化学溶胶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溶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Fe(OH)3溶胶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学习电泳法测定溶胶电动电势的技术。

4. 探讨不同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一般在1nm~1000nm之间。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较大的物质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凝聚法是先将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制成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

Fe(OH)3溶胶是一种常见的溶胶,其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凝聚法。

在实验中,通过加热氯化铁溶液,使其水解生成Fe(OH)3胶体。

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会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泳现象。

通过测定电泳速度,可以计算出溶胶的电动电势。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电泳仪、电源、量筒、滴管、pH试纸等。

2. 试剂:氯化铁(FeCl3)、蒸馏水、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FeCl3溶液:称取0.5g氯化铁,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01mol/L的FeCl3溶液。

2. 制备Fe(OH)3溶胶:取一只烧杯,加入10mL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将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取下烧杯,观察其与氯化铁溶液的外观差异。

3. 观察电泳现象:将制备好的Fe(OH)3溶胶滴入电泳仪的样品池中,接通电源,观察Fe(OH)3胶粒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情况。

4. 测定电动电势:根据电泳速度和实验数据,计算Fe(OH)3溶胶的电动电势。

5. 探讨不同因素对电动电势的影响:改变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观察电动电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制备得到的Fe(OH)3溶胶呈红褐色,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物理化学实验 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物理化学实验  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

实验二 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及纯化2.理解渗透原理及学会半透膜的制备二.实验原理溶胶系指极细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颗拉大小约在1nm 至1mm 之间,若颗粒再大则称之为悬浮液。

要制备出比较稳定的溶胶或悬浮液一般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散度的范围内;②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或悬浮液原则上有两种方法:①特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分散法;②使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影响聚沉的主要因素有反离子的价数、离子的大小及同号离子的作用等。

一般来说,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值大致与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

同价无机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常随其水比半径增大而减小,这一顺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与胶体质点带有同号电荷的2价或高价离子对胶体体系常有稳定作用,即使该体系的聚沉值有所增加。

此外,当使用高价或大离子聚沉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大时,聚沉形成的沉淀物又重新分散;浓度再提高时,又可使溶胶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

不规则聚沉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高价反离子使溶胶聚沉后,增大反离子浓度,它们在质点上强烈吸附使其带有反离子符号的电荷而重新稳定;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重新稳定的胶体质点的反离子又可使其聚沉。

(3) 溶胶的稳定性①聚沉值的测定测定聚沉值的溶胶一般都应经渗析纯化。

根据使溶胶刚发生聚沉时所需电解质溶液的体积V 1、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和溶胶的体积V 2可计算出聚沉值聚沉值=211V V cVFe(OH)3溶胶聚沉值的测定。

用移液管向3个干净并烘干的100ml 锥形瓶中各移人10ml 经过渗析的Fe(OH)3溶胶,然后分别以NaCl 溶液(0.2mol .l -1)、Na 2SO 4溶液(0.2mol .l -1)及K[Fe(CN)6]溶液(0.001mol .l -1)滴定锥形瓶中的Fe(OH)3溶胶。

实验 Fe(OH)3溶胶的制备

实验 Fe(OH)3溶胶的制备

实验四 Fe(OH)3溶胶的制备和纯化[实验目的]1 了解凝聚法制备胶体的原理;2 了解热渗析法对胶体进行纯化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胶体溶液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其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 之间,其制备方法较多,本实验用FeCl 3水解制备Fe(OH)3溶胶,其反应如下:反应后得到的体系中,含有过量的电解质和杂质,它们影响胶体的稳定性,为了除掉过量的电解质和杂质,特用火棉胶制得的半透膜袋进行渗析,将小的无机分子从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胶体纯化的目的。

[实验步骤]1. Fe(OH)3 胶体的制备:在250ml 烧杯中加入100ml 蒸馏水,在电炉上加热至沸,用玻璃棒搅拌,一滴一滴地慢慢滴加20%FeCl 3溶液(特别缓慢!),待溶液明显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后,停止滴加,说明FeCl 3已经有部分水解生成了Fe(OH)3溶胶,停止加热;2 .半透膜的制备:将250ml 锥形瓶洗净、烘干(用电吹风),向锥形瓶中倒入若10ml 火棉胶溶液,转动锥形瓶,使火棉胶在瓶内壁形成均匀的薄膜。

将锥形瓶倒置倾去多余火棉胶,并让乙醚挥发完。

向瓶中加入蒸馏水,溶去剩余乙醚。

在瓶壁与膜之间注入蒸馏水,使膜脱落。

向做成的半透膜袋中注入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

如有漏洞,可擦干有漏洞处,用玻棒蘸火棉胶补好。

3. Fe(OH)3溶胶的纯化:将制得的Fe(OH)3 溶胶倒入半透膜袋中,按右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渗析,水温控制在60~70 ℃之间,不是地搅拌一下袋外的水。

刚开始渗析时由于离子浓度很大,换水的间隔时间可以稍短,约10-15 分钟换一次水;往后可约30分钟换一次水。

换水前应取1ml 水,分别用AgNO 3 溶液和KSCN 溶液检验Cl -和Fe 3+,直至都检验不出为止。

4. Fe(OH)3溶胶的老化:将纯化后的Fe(OH)3溶胶倒入250ml 清洁干燥的锥形瓶中,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老化,老化后的Fe(OH)3溶胶待作电泳实验时使用。

物理化学实验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最新]

物理化学实验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最新]

实验二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与纯化0一.实验目的0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及纯化02.理解渗透原理及学会半透膜的制备0二.实验原理0溶胶系指极细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颗拉大小约在1nm至1mm之间,若颗粒再大则称之为悬浮液。

要制备出比较稳定的溶胶或悬浮液一般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散度的范围内;②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加稳定剂。

0制备溶胶或悬浮液原则上有两种方法:①特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分散法;②使小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0影响聚沉的主要因素有反离子的价数、离子的大小及同号离子的作用等。

一般来说,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值大致与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

同价无机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常随其水比半径增大而减小,这一顺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与胶体质点带有同号电荷的2价或高价离子对胶体体系常有稳定作用,即使该体系的聚沉值有所增加。

此外,当使用高价或大离子聚沉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大时,聚沉形成的沉淀物又重新分散;浓度再提高时,又可使溶胶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

不规则聚沉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高价反离子使溶胶聚沉后,增大反离子浓度,它们在质点上强烈吸附使其带有反离子符号的电荷而重新稳定;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重新稳定的胶体质点的反离子又可使其聚沉。

0(3) 溶胶的稳定性0①聚沉值的测定0测定聚沉值的溶胶一般都应经渗析纯化。

根据使溶胶刚发生聚沉时所需电解质溶液的体积V1、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和溶胶的体积V2可计算出聚沉值0聚沉值=211VVcVFe(OH)3溶胶聚沉值的测定。

用移液管向3个干净并烘干的100ml锥形瓶中各移人10ml经过渗析的Fe(OH)3溶胶,然后分别以NaCl溶液(0.2mol.l-1)、Na2SO4溶液(0.2mol.l-1)及K[Fe(CN)6]溶液(0.001mol.l-1)滴定锥形瓶中的Fe(OH)3溶胶。

胶体的制备及纯化-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

胶体的制备及纯化-实验报告(华南师范大学)

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化学(师范)年级班级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胶体的制备及纯化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①学会制备Fe(OH)3溶胶②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和渗透现象③进一步加深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二、实验原理溶胶系指极细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其颗拉大小约在1nm至100nm之间。

溶胶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的化学法即通过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的结构式可表示为:{m[Fe(OH)3]nFeO+(n−x)Cl−}x+Cl−半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生物大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其原因是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离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淀粉小。

半透膜在化学中只允许溶液通过,胶体和浊液均不能通过。

铁离子检验:Fe3+和SCN-反应会生成血红色的络合物,若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待测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三价铁离子氯离子的检验:Cl-与Ag+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AgCl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电热炉、10%FeCl3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半透膜、激光灯四、实验步骤1、Fe(OH) 3溶胶的制备:量取蒸馏水50mL,置于100ml烧杯中,先煮沸2min,用刻度移液管逐滴加入10%FeCl3溶液10mL,再煮沸3min,即得Fe(OH) 3红色溶胶。

2、胶体溶液的纯化:溶胶的渗析:将制得的Fe(OH)3溶胶倒入半透膜中,用线栓住袋口,放入60~70℃的水中渗析,常换水,直至水中不能检出或Fe3+。

3、Fe3+与Cl-检验①Fe3+的检验:取透析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Fe3+②Cl-的检验:取透析液少许与试管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观察溶液变化,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含有Cl-4.丁达尔效应的观察将红外光束从胶体内穿过,从垂直方向看过去,可以看到这个胶体里面会出现一条非常光亮的通路,即为丁达尔效应。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一、前言1、实验背景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

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 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

溶胶的制备与纯化(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溶胶的制备与纯化(华南师范大学物化实验)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溶胶的制备与纯化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胶体。

(2)学会制备半透膜,掌握纯化胶体的具体操作。

二、实验原理2.1 Fe(OH)3胶体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成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溶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本次实验则采用凝聚法中的化学反应法来进行Fe(OH)3的制备,即采用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FeCl3 + 3 H2O == Fe(OH)3(胶体)+ 3HCl ↑2.2 Fe(OH)3胶体的纯化胶体是一种分散质大小介乎1nm~100nm的分散系。

用不同方法制成的溶胶中,往往含有很多的电解质,包括反应产物或杂质,其中只有一部分电解质,是与胶体粒子表面上吸附的离子保持平衡的,其余过量的电解质则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只有将它们除去,才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溶胶。

这道程序就叫胶体的纯化。

半透膜在化学中只允许溶液通过,胶体和浊液均不能通过,可以除去胶体中多余的电解质离子,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

本次实验采用火胶棉来自制袋状半透膜。

再将制得的溶胶置于半透膜中,在60-70℃温度下进行热渗析。

三、仪器与试剂3.1仪器电炉1台1000mL烧杯1个300mL烧杯1个300mL锥形瓶1个100mL量筒1个胶头滴管1支10mL刻度移液管1支3.2试剂10%FeCl3溶液1%KCNS 溶液火棉胶蒸馏水四、实验步骤4.1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1)量取150mL蒸馏水,置于300mL烧杯中,用电炉煮沸2min,有大量气泡产生。

(2)用刻度移液管移取10%FeCl3溶液30mL,逐滴加入沸水中,液体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褐色,不断搅拌,继续煮沸3min。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讲义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35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预习要求:1、了解溶胶的各种制备方法;明确本实验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

2、本实验中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3、溶胶纯化的目的;溶胶纯化时先在热水中渗析几遍的原因。

4、了解棉胶液的组成;棉胶液形成半透膜的原因。

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方法和纯化方法。

2.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

3.掌握电泳法测定胶粒电泳速度和溶胶电动电位(ζ电位)的方法。

4.了解溶胶的光学性质及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实验原理溶胶是一个多相系统,胶粒(分散相)大小在1~1000 nm之间,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溶胶的制备方法分为两大类: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质点的分散法,以及把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大小质点的凝聚法。

本实验中Fe(OH)3溶胶的制备采用化学反应凝聚法,即通过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为溶胶。

新制的溶胶中常有杂质存在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必须纯化。

常用的纯化方法是半透膜渗析法。

半透膜的特点是其孔径只允许电解质离子及小分子透过,而胶粒不能透过。

提高渗析温度或搅拌渗析液,均可提高渗析效率。

固体粒子由于自身电离或选择性吸附某种离子及其他原因而带电,带电的固体粒子称为胶核。

在胶核周围的分散介质中分布着与胶核电性相反、电量相等的反离子。

部分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紧密吸附在胶核表面,形成紧密层;剩余的反离子由于热运动,分布于紧密层外至溶液本体的扩散层中。

扩散层的厚度随外界条件(温度、系统中电解质浓度、及离子价态)而改变。

由于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密层结合有一定量的溶剂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紧密层与胶核作为一个整体(胶粒)移动,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

这种分散相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

带电的胶粒与带有反离子的扩散层发生相对移动的分界面,称为滑动面。

滑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

电动电位是描述溶胶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溶胶制备纯化实验报告

溶胶制备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溶胶的制备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3. 学习溶胶的纯化技术,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4. 探讨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如pH值、电解质等。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较大的物质颗粒分散成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FeCl3·6H2O、NaOH、蒸馏水、NaCl、Na2SO4等。

2. 实验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磁力搅拌器、pH计、电泳仪、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溶胶的制备(1)配制FeCl3溶液:称取5.0g FeCl3·6H2O,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2)配制NaOH溶液:称取5.0g NaOH,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3)制备Fe(OH)3溶胶:将FeCl3溶液缓慢滴入NaOH溶液中,边滴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红褐色。

2. 溶胶的纯化(1)静置沉淀:将制备好的Fe(OH)3溶胶静置一段时间,使胶体颗粒沉淀。

(2)离心分离:将沉淀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3)再次静置沉淀:将离心分离后的上清液静置一段时间,使残留的胶体颗粒沉淀。

(4)重复离心分离:将沉淀后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3. 溶胶的稳定性测试(1)pH值测试:用pH计测试纯化后的Fe(OH)3溶胶的pH值。

(2)电解质影响测试: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溶液,观察溶胶的稳定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胶的制备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红褐色的Fe(OH)3溶胶,表明实验步骤正确。

2. 溶胶的纯化经过静置沉淀、离心分离和再次静置沉淀,得到了较为纯净的Fe(OH)3溶胶。

3. 溶胶的稳定性测试(1)pH值测试:纯化后的Fe(OH)3溶胶pH值为9.5,表明溶胶在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

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时间的影响和用K2SO4溶液测聚沉值一、前言1、实验背景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Fe(OH)3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

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实验报告(制取Fe(OH)3胶体)

实验报告(制取Fe(OH)3胶体)

制取Fe(OH)3胶体的实验报告仪器:铁架台,石棉网,长玻璃导管,橡胶管,酒精灯,烧杯,细口瓶,试管,锥形瓶,胶头滴管,镊子,小刀,药匙,碎玻璃。

药品:自来水,FeCl3晶体。

步骤:
1、清洗所有仪器,并确认仪器完好。

组装铁架台,调整高度。

2、向锥形瓶中置入40ml自来水与若干片碎玻璃,依次连接上
长导管、橡胶管、长导管,并将另一端插入烧杯中。

将锥
形瓶置于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开始蒸馏。

等待。

3、当烧杯内接到约25ml蒸馏水即停止加热,移走酒精灯,撤
去锥形瓶,将烧杯内蒸馏水置于一边自由冷却至室温。

4、取一根试管待用,用镊子夹一块FeCl3晶体出来,放在滤
纸上,并用小刀切下约2勺颗粒。

(此处是要求过量的,故
略去称量步骤)将剩余的大块晶体放回瓶中,将颗粒导入
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吸取烧杯内3~4ml蒸馏水滴入试管中,
并震荡加速溶解。

5、向盛有蒸馏水的烧瓶内加入若干玻璃碎片,将其置于铁架
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至煮沸。

6、煮沸后,将调配好的饱和FeCl3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
沸腾的蒸馏水。

7、当颜色较深时,停止滴入。

将酒精灯移开并熄灭,取下烧
杯放在石棉网上。

(注:此时烧杯较烫,应做好防护措施,
比如湿抹布、防烫手套等,注意烫伤。


8、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一洗净细口透明玻璃瓶,将制
成液体倒入细口瓶中,用红色激光灯照射瓶身,可以看见一束清晰光束,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9、FeCl3+3H2O====Fe(OH)3+3HCl↑。

溶胶制备的实验报告

溶胶制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溶胶的制备二、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溶胶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粒子大小在1-1000纳米之间。

溶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使其具有较高的吸附性和稳定性。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凝聚法和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以FeCl3溶液为分散相,NaOH溶液为凝聚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

FeCl3溶液中的Fe3+与NaOH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沉淀粒子在水中形成溶胶。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FeCl3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滴管、秒表、电导率仪、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玻璃仪器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FeCl3溶液:称取1.5g FeCl3·6H2O,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2. 准备NaOH溶液:称取1.5g NaOH,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3. 将FeCl3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

4. 在搅拌下,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FeCl3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0℃左右。

5. 继续搅拌30分钟,观察溶胶的形成。

6. 使用电导率仪检测溶胶的电导率,记录数据。

7. 将溶胶置于冰箱中冷却,观察其稳定性。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1. 实验现象: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最终形成红褐色溶胶。

2. 实验结果:电导率仪检测结果显示,溶胶的电导率随着时间逐渐降低,表明溶胶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七、讨论与分析1. 溶胶的制备: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制备氢氧化铁溶胶,通过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沉淀粒子在水中形成溶胶。

实验过程中,温度、搅拌速度、凝聚剂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胶的制备。

2. 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与其粒子大小、表面电荷、介质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中,溶胶的电导率随时间逐渐降低,说明溶胶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实验八十六 Fe(OH)3溶胶的制备及其ξ电势的测定

实验八十六   Fe(OH)3溶胶的制备及其ξ电势的测定

实验八十六 Fe(OH)3溶胶的制备及其ξ电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Fe(OH)3溶胶的制备和纯化的方法;(2)掌握电泳法测定Fe(OH)3溶胶的电泳速度及计算其ζ电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半径为10-9-10-7m(1-100nm)固体粒子(称分散相)在液体介质(称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多相高分散系统。

由于分散粒子的颗粒小,表面积大,其表面能高,使得溶胶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这是溶胶系统的主要特征。

研究溶胶的形成、稳定与破坏,均需从此出发。

1、Fe(OH)3溶胶的制备与纯化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

本实验是采用化学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即用FeCl 3溶液在沸水中进行水解反应制备成Fe(OH)3溶胶,反应式如下: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可表示为:{ [Fe(OH)3]m n Fe 3+ ,(3n-x )Cl – }x + x Cl –。

用上述方法制得的Fe(OH)3溶胶中,除Fe 3+与C1-外,还有许多杂质离子,对溶胶的稳定性有不良的影响,故必须除去,称为溶胶纯化。

实验室对溶胶纯化,大多采用渗析法。

渗析法是利用离子能穿过半透膜进入到溶剂中,而胶粒却不能穿过半透膜。

所以,将溶胶装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该袋浸入溶剂中,离子及小分子便透过半透膜进入溶剂,若不断更换溶剂,则可将溶胶中的杂质除去。

2、电泳现象与ζ电势在溶胶中,由于胶体本身的电离或胶粒对某些离子的选择性吸附,使胶粒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向异性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称为切动面,切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动电势或ζ电势。

ζ电势的数值与胶粒性质、介质成分及溶胶浓度有关。

ζ电势是表征胶粒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溶胶性质及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Fe(OH)3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摘要: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溶胶并对它的纯化方法及稳定性进行了一系要。

本实验采用水解法制备Fe(OH)3列的探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溶胶电动电势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本实验还探究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的聚沉值,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的荷电性了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的Fe(OH)3质。

关键词:Fe(OH)溶胶;电泳;电动电位;聚沉值;影响因素30 引言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Fe(OH)溶胶的制备是采用化学反3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 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根据胶体体系的动力性质,强烈的布朗运动使得溶胶分散相质点不易沉降,具有—定的动力稳定性。

此外,由于溶胶质点表面常带有电荷,带有相同符号电荷的质点不易聚结,从而又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溶胶分散相有大的相界面,具有强烈的聚结趋势,因而这种体系又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带电质点对电解质十分敏感,在电解质作用下溶胶质点因聚结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聚沉。

研究不同电解质对胶体聚沉的影响对保存胶体具有指导性意义。

1 实验原理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

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

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

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

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ξ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

溶胶的聚集稳定性与胶体的ξ电位大小有关,对一般溶胶,ξ电位愈小,溶胶的聚集稳定性愈差,当ξ电位等于零时,溶胶的聚集稳定性最差。

所以,无论制备胶体或破坏胶体,都需要了解所研究胶体的ξ电位。

原则上,任何一种胶体的电动现象(电泳、电渗、液流电位、沉降电位)都可以用来测定ξ电位,但用电泳法来测定更方便。

电泳法测定胶体ξ电位可分为两类,即宏观法和微观法。

宏观法原理是观察与另一不含胶粒的辅助液体的界面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

微观法则是直接测定单个胶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

对于高分散度的溶胶,如Fe(OH)3胶体,不易观察个别粒子的运动,只能用宏观法。

对于颜色太浅或浓度过稀的溶胶,则适宜用微观法。

本实验采用宏观法。

宏观法测定Fe(OH)3的ξ电位时,在U 形管中先放入棕红色的Fe(OH)3溶胶,然后小心地在溶胶面上注入无色的辅助溶液,使溶胶和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在U 形管的两端各放一根电极,通电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溶胶与溶液的界面在一端上升,另一端下降。

胶体的ξ电位可依如下电泳公式计算得到:L E tS K //⋅=επηζ式中K 为与胶粒形状有关的常数(球形为5.4⨯1010 V2 S2 kg-1 m-1,棒形粒子为3.6⨯1010 V2 S2 kg-1 m-1,η为分散介质的粘度(Pa ⋅s ),ε为分散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 为加于电泳测定管二端的电压(V ),L 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m ),S 为电泳管中胶体溶液界面在t 时间(s )内移动的距离(m ),S/t 表示电泳速度(m .s-1)。

式中S 、t 、E 、L 均可由试验测得。

影响溶胶电泳的因素除带电离子的大小、形状、离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温度外,还与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有关。

根据胶体体系的动力性质,强烈的布朗运动使得溶胶分散相质点不易沉降,具有—定的动力稳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溶胶分散相有大的相界面,具有强烈的聚结趋势,因而这种体系又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此外,由于溶胶质点表面常带有电荷,带有相同符号电荷的质点不易聚结,从而又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

带电质点对电解质十分敏感,在电解质作用下溶胶质点因聚结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聚沉。

在指定条件下使某溶胶聚沉时,电解质的最低浓度称为聚沉值,聚沉值常用mmol.L-1表示。

影响聚沉的主要因素是与胶粒电荷相反的离子的价数、离子的大小及同号离子的作用等。

一般来说,反号离子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高,聚沉值越小,聚沉值大致与反离子价数的6次方成反比。

同价无机小离子的聚沉能力常随其水比半径增大而减小,这一顺序称为感胶离子序。

与胶粒带有同号电荷的二价或高价离子对胶体体系常有稳定作用,使该体系的聚沉值有所增加。

此外,当使用高价或大离子聚沉时,少量的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电解质浓度大时,聚沉形成的沉淀物又重新分散;浓度再提高时,又可使溶胶聚沉。

这种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

不规则聚沉的原因是,低浓度的高价反离子使溶胶聚沉后,增大反离子浓度,它们在质点上强烈吸附使其带有反离子符号的电荷而重新稳定;继续增大电解质浓度,重新稳定的胶体质点的反离子又可使其聚沉。

2 实验内容2.1 仪器与试剂电泳测定管1套,直流稳压器1台,电导率仪1台,pH计1台,滴定管1支,铂电极2根,停表1块,直尺1把,软线50cm,电炉1台,1000mL烧杯1个,300mL烧杯1个,300mL锥形杯1个,100mL量筒1个,100mL烧杯2个,50mL烧杯6个,50mL锥形杯3个,10mL刻度移液管2支、1mL刻度移液管2支,试管12支,胶头滴管5支。

10%FeCl3溶液,3 mol⋅L-1HCl溶液,稀、KCl、NaCl溶液,质量分数1%的AgNO3及KCNS溶液,2.5 mol⋅L-1 KCl、0.1 mol⋅L-1 K2SO4及0.01 mol⋅L-1 K3Fe(CN)6溶液,0.5 mol⋅L-1 KCl、0.01 mol⋅L-1 K2SO4及0.001 mol⋅L-1 K3Fe(CN)6溶液,火棉胶,蒸馏水。

2.2 实验步骤2.2.1 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量取150mL蒸馏水,置于300mL烧杯中,先煮沸2min,用刻度移液管移取10%FeCl3溶液30ml,逐滴加入沸水中,并不断搅拌,继续煮沸3min,得到棕红色Fe(OH)3溶胶。

其结构式可表示为{m[Fe(OH)3]n FeO+(n-x)Cl-}x+⋅xCl-2.2.2 Fe(OH)3溶胶的纯化2.2.2.1 制备半透膜为了纯化已制备好的溶胶,需要用半透膜。

选择一个300mL的内壁光滑的锥形瓶,洗涤烘干,倒入约20mL火棉胶溶液,小心转动烧瓶,使火棉胶均匀地在瓶内形成一薄层,倒出多余的火棉胶,倒置烧瓶于铁圈上,流尽多余的火棉胶,并让乙醚蒸发,直至用手指轻轻接触火棉胶膜而不粘着为止。

然后加水入瓶内至满,浸膜于水中约10min,倒去瓶内的水。

再在瓶口剥开一部分膜,在此膜与玻璃瓶壁间灌水至满,膜即脱离瓶壁,轻轻地取出所成之袋,检查是否有漏洞。

2.2.2.2 纯化把水解法制得的溶胶,置于半透膜袋内,用线拴住袋口,置于1000mL烧杯中,加500mL蒸馏水,保持温度60-70︒C,进行热渗析。

每半小时换一次水,并取出少许蒸馏水检验其中Cl-和Fe3+离子,直到不能检出离子为止。

纯化好的溶胶冷却后保存备用。

2.2.3 电泳实验2.2.3.1 配制辅助液用电导率仪测定纯化好的Fe(OH)3溶胶的电导率,然后向一个100mL的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用滴管逐滴滴入3mol⋅L-1的HCl溶液,并测量此溶液的电导率,使其电导率与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此稀溶液即为待用的辅助液。

2.2.3.2 装溶胶,连接线路电泳测定装置如图所示。

电泳测定装置图将经过纯化后的溶胶从电泳管的漏斗处加入,到半漏斗处,此时慢慢打开活塞,赶走气泡,即关闭(若有溶胶进入U型管中,应用辅助液荡洗干净,关好漏斗塞及活塞,把辅助液倒干)。

向U型管中加入辅助液到刻度10左右。

把电泳管夹好固定在铁架上并使垂直。

把铂电极插入U型管中,打开漏斗塞,然后慢慢打开活塞(注意一定要慢)使胶体溶胶非常缓慢地上升,直到U型管两边胶体溶液上升至有刻度处,具有清晰的界面,且铂电极铂片浸入辅助液1cm左右时,关闭活塞。

2.2.3.3 在不同的外加电压下测定ζ电位,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的影响打开电泳仪电源开关,调节电压为100伏特,读出负极(或正极)界面所在的刻度,并同时按下停表计时,直到界面移动0.5cm,记下停表的时间、界面移动的准确距离、电压。

用同样方法再测一次,求平均值。

记下两铂电极的距离L。

调节电压分别为150、200伏特,同法测定ζ电位。

2.2.3.4 在不同的电泳时间内测定ζ电位,探讨不同电泳时间的影响参考电泳时间:2min,4min,6min2.2.3.5 改变溶胶的浓度为测定ζ电位,探讨不同溶胶浓度的影响参考溶胶浓度:原浓度,原浓度的1/2,原浓度的1/42.2.3.6 改变辅助液的PH值测定ζ电位,探讨不同辅助液的影响除HCl水溶液外,还可用KCl、NaCl的水溶液作辅助液2.2.4 测定不同电解质对Fe(OH)3溶胶的聚沉值取5支试管加以标号,在第一支试管中量取10mL浓度为0.1mol⋅L-1K2SO4溶液,其余4支各量9mL蒸馏水。

由第一支试管中移取1mL溶液到第二支试管,混匀后,由第二支试管移取1mL到第三支试管,最后一支试管中移取1mL弃去。

用移液管吸取Fe(OH)3溶胶,顺次加入每一支试管中1mL,记下时间并将试管中液体摇匀,15min后进行比较,测出使溶胶聚沉的电解质最低浓度。

5支试管中KCl浓度顺次相差10倍。

同法进行2.5mol⋅L-1的KCl和0.01 mol⋅L-1 K3Fe(CN)6溶液的试验,求出不同价数离子聚沉值之比。

2.2.5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回收胶体溶液,整理实验用品。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Fe(OH)3溶胶的制备与纯化本实验制得的Fe(OH)3溶胶为红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