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复习资料完整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珍藏版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珍藏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52bb6771fe910ef02df825.png)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一.考点地质构造1.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内涵解: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旋转能、动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2.矿物结晶及其形态及其代表矿物解:在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离子或原子互相结合形成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常见的单晶体矿物的形态有:片状、鳞片状(云母、绿泥石)板状(斜长石)柱状(长柱状的角闪石、短柱状的辉石)立方体状(黄铁矿)菱面体状(方解石)菱形十二面体状(石榴子石)常见的矿物集合体形态有: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粒状(黄铁矿)块状纤维状(蛇纹石、石膏)土状(高岭石)3.矿物的各种性质及其内涵A.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1)颜色: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取决于矿物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自色:矿物自身所固有的颜色。
比较固定他色:由于含外来带色杂质而引起的颜色,与矿物本身性质无关。
假色:由矿物中的裂隙或矿物表面氧化膜对光的折射、散射引起。
(2)条痕(粉末色):是指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所留下的痕迹,即矿物粉末颜色。
(3)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
根据光泽由强而弱的次序,可分为:金属光泽一半半金属光泽一非金属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为非金属光泽: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一丝绢光泽一珍珠光泽一土状光泽(4)透明度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对光的吸收率。
可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B.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敲打、刻划、拉、压等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称为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1)解理:晶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始终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现象,称为解理。
吐血整理 工程地质复习全资料
![吐血整理 工程地质复习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2bc89abd64783e08122b39.png)
一、名词解释:1.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2.基本烈度: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围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大烈度。
它是由地震部门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及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等的综合最分析给定的,对一个地区地震危险性作出的概略估计,作为工程抗震的一般依据。
3.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4.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
5.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6.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7.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8.RQD:岩石质量指标,R Q D值越大,说明岩石性质越好。
9.岩溶:是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亦称喀斯特。
10.渗透稳定性:是指在渗流水作用下,其结构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危及岩土体的稳定。
11 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
它的出现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其地面表现形式是局部围地表岩土体的开裂、不均匀下沉和突然陷落。
12.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引用)13.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1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a66a7bce009581b6bd9eb7d.png)
1、地震的分类?(1)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2)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按震级大小: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
2、判别活断层的证据?(一)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标志。
(1)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被错断;断层破碎带构造行迹。
(2)地貌特征: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
(3)水文地质特征:由于断层带构造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现象。
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
(4)地物错断。
(二)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三)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四)地球物理标志3、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烈度: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4、内动力地质作用:5、滑坡的识别标志?(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地貌不协调或反常等(2)变形破裂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T 透水性增高T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T 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及研究: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6、滑坡的形态要素?P122 图7、滑坡的分类?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类: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类:(a)推动式滑坡(b)牵引式滑坡(c)混合式滑坡(d)平移式滑坡。
按岩土体类型分类:土体滑坡、基岩滑坡8、岩溶的形态?大的地貌形态及蚀变:峰丛(溶蚀);峰林(溶盆);溶蚀平原地表形态正形态:石林、石笋、峰林、孤峰。
负形态:溶沟、溶孔、溶槽、溶水洞、漏斗、洼地、溶盆、溶原。
地下形态:溶洞、溶隙、暗河。
9、可溶性岩石有哪些?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等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即避开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0db91ff78a6529657d530e.png)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1.工程地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地区)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P22.按解理面的完好程度可分为: P91)极完全解理 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 4)不完全解理3.摩式硬度计表1.1 P94.方解石其他特征:性脆,遇稀盐酸起泡。
外力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P125.沉积岩的名词解释 P166.岩石的变形特性 P237.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 P288.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构造关系。
P289.地质年代单位与对应的地层单位表表2.1 P2910.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
P3211.断层的主要类型(简答题) P3812.不同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简答题)P4613.海洋的破坏作用有冲蚀、磨蚀及溶蚀3种(填空题) P6214.风砂的危害及防治(简答题)P7115.岩土的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3种(填空题)P7216.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及承压水(填空题)P7617.地下水的渗透主要有潜蚀、流砂和管涌等(填空题)P8918.天然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填空题)P9719.体波的解释 (填空题)P99(注明:在b.横波快结束)20.震级和烈度的联系和区别(简答题)P10621.岩溶发育的条件(简答题) P13322.地基处理措施(简答题)P13523.土木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 (简答题)P13824.测绘比例尺(简答题)P14425.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P147)26.载荷试验的试验成果及应用 P15227、断层P3728.N65°W/25°SW:即岩层走向为北偏西65°, 倾角为25°, 岩层向南西倾斜。
29.给水性: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含水量.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30.鼓张裂缝:滑坡体在下滑过程中,如果滑动受阻或上部滑动较下部快,则滑坡下部会向上鼓起并开裂,这些裂缝通常是张口的。
工程地质考前复习资料.doc
![工程地质考前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7d07b01faef8941ea76e05e2.png)
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方向破裂或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无固定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克状,锯齿状云母一组解理、长石二组解理、方解石三组解理、石英无解理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按岩石中的矿物结晶程度划分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玻璃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1显晶质结构2隐晶质结构按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划分1等粒结构2不等粒结构3斑状结构岩浆岩的构造:指在岩石中的矿物在空间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形成的特征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4杏仁状构造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 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形成1风化阶段2搬运阶段3沉积阶段4硬结成岩阶段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晶体结构4生物结构沉积岩的构造1层理构造{水平层里、单斜层里、交错层里}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 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2区域变质作用3混合岩化作用4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1变余结构2变晶结构3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1板状构造2千枚状构造3片状构造4片麻状构造5块状构造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岩层的产状表示:1走向2倾向3倾角岩层接触关系法: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一致,互相平行,连续沉积形成,其间不缺失某个时代的岩层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岩层产状虽大致平行一致,但其分界接触面则是起伏不平的,其间缺失一段时间的沉积岩层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岩层产状不同,彼此呈角度接触,其间缺失某个时间段落的岩层,接触面多起伏不平,也常有底砾岩和古风化壳褶皱的基本形态: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部分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并对称分布节理按成因分为(1)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2)构造节理(构造运动中形成)(3)次生节理(风化、破裂形成,通常只称为裂隙)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1)剪切节理(2)张节理(3)霹理断层:按断层的形态分类1正断层2逆断层3平移断层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法分类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2倾向断层{垂直}3斜交断层{斜交}活断层:(又称活动断裂)指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11-12万年)曾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100年内)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自考全国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自考02404)(终极完整版)
![自考全国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自考02404)(终极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565a67f5335a8102d2207f.png)
全国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终极完整版)第一章岩石和地质构造一、地球的构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
外部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则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
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占地球总质量的66%,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它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32.5%,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可分为外部地核、过渡层和内部地核三层。
二、什么叫矿物质和岩石?说明几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的种类?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主要造岩矿物:白云母、角闪石、石英、白云石等。
岩石:是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物质。
岩石有岩浆石、沉积石、变质石等。
何谓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相互结合的方式。
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的外貌特征。
三、试结合矿物的标本,阐述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特征如颜色、光泽、解理、断口、结晶形态和硬度等的基本概念。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日)光选择吸收的表现。
当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其中某一或某些波长的光波时,则矿物就呈现剩余波长光波的混合色。
按其不同的成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条痕色: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他排除了矿物因反射所造成的色差,以去掉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使常见矿物的颜色更为固定,对于鉴别矿物具有实用意义。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即光③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光泽:矿物表面反光的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矿物的光泽按其反射强弱划分如下:①金属光泽;②非金属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各种矿物由于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不同,常具有不同的硬度,这是鉴别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敲打),其内部质点间的连接力被破坏,沿一定的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42f602844769eae009eda5.png)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 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第二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一、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二、矿物1. 颜色和条痕2. 节理与端口3. 硬度4. 常见矿物三、岩石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2. 火成岩的分类及构造特征3. 沉积岩的特有矿物、构造特征4. 沉积岩胶结物的性质5 .变质岩的特有矿物和构造特征6. 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第三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一、地质年代1. 相对年代的确定2. 地质年代表中第四纪的划分二、第四纪地质1.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的工程地质特征第四章地质构造一、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1. 产状三要素2. 地层接触关系二、褶皱1. 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判别2. 褶皱形成时代的判别3.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三、节理1. 节理的类型2. 张节理、剪节理的各自特征四、断层1. 断层类型2. 断层存在的标志3. 断层的工程地质评价第五章地下水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其不同2. 地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的分类及其不同3. 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4. 潜蚀和流砂的发生5. 基坑突涌验算和处理(计算)6. 地下水的腐蚀性第六章地表地质作用一、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的类型2.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二、河流地质作用1. 河流侵蚀作用:下蚀和侧蚀2. 横向环流3.河流地貌:河漫滩、阶地、牛轭湖三、岩溶作用1.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2. 岩溶区工程地质问题四、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1. 崩塌形成条件2. 泥石流形成条件3、滑坡特征及影响因素4.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第七章工程岩体分级1. 影响岩体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2. GB 50218-9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_完全自己做的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_完全自己做的](https://img.taocdn.com/s3/m/9fe44a86b9d528ea81c779b4.png)
绪论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止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名词解释主要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明显影响岩石性质,对鉴定岩石类型起重要作用的矿物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解理: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称为解理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壳表层常温常压下,又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岩层:在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成为岩层层理: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变质岩,变质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变化,先期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将产生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改变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简述题(2)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3)简述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答:矿物是构成岩石的成分,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5)简述岩浆岩的分类及其产状特征。
答:一,侵入岩(按成岩部位分深成岩,浅成岩),二,喷出岩(熔岩,火山碎屑岩)。
产状:侵入岩:岩基,岩株,岩盘(岩盖),岩床,岩墙和岩脉。
喷出岩:熔岩流,火山锥急熔岩台地(10)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几类?答: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酸性岩(>65%)(11)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构造特征。
工程地质学 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学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170ef3a76e58fafbb003d9.png)
第 2 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内部构造:依各圈层的特点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地核: 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镍,所以又称铁镍核心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结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
(一)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2.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它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
按其反射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3.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力学性质1.硬度摩氏硬度计:是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2.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极完全解理: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完全解理: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亮,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三)形态特征1.单体矿物形态:单向延长类型、双向延长类型、三向延长类型。
2.集合体的形态有:晶簇、纤维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土状、块状。
(四)其他性质如滑石的滑腻感,方解石遇盐酸起泡等,都可作为鉴别这种矿物的特征。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doc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4735ceba1aa8114531d951.png)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工程地质学: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适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统称。
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岩石和地质构造、土的工程特征、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工程地质实验等第二章: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33Km)、地幔(2900KM)、地核(3500KM)矿物:存在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
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裂开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
解理分为以下儿种: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3.中等解理4.不完全解理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分三大类:1.深成岩2.浅成岩3.喷山岩(火山岩)岩浆岩(按SiO2的含量)分类:1.酸性盐类2.中性盐类3.基性盐类4.超基性盐类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包括: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成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包括: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沉积岩: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温度不高和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形成。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沉积岩的结构: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的特点,一般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列关系。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和重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2c3a1d227916888486d7ff.png)
1、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土: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矿物:自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物质。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度的岩层。
倾斜岩层:沉积岩层由于水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状态,形成倾角大于5度的岩层。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数,又称地壳的丰度。
土的单粒结构:又称散粒结构,是卵石(碎石)、砾石类土及砂土等无粘性土的基本结构形式。
土的集合体结构:又称海绵状结构,是由于细粒土的颗粒细小、具胶体性质,其在水中不能以单个颗粒沉积,凝聚成较复杂的集合体进行沉积而形成的细粒土特有的结构.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ωP)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而体积减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土的界限含水量(ωS)土的压缩指数:压缩曲线半对数坐标系(e–log p)中,后段直线部分的斜率.结构体: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围限的岩石块体。
结构面:岩体中分割固相组分的地质界面的统称。
软土:在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或沼泽相等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条件下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红粘土: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能透过水,或是透过和给出的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降落漏斗:在井附近饿不同地点,降深s不同,井中心最大,离井越远,降深越小,总体上形成的漏斗状水头下降区,被称为降落漏斗。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7a4a4858f5f61fb6366625.png)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岩石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存在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热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石矿物。
如常见的石英、正长石、方解石等。
3.矿物的物理性质有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硬度(矿物的硬度的确定,是根据两种矿物对刻时互相是否刻伤的情况而定。
)、解理和断口。
4.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5.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类: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6.岩浆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7.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8.岩浆岩的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常见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11.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温度不高和压力不大的条件下形成的。
12.沉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组成。
13.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是沉积岩所特有的,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的一个重要特征。
14.沉积岩分类: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15.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16.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17.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特征。
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岩石。
20.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21.变质岩特有的矿物(石滑绿蛇)22.变质岩的结构(变晶变余)23.变质岩的构造,主要的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95b802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5.png)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 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二、工程地质学研究目的: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三. 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研究——工程岩土学;工程动了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动了地质学;工程第合资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专门工程地质学;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学;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环境工程地质学四、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应强调的是,不是能将上述诸点中的某一方面理解为工程地质条件,而必须是它们的总和。
五、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
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问题。
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六、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各种工程活动天天在地质环境中进行,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始终是客观存在的。
1)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①人类在从事工程活动中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如采煤过程中的瓦斯爆炸、涌水,隧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塌顶、岩爆或涌水等;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如水库渗漏、滑坡、泥石流破坏公路与铁路;③地质条件不具备而使工程造价提高:如沿海三角洲地区城市修建高层建筑,往往由于软基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增加造价。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ec5cdec102de2bd960588f4.png)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2009.9)一、绪论1、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2、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二、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2、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作用方式及结果3、风化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的影响4、残积层及其特点5、剥蚀与风化的区别6、沉积、搬运、成岩作用及其作用方式7、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8、土的形成原因三、矿物与岩石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的特征3、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沉积岩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变质岩5、变晶结构与重结晶结构6、影响岩石性质的主要因素7、造岩矿物的概念;常见的变质矿物四、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层的新老顺序2、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3、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确定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4、岩层产状的概念、要素及其表示方法5、褶曲、褶皱构造的概念与特征6、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的区别、出露特征及表示方法7、节理、断层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岩石工程的影响(评价)五、第四纪地质与地貌1、地貌的概念2、形成地貌的主要原因,影响地貌的因素3、构造、剥蚀平原的特征4、中国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分带分布规律5、人类化石的意义六、地下水1、地下水对岩石、土木工程的主要影响2、地下水的不良作用3、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其特征4、潜水、承压水的概念与特点5、承压水对工程的影响6、潜蚀的作用及其产生条件7、坡积层、洪积层与冲积层的特征八、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1、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岩体稳定的概念2、岩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3、层状、散体岩体结构对土木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九、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1、崩塌的概念2、防治滑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3、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4、岩溶的概念、形成条件5、土木工程防震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及方法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就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就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指的就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与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与正常使用不利。
5、工程地质学的任务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与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与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改善与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6、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与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就是最重要与最根本的研究方法,就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7、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何关系岩石力学与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实际上就就是岩石力学与土力学中所研究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学概念中,甚至将岩石力学、土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与岩石力学就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与岩体。
它们属力学范畴的分支。
二、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1、活断层的定义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活断层的特征及分类(1)活断层就是深大断裂复活的产物(2)活断层具有继承性与反复性(3)活断层按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与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3、活断层的识别标志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动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与地裂缝。
地貌方面(1)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就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2)水系:对于走滑断层(Ⅰ-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Ⅱ、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
)(3)山脊、山谷、阶地与洪积扇错开:走滑型活断层(4)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较大(5)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与透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历史资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载地形变监测资料:水准测量、三角测量遥感图象:用于鉴别大区域范围内的活断层。
4、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及防治对策(1)建筑物场址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2)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3)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地选择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尽量将重大建筑物布置在断层的下盘(4)在活断层区兴建工程,应采用适当的抗震结构与建筑型式。
5、简述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方法的内容研究内容包括:活层断的展布、活动特点与监测等。
如伴有地震活动,则应进行地震危险性研究。
(1)活断层的展布:根据已有区域地质、航磁与重力异常资料,与卫星影象、航空照片对照,进行初步判释,勾划出所有可能对场地有影响的活断层。
(2)活断层活动特点研究:在卫(航)片判释的基础上,要进行区域性踏勘,进一步验证判释成果。
(3)活断层的监测:为了确定活断层近期及现今活动的参数,如活动时间、错动方向与距离、错动速率与周期等,需进行钻探、坑探、物探与绝对年龄测定等工作。
三、地震工程地质研究1、基本概念震级:就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与设防烈度(设计烈度)之分。
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与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设防烈度(设计烈度):就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就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就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2、简述振动破坏效应的分析方法(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的原理)地震对建筑物振动破坏作用的分析方法有静力法与动力法两种。
静力分析法:(1)假设建筑物就是刚体,即建筑物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2)建筑物的加速度与地面加速度就是相同的。
(3)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惯性力就是固定不变的,就是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决定的。
动力分析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简化的反应谱法)(1)假设建筑物结构就是单质点系的弹性体。
(2)作用于建筑物基底的运动为简谐运动所测得的结构相同的动力反应不仅取决于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还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征,最主要的就是结构的自振周期与阻尼比。
阻尼比越大,建筑物固有周期与地面振动周期差别越大,越难引起共振。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1)岩土类型及性质: 软土>硬土,土体>基岩。
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
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4、简述地震区建筑场地选择原则及抗震措施场地选择原则:(1)避开活动性断裂带与大断裂破碎带;(2)尽可能避开强烈振动效应与地面效应的地段作场地或地基;(3)避开不稳定的斜坡或可能会产生斜坡效应的地段;(4)避免孤立突出的地形位置作建筑场地;(5)尽可能避开地下水埋深过浅的地段作建筑场地;(6)岩溶地区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地震时可能会塌陷,不宜作建筑场地。
抗震措施(持力层与基础方案的选择):(1)基础要砌置于坚硬、密实的地基上,避免松软地基;(2)基础砌置深度要大些,以防止地震时建筑物的倾倒;(3)同一建筑物不要并用几种不同型式的基础;(4)同一建筑物的基础,不要跨越在性质显著不同或厚度变化很大的地基土上;(5)建筑物的基础要以刚性强的联结梁连成一个整体。
5、简述地震发生的条件(1)介质条件:多发生在坚硬岩石中。
(2)结构条件:多产生在活断层的一些特定部位: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3)构造应力条件:多发生在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
6、简述地震效应类型地震效应可以分为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与斜坡破坏效应。
(1)振动破坏效应: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而引起强烈的地面运动,使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以及上部结构都发生振动,给它施加了一个附加荷载即地震力。
当地震力达到某一限度时,建筑物即发生破坏。
这种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称为振动破坏效应。
(2)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可分为破裂效应与地基效应两种基本类型。
前者指的就是强震导致地面岩土体直接出现破裂与位移,从而引起附近的或跨越破裂带的建筑物变形或破坏。
后者指的就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
(3)斜坡破坏效应:包括地震导致的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等,主要发生在山区与丘陵地带。
7、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1)强震活动受活动构造的严格控制。
(2)大陆地震受控于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3)强震活动经常发生在断裂带应力集中的特定地段上。
(4)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一些稳定断块边缘的深大断裂带上,而稳定断块内部很少或基本没有强震分布。
(5)裂谷型断陷盆地控制了强震的发生。
8、简述地震小区划的概念及其原理与划分方法地震小区划就是对城市或工程场地范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强度及其特点的划分。
它除了考虑潜在震源情况、传播路径的因素外,还根据场地地质活动构造与地貌条件给出场地地震影响场的分布。
地震小区划包括地震动小区划与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1)地震动小区划不仅要对城市所在范围内的场地类别与地震动时振动轻重程度作出详细划分,指出各小区场地对建筑物抗震的有利或不利程度,指明各小区具体的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地基失效类型,而且要对城市范围内各小区提出具有概率意义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等,包括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地震动持时、场地卓越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等一系列指标。
(2)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应包括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震断层、地震滑坡等内容。
9、简述我国地震分布规律我国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分布比较普遍。
除台湾东部、西藏南部与吉林东部地震属板块边缘消减带地震活动外,其余广大地域均属板内地震活动。
而且绝大多数强震都发生在稳定断块边缘的一些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上或断陷盆地之内。
主要地震区与活动构造带关系密切。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把我国分为23 个地震带。
其中最主要的地震带有:台湾与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南北阳地震带;华北地震带;西藏-滇南地震带;天山南北地震带。
10、砂土液化的概念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11、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1)土的类型及性质粒度:粉、细砂土最易液化。
密实度:松砂极易液化,密砂不易液化。
成因及年代:多为冲积成因的粉细砂土,如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沉积年代较新:结构松散、含水量丰富、地下水位浅。
(2)饱与砂土的埋藏分布条件:砂层上覆地震愈强,历时愈长,则愈引起砂土液化,而且波及范围愈广非液化土层愈厚,液化可能性愈小;地下水位埋深愈大,愈不易液化。
(3)地震活动的强度及历时:地震愈强,历时愈长,则愈引起砂土液化,而且波及范围愈广。
12、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机理: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与丧失。
具体来说,砂土依靠颗粒间的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这种摩擦力主要取决与颗粒间的法向压力,而饱与砂土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其抗剪强度小于干砂的抗剪强度(颗粒间摩擦力),地震过程中,砂土将趋于密实,并伴随排水的现象,而由于砂土变密实,其透水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