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思路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思考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思考分析作者:李欣隆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2期李欣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实践中应用的具体体现,这种实践指导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从现代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是哲学思想通俗化的体现,还是哲学研究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广大民众的生存、发展问题,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曾经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思想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时代发展问题,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引领。
马克思创设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发挥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中国社会具体发展实际情况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引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化”强调的是不能够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需要根据国家发展实际情况来调整和完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意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思想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现了哲学历史上的革命变革发展,是人类社会思想文明的高度统一发展,这一先进的思想能够为社会进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涉及社会转型发展问题,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得到了重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命运的一种革新。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我国社会发展对思想理论追求的需要。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摘要:艾思奇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的口号。
并通过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成功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初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原有理论的简单重复,而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哲学基础。
艾思奇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并从中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阐释1938年4月,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的口号。
他说:“现在需要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1]虽然艾思奇在这里用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但也不难看出这是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一个初步。
艾思奇提出的“哲学中国化、现实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到中国的抗战实践中,总结抗战的实践经验来发展哲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毛泽东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
……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2]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中外哲学的精华,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来时就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使其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首先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客观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哲学是基础,是最具一般真理性的内容,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它传入中国时起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各种探索,取得了各种成果,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思想。
随着历史发展阶段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也在随之推移,并结合新的社会实践而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形成新的形态。
事实上,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通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不断向前推进,显示出这一伟大事业的勃勃生机。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发展着,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仍然是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历史重任。
总结前人的经验,我们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仍然必须沿着现实实践和传统思想继承这两条基本路径展开。
路径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如何结合?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结合主要被理解为哲学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这本身并不错。
问题在于实践中常常把这种指导误解为为政治实践作论证分析,并将其惟一化、绝对化,从根本上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即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
社会批判功能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哲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
因为哲学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作用,不仅是指导、规范,同时还包括分析、批判。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在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也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完善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应该得到重新高扬,目的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巩固,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旳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 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 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
第三阶段:文化层次。
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西 方文化 具有两面性:肯定性——当代性、工业化文明;否定性——强权、霸权和侵略性 形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使人们对之又望而生畏)。 马克思主义源自于西方,是西方当代化工业文明旳思想产物,同步又揭发和 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旳矛盾、危机和罪恶。正适合了中国人既想学习西方文明, 又要预防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旳种种罪恶旳矛盾心理。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学目旳: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原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旳历史进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经验教训。
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验教训;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原因。 教学纲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旳经验教训。
有三个方面主要特点:
(1)进一步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学习和利用毛泽东旳哲学思想。 (2)致力于利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详细工作 (3)开展一系列学术性活动(建国后来旳三次哲学大论战)。
1953—1955:有关综合基础论还是单一基础论旳争论; 50年代末60年代初:有关思维和存在旳统一性旳讨论; 60年代中期:有关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旳讨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当代性
二、怎样阐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旳当代性? 1、文本解读法; 2、批判对话法; 3、现实问题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相结合,为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涵的理解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怎样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简单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A Brief Discussion on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Xu FanAbstract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 is the combination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Marx philosophy theor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the articl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bout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 and the ne-cessity about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how can achieve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on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 of the four aspects to talk about Marx doctrine in China.Key words Marx philosophy in China;practice;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Anhui Normal University,241002,Wuhu,Anhui,China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发展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承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更容易被中国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让群众也能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切身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题◎樊志辉,李佳琦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本文力求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加以探究。
“三题”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问题的探讨,“三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前”“题中”“题后”的反思,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内在含义分析以及效果历史的批判性审视。
如此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意识形态叙事推进到哲学反思的层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华夏新统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0-8594(2021)03-0081-0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在中国当代学术界已经开展得较为深入与广泛。
其主要论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研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叙事。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建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这些论题,中国当代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在哲学反思的层面加以探究。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题”就是力求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对此论题加以推进。
“三题”并非意味着是简单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相关问题的探讨,“三题”指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前”“题中”“题后”的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内在含义分析以及效果历史的批判性审视。
一、题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所谓“题前”,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
也就是分析这一论题得以成立的实践前提。
这里所谓的前提性分析不是传统思辨哲学的反思,即不是所谓的抽象的理论前提的分析,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性前提的分析。
换言之,就是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课题在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层面何以可能的现实性约束条件。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区分为政治层面中国化和学术层面中国化,防止以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代替学术层面的中国化;积极发掘和吸取中国哲学的精华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不仅要把中国哲学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或相似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的或虽有而未展开的那些内容加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警惕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渗入;要大胆汲取现代西方文明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思考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不断发展,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有百年的历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发展元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化的探索和分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民族化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来决定的,其发展体系的研究是哲学体系研究中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族化的立场和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以工人阶级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科学化地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对本民族哲学思想进行创新和辩证地扬弃,这代表了民族发展的最高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反思与创新[J].常昊.才智. 2013(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是对时代本质的集中反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以超越了民族界限及地域限制的哲学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共产主义国家的指导哲学体系,更是世界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适合本民族需要且适合与本民族发展相适应的哲学体系和形式。[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之关系[J].潘俊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
探 讨 其 大 众化 的 可 行 性 ,便 滋 生 文 化 维 度 下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化 的 一 个 深 层 路 径 — — 文 化 路 径 。文 化 路 径 要
能充分发 挥其应有功能则必须首先进行语 言转化 ,同时契合传 统文化 并善用文化 栽体 ,让马 克思主 义说 起 名 副其 实的 “ 中国话 ” ,从而更好地推进 马克 思主 义大众化 的进 程。
马 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推 进 进 程 对 语 言 转 化 提 出 的 首 要 要 求 即 将 晦 涩 深 奥 的 理 论 转 化 成 通 俗 易 懂 的语 言 ,实 现 通 俗 化 。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通 俗 化 ,需 要 以 中 国 社 会 各 阶 层 民 众 都 熟 知 的 、 生 动 活 泼 的 、 易 于 理 解 的 大 众 语 言 概 念 为 语 言 要 素来形 象 生动 地 对 马 克思 主义 进 行 阐述 和解 读 ,
To _ 国 让 马 克 思主义 说 话”
颜 冰 凤
( 福建农 林 大学 金 山学 院 ,福建
【 摘
福州
3 5 0 0 0 0 )
要]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在 实现过程 中有 多种路 径选 择 ,将 马克 思主 义作 为 文化 形 态加 以考察 ,
并 富 有 学 理 支 撑 ,很 难 为 更 多 文 化 底 蕴 薄 弱 和 政 治 意 识 欠 缺 的 大 众 所 接 受 和 掌 握 。 因而 ,要 使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大 众 化 的 进 程 中永 葆 生 机 和 活 力 ,就 要 求 其 在 文 化 路 径 的 选 择 过 程 中不 能 只 停 留在 精 英 政 治话语 以及 官方 倡 导 和学 术 研 究 的层 面上 , 而 是 要 走 下 圣 坛 和 讲 台 ,深 人 到 社 会 生 活 的 内 在 结 构 中去 挖 掘 人 们 的 实 际 需 求 ,与 群 众 的 精 神 需 要 相 结 合 , 以 日常 性 的 大 众 话 语 说 清 政 治 性 、政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作者:李娜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1期【摘要】著名学者艾思奇根据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审时度势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涵义,首先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和中国经典文化的相互融合;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角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中国化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当正确协调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点与协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进程中与本身具有典型民族化特点等方面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与关键,必须高度重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随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中国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基于以上观点的考察,笔者结合著名理论家艾思奇的理论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涵,并对研究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一一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的提出著名理论家艾思奇在其作品《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总结道,我国现在的哲学研究需要一个切实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中国化的研究,这与以往通俗化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将深奥的哲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现在的研究应当将重点当值在中国化上,研究者不仅仅应当将专业的知识用社会公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用大众俗语表现出来,更应当将其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依照现今的热点问题进行有意识的结合,真正的做到将理论研究与现实国情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方向,广大研究者必须真正的转变观念,有侧重的进行研究,艾思奇在其著作中的观点是对中国理论界研究的总结,并真正的做到了分析研究重点,进行理论创新的研究的最新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化”字,基于此在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确“化”的对象进行准确领悟,并确定科学“化”的步骤;第二点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化”的具体所指。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问题上哲学沉思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问题上的哲学沉思在近20年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形成了一些富有建设性和具有指导意义的见解,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
但是,也应该充分看到,以往的讨论尚存在一些局限的问题和一些不能苟同的看法。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理解的歧义性在理论上无法统一。
最初,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前苏联的教科书哲学,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以“教科书哲学”为蓝本,由中国人写一部中国人能够看懂和喜闻乐见的、最具理论权威的、通用的哲学原理教科书。
后来,随着对马克思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重要著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基础上的哲学人类学”等。
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如实践哲学、人的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交往理论等。
其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科学的、普遍适用的真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普遍的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来自毛泽东的观点。
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但是,由于人们后来对这个问题的政治化,使得本来是理论和学术的问题,变成了纯粹的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变成了一种由领袖去完成、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的活动或过程。
由此,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就变成了检讨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所产生的若干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的活动。
这种观点显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简单化了。
总之,问题的症结在于对上述问题探讨的理论视野和方法的局限。
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思辨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整个西方的文化精神割裂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形态与其精神实质割裂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限定在一个极其狭窄的视野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开放化和自我更新、转型过程割裂开来,概言之,不突破原有的对“哲学”理解的理论范式,不了解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不顾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就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解答。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想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想法[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单纯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吸收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就形成的理论成果,而是发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对中国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有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组成,首先,应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中国国情、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指导实践和解决矛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办法;再次,坚决而又谨慎的实践;最后,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科学的理论结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实践,走的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路径,后者做的是理论转换工作,走的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通常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或者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思维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哲学。
我以为,这些观点没有正确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离开中国实践的土壤,就哲学来谈哲学的“化”,故没有说清楚问题。
首先说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理论结晶,两者是等价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本质说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固然跟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系,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关系,但不是拿来用一用或吸收一下中国传统哲学的营养,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要说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要说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单纯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并吸收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就形成的理论成果,而是发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对中国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
小说中的介入意义
小说中的介入意义
陈玉娟
【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0)004
【摘要】小说的多层语境使其所含的介入意义有四对说话者-听话者:叙述者-读者,人物言语-读者,人物言语-人物和人物思想-读者,这是导致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不宜直接用于小说文本分析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林家铺子》叙述者、人物言语和人物思想介入意义的分析,论证了只有把介入意义与其调节各类对话方结盟关系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揭示介入系统在小说评价意义表达中的功能.
【总页数】7页(P24-30)
【作者】陈玉娟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淄博255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思路与意义 [J], 孙正聿
2.一个虚构的翻译隐喻:争夺文本意义控制权的斗争——对《卡夫卡、博尔赫斯、科斯托拉尼的小说中创作与阐释争夺意义控制权的场景》一文的评介 [J], 唐旭光
3.硬通道——微创介入治疗颅脑深部小血肿的临床意义 [J], 张宏祥;黄春明;程志芸
4.浅析南翔小说中的方言介入现象 [J], 胡明晓
5.介入历史的方式与可能性——论沈从文《市集》兼及农村题材小说中的集市叙述[J], 李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思路与意义
作者: 孙正聿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29-3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011年不仅是苏联解体的二十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建党九十周。
中国经过了90年得发展,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国,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理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真贯彻党的指导思想,以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为目标。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实践、文化想结合,使其具有中国元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提出追溯到党的建设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他曾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但是由于当时当处于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深刻完善认识,所以此理论的提出推后了。
其实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崭新的知道思想,并不意味着按部就班的应用就可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对于当时不一穷二白的中国,必须认清自己的现状,所在经过很长的时期后,1938年毛主席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的环境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名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名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当亟待了解并亟待待续解决的问题。
”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是党的建设基本完善以来不变的知道思想,而指导思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当时的国情为基础总结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由此可见贯穿中国指导路线的一条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析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析伪首先,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并不是简单地把西方的理论搬到中国进行应用,而是结合中国社会实践和文化传统,加以丰富和发展。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探讨的焦点应当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来形成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意义所在。
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词的含义,也存在一些分歧。
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简单地翻译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西方文献,或者将其应用于中国现实问题之上。
这种做法显然是机械和片面的,只能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和歪曲。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结合中国的实践和文化传统,来探讨如何符合中国国情的哲学理论。
例如,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可以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解读和误解。
例如,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等重要内容。
这种误解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也容易造成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误判。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价值。
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也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点,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现实和传统文化特点,来形成对中国特色哲学全新的理论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提供更为深刻的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及发展方向
作者: 刘子赫
作者机构: 北岳玉龙石业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71-7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3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意义 发展趋势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20世纪之初传入了中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全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华。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民生,使一种舶来的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之上,并且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这说明在中国化、民族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社会,不仅超越了原有理论的范畴,还解答了诸多的世界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哲学范式,正确地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成功地引导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了新中国,并且以中国化的形象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