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纵横设计
平纵横设计步骤

平、纵、横设计实例下面以一个从工程名设置开始到横断面设计完成的工程实例来介绍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
平面1. 新建工程单击[设置--新建工程],弹出“新建工程”窗口,如图-1:图-1输入工程名“道桥”,并填写“工程设置”等,点。
则系统将在C:\HySzwork 下新建一名为“test”的文件夹,后续工程中产生的工程文件系统会默认保存在此文件夹下。
2. 把地形图加入到工程中并打开把“软件安装目录\Samples\平纵横工程\test”下的“南平1.dwg”地形图Copy到刚才新建的工程目录“C:\HySzWork\test”下。
在“工程管理”的“图形文件”节点上点击鼠标右键运行“添加文件”弹出图-3窗口。
图-2图-3选中“南平1.dwg”单击,“南平1.dwg”即被添加到工程管理中。
如图-4。
图-4双击工程管理的即可打开该地形图。
3. 处理地形图①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快速转化],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选择样线: 选择任意一条等高线,出现如下提示选择等高线-首曲线层的LINE,SPLINE,POLYLINE,LWPOLYLINE,ARC:选择对象: all 输入all选择整个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此时已经把等高线转化成里鸿业可以识别的等高线。
②单击[地形|自然等高线|离散],对自然等高线进行离散。
③单击[地形|自然标高离散点|文本定义|],命令行出现如下提示:===== 通过图面中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文字来定义离散点自然标高=====回车退出 / 选择表示自然标高高程的任一文字:点定位 P /块定位 B / 圆定位 A / 圆环定位 D / 点取定位 G / 椭圆定位 E/<回车文字左下角> 确定文本表示的标高位置的定位方式,对于本地形图文本周围没有表示定位的实体,所以直接回车以文字左下角作为标高定位点。
过滤***层的TEXT实体,请选择: 直接在命令行输入“all”处理整个地形图选取确认后,程序自动在文字的左下角布置表示此文字值的离散点。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平纵线形的协调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资料显示小坡差多处变坡视觉稍有感知。
但直线段坡差较大竖曲线给驾驶员的不良刺激较强烈,西绕城公路有一段567037m的长直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
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1)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2)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同意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3)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公路路线的平纵面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的平纵面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国民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路线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公路后期的运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路的投资和造价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重点对公路路线的平面设计和纵横断面设计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平面设计;纵面设计引言公路线形是公路的骨架,基本支配着整个公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线形设计的好坏是公路的根本,它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而公路线形设计中,平、纵、横三方面又相互关联影响,尤其平纵面线形组合是线形设计的关键。
一、公路路线设计与要求公路路线是三维立体线形。
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要求,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线形设计的要求随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设计速度的不同应有所侧重,设计速度越高,线形设计组合所考虑的应越周全;而设计速度相对较低的公路,不应盲目的采用过高的技术指标,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加大;不同的设计速度路段衔接处前后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随着由高到低逐渐由大向小变化,使行驶速度自然过渡。
二、公路路线的平面设计(一)路线布设原则(1)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强调因地制宜选用技术指标,坚持技术指标与地形条件相互协调的原则,不片面追求高的技术指标而忽略工程量的增加及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地质灾害会对公路施工和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并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自然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甚至会诱发其他新的灾害,形成连锁式不良反应,因此在布线时重点研究了路线走廊内的地质条件,坚持地质条件选线的原则;(3)线位布设力求与沿线村镇及农田规划相结合,尽量避免与电力、通信及管线相互干扰,尽量减少拆迁数量;(4)项目沿线自然条件较差、经济落后,局部路段穿越引黄灌区,水浇地数量较少,在路线平面设计时应尽量少占水浇地及耕地。
;(5)紧紧围绕“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平面布设时注重高速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减少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6)考虑现有路网布局与本项目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考虑长远发展规划;(二)纸上定线1、在地形图上比例为1∶10000的情况下,在控制区域内对整个路线的布局进行研究,获取中间控制点。
公路平、纵设计原则

1、平面设计原则项目路线方案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沿线主要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重要工程的实施现状及规划,遵循路线设计标准,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制定了以下路线布设的主要原则:(1)路线方案的拟定首先应满足规划的要求,其次选择较好的建设条件,达到“路线顺直,走向合理、距离较短,投资较省”的目的。
(2)路线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物的要求,避免有较大的拆迁,少占农田和鱼塘。
(3)路线宜减少与其它设施间的干扰,如高压铁塔、天燃气管道、风力、太阳能电站项目等,并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4)路线特别注意重要设施如河流航道等对路线的控制作用,尽量采用正交式或接近正交式跨越,以控制工程规模。
(5)选线应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和谐、可持续发展,合理选用标准。
(6)选线应树立安全至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公众满意、设计创作、全寿命周期理念。
(7)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路线走向、线位的要求。
平面线形设计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灵活地运用直线、圆曲线、回旋线等线形要素,减少工程规模,减少拆迁,顺应地形地物。
在处理好与重要地物点关系和少增加工程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较高的平面线形指标,并力求平面线形指标间的均衡。
同时平面线形设计时,综合考虑纵断面的线形设计,力求平纵面综合的立体线形的顺畅、连续。
2、纵断面设计原则(1)考虑沿线取土困难,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采用低路堤的设计理念,减少土方填筑,降低工程造价。
(2)满足道路的纵断面线形标准,在工程量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3)满足等级航道的通航净空要求,并满足沿线河流最大洪水位的要求。
(4)做好与相关道路标高的衔接。
(5)满足路堤的最小填土高度,确保路基的最小工作区深度。
(6)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水文地质、道路排水等要求。
(7)有利于沿线地块的开发与利用,纵断面设计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平纵横一体化设计

平、纵、横一体化设计要点:方案:平、纵、横综合考虑指标:平、纵、横单项考虑步骤:一、数模差值〔纵、横段地面线〕二、依照已有平、纵面设计生成平、纵、横设计图3、生成经济技术指标表4、依照以上功效优化设计平面:a、平面技术指标:同向6v,反向2v;S型曲线相邻曲线半径比值不大于2纵断:a、骑马〔竖曲线变坡点落在缓和曲线内〕b、凸凹竖曲线指标,半径c、竖曲线最低点不宜落在挖方段〔结合转向和超高考虑〕--排水。
横断:a、核减工程量〔填挖〕b、看横断设计图是不是有明显不合理的段落,有责改平、纵、横综合优化:a、填方大于两级边坡:是不是桥梁。
是:可否剪短;不是:可否调整平面或纵坡b、挖方大于四级边坡:是不是隧道。
不是:可否调整平面或纵坡c、统计个拆迁衡宇、电力塔架等段落,工程量是不是合理。
不合理:是不是可调整平面线型或增加支档构造物,收缩坡脚。
摘要结合山区高速公路特点,介绍山区桥梁设计中跨径选择原那么,墩、台、根底和构造体系宜采纳的形式和桥梁和路基之间的关系。
主题辞山区高速公路标准跨径横断面曲线半径桥墩桥台根底路基随着我国成立的,专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山区修建的高速公路愈来愈多,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构造物多,桥梁隧道总长占线路长度的比例大,有的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高达70%—80%。
因此要设计成功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好其中的桥梁局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要紧特点山区高速公路的要紧特点是地形地质复杂。
地形复杂,表现为地面高差大,转变频繁,横坡陡;地质复杂表现为岩溶、滑坡、不稳固斜坡、崩塌、陡崖、煤气地层等不良地质。
受此,线路布设时平纵横三个方面都受到约束,一样确实是平曲线多,平面半径小,纵坡大,桥梁比例高,横坡陡,半边桥和高挡墙多。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也相应具有上述特点,弯坡桥多,高墩大跨多,墩台形式多,设计中必需和谐解决好桥梁各细部构造与地形地质之间的关系。
二、桥梁与路基的关系2.1桥梁跨越方案与高填方路基方案的比拟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很多不受水文操纵而只受地形操纵,因不宜采纳路基方案而设置为高架桥,路桥设置界限,一直是难以把握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公路造价的问题。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摘要:本文对在实际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线形结合时应该遵循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线型组合;设计原则前言在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纵断面线形配合不好,不但有碍于行车舒适等优点的发挥,而且会加剧视觉不良,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平、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很好的配合,通常无须增加造价就能提高公路的品质,安全和完美线形,并有助于保持连续、匀速行驶。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 4) 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 平纵线形组合方式及注意问题2.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中视景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和超车频繁,在组合时一般应避免这种情况。
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 如交叉口) ,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设计时可用划行车道线、标志、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方法来弥补。
2.2 平面直线与纵段面凹形竖曲线组合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由于纵断面上插入了凹形竖曲线,因此线形不再生硬、呆板,而且给予司机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 一般以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的3 -4 倍为宜) ,以避免产生折点。
( 2)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直线。
若能将两凹形竖曲线合二为一,则会具有更佳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1.8Vm2ax hmax hQY
(m)
36
式中:Vmax —— 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km/h);分别 取160,140,120,100,80km/h;
hmax——最大超高,取150mm; hqy——允许欠超高,一般取70mm;困难取 90mm。
(2)旅客舒适度与内外轨均磨条件要求
在客货共线运行铁路上,满足舒适与均磨的曲线半
3.未被平衡超高允许值 当通过列车速度V不等于VJF时,就会产生未被平衡 的离心力,相应产生未被平衡的超高:
28
欠超高: 过超高:
hQ
11.8
V2 max
h
R
hG
h
11.8
V2 min
R
(mm) (mm)
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内外轨产生偏载,引起内外轨不
均匀磨耗,并影响旅客的舒适度。因此必须对未被平
应不大于最大超高且不小于最小起高,即:
hmin h hmax
使客车不产生过超高和货车不产生欠超高,即:
11.8 VH2 h 11.8 VK2
R
R
使客车产生的欠超高和货车产生的过超高不超过其
相应的允许值,即:
11.8 VK2 hqy h 11.8 VH2 hgy
R
R
30
3.夹直线长度不足时的平面改建方法
R1
JD2
JD1
LJ
R2
R1'
JD2
JD1
L J'
R2'
减小曲线半径或缩短缓和曲线长度
22
R1
JD2
JD1
LJ
R2
R1
JD1'
道路工程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与要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道路的线形状况是指道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所组成的立体形状。
线形设计首先从路线规划开始,然后按照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过程进行,最终展现在驾驶员面前的平、纵、横三者组合的立体线形,特别是平、纵线形的组合对立体线形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是指在满足汽车动力学和力学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特别在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中必须注重平、纵线形的合理组合。
(一)组合原则平面与纵断面组合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1.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任何单一提高某方面的技术指标都是毫无意义的。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4.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特别是在路堑地段,要注意路堑边坡的美化设计。
(二)组合方式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a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如图所示,宜将竖曲线的起终点,放在平曲线的缓和段内;这种立体线形不仅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而且可取得平顺和流畅的效果。
b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另一方切忌不能形成多而小。
平、竖曲线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把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c当平曲线半径和竖曲线半径都很小时,平曲线和竖曲线两者不宜重叠,或必须增大平、竖曲线半径。
d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也不得与反向平曲线拐点相重合,以免失去引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使驾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
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a平面的长直线与纵面直坡段相配合,对双车道公路能提供超车方便,在平坦地区易于地形相适应,行车单调,驾驶员易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一)路线 (二)汽车行驶轨迹 (三)道路平面线形要素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 路线
道路是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 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
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值的大小。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
低,一般
b 2hg,即b/ 2hg 1。而h<0.5,即h < b/ 2hg
也就是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 向滑移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 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但必须控制装载过高。
F=Gv2/(gR)
式中:F为离心力 (N);R为平曲线半径 (m);v为汽 车行驶速度(m/s)。
为了减小离心力的 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 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 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 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 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 如图2-11。汽车行驶在 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时, 其车重的水平分力可以 抵消一部分离心力的作 用,其余部分由汽车轮 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 阻力与之平衡。
=X/G=v2/(gR) ih
将车速v(m/s)化为V(km/h),则
=V2/(127R)ih
(2-1)
R 为平曲线半径(m); 为横向力系数;V为行车速度(km/h);
ih 为横向超高坡度。
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横向力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
XhgYb/2=(Fih+G) b/2
因Fih比G小得多,可略去不计
=X/Gb/(2hg)
(2-2)
把上两式代入整理得
=X/Gb/(2hg)
(2-2)
=V2/(127R)ih
(2-1)
R
V2
127
b 2hg
ih
(2-3)
利用此式可计算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 小平曲线半径R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XYhG h
(2-4)
=X/G h
h为横向附着系数, 一般 h =(0.6~0.7)
将式(2-4)代入式(2-1)并整 理得:
=V2/(127R)ih (2-1)
V2
R 127h ih (2-5)
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由式(2-2)和式(2-4)可知,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二) 直线的运用
(1)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 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 长直线纵坡不宜过大,因其
易导致高速度。
➢ 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
组合为宜,可使生硬呆板的直 线得到一些缓和
➢ 道路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措施,如植不同树种或设置雕
塑、广告牌等,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
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三) 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转向相反的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的 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如无缓和曲线时,宜设置一定 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 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若二反向曲线已设缓和曲线,在受到限制的地点也可将二反向 缓和曲线首尾相接。但被连接的二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宜满足一定的 条件。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三要素(即为基本组成, 各要素所占比例及使用频率无规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 曲线、回旋线三种要素组成。 四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二种要素组成。
EN D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直线
(一)直线特点 (二)直线运用 (三)直线的长度
EN D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 直线 圆曲线
(一)横向稳定性 (二)圆曲线半径、长度 (三)圆曲线特点 (四)圆曲线运用
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横向稳定性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离心力对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影响很 大,它可能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计算公式为:
(二)汽车行驶轨迹
➢ 这个轨迹是连续的和圆滑的,即在任何一点上不出
现错头和破折;
➢其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
值。
➢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
导向轮旋转面与纵轴之间夹角a
角度为零 角度为常数 角度为变数
直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圆曲线 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 直线的特点
优点:短捷、直达;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 驾驶操作简易,测设方便。
缺点: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 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 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燥情绪,一再加速,容易导致交通事 故的发生。 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大量的观测资料证明,行车速度愈高,司机愈是注视远处的 目标,这个距离在数值上大约是行车速度V (以km/h计)的6倍(以m 计)。《规范》推荐: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 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
在受到条件限制时,无论是高速路还是低速路,都宜将在同 向曲线间插人大半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 曲线。
将离心力F与汽车重力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 X和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Y,即
X=Fcosa-Gsina Y=Fsina+Gcosa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a一般很小,则sinatga=ih,cosa 1 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简称超高率),所以
X
F
Gih
Gv2 gR
Gih
G
v2 gR
ih
横向力X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竖向力是稳定因素。但对 于同一横向力作用于不同车型上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采用横 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