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三章金融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理论必须能够解释的三个经验事实: • 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一起波动; • 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
IS线和LM线的交点表示货币市场和产品时 常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产出组合,由此决定的 利率为均衡利率,对应的产出为均衡产出。
理论特点:
1、与前三种理论比较,考虑到收入的因素;
2、克服了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只考虑商品市 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只 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可贷资 金利率理论在兼顾两个市场时忽视两个市场各自 均衡的缺陷,因而该模型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 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四、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和古典学派 的实质因素。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当 前的储蓄;二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 当前的投资需求;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
用公式表示: DL =I+ΔMD SL =S+ΔMS 当可贷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
3、若某人每年存入1万元,年利率为1%,10年后此人存 款余额为多少?
4、某企业期望6年后折旧基金余额为100万元,该企业从 今年开始,按3%的利率计息,每年应提折旧基金为多 少?
5、某客户有合格票据200万元到商业银行贴现,还差60天 到期,若按月息3‰扣除贴现利息,银行实付贴现额为 多少?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利率的应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 间点上具有不同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都是按照复 利方式计算的。
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相对数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 均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报酬率; 其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 来的真实增殖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利息率的乘积。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三章利率原理

18
关键利率—到期收益率
1.定义: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是衡量利率的确切目标。是 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 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按复利计算是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 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或者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到期收益率是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衡量利率最为精确的指标。
12
终
值
(二)复利(Compound Interest)终值
• 复利是依次将上一期利息计入下一期本金重新 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反映了利息的本质特征
S P(1 r)
C=S-P
n
13
终
(三)连续复利终值
值
• 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 则n年末的本利和公式为: mn
S P(1 r / m)
•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 即: P=B/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3
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在利率体系中位居核心 地位。
在美国,该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在其他国家则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 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
10% 1000 1000 1000 = (1 r )
r=10%,这就是到期收益率。 一般公式:
P FV
(1 YTM )
20
关键利率—到期收益率
3.按复利计算的到期收益率 (2)等额分期付款(Fixed-Payment Loan)的到期收益率 等额分期付款贷款是指在整个贷款期内分期偿还一个固定金额的 贷款。 例如:银行向小王发放1000元的分期付款贷款,期限25年,每年还 款126元。问贷款银行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按照到期收益率的定义,使这25年还款现值的总和等于小王今天拿 到的本金的贴现率就是到期收益率。因此,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融学(货币银⾏学)重点笔记¥第⼀部分⾦融学第⼀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时,发挥流通⼿段职能.3、⽀付⼿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付时发挥⽀付⼿段职能。
4、贮藏⼿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们当作独⽴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付⼿段、购买⼿段和转移财富的⼿段、⼆、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付能⼒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国的基本通货,⼀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的货币,指⽆论⽀付数额有多⼤,⽆论属于何种性质的⽀付,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次⽀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西⽅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为基础的⾦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种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挂钩,确定1盎司黄⾦等于35美元的官⽅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

04
信用的历史发展
信用的起源
信用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中的借贷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抵押贷 款。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贸易中,信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国 际贸易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和金 融市场逐渐兴起。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信用
目录
•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 信用工具 • 信用的作用 • 信用的历史发展
01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信用的定义
01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02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不是直接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而是通过购买、
信用的消极作用
引发经济泡沫
过度信用可能导致资产价格 泡沫,如房地产泡沫、股市 泡沫等,对经济稳定造成威 胁。
增加金融风险
过度依赖信用可能会导致金 融体系的风险积累,一旦信 用链条断裂,可能会引发金 融危机。
通货膨胀压力
过度信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 增加,从而增加通货膨胀的 压力。
道德风险
在信用体系中,由于借贷双 方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 德风险问题,如借款人过度 借贷、贷款人过度放贷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 的快速发展,信用制度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 金融服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 的完成,信用制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 用,各种金融机构和信用工具不断涌 现。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1)

上例:(1+5%)(1+4%)-1=9.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息税曾三度被免征,而每一次 的变革都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 1959年
• 1993年
• 2008年10月9日
• 1999年10月31日前,不征收利息所得税 • 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20% • 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5% • 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免征
▲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 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本金+利息
S=P+I=P+P·r·n=P(1+r·n)
▲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 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 第一年, S 1 P I 1 P P r P ( r1 ) • 第二年, S 2 P I 2 P P r 2 P ( 21 r ) • ……. • 第n年, S nP I nP( r 1n)
二、现值、终值与贴现
1、含义 •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
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
于0; 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小于0
时,即为负利率。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 粗略计算方法 rip (1)
• 精确计算方法 i 1r 1
(2)
1p
r=(1+i)(1+p)-1 (3)
推导:
i
1 1
r p
1
i(1+p)=(1+r)-(1+p) r=i(1+p)- 1 + (1 + p) =i+ ip+ (1+p)- 1 =i(1+p) + (1+p)- 1 =(1+i)(1+p)- 1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ee1e4fb307e87101f696df.png)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l.利息与利率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总额的比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
2.利息的本质(1)威廉.配第:利息报酬说,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2)约翰.洛克:利息报酬说,利息是因承担风险而获得的报酬。
(3)达德利.诺思:资本租金说,利息是资本的租金。
(4)约瑟夫.马西:利息源于利润说,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5)亚当.斯密:利息剩余价值说,利息一部分源于利润,一部分源于其他收入。
(6)纳骚.西尼尔:节欲说,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报酬。
(7)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利息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8)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利息是不耐的指标。
(9)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利息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10)马克思:利息产生于作为资本的使用,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利率的种类(1)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由借贷双方事先约定。
一般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2)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
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
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多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3)按照利率的作用可划分为: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的不同利率,一般按贷款期限、行业、项目、地区的不同分别设置,受到基准利率制约和影响。
(4)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张尚学第三章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务体系

非银行金融机构 5
政策性金融机构 1
主要特征 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资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的金融机构。特征: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和信用保证 ;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具有特殊的融资机制 ;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
非银行金融机构 1
保险公司 经营保险业务的经济组织,是以吸收保险费的形式建立起保险基金,用于补偿投保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发生的经济损失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其经营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专业化操作基础上的,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所确定的原则,投保人越多,承保范围越大,风险就越分散,这样才能做到保险保障范围的扩大和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的稳定和扩张。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展业、承保和理赔三个主要环节。保险的一般分类: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责任保险 、信用保证保险。
投资基金 以追求投资收益回报为目标,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由发起人以发行基金单位方式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以组合投资方式将资金运用于各种金融资产投资的投资组织形式或集合投资制度。其具体组织形态有两种: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或称信托型基金 。
封闭型基金和开放型基金
中间业务 为客户办理支付、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有: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等 。
关于表外业务 定义: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能为银行带来额外收益的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贷款销售以及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衍生工具交易等。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汇兑、结算、信托等传统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2
资产业务(1)贷款业务经营管理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制定好贷款经营的基本政策;安排好贷款资产组合;确定贷款限额;科学合理地划分贷款权限;作好贷款信用分析;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监控贷款质量 (2)投资业务 意义;获取收益;降低风险;补充资产流动性;类型:政府证券投资、政府机构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第 1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思考题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
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
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
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
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
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一、重要概念1.直接融资答:直接融资,即由资金短缺的一方直接向有盈余的一方借贷。
比如,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借贷,企业通过发售债券、股票的方式向有资金盈余的个人和单位借入资金等。
2.间接融资答:间接融资,即资金盈余的居民家庭、企业或政府机构,将资金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它提供给资金短缺的单位或部门。
3.金融中介答:所渭金融中介,就是介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现代信用,社会资金融通,之所以需要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居于其中,主要是因为具有如下必要性:降低交易费用、降低风险、调节借贷数额和期限、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4.金融体系答:所谓金融体系,就是指一国金融机构的没置,各自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以及它们在金融、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与非银行中介机构并存,构成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的一般特征。
按照金融资产融通方式划分,金融体系可划分为直接融资体系与间接融资体系。
5.中央银行答:中央银行是一国实行货币政策和监督管理金融业的主管机构,是国家货币当局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依法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金融及经济运行,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对金融业实施管理监督,规范与维护金融秩序,并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6.商业银行答: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以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
由于它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其放款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存款银行”。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以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而成为金融体系的主体。
商业银行一词由来已久,通常是指那些与工商企业发生短期存放款关系的银行。
初期的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自偿性贷款,所谓“自偿性贷款”,就是银行通过贴现票据对储备资产发放的短期贷款,一旦票据到期和产销完成,贷款就可以自动收回。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习题答案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参考答案一、填空1.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2.通货膨胀;3.流动性偏好理论。
二、单选1.C;2.C;3.C;4.D;5.A;6.B;7.B;8.B三、多选1.CD;2.ABC;3.ABD;4.ABE;5.ACE;6.BD;7.ABC四、判断1.错;2.对;3.对;4.错;5.对;6.错;7.错五、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掉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2.到期收益率,是指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3.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开放,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4.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固定收入证券的期限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用收益率曲线加以描述。
利率的风险结构指期限相同债券的不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六、简答1.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息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的标准应该是实际利率,原因在于:(1)在信用行为中,衡量债权人的收益和债务人的成本的合理指标应该是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
在资金融通行为中,债权人除了获得名义利率的报酬外,还遭受或面临来自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对收益的侵蚀,作为交易的对方,债务人除了支付名义利率的成本外,其债务负担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债权人收到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货币相对比较廉价。
在通货紧缩背景下,情况恰好相反。
(2)在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即经济景气相对高涨时,债务人面临比较乐观和宽松的经营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即经济景气相对低落时,债务人面临比较困难或紧张的经济环境,获取收入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清偿债务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利率的风险结构决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1)违约风险。
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利息练习一、判断1.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2.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与本金之比。
()3.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有利。
()4.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所以,实际利率也可以理解为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也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5.由货币当局确定的利率是公定利率。
()6.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官定利率。
()7.由于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利率水平有时甚至高于平均利润率。
()8.对金融机构的客户而言,浮动利率借款在未来利率上升时是有利的。
()9.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决定利率。
()10.在国际利率水平高于本国利率时,资本会流入本国,使得本国的利率进一步的降低。
()二、单选1.利率是()的价格。
A. 货币资本B. 借贷资本C. 外来资本D. 银行资本2.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额与()之比。
A. 汇款额B. 借款额C. 承兑额D. 资本额3.市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
A. 统一利率B. 浮动利率C. 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D. 国家政府4.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 公定利率B. 一般利率C. 官定利率D. 固定利率5.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
A. 市场利率B. 实际利率C. 名义利率D. 官定利率6.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基准利率B. 差别利率C. 实际利率D. 公定利率7.近年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多次针对经济形势,调高或降低()从而起到了紧缩信用或扩张信用的作用。
A. 再贴现利率B. 证券利率C. 存款利率D. 贷款利率8.在借贷关系存续期内,利率水平可随市场利率变化的利率是()。
A. 固定利率B. 浮动利率C. 一般利率D. 优惠利率9.()是影响利率变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A.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B. 经济运行周期C. 通货膨胀D. 国际利率水平10.客户持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兑取现款以获得短期资金,这种行为称为()。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六、利率决定理论
均衡利率决定理论是利率理论的核心,它研究 的是利率总水平的变动由什么因素决定。最具 影响力的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实际利 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借贷资金理论以 及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平均利 润率决定利率。
(二)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储蓄投资理论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M=L1(Y)+L2
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即L=L1+L2,L1是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的货币需求,又是收入的增函数,即L1 (Y);而L2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它是利率的反函数,即L2(i)。
IS—LM曲线
i
LMΒιβλιοθήκη ieEO Ye
IS Y
S
O
Y
i B'
A' IS
O
Y
S
I=S
O i
i1
i2
I
IS
一、利率自由化(市场化)的涵义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三、国外利率自由化实践的经验教训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是由央行设定基准利率,
各银行只能在此基础上至多上浮10%。各期限 利率高低,根本上还是由央行说了算。所谓利 率市场化,就是要取消各期限存款利率的央行 基准利率,由市场自行决定。比如在美国,除 了隔夜利率由美联储议息决定外,其余期限利 率均通过债券市场等市场价格来决定。
返回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一)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1、金融抑制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
纳德.I.麦金农提出的——基本特征是低的 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2、金融深化论是美国教授爱德华.肖提出 的 (二)理论的缺陷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二
“古典”利率理论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 维克(1851—1914)、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1887——1947)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和 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资本的供 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 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 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 统,主要从生产消费等实际经济生活中去探求 影响资本供求的因素,因而被西方经济学者称 为“古典”利率理论。
3.2 复利与终值
单利公式: I=Prn S=P+I=P(1+rn) 复利公式:
每年复利1次:TVn=P(1+r)n 每年复利m次: TVn=P(1+r/m)nm
例如:本金为100,年利率为12%,如果每季度支付利息,则三年末的终值为:
100×(1+12%/4)3×4=142.58
连续复利
计息次数越多,利率越高,终值越大
利率是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③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官定利率
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银行公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④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资金借贷期限的长短对借贷资金的风险、借贷资 金的盈利水平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方面都有不同 的影响和表现。 ⑤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⑥年率、月率、日率 ⑦单利与复利
★有一位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赚钱,有 两种选择:一是当保姆,每天收入20 元;二是卖报纸,2分钱的报纸,报社 按1分钱的价格卖给他,而他也只有1 分钱的本钱,请问他该如何选择?
(三)现值理论及其应用 P=S·1/(1+r)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的范畴分析
金
金融的宏观分析
融
学 科 内 容
微金 观融 分的 析
金融市场分析 金融的中介分析
金 融 的 功
能
• Financial Economics & Money
Economics
国外的课程设置:
1. Finance 或Financial Economics,
讲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微观分析,
中文译名《金融学》、《金融经济学》。 2.
Monetary Economics,
讲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宏观分析,属高层次的课程,
中文
译名《货币经济学》。
•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1. 一门古老的学科—
—金融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 2. 英文名的
演进: Money and Banking→
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第四节 金融学科体系
• 金融学科的基本内容 基本包括三方面:
⑴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这包括货
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本
身。
⑵金融的微观分析:这包括
对金融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它们相互渗
透发展的分析;
⑶对金融的宏观
分析:这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
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震荡与国际金融协
调等方面的研究。
同用法的并存是客观事实,那就难以存此 废彼。 2. 中国人对金融涵盖范围的宽窄两 种口径并不是排斥关系。图示如下:
• 2. 中国人对金融涵盖范围的宽窄两种口径, 并不是排斥关系:
宽口径的金融 窄口径的金融
• 如何对待中文“金融”的不同用法3. 本教 材对“金融”的界定是立足于我国多年来 习惯形成的观念。 这不仅是出于尊重 存在多年的现状,而且也是出于: 这
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 比较 “1” 和 “2”,可以粗略地以“宽”口径、“窄” 口径加以区分。
• “金融”这个中文词并非古已有之1. 由“金” 与“融”组成的“金融”这个词始于何时, 无确切考证。估计应在19世纪后半叶(也 许还早一些),即现代西方文化东渐之际。
2. 现在,在工具书中都是把“金融”与 Finance对译;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也是简 单互译。 3. 作为经济范畴,中文的“金融” 与西文的Finance能否全然等同视之?
Banking→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3. 我国早就引进这门
• 西方人对finance的用法 1. 最宽泛的诠释:
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 财源等。 具体包括财政 public finance;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和 个人理财personal budget。 2. 最狭窄的 诠释: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在国外经济学界,这样的用法通行。上面
样观念的形成的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 发展规律。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
• 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 1. 在现代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 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2. 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存在时,不是信用的创 造;金属铸币的体制也不依存于信用。 3.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 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由货币借贷 发展而出现的信用流通工具,也非流通中 货币的主要形态。
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
• 金融这个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 1.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金融”概念大体 覆盖: ——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 流通;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 系; ——短期资金拆借市场; —— 资本市场; ——保险系统; ——国 际金融等方面。
• 金融这一由中文组成的词所涵盖的范围 2. 近年,有一种理解,即认为“金融”仅指 资本市场。 稍宽一些,指金融机构和
• 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 1. 随着 现代银行的出现,有了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银行券和存款货 币完全占领流通的转折点。 3. 从这时起, 在工业化国家,任何货币的运动都是在信 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独立于信用活动 之外的货币制度已难以设想。
• 4. 同时,任何信用活动也都是货币的运动: 信用扩张、紧缩和资金调剂,就意味着对 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调剂。 5. 当货 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变成同一过程时, 在经济生活中又增添了一个由货币与信用 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 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⑷ 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⑸制度和调控机制。
• 金融范畴的界定 凡涉及货币,又涉及 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 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 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 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 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提到的近年在我国开始流行的对“金融” 的狭义解释,即来源于国外对finance的这 种用法。
• 3. 介于两者之间的诠释:货币的流通、信 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如果上述两种口径以“宽”和“窄”表示, 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称“中”口径。 4. 概而 言之,西方对finance并非一种用法。不同 的圈子、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用法。多 种用法并存不以为怪。
• 比较“金融”与“finance” 把中文的 “金融”与西文的finance相比较,可列图 如下:
• 宽口径的 finance • 中口径的 finance 宽口径的“金融”
• 窄口径的 finance 窄口径的“金融”
• 如何对待中文“金融”的不同用法1. 就中 文词“金融”来说,当前事实上是宽口径 和窄口径两种主要用法并存。 既然不
我们习惯使用的“金融”词义正好符合这 一范畴的外延。
第三节 金融范畴的界定
• 金融范畴的扩展 金融范畴,在自己形 成的过程中,也同时向投资(股份有限公 司和资本市场)和保险等领域覆盖。 此外,信托、租赁等,或大部,或完全与 金融活动结合,也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 金融体系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 ⑴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⑵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⑶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