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识别与中医治疗
水痘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水痘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率很高。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
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
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该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由口鼻而入,蕴郁肺脾。
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初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
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下面介绍几种水痘的中医治疗方法。
1、风热型:无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疱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
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
方药用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主要成分;金银花、苦参、紫花地丁、蒲公英、儿茶、乳香、紫荆皮、没药、麝香、龙血竭、海螵蛸、白花蛇、皂角刺等40余味中药材提取精制而成。
使用方法;取本品适量倒在干净的容器里,再用医用棉签,然后涂抹患处(禁止医用棉签直接在原装瓶中取用,防止污染)。
每天涂抹2-8次。
4、水痘方:柴胡3克,茯苓6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黄芩1.5克,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
适用于水痘轻症。
5、针灸疗法:治以清热疏风利湿。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
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
6、推拿疗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推坎宫。
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
那么得了水痘该如何护理呢?1、隔离患儿: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
儿科中医-水痘
2.邪炽气营 证候 壮热烦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 便秘溲赤,皮疹粗大,分布稠密,疹色紫暗, 疱浆混浊,根盘红晕显著,舌质红或绛,苔黄 燥而干,脉象洪数。
本证以壮热烦躁,疱疹稠密,疹色紫暗, 疱浆混浊为特征。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主方 清胃解毒汤加减。
邪毒闭肺 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开肺化痰。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 水冲服。用于水痘轻证。
2.银翘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温开水送服。用于水痘轻证。
3.牛黄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温开水送服。用于水痘重证。
4.清开灵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用 于水痘重证,及邪陷心肝、邪毒闭肺变证。
二、药物外治 1.黄连膏:涂于患处,每日1~2次。用 于水痘成疮或干靥而疼者。
2.青黛30g,煅石膏50g,滑石50g,黄 柏15g,冰片10g,黄连10g。共研细末,和 匀,拌油适量,调搽患处。每日1次。用于水 痘疱浆混浊或疱疹破溃者。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隔离水痘患者,直至全部疱疹结痂为 止。
水痘重症 免疫低下 长期服用激素
[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水痘时邪。
2.病位:主要在肺脾,涉及心肝。
3.主要病机:邪蕴肺脾,湿热郁蒸,外 透肌表。
水痘病因病机示意图
时行邪毒 口鼻 肺卫 肺卫失宣 表证
气营(脾) 毒炽气营 壮热烦躁 夹湿透发 水痘布露
邪毒炽盛 邪毒炽盛
内陷心肝 邪毒闭肺
神昏、抽搐 高热咳嗽、喘急鼻煽
2.本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易 感儿童接触水痘病人后,应观察3周,并立即 给予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可预防发病。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水痘(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水痘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水痘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传染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水痘varicella水痘是感受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可有发热,皮肤分批出现皮疹,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本病传染性强,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6~9岁。
全年均可发生,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本病可发生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本病中医、西医病名一致。
3 诊断3.1 病史[1-4]起病前2~3周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1-5]常证:皮疹可见于全身,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较密集,常伴瘙痒感,分批出现,初期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24小时后变为疱疹,2~3日结痂,高峰期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形态椭圆,大小不一,周围红晕,愈后不留疤痕,无色素沉着,可有发热,多为低热,伴全身不适、头痛、咽痛、纳差等症状。
变证:多发生在体质虚弱患儿,皮疹稠密,疱疹较大,疹色赤紫,根盘红晕明显,疱浆混浊,发热,呕吐,烦躁;或见嗜睡,神昏,谵语,惊厥;或见咳嗽频作,喘促。
先天性水痘:孕母水痘史,先天性畸形,低出生体重,皮肤瘢痕,播散性水痘,智力低下。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二次感染者,症状较轻微。
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以及正接受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二次感染后,病情危重,预后差。
自然病程约1周,轻者可自愈。
3.3 实验室检查[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亦可见白细胞总数稍增高,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可增高。
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抗体高滴度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可明确病原。
病毒学检查:将疱疹液直接接种入人胎羊膜组织培养分离病毒,单纯-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特异性病毒DNA,是敏感、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
【优秀文档】水痘状如豆粒,疱疹内含水液中医辨证施治
水痘状如豆粒,疱疹内含水液中医辨证施治
水痘是一种由于感染水痘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这种病症可在任何的一个年龄发生。
那么,这种病症用中医是怎样治疗的呢?治疗水痘的中医辨证方法有哪些?赶紧来看看吧!
中医认为
本病多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当以疏风清热、解毒利湿为治。
分型辨治
中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3型。
邪伤肺卫型
主要表现为发热轻微,或无发热,鼻塞流涕,伴有喷嚏及咳嗽,1~2日皮肤出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点粒稀疏,此起彼伏,以躯干为多,舌苔薄白,脉浮数。
当以疏风清热解毒为治,方用银翘散加减,药取金银花、连翘、竹叶、薄荷、牛蒡子、桔梗、车前子、赤芍、杏仁、滑石、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各10克,滑石18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散,或桑菊感冒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柴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毒炽气营型
主要表现为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红或舌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当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为治,方用清胃解毒汤加减,药取升麻、黄芩、丹皮、生地、紫草、山栀、木通、芦根、全瓜蒌各10克,石膏20克,黄连3克。
中成药可选用六一散(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合黄芩片(每次3片,每日3次);羚羊角散(每次1支,。
水痘
•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
变证
( 一)内陷心肝
治法:清热解毒,镇惊息风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邪毒闭肺
治法:清热解毒,开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病例分析:病儿,男,8岁,发热2天伴皮疹半天。患儿
2日前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即服用小儿速效感冒冲剂, 抗病毒口服液流涕减少,今天中午躯干部出现数个疱疹,疱 浆清亮,故来诊。就疹时发现同时有红色小丘疹,体温38C, 精神好,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析.治法.代表方药。
• 第四:注意消毒好清洁。
丘疹样荨麻疹图片
脓疱疮图片
手足口病
水痘与带状疱疹之间的关系
水痘和带状疱疹均由同一种病毒感染而来, 在儿童时期第一次感染后可表现为水痘,亦 可无明显症状,病毒可潜伏于体内,少数病 人成年后在某些诱因下可再发引起带状疱疹, 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二、病因病机
病因:外感水痘时邪。 病机:邪毒犯肺,蕴郁于脾,
内湿相搏,外透肌肤。 病位:肺、脾。
病因病机示意图
水 痘
口鼻
肺
时 邪
脾
毒盛 正虚
宣肃失常 内湿相搏 外发肌表 毒热炽盛 邪毒闭肺 内陷心肝
肺卫症状
水痘布露
内犯气营 热、咳、喘、煽
神昏、抽搐
壮热痘密 变证
三、辨证要点
1、辨卫、气、营分:从全身及局部症状辨证
③ 芫荽汤:鲜芫荽150g、鲜胡萝}、200g、风栗(干板栗)150g、鲜荸荠 100g,先分别将芫荽、胡萝f、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一同放入搪瓷锅 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 用3~5天,起透发痘疹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水痘。
出水痘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水痘的几种偏方
出水痘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水痘的几种偏方出水痘的中医治疗方法比较多,可以利用中药外敷的方法,也可以利用辩证施治的不同类型的药方。
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治疗,比如板蓝根、甘草、金银花、黄连、当归等等,这些中草药对治疗水痘的效果是比较不错的,还可以选择绿豆薏仁汤。
中医认为,水痘是由外感风热时邪、内有湿热蕴结,留于肺脾、发于肌表所引起的。
水痘在中医当中也被称为是水喜和水花,大多数水痘的患者都是儿童。
水痘出现之后需要尽快治疗,注意日常生活方面的调理,一般治愈后效果都是比较不错。
那么出水痘中医疗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为他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水痘的方法。
1、利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能很快的治疗水痘,准备青黛、黄柏、滑石、生石膏,将这些药物研成细末状,用香油调匀,敷于患处,如果因水痘瘙痒将其抓破流水,可以直接将药粉撒于患处。
将蚕茧当中纳入白矾,放在碳火上煅烧,待矾汁尽后将其取出研成细末状,直接撒在患处的部位。
2、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风热型水痘患者选择银翘散,包括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紫华地丁、板蓝根和甘草用水煎服。
毒热型水痘患者应选择清营汤合清胃散,包括水牛角、丹参、玄参、麦冬、黄连、当归、丹皮等用水煎服,疹子颜色比较深宏,可加入紫花地丁、紫草和山栀。
3、食疗的方法也是不错,准备板蓝根、银花、甘草、冰糖,将板蓝根、银花、甘草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去渣之后再加入冰糖,每天服用数次,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作用,比较适合水痘和一切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等症。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绿豆薏仁汤。
综上所述,水痘对大家来说是非常常见的病症,但是治疗的方法却是很多的,很多患者不知道如何的选择治疗的方法,平时出现水痘的症状像尽早的发现,尽早治疗。
接触到水痘疱疹液的衣服和玩具等用品要及时的消毒,避免和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以免会导致病毒的传播。
中医药如何治疗水痘
中医药如何治疗水痘水痘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
因其疱疹内含水液,形态椭圆,状如豆粒,故称水痘。
也称水花、水疮、水疱。
西医亦称水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多见于冬春两季。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以1-4岁小儿为多见。
本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流行。
预后一般良好,愈后皮肤不留瘢痕。
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若是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罹患本病,症状严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在古代医籍中,有关水痘病的论述始于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最早提出“水疱”之名。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则正式立名“水痘”:“其疮皮薄,如水疮,破即易,于者,渭之水痘。
”病因病机水痘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上犯于肺,下郁于脾而发病,其病在肺脾两经。
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郁于肺,故见发热、流涕、咳嗽等肺卫症状。
病邪郁于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
若毒邪尚轻,病在卫表者,则疱疹稀疏,点粒分明,全身症状轻浅;少数患儿素体虚弱,感邪较重,邪毒炽盛,内犯气营,可见疱疹稠密,色呈紫红,多伴有壮热口渴。
甚者毒热化火,内陷心肝,出现神昏、抽搐。
也有邪毒内犯,闭阻于肺,宜肃失司,可见咳嗽、气喘、鼻煽等重症。
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初起有发热、流涕、咳嗽、不思饮食等症,发热大多不高,发热1—2天内,头面、发际及全身其他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位较多,四肢部位较少。
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红晕,疱壁薄易破,常伴瘙痒,继则结成痂盖脱落,不留疤痕。
2、起病2-3周前有水痘接触史。
3、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物,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用酸性染色检查核内包涵体。
二、鉴别诊断1、麻疹、风痧、奶麻、丹痧均为斑丘疹,皮疹分布全身,形态细小如针尖或粟粒状,无疱疹、结痂现象。
中医如何治疗水痘
中医如何治疗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咳嗽等。
在中医学中,水痘被称为“痘疹”,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外感时邪、湿热内蕴和情志内伤。
治疗上,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透疹、养阴润燥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初感阶段在初感阶段,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此时,中医认为病邪尚在表,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还可以配合使用薄荷、牛蒡子等药物,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二、出疹阶段在出疹阶段,病人皮疹逐渐增多,颜色鲜红,伴有过敏、瘙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此时病邪已入里,治疗应以利湿透疹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赤小豆、茯苓、泽泻等,具有利湿、渗湿、健脾的作用。
还可以使用蝉蜕、僵蚕等药物,以加强透疹的效果。
三、恢复阶段在恢复阶段,病人皮疹开始结痂,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此时,中医认为病邪已渐退,但病人身体仍需调养。
治疗应以养阴润燥为主,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等,具有养阴、润燥、生津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使用枸杞子、红枣等药物,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和护理。
在治疗期间,病人应忌食辛辣、油腻、海鲜等发物,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还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以免引起感染。
中医治疗水痘注重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护理,可有效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水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嘱,以确保治疗效果。
在我国,中医学对于水痘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和护理,可有效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我相信,在中医的帮助下,广大水痘患者一定能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一、中医对水痘的认识在中医学中,水痘被称为“水痘疮”,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
中医、饮食治疗水痘【验方】
中医如何治疗水痘中医认为水痘为外感时邪,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发于肌肤所致。
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以下两种类型:一、风热夹湿证a.症状:属轻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
b.治疗:治宜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法。
方选银翘散加减。
二、湿热炽盛证a.症状:属重证,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
发热重,表现为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伴有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或滑数。
此乃邪盛正笃,湿热毒邪内犯。
b.治疗:治疗当加大清热凉血解毒之力。
方选加味消毒饮加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选择西药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痒等。
其余在护理、饮食、消毒、隔离等方面中西医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水痘的饮食一、水痘的饮食原则a.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
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多饮开水及饮料。
b.忌油腻、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
二、水痘的食疗法(一)疏风清热食疗法a.胡萝卜芫荽羹:胡萝卜、芫荽各60克、洗净切碎,加水煮烂,加冰糖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连服一星期,婴儿只服汤汁。
b.金银花甘蔗茶:金银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
金银花水煎至100毫升,兑入甘蔗汁代茶饮。
可频频服之。
日1剂,7~10天为1疗程。
(二)解毒祛湿食疗法a.苡薏红豆粥:苡薏仁20克,红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豆烂拌冰糖。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适于水痘已出,发热、尿赤、神疲纳差者。
b.马齿苋荸荠糊:鲜马齿苋、荸荠粉各30克,冰糖15克,鲜马齿苋洗净捣汁,取汁调荸荠粉,加冰糖,用滚开的水冲熟至糊状。
每日1剂。
适于水痘已出或将出,发烧、烦燥、便稀溏。
水痘的中医辨治
水痘的中医辨治作者:董汉良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9期2006年8月,年逾八旬的老人王大文先生,带着手写书稿《中医痘科诊疗》登门造访,嘱我为其新作写序,我收下书稿,并与其攀谈有关水痘的中医辨治,现实录如下。
问先生为我地王氏痘麻科第三代传人,接替父亲临床应诊已60余年,想必对水痘一定有极丰富的经验,请先生谈谈中医对水痘的认识。
日传统的中医痘科包括天花和水痘,自1796年英国琴纳发现了牛痘疫苗并在全世界推广之后,天花流行得到控制。
1980年5月8日宣布天花在全世界消灭,而水痘近年依然猖獗,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目前所说的“痘”主要措水痘和带状疱疹。
水痘是疱疹型的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见。
其病源为带状疱疹病毒,是一毒两病,儿童、青少年多发为水痘,成人、中老年人发为带状疱疹。
一个人若患过水痘,一般可以终生不再患水痘,但仍可能患带状疱疹;患过带状疱疹的人,还可能再患带状疱疹。
水痘,从目前临床所见似应称其为“现代水痘”,它应与“野痘”相区别,这里面的鉴别非常重要。
问那请您讲讲水痘及您所谓“现代水痘”和“野痘”的鉴别。
曰水痘感染后2~3周,结痂脱落,但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会沿着感觉神经传入感觉神经节或脑神经节,成年后被某些因素激活,而引发带状疱疹,所以说患过水痘后可能再患带状疱疹。
水痘,现代医学对其有明确的界定标准:感染仅限于棘皮层,全身反应轻,只在表皮层,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一般无明显皮损而留下瘢痕。
水痘发病具有明显向心性,即靠近心脏先发、多发,四肢少发、不发。
现代水痘是与中医传统水痘相对而言。
中医所谓水痘,如清代陈正霞《幼幼集成》中所说:“水痘似飞痘,身热二三日而出,晶莹如水疱。
”即一般不鼓脓,症状轻,常可不药而自愈。
现代水痘是指被现代医学称之为水痘的病症,四季发病,不间断。
有相当多患者是有鼓脓现象,鼓脓呈脐窝型,顶部凹陷,极似天花疱疹形状,必须经过治疗,不会自愈。
现在我们要辨治和重视的也主要是指现代水痘,即目前发病的常见水痘。
中医偏方治疗水痘
中医偏方治疗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4岁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表现以皮肤丘疹、疱疹、结痂三种皮损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本病传染性较强,但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一旦感染可获终身免疫力。
中医认为本病多风热毒邪侵袭,与湿浊相搏,外发肌表而成,临床主要分为风热夹湿、热毒炽盛两个证型。
以下为几种中医偏方:【金针苋菜汤】配方:金针菜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2次,随量饮用。
【梅花绿豆粥】配方:腊梅花15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将腊梅花水煎取汁,绿豆和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入药汁和匀,再加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
【乌梅二豆汤】配方:乌梅2个,黑豆15克,绿豆15克。
制法:上三味共为粗末,用水煎取清汁。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用法:代茶频饮。
【三豆汤】配方:红豆、绿豆、黑豆各适量。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适量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代茶频饮。
【竹笋鲫鱼汤】配方:鲜竹笋30克,鲫鱼1条(约150克)制法:将鲜竹笋洗净切片,鲫鱼去鳞及内脏,同煮汤。
功效:益气清热透疹。
【银花薏米粥】配方:金银花15克,薰米3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金银花水煎3次,去渣取汁;薏米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煎至粥成,入冰糖调味。
功效:疏风清热除湿。
用法:每日2次,连服3日。
【青果芦根茶】配方:青果30克,芦根60克。
制法:将青果捣碎,芦根切碎,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利咽。
用法:代茶饮用。
【二胡茶】配方:胡萝卜100克,胡(羌)荽60克。
制法:上二味洗净切碎,加水煎取汁液。
功效:发汗透疹,健脾化湿。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温饮。
水痘中医治疗
(呈向心性)
血象检查: 白细胞多正常 或轻度增高。
合 并 症: 病毒性心肌炎
脓疱疮 有脓疱疮接触史 夏秋之季 起病缓 疱大壁薄, 疱液混浊, 容易成脓,
头Hale Waihona Puke 部、肢体暴露部位(呈离心性)
白细胞升高 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急性肾炎
8
[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
水痘
水 疥(丘疹样荨麻疹)
病 史:水痘接触史
多有过敏病史,
特 点:皮疹大小不一, 好发于婴儿,
疱液清亮,瘙痒不舒, 风团样丘疹,
躯干部为主,
皮疹见于四肢,
分批出现,
顶部似疱疹,
丘、疱、干痂并见,较硬不易破损,
结痂后不留疤痕。 瘙痒重易反复出现。
9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儿童多见。
2
[概述]
⒊ 特点: ①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一次感染水痘,多可获
终生免疫; ②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即是接种过水痘疫苗,
可再次感染,一般症状轻微; ③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 ④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发疹前
24小时至结痂,约7~8天。
3
[病因病机]
小儿水痘的发生为感受水痘时邪所致。在 气候变化,水痘流行期间易被感染。当小儿机 体抵抗力下降时,外邪乘虚侵入而成水痘。
⑴本病辨证,重在辨卫分、气分、营分。
⑵疹稀色红,疱浆清亮,热咳流涕,病在卫分;
⑶疹稠疱密,色紫液浊,高热烦躁,病在气营;
⑷病重邪甚,易邪陷心肝、或邪毒闭肺之变证。
2.治疗原则 水痘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
⑴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清气凉营、解毒渗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证
①邪陷心肝 证候 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 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栀子、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 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丹皮、赤芍清热凉营; 竹叶、玄参、芦根清热生津;钩藤、全蝎、僵 蚕平肝熄风。 头痛剧烈者加用龙胆草、石决明清肝泻火; 恶心呕吐甚者加竹茹、代赭石清热降逆止呕; 神志昏迷者加服至宝丹清热镇惊开窍;抽搐频 作者加服紫雪丹解毒平肝熄风。
【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本病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根据全身及局 部症状,以区别常证、变证; 常证以少阳经脉病变为主,有轻、重之别; 轻证属温毒在表,以轻微发热、恶寒、咽痛、 腮部肿胀略痛、触之不硬为特点; 重证因热毒炽盛,蕴结于内,故初起即见高热 烦躁、头痛呕吐、口渴引饮、腮部肿痛剧烈、 触之坚硬、张口困难等。
【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辨卫分、气分、营分; 凡痘疹小而稀疏,色红润,疱浆清亮,或伴有 微热、流涕、咳嗽等证,为病在卫分; 若水痘邪毒较重,痘疹大而密集,色赤紫,疱 浆混浊,伴有高热、烦躁等证,为病在气分、 营分。 病重者易出现邪陷心肝、邪毒闭肺之变证。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基本原则
3.证治分类
(1)常证 ①邪犯少阳 证候 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 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 有头痛、咽红疼痛、纳少,舌质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清利少阳;牛蒡子、葛根、 桔梗疏风利咽;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蓝 根专解温毒;夏枯草、赤芍疏肝散结;僵蚕祛 风通络消肿。 热甚加石膏清热;咽喉肿痛加马勃、玄参、 甘草清热利咽;纳少呕吐加竹茹、陈皮清热和 胃;发热恶寒加白芷、苏叶疏风解表;咳嗽加 前胡、浙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变证
1.邪陷心肝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 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 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证,此为邪陷 心肝之变证。 2.毒窜睾腹 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 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证, 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若邪毒循胸过肋,入脘腹,结阳明者,则可 出现上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等证。
水
痘
田金娜
【学习要点】 1、了解水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2、掌握水痘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 辨证论治 3、熟悉水痘的病因、病机以及与脓疱 疮的鉴别
【概述】
由水痘时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 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 ; 临床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皮疹,丘疹、疱 疹、结痂又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 冬春季节, 10岁以内的小儿多见; 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为传染源,以水痘患者为主;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疱疹液而 传播; 水痘结痂后病毒消失,故传染期自发疹前24小时 至病损结痂,约7~8天。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本病原因为感受腮腺 炎病毒; 病位在足少阳胆经 和足厥阴肝经。 若风温邪毒蕴结少 阳经脉,气血壅滞不 散,则耳下腮部肿痛。
常证
1.邪犯少阳 风温邪毒从口鼻而人,首犯肺卫。肺卫失 宣,卫阳郁遏,故初起可见发热、恶寒、头痛、 咽痛等肺卫表证;邪毒入里,内犯少阳经脉, 循经上攻,与气血相搏,结于耳下腮部,则腮 腺肿胀疼痛。 2.热毒壅盛 若感邪较重,或素体虚弱,正不胜邪,邪从 火化。毒热炽盛,壅阻少阳经脉,气血凝滞, 则致腮部胀甚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不便; 热毒炽盛,则高热不退;邪热扰心,则烦躁不 安;热毒内扰脾胃,则致纳少,呕吐;热邪伤 津,则致口渴欲饮,尿少而黄。
(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细胞包涵体 病毒、艾滋病毒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 对再次发生腮腺炎的病例,应作抗体测 定,如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病毒引起的 腮腺炎; 可依据病毒分离加以鉴别。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急性淋巴结炎
耳前、颈部、颌下淋巴结炎,有时易与 腮腺炎、颌下腺炎相混淆; 淋巴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肿胀的 淋巴结边缘清楚,质地较硬,不以耳垂为 中心,局部红肿灼热明显; 腮腺管口无红肿;常有头面或口咽部感 染灶;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发病前2~3周有流行 性腮腺炎接触史。 (2)初病时可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肿大以耳 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疼痛, 有弹性感,皮色不变。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 亦出现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或同时有颌下腺肿大。 (3)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鉴别诊断】
1.脓疱疮 多发生于夏天炎热季节; 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为脓性疱疹,疱 疹液不透亮,经搔抓脓液流溢蔓延而传播,头 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多见,无分批出现; 病原学检查,可培养到细菌。
2.丘疹样荨麻疹
为婴幼儿过敏性皮肤病; 皮疹为风团样红色丘疹,形态多样,顶 部有小疱疹,皮厚坚实,不易破,不结 痂,痒甚,多见于四肢,易反复发作; 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 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清热、 利湿解毒,清气凉营、解毒渗湿; 对邪陷心肝,邪毒闭肺之变证,则治 以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开肺化痰之 法。
2. 治疗原则
3. 分证论治
1.邪郁肺卫 证候 轻度发热,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痘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 根脚红晕不著,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数, 指纹浮紫。 本证以时行邪毒,伤于肺卫见轻度 发热、痘疹稀疏、疹色淡红、疱浆清亮、 根脚红晕不著为证候要点。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方药 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病因病机
1.邪郁肺卫 见发热、咳嗽、流涕;累犯 脾胃,与内湿相搏,外透肌肤,水痘布露, 表现较轻,邪毒较轻,湿毒清解,疱疹结 痂痊愈。 2.气营两燔 邪毒炽盛,内传气营,见壮 热、烦渴;毒热夹湿外透肌肤,则见痘疹, 表现较重。甚则毒热化火,内陷厥阴心肝, 而见神昏、抽搐,或邪毒闭肺见咳嗽、气 喘等。
方药 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方中荆芥、薄荷疏风解表,金银花、 连翘、竹叶清热解毒,牛蒡子、桔梗、 甘草宣肺利咽止咳,滑石、车前子清热 利湿。 痘疹痒甚者,加蝉衣、僵蚕、白蒺藜 祛风止痒。
2.气营两燔 证候 壮热不解,烦躁不安,口渴欲饮, 面红唇赤,痘疹稠密,颜色紫暗,疱浆 混浊,根脚红晕显著,大便干结,小便 黄赤,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脉洪数有 力,指纹紫滞。 本证以热毒炽盛,气营两燔见壮热、痘 疹稠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根脚红 晕显著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凉营解毒,佐以利湿。 方药 清胃解毒汤加减。
【概述】 本病一般病情较轻,变证少见,愈后皮 肤一般不留疤痕,预后良好,可获终身 免疫。 但免疫缺陷、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 剂治疗者及患有恶性疾病者,罹患本病 经过较重,可以侵犯内脏,甚可危及生 命。 本病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 致,西医亦称“水痘”。
【概述】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疮疹论》记载: “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者,谓 之水痘。”明确提出“水痘”命名及疱 疹的特点 《医宗金鉴· 痘疹心法要诀》记载:“水 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 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脓浆,初起荆 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概括了 病因、疱疹特点及治法。
变证 病在少阳、厥阴两经; 临床表现除腮部肿痛外,属邪陷心肝者, 伴见高热、神昏、项强、肢抽等;属邪 毒内窜睾腹者,则见睾丸肿痛,或脘腹、 少腹疼痛等。
2.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 轻证以疏风清热为主,重证以清热解毒为先; 无论轻证、重证,都应佐以软坚散结之品,以 期邪散毒解,壅滞疏通,肿消痛止之目的; 变证者,又当施以开窍熄风、清肝泻火、活血 通络等法。 本病治疗在内服药物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 有助于腮部肿胀的消退。
流行性腮腺炎
田金娜
【概述】
感受腮腺炎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 特征 ; 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 ,冬春季节发病率 最高 ; 本病传染性较强,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 可出现邪陷心肝,毒窜睾腹; 中医学称本病为“痄腮”。
现代医学认识
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 为特征 ; 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 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 等途径传播。 传染期腮腺肿大前24小时至消肿后3天。
【诊断要点】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主要位于躯干,次为 头面部,四肢远端较 少。 口腔、咽喉、眼结膜、 外阴粘膜亦可见。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大都正常,或有轻度增 高; (4)病原学检查 检测病毒抗原,敏感性较高,有助于病毒 学诊断。 用抗膜抗原荧光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 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在出疹1~4天 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可确 诊。 刮取新鲜水疱基底物,用瑞氏染色找到多 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可供快速诊断。
(4)血象检查 (5)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血清及尿中淀粉 酶活性增高,与腮腺肿胀相平行,2周左右恢 复至正常。 (6)病原学检查:从患儿唾液、脑脊液、尿 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抗体包括抗V和S 抗体。
2.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发颐) 腮腺肿大多为一侧;局部疼痛剧烈,拒 按,红肿灼热明显; 成脓时局部有波动感,按压腮部可见口 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常继发于猩红热、伤寒等细 菌感染性疾病之后;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预防与调护】
1.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有接触史的易感儿 童应检疫3周。 2.水痘流行季节,易感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病人 停留过的房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物要消毒。 3.细胞免疫缺陷者、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恶性疾病患者在接触水痘72小时内可给于水痘一带状疱疹 免疫球蛋白肌注。 4.患儿应充分休息,供给足够的水分,饮食宜易消化 而富有营养。 5.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勿使搔抓,以防抓伤感染外邪。 6.正在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应尽量减 量或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