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OB)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利率敏感性资产(RSL)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
相应的利率非敏感性资产则是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或者说利息收益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资产。
利率敏感性负债(RSL):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变化时,其利息支出会发生相应变化的负债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Tier1capital)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附属资本、持续期缺口: 是银行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和负债资产现值比乘积的差额。
资本充足率: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的存款凭证。
三、计算题(x*x 课件上所有的计算题都是范围)该银行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多少?该银行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1/4×10%/(1-15%)+2/4 ×11%/(1-5%)+0.5/4 ×11%/(1-2%)+0.5/4 ×22%=0.1288=12.88%该方法可以使银行管理层估算不同筹资方案对资金成本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把握的定价。
2、某银行通过7%的存款利率吸收了25万美元的新存款,银行估计,如果提供7.5%的利率,可筹集存款50 万美元;如果提供8%的利率,可筹集存款75 万美元;如果提供8.5%的利率,可筹集存款100 万美元;如果提供9%的利率,可筹集存款125 万美元。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02
管理方法
银行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市场风险,如分散投资、限制杠杆率
、对冲策略等。此外,银行还会定期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和压力测试
,以评估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
03
监管要求
与信用风险管理类似,各国监管机构通常会针对市场风险管理设定更
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如资本充足率、风险价值(VaR)等。
操作风险管理
异。
储蓄存款
03
个人或家庭为未来消费而进行的储蓄行为,通常选择储蓄存款
账户进行存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款业务
短期贷款
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主 要用于解决短期资金需求 。
中长期贷款
贷款期限超过一年,主要 用于解决中长期资金需求 。
商业房地产贷款
银行向商业房地产投资者 或购买者提供的贷款,通 常需要抵押物或担保人。
投资业务
监管要求
由于表外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各国监管机构通常会对其设定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如资本充足率、风险集中度限制等 。
市场风险管理
01
定义与来源
市场风险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因市场价格波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
格等)而产生的风险。由于表外业务往往涉及大量金融衍生品交易,
因此市场风险也是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备用信用证
银行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保证借款人履行债务,并在借款人违 约时承担偿付责任。
互保背书
银行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并将自己的保证责任与借款人的资产 抵押或其他担保措施相结合。
承诺业务
贷款承诺
银行向客户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提供一定金额的 贷款,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备用贷款承诺
银行在客户需要时提供备用贷款,以支持客户的临 时资金需求。
银行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一、银行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的区分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银监会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银行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包括下列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表外项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保函、非融资保函、开出即期信用证、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等八大类。
表外业务仍然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而表表外业务则是完全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业务。
表外、表表外业务之所以受到关注,完全是因为银行以此为突破口来规避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二、银行在非标业务上与银监会斗智斗勇的历史2013年3月底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明确将非标资产做了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券、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
非标资产的业务形式有:银信合作、票据双买断、同业代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买入返售、银行承兑汇票、同业偿付、银证合作。
2009年之前,长期贷款卖出回购的银信合作就已经存在:先将资产卖给信托以后用理财资金回购,信托扮演通道的角色,资产凭借这个通道一来一回,表内变表外;2009年,银监会发了【银监发[2009]1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紧接着又发了【银监发[2009]113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叫停了卖出回购银信合作;2010【银监发〔2010〕72号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银信理财合作表外转表内,记拨备(拨备,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2010年,银行直接用理财资金直接买信贷资产实现表内转表外,但是很快【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出台,明确了“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2010年末2011年初,4万亿刺激到了头,银行开始收银根,房地产、铁公机、城建项目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候银监局火上浇油出台了【银监发(2011)7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对存量银信合作产品提出了具体的由表外转为表内的工作进度要求;2011年148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范围及方式的通知】文件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具体转表要求。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关系是什么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关系是什么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1. 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只代理客户承办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相对较小。
中间包括咨询业务、代理业务、代收代付、支付结算等业务。
2.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前述的中间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
所谓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1)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如银行保函、信用证等。
(2)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如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等。
(3) 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第三章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 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
•
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与表内业务有很大差异。表内业
务在损失体现和处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计提和损失本金的
承担上;而表外业务需要通过合约的完备性体现风险管理,
损失处理主要是依据合约的权利与义务而定,而约定内容
是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
•
一般认为贷款和存款涉及银行资产和负债为表内业务,
第三章商业银行表内业 务与表外业务
2020/12/7
第三章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基础知识: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 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 从财务角度看,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表内业
务和表外业务。 • 表内业务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
债栏目可以揭示的业务;例如贷款、贸易 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 垫款等。 •
•
贷:开出信用证(或有资产科目)
•
同时,在表内借记“信用证垫款”,贷记相
关的资金账户,完成表外核算到表内核算的转化。
•
第三内业务由本来确定的事项转化为需要由不 确定事项来证实其发生时,就应转移到表外科目 进行核算。例如,银行卖出其买入的票据:银行 买入票据的时候,在表内买入票据科目或贴现科 目核算,当银行将该票据卖出后(未到期),银 行的付款责任由本来的确定转变为由“卖出的票 据被拒付”这一不确定事项决定,因此,银行应 在卖出票据时,销记表内(借有关资金科目,贷 买入票据或贴现),同时在表外登记这种不确定 的付款责任(借卖出票据或再贴现、转贴现,贷 应付卖出票据款),直至票据到期,这种可能不 再出现时,才可以销记表外业务。
内核算。例如,开出信用证,在“客户未能按合
同付款” 这已特定可能事项出现之前,在表外科
关于银行的表内与表外业务
关于银行的表内与表外业务第一篇:关于银行的表内与表外业务关于银行的表内与表外业务一、什么是表内业务?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
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二、什么是表外业务?1、表外业务表外(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表外(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类委托业务事项,或以交易一方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差价的经营活动。
2、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银行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
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3、表外业务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风险对比分析
收入业 务的表外业务。大 力发展表外业务成为现阶段我 国商业 银行在 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 , 也有 些学者认为 , 与传统 的存 贷业 务相比 , 表外业 务虽然有 利于 提 高银 行的业绩 , 但随着表外业 务的比重扩张 , 的风险 问题 它
一
率转换时 , A公司如果违约 , k n笔交易 , 么 B银行很难找 停ai_ 那
一
到与 A公司有相同条件进行交易的对家从而遭受损失 。 再如个 人理财业 务 , 就我 国 目前的信用体 系来说 , 客户 的个人信息使
商业 银行很难进行准确的风险判断。信用性 理财业务虽然不是 直接涉及到债权债务的关系 , 但由于它通常以或有 资产或者或
有负债的形式存在的 , 务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偿付给债权 当债 人的时 候 ,银行就 会有 可能因为连 带关系而 变成 真正 的债 务
也逐 渐显 露 。如 我 国学 者 张羽 、 黎 (0 0 利用 中 国银 行业 李 21) 18- 2 0 96 08年数 据研 究表 明, 非利息收人 增长对我 国银行业的 风险分散化效应 , 而更多地依 赖非利息收入存在着恶化风险与 收益之 间权 衡关 系的可能 性 。B r n ar (0 0 研 究得 a y ad Lui 2 1 ) r e 出 ,银行 能够因为多样化经营而从表外业务获得非利息收入 , 但是 须注意不要让伴随而来的风险影响超过了其收益。还有
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两大类 : 金融眼务类表外业务 、 或有资产和 或有负债 ( 即狭义的表外业务 ) 。我国在 2 0 年 6 01 中, 流动性风险 的产生是 因为许 多客户 同一时间决定 从银行贷 款的可能性 。 这样 , 银行就需要大量的可供贷款的资金。 要获得 这 些资金 , 银行可能是 要付出高成本 , 至市场上没 有资金可 甚 供给银行 。为了满足这些意料之外 的资金需 求 , 银行之间必定 要通过激烈的竞争争夺资金 , 这会导致更高的筹资成本 。 3 利 率风 险。当市场利率波动时 , 、 商业银行在表内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四条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
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承诺等按照约定承担偿付责任或提供信用服务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按照约定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理财、代理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管理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对表外业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覆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
(二)分类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区分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根据不同表外业务的性质和承担的风险种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风险为本原则。
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合规优先的理念,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业务进行管理。
第二章治理架构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架构。
董事会对表外业务的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负责制定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审批重要的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货币银行学 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简答题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表外业务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探讨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政策建议。
二、货币银行学基本概念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学科。
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与银行的关系密切相关。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创造货币供应,影响经济运行。
三、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1.表内业务的概念与特点表内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
表内业务的特点是交易真实、风险可控、业务规模较大。
2.表外业务的概念与特点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业务、信托业务、衍生品业务等。
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交易复杂、风险隐蔽、业务规模较小。
3.两者之间的区别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主要区别在于交易性质、风险特征和业务规模。
表内业务以真实交易为主,风险相对可控;表外业务则涉及更多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交易,风险更具隐蔽性。
此外,表内业务的规模通常较大,而表外业务的规模较小。
四、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的联系1.联系纽带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纽带。
表外业务往往是表内业务的延伸和补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业务互补性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在业务类型、服务范围等方面具有互补性。
表内业务为表外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来源,表外业务则为表内业务拓展了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
3.风险传递表外业务的风险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至表内业务,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稳定。
因此,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银行需密切关注风险的传导和累积。
五、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1.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融合,银行表外业务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化机遇和挑战。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表内外业务的发展趋势比较
表内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表内业务也在不断 演变。未来,表内业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服 务,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 发展,表内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趋势。
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表外业务的发展前景 非常广阔。未来,表外业务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逐 步放宽,表外业务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2023-11-11
目录
•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 •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对比分析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 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创新与发展趋势
01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
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 标的金融企业。
内部控制与合 规管理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 和合规管理,确保表内外 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通过完善内部流程、制度 和监督机制,降低操作风 险和其他违规行为的发生 概率。
风险管理技术 与方法
银行应不断引进和运用先 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包括定量分析、模型验 证和压力测试等,以提高 对表内外业务风险的识别 、计量和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受到严格的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比率、杠杆率等指标的监控。同时,表内业务 还需要遵守一系列风险管理要求,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 理制度、定期进行压力测试等。
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
相比表内业务,表外业务的监管要求相对较低。但是, 表外业务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风险管理要求,如风险限 额管理、合规操作等。此外,监管部门还对表外业务的 规模和种类进行限制,以避免对银行体系造成过大的风 险。
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
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_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外部监管创新研究关键词: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监管的意义。
随着表外业务,尤其是金融衍生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衍生产品市场上的巨额亏损事件屡屡发生。
这些巨额亏损事件的背后隐含着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
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外部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被大大弱化。
相对于不断飞跃发展的银行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外部的监管措施明显的跟不上步伐。
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以及外部事件的风险干扰,使得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冲击,商业银行破产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事件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在不断创新的现代市场经济中,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风险防范措施之外,外部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银行业实现有效的监管。
国际银行业不断发展的实践表明,稳定和高效的商业银行监管目标对于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使商业银行的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使商业银行既能提高经营效率,又能保持稳定发展,使两者实现动态平衡,并且实施有效和最低成本的监管,是目前商业银行监管创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际银行业业务监管模式。
在银行业监管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政治法律环境以及不同的金融发展状况,使得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各国财政部进行监管,二是由各国中央银行进行监管,三是由专门的商业银行监管机构予以监管。
而且,各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并不一定都直接对商业银行执行监管职能,是否直接执行监管职能要视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而定。
因此,各国商业银行监管执行机构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以上介绍的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来直接执行监管职能。
实行这种监管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国。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商业银行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企业 。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中国商业银行起源于19世纪末,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改革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 代金融企业。
02
商业银行表内业务
存款业务
存款业务种类
01
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
商业银行特点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行业特征。
商业银行的功能
01
02
03
信用中介
商业银行充当经济活动中 的信用中介,通过吸收存 款和发放贷款来提供融资 服务。
支付中介
商业银行在办理存款、贷 款和结算的过程中,充当 支付中介的角色。
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 务,如理财、投资、保险 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 融需求。
存款服务特点
02
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稳定。
存款业务运营管理
03
商业银行需根据市场需求、资金成本等因素,合理定价存款利
率,并加强存款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种类
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屋贷款等。
贷款服务特点
高风险、高收益、个性化服务。
贷款业务运营管理
商业银行需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控制贷款风险,确 保贷款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记账规则
采用复式记账法,对每笔交易进行双重记账,确 保账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财务报表编制
商业银行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 表,对表内业务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和披露。
03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n 资料:
n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 ——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 部业务:
(一)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 (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资金运用) (三)办理国内外结算(中间业务) (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中间业务/资金运用
——活期储蓄存款
(不可签发支票和透支)
——定期储蓄存款
回顾 :
选择题
n 1、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透支的存款类型是 :
n A 活期存款 n B 定期存款 n C 储蓄存款
n 2、储蓄存款的客户范围是: n A 公司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或
社会团体、政府机构
n B 个人和非营利组织 n C 商业银行之间
) (五)发行金融债券(资金来源) (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中
间业务) (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资金运用)
(八)从事同业拆借(资金来源/运用) (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资金运用/中间业务
) (十)从事银行卡业务(中间业务) (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中间业务) (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中间业务
) (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中间业务)
(十四)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 务。
第三章 商业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
● 本章重点问题
1、主要负债业务 2、主要资产业务
资产负债表
资产(资金运用) 现金资产
库存现金 在央行存款 在同业存款 在途资金 贷款 工商业贷款 其他贷款 投资 政府债券 其他有价证券
如果企业或单位有特定用途的资金,如基本建设资 金、更新改造资金、需要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资金等,可 开立专用存款帐户。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第四条根据表外业务特征和法律关系,表外业务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等。
担保承诺类业务包括担保、承诺等按照约定承担偿付责任或提供信用服务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第三方承担偿还责任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信用风险仍由银行承担的销售与购买协议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但不限于贷款承诺等。
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按照约定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但不承担代偿责任、不承诺投资回报的表外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贷款、委托投资、代客理财、代理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
中介服务类业务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其他类表外业务是指上述业务种类之外的其他表外业务。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管理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对表外业务实施全面统一管理,覆盖表外业务所包含的各类风险。
(二)分类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应当区分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根据不同表外业务的性质和承担的风险种类,实行分类管理。
(三)风险为本原则。
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合规优先的理念,并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业务进行管理。
第二章治理架构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架构。
董事会对表外业务的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负责制定表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审批重要的业务管理、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等。
银行表内表外业务
随着银行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银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进行表内核算,还要对不能在表内核算的业务,以及无法在表内核算的业务进行表外核算,对于不符合资产新定义的资产,也要转入表外核算。
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表外业务概念,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人们对有些业务究竟是应该在表内核算还是在表外核算不能很好地把握。
本文首先将根据会计的定义以及有关会计原则、法规制度,阐述表内核算的内容,然后简单说明如何区分表内、表外业务,最后介绍目前在表外核算的主要业务。
一、会计表内核算的内容根据定义,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一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这就是说,凡一定单位中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所以,也可以说,会议核算的对象就是一定单位的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部分。
在具体会计核算中,还应当对其进行分类。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然而,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其中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企业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和记账,因此,银行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如对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不论利息是否收到。
实质高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看,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而且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
货币银行学 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 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银行表外业务表内业务区别和联系简答题摘要:一、引言二、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定义及区别1.银行表内业务2.银行表外业务三、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联系1.业务互补性2.业务风险传递四、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挑战1.发展趋势2.挑战3.应对策略五、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与发展1.监管政策2.发展现状3.发展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日益复杂化,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和联系成为金融从业者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定义、区别、联系进行分析,并对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挑战及我国监管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二、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定义及区别1.银行表内业务银行表内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结算业务等。
这些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础业务,以货币资金为主要交易对象,为银行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风险。
2.银行表外业务银行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业务、信托业务、证券业务、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
这些业务主要以货币以外的资产和负债为交易对象,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收益。
表外业务可分为融资类、投资类、风险管理类和中间业务类等。
三、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的联系1.业务互补性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之间存在互补性,表内业务为银行创造稳定的现金流,表外业务则有助于银行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银行业务发展。
2.业务风险传递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之间存在风险传递。
一方面,表外业务的风险可能通过担保、承诺等渠道传导至表内业务;另一方面,表内业务的风险也可能通过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渠道传导至表外业务。
因此,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表内表外兼顾。
四、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挑战1.发展趋势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表外业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业务创新持续加强。
银行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一、银行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的区分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银监会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财政部颁发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银行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包括下列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表外项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保函、非融资保函、开出即期信用证、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等八大类。
表外业务仍然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而表表外业务则是完全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业务。
表外、表表外业务之所以受到关注,完全是因为银行以此为突破口来规避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二、银行在非标业务上与银监会斗智斗勇的历史2013年3月底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明确将非标资产做了定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券、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
非标资产的业务形式有:银信合作、票据双买断、同业代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买入返售、银行承兑汇票、同业偿付、银证合作。
2009年之前,长期贷款卖出回购的银信合作就已经存在:先将资产卖给信托以后用理财资金回购,信托扮演通道的角色,资产凭借这个通道一来一回,表内变表外;2009年,银监会发了【银监发[2009]1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于本行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紧接着又发了【银监发[2009]113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叫停了卖出回购银信合作;2010【银监发〔2010〕72号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银信理财合作表外转表内,记拨备(拨备,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2010年,银行直接用理财资金直接买信贷资产实现表内转表外,但是很快【银监会规范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10]102号】出台,明确了“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2010年末2011年初,4万亿刺激到了头,银行开始收银根,房地产、铁公机、城建项目受到严重影响,这时候银监局火上浇油出台了【银监发(2011)7号-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对存量银信合作产品提出了具体的由表外转为表内的工作进度要求;2011年148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表范围及方式的通知】文件对银信合作业务提出了具体转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