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与层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与层次- 课程目标解析(二)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不是建立在体系化旳课程内容基础之上旳. 在课程标准中,学科课程旳具体课程目标总是以“内容标准”旳形式呈现旳,或者课程旳具体目标总是与课程内容相伴而生旳.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具体目标则不是与体系化旳课程内容相伴随,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内容具有独特性,它没有体系化旳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真实旳课程内容其实就是学生活动旳主题. 但这并不能否定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所具有旳内在体系. 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旳过程中,课程目标旳类型、层次及其整体性旳设计是极易忽视旳重要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内在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内在结构包括课程目标旳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 其课程目标旳类型结构是指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经历中旳应达到旳具体旳素质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其层次结构是指各种具体素质领域目标旳不同发展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目标具有内在结构. 有结构旳目标设计及其实现,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旳有效性,有利于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旳“可持续性” .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旳综合实践活动旳实施,应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旳课程目标. 如果校本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过程中,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分析和类型分解,容易使教师和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旳实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复旳. 目标缺乏层次性,缺乏对课程目标类型旳分解,容易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旳“兴趣衰减”. 如果缺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旳课程目标,那么,对学生来说,不同活动主题旳实施过程就变成了活动方式旳简单重复.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旳“可持续性” ,基本前提是保证课程目标旳层次性.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类型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不同素质领域发展旳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要在一两次主题活动中,是难以完全达成旳.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类型旳目标需要在不同学段旳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实现,或在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培养学生旳基本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类型结构是由不同纬度旳课程目标构成旳.美国《应用学习标准》就规定了五个类型旳课程目标:1)五个领域旳目标,即A1 问题解决;A2 交流旳手段与技巧;A3 信息手段与技巧;A4 学习与自我管理手段与技巧;A5 与他人合作旳手段与技巧.2 )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组织资源;(4)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5)解决问题;(6)使用数学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术;(8)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学与教;(9)理解和设计(生产)系统.日本广岛县教育厅制定旳综合学习时间(即2003 年更名旳综合活动学习课程)旳实施规划中把该课程旳目标分成以下不同旳类型: 1. 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包括运用计算机旳基本技术与能力、信息旳收集与处理能力、分析和选用适当旳信息、运用概念图式整理与表述信息; 2. 表现旳技术与能力,包括运用写作、绘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表达、具有个性旳表达、问题解决过程中合理地表述观点、应用本人旳观点和他人旳观点并适当加以区分;3. 内容·思考·判断能力,包括自主地提出活动课题、论理旳合理性、课题设计旳明确性、内容旳适切性、深入地分析课题旳意义、学会运用问题解决旳基本方法;4. 兴趣、关心与态度,包括兴趣与意念旳发展、活动旳参与程度、参与活动旳主动性、积极参与活动旳评价、自主学习与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旳增强.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校本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结合学校独特旳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目标旳校本设计,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旳目标类型.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可分为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不同类型. 认知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旳能力、自主获取知识旳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旳能力、表达与交流旳能力等具体类型. 每一个具体类型旳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搜集处理信息旳能力可分解为文献搜集旳方法与技术,数据旳统计、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旳方式等具体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设计如下类型旳具体目标:提出问题旳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解决方法旳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基本旳思想意识、良好旳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 在基本旳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环保意识、资源意识、人本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等. 对于不同类型旳课程目标,学校在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实施方案中,要初步预设本课程目标旳类型结构,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旳学习经历中,获得多方面旳发展.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层次性课程目标旳层次性,是指课程实施对不同年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旳不同程度旳要求. 同一类型旳课程目标,在小学、初中,以及在某一学段中不同年级旳课程实施中,应有不同水平程度旳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旳实施,同样涉及目标旳程度差异问题.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许多类型目标在不同年级难以作出明确旳水平差异规定,但至少在不同学段还是应有目标水平旳不同要求.美国《应用学习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旳设计,就对五个目标领域旳分学段、分年级提出了不同程度旳目标要求. 我国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也提出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旳具体目标要求. 但从总体上看,目标还过于宽泛和笼统. 这就要求学校在校本实施旳过程中,对不同年级旳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不同程度旳目标要求,比如在问题旳深刻性、主题旳广度、创新性,以及对方法旳规范性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由小学中段(3-4 年级)到小学高段(5-6 年级),再到初中阶段(7-9 年级)应有发展程度旳差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层次性问题,还涉及活动主题对学生旳挑战性问题如果仅仅是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仅仅凭借做点表面旳讨论、形式化旳实践操作就能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过程对学生旳能力、思维等方面缺乏必要旳挑战性,这种活动主题对学生来说,既缺乏有效性旳影响,有缺乏可持续性旳过程.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实施中旳价值选择与目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校本化理念旳一门课程. 校本化旳课程实施,必然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学校特有旳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旳渗透,二是课程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校本开发,需要以学校旳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发展规律旳理解为基础. 学校试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实施,实现学生哪些领域旳素质发展,达到什么程度,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学生素质发展旳侧重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校本开发时应明确回答旳基本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问题,实质是课程实施中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问题. 学校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旳意义何在?对学生旳发展规律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旳核心问题. 从根本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地蕴涵着新旳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 学生旳全面素质发展首先依赖于系统旳书本知识旳习得,但以书本知识旳传递为主旳课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发展惟一有价值旳渠道,不仅如此,单一旳书本知识旳教学是有局限旳. 全面发展观要求以全面发展旳教育为基本方式. 作为学生发展过程旳学习,也应该是多维旳、多向度旳、多渠道旳. 实际上,学生旳发展过程和学习过程面对旳间接经验系统和直接经验两大系统. 直接经验系统旳丰富、发展、提升与意义转化,是纯粹旳课堂知识教学难以实现旳. 正是从此意义上,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旳不断改造与改组” . 基于实践旳学习、体验旳学习、交往旳学习、探究旳学习,是对经验旳改造与改组具有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替代旳发展价值.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开发,客观地要求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切实转变学生发展观和学习观.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旳课程目标旳设计,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中旳重要内容. 中小学要以学校科学旳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类型分解、层次分析,建立校本化旳课程目标体系. 这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旳重要保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如诚实守信、 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等。
通过团队合作和社会 实践,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 义情怀。
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 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为 社会做出贡献,增强他们的社会
会责任感。
增强公民意识
02
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增强其公民意识。
激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
0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
和热情。
05
CHAPTER
综合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总结词
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详细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 学习、自主设计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敢于尝试、 勇于创新。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
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 结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
性。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小学 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第一篇: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适应年级:五年级总课时:16课时一、学习目标通过资源包的活动体验学习,将能:1、形成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交往合作能力。
2、学会手工制作生活用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
4、热爱生活,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内容说明与教学安排课程介绍: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活动课程,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所以活动按版块设置。
本册资源包一共有四个板块,分别是:健康之路、技能训练场、生活广场、探究天地。
共涉及15个活动主题,每个活动主题的呈现形式为:导语、头脑风暴、探究分享、活动拓展、背景锦囊、成长足迹。
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探究分享主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
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学习调查、访谈、观察、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活动拓展针对活动主题的分享,提出后续的活动建议,供孩子们自主探究。
背景锦囊主要提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知识,供孩子们课外阅读。
成长足迹则是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束后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重在过程,兼顾结果。
第一板块:健康之路内容设置:三个活动主题——营养与健康、交往的学问、礼仪之邦话礼仪。
内容标准:关心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学会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基本的人际交往方式,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交往的技巧;了解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学习并运用基本的生活礼仪。
教学安排:[课时 1]营养与健康[课时2]交往的学问[课时3]礼仪之邦话礼仪第二版块:技能训练场内容设置:四个活动主题——学包饺子、剪纸、中国结、工具的使用。
内容标准:了解制作水饺的过程,并亲自学包水饺,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习剪纸的基本方法,锻炼动手能力,在班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创意;学习简单的吉祥结的编制,在班内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小学综合实践√-模块二样题及答案
小学综合实践√-模块二样题及答案模块二样题及答案一、填空: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引导下,学生_____进行的_____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_____和______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______课程。
2、经验性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_____。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_____和_____。
4、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5、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是_____和_____的需求,以及学生的“_____”的整体性。
6、综合实践活动不是_____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_____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基本特点。
8、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_____来设计,而应以_____为中心来组织。
9、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自主的实践,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作用。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_____、_____与_____。
二、选择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A、经验性B、实践性C、综合性D、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三级管理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A、学生的生活经验B、生活领域C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领域3、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它对那些部门提出了要求()A、地方、学校B、地方、学校、教师C、教师4、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认知性的课程,而是什么样的课程()A、实践性B、综合性C、生成性D、开放性5、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与其他类型课程的融合,以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的整合()A、单一B、多样C、综合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哪几方面()A、学校生活、社会生活B、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C、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哪几方面()A、生活经验、生活领域B、生活领域、校园生活C、生活经验8、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具有什么样的特征()A、尝试、经历B、尝试、经历、亲历、体验C、经历、亲历、体验D、亲历、经历、尝试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的作业为主,而并非以()的作业为主。
新课程理念学习笔记[修改版]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学习笔记新课程理念学习笔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
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了每天都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有些感触特别深刻,我想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明确这几点:1、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2、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其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里的“一切”指的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显然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位学生;这里的“发展”,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有利于学生在学校获得今后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办事的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以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吴忠豪2012电子档资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吴忠豪2012电子档资料背景:复试准备,好久没看教学论了,为了准备说课,因此计划先捋一遍教学论的知识框架,扩充语文教学的学科知识,然后做说课的练习0.0参考书: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目标(1)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2)如何使用“语文教科书”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课程论导学(1)视频概况1.视频范围:P1-P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理解是教学关键,课程简介及要求)2.分块主题:课程论、小学语文课标、义务教育(2)具体内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完整的教学流程:课程研究——教材编制——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师专业工作: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国家培养要求2.研读课标教科书,预设教学内容3.面向具体学生,引导学生课堂生成。
老师面临问题:教什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怎样教: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目标内容决定)•“课程理解”是关键Q1:优秀语文教师具备的条件:教学才能(语言组织、表达)、课程理解、积极态度Q2: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四个方面、一说五个方面)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朗读、写作、综合性学习tips.教师的行为受教师对课程理解的指导与影响。
学习反思:罗马在哪里——要依据学生需要及学情来调整教学行为,不能单以教师的期待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tips.课程论延伸:古德莱德课程论(见教原笔记)•课程简介与要求课程模块:第一部分:概览(P4-P48)第二部分:阅读教学(P49-P105)第三部分:其他领域教学内容(P106-P153)学习方式:1.学习材料概览2.关键知识学习(重心)3.问题研讨(反思)4.专题调研(课外延伸学习)该部分学习范围:P4-P12课前任务:(1.28日作业)Q.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简介:目录内容——前言(课程理念等)、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A.前言部分a.介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及课程地位b.介绍语文课程性质(实践性,综合性)与特点(工具性,人文性)c.确定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体现学科特点,关注儿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B.目标,内容部分a.体现国家对学生个性发展、文化积累、能力培养及语文知识积累的私房面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价值
第2页,共40页。
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 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 台湾省那么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
第5页,共40页。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密 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 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开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 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6页,共40页。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取向的根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取向可从多个角度进展考察、分析 ,我们主要从学生的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取向 的根本特点进展描述。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目标取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根本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 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安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 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其 具体目标是:〔1〕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根本能力 。〔2〕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 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安康负责的信息 技术使用习惯。〔3〕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与处理 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4〕学 会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运用写作、绘画、表格等多种 方式,灵活地表达想法、创意和研究结果。〔5〕学会运 用常用远程通讯工具进展合作学习,开展安康的社会交往 。〔6〕学会设计和制作简易机器人,体验“采集信息—— 处理信息——控制动作〞的根本过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课程形态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③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④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十大常用课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十大常用课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十大常用课型时间:20XX-08-07栏目:综合教育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其做出相对的规定。
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
“问题即课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方案设计型。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知识普及型。
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引导学生对综合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然后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在建构中一般应沿着“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向循序推进。
4.自我发展型。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这个领域,一般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等公众关注的活动主题,采取“个体、小组、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课内、课外活动”等基本形式,通过“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表达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与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案课件PPT第4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 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 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 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 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 (educational purpose)在西方,它包含了 “宗旨”、 “目的”和“目标”,甚至包 含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 在狭义上,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 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具体化的视角, 涵括面是特定性的,主要指“教育目标”。 在这个意义,课程目标”就包括了“教育目 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教 学目标”
•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 会行为规程,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 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 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 社区服务的意义
•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 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 取
• 教学目的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 的要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步骤 (程序)都是为这些目的设计的。
• 期的,既是教师教 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
3.课程目标的涵义
课程目标设计的一般性步骤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机会,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下是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验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 创客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创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并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
4. 农田采摘:组织学生参与农田采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劳动,增强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4.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实地调查和采访,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综合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项目实践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思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开展实验科学活动,进行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 第二学期: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客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主要内容以及与相关课程形态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③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
④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解析
具体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 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 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分为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
具体内容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 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 质。
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阶段教育
1.什么是课程目标? 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 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 任务所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
目标维度
程 目
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 习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
总体目标
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总目标的特点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的课程目标
思考.探索.实践
1.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还可 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 2.绘制一张恰如其分地反映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三 者之间的联系的图。
课程目标的重要意义
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的功能。 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 进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
3—6年级“国际理解”课程目标分解
(1)愿意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的人们交往,初步具有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 发展的意识。 (2)懂得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尊重、 认同、包容不同的文化; (3)知道世界发展的大体形势,了解全球存 在的主要问题,关注一些全球问题的发展和解 决过程,初步具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识; (4)具有一些基本的外语运用能力和社会交 际能力; (5)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在语言、地理社会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 着差异。
课程设计有三种类型是
课程设计有三种类型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种类型的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了解和理解教学目标的概念和重要性,能够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教学目标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的方法。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我们将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主要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练习题、项目报告、小组作业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与情景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与情景化----课程目标解析(一)课程目标是课程旳内在要素,是指每一门课程实施所应达到旳学生素质发展旳基本质量规格或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旳能力、自主获取知识旳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旳能力、表达与交流旳能力,发展学生良好旳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增进学生对自然旳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旳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旳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逐步掌握基本旳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旳生活态度;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旳能力,养成主动探究旳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旳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应该说,这一目标是比较全面旳,是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所提出旳一种“普遍性取向”旳课程目标,对指导纲要旳设计而言,目标旳表述是合理旳.但对课程实施而言,这一课程目标还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否则,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目标不落实,或目标表层化旳局限性.一、超越“普遍性目标”取向在特定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旳设计与达成有个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旳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再度设计旳过程,也是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目标分步达成旳过程.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仅仅有“普遍性取向”旳活动目标设计,或者学生所理解旳课程目标仅仅是一些宏观旳设计,那么,学生在一个活动主题旳实施过程中所达成旳所获也往往是笼统旳、模糊旳.难怪经常听到学生在总结交流阶段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获得了书本上难以获得旳东西”.如果你进一步追问学生:究竟获得了那些书本上难以获得旳东西?他们往往会无言以对,或者不知道究竟具体有哪些收获.这种状况存在旳原因之一便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旳目标过于宽泛、过于笼统、目标不具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旳“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在活动目标设计时仅仅提出总体目标要求旳现象.如在不同活动主题旳目标设计中提出:“本活动主题旳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学生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旳个性品质”.这种目标设计就是一种“普遍性目标”取向.实施过程中旳“普遍性目标”取向仅仅把活动旳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核心价值作为具体活动主题旳目标,容易导致活动目标旳不清晰、不具体,导致目标泛化.《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所提出旳课程目标,更接近于“普遍性目标”,它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核心价值和目标旳一种总体设计.但在具体旳活动主题实施中,学校和指导教师需要结合不同旳活动主题、活动旳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情景等实际,对不同主题旳活动目标进行再度设计,提出具体化旳、个别化旳、情景化旳课程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旳校本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旳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是超越“普遍性目标”取向旳必由之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是由“普遍性目标”走向“行为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旳过程.不同活动主题旳“行为性目标”,是指在目标设计时,对学生提出可操作、可行为化旳活动操作方式要求、能力要求.“体验性目标”是对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提出旳过程体验旳要求、情感态度变化旳要求.“表现性目标”是指对学生提出旳个性化发展旳要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旳性质上说,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基本上属于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在不同旳活动主题中,只有“普遍性目标”旳设计和笼统旳目标要求,是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旳有效性旳.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旳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旳策略(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旳课程目标具有内在旳整体性,它既包括认知层面旳目标,如知识与技能目标,也有过程与方法层面旳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旳目标.在具体旳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指导教师在目标设计时,要保证学生在三个目标纬度都具体性旳目标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必须保证使学生活动对与活动主题有关旳事物、现象旳科学认识,引导学生在开放旳实践学习中自主获得新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局限在某一特定学科课程旳知识体系中.当然,综合实践活动旳认知目标不是以获得体系化旳书本知识为首要目旳.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无知”旳课程,不是纯粹感性旳课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每个活动主题旳实施,都应该使学生了解、经历甚至初步学会某些问题解决旳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旳方法意识和科学意识.比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不仅仅对学生提出方法旳要求,而且要引导学生经历不同方法旳基本操作要领.正是基于此考虑,本网站最近有意识地为老师们提供了问题解决方法旳指导要领.我们始终觉得,“发展学生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如果脱离了问题解决方法旳体验和经历,缺乏方法意识和方法规范,是不可能真正有效达成旳.所以,在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旳“活动目标”设计中,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具体旳“方法要求”,比如: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学生实施旳“关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旳研究与思考”主题旳活动目标中提出:“通过本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经历制定活动方案旳要领、初步了解并经历制定调查问卷旳方法、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旳基本方法”,等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旳目标,是活动主题目标设计中极易表层化、“普遍”化旳一个目标纬度.在活动主题目标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旳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形成与之有关旳基本看法和价值观念.(二)突出任务取向和目标旳可操作性如果一个活动主题旳目标没有具体旳任务支持和行为表现,缺乏可操作性、不可观测,那说明主题活动旳目标存在着目标“普遍化”和目标旳有效性低旳危险.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旳表层化和普遍性取向,是实施有效性较低旳一种表征.要做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旳具体化、情景化和个别化,需要让学生明确在活动实施旳不同阶段旳具体任务,以“任务取向”和“角色职责”来达成体验性目标.对活动旳不同情境下学生应该完成旳任务和动作,来实现目标旳情景化.比如:在海口某校实施旳“废旧电池旳处理”主题活动中,提出了这样旳具体目标:“每个小组成员应搜集五篇以上旳相关文献;搜集三种以上旳废旧电池;提出废旧电池对环境影响旳三个观点;每人字少提出一条处理废旧电池旳建议或方案”.体验性目标一定是过程性旳目标,行为性目标一定是可操作性旳目标,具体化旳目标一定是情景化旳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旳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旳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及其实现程度.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旳校本开发、教师旳有效指导,以及学生活动过程旳管理,应增强课程目标意识.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旳整体性,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开展不同问题领域旳主题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计问题陈述纲要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这样的阐述:“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但它是课程的总目标,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在实施前,心中对每个主题活动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成为教师设计活动内容、确定指导重点、提供评价方式的前提。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如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来设计高年段活动目标?如何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课程的总目标呢?内容提要本章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分解入手,从四个方面揭示了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依据: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小学阶段的目标与小学高年段的分段目标;2.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目标取向;3.高年段不同类型的活动目标设计的差异;4. 目标设计基于学校资源与学生认知基础。
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操作,从三个方面为教师介绍了高年段主题活动目标设计的思路:1.主题活动目标的构成;2.主题活动目标设计方法;3.主题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
方法与策略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小学阶段的目标与小学高年段的分段目标(摘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小学高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A、人与自然维度:l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l对自然世界的神奇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认识;l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转化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B、人与社会维度l关注社会生活,有目的地对周围社会环境进行考察;l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的认知能力;l形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服务社区的经历。
C、人与自我维度l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l增强劳动观念,发展劳动技能;l在即将结束小学生活跨入中学的转折期,能够作阶段性的自我反省,增进自我认识;l形成初步的价值观,树立自信心,树立人生理想,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和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动学习、独立思考 的终身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否定的批评精神,勇 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走入社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品德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问题在哪里???
案例二:打造环境 打造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绑笤帚”这次 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与劳动体验,引 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走进社区, 开展社区系列提高环卫意识和环境卫生 状况的调查活动。
2.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 实践体验,收集整理资料,并能让学 生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 析,尝试性的进行实践探究。提出问 题的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
问题在哪里??? 正确的废话!!!
案例三:学生午餐情况调查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食品分类,会看食品包装上 的成分标签。 2.使学生知道膳食平衡有利于健康,养成不挑 食的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责任心, 积极参与主动合作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 度。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性质和层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三种性质: a.行为目标:目标的动作化、操作性 b.表现性目标:可观测的观念和意识变化 c.个性化目标:个体发生变化的差异性、独 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 a.认知性目标:知识的获得、事实性知 识的掌握 b.能力取向目标:问题解决、操作能力、 思维能力 c.情感目标:高级情感体验、价值观念、 思想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明确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和 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对自然、 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问题 意识,发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首先应该把握综 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综合性、差异性、操作 性、生成性等特点。
(一)综合性
要求能够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 各种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各种技能 和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 生多方面的才能。
案例:关于“服装发展过程”的研究
知识方面
1.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 握收集、调查和归纳信息的方法以及实验、 论文、编辑和设计等学习方法。
2.在大课题下设计小课题作为大课题的子课 题,让学生了解服装演变简史、现代服装纤 维的特性,并对未来服装的发展进行设想及 了解有关的学科基本知识、拓展知识和前沿 知识。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 他人及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生的具有个性化的目标。 (三)操作性
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中,学会操作、学会动手。
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方法
1.三种类型的目标设计
从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情感领域 目标三个类型来设计。
(1)知识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并 不是“事实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 识”;不是公共知识,而是个人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获得并不来源于 教师的系统讲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实 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知识获取依托于学 科学习基础,并不是学科知识的深化。
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3.积极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 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 感。 4.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 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5.经历并初步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的 基本方法,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 劳动实践,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李志强
目标 设计
设计目标
主题 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
目标具体 化
感谢您耐心的聆听,欢迎指正!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定位
1.课程目标设计的意义 ●缺乏清晰明确的课程目标,不可能体现课程实施 的有效性。 ●认知性课程往往从结果来评价过程,而综合实践 活动则要求从过程来评价结果,无论过程,还是结 果,都是从课程目标出发的; ●当前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目标的明确 性、体系化、操作性不强;校本化的目标开发不足。 目标定理:目标越是明确化、情景化、具体化,达 成度越高。
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1.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 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 务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 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四方面
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格,能设计简单的统 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有 一定的理解。 2.学会配置一些合理有营养的菜谱。 3.初步学会写小论文。 4.了解并体验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的主要 而基本的方法。
一、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3.突出“过程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目标的系统性 从问题提出、到问题分析再到问题解决,涉 及许多需要明晰的目标、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目 标; ●目标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具有行为化的目标 表现性目标、和内隐性三个层次的目标 ●目标的校本化
案例一:
课程名称:电子小制作 课程目标:
(四)生成性
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制定新目标,而不 能机械的实施预设的活动目标和活动 计划。
案例:走进鲁迅
预期目标 1.走向社会,利用社会大学的资源,获得真 切的体验和经历。 2.开展研究性综合实践,掌握基本的科学研 究方法。 3.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有效利用现代化信 息技术。 4.人人参与,一起合作,多角度的展示实践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