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简述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传统生产管理到现代生产管理,再到未来的生产管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生产管理传统生产管理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批量生产模式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生产管理模式。
其特点是以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为主要管理手段,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协调。
1.1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传统生产管理的核心,其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生产什么、生产数量、交货期等。
在传统生产管理中,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缺乏数据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1.2 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实现生产计划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计划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
传统的生产调度主要依靠电话、邮件等沟通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1.3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传统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
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盘点和记录,无法实现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
1.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传统生产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传统的质量控制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和抽检,无法实现全面监控和预防性检测。
二、现代生产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生产管理逐渐形成。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精益化、敏捷化和数字化,注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等方面。
2.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消除浪费、提高效率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减少浪费来提高整体效率。
精益生产主要采用价值流分析、看板管理等手段,帮助企业识别出哪些环节是有价值的,哪些环节是浪费的,并对其进行优化。
2.2 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一种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提高企业的柔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简述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简述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产管理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更高效、更优质生产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
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手工生产阶段。
在手工生产时期,生产工艺主要依赖于人类的体力和经验。
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2. 机械生产阶段。
随着科技和机械技术的发展,机械被应用于生产领域,并开始自动化生产流程。
在这个阶段,机器代替了大部分人力,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生产过程仍然是单一的和冗长的,工人的参与度较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也不够精细。
3. 生产线生产阶段。
生产线生产是由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首先推广的,其核心思想是将生产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重复的步骤,并通过专门的装置和工具使之快速进行,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在这个阶段,生产过程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提高,但逐步出现了产品定制化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4. 现代化生产阶段。
现代化生产是指在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生产资源以及产品全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
这个阶段引入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精细管理。
同时,生产线也逐渐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以满足不同型号、不
同批次产品的定制化需求。
总之,生产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效到高效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发展也将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峰。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
高级生产运营管理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
吉尔布雷斯夫妇
弗兰克· 吉尔布雷斯(Gilbreth Frank, 1868—1924)是一位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 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动作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莉莲· 吉尔布雷斯(Lillian M. Gilbreth,1878—1972)是弗兰克的妻子,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是 美国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妇女,被称为“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吉尔布雷斯夫妇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摄影机记录工人的操作并进行慢放分析的。其著名的 砌砖动作研究,将原来的120块/h提高到350块/h,是原工效的3倍。他们的主要贡 献有以下几方面。 (1) 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把作业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找 出最合理的动作,以使作业达到高效、省力和标准化的方法。 他们将动作经济原则分为三大类:① 关于人体的运用;② 关于操作场所的布置;③ 关 于工具设备。 吉尔布雷斯夫妇为了记录各种生产程序和流程模式,还制定了生产程序图和流程图。这 两种图至今还广泛应用。 (2) 疲劳研究。建议在工作中播放音乐来减轻疲劳,并向社会呼吁把消除疲劳放在头等 重要的地位。 (3) 研究工人、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现在的人因工程。 (4) 强调进行制度管理。弗兰克· 吉尔布雷斯认为任何工作都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 应该把这些方法系统化为一套制度,人人都遵照执行。 (5) 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
对工人的每一项操作,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动作分析,帮助工人总结提高,得出最佳的操作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每一个人的擅长,并有计划地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以便使每个人都能发 挥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管理人员要和工人科学地分工,适合管理人员做的工作,应由管理人员自己完成,而适合于 工人做的工作,应分配给工人去完成。 管理人员要真正得到工人的信任,让工人理解他们是根据科学原理在指挥生产。
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本文将从精益生产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历史发展过程。
1. 起源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
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丰田公司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问题频发等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丰田公司邀请美国专家德鲁克来进行生产管理方面的指导。
德鲁克提出了“减少浪费”的理念,这成为了精益生产的核心。
2. 第一阶段:丰田生产方式丰田公司根据德鲁克的理念,开始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
他们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强调通过精确的生产计划、合理的库存控制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来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 第二阶段:丰田生产系统随着丰田公司逐渐摆脱了生产效率低下的困境,他们开始深入研究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发展出了“丰田生产系统”。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优化生产流程,强调通过标准化、自动化和流程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
丰田生产系统的核心原则是“Just-in-Time”(即时制),即在所需的时间和数量上实现生产和交付。
4. 第三阶段: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在丰田生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这一阶段的精益生产注重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将焦点放在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高质量产品上。
精益生产强调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灵活的生产计划和快速的交付来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5. 当前发展精益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已经不仅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精益生产方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精益生产也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
总结起来,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起源阶段、丰田生产方式阶段、丰田生产系统阶段以及当前的精益生产阶段。
这一发展过程不仅改变了丰田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也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四、丰田生产方式
1950年丰田公司新一代领导人丰田英二等在考察 年丰田公司新一代领导人丰田英二等在考察 了美国的福特、 了美国的福特、通用等先进汽车公司之后得出了一 个结论, 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个结论,即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大量库存维持销售,巨大浪费。 大量库存维持销售,巨大浪费。 丰田必须创立自己的新路。 丰田必须创立自己的新路。
1、准时化生产 0 、
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需要的品种和数量, 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宁肯 中断生产,也不允许超前和超量生产。看板管理。 中断生产,也不允许超前和超量生产。看板管理。
2、生产标准化
生产线上不再大批量生产同一种产品。 生产线上不再大批量生产同一种产品。而 是同时生产市场上需求的多种多样的产品。 是同时生产市场上需求的多种多样的产品。
前瞻
1、集中化,浙江万象集团,POLO全球同步销售。 、集中化,浙江万象集团, 全球同步销售。 全球同步销售 2、动态联盟,虚拟化,敏捷制造。设想:未来用 、动态联盟,虚拟化,敏捷制造。设想: 户不是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而是新组合。技术发 户不是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而是新组合。 展, CIMS、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成本一样。 、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成本一样。
目标
一个是汽车竞争加巨,供应品种增多, 一个是汽车竞争加巨,供应品种增多,社会需 求量有限且品种分散,靠一个品种很难经营。 求量有限且品种分散,靠一个品种很难经营。 一方面要多品种,同时要降低成本。 一方面要多品种,
思路………… 思路
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采用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采用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的混流生产线取代单品种大量 用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的混流生产线取代单品种大量 生产的流水线,最大限度降低在制品储备和缩短生 生产的流水线, 产周期。 产周期。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一、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诞生后,1913年福特发明的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序幕。
始于1924年,完成于1930年的霍桑试验,大大地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的重点由重视物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研究战争物资的合理调配中,引人数学模型,以定量的优化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运筹学得到迅速发展。
战后,20世纪50~60年代,这些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管理科学宣告诞生,使生产运营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运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重大突破是物料需求计划(MRP)被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这个技术可以把一个结构复杂的产品的全部零件统一管理起来。
它能使计划人员迅速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和库存采购计划以适应最终产品需求的变化。
在MRP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MRPII。
MRPII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运营管理,它的管理范围扩展到市场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它的意义在于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运营、营销、财务三大职能管理的信息集中管理。
进入20世纪80年代,管理哲学和技术上的成就当属准时化生产(JIT)。
这一成果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20余年的努力后取得的。
JIT包含有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且将它们有机地组成一个体系,它用最少的库存生产最多的产品,并且把全面质量控制(TQC)也融合其中,实现了零缺陷生产。
它经受住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考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新的管理哲学的生产方式,并在80年代得到发达国家的承认和普通重视。
在这期间,以工厂自动化为目标出现了多种生产方式,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系统)等,促进了运营管理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和质量保证体系。
TQM:于80年代在许多公司得到实施,90年代更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之中。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运作管理的进展历程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开头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但现代意义上的生产运作管理是在工业革命后消失的。
18世纪70年月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人力,管理实践与理论讨论才开头系统地、大规模地绽开。
世界公认的第一个注意生产管理的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著作《国富论》(1776)中指出采纳劳动分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诞生后,1913年福特创造的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大生产的序幕。
1924—1932年霍桑试验大大地推动了管理理论的进展,使管理的重点由重视物转向了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求的满意。
其次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讨论战斗物资的合理调配中,引入数学模型,以定量优化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运筹学得到快速进展。
20世纪五六十年月,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管理科学宣告诞生。
20世纪70年月,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运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物料需求方案(MaterialRequirement Planning,MRP)、制造资源方案(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的相继应用,使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把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三大职能集中起来管理。
20世纪80年月,消失了以准时制生产(JustInTime,JIT)为代表的日本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费根鲍姆、戴明、朱兰等人大力提倡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在20世纪90年月得到了普及。
这一时期,以工厂自动化为目标消失了多种生产方式,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等,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的进展。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
生产管理发展简史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产生以后,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从以家庭、手工工场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企业内部的分工日益细微,协作更加广泛。
大量的管理经验及实践,为建立早期管理理论打下了基础。
对早期管理理该首先做出贡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他在1776年写了《国富论》一书,系统的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他的这本书是生产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亚当·斯密之后,一位英国人查尔斯·巴贝奇扩大了斯密的观察范围,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方面带有启发性的观点。
在生产管理的发展史上,弗雷德里克·W·泰罗毫无疑问地是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作为研究考察领域的生产组织、劳动控制、设备装置与生产控制的创始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泰罗以后,困扰着认真调查研究者的另一个难题是大规模问题的复杂性。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借助于数学方法。
F·W·哈利斯在1915年作了数学分析的尝试,他最先发表了简单情况的经济批量的模型。
当前出现的一般生产领域活动的高涨,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发展作为开端的,这两个发展成为未来的基础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是沃尔特·休哈特(Walter Shewhart)在1931年对统计质量控制的发展和它在工业中的应用;另一个是1934年在英国工作的L·H·C·蒂皮特对工作(劳动)抽样理论(确定各种延迟、工作时间等方面标准的取样程序)的发展。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当代生产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技术开始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质量的概念发展迅速,在产品质量控制中广泛地应用;二是引用了线性规划,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三是其他的数学方法也发展起来。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由来
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我国,安全生产制度由来已久,从古代的“安全生产”观念到现代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再到今天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我国安全生产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安全生产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依据、制度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安全生产制度的历史演变1. 古代“安全生产”观念我国古代就有“安全生产”的观念,如《礼记》中提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必使安居乐业,以成其功。
”这体现了古代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在古代,工匠们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 近现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安全生产理念和技术。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工厂法》,对工厂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要求。
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条例》、《安全生产法》等,逐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
3.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需求,我国逐步建立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为主要内容。
三、安全生产制度的法律依据1.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规定。
2. 相关法律法规除《安全生产法》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安全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总称。
安全生产总是伴随着人类劳动产生的。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记载。
而有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沿革1802 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的健康及道德法》,开创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立法等安全法制管理的先河。
但是,直到19 世纪60 年代,安全管理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
20 世纪20-50 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始安全立法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机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洲际导弹,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研究如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之中,把安全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日本在借鉴美国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比如提倡“无灾运动”,“安全卫生周”,实行“确认制”、“标准化作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小组活动等,把日本的安全管理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安全管理起点较低。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颁布过一些安全法规,但当时局势动荡,这些法规形同虚设,未能得到贯彻执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全管理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经历了四年初创阶段(1949-1952 年)、五年发展阶段(1953-1957 年)、受挫与探索阶段(1958-1965 年)、动荡与徘徊阶段(1966-1978年)、恢复和发展阶段(1979-1992 年)和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阶段(1993 年至今)这六个阶段。
1993 年之后,中国出台了较多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基本法,使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
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形成及理论发展简介安全管理是人类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按照安全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对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总称。
安全生产总是伴随着人类劳动产生的。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记载。
而有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历史沿革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的健康及道德法》,开创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立法等安全法制管理的先河。
但是,直到19世纪60年代,安全管理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
20世纪20-50年代,美、英、法、日、荷等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纷纷开始安全立法并建立了旨在预防伤亡事故及职业病的安全管理科研机构。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究洲际导弹,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研究如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之中,把安全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而日本在借鉴美国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比如提倡“无灾运动”,“安全卫生周”,实行“确认制”、“标准化作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小组活动等,把日本的安全管理推进到世界领先水平。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安全管理起点较低。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颁布过一些安全法规,但当时局势动荡,这些法规形同虚设,未能得到贯彻执行。
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全管理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经历了四年初创阶段(1949-1952年)、五年发展阶段(1953-1957年)、受挫与探索阶段(1958-1965年)、动荡与徘徊阶段(1966-1978年)、恢复和发展阶段(1979-1992年)和高速发展与市场经济阶段(1993年至今)这六个阶段。
1993年之后,中国出台了较多综合的、全面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基本法,使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二、国内外安全创新理论发展国外关于安全问题的研究著作和文献以美国和欧洲较多。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许多企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订单交付时间长等问题。
同时,我国有大量传统制造业,如纺织造业和服装行业。
这两个行业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此,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正逐步由单纯的经济因素转变为经济、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生产运营管理领域正经历着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过程。
由于技术与人力资源都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就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历史上的生产运营管理发展生产运营管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通用电气公司(GE)在美国的一家工厂里开始使用自动机械,同时该公司还为其提供服务。
然而不久,该公司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其公司规模和技术力量的限制,它不得不大量地使用手工操作。
尽管这并不能满足生产运营效率快速提升中对大量零部件和材料的需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创新的要求,最终导致了智能生产(Smart Management)概念进入工厂自动化工业中。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自动技术蓬勃发展出来(例如自动机床或机器人),自动化工厂也开始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工厂技术也开始在世界各地得以应用和发展。
因此在现代生产运营管理领域中仍存在着许多影响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高的因素: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设备损坏;库存积压;质量问题;机器故障;采购困难;时间问题;生产延迟;产品质量;运输限制;交货时间;库存积压......等等。
2.不同时期生产运营管理发展的背景1915年,奥托·施密特(AttoSmitt)发表了《自动化与机器辅助生产》一文。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的自动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器代替人工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瑕疵和失效等情况。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法律百宝箱导读: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安全生产监察制度从无到有,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完善,至今基本形成了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具体的发展历程如下。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变化,安全生产监察制度从无到有,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完善,至今基本形成了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早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提出了人民政府“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
新中国一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劳动部,在劳动部下设劳动保护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部门也相继设立了劳动保护处、科、股。
在政府产业主管部门也相继设立了专管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
1950年5月,政务院批准的《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试行组织条例》和《省、市劳动局暂行组织通则》要求:“各级劳动部门自建立伊始,即担负起监督、指导各产业部门和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对工矿企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从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最严重的采掘工业入手,研究加强安全立法和国家监察问题工作。
1979年5月,原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座谈会,重新肯定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和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宣布在各级劳动部门设立矿山、职业安全卫生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
二、1988~1993年国家为了协调各部门和更有利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劳动部。
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为我国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于1993年被撤销。
199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在明确规定原劳动部负责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实行国家监察的同时,也明确要求各级综合管理生产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提出一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即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新体制。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引言安全生产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日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回顾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阶段一:基本安全管理时期20世纪初,工业生产开始蓬勃发展,但安全事故频发。
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以事故的发生为契机,建立基本的事故预防、控制和救援机制。
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实施基础安全教育,推行遵守安全规程的制度,并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
阶段二:规范安全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安全法规逐渐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规范时期。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规定》等,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企业开始强化安全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生产场所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
阶段三:综合安全管理时期进入21世纪,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理念得到广泛应用,安全生产管理进入综合时期。
企业开始将安全生产纳入整体管理体系,实施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
通过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手段,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并注重安全文化的培育。
当前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一些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缺乏长期稳定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安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此外,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投入不足。
技术条件滞后一些企业在安全设备、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滞后问题。
特别是在新兴行业或新技术领域,安全管理措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容易出现事故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的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安全生产管理的趋势。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和精确度。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2)在管理活动中,资金、物资、时间、信息等和管理 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作为管理对象的 诸要素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 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
(一)系统原理 在应用封闭原则时,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并使之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第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各项安全规 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决策指挥、执行、监督、 反馈等各环节规章制度,要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
(一)系统原理 第三,把握封闭的相对性。从空间上看,封闭系统不是 孤立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的关系,有着物质、 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不 断发展的,依靠预测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 因此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 的封闭,以求得动态的发展。
系统工程
20世纪50年 宇航、核能等新
本质安全化,预
Ⅳ
安全系统
代以来
技术
防超前型管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 体现了不同的管理体系。
50~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 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事故管理系统; 80年代,出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 和完善。 进入21世纪,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 包括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 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及主要内容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November 07, 202
07-Nov-2020.11.7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1.700:30:467 November 202000:3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3 0:4600: 30:4600 :3011/ 7/2020 12:30:4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1.7 00:30:4 600:30 Nov-20 7-Nov-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0:30:4 600:30: 4600:3 0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7/2
020 12:30:46 AM00:30:462020/11/7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1/7/2
谢 谢 大 家 020 12:30 AM11/7/2020 12:30 AM20.11.720.11.7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7-Nov-207 No vember 202020.11.7
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过程再造 虚拟企业 供应链管理
作为竞争武器的制造 JIT、CAD/CAM、 CAPP、CIMS、 机 器 人等 瓶劲分析和约束的优 化理论
ISO9000、 价 值 工 程 、 并行工程和持续改进 基本变化图 因特网、万维网 SAP/R3、 客 房 / 服 务 器软件
小结: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1.720.1 1.7Saturday, November 07, 2020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POM)是管理科学和运营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和运作过程,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客户满意度。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最早的阶段,生产运作管理主要依赖于工人的直觉和经验。
生产计划和调度主要由工厂经理和生产主管来决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通常由现场工人来解决。
然而,这种依赖个人经验的管理方法效果有限,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一些管理学者开始将科学方法引入到生产运作管理中。
他们提出了运作研究和线性规划等工具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数学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这一时期产生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方法,如约束理论、排队论和库存控制等,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0年代至80年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计算机的普及和生产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跟踪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同时,企业开始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强调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变化引出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等新的概念和方法。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企业的出现使得供应链变得更加复杂,全球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与供应商、销售渠道和顾客进行沟通和合作,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和运作。
今天,生产运作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管理和效率提升,还关注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
安全⽣产管理学习笔记共享知识分享快乐第⼀章安全⽣产管理理论第⼀节安全⽣产管理概述⼀、熟悉安全⽣产的有关内容安全⽣产——指在社会⽣产活动中,通过⼈、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命安全和⾝体健康。
辞海解释为⼀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百科全书解释为⼀项⽅针或⼀项原则。
安全⽣产管理:概念:针对⼈们在⽣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有效的资源,发挥⼈们的智慧,通过⼈们的努⼒,进⾏有关政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产过程中⼈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产的⽬标。
⽬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基本对象:企业的员⼯,涉及企业中的所有⼈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6个⽅⾯。
包恬:安全⽣产法制、⾏政、监督检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6⽅⾯。
内容:安全⽣产管理机构和安全⽣产管理⼈员、安全⽣产责任制、安全⽣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产档案等6项。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危险源等分类原则事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意处损失或灾祸;职业病记录与通报中解释为事件导致致命或⾮致命伤害。
事故分类:我国在⼯伤事故统计中,按照《企业职⼯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伤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灾、⾼处坠落、坍塌、冒顶⽚帮、透⽔、放炮、⽡斯爆炸、⽕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等。
⽣产安全事故:⽣产经营活动中发⽣的造成⼈⾝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注:以上三项为平⾏关系及只达到⼀项便可判定, 重伤含急性⼯业中毒。
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安全⽣产事故隐患:⽣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它因素在⽣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的物的危险状态、⼈的不安全⾏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
哈佛商学院教师
丰田的大野耐一(日本)、戴明()和朱兰以及美国工程师组织
同步制造
瓶颈分析和约束优化理论
格劳亚特(以色列)
20世纪90年代
全面质量管理
ISO 9000、价值工程、并行工程和持续改进
国际标准和技术学会、美国质量控制协会(ASQ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业务流程再造(BPR)
基本变化图
哈默和主要咨询公司(美国)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ຫໍສະໝຸດ 史年代概念工具
创始人
20世纪10年代
科学管理原理
时间研究与工作研究概念的形成
弗雷德里克·w·泰勒(美国)
工业心理学
动机研究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美国)
活动规划表
亨利·福特
亨利·甘特(美国)
经济批量规模
EOQ应用于存货控制
F·W·哈里斯(美国)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商业中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车间计划、库存控制、项目管理、MRP
计算机制造商领导的,尤其是IBM公司,约瑟夫·奥里奇和奥利弗·怀特是主要的MRP革新者
20世纪80年代
服务质量和生产率、制造战略(JIT、TQC)和工厂自动化
服务部门的大量生产作为矩阵武器;制造业的看板管理、CIMS(CAD/CAM)和机器人等
质量控制
抽样检查和统计表
休哈特·道奇
罗米格(美国)
工人动机的霍桑实验
工作活动的抽样分析
梅奥(美国)
提普特(英国)
20世纪40年代
复杂系统的多约束方法
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
运筹学研究小组
丹奇克
20世纪50~6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题
通用公司的产品政策有哪些,有和意义? 通用公司的产品政策有哪些,有和意义?
3、快速换模和快速调整 、
调整生产线对组织多品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生产线对组织多品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8 小时的模具更换和调整改为3-10分钟。 分钟。 小时的模具更换和调整改为 分钟
4、合理布置生产线
有利于组织工人进行多机床的看管, 有利于组织工人进行多机床的看管,减少行走 距离,人员配置柔性化。 距离,人员配置柔性化。
四、丰田生产方式
1950年丰田公司新一代领导人丰田英二等在考察 年丰田公司新一代领导人丰田英二等在考察 了美国的福特、 了美国的福特、通用等先进汽车公司之后得出了一 个结论, 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个结论,即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不适合日本当时的国情 大量库存维持销售,巨大浪费。 大量库存维持销售,巨大浪费。 丰田必须创立自己的新路。 丰田必须创立自己的新路。
三、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
创立于1908年 创立于1908年 1908 GM在生产管理、 GM在生产管理、市场管理和组织结构等三方面做了 在生产管理 一系列创新 1、多样化和产品系列化 2、产品政策 3、在经营管理上, 在经营管理上,
1、多样化和产品系列化
注意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注意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 化,致力于品种多样化和产品系列化。款式多样 致力于品种多样化和产品系列化。 化,不同车种之间尽量通用化、从而在零部件层 不同车种之间尽量通用化、从而在零部件层 次上保持规模经济效果。 次上保持规模经济效果。
1、准时化生产 0 、
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需要的品种和数量, 在需要的时候,只生产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宁肯 中断生产,也不允许超前和超量生产。看板管理。 中断生产,也不允许超前和超量生产。看板管理。
2、生产标准化
生产线上不再大批量生产同一种产品。 生产线上不再大批量生产同一种产品。而 是同时生产市场上需求的多种多样的产品。 是同时生产市场上需求的多种多样的产品。
创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创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准时化生产。2、生产标准化。3、快速换模 准时化生产。 生产标准化。 和快速 4、合理布置生产线, 合理布置生产线, 5、标准作业把生产过程中的要素进行最佳组 合后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 合后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 6、QC小组持续改进。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QC小组持续改进。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小组持续改进
所得分配法: 所得分配法:
事先定好超额部分的分配比例。 事先定好超额部分的分配比例。如超额完成一天 定额的30%就将超额部分,三七分或四六分。 就将超额部分,三七分或四六分。 定额的 就将超额部分 但基本工资仍采用日薪制。 但基本工资仍采用日薪制。
泰勒提出的多比率日薪制 泰勒提出的多比率日薪制
把工作细分,通过时间研究来确定记件单价。 把工作细分,通过时间研究来确定记件单价。再 根据质量指标,设定两种指标: 根据质量指标,设定两种指标: 质量合格和不合格分别记单价。 质量合格和不合格分别记单价。 前者对超额部分提较高的单价, 前者对超额部分提较高的单价,后者提较低的单 价。 未完成定额的则降低基本工资
3、在经营管理上 、
建立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度和各种专业 建立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度和各种专业 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度 委员会制度。 委员会制度。 如财务委员会制度控制了企业的采购权, 如财务委员会制度控制了企业的采购权,库存 委员会负责解决资金周转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委员会负责解决资金周转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以及确立根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 以及确立根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的方法。
目标
一个是汽车竞争加巨,供应品种增多, 一个是汽车竞争加巨,供应品种增多,社会需 求量有限且品种分散,靠一个品种很难经营。 求量有限且品种分散,靠一个品种很难经营。 一方面要多品种,同时要降低成本。 一方面要多品种,
思路………… 思路
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采用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采用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拉式生产的准时制 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的混流生产线取代单品种大量 用多批次小批量生产的混流生产线取代单品种大量 生产的流水线,最大限度降低在制品储备和缩短生 生产的流水线, 产周期。 产周期。
第二章 生产管理发展史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法 二、福特大量生产方式 三、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法
产业革命后,直到大量生产方式诞生前。企业规模较小, 产业革命后,直到大量生产方式诞生前。企业规模较小,单 件生产,单件装配。生产能力低下, 件生产,单件装配。生产能力低下,手工劳动是处于主要地 位,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主要通过时间研究、 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主要通过时间研究、 作业研究来完善劳动定额。 作业研究来完善劳动定额。 分工原则扩大到管理岗位,如泰勒的“功能型管理” 分工原则扩大到管理岗位,如泰勒的“功能型管理”,资料 管理、人事管理。 管理、人事管理。 泰勒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作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泰勒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作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2、产品政策
(1)按价位,建立完整的产品系列。 按价位,建立完整的产品系列。 (2)从低价到高价,各阶段价位形成一个系列。 从低价到高价,各阶段价位形成一个系列。 不能出现断层。 不能出现断层。 各价位相差不易太小,否则太分散。 各按各个价格段设计相应的汽车品种,在整 )按各个价格段设计相应的汽车品种, 个系列内不允许出现品种上的重复。 个系列内不允许出现品种上的重复。 这种策略直到现在,这种品种系列策略仍然行之 这种策略直到现在, 有效。并为各个行业广泛采用。 有效。并为各个行业广泛采用。
二、福特大量生产方式
1、实行三化(标准化、简单化、专门化) 、实行三化(标准化、简单化、专门化) 514分变成 分变成2.3分 分变成 分
续
2、流水线 、 T型车由 型车由2800降低到 降低到850美元。 美元。 型车由 降低到 美元
危机原因
(1)品种单一, )品种单一, ,(3) (2)工作重复单调,生产效率低,( )实施纵 )工作重复单调,生产效率低,( 向一体化方针,经营飞机、榨油机、采矿、炼钢、 向一体化方针,经营飞机、榨油机、采矿、炼钢、 甚至种植橡胶树。产业分散,管理跟不上。 甚至种植橡胶树。产业分散,管理跟不上。
工资制
问题:劳资对立,如何提高效率, 问题:劳资对立,如何提高效率,合理的工资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日薪制:把工人分为几个等级,同一登记内的 日薪制:把工人分为几个等级, 工人享受同额的日薪。磨洋工, 工人享受同额的日薪。磨洋工,同一等级工人 团结起来与业主抗衡。 团结起来与业主抗衡。 计件工资制,资本家往往提高定额, 计件工资制,资本家往往提高定额,因而工人 对提高效率没有积极性。双方不信任。 对提高效率没有积极性。双方不信任。
前瞻
1、集中化,浙江万象集团,POLO全球同步销售。 、集中化,浙江万象集团, 全球同步销售。 全球同步销售 2、动态联盟,虚拟化,敏捷制造。设想:未来用 、动态联盟,虚拟化,敏捷制造。设想: 户不是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而是新组合。技术发 户不是用新产品代替老产品,而是新组合。 展, CIMS、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成本一样。 、单件生产和大批量生产成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