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三篇)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颗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或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它不仅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而且还可污染周围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清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固体物质的破碎或机械加工:如矿石的钻孔、爆破和粉碎,金属的切割和研磨以及粮谷的脱粒和磨粉等均可产生粉尘。
2.可燃性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煤炭燃烧时可产生烟尘。
3.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或氧化:如熔炼黄铜(含锌)时可产生氧化锌的烟尘。
4.粉末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运输等:如调制型砂、包装水泥等均可产生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的混合粉尘三类:1.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粉尘。
②金属性粉尘:如锡、铝、铁、铅、锰、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③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①动物性粉尘:如兽毛、羽毛、丝、毛发、骨质、角质等。
②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木材、甘蔗、烟草、茶等。
③人工有机粉尘:合成纤维、有机燃料、农药、炸药、合成树脂等。
3.混合性粉尘:上述两类粉尘混合存在时,称为混合性粉尘,是生产作业中最常见的粉尘存在形式。
如棉、麻、烟草初加工时,常产生棉、麻、烟草与砂土的混合性粉尘。
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所以其理化特性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引起人体病变的主要因素是它的化学成分导致的,当然也与接触时间的长短和作业条件等其他因素有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粉尘粉尘的化学组成这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分别导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如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变发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石棉尘可引起石棉肺;如果粉尘含铅、锰等有毒物质,吸收后可引起相应的全身铅、锰中毒;如果县棉、麻、牧草、谷物、茶等粉尘,不但可阻塞呼吸道,而且可以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变态反应等肺部疾患。
2.生产性粉尘浓度和暴露时间浓度高和暴露时间也是决定其对人体危害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进人人体内的粉尘剂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为保护粉尘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对车间空气中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允许浓度国家作了具体的规定。
3.生产性粉尘分散度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因为分散度越高,粉尘的颗粒越细小,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越长,进入体内的机会就多,危害越大;分散度越高,进入呼吸道深部的机会越多,直径小于Sym的粉尘可以进人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卫生学上意义特别大。
4.生产性粉尘硬度硬度越大的粉尘,对呼吸道黏膜和肺泡的物理损伤越大。
5.生产性粉尘溶解度有毒粉尘如铅等,溶解度越高毒作用越强;相对无毒粉尘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粉尘很难溶解,因此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6.生产性粉尘荷电性固体物质在被粉碎和流动的过程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离子带电,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90% 95%带正电或带负电。
同性电荷相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带电尘粒易在肺内住留,危害很大。
7.生产性粉尘爆炸性有些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会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失,加重危害。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一、生产性粉尘当固体物质在被进行钻孔、爆破、粉碎、碾磨、筛选、喷射拌和、翻晒、包装、搬运等作业时,以及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氧化、蒸发、合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为有机粉尘(如棉、麻、茶、谷等植物;动物中的骨、角皮、毛等;有机农药、化肥和染料等)、无机粉尘(如铁、锡、铝、石英、石棉、水泥、煤、石墨、玻璃等)及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我国对生产车间的生产性粉尘规定了如下的卫生标准:1.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GB11724—89)。
2.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GB11725—89)。
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碳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7—89)。
4.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砂轮磨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8—89)。
5.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蛭石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GB11521—89)。
6.二氧化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2—89)。
7.含2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萤石混合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GB10439—89)。
8.活性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3—89)。
9.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云母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4mg/m3。
(GB10332—89)。
10.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珍珠岩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1—89)。
11.炭黑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8mg/m3。
(GB10330—89)。
12.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皮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29—89)。
13.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石墨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
(GB10328—89)。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概述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⑴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
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和特性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和特性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机体长期吸入能引起以肺部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尘肺。
粉尘的理化特性、浓度及机体的暴露时间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1.粉尘的组成
粉尘的化学成分决定着粉尘对机体损害的性质,如吸入含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石棉尘,可引起石棉肺及间皮瘤,吸入含铅、锰尘,又可引起相应的铅中毒及锰中毒。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分散的程度。
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粒径小的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反之,则分散度低。
粉尘的分散度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
粒径在1~2μm左右的粉尘,可较长时间的悬浮在空气中,被机体吸入机会也更大,危害性相对大。
粒径小于15μm的粉尘颗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称为呼吸性粉尘,多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3.粉尘的浓度
粉尘浓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量,单位用(mg/m3)表示。
尘肺的发展、发病率和病死率与粉尘浓度有密切关系。
火电厂生产性粉尘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治理
第11卷(2009年第12期)电力安全技术5Shengch anyi xian生产一线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粉尘可导致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是威胁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粉尘的化学成分是决定其对机体作用性质的最主要因素,如,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可致硅沉着病(矽肺);含结合型二氧化硅的石棉尘可致石棉沉着病(石棉肺);铅尘可致铅中毒;铝尘可致尘肺等。
粉尘的粒径范围很广,从不足1μm 到数百μm 不等。
小于5μm 的微粒,极易被人体吸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引起肺癌。
沉积在肺部的粉尘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中毒;而未被溶解的粉尘也可能被细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此外,粉尘更严重的危害是能引起爆炸。
和其他物质一样,粉尘也具有一定的能量。
由于粉尘的粒径小,表面积大,其表面能也较大。
一块1g 重的煤其表面积只有5cm 2~6cm 2,而1g 的煤粉飘尘,其表面积可达2m 2。
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能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若遇明火或高温物体,极易着火。
燃烧后的粉尘,氧化反应十分迅速,产生的热量能很快传递给相邻粉尘,从而引起爆炸。
火力发电厂燃料系统担负着电厂燃料(燃煤)的卸储、输送与配供等任务,该系统主要由卸煤设备输送系统和煤场设备组成。
输送系统用来输送与供配原煤。
一般来说,供往锅炉的煤粒大小必须在30mm 以下,因此为了满足粒度的需求,各个发电厂在燃料输送系统中都设置了筛、碎煤设备。
原煤的破碎过程是利用机械力克服或破坏原煤内部的结合李波(贵阳发电厂,贵州贵阳000000)火电厂生产性粉尘产生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力,使其分裂的过程。
碎煤机是提供外部机械力的装置。
在破碎过程中,煤粒会受到冲击、摩擦、剪切和挤压作用,从而产生变形与碎裂。
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粉尘,成为输煤系统中最大的污染源。
粉尘不仅破坏工作环境、影响职工身体健康,还埋藏隐患、威胁正常生产。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及预防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及预防(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之广。
矿山开采、爆破,冶金工业中金属或矿石的切削、研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原料破碎、清砂,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等。
这些工艺操作中主要产生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 (如石英、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 (如铅、锰、铁等)和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在皮毛、纺织、化学等工业的原料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 (如皮毛、骨粉等)、植物性粉尘 (如棉、麻、面粉、木材等)和人工有机性粉尘 (如炸药、人造纤维等)。
在生产环境中。
单一粉尘存在的情况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
(2)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人不同种类的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或其他肺部疾患。
我国按病因将尘肺病分为12种,并作为法定尘肺列人职业病名单目录,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中毒吸入铅、锰、砷等粉尘,可导致全身性中毒。
呼吸系统肿瘤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等粉尘均可导致肺部肿瘤。
局部刺激性疾病如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3)预防尘肺病的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通过革新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作业,避免操作人员接触粉尘;采用湿式作业,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
作业中接触粉尘的人员,在作业现场防尘、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符合作业场所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一定要佩带防尘护具。
防尘效果较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在粉尘浓度较低的环境中,佩戴防尘口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1)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都能产生粉尘。
如采矿与矿石加工(粉碎筛分运输);开凿隧道、筑路;金属冶炼;机械铸造的配砂、打箱、清砂;耐水材料、玻璃、水泥的生产;陶瓷、搪瓷生产;纺织工业、皮毛工业及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成品的运输包装;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性粉尘和动物性粉尘等。
生产性粉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这里仅介绍按粉尘的性质分类。
①无机粉尘:a.矿物性粉尘:石英、石棉、滑石、煤等粉尘;b.金属性粉尘:铁、锡、铅、镒、锌、镀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c.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等粉尘。
②有机粉尘:a.植物性粉尘:棉、亚麻、甘蔗、谷物、木材、茶等粉尘;b.动物性粉尘:兽毛、羽毛、骨质、角质等粉尘。
③混合性粉尘。
指上述粉尘的两种或几种混合存在而言,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为多见。
如煤矿开采,有岩尘和煤尘;金属制品加工研磨时有金属和磨料粉尘;棉纺厂准备工序有棉尘和泥土粉尘;农业生产中,扬场时有谷物粉尘和泥土尘。
(2)粉尘的理化特性。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有着密切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化学组成。
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则引起病变的程度越重,病变发展的速度越快。
游离二氧化硅又分无定型的和结晶型两种:无定型的如硅藻土,致肺纤维化能力软弱;结晶型,如石英,致肺纤维化能力很强。
②粉尘的分散度。
表示粉尘粒子大小的组成称为分散度。
空气中粉尘由较小的微粒组成,称为分散度高,反之则分散度低。
粉尘粒子的大小一般用直径微米(um)表示。
分散度越高的粉尘,沉降速度愈慢,稳定程度越高,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危害就愈大。
分散度与粉尘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大的尘粒(IOum左右)在上部呼吸道沿途均被阻留;小的尘粒(5Um以下)可达呼吸道的深部;0.1~0.5um 的粉尘,因其重力较小,可随空气子运动,故可随呼气排出;但0.1Um以下的微粒,又因弥散作用而使阻率再度上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WM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WL
Ⅰ(轻) 1 2 4 6 Ⅱ(中) Ⅲ(重) Ⅳ(极重)
M < 10 10 ≤ M ≤ 50 50 < M ≤ 80 M > 80
1.0 1.5 2.0 2.5 粉尘8h时 间加权评 均浓度实 测值
职业接触比值(B) WB B<1 1≤B≤2 B> 2 0 1 B
B=
CTWA
27
(三)发病机制
机械刺激学说 硅酸聚合学说 表面活性学说 免疫学说
28
(四)病理改变
肉眼观察
29
(四)病理改变
基本病理改变: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
矽结节形成。
1.结节型矽肺
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
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 化病变,典型病变为矽结节。 典型的矽结节是由多层同心圆 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其中 央或偏侧有闭塞的小血管或小 气管,横断面似葱头状。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1
一、概述
生产性粉尘(industrial dust)定义:生产过程
中形成的,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2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分类:
无机粉尘:金属、非金属、人工无机性粉尘
有机粉尘:动物性、植物性、合成材料粉尘
混合性粉尘
3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
存在生产性粉尘的主要作业
21
(五)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尘肺预防
4.卫生保健措施,开展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就业前体检,禁忌:活动性肺结核,严重
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心血管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胸部
疾病。
定期体检:重接触:1~2年1次,轻的2~3年1次,更轻
3~5年1次。
生产性粉尘识别与控制(安监培训) (1)
• 金属粉尘---(2)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 (2)粉尘沉着症(锡末沉着症、铁末沉着症)
• 有机粉尘---木尘肺、茶尘肺、合成纤维尘肺、酚 醛树脂尘肺、聚氯乙烯尘肺
• • • • • • •
2、中毒(砷、锰、汞、锌等) 3、肿瘤 石棉---肺部肿瘤 镍、铬、砷 4、炎症(COPD) 、过敏 5、职业性哮喘 例如药物、大麻、棉花、铬酸盐等据统 计约有200多种职业性致喘物。
基本概念(2)
3. 烟尘:因物理化学过程而产生的微细固体 粒子,称为烟尘。例如冶炼、燃烧、金属 焊接等过程中,烟尘的特点是粒度大都比 较细,在1μm以下。 4.烟雾:是烟(固体颗粒)和雾(液滴) 5.雾霾(灰霾): 细微液体固体颗粒气溶胶 PM2.5
二、粉尘分类
• 1.根据粉尘组成成分的化学特性和含量多少可以将粉尘分为
水泥厂
• (七)木质家具制造业 • 木质家具制造包括实木制造和板材制造。 • 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木材进场、干燥、剔料、 配料、胶拼、毛料加工、净料加工、表面 修整与砂光、打磨、喷漆、晾漆、组装等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木屑粉尘和腻 子粉尘),尤其在手工打磨岗位超标严重, 化学毒物是苯及苯的同系物、甲醛、丙酮、 环己烷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噪声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的识别与控制
(市安监培训专用)
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邱士起
一、基本概念
• 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 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 体微粒。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 尘等,常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 (1)非可吸入性粉尘:指直径大于15μm , 一般不能进入人体 呼吸道 • (2)可吸入性粉尘:指直径小于15μm , 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 • 2.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 5μm以下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的尘 粒。可沉积于肺泡,危害大。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改善工作环境
建立健康监护制度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减少生产性粉 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定期清扫和 清洗工作场所。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定期对劳动 者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性 肺部疾患,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03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关系
尘肺病的定义与分类
尘肺病
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和肺功能损伤的一种职业病 。
氧疗和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可采用氧疗或机械通 气辅助呼吸。
康复治疗
对于慢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 呼吸锻炼、运动训练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肺组织损伤或病变的患者,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提高公众对职业性肺部疾患的认识与关注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向公众普及职业性肺部疾患的 危害和预防知识。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 患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生产性粉尘概述 • 职业性肺部疾患介绍 •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关系 • 生产性粉尘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 职业性肺部疾患的预防与治疗
01
生产性粉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 固体微粒。
职业性肺部疾患介绍
职业性肺部疾患的种类与特点
尘肺病
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 纤维化病变,常见的有煤工尘肺、矽 肺等。
化学性肺炎
由于吸入刺激性化学物质引起的肺部 炎症反应,如酸雾吸入、氨气吸入等 。
职业性哮喘
由于长期接触刺激性气体或颗粒物引 起的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喘息、气急等症状。
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生产性粉尘广泛存在于各个行业中,如建筑、化工、电子、制药等。
这些颗粒物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正确使用劳保防护设备以及科学防护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进行探讨。
生产性粉尘是由自然和/或人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颗粒物,它们的大小范围从纳米级到几百微米大小。
说白了,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灰尘,其中主要成分是一些常见的颗粒物,如石英、煤尘、铝、钛等。
这些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粉尘越小,对健康的影响就越大。
生产性粉尘在空气中悬浮很长时间,可以被呼吸道吸入,并沉积在肺部和其他器官中,导致健康问题。
生产性粉尘在空气中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流、云雾、人体活动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粉尘的逃逸、迁移和沉积。
粉尘的来源和性质也可能会影响其行为。
一些颗粒物比较容易聚集成为原来的粉尘,从而形成更大的颗粒,这可能会影响其在空气中的行为。
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气道狭窄和肺纤维化。
其次,一些特定的生产性粉尘还会导致癌症,如煤尘、石棉等。
最后,一些生产性粉尘能够刺激眼睛和引起皮肤炎。
为保护健康,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暴露。
通常情况下,使用劳保防护设备例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等可以有效地减少鉴于戴口罩等措施,许多公司和行业也采取其他控制措施,如提高通风率、加强清洁措施等,以减少生产性粉尘的释放和分散。
总之,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释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采取必要的科学措施,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是我们保护健康的迫切需要。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共33页文档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2.器材与试剂 (1)粉尘采样器 (2)滤膜 ( 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3)滤膜夹、样品盒、镊子; (4)分析天平;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3.操作步骤 (1)滤膜的准备:用镊子取下滤膜的夹衬纸,将
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编号、记录初始质 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毛面向上平铺,确 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是一个放在目镜像平面上的玻璃圆片, 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被等分为若干格,每格代 表的长度随不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异,在测量标本 的长度之前,必须首先对目微尺在不同物镜的放大 倍数下进行标定。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将待标定的目镜测微尺放入 目镜镜筒内,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先在低倍 镜下找到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移至视野中央,小 心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使两尺平行,然后 换成40倍镜,调至刻度线清晰,移动载物台,使物 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和目镜测微尺的任一刻度线 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另外一条重合的刻度线,分 别数出两条重合刻度线间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的刻度数。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1.粉尘的化学组成:粉尘的化学组成是直接决定其对 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据其化学成分不 同可分别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测定
2.粉尘的分散度: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以粉尘粒子直径大小(μm )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 分比来表示。小粒径粉尘所占比例愈大,粉尘的 分散度就愈高,粉尘的颗粒越细小: ①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越长 ②比表面积大,生物活性愈高 ③进入呼吸道深部的机会越多
4.操作步骤: (1)将采有粉尘的过氯乙烯纤维滤膜放入小烧杯或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来源、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概念、来源、分类
(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
生产性粉尘(productivedust)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来源可归纳为:
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
常见于矿石开采和冶炼;铸造工艺;耐火材料、玻璃等工业原料的加工;粮谷脱粒等过程。
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煤炭不完全燃烧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碳黑。
3.蒸气的冷凝或氧化
如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
(三)分类
生产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1.无机粉尘
(1)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2.有机粉尘
(1)植物性粉尘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等。
(2)动物性粉尘皮、毛、骨、丝等。
(3)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mixeddust)
指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
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
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
在防尘工作中,常根据粉尘的性质初步判定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对混合性粉尘,查明其中所含成分,尤其游离二氧化硅所占比例,对进一步确定其致病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性粉尘产生及特性
生产性粉尘产生及特性1. 引言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各类生产过程中,由于研磨、剪切、挤压、喷涂、烧烤等行为产生的微小颗粒物。
这些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了解生产性粉尘的产生机理及其特性对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特性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2.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加工工艺以及操作环境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
2.1 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易磨损、易碎裂的材料更容易产生粉尘。
此外,纤维状材料和颗粒状材料也更容易形成粉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对于控制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生产性粉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尘主要是通过机械作用产生的,因此加工过程中的摩擦、磨损、切削等操作都会导致粉尘的产生。
此外,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如喷涂、焊接等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因此,在加工工艺的选择和优化上也要考虑粉尘产生的问题。
2.3 操作环境操作环境对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操作环境中的风速过大,容易将粉尘吹散到周围环境。
此外,操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因此,合理控制操作环境对于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产性粉尘的特性生产性粉尘具有一定的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特性。
3.1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描述粉尘颗粒大小的重要参数。
生产性粉尘的粒径分布通常是多峰分布的,即存在多个峰值。
这是因为不同的加工过程和操作环境导致的粉尘粒径不同。
了解粉尘的粒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过滤装置和控制措施。
3.2 密度生产性粉尘的密度可以影响它的运动和沉降速度。
一般来说,密度较大的粉尘颗粒会比较容易沉降到地面,而密度较小的粉尘颗粒则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
生产性粉尘定义和分类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形成和分类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丁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其一是由丁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蠹性作用,吸入后给接触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其二是由丁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数相当庞大。
其三是由丁粉尘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侵入途径更难控制。
而且生产性粉尘的弥散还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尘的形成在各种不同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
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届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届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生产性粉尘产生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活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丁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三、粉尘的分类(一)按粉尘的成分分类1.无机粉尘(1)硅尘:是指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如金届矿开采、岩石开采、隧道挖掘、煤矿掘井中产生的粉尘。
硅尘是生物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
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越来越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中,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和卫生学意义尤为重要。
一、劳保防护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1.分布范围广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其来源包括各种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
分布范围广,不仅可以在生产场所中存在,也会随着风的吹动、人员的移动、物体的碰撞等活动而飘散到周围环境中。
2.粒径不一生产性粉尘的粒径大小不一,从数纳米到数十微米不等。
不同粒径的粉尘对人体造成健康影响也不同。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影响最大,因为它们可以穿透到肺泡深处,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3.多元成份生产性粉尘的成份多种多样,由于工业生产的差异性,生产性粉尘的成份也千差万别。
同一种生产性粉尘中,也会存在大小不同、组分不同的微粒,这对于防护和治理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卫生学意义1.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生产性粉尘进入人体后,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使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
久而久之,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发炎、纤维化等疾病,最严重的是肺癌。
其中,木尘、煤炭粉尘、铁尘、硅尘等在工业生产中使用频率较高,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2.影响心血管系统生产性粉尘还可能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PM2.5及其以下微粒物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患病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3.物质毒性一些生产性粉尘成份中会含有有害物质,如金属、有机溶剂、放射性物质等。
当这些物质到达一定浓度时,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中毒等不良影响,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4.对环境造成影响生产性粉尘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生产性粉尘会在大气中悬浮,污染空气;同时,也会落到地面,影响土壤、水源等。
三、如何防护生产性粉尘为了保护工人、保障环境,防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在工业生产中,应当尽可能读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JS-0503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ve dust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及特性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能较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微粒被称为生产性粉尘。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已沉落的粉尘称为积尘,我们检测和防治的重点就是浮尘。
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含有粉尘的空气是一种气溶胶,悬浮粉尘散布弥漫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粒子。
煤炭生产过程中伴随煤和岩石破碎而产生的煤矿粉尘是生产性粉尘的一种。
其中,呼吸性粉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中都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
尤其在风速较大的作业场所,粉尘排放量猛增,据资料统计,有的矿区排向空气的煤粉尘是煤炭产量的1.6%以上。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其产尘量约占矿井
产尘量的60%左右。
为了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改善矿井劳动卫生条件,采煤工作面是矿尘防治的重点。
机采工作面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但产尘浓度也随之上升。
采煤机割煤、支架移架、放煤口放煤及破碎机破煤是机采工作面的四大产尘源,产尘量分别约占60%、20%、10%和10%左右。
为了搞好采煤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有效降低其粉尘浓度,必须针对采煤工作面的尘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达到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比较先进的采煤方法,但工作面粉尘问题也引起较多关注。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产尘环节主要有采煤机落煤、放煤、移架、装煤和运煤五大工序。
从微观方面分析,煤尘产生可分为摩擦、抛落和摩擦与抛落相结合等三种方式。
巷道掘进也是井下主要产尘源之一,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对炮掘工作面、机掘工作面和巷道锚喷过程中产尘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掘进工作面尘源及产尘量分布
工作面类别
总产尘浓度
生产工艺中产尘量占总产尘量的百分数(%)(mg/m3
)
干式打眼
打放装
眼炮车
湿式打眼
打放装
眼炮车
机掘
切转移
割载溜
锚喷
上喷拌
料浆料
炮掘
1300~1600 85105 414613 ——————
机掘
1000~3000 ——————86131 ———
锚喷
600~1000 ———
———
———
493417
巷道维修的锚喷现场、煤炭装卸点等也都产生高浓度粉尘,尤其是煤炭装卸处的瞬时粉尘浓度有时高达数g/m3
,有时甚至达到煤尘爆炸浓度界限。
此外,地面煤的装运、煤堆、矸石山等也都产生高浓度粉尘,使矿区周边空气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对居民健康和植物都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煤矿生产过程产生粉尘一般都不伴有化学变化,因此漂浮于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与其来源物料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2.生产性粉尘的特性
1)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类
煤矿粉尘按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分为矽尘与煤尘。
根据我国“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中规定,作压环境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者称为矽尘,10%以下者称为非矽尘,
在煤矿则为混合性煤尘。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5%的粉尘又称为单纯煤尘。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引起尘肺病的程度越重,病情发展越快,危害也越大。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构成比来表示,前者称粒子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则分散度越高;后者称质量分散度,质量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较小颗粒粉尘含量较多时,其分散度越高,由于质量轻,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不易降落,被吸入肺的机会就愈多。
同时粉尘的分散度愈高,单位体积总表面积越大,理化活性越高,易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引起粉尘的自燃或爆炸。
粉尘还可以吸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分散度愈高,吸附的量愈多,对人体危害也愈大。
3)粉尘的吸湿性
粉尘的吸湿性指粉尘对水的吸附。
粉尘的吸湿性与粉尘的成分、结构有关,可分为亲水性粉尘与疏水性粉尘两大类。
炭黑、煤粉尘
均属于疏水性粉尘。
另外,粉尘越细,比表面积增加,表面吸附能力随之增强,容易吸附空气而在尘粒表面形成气膜,降低了尘粒间的聚集及尘粒的吸湿性,更难于把尘粒从空气中捕捉分离出来。
在除尘技术中,粉尘的吸湿性是选用除尘设备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湿润性好的亲水性粉尘,可选用湿式除尘器。
为了加强液体(水)对粉尘的浸润,往往要加入某些湿润剂,以减少固、液之间的表面张力,增加粉尘的亲水性,提高除尘效率。
4)煤尘的爆炸性
按照煤尘的爆炸性煤尘可以分为有爆炸性煤尘和无爆炸性煤尘。
我国传统煤矿中90%矿井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性。
高分散度的煤炭粉尘具有爆炸性。
煤的炭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就越强(见表2)。
发生爆炸有两个条件:①粉尘在空气中有足够的浓度,在爆炸区域要求的浓度范围之内;②必须具有高温(明火、火花、放电)情况出现。
一般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mg/m3 ~50mg/m3
,上限浓度为1000mg/m3
~2000mg/m3
,出于上下浓度之间的粉尘都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mg/m3
~500mg/m3。
表2不同煤种的挥发性与爆炸性的关系
煤种
挥发分产率/%
爆炸性
无烟煤
<10
无爆炸性
贫煤
10~20
弱爆炸性
烟煤
>20
强爆炸性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