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代空间站

合集下载

中国“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组建中国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图)来自网络

中国“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组建中国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图)来自网络

“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组建中国第一个宇宙空间站工程总投资:150亿元左右工程期限:2000年——2020年按照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国最终将建设一个永久性的宇宙空间站,并着手实现载人登月。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介绍,中国航天的目标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把人送上太空,这个目标在神五顺利升空时即已达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第三步就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进行科学试验。

神七升空,意味着三步曲中的第二音阶已然奏响,随后的神八到神十飞船将相继升空,以奇丽的太空之舞构筑起中国自己的“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

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还将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进行无人对接试验,然后再发射5艘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预计在7年内连续发射7艘太空飞船。

在神五和神六的时候,大家看到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只有七大系统,实际上是八大系统,只是正在研制中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没有参与此前的‘神舟’系列。

关于“天宫”太空实验室的研制,早在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就已经展开,仍在紧张研制。

在实现“太空行走”和交会对接技术之后,以空间实验室为平台的空间应用系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甚至空间站,也就有了更多用于空间科学试验的空间,空间应用系统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

外太空处于真空和失重状态,而且没有大气的阻隔,太空中还有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这样的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却为人类提供了独特的试验环境。

太空生命科学试验不仅可以进行植物育种、发明新的药物,而且在半导体、特种材料、天文学、对地观测等方面的好处更是不一而足。

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固体润滑材料的外太空暴露试验,试验数据有助于改善润滑剂效能,应用于汽车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因此,以神七为起点的空间站建设,将为科学研究带来更大的舞台。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中国空间站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人类目前共出现了四代空间站,中国建设的天宫空间站是一个相当于第三代水平的空间站,总大小在80-100吨级,有潜力扩展实验舱成为100+吨级,预计在2022年完成,寿命十年,亦可通过维护延期。

相较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吨级的第四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确要小一圈,但天宫空间站对于我国而言已经是最佳方案了。

我们先来看看前三代空间站的历史和特点。

1.基本背景上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登月项目的竞争中落败于美国后,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竞争:空间站建设。

长期以来的载人航天实验、尤其是阿波罗登月的成功,验证了人类可长时间在太空中生存的可能性。

在设想中,通过建立长期驻人的空间站,可以实现覆盖全球的军事侦察甚至潜在的作战目的。

苏联于是将航天发展重心押在长期可驻人空间站上,与此同时可发射大型任务的质子系列火箭也完全成熟。

2.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间站早在美国还在进行阿波罗登月的1971年,苏联便把绝密的礼炮一号(Salyut)送入+毛新愿图1 我国“天宫”空间站礼炮号空间站简要信息名称发射日期除役日期在轨天数载人天数对接飞船重量(吨)性质技术水平礼炮1号1971-04-191971-10-1117524218.5试验Ⅰ代DOS-21972-07-291972-07-2900018.0失败Ⅰ代礼炮2号1973-04-041973-05-28540018.5军用Ⅰ代宇宙-5571973-05-111973-05-22110019.4失败Ⅰ代礼炮3号1974-06-251975-01-2421315118.5军用Ⅰ代礼炮4号1974-12-261977-02-0377092318.5科研Ⅰ代礼炮5号1976-06-221977-08-0841267219.0军用Ⅰ代礼炮6号1977-12-291982-07-2917646833119.8科研Ⅱ代礼炮7号1982-04-191991-02-0732168162518.0科研Ⅱ代太空,并在后续项目中尝试装载武器。

腾飞吧!中国空间站

腾飞吧!中国空间站
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 等任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 间实验室任务的成功实施为发展中国空间站奠 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步就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空间站 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 空间站。 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
8
间站很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作为人类唯一的空间 站飞翔在地球上空。值得骄傲的是,与西方国 家不同,中国在空间站利用方面以开放的胸襟 积极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邀请世界各国参与 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实验。2018 年 5 月, 中国宣布“天宫”空间站的合作面向联合国所 有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放,同时公开 了中国空间站的结构和运行情况。2019 年 6 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 空间事务办公室联合宣布,17 个国家的 9 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昔日,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在空间站技术上比拼实力;如今,围绕“国际空间站”进 行的国际合作已接近尾声。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被排斥在“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之外, 无法参与其技术合作。但一个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国家不可能放弃宇宙探索,太空中不可 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天上也不可能一直没有中国空间站。
所以,早在 1992 年,我国就确立了“三步走”的 载人航天计划:
◎◎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与“东方1号”飞船
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了月球表面,另一位航天员柯林斯则留在指令舱中环月飞
行),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登月,终于在这场竞赛中扳回一局。
到这个时候,人类进入太空甚至登上月球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但是人们并不
满足于仅仅搭乘狭窄的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执行一些短期的任务,还希望能在宇宙空间里有
特别 策划
4
图 / More Space
文 / 兵心依旧 2021 年 4 月 29 日 11 时 23 分,海南文昌发射场,伴随着隆隆巨响,一枚庞大的银白 色火箭腾空而起,稳稳上升。它尾部的火焰格外耀眼,宛如苍穹上的一颗明珠。这正是搭 载我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情景。此次 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航天科普知识

航天科普知识

运载火箭一般由2~4 级组成, 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 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 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 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这些系 统有一些组件分置在各级适当的 位置。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 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上面,外面 套有整流罩。整流罩是一种硬壳 式结构,其作用是在大气层飞行 段保护有效载荷,飞出大气层后 就可抛掉。整流罩往往沿纵向分 成两半,由弹簧或无污染炸药索 产生分离力而分开。整流罩直径 一般等于火箭直径,在有效载荷 尺寸较大时,也可大于火箭直径, 形成灯泡形的头部外形。
只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 7.9 千米/ 秒的时候,才能成为地球的卫星。达到 第二宇宙速度,即11.2 千米/秒的时 候,才能像地球、金星、火星等星体那 样,成为太阳系的一颗新行星。当达到 第三宇宙速度,即16.7 千米/秒的时 候,就可以飞出太阳系。
②真空关。
人离不开氧气,而一般汽车、轮船或飞机的发动机也需要 “呼吸”空气里的氧气才能工作。而且,轮船和飞机还需 要流体的浮力和反作用力才能运行。
于是,在长征2 号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 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命名为长 征3 号,它能把1450 千克的载荷送入地 球同步转移轨道。
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长征4 号
为了将成熟的运载火箭技术推向国际 卫星发射市场,火箭专家又在发射成 功率很高的长征2 号火箭的基础上, 加长箭体段作为芯级,再在第一级箭 体周围捆绑上4 枚液体火箭助推器。 这种火箭被命名为长征2号E,俗称长 二捆,能将9000 千克载荷送入近地 轨道。
1957 年10 月4 日,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重 量只有83.6 千克,直径为58 厘米的铝制球体。
3 个月后(1958 年1 月31 日),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卫星重量为4.8 千克。

中国空间站有几个舱段

中国空间站有几个舱段

中国空间站有几个舱段
中国空间站有5个舱段,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

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扩展资料
中国空间站一般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

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

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到450公里,倾角42到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空间站拟按长期载3人状态设计,运营阶段每半年由载人飞船实施人员轮换,而初期将采用人员间断访问方式。

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在轨运营10年以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规模20多吨。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如下:
1、人类目前共有四代空间站,中国要建设的是一个相当于第三代空间站水平的天宫空间站,总大小在80-100吨级,有潜力扩展实验舱成100+吨级,预计在2022年完成,寿命十年,亦可通过维护延期。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吨级的第四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确要小一圈,但天宫对于我国而言已经是最佳方案。

2、中国天宫空间站,则成为空间站赛道上的一颗新星,也促使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宫空间站,是继国际空间站后又一空间实验舱系统,由中国独立建造,总重量仅达180吨,相比国际空间站轻了300吨。

但是,吨位并不代表实力,轻巧的天宫空间站相比笨重的国际空间站,主要有结构和成本两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从结构上来说,国际空间站采用的积木衔接式架构。

3、从舱内的内部空间来看,国际空间站线路杂乱设施拥挤,而天宫空间站采用抽屉式线路的设计,将线路灵活地隐藏起来,外观上更加整洁宽敞。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未来展望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开展更深入的空间探索和研 究,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更大贡献。
04
深空探测工程
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一号
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
学探测。
嫦娥二号
获得了全月图等科学数 据,为后续月球探测奠
定了基础。
嫦娥三号
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陆 和月面巡视勘察。
拟等训练。
训练设施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拥有先 进的训练设施,如模拟失重水槽 、模拟舱等,为航天员提供全面
的训练支持。
载人航天任务回顾
任务次数
截至2023年,中国共执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将多名航天 员送入太空。
任务成果
通过载人航天任务,中国不仅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还开展 了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汇报人:XX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国航天的起步 • 载人航天工程 • 深空探测工程 • 应用卫星工程 •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回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国航天工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01
02
03
04
重型运载火箭
研发更强大的运载火箭,为深 空探测提供有力支撑。
深空通信技术
加强深空通信技术的研究,确 保与深空探测器的稳定通信。
先进推进技术
探索新型推进技术,提高深空 探测器的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

深空探测科学目标
制定更具挑战性的深空探测科 学目标,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Word 文档[1]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Word 文档[1]

背景资料: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2011年09月29日00:49 中国新闻网中国十日凌晨成功发射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图为太空飞行船箭分离的模拟情景。

中新网9月29日电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今日发射升空。

据了解,“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己的空间站。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务和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的七次飞行任务,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为实施第三步战略任务做准备。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目标包括:全面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和服务技术;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开展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应用;为开展载人登月等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等。

“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空间站的发展

空间站的发展


轨道舱的上面是过渡舱。它长5.3米,直径6.6米,内 部可增压也可降压,以为宇航员提供一个过渡的通道。 过渡舱又是天空实验室的控制中枢,里面装有供电控 制、测试检查、数据处理、生命保障、通信及轨道控 制等系统。在过渡舱的另一端是一个多用途对接舱, 它长5.2米,直径3米,头部和侧面各有一个对接口, 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对接舱除用于对接和作为宇 航员的通道外,还用于进行太阳观测,对地观测和进 行材料科学实验。天空实验室的主要供电系统是两个 安装在轨道舱末端的太阳电池板,总面积730平方 米,可产生约20千瓦电能供各种系统消耗,同时为 镍-镉蓄电池充电。天空实验室最主要的科学仪器是 阿波罗天文望远镜。它的主体是一个棱柱体,以构架 的形式固定在对接舱上。
礼炮6号上的越南宇航员范童 与苏联宇航员波波夫,柳明
礼炮6号宇航员科瓦廖诺克东德宇航员伊恩(左)
礼炮7号上的宇航员基齐姆出 舱活动
索 洛 维 耶 夫

礼炮7 上宇 航员 聚会

礼炮7号上的宇航员基齐姆,索洛维耶夫, 阿特科夫创造在轨飞行时间237天纪录
第三代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 积木式结构 扩大了空间站规模和运行时间 改善了微重力环境和实验环境 科学实验的种类更多 科学实验的精度更高 开始了初步的空间商业化尝试 在空间站领域,苏联大大领先美国
前苏联第一代空间站简况
空间站 礼炮1 DOS-2 礼炮2 礼炮3 礼炮4 礼炮4 发射 1971.4.19 1972.7.29 1973.4.4 1974.6.25 1974.12.26 1976.6.22 再入 1971.10.11 1972.7.29 1973.5.28 1975.1.24 1977.2.3 1977.8.8 在轨时 间 175 0 54 213 770 412 有人 时间 24 0 0 15 92 67 宇航 员 3 0 0 2 4 4 飞船 2 0 0 1 2 2

中国空间站设计生命几年

中国空间站设计生命几年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

2022年10月份,梦天实验舱将在海南文昌南航天发射场被发射升空,届时我国天宫空间站“一期工程”将完毕,一个T字形的空间站将展示在近地轨道上。

然而就在2022年2月1日,NASA宣布在2031年1月的某个时间点,国际空间站将退出现役,受控坠入南太平洋尼莫点!从1998年开建到2011正式建成,再到2031年退役,总共历时23年,那么我国的天宫空间站寿命又有多久呢?天宫空间站: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两年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是近地轨道上第二个空间站,目前还在正式建设中,到2022年底全部建成后将会有核心舱、连个实验舱以及两艘货运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呈T字形的空间站,总质量大约在80~100吨之间,规模约为国际空间站的1/4。

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重约22.5吨,能为三名航天员提供生命支持和生活,并为空间站提供引导、导航和定向控制,另外还有轨道维持与变轨发动机,在舱内还有厨房和卫生间、消防设备、大气处理和控制设备、计算机、科学仪器的实验柜等。

问天实验舱舱体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约23吨,是我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除了大量实验柜以外,它还是核心舱的备份,包括动力以及冗余的控制系统,另外在问天实验舱内还有能供3人生活与睡眠区。

梦天实验舱总长17.9米,直径4.2米,总质量20吨左右,该舱段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

除了这些舱段外,还有来运送货物的1-2艘天舟货运飞船,至少1艘最多可能有2艘神舟飞船(2022年12月将会同时停靠两艘载人飞船)。

目前在轨工作的航天员总共有三人,分别是指令长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和刘洋,他们是6月5日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升空的,预计将在天宫空间站上停留半年左右,与12月份抵达空间站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在轨轮班,双方将在空间站内一起工作7~10天。

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小报

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小报

中国空间站发展历程小报
第一代和第二代空间站都是单一式空间站,属于小型空间站。

第三代空间站以后就属于组合式空间站,如搭积木一般。

前苏联的礼炮1号到7号都是单一式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虽然是第二代空间站,但是还是单一式的。

从前苏联的和平号开始,组合式空间站成为以后空间站的发转方向。

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

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

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组成居住舱,可住6名宇航员。

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每艘飞船各载3名宇航员,共在空间站上停留26天。

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这是人类第一个空间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当时技术不算先进,但是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联盟11号的3名航天员在着陆时失压不幸牺牲。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哪些不同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哪些不同

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有哪些不同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俄罗斯、欧洲宇航局、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联合建造的空间站。

自1998年发射空间站之后,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他是人类唯一运行的在轨空间站。

随着2022年6月17日,长征2F遥十二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历经6小时32分钟飞行后神舟十二号与天宫空间站完成对接,顺利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也就标志着20年来国际空间站垄断地位的终结。

那么空间站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又有哪些区别呢?空间站(spacestation)是一种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寻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随着科技空间站。

这个系列的空间站在1971年到1985年间服役,其间一共发射了1号至7号,分为民用的DOS(DurableOrbitalStation)型和军用的Almaz 型。

礼炮 2 号、3号和5号空间站便属于军事用途的Almaz型。

除礼炮系列中的1号到5号空间站外,第一代空间站还包括美国天空实验室,他们都只具有一个对接口。

礼炮1号空间站是苏联首个太空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太空站,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升空。

苏联曾想借由联盟一10 号运送太空人进入礼炮1号,不过由于泊接机件问题,联盟—10号并没有成功。

随后,苏联派出第二艘太空船联盟一11 号与太空站对接,宇航员在太空站内逗留了23天。

可惜,在联盟一11号返回地球的时候,返回舱的均压均衡阀过早开启,3位宇航员因此而身亡。

美国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成功一座叫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它在435千米高的近圆空间轨道上运行,先后接待3批1974年12月26日,礼炮4号空间站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空间站在轨运行时,和两艘联盟号载人飞船进行了对接,其中联盟17号两名航天员进站工作30天,联盟18 号的两名航天员进站工作63天。

1975年11月17日无人驾驶的联盟20号飞船曾给其运送燃料,从而延长了其在轨时间达768天。

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

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

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1. 导言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开始致力于空间探索和发展,并在不断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中,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叙述。

2. 初创阶段: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2.1 天宫一号2003年,中国国家航天局首次提出了建设我国自己的空间站的构想。

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空间站的技术验证平台,于2011年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是一个8.5吨的空间实验室,主要目的是验证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打下基础。

它具备宇航员短期居住、科学实验、航天器交会对接等能力,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经验。

2.2 天宫二号天宫二号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第二步。

它于2016年发射成功,是一个更大、更先进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具备更长时间的宇航员居住能力,配备更多实验设备,能够进行更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它还增加了第三个舱段,提供更宽敞的活动空间,更好地满足宇航员的作业和生活需求。

3. 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在空间站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我国空间站得到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

3.1 技术合作我国在空间站建设中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

例如,与俄罗斯合作共同研制了空间实验室核心舱段,充分发挥了双方在空间探索方面的互补优势。

3.2 宇航员交流宇航员交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重要方面。

我国宇航员陆续与其他国家的宇航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合作,进行联合培训和科学实验。

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提高了我国宇航员的培训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加深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空间探索领域的友谊和合作。

4. 未来展望我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远见。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空间站的建设力度,不断探索和发展。

4.1 空间站的扩展未来,我国计划在天宫二号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空间站的规模。

通过增加舱段和功能模块,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空间,为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摘要:航天器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从地面延伸到太空,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

航天器的发展是紧紧依赖于各学科的发展的,材料、动力学等自然学科对它们的发展有直接的关键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卫星探索神舟飞船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

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太空时代的开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航天飞机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美国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

至今,航天器还都是在太阳系内运行,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发射表示着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外伸4根条形天线,重83.6公斤,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三个月。

虽然卫星只是一个小球,但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天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59年1月前苏联再次发射卫星名为月神1号成为第一个飞跃月球的空间飞行器。

后来发射的月神3号成为了第一个发回了月球远端照片的探测器。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当然,美国也认识到了太空的重要性。

1958年10月7日,美国航宇局(NASA)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

1971-2020年全球国际空间站大PK

1971-2020年全球国际空间站大PK

1971-2020年全球国际空间站大PK根据资料显示,全球国际空间站目前只有五个,中国将是第五个,分别统计说明如下:目录一、“礼炮”号空间站简介 (2)二、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天空实验室 (6)三、国际空间站不叫阿尔法 (7)四、“和平号”空间站大事记(1986-1988) (10)五、中国空间站2020年前建成 (14)一、“礼炮”号空间站简介来源:新华网“礼炮”号空间站:苏联一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太空飞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礼炮”1号空间站由轨道舱、服务舱和对接舱组成,总长约12.5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18.5吨,可居住6名宇航员。

站上装有各种试验设备、照相摄影设备和科学实验设备。

“礼炮”1号空间站在太空运行6个月,相继与“联盟”10号,“联盟”11号两艘飞船对接组成轨道联合体,完成任务后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

宇航员在它上面连续停留的时间最长为63天。

“礼炮2”至“礼炮7”号:苏联的这6个空间站分别于1973年至1982年间发射,最后一个即“礼炮7”号在1991年坠落到地球。

“礼炮2”至“礼炮5”号属于第一代空间站,它们每个重量约19吨,长16米,只有一个对接口,可与“联盟”号载人飞船对接。

第二代“礼炮6”号及“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口增加到两个,可分别与载人和载货用的飞船进行对接。

礼炮1号由3个直径不同的柱形舱段组成,总长约14.5米,总重约18.3吨。

主要基本分系统包括主控制系统,它既可自动进行,亦可由宇航员手控或地面遥控进行;方位和运动控制系统,用于对接操纵;发动机姿态与机动控制系统,用于轨道机动和交会操纵;无线电指令与电视控制系统;远距离通信系统;无线电遥测系统,用于探测进步号目标飞船;电源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以及生物医学装置。

这些基本系统与后继的礼炮号大致相同。

礼炮1号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运行期间只接待了一批宇航员。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

我国载人航天成就与空间站建设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大型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既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独特平台,也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人类建造和运营空间站已有40 多年历史。

1971 年4 月19 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 号,至今人类已把10 座空间站送上太空,其中包括正在轨道运行的国际空间站。

这些空间站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试验性空间站,也称空间实验室,包括前苏联的“礼炮”1 ~ 5 号和美国的“天空实验室”; 第二代是简易空间站,包括“礼炮”6 号和7号,在结构与功能上有较大改进,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具备了空间站的基本特征,设置两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两艘飞船,可以实现乘组轮替和货运飞船补给物资,工作寿命增至4 ~9 年; 第三代是永久性空间站,包括“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舱段和对接口更多,规模庞大,寿命更长,能够支持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

经过早期“礼炮”号和“天空实验室”的尝试和试验,“礼炮”7 号长期载人飞行中突破了建造和运营大型复杂空间站的几乎所有基本技术,并在“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上走向成熟。

建设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 年启动以来,已成功完成了5 次无人飞船飞行和4 次载人飞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突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2010 年9 月,中央批准启动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分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突破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基础上,发射“天宫”2 号( TG-2) 空间实验室,验证和考核空间站建设所需的部份关键技术; 第二阶段是建设空间站,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I 和实验舱II,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轨对接组装成空间站组合体。

中国空间站简介25字

中国空间站简介25字

中国空间站简介25字中国空间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建设的一座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空间站由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计划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中国空间站的核心舱被称为“天和”,具备太空生活保障、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等功能。

它的设计寿命为10年,可容纳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

核心舱还配备了供航天员进行科学实验的设施,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天文学和地球观测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分别命名为“梦天”和“慧天”,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这两个实验舱可以与核心舱分离,进行自主飞行和再交会对接,从而实现不同任务需求的灵活配置。

实验舱还具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为国际航天合作提供平台。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该空间站将为航天员进行长期驻留、科学实验研究、技术验证和航天器维护等任务提供支持,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积累经验和技术。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航天资源和成果。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开展科学实验,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探索太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人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符合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需求,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全面支持,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新的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航天员进行长期驻留、科学实验研究、技术验证和航天器维护等任务提供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探索太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人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确保中国空间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空间站二期工程

空间站二期工程

空间站二期工程
中国载人空间站二期工程是中国率先进入载人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以及开拓实现中国在空间站时代中的工业应用的新里程碑。

它由中国宇航发射技术研究院主导设计,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负责研制,是中国国家宇航局和国家截止计划实施的重大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空间站二期工程涵盖四个主要分类,即空间站护盾,宇宙模块,混合模块和太空实验模块,三个功能单元,即命令控制单
,转载单元和视觉通信单元,以及设备综合平台和载荷系统。

空间站护盾由三面金属薄板构成的三维反复保护结构,具有绝佳的护盾性能,保护宇航队员和航天器免受太阳,电离辐射,陨石和微小颗粒的伤害。

宇宙模块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体积小,性能强,重量轻,能耗低,并具有分布式安全控制,多功能自检,可逆补偿,复位功能和自准备功能。

混合模块由舱体、水冷晶闸及支架构成,主要负责模块间的热传导、信号传输和联接件的连接以及外来负荷的支持等任务。

太空实验模拟太空环境,为乘客提供生物学实验和物理学实验,并可以用于宇航员的太空科学研究。

设备综合平台负责空间站整体行动和动态安排,全面控制实验设备运行,提供空间站安全管理。

人类在航天时代正在步入新的里程碑,中国载人空间站二期工程将更好地开拓中国在航天开放发展的新时代,为宇宙探索持续收获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核心舱由大推力火箭发射入轨。

进行在轨测试,各系统自检。

核心舱提供空间站的基础功能,包括备用配电单元、备用蓄电池、姿态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生保系统、气液循环系统、废物处理系统、卫生间单元、淋浴单元、运动器械单元等。

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和一对太阳能帆板。

核心舱没有主发动机,由一个小型一体化推进模块临时提供轨道维持和机动能力。

2、主推进单元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为空间站提供轨道维持和机动能力。

3、主推进单元有前后2个对接口,中间是人员、物资通道。

通道周围装备了4台主发动机和推进剂贮箱。

主推进单元有一对太阳能帆板,与核心舱太阳能帆板一起为空间站建设初期提供电力。

心舱所有功能的检测和调试。

5、核心舱上的运动器械丰富。

运动器械装备在2个标准货架内,采用折叠结构。

包括一部跑步机、两部脚踏车、一部多功能训练器和一部腿部训练器。

其中两部脚踏车配有比赛系统,是唯一能进行运动比赛的器械。

运动器械能够收集宇航员的各种体征参数,同时也是医学研
究的实验装备。

6、核心舱上有两部卫生间单元和一部洗浴单元,分别连接废物处理系统和水循环处理系统。

所有单元和处理系统均采用标准货架设计。

7、核心舱就绪后,另一艘载有2名宇航员的神舟飞船与核心舱对接。

这艘神舟飞船装备有气阀舱,并带来了两套出舱宇航服和一套载人机动装置(MMU)。

宇航员进行了舱外测试,为下一阶段空间站建设做好准备。

8、装备有气阀舱的神舟飞船由核心舱对接头上的机械臂转移到侧向对接口上,将轴向对接口空出来以备下一步使用。

9、主太阳能帆板结构舱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

该舱带有桁架结构,预备装配大型太阳能帆板。

舱内装有主配电单元和主蓄电池。

10、主太阳能帆板结构舱转移到侧向对接口。

11、宇航员出舱作业,将桁架结构展开固定,并完成各种外部接口连接。

12、第一对主太阳能帆板发射入轨。

主太阳能帆板为薄膜式,采用充气式骨架,可折叠,展开之前体积小巧。

13、主太阳能帆板运载单元没有对接口,由机械臂将其抓住固定。

宇航员出舱作业。

将两块主太阳能帆板安装在桁架上。

帆板骨架充气,帆板展开,完成转向等测试。

开始为空间站提供电力。

宇航员出舱完成安装。

15、两对主太阳能帆板安装完毕后,完成测试。

空间站主太阳能电力系统建设完成。

16、空间站进入实验舱建设阶段。

空间站共有三个大型实验舱,分别开展生命科学、医学与医药、材料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实验舱分别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

17、服务舱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

18、宇航员出舱作业,将核心舱对接头上的机械臂移装到服务舱对接头上。

19、服务舱骨架结构与核心舱一致,为空间站提供了第二个球状对接头。

服务舱内部装备有空间站重要系统的备份系统,如配电单元、备用蓄电池、姿态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生保系统、气液循环系统。

与核心舱上的对应系统互为热备份。

服务舱还装备有食品加热系统、饮用水系统,并且是主要的食品存储地。

服务舱是宇航员的起居室,这里还有一套专用的视频教学系统,定期为地面上的中、小学校直播太空课程,主要为物理课内容,这是宇航员的基本任务之一。

从结构上看,三个大型实验舱结构完全一致,各装有24个标准货架,所不同的只是货架上的实验载荷。

并且实验载荷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的维护和升级
20、气阀舱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

同时还带来了两个外部载荷架。

21、气阀舱通过机械臂转移到服务舱侧向对接口上。

宇航员出舱作业,将外部载荷架安装在气阀舱外部载荷接头上。

22、装备专用气阀舱后,空间站可不再依赖神舟飞船上的气阀舱。

专用气阀舱内部空间较大,配备了三套出舱宇航服和载人机动装置(MMU)。

气阀舱内还备有各种外部维修工具和材料,用于空间站的外部维护。

气阀舱连接的两个外部载荷架各配备有28个标准载荷接头,主要
用于真空环境实验。

23、休整舱和一个小实验舱发射入轨,与核心舱对接。

并通过机械臂转移到服务舱侧向对接口上。

空间站设计上注重宇航员的休息,为避免干扰,休整舱内共配备了8个独立的卧室模块,模块大小为一个标准货架空间,是宇航员的私人空间。

休整舱内还有8个私人物品柜,
供宇航员使用。

小实验舱装有12个标准货架,主要开展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

24、空间站初始结构建设完成,转入长期科学考察状态。

由货运飞船定期进行补给,载人飞船接送考察组成员。

空间站正常定员4-6人,最多8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