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篇一:淡水生物调查规范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00 年 7 月一.浮游植物定量调查(一)采样点的选择由于水面大小、水深、水流等条件不同,不同水域的采集点选择也有差别,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一般情况下建议下列位置应设采样点:水库库心区、各湖区的中点、上游、下游、水库大坝附近及库(湖)湾等有代表的区域。
(二)采样层次、采水量及采样次数①凡水深不超过二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米处采水。
②水深2-10米以内,应于距库底0.5米处另采一个水样。
③水深超过10米时,应于中层处增采一个水样。
深水湖泊、水库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样层次。
采样次数可多可少,有条件时可逐月采样一次,一般情况可每季采样一次,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未秋初各采样一次。
每一采样点应采水1000毫升,如系一般性调查,可将各层所采水样等量混合,取1000毫升水样固定;或者分层采水分别计数后取平均值。
分层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样点各层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采得水样后应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鲁哥氏液)固定(鲁哥氏液配制方法:将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充分摇动,待碘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水即可)。
采水器,各种采水器均可,但一定要能分层采水,一般水深不超过10米可用1000毫升或1500的玻瓶采水器,水更深(如海洋)必须用颠倒采水器、北原式采水器或其它形式的采水器。
(三)沉淀与浓缩以采水器采得水样后,须经浓缩沉淀方适于研究和保存。
凡以碘液固定的水样瓶塞要拧紧,还要加入2-4%的甲醛固定液以利保存。
定量水样应放入1000毫升分液漏斗中,静置24-36小时后,用内径为30毫米的橡皮乳胶管,接上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将沉淀上层清液缓慢吸出(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了应重新静置沉淀),剩下30-50毫升沉淀物,倒入定量瓶中以备计数。
为不使漂浮水面的某些微小生物等进入虹吸管内,管口应始终低于水面,虹吸时流速流量不可过大,吸至澄清液1/3时,应控制流速流量,使其成滴缓慢流下为宜。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SL 88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 16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
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
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
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 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末多吗?怎么会缺水呢!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
地球上的总水量为 18 万亿亿升。
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现存水储备的 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 1%还大都在 800 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 0。
01%。
世界上已有 18 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 1000 立方米。
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 34 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 50 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我们家乡地处黄河之滨,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份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日常饮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资源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实在不少。
因此,流到我们家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希少。
随着家乡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
水的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二、调查目的(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夸姣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一)、调查时间: 20**年**月 20 日(二)、调查地点: **境内的响坎河、中山河流域(三)、调查方法:问询长辈、实地考察(四)、调查组成员:领队: ***组长: ***成员: *************四、调查结果十年前:水的颜色:无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 ;河道大小:普通大小;水上飘荡物:水草等水生植物。
水资源的调研报告(实用5篇)
水资源的调研报告(实用5篇)水资源的调研报告(实用)【篇1】记得小时候大沽河里有许多生物,鲫鱼,嘎拉,说不上名字的各种生物。
究竟是谁,将大沽河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我们又该怎样治理大沽河水污染治理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水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起源地。
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
”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人类生存对淡水的依赖。
医学测量显示,水在人体主要器官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占人体总重的70%!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
将近70%的淡水固定在冰层中,还有一部分淡水渗透在土壤里或深层地下中,无法被人类使用。
既然水资源这么重要,但还会有人去污染它呢在我们生活的村庄中,水的污染现象是十分严重的。
有工业对它的污染,农业对它的污染,生活废水对它的污染……在我们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废水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最为严重。
工业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
工业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
从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等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
这些东西对我们人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如铅就会使人导致贫血、神经错乱,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下降。
铬会使人的皮肤溃疡、致癌,甚至死亡。
业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也很大。
因为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且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里。
这些残留的农药和化肥通过降雨,不但会经地表径流的冲刷流入河流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中的生物死亡,还会渗入地表水,对当地居民的用水造成影响。
当然,城市污染源也不容小视。
它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其中也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和厕所等地排出的污水。
据统计,世界上仅城市污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解决方案:根据组内讨论,我们将活动分为五步:1.将4人小组分为两队并商议确定个人任务及研究方向。
运河调查流程模版
一、调查范围:二、调查方法1 浮游植物调查方法1.1 浮游植物采样点位设置及准备工作每个断面设置距河岸边1.0 m和河中央两处采样点。
(根据水体宽50-100m设置)确定各断面河段河宽、水深及透明度。
书目参考《淡水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试行)第五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准备工具:坐标图、GPS定位仪、25号浮游生物网、1L采水器、1L水样品、标签纸、鲁哥试剂。
1.2 浮游植物采样根据河流水深情况,水深小于3 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 m~6 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 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 m处;水深6 m~10 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 m时,在表层、5 m、10 m水深层采样。
浮游植物定量样品根据水深用1L规格的有机玻璃采水器在水体表层(中层、底层)取样1000 mL,将各层水体处取得样品混合均匀后再从混合样中取1000 mL,每升加入15 mL鲁哥试液固定并贴好标签。
带回实验室将水样静置沉淀24 h后,浓缩至30 mL(暂定)定量瓶中备用。
浓缩体积参照表1.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
表1依透明度确定浓缩水量优势种类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
参考书目《》1.4 浮游植物计数首先应用台微尺测量所用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的视野直径,计算出面积。
计数的视野应均匀分布在计数框内,每片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植物的数量增减,一般为50个~300个,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见表2。
表2 依浮游植物数确定计算视野数1L 水样中浮游植物的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s n s n 0C VN P F F V =⋅⋅⋅ 式中:N——1L 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 C s ——计算框面积,mm 2 F s ——视野面积,mm 2 F n ——每片计数过的视野数; V——1L 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 V 0——计数框容积,mL ; P n ——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水资源管理的技术规范与保护
水资源管理的技术规范与保护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加剧,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水资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规范与保护措施,旨在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技术规范水资源定量管理水资源的定量管理是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水资源管理规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与数据收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采集水量、水质、水流速度等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2.定量评估和规划: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水资源的定量评估和规划,确定可持续利用的水量,并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3.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水质监测与保护除了水量管理外,水质监测和保护也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水质监测与保护的技术规范:1.水质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网络,覆盖水体的各个重要监测点,及时了解水体的污染情况,为水质保护提供依据。
2.污染控制措施: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等活动的监管,确保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加强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和管理,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减少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4.废水处理: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降低生活和工业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节水技术与措施在水资源管理中,节水技术与措施的应用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节水技术与措施:1.灌溉技术改进: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
2.水资源回收利用:开展废水回收和再利用项目,提高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率,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3.高效设备和管理:推广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淋浴器等,同时加强企业和居民的节水管理,培养良好的节水意识。
4.农业水资源管理:优化农田灌溉技术,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完整版)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第三部分:淡水部分SL 88 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3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
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1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
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水生生物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调查的对象、方法、项目及数据统计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水生生物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HJ710-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GB/T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HJ506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SL88水质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167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浮游植物p hytoplankton指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亦称浮游藻类。
通常包括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等,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3.2浮游动物zooplankton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动物,没有游泳能力,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通常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几大类。
3.3底栖动物benthic invertebrate指生活史全部或大部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体长大于0.5mm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群落,肉眼可见。
栖息的方式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物体的表面或埋没于泥沙等较松软的表层沉积物中,以及附着于植物或其它动物体表。
淡水生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水生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幼虫等。
3.4两栖动物a mphibians指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
主要的特征是:体温不恒定;卵生,幼体在水中生活,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3.5爬行动物r eptile指属于脊椎动物门、四足总纲的羊膜动物,是对蜥形纲及合弓纲除鸟类及哺乳类以外所有物种的通称,包括了龟、蛇、蜥蜴、鳄及已绝灭的恐龙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等。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概述
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概述
依据各水体、水系分布、流量及用途等,通过对湖泊、水库、河流和溪流进行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全面了解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植物等,下同)物种的种类组成、种群分布等。
按照《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J 710.7—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710.8—2014)》和《XX省县级行政单元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进行调查,编制淡水水生生物物种名录。
采集调查物种电子标本,科学评价淡水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淡水水生生物调查任务主要包括:
(1)实地调查淡水水生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分布状况、生境类型、受威胁情况、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现状等;
(2)查明重点区域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的种类分布、保护价值、保护现状、受威胁状况,提出保护对策;
(3)系统分析重要物种(建群种和优势种)生活习性和生存特点,种群变化趋势,提出监测和保护对策;
(4)调查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等,查明其生存环境、危害机制与种群变化趋势,提出监测和管理对策;
(5)编制淡水水生生物物种名录、珍稀濒危物种名录和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内容包括物种名称(学名、中文名、地方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栖息地特点、分布等;
(6)开展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和外来入侵物种电子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无需实物标本,严禁非法采集保护物种实物标本)。
(7)编制内调查样区(方、线、地、点)分布、淡水水生生物分布专题地图。
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三: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鱼类物种资源调查——第三部分:大型水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四部分: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五部分: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六部分:着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129—第一部分:总 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一部分 总则》GB/T 12763.1—19913 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淡水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淡水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淡水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淡水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调查的基本程序4.1调查准备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130—4.1.2 确立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淡水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及调查方法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的调查方 法包括现场调 查和实验室分 析,其中现场 调查包括水样 采集和水生生
物观察等。
了解淡水生物 地理分布有助 于评估水域生 态系统的健康 状况,为环境 保护和资源利 用提供科学依
据。
海水生物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全 球各大洋、南 有不同的 分布区域和栖 息环境,如珊 瑚礁生物、深
THANK YOU
汇报人:XX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及调 查方法
汇报人:XX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水生生物的调查方法
添加章节标题
水生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淡水生物地理分布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是指水生 生物在淡水环 境中的分布情 况,包括河流、 湖泊、水库等
水域。
淡水生物地理 分布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 如气候、地形、
显微镜观察:使 用显微镜观察水 样中的生物种类 和数量。
计数与分类:对 观察到的生物进 行计数和分类, 记录数据。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生生物调查 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遥感技术在水生生物分布 调查中的应用案例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采集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得出结论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展示
河流类型:淡水河流、咸水河流、半咸水河流 生物种类:鱼类、虾类、贝类、两栖动物、水生植物等 分布特点:不同生物在河流中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不同,受到河流流速、水温、水质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方法:采样、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
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管理规范-农业部
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以及《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
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
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附件1)和《建设项目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
源保护区(淡水)影响专题论证报告编制指南(试行)》(附件2)。
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题论证报告编制要求
水利工程、航道、闸坝、港口建设及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
等建设项目涉及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的,或者在保护区外从事有关工程建设活动可能损害保
护区功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专题论证报告,并将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内容。
(一)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单位(以下简称“编制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专业的高级技术人
员3名以上,中级技术人员5名以上;其中专题论证报告负责人
应具有高级职称,并从事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研究5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理化性质调查
水温;透明度;pH值
其他常规水质指标
浮游生物调查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初级生产力
—
底栖动物调查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
着生生物调查
—
种类组成;数量;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
种类组成;生物量
—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6.2.2.2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量之用。
6.3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5 水的理化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
6 浮游生பைடு நூலகம்调查
6.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B,器具见附录C的C.1、C.2。
6.2 采样
6.2.1 采样点布设
6.2.1.1 原则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有代表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6.2.4.2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1L为宜;定性样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A的表A.5。
表2 采样点设置数量
水体面积(km2)
<2
2~5
5~20
20~50
50~100
100~500
>500
采样点数(个)
3
3~5
5~7
7~10
10~15
15~20
20~30
6.2.1.2 湖泊、水库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6.2.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50m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6.2.2 采样层次
6.2.2.1 浮游植物采样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 作者:
———————————————————————————————— 日期: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4.3 水体污染源
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
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 第三部分:淡水部分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3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1。
表 1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项目
调查主要内容
必做
选做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水体大小及形态特征;集雨区、淹没区和消落区概况;环境污染状况;气候气象和水文条件
4.1 气候
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导风向,年(月)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
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库)湾数量及主要湖(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6.2.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8:00~10:00进行。
6.2.4 采样方法
6.2.4.1 浮游植物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