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

国际经济贸易地理主讲人宋国瑛前言国际贸易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地图的变化逐渐形成的,主要分成两个阶段:1、伟大的地理大发现;2、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瓜分世界。

国际贸易也就随之形成。

人类第一次进行国际贸易的历史可追溯到部落崩溃奴隶社会兴起之初的年代。

由于生产的进步出现了阶级和私有制,国家形成,使人们由最初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集团之间的贸易,最终越出国界,发展成国家之间的贸易。

当初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奢侈品。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贸易中心一直在地中海沿岸(从地中海的东岸腓尼基和迦太基—古希腊—古罗马)、大西洋、太平洋。

总之,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的。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一、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就是研究世界上个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各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和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简单地说: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是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关系。

1、分析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对国际经济贸易所起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因素。

2、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地理格局。

因为国际商品的流向和流量及结构的变化是和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

二、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肯定的讲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边缘学科)。

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即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

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

第二节国际经济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任务及方法一、研究的内容(一)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诸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及劳动力发展的素质、社会综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等。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进出口商品市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所以对商品的种类、流向、流量的地理研究是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真题解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真题解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019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2005—2012年上海服务业碳强度增幅
最大,C错误;2012—2019年上海服务业碳强度降幅最大,D正确。
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C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此完成3—4题。
3.影响两地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A )
A.地形条件
B.经济产业
C.交通设施
D.口岸发展
【解析】 两地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故影响两地城区形态
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
4.两地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D )
①风俗习惯相近 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③资源禀赋相似 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知识链接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 以产业为保障,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服务配套,达到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匹配,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互融发展。
(2024浙江卷)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22天津卷,10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字经济是提升生产效率的一种智能化行为模式和
经济形态。京津冀地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北京 为核心,在天津及廊坊等环京区域布局多个数据中心, 形成京津冀数据中心集群。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如图),聚集了多个数据中心。
(3) 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答案】 人口和城市密集;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城市之间产业互补性强,交通 需求大;该区域科技水平较高,可保障高铁建设。(6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 影响该区域交通建设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及科技水 平等。由图1可知,该城市带人口和城市密集;该区域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由图2 可知,城市之间产业互补,对交通的需求大;该区域科技水平较高,可保障高铁建设。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2021/7/28
4
二、封建社会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 等城市都是在11世纪后发展起来的。从12-14世 纪,威尼斯一直是西欧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海上强 国。
汉萨同盟地区,是指现在的德国北部以吕贝克、 汉堡、不来梅为中心的地区。汉萨同盟是中世纪 时德国北部各城市进出口贸易商的政治经济同盟。 在13世纪加入的城市有90多个,14世纪多达 160个,盟主城市是德国的吕贝克。14-15世纪 汉萨同盟几乎掌握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贸易,并控 制了北海到波罗的海的商路。
广义: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国家和地区,即 包括加、美、墨、秘、智等南美洲国家和 太平洋东岸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日、韩、 中、台湾、香港、东盟各国和大洋洲的澳、 新等国家和地区。
狭义:东北亚各国、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 各国,意指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各个国家。
2021/7/28
54
2021/7/28
55
二、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 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二)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三)经济机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四)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五)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六)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七)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2021/7/28
2021/7/28
19
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1/7/28
20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 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 减弱的变革。”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 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 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知识点串讲)-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知识点串讲)-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6.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 基础; ( 2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 (3)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 (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这些国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 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 2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此后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 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8.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 值尺度,财富象征。 (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逐利增财。 2.信贷 世界:(1)前22一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前16一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护。 (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中国:(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 (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4)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 (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 3.契约 (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五、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涉及 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事实证明,战争 或和平的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常常是决定性 的。
政治法律环境不仅包括各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 该国执政党的基本政策,当前乃至以后政府的稳定 性,甚至还包括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和发 展趋势,以及各国所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等。因此, 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首先必须重视该 国的政治环境。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 影响。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 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例如:南美洲的玻 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
交通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 的影响,例如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 洋国家”。
(二)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 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 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三)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 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在我国,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根据 有关生产力布局与国际贸易网络联系,进出口商品 及其流动分布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货流和贸易网络 的地理调查、分析、预测、规划与区划,对有形商 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组合配 置进行条件评价和经济论证,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 的各种经济地理问题,以及参与国土规划、经济区 划、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任务中有关 贸易地理问题的研究工作。

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属性

第一章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属性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 法论基础
(二)最新资料收集法 (三)地图法 (四)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六)跨学科研究法 (七)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八)综合分析法 (九)对比法
(二)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
研究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全球格局演变是 国际贸易地理的核心与重点内容,对区域特点和差异的研究 是地理学的传统研究方向,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主要研究 内容。对全球贸易格局演变、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 现地理环境,尤其是科学技术、地理位置等环境对国际贸易 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贸易地
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国际贸易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属性,熟 悉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任务 与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属性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主要研究世界贸易格局变化、世界 贸易运输地理以及主要商品的世界分布以及形成原 因和变化发展;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即一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 环境对其贸易规模、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贸 易条件、贸易模式的影响,反过来一国贸易的发展 对其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研究世界上单个国家(地区)地理 环境、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贸易地理 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发展。
[专栏] 能源贸易
[专栏]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
重点

难点
重点:日本对外贸易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
难点:德国经济开展历程及特征,主要产业部门的分布及对外贸易状况



5.1 日本
5.2 德国
5.3 俄罗斯
教学方法手段
案例教学法、例题讲解法
参考资料
1、宏主编的?国际贸易地理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马素琴主编的?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2002。
3、迪祥主编的?国际经贸地理概论?,经济科学,1997。
思考题、
作业
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有利条件
俄罗斯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
教 案
授课时间
2021.4.21---4.25
课时数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X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单元
目的

要求
2、马素琴主编的?交通运输地理?人民交通,2002。
3、迪祥主编的?国际经贸地理概论?,经济科学,1997。
思考题、
作业
世界能源工业生产与贸易
世界汽车工业生产和贸易
教 案
授课时间
2021.5.24---5.28
课时数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X讨论课□ 习题课□ 实验课□ 上机课□ 技能课□ 其他□
授课单元
目的

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水产品生产,牧业产品的生产以及林业生产和贸易
重点

难点
重点: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和贸易
难点: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10.1 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Continue
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
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 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 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2000年居第七位。 日本、中国、台湾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 家和地区。 金融实力大增,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成 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APEC APEC地区引进外资 APEC 已占全世界的47%。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 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 性强这一优势。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 国人才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 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Hale Waihona Puke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Continue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原因:187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还不太成熟的产 业找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促使各国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孕育了新技术的诞生。 二次科技革命首先产生于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 开始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的 炼钢技术。其中电和发电机的应用,导致了新能源的 使用。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大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和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
一、地理大发现 1、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 角 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3、1497年达·伽马新航路的发现 4、1519年-1522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学课件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产生和发展
的基础; • (2)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国
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 • (3)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
对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 因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是国际贸易形成和发
• 3、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 • 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和市场大小制约着国际分工的
发展:(1)人口多寡直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因而 影响国际分工;(2)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分工越 来越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包揽所有的生产, 必须参与国际分工。(3)世界市场的扩大对国际分 工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一国的市场规模越大, 参与国际分工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国际分工的程 度就越高。 • 4、国际生产关系 • (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有国际分 工,就有世界市场,就有国际生产关系;(2)国际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重要的国际生 产关系,是国际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国际间 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5、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 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国家力量、经济政策、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
• 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殖 民主义者所采取的武力征服政策、各种超经济的强 制手段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 形成过程起了重要作用。如亚非拉国家的种植园经 济、单一经济以及世界农村和世界城市的分离与对 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关税 政策,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而战 后的GATT的多次谈判,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展开。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

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第3章 中世纪贸易史

第3章 中世纪贸易史

(3)出现了竞争制度的安排
13-14世纪时,法律不仅在不同地区得到认可, 而且使提供保护的城获得更大的潜在利益,竞 争制度的供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由于是城市贵 族掌握着管理商业获取报酬的权利,他们不断制 定鼓励商业的政策和法令。 于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所提供的契机,西欧 商业的发展就进入了商业革命的时代。
2) 对外贸易港口及内陆中心城市: 广州:“地当要会,俗号殷繁” 扬州(罗城):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 杜牧 “春风十里扬州路” 另有泉州、明州、登州与莱州等 内陆城市:幽州
共同探究
3) 外贸市场的形成 蕃商(胡商)的活跃、陆路与海路贸易的发展; 苏莱曼《中国印度见闻录》
4)外商的涌入与市舶司、朝贡贸易
3)发达的对外贸易
比起元代的国内商业以及民族贸易,特别兴旺发达的是对外贸易。
元代势力广及海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探险家皆来中国寻求商 机和财富;精美手工业品和奢侈品,颇为国外市场看好,元统治者也需要 享用海外珍奇物品。 罗盘针的广泛应用,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政府在政策上重视外贸,使元代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唐代“广州通海夷道”
唐朝著名政治家、地理学家贾耽(730—805)所记载的 “广州通海夷道”图,以广州为起点通向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航线将东亚、东南亚、南亚、波斯湾与东非联结了起来, 是中世纪世界上最长的贸易航线,长度不下一万四千公里。从 这条航路所经的港市来看,唐舶所泊之处,大都为盛产象牙、 犀角、乳香、龙涎香、珍珠、宝石、珊瑚、琉璃、丁香、没药、 苏木等的富饶地区,而由中国输出的丝绸、瓷器、茶叶、铜铁 器等四大宗货物,也正为上述地区所需求。这充分反映了唐代 中叶以后,中国航海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从以政治外交 为主转向以经济贸易为主的发展轨道,对于之后宋元航海产生 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并成为推进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由繁荣 进入鼎盛的巨大动力。随着广州通海夷道的开通,世界性海洋 贸易圈的形成,广州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世人瞩目的港市。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综合检测二(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综合检测二(含解析)

综合检测二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辽宁沈阳模拟)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简称)尚未建立本国的汽车工业,汽车消费来自进口,世界上各大汽车厂商都把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海湾市场当作展现汽车质量及现代最新产品的舞台。

近年来,该国汽车租赁行业也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据此完成1~2题。

1.从环境条件考虑,阿联酋对进口车辆质量的要求主要有()①发动机散热性能好②轮胎防滑性能好③空调制冷能力强④车辆爬坡性能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年来该国汽车租赁行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可能是()A.石油滞销B.游客增多C.外籍工人增多D.出生率升高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五环路以外,有地铁通往北京市区。

2010年该区外来人口数量首次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成为北京市唯一的“人口倒挂”区,且外来人口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仅0.17。

2016年昌平区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此完成3~4题。

3.与北京市区相比,昌平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居住成本较低B.环境质量较好C.就业机会较多D.交通条件较好4.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将导致昌平区()A.社会养老负担加重B.城市管理难度加大C.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D.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

西安国际港务区号称“中国第一无水港”。

它以西安现有立体交通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在内陆形成海陆联运的聚集地和结合点,成为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并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区。

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它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可通大西洋,东北经土耳其海峡接黑 海,东南经苏伊士运河出红海达印度洋,是欧亚非三洲之 间的重要航道,也是沟通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罗陀(英)、马赛(法)、热那亚、 那不勒斯(意)、斯普利特、里耶卡(克罗地亚)、都拉 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塞得港 (埃及)等。
波罗的海是北欧重要航道,也是俄罗斯与欧洲贸 易的重要通道,航运意义很大,是沿岸国家之间 以及通往北海和北大西洋的重要水域,从彼得大 帝时期起,波罗的海就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重要 出口。俄罗斯与伊朗、印度等国合作酝酿连接印 度洋和西欧的“南北走廊”规划也是以波罗的海 为北部终点。
2.地中海
地中海,被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 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东西共长约4000千米, 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千米,面积(包括马尔马拉 〔Marmara〕海,但不包括黑海)约为2,512,000 平方公里(970,000平方哩),是世界最大的陆间海。 以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突尼斯海 峡为界,分东、西两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 深处5092米。盐度较高,最高达39.5‰。地中海 有记录的最深点是希腊南面的爱奥尼亚海盆,为 海平面下5,121公尺(16,800呎)。地中海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海,历史比大西洋还要古老。地中海在 交通和战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12~13世纪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内四个城市轮流举行的 集市贸易的统称。是当时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集市 贸易。
集市贸易是中世纪欧洲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重要形式, 是交易中心特别是批发贸易中心。集市受到所在地的 领主保护并向领主纳税。一次集市延续几天至几个星 期,一般每年不超过两次。
11世纪末和12世纪上半叶,随着城市商人的兴起,西欧 出现了大量的集市。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市中,香槟 集市是最大的集市。香槟伯爵领地同德意志、佛兰德、 罗退林几亚和法国相毗邻,并正处于低地国家、佛兰 德与意大利之间,以及德意志与西班牙之间的两条交 通要道的交叉点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高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的 船队,由郑和率领,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 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 万余里。 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外贸易通道。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 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 为三条,它们分别是: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 路线。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 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 什—帕米尔高訽—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訽—中亚—西 亚
(二)对外贸易 特点:不具有真正国际贸易的性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 互通有、调剂余缺。但它却是资本主义方式的萌芽,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 的解体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性贸易中心: 欧洲——佛兰德尔、 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城市威尼斯、热 那亚和比萨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 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地区间的贸易也得以发展,并且形成了几个比较重 要的贸易区,比如中国、日本、朝鲜之间的东亚贸易区。
科科学学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展对对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的的影影响响??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加剧。 2、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传递必然促进商 品、资金往来的增加,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4、科学技术革命使国际分工由原来的 “垂直型”为主向“水平型”转化。 5、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和通讯的现代化。 P23-24
(二)对外贸易 贸易特点: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奢侈品,如香料、丝绸、宝石 等,范围主要是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商品交换。(贸易一般是在相邻国 家之间进行。)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1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一)特征 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地主阶 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 的土地,必须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地主正是靠土地剥削 农民劳动。
【重点难点】
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条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入讲授内容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 课时
【教学过程】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1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4000年前) (一)特征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平均分配消费品。 表现在:①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②劳动对象范围狭窄(最初仅限于植 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后来才扩展到土地、种子等);③原始人生 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 (二)对外贸易
贸易特点:“对外贸易”只是部落与部落、氏族与氏族之间少量剩余产品的 交换。属于互通有无的性质,并不具有真正国际贸易的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1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二、奴隶社会(前2100-221年)
(一)特征 人类开始实用金属工具,生产力得到了初步发展;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①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②农民可以有自 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③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 为地租缴纳给地主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一、亚太地区的地域范围 二、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教学目标】 了解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经济中心,熟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后 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过程,掌握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条件。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
一、地理大发现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向北大西洋沿岸转移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
一、地理大发现(视频)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 “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与此 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 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的地位。
(主要是指从广州,福州等东南港出海的贸易路线.经马六甲海峡,中途会 在马来西亚或印尼停一次,然后前往孟买。)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第3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世界贸易中心的产生
一、地理大发现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向北大西洋沿岸转移
§3 亚太地区—正在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