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解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

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2)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特别提醒】
大气增温指近地面大气的增 温。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 面,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地球大气层主要的、 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整个地球大气层主要 的、直接的热源是太阳辐射。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 、散射和 (1)表现形式:吸收 a选择性 b 。 太阳辐射 (2) 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 接吸收 的能量。
2.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 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 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 体图解如下: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图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感悟高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知 识 整 合 ]
(1)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 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 高层大气。
多维课堂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专项提升
第3讲

课件21:2.4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件21:2.4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海陆风
热岛 效应
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 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 地凉爽 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夏季 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 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 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 进入市区
2.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 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3.雾霾天气,空气中的 PM2.5 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作为中学生,下列 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早晨起床去晨跑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 C.去医药超市买一副可隔离 PM2.5 的口罩 D.去郊区外婆家休假以远离雾霾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 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 大气污染
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 对航空造
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 成影响
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 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 应
4.C 5.C [第 4 题,根据材料,“ 水寒效应” 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 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不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A 错。“ 水 寒效应” 与“ 温室效应” 都是关注大气温度,但结果是相反,并不一样,B 错。 “ 风寒效应” 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C 对。 “ 风寒效应” 人的体温不一定降低,D 错。第 5 题,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 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 错。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 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B 错。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 为水寒效应,C 对。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 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 是因为大气中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D 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课时1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
成1~2题。 1.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
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强
B.②较强
C.③较强
D.④较强
1234
读图可知,①由云层指向宇宙,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天空,为 地面辐射,③由云层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由太阳穿过云层指向地面,为被大气 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因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云层厚,所以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选A。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逆温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温的结果,黄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冬季严寒,空气 冷却下沉,冷空气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温的形成,选B。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多发生于中纬度、冷暖空气易于交汇的地区,青藏高原海 拔高,冷暖空气难以在此汇聚,A、C错;青藏高原冬季对流运动微弱,D错。
123456
根据对流层内的气温垂直变化,由地表 25 ℃降至对流层顶的-70 ℃左右,由 此可推测出此时该地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高于对流层的平均垂直递减率6 ℃/km, 故推测其可能对应为强对流天气特征, 雷雨大风冰雹属于强对流天气,A对。
123456
3.导致A、B两层气温垂直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 B.大气成分 C.气象条件 D.纬度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辐射逆温是“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近地面气温低于高处气温,形成上暖下冷 的逆温现象,其实质是近地面热量的收支平衡问题。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 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响就越大;逆温发生时,近地面气温低,意味着地面 辐射弱,即地温低。地温最低的时刻一般是日出之前。逆温的发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气象 条件,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利于逆温的形成;风力小,空气稳定, 与周边大气热量交换微弱,更易于冷空气集聚,选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11
2 大气的 受热过程 12
1.太阳辐射波长分布
大气的受热过程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50%
7%
43%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微米~4微米,其中最主要的为可见光部分 13

阳 辐
紫外线

可见光
反射 O3
红外光
散射 H2O CO2
7
(2)逆小温的类型
类型 积
成因
特点
辐射 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 逆温 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
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 逆温现象
大陆上常年均可能出现,尤 其以冬季最强;黎明前最明 显,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
逐渐消失
平流 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下层受 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逆温 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 愈靠近地表,降温愈快
(2)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10
课堂练习: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 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 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 ②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自对流层顶至 50~55km高度
平流层顶到大气 上界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

[知识讲解]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

(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例2、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D )解析: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形态,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型;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呈熏蒸型;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呈平展型。

2.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D )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解析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型状态。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讲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人教版)

大气运动地球上的大气[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基本概念]逆温;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基本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向、风力大小判定的基本原理。

[体系架构]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①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和杂质①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简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如: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臭氧减少;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比较密集,导致大气中的杂质增多;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2.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从地面向上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的差异。

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31页图2.5“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答案(2)各层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km高纬:8~9km 平均:12k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该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km 高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平流运动适合航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km 的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80~500km 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空气密度很小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逆温(1)概念: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6℃/km 。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流 层
对流层顶到 50~55km
原因:主要靠O3吸收太阳 紫外线增温
②水气、杂质少, 能见度好,利于高 空飞行。
①对流运动显著

高纬___8_~_9_k_m__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o
②大气质量的3/4几乎
流 中纬___1_0_~_1_2_k_m_
(-0.6 C/100m)
全部的水气、杂质

原因:直接热源是_地_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注:“巴山”指巴蜀之地地势平坦的谷 地地区
48
3.城市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49
4.其他
如: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50
[典型例题]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 图回答1~2题。
1.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
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B )
27
28
思考1: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 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
用(保温作用)强。 29
思考:
2.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 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3.为什么太阳光日出日落时呈红色而白天其它时候呈 白色,?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14
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5
(一)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对 流 层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红外线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二章第三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湘教版).doc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二章第三讲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湘教版).doc

第三讲大气的垂直分层__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要求] 大气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温馨提示]①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18 km,中纬度为10~12 km,高纬度为8~9 km;②平流层的22~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3)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轻巧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方法技巧温差大小原因的分析影响温差大小的因素主要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6张PPT)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大气上界
吸收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削弱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光线
作用特点
吸收
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择性
反射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云层越厚反射能力越强
散射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③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思考:我国果树种植过程中,经常会覆盖一层沙石,分析其合理性?
覆盖沙石,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提高地温,晚上热量丧失快,使得温差扩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能够较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知识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 高三一轮复习 ——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区域认知: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的差异,不同区域气温差异 综合思维:说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温室效应”原理 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力状况原理。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知识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温室效应
温室的玻璃顶和玻璃窗,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人们把玻璃温室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高中地理第二章2.3.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2.3.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1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理解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知识导引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1)选择性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越强。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如图中的B ,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如图中的C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物体温度越低,其辐射能力越弱,辐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 000 K ,它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微米~0.76微米),故被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比太阳温度低得多,其辐射的波长范围主要集中在3微米~120微米之间的红外波部分,因而被称为长波辐射。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点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波长关系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核心归纳]1.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关系如下表所示:(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

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7讲大气的分层和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包含二氧化碳0.033%)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氮气无色无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跃的惰性气体。

因为其常作为保护气体,例如氮气填充粮仓使粮食不发霉。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得气温升高。

4、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少,但非常重要。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制雨的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互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1、A对流层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③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④云雨雾雪天气变化都在对流层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约17千米,高纬约为8千米。

※补充知识:理解逆温逆温: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叫做逆温。

逆温不是大气污染,但逆温会加剧大气污染。

2、B平流层①大气的热量来自于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③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④水汽和杂质少,能见度高,适合飞机安全飞行3、C高层大气①平流层以上统称为高层大气②温度自下向上,先降低后升高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无线电通讯。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大气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1、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尘埃将太阳辐射散向四面八方。

2、保温作用①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吸收75%-95%),使得大气增温。

高中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 引言1.1 概述:在地理学中,大气层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薄层。

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大气层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垂直层次,其中最底部的一层称为对流层。

对流层是我们所处的空间范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天气现象和气候事件。

了解大气垂直分层以及其中的受热过程对我们理解自然界现象和预测天气变化至关重要。

1.2 研究背景:大气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是地理学领域一个长期以来广泛研究的课题。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和进行模拟实验等方式,努力深入探索和理解这些现象。

这样做有助于揭示大气运动和天候形成的基本原理,并为预测自然灾害以及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系统介绍大气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知识,深入探讨其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大气结构特征、热量来源及对流层的加热机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中能量和物质转移的过程,为了解天气变化、处理环境问题以及开展气候模拟和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简要探讨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以促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

2. 大气垂直分层2.1 对流层结构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系统中最底层的层次,其厚度约为8-15公里。

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公里温度下降6.5℃,这被称为标准大气递减率。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此外,在对流层中还存在着气象活动最为剧烈和丰富的现象,包括云团、暴风雨等。

对流层结构的特点使得人类生活和绝大部分的气候现象发生在这一层。

2.2 放射层特征放射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在高度约为15-50公里之间。

与对流层相比,放射层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在放射层中,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增加,在某个高度达到最高点后又开始逐渐下降。

此现象被称为臭氧峰。

这种温度变化模式与对流平流转运方式相关联,并且使得放射层对于外部热量输入和输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垂直分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垂直分层
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 的原因。(8 分)
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高原面空气 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 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 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 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P150) 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
四、气温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影响因素
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 越近地表,降温越快
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
2.逆温的过程、类型及其影响
(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①逆温的重要特征判 断——“ 下冷上热” ②逆温的生消过程— —近地面先发生,后
逐步向上发展,近地 面后结束。无论其形 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 地面开始的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
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6分)
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 降温快,(2分)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 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 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2分)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 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2分)
②不利方面
a.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对流弱,容易加重大气污染,污染物 不易扩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分层与受热过程

17
感谢聆听!
18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__低___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 人类活动最密切
随高度升高而升__高__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 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后升高
3
对流层的厚度: 平均厚度12km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随纬度变化:
C.②④
C D.③④
4.屋顶绿化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 响是( )A.增强太阳辐射
16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 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10
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 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1~2题。
B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D 2.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
8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
弱→太阳能丰富 四川盆地:
9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温室效应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由图中可以看出: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 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 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 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 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 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 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 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 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 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
辐射逆 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

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
越近,降温越快
特点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 尤以冬季最强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平流逆 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 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 的冷接触作用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考点一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的含义
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的异常现象。
最密切,云、雨、 雾、雪等天气现象 均发生在本层
B
____
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____
热量主要来自臭 氧层所吸收的太 阳紫外线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 主,利于高空飞行;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 生命的保护伞
随高度增加
C
____
气温先 ____再
____
存在电离层,对无 线电短波通信有重 要作用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 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 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 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地面辐射从低纬向高纬________。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字母 名称 温度变化
原因
与人类的关系
A
____
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____
____是该层大气 的直接热源,离 地面越高,获得 的热量越少
B.太阳辐射
(2)下垫面因素:影响________和________的太阳辐 射比例。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3)其他因素:其中________的影响最大。
答案:一、
对流层 降低 地面 平流层 升高 高层大气 降低 升高 二、 1.选择性吸收 散射 2.(1)对流层 (2)高层大气 地面 3.(1)递减 (2)吸收 反射 (3)气象因素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 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 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 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针对训练
2.读下图,完成(1)~(2)题。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 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 白天为晴天。
答案:D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 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惠通图书策划工作室•制作

返回
金榜夺冠
◆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配湘教版)◆
针对训练
1.(2009年广东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 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