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认识论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fcfc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2.png)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1必然性是指2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3确定的趋势;4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5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7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2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3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4存在,5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6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7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8在一定条件下,9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认识的本质(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⑵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⑶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⑷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⑸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⑹实践是检验反映真实与否的唯一标准。
政治认识论知识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认识论)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有区别的: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政治必修四 认识论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 认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8f16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4.png)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认识的根本任务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看,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2)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注意: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认识是否正确,关键不在于它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只要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还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认识。
歪曲地反映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错误的认识。
)(3)从认识的目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注意: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无论正确的感性认识,还是正确的理性认识,对实践都有指导作用,后者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大。
)2.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两个条件。
①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把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
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②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不能以对现象的认识代替对本质的认识。
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现象与本质1.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具体表现在: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第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质的认识,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_认识论_辩证法_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_认识论_辩证法_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150db1960590c69ec37640.png)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
哲学的五大范畴口诀
![哲学的五大范畴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9ae89a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9.png)
哲学的五大范畴口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包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思考。
在哲学的研究中,有五大范畴是其核心内容,它们分别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
下面将通过口诀的形式为大家介绍这五大范畴的主要内容。
形而上学,研究本原探究存在,超出感知实体与属性,本体问题时间空间,一切皆因认识论,关乎认知经验与理性,知识源直觉与演绎,推理方真理标准,求证强伦理学,道德哲学行为规范,善恶论人性本善,还是恶?价值取向,决其伦政治哲学,关于治理权力宗教,伦理实践自由平等,社会追求权力分配,公正权美学,审美力道审美对象,情感达形式内容,美丑劣艺术作品,思想舞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起源和基础,探究着真理和存在的本质。
认识论则是研究认识和知识的来源与基础,探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伦理学讨论人类行为的价值和规范,探究人类如何应对道德问题。
政治哲学则研究政治权力和社会制度,追问政治的本质和目的。
美学则关注艺术和审美的本质,探究美和艺术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这五大范畴的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核心内容,探讨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意义,也能更好地反思人类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哲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结晶,带领我们探索世界的奥秘和生命的意义。
愿我们能够在哲学的智慧中不断成长和探索,发现更多关于人类思维和存在的真理。
第二篇示例: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科,它涉及广泛的范畴和概念。
在哲学的学习中,有五大范畴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它们分别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哲学。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份关于【哲学的五大范畴口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的世界,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因。
它涉及宇宙的本质、实在的本原和存在的规律。
形而上学的重点是探讨“到底存在什么”,通过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因来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二、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和思维的过程,探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限制。
政治认识论总结
![政治认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2a2a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8.png)
政治认识论总结政治认识论总结政治认识论是政治学中的重要理论分支,研究人们对于政治事务的认识、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政治认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政治思想的变迁以及民众对政治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政治认识论探讨了政治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政治观念是人们在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于政治对象及其关系的抽象概括,是人们对于政治实践的认识反映。
政治认识论研究了政治观念在个体和群体层面上的形成过程,包括个体的心理机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对政治观念的影响。
政治观念的演变受到历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背景的变迁和社会进步推动着政治观念的变革。
通过研究政治观念的形成和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人们对政治的认识和态度。
其次,政治认识论还关注了政治思想的演进和影响。
政治思想是对政治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理论体系,是指导政治行为和制定政治制度的理念和原则。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潮。
政治思想既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和政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政治认识论通过研究政治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之间的差异,为制定科学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提供指导。
此外,政治认识论关注了群体行为对政治的影响。
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争夺和分配,而权力是通过群体行为来实现的。
政治认识论研究了群体行为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态度的影响,包括选民决策、政治参与和集体行动等方面。
群体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文化、媒体宣传等。
政治认识论揭示了群体行为对于政治决策和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政治学学者和政治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群体行为,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政治认识论还研究了政治认知的局限和偏见。
政治认知是人们对政治现象的理解和评价,但受到主观认知、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的限制。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0639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5.png)
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高考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点是高考政治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部分考察的重点难点,希望考生可以认真掌握。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能够不断深化和向前推进。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歧途。
【方法论】:既要重视实践,又要掌握科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践和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有关实践的基本原理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把人们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中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实践活动是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3、有关认识的基本原理(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关于真理的原理理论(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1537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f.png)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在高中政治必修4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认识论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认识的本质和作用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认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实践。
人们通过认识来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2.认识世界。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了解到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改造世界。
人们通过认识世界的规律,不断改造和完善世界。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既是主体(人)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也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辩证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获得对事物的直观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抽象的过程。
2.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基础,但同时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来进行认识。
3.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
三、认识的方法和过程认识的方法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取认识的工具和方式,它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理性认识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抽象。
2.分析和综合。
认识一个事物时,需要将其进行分析,逐步深入了解其各个方面,并进行综合,将各个方面的认识进行统一。
3.抽象和具体。
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
四、真理的判断和反思真理是认识的目标,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
在判断真理时,我们要进行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事求是。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实事为依据。
2.辩证思维。
在判断真理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综合各种因素,防止片面性。
3.批判精神。
对于已有的知识和观点,应该持有批判精神,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正。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板块(认识论)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板块(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6ddb3c9ec3d5bbfc0a7467.png)
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体系建构◎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知识构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
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
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
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04c03d8bed5b9f3f80f1c2a.png)
高二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复习1实践及其特征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所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的活动,并且是同特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2实践和认识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另一方面,认识也影响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
3现象和本质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象是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现象和本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和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必备条件。
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不是认识运动的结束。
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上述认识论的原理和观点是相互联系的,认识论同唯物论、辩证法也是相互联系的。
5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即是改造自己的思想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人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4cd4de84254b35eefd3454.png)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8968d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6.png)
相识论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建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建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肯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肯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肯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相识依靠于实践,实践对相识有确定作用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相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相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只强调实践确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相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分: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相识就是真理。
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相识是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
哲学的基本论域
![哲学的基本论域](https://img.taocdn.com/s3/m/b76612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a.png)
哲学的基本论域
哲学的基本论域是指哲学所涉及的核心领域或问题。
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中关于存在的问题,即关于世界上存在什么东西的问题。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什么存在或是什么实在”它包括了形而上学、实在论、抽象和具体等问题。
2.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中关于认知的问题,即关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它包括了知觉、思维、经验和理性等问题。
3.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中关于道德的问题,即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问题。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好的或什么是应该的”它包括了道德原则、美德、责任和义务等问题。
4.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哲学中关于政治的问题,即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的问题。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公正和正义”它包括了民主、权利、政治理论和政治体制等问题。
5.美学:美学是哲学中关于美的问题,即关于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问题。
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美或什么是艺术”它包括了审美经验、艺术创作和艺术哲学等问题。
这些基本论域是哲学的核心领域,涵盖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哲学的整体体系。
高中政治认识论
![高中政治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a51b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8.png)
高中政治认识论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认识论主要关注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方式,以及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获取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政治课程中可能涉及到的认识论内容:
1.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通过感观经验所获得的观察和实验,而理性主义则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对于知识的重要性。
2. 主观与客观:探讨人类对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意识和存在独立于人的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
讨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3. 相对主义与客观真理: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普遍真理存在,而客观主义则认为存在客观的真理与价值。
4. 科学方法:介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假设、实验、推理等方法,以及验证和修正科学理论的过程。
5. 观念与现实的关系:讨论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否受到个体的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是否可以反过来作用于个体或社会。
6. 知识与信念的区分:介绍知识和信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对于知识的评价标准和获取真知的要求。
7. 可能性与必然性:探讨人类对于未来的认识的局限和不确定性,以及决定论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这些认识论的概念和讨论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人对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领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形成独立、明晰和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4a66e96f1aff00bed51e8f.png)
三一文库()〔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3.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联系:唯物辩证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区别: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b.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及方法论:原理: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受惩罚。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
![2020届高考政治哲学认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1d8cc983d049649b66585d.png)
哲学认识论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1、实践的特点①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实践。
【拆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情况、新工具、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反作用【原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拆解】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同时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拆解】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④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易混易错知识点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c7b6d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e.png)
⾼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总结 ⾼中政治必修4哲学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哲学知识认识论知识点学习的如何呢?下⾯店铺⼩编为⼤家整理⾼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政治必修4认识论知识点 认识论原理及论:(3个)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也属于唯物论)(见上页唯物论部分)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的和归宿.)另⼀⽅⾯,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的统⼀,把已有的知识应⽤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另⼀⽅⾯,要求我们注重学习科学理论,形在正确的认识.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限性,追求真理是⼀个永⽆⽌境的过程.(详见课本P48~49)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们对⼀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多次才能完成;⼈类认识是⽆限发展的,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再现】 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 (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主⼲知识】 ⼀、基本概念:主观能动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的、分析与综合、创新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 ⼆、核⼼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世界(+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原理中是如何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的?) 4、☆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347417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4.png)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认识论”⼀词来⾃希腊⽂“知识”和“学说”的结合,是⼀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
下⾯由店铺收集整理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家学习。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的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
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
【⽅法论】坚持实践第⼀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实践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原理 【原理】实践是⼈们发⾏客观世界的⼀切活动,认识是⼈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的,是认识发展的动⼒,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
【⽅法论】坚持实践第⼀的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标准原理 【原理】⼈们在实践中要实现预想的⽬的,必须使⾃⼰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失败。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客观联贯起来的特性,⼀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法论】反对⽤实践以外的任何东西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辩证发展过程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次飞跃。
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切停⽌、悲观、⽆所作为的观点。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观 1、个⼈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活动是社会总活动的⼀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定作⽤。
当个⼈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燕尾服起促进或失去作⽤;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及其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真理含义及特点
(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怎样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