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文化旅游信息服务20171024(高研班)

合集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文化展示和传承等。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用于文物的数字化保护。

文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的保存、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文物保护主要依靠人工的手工修复和保管。

而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将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以便更好地保存和研究。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各个细节都记录下来,包括材质、纹理、形状等等。

这样,即使文物本身发生损坏或丢失,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重新复原和重建。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用于文化展示。

传统的文化展示主要以展柜和图片为主,无法真实地还原文物的原貌。

而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模型和动画,在虚拟环境中再现文物的形态和历史背景。

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等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物所传递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数字媒体艺术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技术,通过影像、声音和互动等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示文物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用于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代代的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人,以保护和发扬文化的精髓。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将文化遗产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解读,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还可以结合传统的艺术形式,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文化。

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传承文化,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机遇和方法。

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版权保护、实践探索等方面。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研究和实践,推动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进步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数字化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文物保护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进行长期和复杂的工作。

古代建筑、陶瓷器、字画等文物在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传统的文物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数字化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快速、全面、精准的保护,降低文物保护的成本。

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量,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并进行精细的还原和重建。

同时,数字化文物保护技术可以将一件文物分解成许多部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

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构造和特点,为文物保护提供有力的帮助。

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精准地测量古建筑的结构和材质,分析建筑失稳的原因,为古建筑的修缮提供技术支持。

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展示方式。

文化遗产多数存在于馆藏中,难以接触和观赏。

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展示来观看文化遗产。

数字化展示可以让更多人更加轻松地接触和了解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普及。

数字化展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虚拟展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等。

虚拟展馆通过数字化技术还原文物场景,并提供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字化博物馆通过网络提供实时展示服务,让观众可以在家中就能参观展览,极大地方便了观众。

数字化展览则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展示文物,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背后故事。

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化遗产数字化》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数字化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三、教学对象:2015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四、计划课时:每周4学时,共36学时。

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习通源七、课程简介:本课程为新开选修课,主要面向文博专业学生开设,目的在于通过介绍当前文化遗产领域进行数字化与保护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使同学们能够基本了解当前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基础应用体系、方法和最新进展,掌握简单数字化测绘设备、软件的基本操作。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室内、室外实践,使文博专业学生能够了解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化与保护过程中使用的现代技术,掌握简单的软件、仪器操作,并独立完成一系列的范例制作。

从而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内容辅以室内、室外实践操作(包括软、硬件)。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遗产数字化绪论(课堂2学时)第一节文化遗产数字化概述利用当代测绘遥感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将文化遗产的全部动产和不动产真实、完整地存储到计算机网络,实现真三维数字存档,供保护修复、复原以及考古研究和文化交流使用。

第二节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二、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价值要点与难点:结合实例介绍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第三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对象一、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遗址)二、非物质文化成遗产要点与难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异同第四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一、国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二、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要点与难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发展历程第五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策略与要求一、采用数字化信息与处理技术保存文化遗产信息二、使用资料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平台再现文化遗产三、利用虚拟再现技术还原文化遗产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需要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第六节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内容一、数字化采集、记录和保存二、数字化复原和再现三、数字化展示与传播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目的与研究内容的关系思考题:1.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演变的内因与外因?2.自己接触过哪些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的仪器或设备?3.数字化技术的整体层级结构如何构建而成?建议阅读论著:1. 郑巨欣、陈峰编著.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学苑出版社.2011年2. 李欣著.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科学出版社.2011年3. 贾磊磊编.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第二章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基础(课堂4学时)第一节文化遗产信息与信息数字化一、文化遗产信息的概念二、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概念三、文化遗产信息分类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信息特征的提取与对应的数字化方法第二节文化遗产信息采集技术一、考古工作中记录信息结构二、文化遗产数字化主要内容与模块三、文化遗产数字化流程要点与难点:文化遗产信息的分类、数字化流程框架第三节文化遗产信息记录技术一、纸质文档、图像及影像档案数字化二、现代数据采集技术要点与难点:纸质文档数字化的实践操作思考题:1. 文化遗产信息都包括哪些?请列举之。

非物质遗产 硕士点

非物质遗产 硕士点

非物质遗产硕士点
我国有多个高校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的硕士点,以下是部分高校的相关信息:
1.山东大学: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的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等。

2.北京师范大学:拥有文化遗产学专业的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文物鉴定与保护、文化
遗产规划与管理、文化遗产与数字化等。

3.中央民族大学:拥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少数
民族口头传统、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民俗等。

4.南京艺术学院:拥有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点,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传统艺术史、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

如需了解更多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的硕士点信息,建议查询各高校官网或研招网。

1。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研究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研究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也日益成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数字化保护技术数字化保护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遗产物品进行逐一录入、数字化处理和建模的技术。

数字化保护技术包括数字化摄影、无损检测等一系列技术手段,通过对文化遗产物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建模,可以实现对物品形态、结构以及材料等方面的保护。

其中数字化摄影是数字化保护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是根据一定的摄影技术和方法对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高清晰度的拍摄。

同时,在拍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光线、色彩等因素,从而保证数字化图像的完整性和质量。

之后,通过对这些数字图像的处理,可以生成高质量的3D模型,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二、数字化展示技术数字化展示技术是指将数字化保护技术中处理的数字图像和数据进行展示,将文化遗产物品通过数字化展示的形式传递给受众的技术手段。

数字化展示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数字交互、可视化等一系列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使受众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文化遗产物品。

虚拟现实是一种立体展示技术,它可以将数字化图像和3D模型融合在一起,生成虚拟世界,使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文化遗产物品。

与传统展览相比,虚拟现实展览具有互动性、沉浸式、可持续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数字交互是一种通过触屏、传感器等手段进行交互的数字化展示形式。

在数字交互展览中,受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使用手势或者语音交互等方式来了解文物的相关信息。

数字交互展览具有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可视化技术是一种通过3D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手段呈现文化遗产物品的技术,通过可视化展示方式,可以将文化遗产物品呈现出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可视化技术具有逼真性高、多角度呈现文物、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文化遗产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专业。

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文化遗产专业来考研,以期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职业生涯。

本文介绍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以及院校排名。

一、考研方向1.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这是文化遗产专业中最为热门的方向之一,主要研究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文物科技、文物鉴定等。

这个方向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博物馆保护与管理、文物市场管理、拍卖公司等方面的工作。

2.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遗产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等内容。

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遗产评估、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领域的工作。

3.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古迹保护、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等。

毕业生可以从事古迹保护、遗址保护、数字文物研究、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方面的工作。

二、院校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独具特色的媒体文化大学,文化遗产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之一。

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属于本校艺术设计系,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方向属于本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属于本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该校文化遗产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2.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美术学院之一,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文化遗产专业是一个由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向组成的综合性专业。

该校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专业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

该专业主要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

该校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正在被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研究与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讨论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的一些相关议题和案例,旨在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传统文化遗产多以物质形式存在,环境严峻,随时可能遭到自然灾害、战争、盗窃等不可预知的破坏和丢失。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珍贵的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信息,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使其得以全球共享、传承和延续。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手段,将文化遗产展现出来,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魅力。

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的一大难点在于保持复杂性和真实性。

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数字化保存和展示工作非常困难。

例如,室内室外文物、单个艺术品与整个文化遗产综合体之间、地下与地上文物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考虑到。

数字化保存和展示的程序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拍摄、处理与还原,以保证数字化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也需要面对多样化的数据类型、标准和编码问题。

由于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和历史背景,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化和融合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然而,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创新的挑战并未阻挡其向前发展的步伐。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保护和展示的效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例如,Juneau 市的 Alaskan State Museum 和 Sealaska Heritage Institute,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重新构建了18世纪的北太平洋地区图腾柱,重现了这一独特文化符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此外,意大利罗马的科隆娜古堡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与动画技术,建立了一种在线课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全景式的文化遗产学习平台。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高校名单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办非遗发[2017]4号
【发布部门】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7.03.09
【实施日期】2017.03.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高校名单的
通知
(办非遗发〔201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为落实《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办非遗发〔2017〕1号)的有关规定,经商教育部同意,现将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高校名单予以公布。

文化部将根据实施情况,适时增补参与研培计划的高校并予公布。

请你单位按照《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的通知》(文非遗发〔2017〕2号)文件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和资金保障,切
实推进本地区研培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2017年度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

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

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文非遗发[2017]2号【发布部门】文化部【发布日期】2017.01.21【实施日期】2017.0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的通知(文非遗发〔20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进一步实施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提高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经商教育部,文化部制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文化部2017年1月21日附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存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传承后劲,成为当前广大非遗传承人群的迫切愿望。

为了满足非遗传承的现实需要,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非遗保护的具体要求,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该计划已成为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研培计划。

目前全国已有57所高校先后参与,举办研修、研习、培训180余期,加上相关延伸培训,培训学员近万人次,涉及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金属工艺、雕刻塑作、漆艺、建筑营造、编织扎制、家具木作、工艺绘画、服饰制作、造纸和笔墨砚制作、印刷等传统工艺项目。

在各地文化、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有序组织下,各参与高校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和专业优势,科学安排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做好后勤保障。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布024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23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民间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整理保护等方面率先作出了前沿性的工作,近些年来又在文化产业理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等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我校在取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后,设置了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博士点,2008年开始招收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品质、拥有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与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毕业生系统把握文化遗产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熟练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务,有独立从事课题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四、学习年限学制一般为3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15~18总学分,按17学时/学分安排教学。

学位公共课5个学分,其中外语3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2学分。

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8~11学分。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实践方式主要有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

调研实施前要制订计划,完成后要写出调研报告。

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

实践环节作为一门课程,给予3个学分。

实践活动结束后,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圆满举办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圆满举办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3月15日,为期3天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理论学习在吐鲁番博物馆成功举办。

该研修班主要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主办,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局、吐鲁番学研究院承办。

结业典礼上,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副局长、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郭物对七位老师授课所涉及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历史和考古工作、文物保护工作三方面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领导、专家、学员及社会群体对此次高级研修班给与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结业典礼由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强主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梁涛提出,研修班将成为丝绸之路申遗进程中的又一新起点,将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发挥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马晓宁对研修班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员表示了热烈祝贺,同时期望将所学落实到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中。

最后,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在结业典礼上对举办研修班的各级单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期望通过丝绸之路申遗加强西北5省区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同时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要积极牵头,遗产区的县级领导要全面组织协调,全面推进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跨国系列申遗各项工作开展。

参加此次结业典礼的领导和专家有: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马晓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梁涛,西北5省区48名的学员,以及吐鲁番地区相关领导。

授课简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精选概述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关强司长介绍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新变化与新要求。

主要阐述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中国开展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的新趋势、全力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等四方面内容。

在论述中重点提出了丝绸之路在尊重已有《概念文件》工作基础上,以“廊道”的概念,按照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联系,将丝绸之路遗产点重新划分为若干段落,并以此作为申报的主体。

基于多模态数字化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

基于多模态数字化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

基于多模态数字化技术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第一章: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挑战。

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受到时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展示这些宝贵的遗产,基于多模态数字化技术的方法呈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多模态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多模态数字化技术的概述多模态数字化技术是指将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如图像、声音、视频等)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

它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物、艺术品、文物等。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精确和全面的信息,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

第三章:多模态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3.1 3D扫描技术通过使用3D扫描技术,可以生成文化遗产的数字模型,包括建筑物的内外部结构、雕塑等。

这种技术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更准确的保护和修复方案,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展示和互动体验。

3.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并通过交互技术使人们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

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在没有实际接触文化遗产的情况下,感受到其真实的魅力。

这种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3.3 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元素与真实世界场景进行融合。

通过使用智能设备,人们可以在现实环境中查看文化遗产的信息,包括历史背景、解释说明等。

这种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遗产展示方式。

第四章:多模态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中的应用案例4.1 博物馆和艺术馆展览许多博物馆和艺术馆已经开始使用多模态数字化技术来展示文化遗产。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与展品进行互动,并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

4.2 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多模态数字化技术可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3D扫描技术,专业人士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文化遗产的状况,制定最佳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4.3 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多模态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为公众提供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教育。

国家文物局关于2017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2017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2017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关于2017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发文字号】办人函[2016]959号【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发布日期】2016.09.12【实施日期】2016.09.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文物局关于2017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办人函〔2016〕9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各直属单位:为提高文博干部素质,加强文博队伍能力建设,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实施方案》,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计划”)。

自2015年启动以来,“提升计划”受到文博行业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关注,并录取了第一批学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继续做好“提升计划”2017年招录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升计划”的基本内容“提升计划”是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优先面向文博行业在职人员招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通过学历教育与文博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方式,在提高文博行业在职人员学历水平的同时,培养一批具有文博专业素养的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提升计划”面向文博行业在职人员,重点向文博系统在职人员倾斜。

报考人员须参加国家统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后需至少有一年脱产学习时间(具体时间由培养院校制定)。

学员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内容,按照培养院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学历证书,授予硕士学位。

(二)培养院校面向文博行业需求,对培养课程进行专门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文博行业专家、学者担任的行业导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三)国家文物局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提升计划”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师资聘请和学习中必要的行业实践等支出。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1. 前言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记载,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应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并且为我们的未来提供启示。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与可能性。

本文将就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进行探讨。

2.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各种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基本维护、修缮、保护的活动。

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

文化遗产是人们文化历史上的实物部分,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本土文化、海外文化等。

文化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语言、民俗等。

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尤为珍贵,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应建立的一个文化责任。

3.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原理和方法对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提高信息传递和应用效率的技术手段。

数字化技术包括数字记录、数字虚拟展示和数字存储等不同方面,这些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新手段。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文化遗产以虚拟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们。

4. 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4.1 数字记录与数字化复原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复原。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数字扫描和精密测量,记录下各种细节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在实际情况不允许进行操作的时候,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复原提供依据,如在文物修缮中,数字记录对于修复后的效果判断和质量控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数字化记录也可以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的基础。

4.2 数字化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得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虚拟展示。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化处理,可以使得文物在多种不同场景和形式下进行展示,如3D重现、虚拟实境等,这可以对一部分不便于公开展示或已经损坏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计算机科学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实践

计算机科学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实践

计算机科学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实践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对待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方式。

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损毁、丢失甚至遗忘的危险。

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文化遗产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文化遗产以数字形式进行记录、存储和管理。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图像处理、三维建模、数据库管理、虚拟现实等。

图像处理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高分辨率的扫描和拍摄,我们可以获取文化遗产的图像信息。

但原始图像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如色彩偏差、模糊、噪点等。

这时,图像处理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图像增强算法可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文化遗产的细节。

色彩校正技术则能还原出文化遗产原本的色彩,使其更加真实和生动。

此外,图像拼接技术可以将多幅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大图,让我们能够欣赏到文化遗产的全貌。

三维建模技术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带来了更加立体和直观的效果。

对于一些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雕塑等,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获取物体表面的点云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和渲染,可以创建出非常逼真的三维模型。

这些三维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和研究,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比如,在修复古建筑时,工程师可以根据三维模型精确计算出需要修复的部位和尺寸,从而提高修复的准确性和效率。

数据库管理技术则为文化遗产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

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数据量往往非常庞大,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和检索这些数据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建立专门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如名称、年代、材质、保存状况、图像、三维模型等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样,研究人员和公众可以通过数据库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文化遗产的利用价值。

国家文物局关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5.07.21•【文号】办保函〔2015〕1058号•【施行日期】2015.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的通知办保函〔2015〕1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为总结、推广国内外前沿考古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考古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高层次考古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以适应当前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局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办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

现将研修班报名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名条件:(一)省、市级文博考古科研单位或高校考古专业在职研究人员;(二)具备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从事田野考古工作10年以上,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过重要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工作;(三)熟悉我国考古学发展的前沿问题,能够就聚落考古专题撰写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理论文章;(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岁。

二、研修时间和地点:培训时间:2015年9月7日至9月29日培训地点:湖南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三、此次研修期间食宿及教学相关费用由我局负责,往返路费自理。

四、请你局(厅)组织辖区内相关专业单位有关人员的报名工作,填写《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表》(附后),于2015年8月10日前将报名表(纸质和电子文本)报送我局。

五、我局将在审核各地上报材料后,确定此次培训人员名单,并另行通知。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林玉军王铮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邮编:100009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cn附件:《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高级研修班报名表》国家文物局2015年07月21日。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与探索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与探索

“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实验教学建设与探索作者:张子迎周华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年第09期摘要:面向文博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能力,对推动学生将数字化技术用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虚拟修复、展示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分析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实验教学建设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文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09-0107-03引言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近些年,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展示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有各大博物馆和遗产地都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日常藏品展陈和文物修复保护中[2][3],文化遗产数字化不仅成为文物永久数字保存与虚拟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人们走近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的有效途径。

[4]“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的开设对高校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文博专业学生数字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相关课程的开设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无法展示数字化的趣味性,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遗产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的意义。

由于是应用型课程,实验环节的开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增加课程授课方式灵活性、提升学生重视程度的重要方式。

● 实验教学的必要性1.现代博物馆行业发展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的必然需求近几年,国家文物局陆续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文物数字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文化遗产和藏品的客观、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实现真实有效的永久保存与展示利用,文化遗产数字化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巴西博物馆大火及巴黎圣母院火灾的惨痛教训,启发我们要从文物传承的高度,全面提升各大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水平和能力,这也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才。

文化遗产研究生招生简章

文化遗产研究生招生简章

文化遗产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XX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XX,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

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我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空间。

二、专业介绍文化遗产研究生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策划与传播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将系统学习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保护技术、传承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参与文化遗产项目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招生计划XX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生专业2023年计划招收XX名研究生,其中全日制研究生XX名,非全日制研究生XX名。

具体招生名额将根据报名情况及学校实际做出调整。

四、报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报考我校各专业的考生,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1983年9月1日后出生)。

报考我校少干计划的考生须遵循各专项计划所在地区相关规定。

考生须符合我校专业学位招生领域相关规定(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五、报名时间与方式报名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考生请登录XX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XXXX),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报名表。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可视化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可视化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可视化陈晓皎;苗甜;唐晓腾;陈为;王小松【期刊名称】《包装工程》【年(卷),期】2022(43)20【摘要】目的梳理当今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归纳总结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分析可视化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可视化思路与建议,探索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方法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当今数字化科技手段梳理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对国内文化遗产可视化案例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并进行了可视分析。

结论明确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义,得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状况与数字化的流程体系,从文化遗产可视化呈现的数据信息、目标用户、分类、图表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规律,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主体选用合适的可视化呈现形式能够帮助公众快速了解不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内容,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总页数】12页(P26-37)【作者】陈晓皎;苗甜;唐晓腾;陈为;王小松【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新加坡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联合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472【相关文献】1.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r——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2.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3.徽州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方法研究——以宏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个案4.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5.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对策分析——以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的通知(2018)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的通知(2018)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的
通知(2018)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办人函[2018]790号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2018.07.30
【实施日期】2018.07.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的通知
(办人函〔2018〕7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数字化理念与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推动文博管理研究者的交流合作,我局委托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于近期举办“2018年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9月8日至16日,9月8日报到,9月16日疏散。

地点:和家宾馆(清华大学店),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华清嘉园22号。

二、招生条件
(一)地市级以上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全国大遗址管理单位及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以上博物馆、考古所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二)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卫星导航定位与蓝牙Ibeacon的室内外一体实化现定位了技多术 技术
交叉融合的深
高复杂、不规则物质文化遗产的激光扫描
度应用
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高精度重建技术
面向文化遗产的海量地理空间数据云存储与按需服务技术
数字文化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协同服务技术
大规模虚拟场景的组织管理与实时绘制技术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与视频图像的联动技术
自然灾害、环境变化、人为破坏正在加速文物的消亡 “让文物活起来”、改“深藏不露”为“直面公众”、“中华文化走出
去”。
不可再生
精准表达困难
体量大、结构复杂
合作理由、合作基础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1、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总体态势 欧盟的“地平线2020计划”、“地中海地区文物认知与保护计划”、法国“国家级 文化遗产研究计划”、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安全计划”和美国的“拯救美国财富 计划”等。
游客在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上, 一站式在线解决酒店/门票/娱乐 /餐饮/租车等的订购和变更。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自驾游应用场景(行程中3)
游客在行程过程中,通过广播、 手机和其它咨询方式获知目的 地的天气状况等信息。
(常规方法)
(智慧化提升)
游客按预定计划前往预定的景点, 无法避开流量高峰。
技术平台推广应用及后续工作
自我介绍
陈崇成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专家(2014-)。
现担任国家发改委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副主任 、教育部 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 空间信 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州林景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任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虚拟地理环境专委 会副主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 地图学与GIS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理产业协会理事、九三学社福建省 科技委副主任、福建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定酒店 买机票 评论
体验 者\
旅客
娱乐
目的地
安防措施 游客流量 经营业绩 车船动态 投诉信息
景区介绍
高敏视 智频能资导览源 捷资讯发布
广告促销
客源地
智慧旅游顶层信息流
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二、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旅游大数据应用的典型场景或问题
1客流预测 与预警分流
旅游泛义征 信
旅游舆情发 布与处理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自驾游应用场景(出行前1)
游客想前往某旅游目的地,上 网查询目的地相关信息。
(常规方法)
(智慧化提升)
旅游网站以文字、图片等形式, 为用户组织和呈现该景区。
游客通过部署在景区的感知终 端,查看现场视频和天气、环 境质量等实时信息。
系统以全景图像/虚拟三维场景/ 语音/动画等手段,提供交互式、 沉浸式体验,在前端吸引游客。
全 国 旅 游 业 对 GDP 的 直 接 贡 献 占 GDP 总 量 比 重 为 4.88% ; 综 合 贡 献 占 GDP 总 量 的 10.8%。
5
4.5
国内旅游人数(十亿人次)
4
入境旅游人人数(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
3.5
国际旅游收入(千亿美元)
3
2.5
2
1.5
1
0.5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智慧旅游的主要研究任务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成套技术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数据资源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运营平台
技术平台推广应用情况
二、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成套技术
文化遗存旧址单张图像或照片的三维真实感恢复重建技术
基于位置感知的文化旅游信息主动推送技术
文化遗产网络虚拟体验与兴趣点位置标识技术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重要支撑。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
文化遗产是优秀历史、区域特色文化内涵的承载体,其保 护传承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旅游行政监管机构
住宿
景区安全 游客流量 旅游团信息 投诉反馈
政策发布
大数市 质量场监监管管 据合同管理
投诉受理
餐饮 交通 购物
广告 促销 优惠券 商品 服务信息 …
景点介绍 广告 社交 电子门票 优惠券
深体
订购 评论 反馈验
使用情况统计 …
文化体智验慧与旅休游闲旅游 智能化信信息息服流务平台
高共
搜索享购票 优惠券
2、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普罗米修斯雕像、巴米扬大佛三维重建、数字敦煌、虚拟紫禁城,等等;针对 文化遗产的多传感器协同立体观测尚属于探索阶段。
3、文化遗产虚拟展示与旅游信息服务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虚拟现实、全息成像等新颖的展示与交互技术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中得到大 量应用,而网络在线交互式虚拟体验技术刚开始兴起。以智慧化为特征的旅游 信息服务技术是引领全球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自驾游应用场景(出行前2)
游客继续阅读其他游客对该景 区的口碑/评价/游记/攻略 观看驴友上传的视频、照片
(常规方法)
(智慧化提升)
游客确定目的地后,需分别预定 酒店、门票、娱乐、餐饮、租车 及相关场所的票务。
智慧旅游平台能智能分析最新 热点/用户的偏好/口碑等,为用 户推荐新的旅游产品。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体布局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 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 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
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需要突破文物展示利用关键技术,亟需接力“互联网+” 提高文化场馆、遗存遗址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传播;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甚至成为部分地区的支 柱性、综合性产业。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创新旅游产业要素、优化产业结 构、培育旅游新业态的重要机遇期,逐步形成景色观光、休闲度假、文 化体验三足鼎立消费方式。以“智慧旅游”引领业态创新。2011年国家 旅游局提出用10年时间建成“智慧旅游”。
需要促进科技、文化与旅游三者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 游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
积极培育以文物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模 式,丰富游客多层次、多角度非现场深度体验。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旅游在线服务是当前我国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创新 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互联网+”的新兴应用领域。
(常规方法)
(智慧化提升)
游客聘请导游或参团,几十人听 一个导游讲解,仅能走马观花, 收效甚微。
游客利用APP/微信,以低廉的 通信资费与周边天南海北的游 客进行互动,分享旅游体验。
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利用旅游 APP自动播放景点的解说词,代 替人工导游,实现个性化导览。
二、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何谓“智慧旅游”?
以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和结构升级为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旅游业 态;
围绕旅行全过程,提供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等方面 的智能化服务;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致力于高度整合旅游的物理和 信息资源;
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借助便携终端设备,最大限度地主动 感知旅游相关信息。
实施文化遗产数字化并提供交互式网络虚拟体验,是实现 文化遗产“直面大众”、“让遗产活起来”,实现中华文 化“走出去”的有效手段。
一、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何谓“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设 备,通过互联网、无线网络、传感网,实现各类旅游要素 的自动感知,信息的及时传送和决策分析,提升游客在食 、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为游客带来超乎寻常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旅游 服务,提高旅游质量。
在地学可视化与虚拟地理环境、空间数据挖掘与地理知识服务 、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旅游信息服务方面开展系统性的工作。主 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前期专项课题2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子课题3项、国家国际合 作和政府间合作项目3项、欧盟第七框架(FP7)项目专题1项。
主持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虚拟森林环境(OntoPlant/ CutePlant)” 软件家族、“地理知识网格/云”(GeoKSGrid/Cloud)软件平台的 开发,创建了国际学术交流新平台“空间数据挖掘与地理知识 服务国际会议”、“望路者文化旅游服务网”总架构师。科技 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件、软 件著作权19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其中SCI\EI58篇。
文化旅游大数据的获取与网络服务
陈崇成 email:chencc@
福州大学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林景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10-24
文化旅游产业背景与智慧旅游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技术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数据资源 文化旅游网络信息服务运营平台
望路者·文化旅游服务网:
; www.文化旅游.cn
望路行程APP
望路者微信公众号
0、大数据产业技术孕育与政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