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引言水土保持是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保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2. 目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旨在评估治理工程项目的合规性和效果,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问题。
3. 基本原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法律法规合规性:工程项目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性:工程项目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技术可行性:工程项目应基于科学和可行的技术方案,确保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测评估可靠性:工程项目的监测评估应准确、可靠、科学,能够客观地评估工程效果和质量。
4. 治理工程项目验收流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验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4.1 规划设计验收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应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验收,确保方案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规划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技术可行。
•规划设计是否满足项目的目标和需求。
•规划设计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要求。
4.2 施工前验收在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前,应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到位。
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划设计和相关要求。
•施工图纸是否与规划设计相符。
•施工人员的资质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3 施工过程监督验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监督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
•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人员是否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
4.4 工程竣工验收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工程实施效果和质量。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合治理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整体规划、协调各项措施并加以实施的一种方法。
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计算方法可以帮助评估治理项目的效益,为决策提供参考。
•正确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治理项目的执行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理效益。
三、常用的计算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治理项目的成果进行定性评价,例如改善土地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等。
•优点:简单、直观。
•缺点:不够精确,难以进行量化对比。
2. 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各种指标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例如水土流失量的减少、农田有效利用率的提高等。
•优点:可以进行精确的比较和分析。
•缺点: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3. 经济评价方法•从经济角度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例如节约水土资源的成本、增加农田产值的收益等。
•优点:能够直接反映治理项目对经济的贡献。
•缺点:需要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和计算。
4. 生态评价方法•从生态角度对治理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例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优点:能够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
•缺点:需要对各种生态指标进行评估和计算。
四、方法选择及应用•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目的,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全面、全面的评估结果。
五、案例分析•对于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和经济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定量评价方法可通过对流失量的监测和统计进行分析,经济评价方法可计算治理项目的投入与产出。
•结合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全面评估治理项目的效益。
六、总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是指导治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在计算方法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以上是关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摘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工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当亲爱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土保持、经济、生态功能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对策引言:以小流域为单位,在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与小流域的生态修复,达到综合防治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小流域的综合管理模式,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遇到一些问题,给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1、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1综合治理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尽管小流域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土壤侵蚀的原因是长期存在的。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但是与长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相比,资金的短缺仍然是比较大的。
在很多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一些地区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基金仅够一到两年的需求。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看似重视小流域综合治理,但在实际中却不够重视,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严重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
1.2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机制存在缺陷由于小流域主要以乡村为主,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土地资源。
目前,每个地区的土地资源都很珍贵。
在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土地管理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
例如,植树造林是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提高森林覆盖率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却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现行的土地利用政策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也就是土地利用的补偿标准。
目前的政策并未详细说明该标准。
另外,在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估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效果评估方法,但是现有的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可信度。
1.3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比较低目前,我国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防沙固沙。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水土流失,防止生态退化方面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国家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了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给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控制,保护环境,改善民生问题,有效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矛盾、资源利用率低等这些难题,才能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目标。
本文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综合治理;作用;防治措施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高对区域方面的重视力度。
在此背景作用下,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实施,需增加对此方面工作的思考,执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意义的相关操作。
通过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制定质量较高的解决措施,以保护目前的生态环境,为后续生态效益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水土保持工作概述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叠加下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加以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所谓水土保持工作就是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资源,使得土地生产力有所提高,使之能够创造较高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无论是从社会建设还是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水土保持工作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程,应持续推进。
2水土流失的危害随着人口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等因素,造成了大量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降雨和灌溉,土壤表面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生态退化。
(1)降低土壤肥力。
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养分的严重亏缺,直接影响农业生产;(2)加剧干旱发展。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降水入渗少,流失多,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小,从而导致土壤含水量低,作物生长不良,产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3)破坏土地完整。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对策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论文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及防治对策为研究重点,通过探讨水土保持的概念和重要性、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可行的防治对策,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因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改进技术以及引入社会参与是实施防治对策的关键。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防治对策1水土保持的概念和重要性水土保持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和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探讨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介绍水土保持的历史和现状。
1.1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水土保持是指在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壤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工作。
水土保持旨在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和河流淤积,维护水源的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特点,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措施,降低降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和保护、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的水利设施建设等。
1.2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在环境保护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首先,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资源。
通过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和污染物流失到水体中,保护水环境的质量。
同时,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水土保持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土保持能够保护和恢复植被覆盖,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水土保持还能促进生物栖息地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GBT-1577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2014年11月29日目录1 范围 (1)2 验收分类 (1)2.1 单项措施验收 (1)2.2 阶段验收 (1)2.3 竣工验收 (1)3 总则 (2)3.1 基本要求 (2)3.2 纸质文件 (2)3.3 验收重点 (2)4 单项措施验收 (2)4.1 验收条件 (2)4.2 验收组织 (2)4.3 验收内容 (2)4.4 验收程序 (3)4.5 验收成果 (3)5 阶段验收 (3)5.1 验收条件 (3)5.2 验收组织 (4)5.3 验收内容 (4)5.4 验收程序 (5)5.5 验收成果 (6)6 竣工验收 (6)6.1 验收条件 (6)6.2 验收组织 (7)6.3 验收内容 (7)6.4 验收程序 (8)6.5 验收成果 (9)6.6 验收评价标准 (9)7 技术档案 (10)7.1 基本要求 (10)7.2 主要内容 (12)7.3 管理与使用 (15)附录 D (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的分类,各类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成果评价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专项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
群众和社会出资的水土保持治理的验收可参照执行;大中流域或县以上大面积重点治理区的验收,也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分类2.1 单项措施验收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过程中,施工承包单位“按合同完成了某一单项治理措施时,应由实施主持单位”及时组织验收,评定其质量和数量。
对工程较大的治理措施(如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等)、施工承包单位在完成其中某项分部工程(如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时,实施主持单位也应及时组织验收。
2.2 阶段验收每年年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主持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了治理任务时,应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阶段验收,并对年度治理成果作出评价。
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研究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伍顺平引言:水土流失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之一,若没有及时治理,会严重影响周围生态环境。
结合现阶段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可以得知,通过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周围生态环境,而且可以提高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点,核心内容如下。
一、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要价值第一,提高拦沙效果。
沙土长时间受到外界雨水的冲刷,容易出现疏松现象,若治理不及时,特别容易被外界雨水冲走,导致地表形成沟渠,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通过加强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明显降低河流含沙量,起到较好的拦沙效果。
第二,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生产水平。
受外界水土流失现象的影响,耕地的表层土壤快速流失,土壤的肥沃程度急剧下降,使得该地区的庄稼生长速度缓慢,降低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各类经营生产难度不断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物力、财力与人力,影响各类经济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能够避免肥沃土壤大量流失,进一步提升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分析1.工程层面的综合治理措施。
为了防止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现象,在实际治理工作当中,需要从工程角度入手,对于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由于工程建设不完善,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导致该地区出现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对于治理人员来讲,要明确工程层面存在的核心问题,并找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制定出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结合治坡工程特点能够得知,因为该地区的山区坡面比较多,主要表现为梯田形式,将梯田设计为层级结构,能够更好的缓解外界降雨所带来的冲刷,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同时,不断提升梯田平整度,能够积蓄较多雨水,外界降雨积蓄到梯田内部,为梯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水分,显著降低农业灌溉成本。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
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
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
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
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指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法规于1996年6月25日发布,于1996年9月1日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GB / e16453.2-1996前言。
本标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般原则,第二部分是水土保持综合管理技术。
第三部分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第四项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该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二项。
本标准包括六个标准:GB / 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管理技术规范坡地农田水土保持综合管理处理技术GB / t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管理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技术荒地处理技术综合管理水土保持技术沟壑控制技术水土保持综合管理GB / t16453.4-1996小水土保持综合管理技术规范排灌工程GB / t16453.5-1996风沙防治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规范(GB / t16453.6-1996)防治塌陷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山丘本标准为GB /t16453.2,包括绿化,草木种植和围栏控制。
本标准的附录A,B和C是指示性的。
本标准系列的四个内容将代替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颁布的sd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由水利部水土保持部起草。
参加起草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和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农田和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巧夫,刘婉菲,齐菲迪,徐传造,卢胜利,宁对虎和钟伟立。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林地技术该文件规定了对有水土流失的荒地进行人工造林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要求,以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并发展森林和水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本文适用于全国所有土壤侵蚀(水蚀)的荒地。
2参考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发布时,所指示的版本有效。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引言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和改善土地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是对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并确定其是否达到规划要求和验收标准的过程。
本文档旨在制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的规范,以确保水土保持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良好运行。
2. 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土地的水土保持问题日益突出。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然而,随意的实施水土保持项目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进行验收来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
3. 验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验收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3.1. 项目规划和设计•项目规划和设计符合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和政策要求;•项目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当地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项目规划和设计考虑了土壤侵蚀、土壤流失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
3.2. 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施工标准;•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防止土壤流失和水质污染;•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合适的工程措施来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3.3. 设施建设•设施建设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有效地控制土壤流失和水资源浪费;•设施建设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设施建设能够配合自然环境并与周边生态系统相互作用。
3.4. 操作和维护•设施的操作和维护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设施的操作和维护工作有责任人负责,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和维护设施的功能;•设施的操作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 验收程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验收程序如下:4.1. 预验收在项目施工完成前,进行预验收以评估项目的实施情况。
预验收的重点是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施工过程和设施建设的合规性和质量。
4.2. 完成验收项目施工完成后,进行完成验收。
完成验收的重点是设施的完整性、操作和维护的合规性和设施的实际效果。
4.3. 监测验收项目验收后,确立监测验收机制。
GBT-1577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2014年11月29日目录1 范围 (1)2 验收分类 (1)2.1 单项措施验收 (1)2.2 阶段验收 (1)2.3 竣工验收 (1)3 总则 (2)3.1 基本要求 (2)3.2 纸质文件 (2)3.3 验收重点 (2)4 单项措施验收 (2)4.1 验收条件 (2)4.2 验收组织 (2)4.3 验收内容 (2)4.4 验收程序 (3)4.5 验收成果 (3)5 阶段验收 (3)5.1 验收条件 (3)5.2 验收组织 (4)5.3 验收内容 (4)5.4 验收程序 (5)5.5 验收成果 (6)6 竣工验收 (6)6.1 验收条件 (6)6.2 验收组织 (7)6.3 验收内容 (7)6.4 验收程序 (8)6.5 验收成果 (9)6.6 验收评价标准 (9)7 技术档案 (10)7.1 基本要求 (10)7.2 主要内容 (12)7.3 管理与使用 (15)附录 D (1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的分类,各类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成果评价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专项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
群众和社会出资的水土保持治理的验收可参照执行;大中流域或县以上大面积重点治理区的验收,也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分类2.1 单项措施验收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过程中,施工承包单位“按合同完成了某一单项治理措施时,应由实施主持单位”及时组织验收,评定其质量和数量。
对工程较大的治理措施(如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等)、施工承包单位在完成其中某项分部工程(如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时,实施主持单位也应及时组织验收。
2.2 阶段验收每年年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主持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了治理任务时,应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阶段验收,并对年度治理成果作出评价。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工业、交通等活动对水土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为制订和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1)探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系统分析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为治理工作提供指导;(3)通过实施方案,保护和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2.研究意义(1)指导实践,提高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水平;(2)促进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为其他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基本要求(1)科学性:方案应从整体考虑小流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2)实用性: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3)经济性:方案应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治理成本;(4)可持续性:方案应重视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原则:包括综合规划、周密调查、重视交叉调整等;(2)生态优先原则:即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充分考虑保护环境;(3)因地制宜原则:即按照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适宜的技术方案进行治理,具有地域性和可持续性;(4)集约利用原则:即在治理小流域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尽量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四、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小流域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对小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为后期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
评估各项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可能产生的环 境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风险控制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如实施环保措施、加强生态 保护等,以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轻其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结论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和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项目实施后 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以及可能 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教育
03
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意
识,促进农民积极参与项目实施。
项目管理和监测计划
项目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 协调,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监测计划
建立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 和评估,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
评估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等影响,预测可能发生的侵蚀和退化程度和范围。
生态影响预测
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的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生态影响,以及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
风险识别
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如施工期 和运营期的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等。
生态失衡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行为,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项目目的和意义
保护和改善环境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小流域内的 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 环境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提 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和农民增收,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直接成本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199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关于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的效益将另外制定计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蚀地区和水蚀与风蚀交错地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益计算,同时在大、中流域和不同范围行政单元(省、地区、县、乡、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中也可采用。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首先用于弄清治理现状的效益,为治理现状调查和治理成果验收服务;在此基础上,可用于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效益预测。
2 效益计算的分类本标准规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包括基础效益(保水、保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类。
四者间的关系是:在保水、保土效益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类效益的计算内容见表1。
表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类与计算内容表3 基本规定3.1 效益计算的数据资料来源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以观测和调查研究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分析、核实,做到确切可靠,才能纳入计算。
3.1.1 观测资料,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内直接布设试验取得;计算大、中流域的效益时,除有控制性水文站进行观测外,应在流域内选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小流域布设观测。
如引用附近其他流域的观测资料时,其主要影响因素(地形、降雨、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应基本一致或有较好的相关性。
各项效益的观测布设与观测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1.2 调查研究资料,在本流域内进行多点调查,调查点的分布,应能反映流域内各类不同情况。
3.1.3 无论观测资料或调查资料,都应进行综合分析,用统计分析与成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肯定其确有代表性,然后使用。
3.1.4 观测资料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某些漏缺,应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插补。
3.2 根据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计算效益3.2.1 水土保持效益中的各项治理措施数量,采用其实有保存量进行计算。
对统计上报的治理措施数量,应分别不同情况,弄清其保存率,进行折算,然后采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旨在改善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工程内容1.土地改良: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平整、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2.植被恢复: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河道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防护工程,保障河道畅通。
4.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5.生态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
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程效果。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改良:采用深耕、施肥、客土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2.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播种、移植、扦插等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3.河道整治:采用机械清淤、人工疏浚、修建防护工程等方法,改善河道条件。
4.水源保护:设立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采取隔离、拦截等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水源。
5.生态修复: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6.监测与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土地改良: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2.植被恢复:预计用时3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3.河道整治:预计用时4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4.水源保护:预计用时2个月,分两个阶段进行。
5.生态修复:预计用时6个月,分六个阶段进行。
6.监测与管理:贯穿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持续进行。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建立项目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管理工程施工。
2.设立工程技术组、财务组、材料组、安全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
3.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决定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改善小流域的水土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内容与实施步骤1.小流域调查与规划(1)对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水土环境状况、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利用情况等。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工程措施和投资预算。
2.水土保持工程建设(1)根据规划,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包括水土保持林网、水土保持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建设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利设施,提高小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用水供应。
3.水资源管理与调控(1)建立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机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优化水资源配置。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控能力,建立小流域水资源数据库,动态监测和分析水资源状况,及时调整水资源利用策略。
4.生态保护与恢复(1)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2)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净化小流域的水体和土壤,提高水环境质量。
5.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提高(1)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培育农业产业,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收益。
三、项目推进与管理1.组建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4.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四、项目预期效果与评估指标1.水土环境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农业用水供应稳定。
GBT 15773-202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水土保持综合管理验收规范2022年11月29日目录1 范围 (1)2 验收分类 (1)2.1 单项措施验收 (1)2.2 阶段验收 (1)2.3 竣工验收 (1)3 总则 (2)3.1 基本要求 (2)3.2 纸质文件 (2)3.3 验收重点 (2)4 单项措施验收 (2)4.1 验收条件 (2)4.2 验收组织 (2)4.3 验收内容 (2)4.4 验收程序 (3)4.5 验收成果 (3)5 阶段验收 (3)5.1 验收条件 (3)5.2 验收组织 (4)5.3 验收内容 (4)5.4 验收程序 (5)5.5 验收成果 (6)6 竣工验收 (6)6.1 验收条件 (6)6.2 验收组织 (7)6.3 验收内容 (7)6.4 验收程序 (8)6.5 验收成果 (9)6.6 验收评价标准 (9)7 技术档案 (10)7.1 基本要求 (10)7.2 主要内容 (12)7.3 管理与使用 (15)附录 D (17)水土保持综合管理验收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综合管理验收的分类,各类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成果评价以及建立技术档案的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由中央投资、地方投资和利用外资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管理以及专项工程等水土保持工程的验收。
群众和社会出资的水土保持管理的验收可参照执行;大中流域或者县以上大面积重点管理区的验收,也可参照本标准。
在水土保持综合管理实施过程中,施工承包单位“按合同完成为了某一单项管理措施时,应由实施主持单位”及时组织验收,评定其质量和数量。
对工程较大的管理措施(如大型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等) 、施工承包单位在完成其中某项分部工程(如土坝、溢洪道、泄水洞等)时,实施主持单位也应及时组织验收。
每年年终,水土保持综合管理实施主持单位,按年度实施计划完成了管理任务时,应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阶段验收,并对年度管理成果作出评价。
一届管理期(普通五年摆布)末,项目主管单位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全面完成为了管理任务时,应由项目提出部门组织全面的竣工验收,并评价管理成果等级。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 引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地表水和土壤的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的一种综合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成效,制定相应的验收规范是必要的。
2. 验收的基本原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验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验收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公正性:验收应公正、公开、透明,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评估。
•综合性: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效益等各方面因素。
•周期性:验收应有一定的周期性,以监测和评估措施的长期效果。
3. 验收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规划方案的评估验收评估应对治理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评估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治理措施的技术性:评估技术措施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治理方案的可行性: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包括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
•治理方案的科学性:评估方案是否符合科学理论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3.2 施工过程的监管验收评估应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和评估,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要求。
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施工过程的合规性:评估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施工质量的监测:监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施工管理的合理性:评估施工管理是否合理、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3.3 治理效果的评估验收评估应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
评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减少:评估措施对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减少效果。
•生态环境的改善:评估措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农田保护的效果:评估措施对农田的保护效果。
4. 验收的程序与要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的程序与要求如下:4.1 验收程序•申请验收: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单位申请验收。
•组织评审:专家组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治理方案和施工过程。
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措施的遵循原则与基本功能
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措施的遵循原则与基本功能水土保持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性科学技术。
标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措施;遵循原则;基本功能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遵循原则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在规划布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坩措施时不仅应当考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之间的合理配置,而且要求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与生物相结合,实行坡沟兼冶,上下游治理相配合的原则。
为了有效地防治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水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2)提高土壤的侵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3)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4)在己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水土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5)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7)生态经治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
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前言
本标准系列共分四项:第一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第二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三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第四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本标准是上述系列中的第一项。
本标准系列的四项出版后,将全部代替SD 238─87《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松辽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珠江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海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淮河水利委员会农田水利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刘万铨、周录随、张凤洲、戚赉棣、范起敬、王志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编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成果整理等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面积总体规划和小面积实施规划。
前者指大、中流域或省、地、县级的规划(面积几千、几万到几十万平方公里),后者指小流域或乡、村级的规划(面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
2 引用标准
GB/T 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3 基本规定
3.1 规划的任务
3.1.1 编制规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本规划通则以治理为主。
3.1.2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项措施的技术要求。
3.1.3 分析各项措施所需的劳工、物资和经费,在规划期内(小面积3~5年,大面积5~10年)安排好治理进度,预测规划实施后的效益,提出保证实施规划的措施。
3.2 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3.2.1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3.2.1.1 调查分析规划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四个主要方面。
3.2.1.2 调查总结水土保持工作成就与经验。
包括开展水土保持的过程,治理现状(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经验和组织领导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等。
3.2.2 进行水土保持区划。
在大面积总体规划中,必须有此项内容和程序。
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各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防治措施布局。
3.2.3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考虑人口发展情况与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商品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研究确农村各业(农、林、牧、副、渔)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作为部署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
3.2.4 进行防治措施规划。
根据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2.
4.1 对林地、草地等流失轻微但有流失潜在危险(坡度在15°以上)的,采取“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在大面积规划中对大片林区、草原和在大规模开矿、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地区,应分别列为重点防护区与重点监督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3.2.
4.2 对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的坡耕地、荒地、沟壑和风沙区,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并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3.2.
4.3 小面积规划中各项防治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部署,各类土地利用和相应的防治措施,都应落实到地块上,以利实施。
3.2.
4.4 大面积的规划应有以下要求:
a)提出各个不同类型地区不同的防治措施配置。
b)在每一类型区内至少有一条典型小流域规划或实施效果,以论证此类型区措施配置的合理性。
c)典型小流域的条件是: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土流失、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等,在本类型区有代表性,同时水土保持实施效果较好。
d)根据工作需要,还应提出重点治理地区与重点治理项目。
3.2.5 分析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投入指标、进度指标、效益指标三方面。
三项指标互相关联,根据投入确定进度,根据进度确定效益。
3.2.6 整理规划成果。
按照上述内容,写出规划报告,同时完成必要的附图和附表。
4 水土保持综合调查
4.1 调查的目的
4.1.1 通过综合调查,了解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现状(成就、经验和问题),作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的依据,使水土保持规划能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
4.1.2 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应经过文字、图表的加工整理,纳入水土保持规划报告,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阐明规划的科学依据与工作基础。
4.1.3 大面积水土保持规划应通过综合调查进行区划,划分类型区;根据各区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
4.2 调查前的准备
4.2.1 调查前应制定统一的调查提纲和相应的调查表格,紧紧围绕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需要,安排综合调查的项目和内容。
4.2.2 调查时间较长、参加单位人员较多的,根据需要,调查前应先举办培训,使全体调查人员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4.3 调查的主要内容
4.3.1 自然条件。
着重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积组成物质)、植被四项主要因素,以及温度、风、霜等其他农业气象。
4.3.2 自然资源。
着重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藏资源等。
4.3.3 社会经济。
着重人口、劳力、土地利用、农村各业生产、粮食与经济收入(总量和人均量)、燃料、饲料、肥料情况、群众生活、人畜饮水情况等。
4.3.4 水土流失情况。
着重各类水土流失形态的分布、数量(面积)、程度(侵蚀量)、危害(对当地和对下游)、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4.3.5 水土保持现状。
着重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效益、开展水土保持的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
4.3.6 各项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4.4 调查的要求
4.4.1 对规划中需要的内容,应集中主要力量和时间,尽量收集全面完整,不能遗漏;对于与规划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和内容,不要安排,以免分散力量,影响工作进程。
4.4.2 调查中应逐项填写调查表,并勾绘有关草图。
调查中收集的各方面的资料,必须情况真实,数据可靠。
4.4.3 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应对流域内的主要分水岭、干沟和主要支沟、逐坡、逐沟和逐乡、逐村地现场进行,按照调查项目和内容,取得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