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原化工厂爆炸事故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致9人死亡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2004年10月23日15:29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10月23日电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造成死亡失踪9人,15万人撤离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重庆晨报消息,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给予以下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监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消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2004年10月24日11:53 新华网新华网重庆10月24日电(记者李永文)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察局日前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销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 氯气泄漏事故
A successful corporate leader is not only a master of authorization, but also a master of control.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氯气泄漏事故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的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事故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1)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2)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3)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4)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5)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2、间接原因
(1)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 新投入不足。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 薄弱。 (3)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 (4)对NCl3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 技术规定不完善。 (5)重庆主城的7个区有危险品化工企业69家,它们 与数百万市民朝夕相伴,城市规划存在严重缺陷。
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 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的监测和管理,杜绝 泄漏的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 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 隐患。 4.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NCl3 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形成NCl3 后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富集的风险。 5.尽量采新型致冷剂取代液氨的液生产传 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1.直接原因
(1)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 造成振动,是引起NCl3爆炸的直接原因。 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 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NCl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 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 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 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 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l3因与 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 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贮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 NCl3,导致5号、6号液氯贮罐内的NCl3爆炸。
6.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 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NCl3的应急预案,并 在氯碱行业推广。 7.加强对NCl3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 化性质和爆炸机理,使整个氯碱行业对NCl3有 更充分的认识。 8.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 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 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
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案例情况事件介绍: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排污罐发生爆炸;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发生爆炸。
事故发生原因: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事故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事故伤亡情况: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群众被疏散。
事故处置情况:2004年4月15日傍晚19时,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由于氯气冷凝罐破裂,盐水流入装入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工厂随即进行紧急处置,消防、公安、卫生、医疗、环保等部门都在现场待命。
4月16日晨7时30分,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组织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医化集团、市人防办、市公安消防总队、武警重庆总队、江北区政府等部门成立了现场抢险指挥部,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抢险工作。
为保护周围群众安全,指挥部根据专家意见,立即组织天原化工厂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居民疏散。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重庆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在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时,液氯贮气罐突然发生爆炸。
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赶赴指挥部现场指挥抢险。
在深入现场全面了解情况后,黄镇东、王鸿举对抢险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好清除残余氯气和彻底排险工作,认真做好事故善后处理;要采取周密妥善措施,确保周边地区群众安全,保证社会稳定。
抢险疏散指挥部立即启动疏散群众预案。
重庆市公安局消防特勤队用高压网连续高空稀释,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氯气的继续扩散;随后,公安干警、医护人员进入现场争分夺秒抢救伤员,伤者得到及时救护,沉痛运送遇难者,将遇难者遗体运离事故现场。
天原化工总厂氯气罐爆炸后,泄漏的氯气威胁着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故核心区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居民必须紧急撤离。
(完整word版)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本帖面向业界同仁征集历史上行业内所有有记载的事故案例,力求以史为鉴,让悲剧不再重演。
为维护企业利益,我们建议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事故案例,如有发布,请发帖人特别注明,并自行承担可能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1.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重庆爆炸调查报告
重庆爆炸调查报告重庆爆炸调查报告近日,重庆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爆炸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追求真相,重庆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此次爆炸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调查组的报告。
一、事件概述事件发生在重庆市某化工厂,当时正值工厂生产高危化学品的高峰期。
据目击者称,爆炸发生时伴随着巨大的火光和巨响,整个工厂区域瞬间被吞噬。
经过初步统计,事件造成了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数十栋房屋倒塌,数百辆车辆被炸毁。
二、事故原因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证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安全管理不到位该化工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工厂未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设施的配备不到位。
此外,工厂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处理也存在严重问题,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安全。
2. 违规操作据工厂员工的陈述,事故发生前,有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他们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而是采取了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调查组还发现,事故发生时,正值重庆市的气象条件异常,大风和高温可能会加剧爆炸的威力。
这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三、责任追究针对此次爆炸事故,我们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首先,对该化工厂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对涉及到违规操作的工人也将予以相应的处罚。
此外,我们还将对重庆市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调查,并对监管不力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四、事故教训与改进此次爆炸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深刻的教训。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管理各类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完善监管机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事故经过:2004年4月,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有15万名群众被疏散。
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
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
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15日19时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随即进行紧急处置。
到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
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后,重庆江北区立即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消防人员对爆炸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
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
爆炸时弥漫在现场的黄色气体已基本被稀释。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
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
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
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
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逆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的事故原因: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防范措施与事故教训:1、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2.毒性
高毒类,主要损害肝脏和骨骼,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如肾脏、心 脏。
3.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蒸气后数小时出现头昏、乏力、恶心、血压偏低等, 2-3日上肢疼痛及急性肝损害,肾功能损害。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3.短期暴露的影响
皮肤:灼伤后创面有蒜样臭气烟雾,呈棕褐色或黑色,可深达骨 骼,于暗处可见荧光,创面处理不及时,可与1-10天内引起中毒。
六、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 (一)总体思路是控制扩散现场 1.控制泄漏量和扩散范围 2.控制现场事态 3.控制人员生命的伤亡程度
六、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 (二)战术范畴的控制行动
现场警戒 交通管制 禁绝火源 抢救人命 疏散群众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福宁高速一运载24.7吨苯酚的槽罐车发生侧翻并泄漏
2005年7月8日凌晨3时10分左右,在福宁高速公路,一辆槽罐车 突然冲破护栏并侧翻,运载的24.7吨危险化学品苯酚开始泄漏。 消防官兵穿着防化服,先用水泥、黄土对泄漏口进行封堵,随后 调来另一辆槽罐车、抽液泵等设备进行转移,随后又调来35吨的 吊车转移车量,花费14个小时处置完毕。
3.危险性特征
燃烧爆炸性 受热膨胀性 气体泄漏的流散性与潜伏性
• 某市有人晚上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公共厕所,次日造成有人在厕所 吸烟引起爆炸,将一名成年男子和一名小学生炸伤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3.危险性特征
吸热冻伤性
• 某单位液化石油气站,在清洗液化石油气储罐一玻璃板液位计时,由 于丝堵滑丝,大量液化石油气液体从丝扣处喷出,该站站长石某,试 图用手去堵漏,结果双手严重冻伤,后双膝一软,跪在泄漏的液滩中, 被人救起,双膝也严重冻伤,住院治疗一月方愈。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重大事故(一)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l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爆的三氯化氮。
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时2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16日17时57分,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突然发生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井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在200m半径内的地面上和建筑物上有大量散落的爆炸碎片。
爆炸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使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的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见图2—2—37—1、图2—2—37—2)。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爆炸直接因素关系链为:设备腐蚀穿孔呻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一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一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内因)→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三氯化氮(外因)。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
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异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④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16日演变为爆炸事故埋下了重大事故隐患。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1. 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
4 月16 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 全厂停车;2:15 左右,排完盐水4h 后的1 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 声爆响,经查是5 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 号、6 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 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T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T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T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T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 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 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 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 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
氯气泄漏、氯气爆炸
重庆主城共有10000家药店10000多辆出租车、光殡仪馆就有 9 家之多!!(近2000万城市人口)~~有4家美国独资的全球第一轮首映大片的万和院线的高档影院……有日本、加拿大、和英国领事馆,
/mediafile/200404/18/F2004041816521700000.jpg
重庆城市公交索道的嘉陵江对岸就是江北区:
生活在别处
2004-04-26, 19:57
/dy/c/2004-04-18/U46P1T1D3140120F21DT20040418134851.JPG
这次氯气爆炸后,事故现场一时乱成一团,人们的乐观情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专家们对事故处理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在一定温度或其他条件下,氯气还可能发生爆炸,有的专家则认为今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然而,专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头痛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氯气。一时间,大家愁眉紧锁,情绪非常紧张。
16日21时左右,记者在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帮助下,戴上沉重的氧气罩和氧气瓶,手拿相机,跟随2名消防队员和2名公安干警,走进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的爆炸核心区,成为惟一进入事故核心区的记者。
16日上午,记者获悉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后,紧急赶赴现场。越是走近现场,刺鼻的气味越浓,尤其是走进厂内发生氯气泄漏的氯罐旁时,感觉氯气浓度很大,十分刺鼻,记者靠近氯罐约10分钟就感到头昏。
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正在事故现场指挥抢险,专家已对4、5、6号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现场专家说,这3个氯气罐通过4根铁管将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构成危害。专家预计,到16日18时左右,3个罐的氯气可以排完。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杭甬高速公路萧山段一辆15吨甲苯运车翻车
2002年3月10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段一辆满载15 吨甲苯运输车翻车,大量甲苯泄漏,随时可能爆 炸,严重威胁杭甬高速公路的交通和附近村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杭州特勤大队官兵经过39个小时 连续奋战,成功减少了这起恶性事故危险。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江苏扬州34吨纯苯槽罐车侧翻高速烧毁
四、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一)甲醛特性
2.危险特性
强烈刺激皮肤和粘膜,能使蛋白质凝固,能使皮 肤发硬,局部组织坏死。接触甲醛蒸气可引起眼 部烧灼感、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炎、鼻炎、 嗅觉丧失、咽喉炎、支气管炎,出现流泪、流涕 、咽痛、咳嗽、气短等。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 声门水肿、肺炎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出现 头晕、头痛、乏力、两侧不对称的感觉障碍、排 汗过盛、视力减退等。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三)处置措施 掌握现场情况 划定初步警戒区域 救助受害人员 现场急救
二、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氯气泄漏事故处置
渝长高速满载氯气罐货车自燃 高速关闭1小时
2005年7月6日中午,渝长高速路长寿至重庆10公 里处,发生了一起大货车自燃。事故险些造成货 车上装载的8个氯气罐爆炸,高速路因此关闭一小 时。消防官兵、高速公路执法人员和事主及时联 手排险,将危情解除。有关方面称,一旦氯气罐 爆炸,将危及方圆10公里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 (二)战术范畴的控制行动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5氯气泄潺爆炸事故
9臣亟亚巫巫匦Ⅱ堑匦2重大事故回放:统残余氯气。
4月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成立于1940即弥漫散去。
7时许,消防总队接到该年,位于人口稠密的江北区腹心地带,厂报警并出动200余名消防官兵赶到是~家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过去的国现场排险。
8时左右,专家组在公安、消有企业。
该厂几年前开始亏损,职工流防和医疗人员的保护下进入现场调查。
失现象严重,职工已由原来的两千多人8时30分,200名民警赶到现场,负责减至现在的一千多人。
据悉,这已是该疏散的民警向有关方面求援。
11时。
用厂自2003年以来第三次发生氯气泄漏3个小时疏散了3万人。
为防氯气罐发事故。
重庆市已经计划把这个化工厂从生更大规模爆炸,对4、5、6号氯罐进行城区迁出。
了排氯,这3个氯气罐通过4根铁管将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
同时注入挥部动用了部队官兵和精良武器,4月18日5点35分。
使用了高射机枪、火炮和坦克将3个储气罐彻底摧毁,危险源和污染源被销毁。
随即解除禁令,撤离群众返家。
在4月16日的氯气罐爆炸过程中。
重庆市江北区该化工总厂死亡的8人中。
有该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胡言禄等8名在现场的厂领导干部和一名职工。
另外还有3人受伤。
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5”氯气泄潺爆炸事故一荆波要领导责任的某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有主要竺导责任紫该化工总厂厂长登构成危害。
然而,17时定禄撤销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其57分。
在处理残氯的过他相关责任人也分别受到查处。
程中。
氯气泄露现场突此次氯气泄漏事故的原因是氯罐然传来“嘭一的一声巨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响。
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所致。
按照原来的事声。
一团黄烟腾空而起。
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4、5、6号氯气罐发生爆过铁管排放。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
1时33分,全厂停车。
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
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
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
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一、事故经过: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天原化工总厂一车间4月16日凌晨零时35分左右,突然发出几声巨响。
由于冷凝管破裂,盐水流入装有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
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排危抢险。
江北区各部门全部出动抢险。
4月16日下午5时57分,泄漏的氯气再次发生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使方圆数平方公里内陆续返回的数万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
重庆消防、武警、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行动疏散群众。
截至17日凌晨1时30分记者发稿时止,已有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9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失踪,他们分别是:胡言禄(重庆天晶化工有限公司天原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冉正碧(天原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忠惠(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任开强(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厂长)、张先银(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处长)、康泽润(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李万明(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古维子(天原化工总厂工人)、陈邵明(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干部),3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在现场负责技术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缪光奎及其他成员初步判断:发生在重庆主城区的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缪光奎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
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违章指挥,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目前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
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三、紧急措施: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发生后,消防部门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空气,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进行全面的消毒。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一)重庆(2004)4·16爆炸震惊全国的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已盖棺定论,有关责任人也受到处分和责任追究。
这次事故是我国氯碱工业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笔者参与了该事故的排险和调查。
现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悟出液氯生产中的某些经验教训,让同行们能引以为戒。
一、事故经过1.企业基本概况□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私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
现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t/a烧碱的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生产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液、次氯酸钠。
现有在册职工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
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
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
2.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内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和漂白液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天原化工厂爆炸事故
.1 事故概述
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爆炸和氯气泄漏事故,9人死亡,3人受伤,近15万人疏散。
.2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15日白天,化工总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 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
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
1时33分,全厂停车。
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
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
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
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