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外系和小脑教案-神经科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

神经系统-教学目的和内容第九章神经系统一、教学目的1.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白质、灰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脊髓节段概念及脊髓灰质的形态结构,白质的重要传导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前束和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侧束)。

3.掌握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份,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膈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胫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

4.掌握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锥体、菱形窝、四叠体),主要脑神经核(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和孤束核)的名称、位置及性质,薄束核和楔束核的位置及性质,脑干内的重要传导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

5.掌握间脑的位置和主要分部,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及主要核团的功能。

6.掌握大脑半球的位置、形态、分叶及其主要的沟、回,重要的皮质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运动性语言中枢),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传导束。

7.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纤维成分及出入颅的部位,视神经、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主要分布及其一般功能。

8.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的本体觉传导通路,全身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锥体系运动传导通路。

9.掌握脑和脊髓被膜的层次名称,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的概念,脑室的名称、位置及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10.掌握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大脑中动脉的分布范围。

11.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区分和主要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分类和神经元间的联系,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2.熟悉颈丛皮支的组成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干的体表投影。

13.熟悉小脑的位置和外形结构,小脑的构造和小脑的功能。

【医院科室学习-神经病学】_锥体外系疾病

【医院科室学习-神经病学】_锥体外系疾病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综上所述锥体外系统的纤维联系构成4个环路 1)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 :
大脑皮质
皮质纹状体纤维 丘脑皮质束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新纹状体
丘脑腹前核
苍白球
腹外侧核苍白球丘脑纤维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p 2)苍白球—丘脑—纹状体环路:
苍白球
苍白球丘脑纤维
尾状核壳

尾状苍白球纤维
丘脑纹状体纤维
如直接通路过度激活,使纹状 体对GPi的抑制增强,丘脑对皮质 的兴奋性增加,产生肌张力障碍, 手足徐动及抽动等症状;直接通路 的过度抑制则造成丘脑对皮质的兴 奋性降低,引起运动不能和肌强直; 而间接通路的过度抑制,则引起舞 蹈病和偏侧投掷症。
肝豆状核变性引起双手手足徐动症
Dopa responsive dystonia
和腹外侧核(ventro- lateral nucleus of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p传导通路: 与锥体束不同,锥体外系的通路较短,
相互联系复杂。基底节接受大脑皮质,丘脑 传来的冲动,苍白球发出纤维到丘脑和皮层。
锥体外系不直接影响脊髓前角的下运动 神经元,其下行通路均主要经脑干的网状结 构与红核,再由此发出网状脊髓束、红核脊 髓束、前庭脊髓束、被盖脊髓束等下行到脊 髓。黑质为大脑皮质与网状结构联系的中间 站。
• NONDOPAMINERGIC
• Loss of sense of smell • Constipation • Choking, drooling • Autonomic (sexual,
urinary, BP) dysfunction • Sleep disturbance • mood disorders

锥体外系疾病课件

锥体外系疾病课件

Huntington舞蹈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致病 基因位于第4 号染色体短臂上。 多于30~50岁发病,呈缓慢进展性舞蹈样 动作、精神症状和进行痴呆,有家族史, 诊断比较容易。 治疗可应用氟哌啶醇、利血平等,拮抗 多巴胺功能。
当一个女人喜欢一个男人时,她最喜欢听他说谎言;当一个女人厌恶一个男人时,她最希望听他讲真话。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能确定只赚不赔的投资。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人生最大的挑战没过于战胜自己!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青春一经“典当”,永不再赎。 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10运动起始紊乱继续运动困难和停下来困难肌张力的不正常不自主运动的发生震颤或舞蹈12常见的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抽动症13基底节损害?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度hyperkineticdisorders舞蹈症chorea投掷症ballismus手足徐动症athetosis扭转痉挛症distonia?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hypokineticdisorders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震颤麻痹
三、锥体外系的生理功能
维持及调节身体姿势 担负半自动性、刻板性及反射性运动。
四、锥体外系损伤的表现
运动起始紊乱 继续运动困难和停下来困难 肌张力的不正常 不自主运动的发生(震颤或舞蹈)
损害时症状
不自主动作 肌张力改变 运动异常

[神经病学]教案_锥体外系疾病(可编辑)

[神经病学]教案_锥体外系疾病(可编辑)

[神经病学]教案_锥体外系疾病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2008年09月授课题目:锥体外系疾病授课教师:王健授课对象:2005级医学二系 2004级七年制医学、儿科、检验学时:1学时目的要求:1 了解运动障碍疾病有关的神经解剖结构、临床症状分类和常见代表疾病2 熟悉帕金森病病因、发病机制3掌握帕金森病理生化、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重点: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和临床表现难点: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方法,多巴胺能药物治疗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幻灯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运动障碍性疾病 (Movement disorders) (40分钟)概述(2分钟)基底节(basal ganglia)功能紊乱所致疾病,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

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两类: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锥体外系解剖基底节:尾状核caudate nucleus豆状核(壳核putamen +苍白球)丘脑底核中脑的红核及黑质substantia nigra脑干的网状结构小脑的齿状核某些脑桥神经核等结构基底节尾状核基底节的纤维联系神经环路皮质-皮质环路:是基底节实现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直接通路:DA兴奋效应间接通路:DA去抑制效应黑质-纹状体环路纹状体-苍白球环路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特点:中老年以后发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

病因3分钟病因不明,可能与多因素有关:年龄老化:促发因素。

黑质DA能神经元30岁以后开始逐年减少,但尚不能达到出现PD的水平。

环境因素:四氢吡啶MPTP类物质在体内经转化后进入DA能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死亡。

遗传因素:PD有家族聚集倾向。

可能存在易感基因,如细胞色素P4502D6。

易患因素的个体,在环境及年龄老化的共同作用下,出现黑质DA 能神经元大量变性。

锥体外系和小脑PPT课件

锥体外系和小脑PPT课件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 基底节是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络中心,进入其的 基底节是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络中心, 纤维大部分终止于新纹状体, 纤维大部分终止于新纹状体,而其传出纤维主 要由苍白球发出。 要由苍白球发出。 • 1)纹状体内部的交通纤维: )纹状体内部的交通纤维: 壳核→苍白球 苍白球外侧→内侧部 苍白球, 内侧部, 壳核 苍白球,苍白球外侧 内侧部, 尾状核→苍白球 苍白球。 尾状核 苍白球。
锥体外系和小脑
Extrapyramidal System and Cerebellum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锥 体 外 系
解剖生理
• 概念: 概念: 广义的讲,除了锥体系以外, 广义的讲,除了锥体系以外,所有与运动有 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统称为锥体外系,小脑及前 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统称为锥体外系, 庭系统也包括在内。 庭系统也包括在内。临床上锥体外系以纹状体 苍白球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 苍白球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 锥体外系包括基底节( 锥体外系包括基底节(The basal ganglia) ) 豆状核及尾状核、丘脑底核、红核、黑质、 豆状核及尾状核、丘脑底核、红核、黑质、小 脑的齿状核、脑干网状结构、 脑的齿状核、脑干网状结构、延髓的前庭神经 核及下橄榄核等皮质下结构。 核及下橄榄核等皮质下结构。
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表现
黑质和苍白球损害: 黑质和苍白球损害: 典型者为Parkinson s Disease, 伸肌和曲肌 典型者为 Parkinson’s Disease , Parkinson 的肌张力均升高,因此,进行被动运动时, 的肌张力均升高,因此,进行被动运动时,各 方向所遇到的阻力是一致的,称为铅管样强直。 方向所遇到的阻力是一致的,称为铅管样强直。 当伴有震颤时, 则为齿轮样强直。 运动减少, 当伴有震颤时 , 则为齿轮样强直 。 运动减少 , 联合伴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表情呆板, 联合伴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表情呆板,言 语单调,静止性震颤( 语单调,静止性震颤(4-6次/秒)。

锥体外系、小脑解剖

锥体外系、小脑解剖

病例分析与实践应用:介绍具 体病例,探讨诊断与治疗方法 的选择及效果评估
临床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锥体外系疾病案 例分析
小脑解剖与功能 异常案例分析
病例分析与诊断 依据
实践应用与治疗 效果评估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儿
纹状体:分为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丘脑底核:位于丘脑外侧腹核的外侧,接受来自大脑皮层的纤维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 至黑质 黑质:位于中脑被盖内,接受来自基底核的纤维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层
纹状体
纹状体的组成: 包括尾核、壳
核和苍白球
纹状体的功能: 与运动调节有 关,参与运动 计划的制定和
执行
纹状体与基底 神经节的联系: 构成基底神经 节的重要组成
锥体外系与大脑皮层的关系:大脑皮层是 锥体外系的最高级中枢,它通过调节锥体 外系的反射活动来控制躯干和肢体的运动。
锥体外系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自主 神经系统是锥体外系的重要调节系统之 一,它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来维持 机体的内环境平衡。
锥体外系的主要结
03

基底核
基底核: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和黑质
小脑的传入纤维与传出纤维
小脑传入纤维:来自 大脑皮层、丘脑腹外 侧核和前庭核的传入 纤维
小脑传出纤维:通过 小脑脚传出,包括调 节性传出和经小脑皮 层传出
小脑的传入纤维与 传出纤维在功能上 的联系:传入纤维 传递来自大脑皮层、 丘脑腹外侧核和前 庭核的信息,经过 小脑皮层的加工处 理后,通过传出纤 维调节躯体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和姿 势等
小脑的传入纤维与传 出纤维在解剖上的联 系:传入纤维通过小 脑脚进入小脑皮层, 传出纤维则通过小脑 脚传出,与传入纤维 形成复杂的网络联系

教案名称:小脑

教案名称:小脑

教案名称:小脑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选用的教材《神经科学基础》是一本广泛使用的医学类课程教材,其中对小脑有较详细的介绍。

小脑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和调节肌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小脑的结构、功能及相关医学知识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大学医学类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尚未对小脑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化,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部分学生则更喜欢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学习。

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小脑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小脑相关的医学问题,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2.教学难点:小脑损伤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大学医学类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小脑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小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教案的主要教学任务包括:1.介绍小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讲解小脑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3.分析小脑损伤及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4.探讨小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七、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授课时详细讲解小脑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小脑相关疾病的理解;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小脑疾病案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小脑的结构和功能。

八、教学准备为确保教学质量,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1.准备教具:制作精美的小脑结构模型和功能示意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2.准备材料:选购相关教材、参考文献和多媒体资源等;3.准备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小脑相关疾病的真实病例及诊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剖图片
2.讲述
1.讲述
2.引导学生回答出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相互关系
1.解剖图片
2.头颅核磁影像学图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记忆神经解剖,从解剖基础到临床常用的核磁读片)
1.典型病例讲述(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综合征——帕金森病;运动过多-肌张力减低综合征——舞蹈症,抽动症)
学生专业、班级:临床医学2012级(八年制)
授课日期:2016-4-1
课时数:2学时教学主任审核签字:
教学要求Biblioteka 教学内容表达方式时间分配
一.锥体外系定义
二.锥体外系
三.小脑
四.总结
广义锥体外系(包括: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系统和前庭小脑系统)
及狭义锥体外系定义(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系统)
1.从种系发育过程看锥体外系在运动系统中的地位
2.锥体外系的解剖(基底节,丘脑底核,黑质)
3.锥体外系的功能障碍及临床表现(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综合征与运动过多-肌张力减低综合征)
1.小脑解剖(种系发生-解剖-功能联系)
2.小脑病变的临床表现(5大小脑症状及与其它脑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
3.小脑疾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人脑中数十亿神经元和数以万亿计的连接或突触,人脑的复杂性,激发学生探索脑奥秘的兴趣
2.锥体外系的递质通路,锥体外系疾病的病理图片
3.好莱坞励志大片《Front of the Class》(抽动症患者的故事)
图片
讲述
图片
疾病举例
解剖-临床-影像学-基因检测)
讲述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4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思考题:
1.帕金森病的诊断
2.小脑性共济失调与深感觉性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部 教 案
学院、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学系(科室):—神经内科—————————
课程名称:—锥体外系和小脑————————
教师姓名:—张英爽————————————
教师职称:—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监制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案
讲授题目:锥体外系和小脑
参考资料:
1.贾建平,陈胜地主编,崔丽英,王伟副主编.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3月第七版第一次印刷
2.Stanley Fahn, Joseph Jankovic, Mark Hallett主编,陈生第,陈彪主译.运动障碍疾病的原理与实践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