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合集下载

以“民主联合政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以“民主联合政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以“民主联合政府”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作者:刘山鹰10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表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习近平的讲话表达了一种政治解决两岸问题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希望将问题在这一代人的“平等协商”中获得解决,而不是“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果对于“一个中国”的框架没有原则性的争议,那么剩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安排才能同时满足大陆和台湾这两个政治体对于统一的要求。

也就是说,两岸之间可能会做一种怎样的政治安排,才能让两岸的政治力量在统一国家内各得其所,心安理得?就大陆政治制度而言,其所宣言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是其基本的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这三大制度不会变更。

就台湾而言,现有的民主选举和多党竞争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已成为台湾民众的政治生活方式,是台湾的政治坚持。

这两套看似没有太多相似性的政治体制,有可以在一个政治框架内同时运行的可能吗?这对两岸的政治学者提出了挑战。

不过,既然大陆方面认为只要承认一个中国,一切都可以谈,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陆对于两岸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构架,是没有太多禁忌的,两岸学者可以尽情遐想。

这看似政治难题的两岸统一政治解决方案,其实在中共建国以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和平谈判就为今天的政治解决提供的参考、借鉴,这个参考、借鉴的摹本就是“民主联合政府”。

国共之间关于民主联合政府的谈判有两次。

第一次是1944年,中共曾经借助当时兴起的民主宪政运动,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希望能进入被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民政府,建立包括中共、民主同盟在内的党派联合政府。

第二次是1946年,国民党、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联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定成立一个国民党占主导地位的民主联合政府,包容中共和民主同盟,同时确定了由著名宪法学家张君劢先生贡献的宪草原则。

中国的“台湾梦”

中国的“台湾梦”

中国的“台湾梦”——百姓金融网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按《香港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中国,按《澳门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1979年1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

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毛概第十二章 复习题

毛概第十二章  复习题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单项选择题1.台湾问题是( D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B、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 )A、中国的内政问题B、海峡两岸问题C、经济问题D、历史问题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 B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D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汪辜会谈纪要”C、《告台湾同胞书》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5.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C )A、1979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6.“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7.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 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B、台、港、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特别行政区没有国防和外交权8、实行“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 D )A.用社会主义制度吃掉资本主义制度B.用资本主义制度吃掉社会主义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互相融合D.力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手段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C )A、国际社会B、台湾当局C、台湾人民D、综合国力的增强1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1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A )A.香港问题上B.澳门问题上C.台湾问题上 D .西藏问题上12、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A )A、1984年12月19日B、1987年4月13日C、1990年4月4日D、1993年3月3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 ( C )A、1990年7月1日B、1993年3月13日C、1997年7月1日D、1999年12月30日14.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 D )A、1993年3月31日B、1997年7月1日C、1998年5月10日D、1999年12月20日15.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B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告台湾同胞书》16.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17.《反国家分裂法》通过的时间是( C )A.2000年10月 B、2003年3月 C、2005年3月 D、2006年4月二、多项选择题1、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 AB )A.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B.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C.都是内政问题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2、台湾问题是( ABC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3、两岸直接“三通”是指( ABD )A、直接发展贸易,互通有无B、直接发展邮政C、直接通过对话D、直接通航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CDE )A.独立的外交权B.独立的防务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E.行政管理权5.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CD )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外交权D、国防权6.在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BCD )A、对话和谈判B、“一国两府”C、“台湾独立”D、“两个中国”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CD )A.用武力方式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C.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D.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使用武力8.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 ABC )A.推进现代化建设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2005年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意见是( 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绝不妥协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浅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

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

至公元1893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

200年间增长25倍。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

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

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对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依据;2、“一国两制”的内容及意义;3、当前的台海局势。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香港、澳门问题按“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后,台湾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但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也更具复杂性。

港、澳问题是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而台湾问题是由中国内战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国际因素也长期困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但它纯属中国内政,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

因此,实现两岸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两岸中国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谋求和平统一,任何外来势力的插手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以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一国两制”构想最初就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对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基础。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台湾则被国民党所盘踞。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从港澳回归到两岸前途展望能动建环0902班田冰洋 20092606020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於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於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犹记得十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曾让多少澳门同胞潸然泪下,在那个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谈判斗争,澳门终于解脱了殖民统治的束缚与羁绊,投入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时光流转,岁月匆匆,转眼香港、澳门回归已十余年。

她们的回归也开辟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这十余年,是稳定发展繁荣的十年。

经济、文化、社会治安等等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的创造性构想。

他亲自领导制定对香港、澳门的一系列基本方针政策,开辟了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切实可行性道路。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折不扣地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组成部分的祖国和平统一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十二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第十二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3、“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概括起来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 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具体内容包括:坚持“一个中国”。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 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两种制度”;保证台湾、香港、 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2000年10月17日,国务院发表了《200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强调解 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三个如果”的 底线被突破,我们就要用武力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台湾独立”就意 味着重新挑起战争,制造分裂就意味着不要两岸和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统一 战线理论、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原则的丰富和发 展;“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 的途径;“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香港问题的解决 中英之间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是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访华开始的。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明确表达了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首先是主权必须收回。其次,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在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政治、 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大部分的法律都可以保留,香港 仍实行资本主义。第三,在收回香港之前的过渡时期,中英两国 政府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磋商和谈判,尽可能 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第四,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毛概第九章练习习题

毛概第九章练习习题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2.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3.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时间是()A.1982年9月B.1983年7月C.1984年9月D.1984年12月4.“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开始的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5.“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中国的内政问题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7.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A.1979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8.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A.九条方针B.六点构想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9.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84年12月19日B.1990年4月4日C.1997年7月1日D.1999年12月20日1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11.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因为()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二、多项选择题1.“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D.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民主自治和繁荣稳定3.台湾问题是()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C.中国的内政问题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4.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香港回归祖国,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5.针对台湾局势新情况和新变化,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意见包括()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毛邓第十二章练习题

毛邓第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单项选择题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C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2.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C )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3.台湾问题的核心是( C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C.祖国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5.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C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B.以武力争取台湾统一C.防止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D.对付台湾人民6.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C )A.1995年7月1 日B.1996年7月1 日C.1997年7月1 日D.1998年7月1 日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归根到底是要( C )A.把美帝国主义赶出去B.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C.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D.使祖国彻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8.首次正式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献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C.《汪辜会谈共同协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 D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告台湾同胞书》10.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

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 D )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B.寄希望于台湾当局C.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D.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二、多项选择题1.“一国两制”构想(ABCDE )A.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有利于局势的长期稳定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E.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2.祖国统一是(ABCE )A.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夙愿的集中体现B.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D.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E.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ABCE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D.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E.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4.我国政府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主要有(ACDE )A.坚持“一个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完全自治C.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D.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E.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5.我国党与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ABCD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B.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E.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6.香港、澳门的回归(ABCDE )A.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B.表明“一国两制”构想切实可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C.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D.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E.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卓越能力7.江泽民同志1995年春节期间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ABDE )A.是党和政府按“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又一个新构想D.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构想E.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8.台湾问题是(BCD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E.国共两党之间的争夺战9.关于台湾问题,下列哪些提法是正确的(BCD )A.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B.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我国对台湾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D.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E.台湾人民是解决台湾问题核心所在10.两岸三通是指(ACD )A.通邮B.通话C.通商D.通航E.通电三、辨析题1.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从形成、基本内容、意义、挑战等方面谈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从形成、基本内容、意义、挑战等方面谈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次大作业题目结合十九大报告和所学内容,从形成、基本内容、意义、挑战等方面谈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要求不少于1200字;内容要有阐释,不能只写答案要点。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维护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为推进祖国实现完全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仍然分别在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台湾则被国民党当局盘踞,祖国统一尚未完成。

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奋斗目标,始终不懈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科学构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 毛泽东、周恩来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台湾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党就开始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达成。

一方面,国际形势趋于和缓,美国的对华侵略、封锁、遏制政策遭到失败。

在新的形势下,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2017版中考历史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三板块中国现代史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017版中考历史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三板块中国现代史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2016,淄博中考)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C )(导学号:)A.按劳分配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C )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自治④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D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②有利于民族平等③有利于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地区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16,南安中考)右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A.民族团结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文化繁荣5.(2016,泰安中考)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它践行了( 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6.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B )(导学号:)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7.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C.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8.(2016,泉州中考)右图所示军种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D )A.陆军B.海军C.空军 D.第二炮兵部队9.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

• 4、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要把个人的前途同祖国、民族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意识。 • 5、遵纪守法,肩负统一振兴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在一个中国原则 下,什么都可以 谈,可以谈台湾 当局的政治地位 问题。
实现两岸统一的措施和途径
• 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搞好香港、澳门的繁荣 与稳定,以事实教育台湾人民,认识“一国两 制”、接受“一国两制”。 增强军事实力,反对台湾和外国干涉势力的“武 力拒统”。 政治上孤立台湾分裂势力。 外交上封杀台湾分裂势力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和 借重外国干涉势力阻挡统一的阴谋。 经济、文化上加强两岸交流,增强凝聚力。 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是实现台湾与大陆统一的 根本保障。
学以致用
有些同学认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 国家的事,与青少年无关,你赞成这种 观点吗? 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我们中学生为维护祖国统一可以作哪些力 所能及的事?
(提示:可以从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公 民的义务、自身、理想励志等方面说起。)
• 1、青少年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 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反对外国势力干涉我国内 政。 • 2、积极宣传我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 说有碍祖国统一的话,不做有损祖国统一的事。 • 3、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为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和巩固国防作贡献。
百家讲坛 (1)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3) 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何在?希望何在? 依靠全世界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寄希望于广大的台湾人民;
大力发展以“三通”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 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台湾方面来说呢,它要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台湾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样了,受资本主义社会金融海啸、纳斯达克泡沫等影响,台湾实际的产能、GDP水平与大陆已经不再有很明显的差距了,在涉及两岸未来政治定位问题上,马英九采取“漫天要价”和“哗众取宠”的“坐地起价”的应付策略。马英九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今生不统一”的目的就在于试图将“不统”的两岸政策长期化,即成为两岸关系未来政治定位“不确定”的政治依据。只能证明,台湾想继续抱着美国大腿的思想是幼稚的,金融危机为何发生,不就是它的大哥搞的嘛。英九把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岸属于同一个中华民族”的关系,其目的就是试图把两岸关系引导为“同一个中华民族下的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却被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立即识破了,为保住刚刚获得的大陆一系列经济扶助的政策,马英九又提出了“一国两区”论,马英九的“一国两区”论避免了两岸是“主权和领土之间的矛盾”,也就是避免了两岸是不可调和的“敌我关系”,而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政治对立的关系”。
由此可见,中国只有制定超越台海的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战略才会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中国大陆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两岸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岸领导人、政党、人民大众应齐心合力,为一家人的团聚贡献力量。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台海问题根源来自于中国内部两种思想的斗争,或者说是两种文化无法兼容的结果。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本土出现两股文化,一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维,另一种是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形式。代表者便是中国共产党、中华国民党。
因为主导思想,意识形态的不同,两者不会相溶,结合,因为这二者就像阴阳两极,俗语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个是代表新时代的中国,一个代表中国传统思潮,以保留传统特色物质为特点的中华政党。一山不容二虎,那势必要打起来。因为有了宝岛,国民党可以有一块自己的地盘践行自己的施政方针,不需要向其他国家的反对党那样,成天在自己国内闹腾,生灵涂炭。既然道不同,难道就不能和平统一了吗?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根源在文化,那就从文化、思想上解决。6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灵活性得到大大改善,党政党纲更加人性、民主。这么多年来,中共不断的在自身找问题,不断的进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伟大中国梦,等等,就是它不断开明、进步、民主的表现。当今时代,中国是代表14万万中华儿女的政党,它具备了中华儿女一向的包容、忍耐的良好品格。既然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可以被我们改造整合到社会主义,那两个政党间的分歧也是可己的一套行政、立法、金融等机构,在生活习惯、交通习惯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大陆毕竟大,郑经曾经这么说过:“大清啊,大如牛,台湾呢,像颗钉,你说是清理个牛容易呢?还是清理个钉子容易呢?”的确,现在大陆自身发展有很多问题。首先,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大陆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以拉动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建立、经济不平衡需要改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动力和保障机制亟需健全等。再者,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应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下大力度去想法解决,例如:房价问题、工资增长的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水平、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很不完备。第三,中国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需要改变和完善,尤其是各种群体性利益冲突的不断涌现意味着中国大陆的社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都必须改善和提高,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内部问题的当务之急。第四,还是文化,思想的包容问题,中国大陆的思想文化建设需要新思路、新方式和新途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包容、自强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这么多年来都强调多元化文化,强调双百方针,可是取得的成果却不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