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关系研究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
两岸关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一、改革开放前大陆对台政策与台海关系的缓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进行了不懈努力。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加上美国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延缓了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
朝鲜战争结束后,远东局势出现了缓和的局面,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主客观条件既为“武力解放台湾”奠定了基础,又为和平地解放台湾提供了前提。
于是,中共中央在坚持“武力解放台湾”战略方针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1955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只要美军撤退,台湾可以和平解放。
”这是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首次发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情况分析
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香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外贸市场,也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内地对港澳台地区贸易总额的近70%。
特别是中国内地对香港的出口额占中国内地总出口额的近50%。
这也说明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同香港的经济关系紧密,两地经济互利互补。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等行业。
同时,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发展,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通道。
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化业务。
二、中国内地与澳门的贸易关系
澳门是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贸易中的一个较小的成员,但在中澳两地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规模。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内地对澳门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内地对港澳台地区贸易总额的约2%。
中国内地对澳门主要出口服装、纺织品、电子产品等,同时也从澳门进口家电、酒类、饮料等。
三、中国内地与台湾的贸易关系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内地对台湾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内地对港澳台地区贸易总额的约10%。
中国内地对台湾主要出口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同时也从台湾进口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地贸易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为两地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既有助于增进两地经济关系,也有助于增加两地的贸易规模。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最新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两岸经贸关系是关乎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良好。
应运而生的ECFA的签订,更是打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脉络,开启了两岸全方位合作新时代。
,但与此同时,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大陆、台湾、国际三管齐下,两岸经贸关系必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关键词】两岸经贸关系;ECFA;政策;全方位合作“两岸”是指台湾海峡两边所对峙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效统治的“中国大陆”以及由台湾当局政府有效统治的“台澎金马”。
中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仍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使两岸经贸关系一度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
台商来中国大陆投资主要以间接方式进行,即投资必须经第三地注册公司转投资于大陆,只有1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案可直接以台湾公司的名义投资,但是资金仍要经过第三地汇入中国大陆[1]。
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直接通商,两岸贸易也只能经过第三地间接进行。
由于台湾当局严格禁止中国大陆的资金进入岛内从事任何投资活动,这就形成了单向性的不正常局面,同时也造成两岸贸易不平衡。
直至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以两岸和平双赢取代民进党的“台独”对抗思维,两岸在“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倡议下,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两岸经贸互动将由民间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
从政策和法律两个层面,积极创造台商投资中国大陆的有利环境。
香港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与发展
香港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与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对两岸(指中国大陆和台湾)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发展。
本文将论述香港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并探讨这一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一、经济影响香港回归对两岸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归后,两岸的经贸交流更加便利化,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成为了两岸经贸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加快了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
香港在回归后得到了更多来自大陆的投资和资源支持,使香港成为大陆企业境外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台湾企业提供了更多与大陆接触和合作的机会。
这种经济合作的加强不仅促进了两岸的共同发展,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
二、政治影响香港回归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两岸政治关系。
回归后,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保持高度自治。
这一制度在两岸之间树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榜样,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範本。
香港回归的成功使得两岸的互信增加,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影响香港回归拓宽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渠道,促进了两岸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香港汇集了中华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元素,回归后,香港的文化繁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两岸人民可以更加便利地走访和学习对方的文化,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与认同,这有助于推动两岸人民的心灵契合。
香港还成为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两岸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结起来,香港回归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与发展是多方面的,经济上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两岸一体化进程,政治上的巩固增强了两岸互信,文化上的融合增进了两岸人民的友谊。
香港回归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历史机遇,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岸经贸发展形势分析
两岸经贸发展形势分析尽管两岸关系持续恶化,两岸贸易发展出现起伏,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下滑,但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仍在曲折中前行22.6%。
受此影响,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比重也显著下降至38.7%左右。
台对大陆农产品出口显著下滑近年来,由于两岸关系的持续恶化与对抗,两岸农产品与食品贸易争端不断,影响到两岸农产品贸易尤其是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重要变化。
受两岸关系形势恶化及大陆加大对台湾农产品进口监管与规范食品进口企业登记注册等因素影响,大陆继2021年3月宣布暂停输入台湾菠萝、同年9月20日起暂停输入莲雾、释迦等之后,2022年6月10日再次宣布暂停输入台湾石斑鱼,8月3日宣布暂停输入台湾柑橘类水果、白带鱼与冻竹荚鱼。
大陆每次暂停进口台湾农产品与水产品,都会引起绿营的歪曲、攻击与政治操作。
12月8日,海关总署宣布台湾99.9%的水产品及2199项食品、啤酒、高粱酒与饲料未通过注册暂停进口,同时台湾百家水产申请销陆未获核准,因涉及面广,在岛内再次引起极大关注与争议。
台当局不自我检讨,不公开大陆暂停进口食品事情真相,却不断进行政治炒作与攻击。
这次大陆暂停台湾食品等进口,是因为台湾企业未依大陆公布的新规重新注册登记所引起。
2021年4月,中国海关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同年10月大陆向台湾方面通报相关事项,2022年大陆还特别对台湾企业重新注册延长。
到2022年11月,台湾还有许多企业未能依法完成注册,对大陆食品出口受到影响。
台湾媒体不明事理称大陆停止台湾食品进口,台当局则大肆扭曲,攻击大陆对台实施“贸易障碍”“歧视性待遇”,还要上诉WTO。
岂不知,入世后,台湾长期对大陆农产品进口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实施不公平的歧视性贸易政策,还有资格上诉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进口的合法正当管理措施。
同时,台当局还对大陆农产品进口进行报复,台食药署于11月宣布“最新进口食品不合格名单”,因农药残留或农药超标等原因对大陆白萝卜等禁止进口。
两岸经济关系的演变、影响与展望
两岸经济关系的演变、影响与展望摘要:二十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演变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密不可分。
两岸经济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是两岸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化发展,促使两岸经济关系形成以产业梯次转移为主导的发展特征。
目前,两岸经济关系已成为两岸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平台,推动了两岸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今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两岸经济转型将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向纵深发展,并对建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提出更迫切的要求。
关键词:两岸经贸、全球化、产业转型、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壹、两岸经贸政策互动与经济关系的演变回顾二十余年来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经贸往来的恢复(1979-1987年)两岸经贸往来的恢复,始于1970年代末。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大陆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主张,其后经过1981年的「叶九条」和1983年的「邓六条」,大陆对台政策完成了由「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转变,使两岸军事对抗状况大大缓和;同时,大陆加快改革开放并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使两岸经贸活动增加了新的市场诱因。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大陆有关部门开始启动对台贸易活动。
1979年5月8日,外贸部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台贸易的暂行规定》。
1980年6月,商业部颁发《购买台湾产品的补充规定》,对进口台湾产品免征关税,对台商购买大陆货品优先供应。
1979年起,大陆开始主动邀请台湾商参加广交会,并于1980年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港采购台湾产品,仅第一批合同金额即达8,000万美元。
1「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编,《对台贸易手册》(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页51.」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台湾同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给予台商在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费等方面一系列优惠,允许30%产品内销。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涉及我国与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
本文将从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港澳台问题港澳台问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和矛盾。
以下将从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香港问题香港回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
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根据“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在维持自身独特制度的同时享有高度自治权。
香港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2. 澳门问题类似于香港,澳门也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澳门回归于1999年12月20日。
澳门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发展澳门经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保持与中央政府的紧密联系。
合理利用澳门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的桥梁作用,对于澳门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3. 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利益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将台湾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台湾问题的首要任务,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央政府的努力方向。
二、对外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与世界各国的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以下将从外交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倡导国际间和平与合作。
中国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不断扩大睦邻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经济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主张开放、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发展,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国际贸易知识
4、国际贸易运输的时间性强
按时装运进出口货物,及时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对履行进出口贸易合同,满 足商品竞争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及时结汇,都有着重大意义。特 别是一些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和敏感性强的商品,更要求迅速运输,不失时 机地组织供应,才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巩固和扩大销售市 场。因此,国际货物运输必须加强时间观念,争时间、抢速度,以快取胜。
阿联酉——迪拜 迪拜是有钱人的世界 (因为有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国际贸易风险高 由于交易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商品要经过跨国运输, 要比国内贸易承担更多的风险,如商品的质量、交易双方的资信、 结算汇率、运输与保险等。
跨国运输的特点
1、国际贸易运输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涉外活动
国际货物运输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外事活动,这就要求我们 不仅要用经济观点去办理各项业务,而且要有政策观念,按照我国的对外政策 的要求从事国际运输业务。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 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 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 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 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2、国际贸易运输是中间环节很多的长途运输
国际贸易运输是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运输的距离都比较 长,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运输工具,通过多次装卸搬运,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 如转船、变换运输方式等,经由不同的地区和国家,要适应各国不同的法规和 规定。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的运输过程。
台湾地区与大陆经济的关系研究
台湾地区与大陆经济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两岸经济关系的紧密合作,既有台湾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大陆的制造优势所迫,也有两岸人民对于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探讨台湾地区和大陆经济关系的发展。
一、历史背景台湾地区和大陆的经济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当时,美国开始拓展对华经济贸易合作,并推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始正式接触。
1979年,两岸经贸商谈正式开始。
双方通过商谈,签署了双方经贸协议和管制暂行条例等文件,逐步加强了两岸间经济联系。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的企业通过投资设厂、加工承包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大陆投资成立了厂商,并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模式促进了台湾企业与大陆市场的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加深。
1992年两岸政府在香港达成“九二共识”,开启了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的新时代。
二、现状分析目前,两岸经贸合作覆盖范围广泛,涵盖了贸易、投资、旅游和技术等多个领域。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两岸货物贸易额达到了144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2%。
其中,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出口额占了23.3%。
此外,根据台湾地区经建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在大陆累计投资达到1076.7亿美元,成为大陆最大的外商之一。
台资企业在大陆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为大陆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旅游和文化等领域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截至2019年,大陆居民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最大的海外游客来源地,而台湾地区也是大陆居民出境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双方在文化交流、学术合作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三、未来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岸经济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政治方面,两岸关系冷却,影响了两岸经贸的深入合作和交流;另外,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引入,也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基于贸易流量指标与多边阻力条件引力模型的分析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基于贸易流量指标与多边阻力条件引力模型的分析————————————————————————————————作者:————————————————————————————————日期: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基于贸易流量指标与多边阻力条件引力模型的分析-经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经验研究——基于贸易流量指标与多边阻力条件引力模型的分析李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29)摘要:本文通过对贸易流量指标分析表明,台湾地区与包括大陆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不平衡的互补贸易关系,对大陆出口依赖明显,对东盟等其他贸易伙伴进口依赖明显,致使台湾地区对大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敏感。
基于多边阻力条件的引力模型分析表明,海峡两岸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双方经济增长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台商对大陆直接投资存量、海峡两岸贸易政策等。
“大三通”、ECFA关税减让等政策的效果显著且不断放大,两种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海峡两岸;台湾地区;经贸关系;引力模型;贸易流量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7-0099-08收稿日期:2015 -05 -18作者简介:李丽(1973 -),女,辽宁营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E-mail:[emailprotected] C0m一、文献梳理与评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产业垂直分工与贸易的互补性、贸易与投资的关系、一般均衡或局部均衡分析、政策影响等角度研究。
吴凤娇和陈炳华运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和流向。
李非和吴凤娇运用G-L指数和GHM方法对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李非和蒋含明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研究了海峡两岸贸易成本。
张传国研究了由台商投资驱动的海峡两岸贸易以及由海峡两岸贸易诱发的台商投资之间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与内地和香港双边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
增长。
服 务 贸 易额 的 变 化 与 人 民 币对 港 币的 实 际有 效 汇 率 之 间 的 关 系 进 行 分 析 , 找 出人 民 币对 港 币汇 率 与 香 港 地 区服 务 贸 易之 间 的 因 果 关 系 。 通 过 分 析 得 知 ,人 民 币对 港 币 汇 率 的 变 化 是 两 地 服 务 贸 易变化 的 原 因之 一 ,此 外 ,两地 之 间 的服 务 贸 易存 在 稳 定 性 协 整 关 系。 关 键 词 :汇 率 变 动 服 务 贸 易 协 整
果协 整关 系存在 ,我 们 则认 为变 量之 间 存在长期 的均衡 关系 。 对于本文 , 我们 采
用的是 E g l Gr n e 两步 法 ,通 过建 n e— g r a
随 着 香港 与 内地 经 贸 关系 的 日益 紧
密, 香港地 区对内地的进出 口总额从 1 9 98 年 的 63 6. 6 8亿 港元 增 加到 2 0 0 8年 的 1 4 49 4 5 .3亿港元 。在各 国大 力发展服 务 业 的情况 下 , 香港 对 内地 的服务输 出、输
, 验 k b - "
数 据 说 明及 研 究方 法
(一 )数 据 说 明
面前 , 充分 发挥一 国两制 的优势 , 惠 应 互
互 利 , 长补短 , 到共 同促进服 务贸 易 取 达 发展 的 目的。 本 文 旨在 利 用协 整检 验 的 方法 ,通
本文采 用的汇率数据 为 1 9 — 0 8 8 2 0 9
额从 3 .7 19 %下降到 2 .2 56 %。从基本数据 来 看 ,内地 与香港地 区之 间的服务贸易关 系基本 处于稳定增长 的状态。
浅析新形势下香港在海峡两岸经济贸易中的作用
翻 开 了全 新 的 篇 章 。 从 历 史上 看 , 香 港 在 两岸 经 济 贸 易 中一
直 发挥 着 转 口贸 易的 作 用 . 而 如 今 三 方 已 经形 成 了 直接 贸 易 的 环境 . 香 港 如 何 更 好 的 在 两岸 经 贸 中发 挥作 用 值 得探 讨 。
本 文从 中 国 大 陆 和 台湾 的 经 贸 关 系 出发 . 着重 分 析 了新 形 势 下 香 港在 两 岸 贸 易 中发 挥 的 作 用 。 并 就 如 何 进 一 步推 动 两 岸
险, 其 实 则 是 一 项 系统 的保 障工 程 。该 项 工 程 还 需 要 从 中 央 银行 、 金 融 法 规 等 两 方 面 的适 应 性 优 化 中 . 来 确 保 商 业 银 行 营 业 风 险 的有 效 规 避 。 具 体 的 措施 包 括 : 尽 快 建 立 起 适 应 经济 市场 化 的 运行 机 制 :进 一 步 强 化 和 完 善 中央 银 行 在 宏 观 经 济 调 控 中 的作 用和手段 , 建立健全利 率市场化相 关的政策 法规 。 规 范 市 场 行 为 。加 快 国 有银 行 的 股份 制 改 造 , 合 理 地 剥 离 国有 银 行 制 度性 、 政 策 性 的 不 良资 产 , 加 大 金 融 监 管力 度 。 在 实 体 经 济方 面, 还 需 要 尽 快 转 换 国有 企 业 的经 营 管 理 机 制 , 增 强 其 适 应 利 率 市 场 化 的 能 力 ,并 提 高 其 对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反 映 的 灵 敏 性, 以确 保 利 率政 策 传 导 机 制 的 顺 畅 。 参考 文献 : 【 1 1 6 千伟 . 中国贷款利 率改革 - 9资 本 配 置 [ M】 . 经 济 管 理 出版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
海峡两岸关系现状1949年以前的两岸关系较为单纯,无非是一般的国内关系(如台湾清治时期与台湾战后时期初期)或一般国际关系(如台湾荷西殖民时期、台湾日治时期)。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的特殊分立分治状态,今日的海峡两岸关系通常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
1997年与1999年,香港与澳门分别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台湾与港澳两地的关系,亦可纳入广义的两岸关系,但狭义上排除在外。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一直牵涉亚太区域情势,乃至世界强权的策略布局与全球安全。
两岸关系亦始终在发展、变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原时期、冷战时期、苏联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的中国大陆持续发展并逐渐崛起,中华民国亦经历经济飞跃成长与政治民主化及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人的主体意识加强,当今的两岸关系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之一。
同一期间,国际政治中多数国家因“一个中国”问题,较少承认中华民国政府而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然而中华民国依然有效统治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实际统治权从未及于台澎金马,故台湾问题及其解决仍然是两岸之间以及国际政治上的难题。
今日海峡两岸关系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上。
两岸的双边贸易方面,2011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出口1240.5亿美元,进口452.8亿美元,顺差达787.7亿美元,是长期以来台湾的最大贸易出口和顺差地区,占了台湾全年贸易出口的40%。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台独分子的有意挑唆,使台湾至今仍然和大陆处于既不统一,又不分裂的局面。
台湾问题是目前中央政府最核心的问题,大陆政府要发展并壮大,必须解决好台湾问题。
对于大陆政府来说,无论是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政治角度都必须把台湾统一。
中国现在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亚洲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的加大,这更增加了美国从经济上遏制中国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成为了美国最后的一张底牌。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85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马丽丽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2003年CEPA的签署更是将两地贸易关系推向了新的台阶。
香港近几年一直是中国内地五大贸易伙伴之一,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对两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基于近十年的数据,对两地贸易背景,贸易总额及贸易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两地贸易发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贸易背景;贸易总额;贸易结构;贸易发展的利弊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背景入世1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基于出口大量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香港由于其发达的转口贸易而成为了中国内地与其它地区贸易往来的桥梁。
从海关的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因为香港独特的国际经贸地位和特有的贸易相关政策,目前中国内地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大约70%是通过香港地区成交并由香港转口的。
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近十年来其市场开放度逐步扩大,贸易总量进一步增加,贸易结构不断调整,在世界经贸市场上的地位不断上升。
同时,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往来随之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崛起和发展使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关系进一步加深,加上香港对其物流业发展的支持,两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二、两地贸易总额及贸易结构分析中国内地与香港均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及2003年两地CEPA的签署,近十年来两地的贸易总量不断增加,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贸易关系更加密切。
(一)两地贸易总量分析目前,香港是中国内地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内地则是香港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之首。
近十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总额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之外,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
两地的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330317百亿港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3444162百亿港元,增加了将近1.6倍。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研究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研究【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区域化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现今,随着海峡两岸局势的缓和以及贸易关系的发展,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以及海峡两岸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影响,分析进一步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同时提出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海峡两岸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港澳优势以及长江三角洲利用上海政策的优势,成为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现今,随着海峡两岸局势的缓和以及贸易关系的发展,台湾海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显露端倪。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效应分析(一)两岸贸易的依存度台湾、大陆自相互开放以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台湾对大陆顺差持续增长。
早在1978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为零,经香港转口自大陆的进口额仅为4600万美元。
到了2010年,大陆与台湾贸易总额达到1453.7亿美元,同比上升36.9%。
其中台湾对大陆进口为296.6亿美元,同比上升44.8%;台湾对大陆出口为1156.9亿美元,同比上升35.0%。
2006年至2010年,通过分析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占台湾进出口货物总额可以看出,两项贸易数据除2009年有所下滑之外,保持着较为平稳增长。
而两岸进出口总额占台湾进出口货物总额比,从2006年的25.27%到2010年的27.65%,呈现出稳定提高的趋势。
总体上,两岸之间已经建立并表现出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这种依存度在持续的攀升,尤其以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最为显著。
两岸贸易对于台湾对外经济的重要性不断增大,成为其重要支撑。
(二)两岸贸易的经济贡献率仅从1998年到2010年,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就从8.90%跃至33.91%,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上一节的分析。
其中,在2005至2007年维持在33%左右的高位。
而对于大陆来说,贡献率在2004年达到4.68%的小高峰,但随后平稳降低,2009年后停留在2%上下。
研究性学习-台湾问题
高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表研究成果展示(一)台湾概况台湾省坐落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湾岛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万。
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岛上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距历史考证,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主要是高山族,已经在台湾生活许多代。
与福建一样,一些台湾居民,有信奉妈祖的习惯,讲闽南语;儒家思想在台湾的影响很大,台湾每年的教师节就是孔子的生日,繁体中文是台湾人民的通行语言,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大陆与台湾早就有往来,在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就向荷兰殖民者说过,“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由于便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迅猛。
许多制造业生产在亚洲地区位居前列,工业产品包括汽车、飞机、轮船、石油化工产品、钢铁、机械、电器、电脑与电子消费品、纺织品与服装、体育用品、鞋、玩具、加工食品及手工艺品等,大部分用于出口。
两岸三地经贸关系与合作
中国加入WTO后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一、两岸三地经贸投资合作的历史与现状1.香港与祖国内地经贸投资合作的历史与现状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经贸投资合作关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5年,祖国内地与香港经贸投资合作的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从兴建4个经济特区,到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继而扩大到3个沿海开发地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而为港商到祖国内地投资及扩大贸易创造了条件。
港商对祖国内地的投资,首先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少数地区投资兴建旅游宾馆、酒楼餐厅、建筑装修、路桥建设和经营出租小汽车等业务。
同时陆续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形式,在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加工贸易项目。
投资者以中小资本为主。
第二阶段:1986-1992年,香港制造业大量转移,奠定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与祖国内地经贸合作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两地优势互补,香港的资金、技术、设备、市场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祖国内地低廉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政策优势相结合,从而使香港产品在价格上取得竞争优势,也促进了祖国内地特别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
港商的投资不仅在加工生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开始向其他行业全面渗透,发展了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贸合作关系。
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两地经贸投资合作进入新时期。
其中1993-1997年是香港回归前的过渡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港商增强了对内地的投资信心和热情,投资趋势呈现出金额大、期限长、范围广、进展快的特点。
2.台湾与祖国大陆经贸投资往来的历史与现状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祖国大陆与台湾长期处于隔绝状态,经贸往来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双方才有极少量的贸易,主要是台湾“物资局”在香港采购一些大陆中药材。
两岸四地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
总第 4 4期 2
刘兰凤 :两岸四地服务 贸易与经 济增 长
・4 ・ 7
比赋 在 19 年 后 就 迅 速 增 长 。香 港 、 台 湾 地 区 无 91
M 为进 口, 为 出 口。 文根 据上 述文献 思 路 , 贸 本 将
后也呈现快速增长 ,虽然澳 门服务 贸易总 出 口占比 基本呈现递增趋势 ,但 占世 界服务 贸易 出 口总额 比 例很小 ,尤其 是运输服务 贸易 和其他 服务 贸易 出 口 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 的比例就更小 。
台 湾 地 区 服 务 贸 易 出 口 占世 界 服 务 贸 易 出 口
19 9 8年后呈 快速 增 长方 式 ,旅 游 服 务 贸易 进 口 占
作者简介 :刘 兰凤 (95一) 17 ,女 ,湖南衡 阳人 ,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师 ,研 究方向:国际贸易; 袁 申国 (9 0一) 17 ,男,湖南衡 阳人 ,广 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研 究方向 :世界经济。
2 1 / 8 总 第 4 4期 020 2
文章 编 号 :10 — 4 X (0 2 8— 0 6 0 0 1 18 2 1 )0 0 4 — 9
商 业 研 究
两 岸 四 地 服 务 贸 易 与 经 济 增 长
刘 兰凤 ,袁 申国
( . 广 东 外语 外 贸大 学 南 国 商学院 ,广 州 1 2 .广 东 外语 外 贸 大 学 管理 学院 , 州 广 50 4 ; 15 5 5 00 ) 10 6
趋势 ;第二 阶段 为 19 2 0 9 7— 0 9年 ,期 间 三者 占比 都呈下 降趋 势 。香港 其 他 服务 贸 易 占 比递 增 时 间 稍长一些 ,从 18 92年一直 持续 到 20 年 ,2 0 01 0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作用
从20世纪70年代后,经过经济快速扩张后,“亚洲四小 龙”普遍面临着劳动力供应紧张、物价上涨、高地价及高通 货膨胀等问题。同时,由于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发展 中国家的崛起,削弱了 “亚洲四小龙”的国际竞争力。香港 在内外环境变化的不利条件下,时逢中国大陆改革开放, 港 商纷纷抓住机遇开始在内地投资,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 充足的经济资源,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很快在珠 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生产体系,有效地缓解了香港劳 动力供不应求、劳工工资上涨、用地紧张等问题。香港与大 陆成功的经济合作经验,也使台湾调整对大陆的经济政策,借 鉴香港的经验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 加深两岸的贸易依存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臝的 经济发展局面。
调和作用
在台湾坚持“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阻扰两岸贸易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香港利用其与两岸良好的 政治关系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中 发挥着明显的调和作用,使得台商可以绕开台湾对两岸贸易 的限制,将两岸关系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台商在很长时间 内通过香港合法地进出口商品,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台湾 经济发展的需要,缓解了台湾日益增大的内外压力,香港的 这种调和作用是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香港在海 峡两岸非正常化的政治关系中发挥的特殊的调和缓冲作用, 两岸的经贸关系是难以快速发展的。此外,香港的调和作用 还体现在,它降低了两岸事务性接触的政治敏感性,是两岸 官方、半官方接触的便利场所。
(三)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时期(1992年-2001年) 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掀起了第二次改革开放的热潮,确立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了台湾同胞赴大陆投资和贸易的吸引力和热情。这 一时期台湾当局虽然不予追究台商经港、澳对大陆的间 接贸易,但是在制定法令时仍然不忘用“贸易监测系统” 对两岸的经贸加以限制。因此,这时期两岸经贸发展特点 是继续在“政冷经热”的环境下以投资带动贸易的发展。
(二)两岸贸易快速发展时期(1987年-1991年) 198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台湾同胞来 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的通知》, 鼓励台商赴大陆开 展两岸经贸活动。随即,国务院又于1988年7月出台了《关 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以法令的形式给予赴大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济特区投资的台商提供了更大 的优惠与便利。1989年,台湾行政院公布了《两岸人民关 系暂行条例》,正式允许台湾同胞以间接方式赴大陆从事 经济贸易活动。这一时期,由于两岸贸易政策的松动,两岸 的贸易总额实现飞跃式的增长,从1988年的27.2亿美元迅 速增长到1991年的57.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41.7%。
然而,由于1979年至1985年台湾釆取拒斥往来的消极态度对 待两岸关系,蒋经国在1979年4月提出“偏安拒和”、“不接 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阻扰两岸的经贸恢复,使得这 一阶段两岸的贸易主要由第三个地区转口开展两岸民间贸易,并 呈现波动式上升。
虽然1979年和1980年的两岸贸易分别同比增 长67.4%、303.9%,然而1982年、1983年和1986年 两岸贸易又分别同比下降39.4%、10.8%和13.3% 。 总体而言,尽管台湾宣布拒绝与祖国大陆往来,但 由于大陆单方面对台湾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 措施,在利益的驱动下,台湾政府也开始默许非官 方经济组织经港澳开始与祖国大陆间接贸易。因 此,越来越多的台商开始涉足两岸贸易,两岸的贸 易额开始波动大幅上升。
三、香港在两岸贸易关系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一)中介作用
1、香港是两岸间接贸易的转运港 2、台商投资大陆的跳板 3、两岸经贸合作的资金港
(二)调和作用
(三)示范作用
1、香港是两岸间接贸易的转运港
香港与台湾贸易规模统计表(1981年-2011年) 单位:亿美元
两岸经香港转口贸易(1981年-2010年)单位:亿美元
台湾对大陆的投资额
单位:亿美元
(四)全面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随着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幅度对成 员国降低关税及逐步撤销非关税壁垄,进一步开放金融、 保险、商业等服务领域的投资,而台湾当局作为WTO成员, 处于世贸组织的压力和经济利益考虑,于2002年1月出台 了《加入WTO两岸经贸政策调整执行计划》,对中国开放 市场,降低关税,将两岸由过去的“间接贸易”转为“直 接贸易”,并分阶段幵放岛内的服务业,放宽大陆对台湾 投资的限制,两岸的先后入世为两岸的经贸交流提供了难 得的契机。2003年春节,两岸首次实现包机在两岸通航方 面又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12月,海峡两岸“海运直 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实现两岸三通。
后期:
台湾 大陆:基础资本密集型
纺织品占2.2%,机电产品、仪器、车辆占40%
大陆
台湾:
机械及电机设备、化学品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依存度
大陆对两岸的贸易依存度在1994年以前逐步上升。 1994年到2002年,维持在稳定阶段,大陆对两岸的贸易依存 度平均为6.68%。而从2002年至今,大陆对两岸的贸易依存 度逐步下降,截止2011年,大陆对两岸的贸易依存度仅为 4.39%。此外,大陆对台湾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大陆 自台湾的进口依存度。 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稳步上升,特别是在亚洲金 融危机之后,台湾对两岸的贸易依存度更是急剧上升,台湾 对大陆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更是从1979年的0.13%上升到 2011年的40.5%。台湾对大陆的贸易的依存程度远远高于 大陆对台湾的贸易依存程度。
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总额从1993年的85.9亿美 元增长到2001年的29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27.4% 。与此同 时,两岸的贸易额也从1991年的57.9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 323.4亿美元,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超逐年稳步增长, 2001 年台湾对中国大陆顺差达到223.4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贸 易依存度不断加深。
1.充分发挥两岸三地的比较优势,扩大贸易规模 2.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3.加强两岸三地对话与合作,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关系回顾
(一)两岸贸易恢复时期(1979年-1987年)
国家外贸部于1979年5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对台湾贸易的 暂行规定》,采取优惠措施和相关开放政策积极推动两岸贸 易发展,两岸的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0.5亿美元上升到1987年 的15.2亿美元,累计贸易总额达到55.6亿美元,两岸的贸易 关系逐渐缓和,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贸易、投资规模不断 增长,双方的资金往来也日益频繁。然而由于台湾的限 制,海峡两岸直到2002年才可以直接通汇,此前二十几年 的资金调拨与融通都要大部分通过香港的金融机构提供 协助,。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日趋频繁与扩大,台湾金融 界也掀起了“大陆热”,他们在进军大陆前,首先是在两 岸经贸关系的中介地——香港,设立据点或积极试图前 往设置分支机构,或出资收购香港银行的权益,台湾在港 的金融分支机构的业务重心都定位于两岸的经贸活动上, 试图改变两岸通汇需要透过外商银行进行的状况,提高 两岸间资金流通的速度与效率,获取可观的利润。
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的贸 易关系
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一国(地区)对外贸易 与国际和国内的经济情况密不可分,影响因素众 多。其中国际影响因素主要有出口价格水平、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分工水平等;影响一国 (地区)对外贸易的国内影响因素主要有一国(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汇率、技术等。
二、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商品结构
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要十种商品结构变化表(亿美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陆对台湾出口的主要十种商品结构变化表(亿美元)
初期:
台湾
大陆
大陆: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须品
纺织品占50%
台湾:原料、初级产品、农产品
中药占大陆对台出口总值的33.4%,鱼类占27.54%
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之间贸
易发展的前景及政策建议
尽管海峡两岸现阶段在政治领域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但是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己 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大陆和台湾要继续利用香港的优越条 件来发展两岸贸易关系和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香港也应继 续在两岸的经贸交流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并以促进自身的 发展,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把两岸三地各自的优势有机 地结合起来,减少彼此的竞争和摩擦,共同繁荣。
由于过去长时期台湾的政治限制,两岸无 法进行直接的贸易,需要通过香港这个中介间 接进行,许多台湾企业就在香港设有附属机构, 或聘用香港的代理商从事两岸的间接贸易。香 港每年在间接贸易方面的受益约占两岸间接贸 易额的15%以上。从1981年至1997年,台湾对香 港出口从19亿美元上升到286.9亿美元,年平 均增长82.9%,直到1997年至今,台湾对香港 的出口增速才有所放缓。根据台湾财政部的统 计,香港在2003年之前一直是其仅次于美国、 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在台湾对香港的出 口中, 有40%左右是输往中国内地的。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双边贸易 总额也从2002年的446.7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600.3亿 美元,累计贸易额达10457.5亿美元。2010年6月29日,中 国大陆与台湾在重庆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这标志着大陆与台湾开始实质性地走上了在经济上 实现互利、共同寻求和平统一发展的道路。2011年3月5 日, 大陆在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加强两岸贸易,促进双向投 资,全面深化经济上的往来,扩大两岸在新兴产业和金融 等现代服务业上的合作,并促进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 这一纲要的提出对推动两岸未来在经济上的合作具有里 程碑式意义,两岸的经贸往来又迈出了一大步。
2、 1987年后,台商逐渐开始对大陆投资。台商对大陆的投资 主要从香港间接进行,通过在香港注册公司或与港商联合到大陆 投资,或与港商合股联合到大陆投资等方式到大陆投资,在台湾 “投审会”登记报备的已赴大陆投资的企业,多半是以香港作为 设立子公司的第三地区。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香 港-大陆”三地慢慢形成一种以香港为轴心的新型的地区经济关 系,由台湾提供中间原料和部分技术,大陆提供充沛低廉的劳动力 进行加工出口,两地通过香港完成两岸的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