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原化工总厂_4_16_事故人员疏散调查研究_邓云峰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 氯气泄漏事故
A successful corporate leader is not only a master of authorization, but also a master of control.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氯气泄漏事故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的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事故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1)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2)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3)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4)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5)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
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4.16”液氯泄漏爆炸事故处置情况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液化时发生异常,处置过程中造成排污缺罐爆炸。
7时06分,总队119火警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先后调集了总队特勤大队和第一支队第二、四、十一、十三、十五6个中队共17辆消防车,其中,抢险救援车2辆、化学事故救援车1辆、化学事故洗消车1辆、空气呼吸器气瓶车1辆、水罐消防车5辆、器材车2辆、照明车1辆、通讯指挥车1辆,150余名官兵前往现场处置。
总队各级领导先后赶往现场指挥事故处置工作。
16日17时57分,5号液氯储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整个液氯罐区被毁,所有连接管道损坏,储罐移位,厂房垮塌,大量液氯瞬间外泄,距罐区100米范围内氯气弥漫,部分建筑的门窗被冲击波损坏。
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市经委等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经过60余小时的紧张战斗,救援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天原化工总厂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建新西路34号(猫儿石地区),1938年由民族资本家吴蕴初先生创办,是国有大型氯碱化工企业,现隶属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从业人员1800人。
工厂纵向500米,横向1500米,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距厂500米范围内,东、西、北面有居民约5万人,1000米范围内有居民约10万人;东距江北区观音桥3公里,南临嘉陵江,与人口稠密的渝中区化龙桥地区隔江相望,西距人口稠密的江北区大石坝约3公里,北为工厂家属区及附属单位。
与厂区紧邻的单位有:重庆龙章铜板纸厂、猫儿石派出所、工商银行储蓄所、邮政所等。
(二)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1、主要产品。
该厂主要生产烧碱、液氯、盐酸、四氯化碳、氢气、金红厂等20多种产品。
2、液氯库区储量。
液氯正常储量为80吨,最大储量96吨,其法定临界生产场所为10吨,储存区为25吨,是重庆市重大危险源之一。
(三)消防情况该厂是二级消防管理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由江北区公安分局消防处负责。
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We cannot choose our origin, but our future is changed by ourselve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一、事故经过: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天原化工总厂一车间4月16日凌晨零时35分左右,突然发出几声巨响。
由于冷凝管破裂,盐水流入装有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
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排危抢险。
江北区各部门全部出动抢险。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泄漏的氯气再次发生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使方圆数平方公里内陆续返回的数万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重庆消防、武警、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行动疏散群众。
截至17日凌晨1时30分记者发稿时止,已有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9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失踪,他们分别是:胡言禄(重庆天晶化工有限公司天原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冉正碧(天原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忠惠(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任开强(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厂长)、张先银(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处长)、康泽润(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李万明(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古维子(天原化工总厂工人)、陈邵明(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干部),3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在现场负责技术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缪光奎及其他成员初步判断:发生在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缪光奎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
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违章指挥,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目前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
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
1时33分,全厂停车。
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
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
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
化工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水中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NCl3创造了条 件,
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了重大的潜在隐患。
2、设备原因:
氯冷凝器列管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 水腐蚀穿
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NCl3形成和聚集。
3、人员原因:
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 速度,以及在对NCl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 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 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5、6号液氯贮罐及 1、2、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 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l3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 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 贮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NCl3,导致5号、6号液氯 贮罐内的NCl3爆炸。
化工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2004年4月15
日晚发生氯气泄漏,并引发爆炸。事故造 成人员伤亡,
更有十五万人被疏散撤离。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 分厂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 泄漏到
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 凌晨发生
管,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 力量不足,不
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3)事故调查不彻底以及事故隐患整改措施落实 不到位。
“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虽然采取了一些措 施,
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 训,整
改的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量也不够,以至于 在安全
的NCl3爆炸物。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 启动事故氯
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NCl3。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2、间接原因
(1)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 新投入不足。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 薄弱。 (3)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 (4)对NCl3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 技术规定不完善。 (5)重庆主城的7个区有危险品化工企业69家,它们 与数百万市民朝夕相伴,城市规划存在严重缺陷。
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 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的监测和管理,杜绝 泄漏的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 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 隐患。 4.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NCl3 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形成NCl3 后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富集的风险。 5.尽量采新型致冷剂取代液氨的液生产传 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1.直接原因
(1)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 造成振动,是引起NCl3爆炸的直接原因。 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 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NCl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 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 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 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 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l3因与 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 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贮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 NCl3,导致5号、6号液氯贮罐内的NCl3爆炸。
6.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 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NCl3的应急预案,并 在氯碱行业推广。 7.加强对NCl3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 化性质和爆炸机理,使整个氯碱行业对NCl3有 更充分的认识。 8.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 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 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事件介绍: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原因: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事故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事故伤亡情况: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
事故处置情况: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由于氯气冷凝罐破裂,盐水流入装入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工厂随即进行紧急处置,消防、公安、卫生、医疗、环保等部门都在现场待命。
4月16日晨7时30分,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组织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医化集团、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总队、武警重庆总队、江北区政府等部门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工作。
为保护周围群众安全,指挥部根据专家意见,立即组织天原化工厂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居民疏散。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突然发生爆炸。
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赶赴指挥部现场指挥抢险。
在深入现场全面了解情况后,黄镇东、王鸿举对抢险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清除残余氯气和彻底排险工作,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要采取周密妥善措施,确保周边地区群众安全,保证社会稳定。
抢险疏散指挥部立即启动疏散群众预案。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特勤队用高压网连续高空稀释,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继续扩散;随后,公安干警、医护人员进入现场争分夺秒抢救伤员,伤者得到及时救护,沉痛运送遇难者,将遇难者遗体运离事故现场。
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罐爆炸后,泄漏的氯气威胁着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故核心区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居民必须紧急撤离。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事故经过:2004年4月,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有15万名群众被疏散。
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
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
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15日19时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随即进行紧急处置。
到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
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后,重庆江北区立即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消防人员对爆炸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
爆炸时弥漫在现场的黄色气体已基本被稀释。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
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
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
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逆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的事故原因: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防范措施与事故教训:1、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l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爆的三氯化氮。
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时2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16日17时57分,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井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在200m半径内的地面上和建筑物上有大量散落的爆炸碎片。
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使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的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见图2—2—37—1、图2—2—37—2)。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爆炸直接因素关系链为:设备腐蚀穿孔呻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一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一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内因)→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三氯化氮(外因)。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
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异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④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16日演变为爆炸事故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分析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NCl3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 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 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 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 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谢谢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分析
化工1306孙伟东
主要内容
事故 经过 整改 措施
事故 原因 事故 处理
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 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 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 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 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 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 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 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 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日23 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 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应急救援不成功案例2012年11月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如果当时果断关掉舞台灯光,把其他的幕布隔离开来,
任由已经烧着的幕布彻底烧完,也绝不会出现接下来的悲剧。
可他们没有这么做,不仅是因为他们要“面子”,不想中断 演出,关键是安全意识太差,安全知识缺乏,预见不到拉上
幕布会产生的事故后果。
特级射手进入射击阵地,坦克进入战斗状态。14:35,随着一
声巨响,二号氯罐被穿甲弹击爆。 指挥部决定,由坦克、无后坐力炮共同实施排爆。5:11, 坦克、无后坐力炮对三号目标集中火力射击,伴随着一阵巨响, 三号罐外层钢板被炸裂。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官兵们逼近三号罐勘察发现,由于炮火冲击波导致周围厂
粉碎性炸坏。后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伤亡达12人。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15万群众紧 急疏散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 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 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危抢险、疏散群众 在内的应急预案,16日9:00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 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 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 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 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 氯方式,10:00左右,指挥部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救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孙华山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的8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
氯气泄漏、氯气爆炸
重庆主城共有10000家药店10000多辆出租车、光殡仪馆就有 9 家之多!!(近2000万城市人口)~~有4家美国独资的全球第一轮首映大片的万和院线的高档影院……有日本、加拿大、和英国领事馆,
/mediafile/200404/18/F2004041816521700000.jpg
重庆城市公交索道的嘉陵江对岸就是江北区:
生活在别处
2004-04-26, 19:57
/dy/c/2004-04-18/U46P1T1D3140120F21DT20040418134851.JPG
这次氯气爆炸后,事故现场一时乱成一团,人们的乐观情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专家们对事故处理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在一定温度或其他条件下,氯气还可能发生爆炸,有的专家则认为今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然而,专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头痛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氯气。一时间,大家愁眉紧锁,情绪非常紧张。
16日21时左右,记者在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帮助下,戴上沉重的氧气罩和氧气瓶,手拿相机,跟随2名消防队员和2名公安干警,走进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的爆炸核心区,成为惟一进入事故核心区的记者。
16日上午,记者获悉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后,紧急赶赴现场。越是走近现场,刺鼻的气味越浓,尤其是走进厂内发生氯气泄漏的氯罐旁时,感觉氯气浓度很大,十分刺鼻,记者靠近氯罐约10分钟就感到头昏。
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正在事故现场指挥抢险,专家已对4、5、6号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现场专家说,这3个氯气罐通过4根铁管将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构成危害。专家预计,到16日18时左右,3个罐的氯气可以排完。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
1时33分,全厂停车。
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
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
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
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一、事故经过: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天原化工总厂一车间4月16日凌晨零时35分左右,突然发出几声巨响。
由于冷凝管破裂,盐水流入装有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
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排危抢险。
江北区各部门全部出动抢险。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泄漏的氯气再次发生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使方圆数平方公里内陆续返回的数万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重庆消防、武警、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行动疏散群众。
截至17日凌晨1时30分记者发稿时止,已有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9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失踪,他们分别是:胡言禄(重庆天晶化工有限公司天原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冉正碧(天原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忠惠(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任开强(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厂长)、张先银(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处长)、康泽润(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李万明(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古维子(天原化工总厂工人)、陈邵明(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干部),3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在现场负责技术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缪光奎及其他成员初步判断:发生在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缪光奎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
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违章指挥,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目前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
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三、紧急措施: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发生后,消防部门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空气,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进行全面的消毒。
应急救援不成功案例2012年11月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第二:动用坦克、大炮这些重型军事装备,争议颇多,
正确与否,并无论断。对于工业生产事故的处置,理应有相
应的专用事故处理装备。
当然,此次事故的原因复杂,特别是国内对NCl3爆炸的
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NCl3爆炸 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对NCl3的处理确实存在很 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具有相当的难度。
房坍塌,重型武器已不易展开攻击。15:25,总指挥部调整了
排爆方案。15:30,在3名官兵的掩护下,1名爆破专家和1名 技术人员进入罐区安置炸药。
15:35,伴随着一声巨大的闷响声,三号罐被成功炸开。
15:45,8名消防队员进入化工厂,用水枪喷射水沫稀释氯气, 排爆基本成功!接着,排爆官兵进入爆炸核心区侦察,确认储 气罐已全部销毁。17:35,事故现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污染残 留的爆破。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 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 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危抢险、疏散群众 在内的应急预案,16日9:00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 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 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 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 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 氯方式,10:00左右,指挥部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及其事故应急 救援
火,初起时不大,工作人员为了不中断演出,迅速拉上幕布 进行灭火;但是,手提式灭火器射程无法达到起火部位,舞台下 的推车式灭火器也无法推上台;结果火情迅速发展,并最终造成 合拢的幕布向剧场正厅爆发式喷火,推倒了人群,引燃了座椅, 火势迅猛蔓延;随后,剧场内突然断电。 在这危急关头,所有的安全门又早已全部被关闭锁死,外出 只留下1个出口,该出口的电动卷帘门因断电曾一度关闭,场内 人员无处逃生,大批人员被烧或窒息死亡。 18:25左右,市消防队、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和公安干 警迅速赶到现场,与群众一起扑火救人。19:25,明火被扑灭。 20:20,清理完现场。
事故案例分析
2.4.1 事故概况 氯气泄漏是因管道短接处出现漏点造成的,郯城县化工厂已被责令
停业整顿。关于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郯城官网通报确认为125人。8月 11日上午,郯城县刚刚召开了安全生产大会,郯城县化工厂因十年未出 现安全事故受到表扬。当晚9点多,氯气泄漏事故即发生。 2.4.2 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 (1)垫圈损坏氯气泄漏
发生泄漏的正是液氯充装车间充装装置液氯液下泵零部件,一个直 径为25毫米的球阀垫圈因气体压力过大,导致被损坏,氯气泄漏出来。
2. 间接原因 (1)天气原因
氯碱分厂液氯充装车间旁有电气仪表厂和施工工地,约有80多人。 氯气发生泄漏时,恰遇一阵北风。向北方向,分厂40人全部氯气被熏 着,加之施工工地和仪表厂其31名人员都先后出现了身体不适。其中, 7人中毒,其他人是皮肤粘膜刺激性反应,有49人留院观察,另外22人 住院治疗。
通事故,一辆载有约40吨(超载25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与 山东货车鲁QA0398相撞,槽罐车两个直径10厘米的法兰从根部完全断 裂,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王兴等3个乡镇29人死亡,送医 院治疗300多人,村民群众近1万人进行疏散,约2千亩农作物受灾,环 境受到严重污染,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的特大液氯 泄漏事故。 2.1.2 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 ①、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 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 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
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 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 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 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 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推荐-探索重庆天原氯气罐泄漏爆炸事故——电解法生产氯气过程中氯化氮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重庆天原氯气罐泄漏爆炸事故——电解法生产氯气过程中氯化氮的产生、危害及预防根据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罐泄漏爆炸事故,从工艺本身的角度分析电解法生产氯气过程中三氯化氮的产生过程,指明三氯化氮存在的危险性,提出了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原料监测和控制,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分氯碱企业比较常用的预防三氯化氮积聚的措施。
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东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3人受伤、15万名群众被疏散。
据专家初步判断:重庆氯气泄漏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专家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怀疑,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
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对此,我们从三氯化氮的产生及其本身的危险特定的角度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何专家会怀疑“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
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并结合工艺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故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三氯化氮常温下是一种黄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有类似氯的刺激性气味。
相对密度(水)1.653,熔点<-40℃,沸点<71℃,自然爆炸点95℃。
冷水中不溶,热水中分解,溶于二硫化碳、三氯化磷、四氯化碳、氯、苯、乙醚、氯仿等物质。
三氯化氮是一种比氯有更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体中浓度达到5%~6%(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
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性爆炸。
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或有机物接触,易促使爆炸发生。
2mol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成1mol氮气与3mol氯气,同时放出460kJ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爆炸时温度高达2128℃,压力高达543MPa。
在空气中爆炸温度约达1700℃。
电解法制取氯气和烧碱的主要原辅材料有原盐(卤水)、化盐水、精制剂、助沉剂、石棉绒、硫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3期 2009年6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 nal of Sa fety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V o.l5No.3Jun.2009文章编号:1673-193X(2009)-03-0030-06重庆天原化工总厂 4.16 事故人员疏散调查研究*邓云峰,姜传胜(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摘 要:本文选择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爆炸事故,运用问卷和访谈对当时的人员疏散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疏散人员事先的中毒或疏散经历有助于缩短疏散准备时间,而心理顾虑对疏散准备有不利影响。
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通知主体与通知方式,合理利用疏散人员的从众心理,开展疏散演习和宣传教育活动,消除疏散人员的心理顾虑等措施提高疏散行动效率;并认为此次事故中的部分人员不疏散、不选择政府设立的避难所作为疏散目的地、疏散时喜好选择最熟悉的路径、疏散中途返家以及疏散过程中以步行方式撤离为主等现象值得今后开展区域疏散分析时注意。
关键词:区域疏散;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调查;问卷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Survey on t he public evacuation behavior in 4 16 accident atTianyuan che m ical factory of ChongqingDENG Yun-feng,JIANG Chuan-sheng(Ch i na A cade m ay o f Safe t y Sc i ence and T echnology,Beijing100029,Ch i na)Abst ract:The pub lic evacuati o n behav ior during the chlorine re lease and explosion acc i d ent at T ianyuan c he m ica l facto r y of Chongqi n g in April162004w as surveyed i n this paper w it h questionnaire and i n ter v ie w.SPSS11.0w as app li e d to analyze the data fro m the questionnaires.Itw as found tha,t the for m er si m ilar experience tends to acce-l erate the evacuati o n preparation,w hile the i n ter nal apprehensions tend to decelerate such preparati o n before actua l evacuati o n actions.Based on the surveyed results,the practica lw ays to pro mo te evacuation effic iency see m to be, to issue the evac uation notice by a proper agen t in proper w ays,to m ake proper use o f the herd i n g pheno m enon,to carry ou t evacuation drills and educati o n activities,to reassure the evacuees and so on.So m e o t h er issues,for ex-a mp le,the resi d ents not evacuated desp ite of t h e w ar n i n gs,the evacuees l o ok i n g for refuges other than the offic i a l shelters,t h e preference to the m ost fa m iliar roads,re-entry behav i o r and t h e pedestrian prevalence in evacuation traffic,are necessar y to be taken i n to account dur i n g later analysis of regional evacuati o n.K ey w ords:reg ional evacuati o n;hazar dous che m ica ls;accidental re lease;field survey;questi o nna ire收稿日期:2009-03-30作者简介:邓云峰,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833006);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7BAK22B05和2008BAB37B05)资助1 前言毒气泄漏事故发生时,有多种公众防护措施可供选择,如疏散、临时避难或佩戴呼吸防护器具等[1~2],其中疏散措施需要撤离一定范围内人员,有学者称之为区域疏散[3],区别于建筑物疏散[4],并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3~5]。
区域疏散措施是否可行的一般准则是必需疏散时间一定要小于可用疏散时间,可用疏散时间是指从发现泄漏征兆或事故发生到有毒气体扩散并对人员安全健康构成危害的时间,必需疏散时间指疏散区域内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所需的时间,包括观测预警时间、疏散决策时间、疏散通知时间、疏散准备(响应)时间和疏散运动时间构成,一般与事故类别、性质、决策者行为和疏散人员的行为与心理等因素有关[6~7]。
2004年4月16日17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液氯储罐爆炸事故,当地政府疏散了周边15万余名群众[8]。
本文选择此次事故开展疏散情况调查,旨在了解疏散过程中大规模人群及个体的疏散行为与心理特征,为类似区域疏散分析和组织提供参考。
在现场调查过程中,笔者借助自编的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401名该事故中应当疏散的群众进行了调查,借助SPSS11 0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9]。
2 应急疏散决策过程相关资料表明[10]:2004年4月15日19时,该次事故出现早期征兆,氯气泵压力偏高,液氯贮罐液面管化霜;16日2时30分,工厂将事故情况报告上级单位重庆市化医集团公司;7时6分,重庆市消防总队119火警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工厂报警,7时25分,先期到达现场的消防救援队伍开始在距事故点150m半径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疏散警戒区域内的无关人员;11时,现场指挥部考虑到约有13t的液氯可能爆炸和泄漏,决定对事故核心区以外1km范围内的群众实施紧急疏散;17时57分,液氯输转过程中储罐发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8日17时35分,残余液氯汽化器和储罐成功销毁;18日17时57分,现场指挥部发布险情解除命令,当地政府随即开始组织群众返家。
事故中应急疏散决策主要包括两次,第一次是消防救援队伍设立150m警戒区域;第二次是现场指挥部决定疏散事故核心区外1k m范围内群众。
调查表明,早晨8点左右就有群众接到疏散通知,开始发布疏散通知时间早于液氯储罐爆炸时间10小时左右,该次疏散总体上属于预防性疏散。
3 疏散通知与响应情况3 1 疏散通知方式如表1所示,有359名人员说明了第一次接到疏散通知来源。
居委会、民警或消防队员、广播或电视是通知当地群众疏散的主要渠道,分别有204、50和41人,占56 8%、13 9%和11 4%。
整个通知过程中,多种通知方式混用,包括沿途挨家挨户喊话、电话、警笛、广播和电视媒体等。
表1 应急疏散通知渠道接到第一次通知的渠道人数%居委会通知20456 8民警或消防队员通知5013 9广播或电视通知4111 4单位同事通知185 0亲朋、街坊、物业与路人通知308 4其他164 5合计3591003 2 疏散通知效率如表2所示,上述通知渠道和方式,不能确保群众认为自己得到了明确的疏散通知。
390例有效数据中认为接到明确疏散通知且给出接到通知时间的有353人,占90 5%,认为自己并未得到明确疏散通知的有37人,占9 5%。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疏散通知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地区,疏散半径1km,85%以上群众疏散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相比(见表14),有33 1%的调查人群6小时后得到通知,说明此次疏散通知效率有待提高。
表2 应急疏散通知的效率是否接到明确疏散通知接到疏散通知的时间人数%是8时前235 98~10时7519 210~12时7519 212~14时5113 114时后12933 1否-379 5合计390100 03 3 群众对疏散通知的总体响应如表3所示,自认为接到明确疏散通知的人中最终没有撤离的占2%,自认为没有得到明确疏散通知的人撤离的占到97 6%,周边群众最终约有2%左右的人没有撤离。
表3 群众疏散撤离的比例最终是否撤离是否接到明确疏散通知是否人数%人数%是35098 04197 6否72 012 4合计357100 042100 03 4 群众确认疏散行动的影响因素如表4所示,自认为得到明确疏散通知且最终撤离的人中,选择 居委会、民警或消防队员通知或做工作 是使其判断出确实需要疏散的人达82%,其他四项因素的比例均不超过6%。
自认为未得到明确疏散通知但又撤离的人中,虽然选择 居委会、民警或消防队员通知或做工作 是使其判断出确实需要疏散的人达到42 5%,但选择 看到附近许多人正在疏散 的人员比例达到40 0%,与自认为得到明确疏散通知的人相比,选择前者的比例下降39 5%,选择后者的比例上升34 2%,差异十分明显,从众心理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表4 群众确认疏散必要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哪个选项使您判断确实要疏散是否接到明确疏散通知是否人数%人数%居委会、民警或消防员通知或做工作28382 01742 5看到附近许多人正在疏散205 81640 0听到爆炸声、闻到异味或看到氯气185 237 5接到亲友通知164 637 5媒体报道或通知82 312 5合计345100 040100 0 4 疏散准备行为与心理情况4 1 疏散准备行为如表5所示,自认为接到明确疏散通知的人中,72 5%的人接到通知后的第一反应是马上进行疏散准备,17 6%的人会继续正在做的事,另有6 5%的人会亲自去确认疏散通知的真实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