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本课中的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作品的绘画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较清晰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开阔视野,学会以艺术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和交流方式,提高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从传统走向现代》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CC,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材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七课。本课是以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为主要脉络,以“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内容专题学习领域为主,以代表画家及作品为贯穿线,穿插对印象派的分析。
3.发展目标: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发言,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外国美术鉴赏局部第七课。
教材的内容分三个专题介绍,以代表画家及作品为贯穿线,穿插对印象派的分析。
针对学生大多不了解“印象派〞美术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定在对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观赏上。
教学设计以一般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为依据。
力争“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法〞教师少讲些,“探究创新性教育方法方法〞学生多尝试。
试图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商量问题、解决问题〞。
发动学生利用书籍和网络搜集一些欧洲传统及现代的绘画作品,以下发学案为引导尝试完成根本教学目标。
以本科贯穿线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研究并与小组成员商量,一方面在课堂上依据教师安排的情境积极致辞,另一方面认真听取教师的补充及升华讲解,来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对美术知识了解较少,而且可以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也很少。
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显得尤为宝贵,能方便学生查找图片和信息。
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有以下特点:厌倦说教喜欢直观感受、喜欢表达、期望有展示舞台、渴望被长辈认可和成功等。
这些特点如果可以合理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也可以使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法认识世界,学习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作;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着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着重主观表现;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并加以分辩。
2、通过课件安排的情景与问题,进行积极的商量和致辞,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3-人教版
了解后印象派绘画
特点:表现画家的
主观感受和艺术形
式的探索为目标……
欣赏了解丰富题材
的印象派绘画......
思考探究
印象派绘画的主要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归纳小结
追求光影、色彩,客观再现自然瞬间的印象派:莫奈、马奈、雷诺阿、德加
毕莎罗、西斯莱、卡萨特
新印象派(分支点彩派)修拉
强调感受和艺术形式的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
美术、古埃及(涂鸦)》》古
典发源(形象生动的希腊、
罗马壁画)》》伟大的文艺复
兴(庄严细腻生动、立体
古典绘画)》》传统与革新
(巴洛克、浪漫主义)》》追
求生活的真实(现实主义)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
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进一步扩大了绘画表
现的题材,改变了传统的的
创作思维和方法,开创新了
的色彩画法。
后印象派:在印象派的基础
情感态度
价值目标
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点,理解印象派的艺术主张和
审美追求。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并且能够理解西方传
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教学难点
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及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额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西方绘画史(脉络):史前
上完成了西方绘画从传统向
现代绘画的转变。
二者在美术史上具有承前启
后的重要作用。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观看古典与
印象作品对比图片
初步让学生明白
西方绘画的发展
历史
让学生基本了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第一篇:《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基础上更高层次拓展与延伸。
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别与欣赏意思。
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
本课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背景、概念、形式)→再感知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学会鉴赏,学会创新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高中美术教案2-06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端与发展》一、教学导入:1、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花!”(出示图片)“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是的,薰衣草”“那有谁知道薰衣草的故乡在哪里呢?”“没错,就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埃克斯”(地图显示位置)。
“这是一个充满浪漫的地方,100多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孤独而古怪的老头,他每天总是默默无闻、行色匆匆。
2006年,也就是这个老人去世100周年,人们在他走过的每条小路上都铺上了他的名字(图片),他就是保罗•塞尚(Paul Cezanne),伟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出示画家自画像)。
是他推开了现代绘画的大门,所以人们也称他为“现代绘画之父”,我们今天就以塞尚作为历史坐标上的原点,(出示课题)一起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的开端与发展”。
二、塞尚的思考与发现:既然我们把塞尚作为历史坐标的原点,那么在塞尚之前的造型艺术是怎么样的呢?(欣赏写实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像逼真细腻)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讲是模仿自然或是再现自然的艺术;它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再现自然的逼真程度如何。
甚至是后来的印象派也是如此。
(欣赏一幅典型的印象画派作品)师:“大家再看这副画,这就是典型的印象派作品。
年轻时的塞尚也同当时大多数的青年画家一样,十分崇拜印象画派。
但塞尚发现,印象画派在追求光的跳跃、捕捉瞬间的变幻的同时自然弱化了形体,这就是印象派最致命的弱点。
1878年,孤独的他离开了印象派回到了故乡,开始了他真正的从传统到现代的思考与探索”。
师:“那塞尚有哪些思考与发现呢?”“塞尚的发现之一:一切自然之形都可以归纳为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比如同样是画一只苹果(图片),传统画家可能更多的从苹果的真实性、象征寓意上考虑!”问:“而在塞尚眼里,这个苹果又会是什么呢?”答:“一个红色的球体”“苹果本身已经毫无意义,只是塞尚研究画面结构和秩序的一个实验品、一个道具而已。
同学们也许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你要知道,人类的认识总是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从传统到现代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学会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分析和理解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欣赏中国传统古代绘画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等1.教师介绍:了解传统绘画作品,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美术》。
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创建新式美术教育学校,将西方绘画相互交融,从而打开了中国画创作的新局面。
教师提问: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是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并展示课件)二.讲授新知:分析作品启发鉴赏展示图一:《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件作品,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
如何将很远处的蛙声表现出来,一时也难住了年逾90高龄的老画家。
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冥思苦想,突然从“出山泉”三字中获得灵感,决定在“泉”字上做文章,据此,成就了这一名画。
他在竖幅的画面上没有画蛙,而是画高山峡谷间由泉水汇成的一股溪流,由远而近流淌下来,溪水中几只活泼的小蝌蚪,离开源头,顺着湍急的水流欢快地游来。
观者见到蝌蚪自然联想到源头的青蛙,仿佛蛙声也在顺着峡谷、随着溪流,由远处隐隐传来,真乃没有蛙声胜过蛙声。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从传统到现代详案
教学目的: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教学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秩序。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19世纪欧洲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了解了其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还记得是哪几个流派吗?教师总结:浪漫主义强调个性和情感表现;印象派艺术家们追求的是丰富明确、复杂多变的光与色彩的关系,因此他们在室外作画,在自然界中观察光与色彩的变化;这幅《浴女》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品,它追求的是一种符合古典理想的美。
《浴女》是1808年的作品,创作这样的画,安格尔需要雇佣一名人体模特,让她在固定的室内环境中摆好姿势,再进行写生作画。
教师提问:若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样的作画方法能不能被人们接受?为什么?不能,因为那时候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这样的事情不符合封建礼教,是不被允许的。
1914年,在上海图画院里的一次写生练习课中,刘海粟竟然在课堂上采用了人体模特教学,消息一经传出,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甚至引起了军阀孙传芳的干预,并诉诸公堂,轰动全国。
官司最终以刘海粟胜诉而告终,这对当时中国人头脑中的封建意识是一重击。
其实,这种采用人体模特的教学,正是东学西渐的表现之一。
我们知道,甲午战争后,日本施行了明治维新,并取得成功,成为东方民族学习西方自强的榜样。
为了就亡图强,很多中国去日本留学,学习西方。
有的去欧洲留学,以便更直接地学习西方,了解西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使国人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谁?其基本口号是什么?教师总结: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与科学,配合着这一政治思想,陈独秀等人提出了“美术革命”,他提倡向西方学习美术,主张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形式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独特韵味;掌握多角度、多层面鉴赏作品的方法。
2.通过欣赏感知与具体分析,理解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养成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世界多元艺术。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情境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作品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以及林风眠的《白蛇传》,,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从画面题材来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之处在于同为仕女画,不同之处是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在形式语言上有别于其他三位大师的作品,因此林风眠的仕女画又被称为“新仕女画”。
“新仕女画”究竟新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林风眠的仕女画世界。
教师板书并引出课题《白衣女》。
(二)直观感知1.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林风眠的艺术生平,学生阐述,教师总结:林风眠是20C中国画坛上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乃至某些观念和技法相融合的杰出代表。
比较知名的彩墨实验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于五六十年代。
大师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工具,画非传统的画,且题材广泛,如风景、静物、花鸟、仕女和戏曲人物等。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林风眠的代表作品《白衣女》,学生欣赏并思考:——该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什么?给你的第一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作品主要表现了一位白衣女子坐在花瓶旁边把玩手中的花朵,拉长的形体再加上柳眉凤目,给人一种正宁静、典雅的感觉。
(三)形式分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白衣女》,同时提出问题:——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衣褶、肌体设色上分别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尝试总结,教师补充:画面采用小幅方形构图;人物衣褶直接以白粉勾勒,甚至还加入光的表现;而在肌体设色上基本上也采用平涂的手法,但人物的脸与手的色彩则有意以冷暗色调来进行表现。
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优秀教学案例
2.引导学生尊重艺术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关注社会、关爱自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内涵。
3.引导学生认识现代美术的多样性,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
4.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能够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2.设置问题链,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探讨美术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等方面,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共同探讨和研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讲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3.创设互动情境,如模拟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反思与评价
教案 从传统到现代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题: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过程。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其思想教学重点: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现代化”的原因教学用具:幻灯机,幻灯片,画册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图片:展示两幅传统现代绘画作品,分别描述这两幅绘画有什么不同?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作品必然会反映这些心得事物。
接着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要走向现代化?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中国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主题,技巧等因素中。
分别从年画和中国画上改良和和改造。
3.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从传统到现代的年画作品,然后总结年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4.教师提问: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在现代中国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5.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上问题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风眠的《白衣女》,提问西方艺术的传统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有主要有哪些?7.给同学们展示西方各大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做品8.学生分组分析和进行讨论•第一组:野兽派•第二组:立体主义第三组:抽象主以第四组:达达主义第五组:超现实主义第六组:表现主义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和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各小组代表发布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
高中美术鉴赏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
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
【教案】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1.联系生活,关注家乡的变化,绘制明信片,让学生为
家乡的发展和宣传助力!
2.学以致用、创意表现。
五、拓展、延伸
展示作品,当代艺术家新的艺术实验:蔡国强2018年《空中花园》用火药创作绘画、徐冰2010年《凤凰》装置艺
术;
欣赏、开阔视野;
学习要与时俱进,这部分既是本节课的拓展、又延伸到本单元下节课的内容
评价
任务
1.完成导入问题1、2;
2.完成任务(一)问题 1、2、3;
3.完成任务(二)问题1、3、4、5、6;
4.完成任务(三)问题1、2,3(各小组完成鉴赏任务单、并汇报);
5.完成任务(四)创意表现、展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的原因;
2、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学习用个案分
画马有何异同点?提示
学生:可以从造型、技法
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
学生思考、交流:
1.相同之处都是传统国画用笔用墨,构图都有留白;2.造型不同:(1)《五马图》中,以线造型,《奔马》既有遒劲的线条也有面,用墨块明暗塑造体积感;(2)形态、动作不同,体现出强烈的透视关系;《五马图》中的马,丰肥健硕,《奔马》骨壮精瘦,更有生命力;3.技法表现不同: 《五马图》是工笔白描,《奔马》是大写意的,局部有夸张,但不失中国画的气
1.展示作品《吹笛仕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林风眠《古装仕女
画》的特点;
2.组织小组代表汇报探
究结果;
3.点评或补充;
1.每个小组运用导学案和鉴赏任务单展开具体探究:小组(1):分析《吹笛仕女》从唐代仕女画中学到了什么?(从服饰、造型、色彩等方面);小组(2):分析构图特点;小组(3):分析造型特点(线条、形态):小组(4):分析光色与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欣赏林风眠等近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熟知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感悟艺术的美。
利用自主研讨的方式,展示多幅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在文化的场景中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近现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理解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中国近现代艺术家画作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在时代的情景中体会近现代美术的变革之路,提高审美素养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美术对于时代的`展现,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中体现的中西融合的观念,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
难点: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人教版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此次课程,使学生能够:1.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历程;2.掌握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3.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4.通过学习,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2.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3.后印象派的兴起和发展;4.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为:1.掌握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2.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4. 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为:1.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现代美术的影响;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欣赏能力。
5.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程采用讲授、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6. 教学流程本节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时间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课前10分钟课程导入教师讲解课前10-20分钟印象派的发展史PPT和视频展示课前20-35分钟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PPT和作品展示,学生讨论课前35-50分钟后印象派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和绘画技法PPT和作品展示,学生讨论课前50-60分钟课程总结和提问PPT展示7. 教学资源本节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讲义和PPT;2.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紧扣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结合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艺术品的展示,使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特点,同时也运用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普遍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特点了解较少,因此,针对难点内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像展示、PPT讲解、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难点内容。
【教案】第10课+传承与创新——从传统到现代近现代绘画艺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课题名称从传统到现代—近现代绘画艺术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学时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上节课文人花鸟画为为切入点,展示《墨竹图》从而引发对中国传统绘画是否符合近现代发展需求的思考,选取徐悲鸿先生创作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奔马》作品,结合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理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深入地鉴赏徐悲鸿的艺术作品,领会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内涵。
带领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的奔马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怀,理解近现代美术融合与发展的原因与特点,徐悲鸿是近现代中国一批具有先进、高尚思维意识的艺术家们的缩影,在近现代,还有很多像徐悲鸿一样,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和对时代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学情分析结合前序课程的评价结果和课前测试成绩,做如下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通过对徐悲鸿不同时期艺术作品的对比赏析,掌握近现代中国画在艺术理念、笔墨意趣、绘画风格、艺术表现上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对这个时期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
学会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观察与分析,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掌握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理解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精神内涵。
2.认知实践能力:学生能利用近现代艺术中东西结合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尝试。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画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思考评价美术作品。
3.学习特点:创意思维活跃,但绘画能力不强,缺乏设计思维和综合实战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尝试新工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的艺术门类及艺术特点、感受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2.通过欣赏和分析具体作品,如郑板桥《墨竹图》、徐悲鸿的《奔马》、李公麟《五马图》等,来理解美术作品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并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反应时代变迁,展示东西方融合技法表现。
能力目标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带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作品内容,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内容之中,感受近现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全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美术介绍知识,增强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
2、准确比较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异同,体会美术创作的进步。
3、正确地运用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培养美术观赏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传统美术的四大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
2、教师在大屏幕上放示若干个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观察、比较和分析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之间的异同,分析他们是如何实现创作形式上的进步。
3、用当下的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美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美术观赏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对传统美术要求还不够全面,表达不清晰,内容不全;
2、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描述美术作品时,语言表达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训练,没有提出实际的要求。
【免费下载】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 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 45~46 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 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15.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 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6.学生思考并回答。 17.教师总结。指出从 20 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 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 学生阅读教材第 43~44 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 风、文艺的表现手法多样化。) ②20 世纪 70 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 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19.教师总结。 20.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 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22.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 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 上。 23.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料置不试技仅卷术可要是以求指解,机决对组吊电在顶气进层设行配备继置进电不行保规空护范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总问中体题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带着问题看图片)
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还有那些角落也受到了稀饭个文化的冲击?你能看出其中的意义吗?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看下面的几组图片:(播放课件)
1、(中国画)
a.文人画和现代题材绘画的对比,讲述时代变迁对绘画产生的影响。
b.徐悲鸿留学和对中国画的改良,点明西方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
c.《流民图》,讲述现代中国画受西方思潮的影响。
2、(年画)
a. 传统年画欣赏,讲述传统年画创作观念
b.《丰衣足食图》力群,时代变迁对年画创作的影响
c.练习:《阳春白雪》、《赶火车》两件作品是如何体现现代年画新特点的?
3、(油画) 罗中立《父亲》,主题生活化
4、(漫画)《三毛流浪记》漫画和动画的发展,现代化美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
三、知识巩固(10分钟)
1、展示讲解图片60年小学课本的变迁。
从这些小学课本中我们可以感受到60年来教育变化的巨大成就,
2、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特点是:毛主席像太阳。
第一篇课文内容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
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
那时新旧时代刚刚交替,教材形式上还有着旧的特色。
比如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社会时期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的字为繁体字。
3、6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满纸的阶级斗争。
有一道数学练习题的标题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然后才切入到正式的数学问题:家里有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食,要给地主交多少租,借了多少高利贷,过了多久就翻了多少倍
4、7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课本变成红宝书。
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每一课的开头都是“最高指示”,封面大多为红色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占了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像一本红宝书,也被称为“红色课本”。
5、80年代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课本的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
我们找到了春天。
”对于每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是幸福的,纯粹政治的内容终于从教材中消失,知识的春天来到了。
优美散文、励志文字、革命故事成为这一时期课文选择的主流,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小桔灯》、《背影》、《荷塘月色》、《生命的意义》、《海燕》等课文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
6、现在的语文课本的特点是:人文化人性化。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分别是当前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更大的一个变化是从的课改开始,学生们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课本。
结合自己亲身感受,感悟时代的变迁对于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以此思考回答艺术家的生存的时代意义以及环境冲击对于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总结:艺术大师一生在不停的创新,他们有着自己深刻、独特的画学思想,一生的个性风格变化较为突出。
这也是他们与一般画家的区别!(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以及市场的炒作)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名家故事:认识徐悲鸿
播放有关徐悲鸿的生平视频
简介:1895—1953,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欧洲,历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作品欣赏:《群马图》是1940年徐悲鸿欣闻国内鄂北大捷时创作的,反映了画家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无比欢欣的心情。
他画的马,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前三匹昂首竖耳,似有警觉,后一匹低头吃草,姿态各异,静中有动,透出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
由于画家熟悉马的解剖,粗细有别的浓墨线条,精练准确地画出马的形体结构,浓淡不同的墨色寥寥几笔渲染出躯体的明暗起伏,这种融入西法的表现,加强了马的体积感,成功地刻画了形象,传达出作者的强烈情感,在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奋的感觉。
风格: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显示写实艺术之美,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中国画坛上还有不计其数、卓有成效的名家:
如:
国画家:高剑父、叶浅予、赵望云、陆俨少、朱记瞻、陈子庄、郭味渠、刘文西、刘大为等版画家:李桦、黄新波、刘岘、李焕民等
油画家:王式廓、靳尚谊、詹建俊等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还可以对其他画家极其作品在课余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总结思考(5分钟)
1.欣赏中国近现代绘画的时候,需要与时代结合起来。
2.西方传统绘画的创作风格、表现内容和画面技巧,对中国的绘画起到了改良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
3、讨畅所欲言:你认为中国现代绘画应该怎么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发言,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性。
教学感悟
教学设计是死的、但上课过程是活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而不能不顾教学效果按部就班。
本节课按计划以欣赏为主,第二课时才设计,但看到学生那股热情劲,我不由自主地调整教学流程,缩减了欣赏时间,留给学生大量表现自己的时间,让他们开心地展示自己,及时地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利用身边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