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
![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129755b8f67c1cfbd6b8b2.png)
高祖本纪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
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5.还军霸上(驻扎)6.去辄烧绝栈道(断)7.汉王复入壁(营垒)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12.可四千余人(大约)13.意豁如也(……的样子)14.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16.已而有身(不久)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30.酒阑(将尽、将终)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33.无如季相(面相)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36.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妇女小子)37.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请)38.诸将黥布皆属(归属)39.降章邯(使……投降,使动)40.啖以利(利诱)(用)41.益张疑兵旗帜(增加)(设置,部署)42.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卤同“掳”,掠夺)43.秦人憙,秦军解(同“喜”)(同“懈”)44.乘胜,遂破之(终于)45.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名词活用作动词)46.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本来)(因为)47.乃以秦王属吏(于是)(把)(交付,委托)48.欲止公休舍(居住)4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意动)50.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非议国政)(灭族)(相对,相聚)51.先入关者王之(以……为王,意动)52.伤人及盗抵罪(抵偿)53.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官吏和百姓)(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54.凡吾所以来(总之)(……的原因)55.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56.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巡视)(告诉,使知道)57.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同“纳”,接纳)(逐渐)(增加)(同“拒”抵抗)58.力不敌(兵力)59.因以文谕项羽(文理、道理)(明告)60.何以得主约(凭借)61.兵罢戏下(同“麾下”)62.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强盗)(东进)63.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逃跑)64.是迁也(这)(流放)65.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跟)66.及其锋而用之(趁着)67.不如决策东乡(向东;乡同“向”)68.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69.期会而击楚军(约期会师)70.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又)(军垒,营垒)(壕沟)71.举九江兵而迎武王(兴起,发动)72.孔将军、费将军纵(这里指出兵攻击)73.淮阴侯复乘之(乘……机会)74.遂略定楚地(终于)(攻占、夺取)75.非所守也(把守、把持)76.大王起微细(平民)77.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分裂、分割)78.臣等以死守之(坚持)79.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80.陛下慢而侮人(傲慢)81.有功者害之(嫉恨)82.连百万之军(联合)83.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8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当初)(认为)(没有出息;赖:依恃)85.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挑选)86.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哪里、怎么)87.游子悲故乡(思念、怀念)88.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89.唯陛下哀怜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90.极不忘耳(很)91.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92.比沛(和……一样)【易混淆虚词】(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于是,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若,如果)(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因袭攻武关(趁机)因遗策(沿袭)(3) 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然而)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5) 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不然,籍何以生此(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认为)可以有大功(凭借)【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2.意动用法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重点句子及其翻译】1.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ae72a0dd3383c4bb4cd2de.png)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秦人憙,秦军解(同“懈”)6、让沛公又让不受——(推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7、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8、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比较)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本纪》(及,等到)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朋比(勾结)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靠着)9、壁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10、属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11、数12、谢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3)以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啖以利(介词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三、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9、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11、高祖奉玉卮(“奉”通“捧”)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感慨,叹息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五、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高祖本纪 实词虚词一次多义古今异义整理
![高祖本纪 实词虚词一次多义古今异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5aec6d0740be1e650e9ace.png)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秦人憙,秦军解(同“懈”)6、让沛公又让不受——(推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7、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8、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比较)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本纪》(及,等到)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朋比(勾结)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靠着)9、壁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10、属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11、数12、谢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3)以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啖以利(介词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感慨,叹息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五、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一、加点词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已而有身(不久)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意动)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因家沛焉(安家,名词活用作动词)素易诸吏(看不起)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刘季固多大言(本来)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酒阑(将尽、将终)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无如季相(面向)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妇女小子)卒与刘季(最终)沛公引兵西(率领)(向西进发,名次活用作动词)可四千余人(大约)昌邑未拔(攻克,攻取)乃求见说(劝说,进言)沛公方踞床(正)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终于)(夺取)诸将黥布皆属(归属)降章邯(使……投降,使动)欲约分王关中(称王,名次活用作动词)啖以利(利诱)(用)益张疑兵旗帜(增加)(设置,部署)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卤同“掳”,掠夺)秦人憙,秦军解(同“喜”)(同“懈”)乘胜,遂破之(终于)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名词活用作动词)诸将或言诛秦王(有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本来)(因为)乃以秦王属吏(于是)(把)(交付,委托)欲止公休舍(居住)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意动)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非议国政)(灭族)(相对,相聚)先入关者王之(以……为王,意动)伤人及盗抵罪(抵偿)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官吏和百姓)(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凡吾所以来(总之)(……的原因)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巡视)(告诉,使知道)沛公又让不受(辞让)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用酒食款待、宴享)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同“纳”,接纳)(逐渐)(增加)(同“拒”抵抗)力不敌(兵力)会项伯欲活张良(适逢)(使……活,使动)因以文谕项羽(文理、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解脱,逃脱)项羽遂西(于是)非有功伐(功劳)何以得主约(凭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意)实不用其命(服从)都彭城(建都,名次活用作动词)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背弃,违背)(更改)兵罢戏下(同“麾下”)去辄烧绝栈道(离开)(就,立即)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强盗)(东进)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逃跑)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使……为王,使动)(定语后置)是迁也(这)(流放)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跟)及其锋而用之(趁着)不如决策东乡(向东;乡同“向”)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期会而击楚军(约期会师)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又)(军垒,营垒)(壕沟)举九江兵而迎武王(兴起,发动)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率领)(抵挡)孔将军、费将军纵(这里指出兵攻击)淮阴侯复乘之(乘……机会)遂略定楚地(终于)(攻占、夺取)鲁为楚坚守不下(替)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帝(一块儿、共同;相:共同、一起)非所守也(把守、把持)大王起微细(平民)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分裂、分割)臣等以死守之(坚持)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陛下慢而侮人(傲慢)有功者害之(嫉恨)连百万之军(联合)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起为太上皇寿(祝寿,名词或用作动词)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当初)(认为)(没有出息;赖:依恃)今某之产业孰与仲多(与……相比)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挑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哪里、怎么)游子悲故乡(思念、怀念)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沛父兄固请留高祖(坚持)高祖复留止(又)唯陛下哀怜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极不忘耳(很)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比沛(和……一样)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于是)因家沛焉(于是)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重敬之(于是)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因袭攻武关(趁机)因大破之(于是)因遗策(沿袭)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沛公然其计(认为……是对的)秦人大失望,然恐(表转折,但是)而王独居南郑(表转折,却)日夜跂而望归(表修饰)项羽仁而爱人(表并列,而且)及壮,试为吏(做)乃绐为谒曰(写)为父老除害(替)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被)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不然,籍何以生此(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认为)可以有大功(凭借)怪之(代词,它)避仇从之客(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今某之产业孰与仲多(的)。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4f8956fcfab069dc502201e8.png)
说:游说 将:率领 西:向西,名作状 斩以徇:斩首示众 略:攻下
思考:刘邦从一开始的出师不利到 后来的节节取胜,你认为刘邦是个 什么样的人?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属:归属 降:动词使动用法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 欲约分王关中:约,约定。 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 分,分地。王(wàng),称 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 王。“欲约分王于关中” 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 啖以利:啖,利诱。 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因:趁机。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 益:增设。张:张开,指悬挂。 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 掠卤:通“掳”。 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 憙:通“喜”解:通“懈” 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因:于是 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 啖以利:“以利啖之” 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又与 破之。乘胜,遂破之。 秦军于蓝田南战”
称霸分封
决胜垓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 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 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 ②则:如果。③无内诸 王关中。今则来②,沛公 侯军:不要让诸侯军进 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 函谷关,无内诸侯军③, 来,内,同“纳”,进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④,距 入。④稍:渐渐。征: 之。”沛公然其计⑤,从 征集。自益:指增加自 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 己的兵力。⑤然其计: 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 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 以其计为然。认为他的 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计策对。然,对,正确, 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 这里是以为然的意思。 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 ⑥求封:指求项羽的封 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 赏。 为相,珍宝尽有之。”欲 以求封⑥。
《大风歌》气势宏大,慷慨苍劲,豪迈之中透露出一种巨大 的隐忧,所以“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说出了“游子悲故 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这样动情的话来。 正是由于作者渲染了浓重的故土乡情与衣锦还乡所造成的人 生荣枯之感。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小结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5afe0f76c66137ee0619ac.png)
1.通假字 (1)高祖每酤留饮,酒雠(售)数倍 (2)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债) (3)高祖常(尝)繇(徭)咸阳 (4)沛中豪桀(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5)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座),无所诎 (屈) (6)诸所过毋得掠卤(掳),秦人憙(喜),秦 军解(懈),因大破之 (7)诸吏人皆案(安)堵如故 (8)无内(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 (拒)之 (9)乃详(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10)不如决策东乡(向),争权天下
4.特殊句式 (1)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定语后 置句 (2)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语后置句 (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 也 定语后置句
5,重点实词 (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赊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 (3)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被)攻占 (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5)偶语者弃市 相聚 (6)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 (7)遂略定楚地 攻占 (8)游子悲故乡 思念 (9)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供应 (10)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 免除赋税
(27)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名作动 (28)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不如仲力 名作动 (29)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 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名作动 (30)沛父兄诸母故人日(名作状)乐饮 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形作名 (3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3)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6)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
(10)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名作动 (11)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名作动 (12)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使动 (13)沛公然其计,从之 意动 (14)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名作动 (1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使动,名作状 (16)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使动 (17)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 名作动 (1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 名作状 (1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名作动
高祖本纪中的文言句式现象
![高祖本纪中的文言句式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6cfcff106edb6f1aff001fd5.png)
高祖本纪中的文言句式中华书局出版社1. 判断句(高祖)仁而爱人(高祖)好酒及色省略句92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92迎之门:迎之于门省略句94 5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何畏:畏何宾语前置句96吾子,白帝子也。
判断句式97吕后与人俱求(之)省略句98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定语后置99且卜筮之省略句100沛公兵遂先(于)诸侯至霸上101状语后置句大破之定陶大破之(于)定陶省略介词于省略句102秦将王离为之钜鹿城省略(于)省略句式103啖以利104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105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106诸将过此者多107 定语后置沛公引兵西,遇彭越(于)昌邑,因与(之)俱攻秦军112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112田南状语后置句114又与秦军战于蓝(项羽)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115 省略亦示项羽无东归之意省略117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判断117发兵距之阳下省略句119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120判断吾取天下必矣状语后置122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省略于字124汉王坚壁不与战省略之字125丁壮苦军旅省略句于126大会垓下省略句于字128与项羽决胜(于)垓下省略句于字129大败(于)垓下省略句于字129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 状语后置句131决胜于千里之外状语后置句131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132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判断135高祖大朝群臣,置酒(于)未央前殿134省略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138省略补充: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3. 状语后置句系颈以组降(于)轵道旁4. 定语后置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宾语前置何以得主约?(何以:以何)不然,籍何以生此?(何以:以何)6. 省略句代(之)为上将军与(之)偕攻开封。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己)与沛公俱西入关。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wenqingl
![《高祖本纪》10张知识点梳理wenqingl](https://img.taocdn.com/s3/m/7db1c1104431b90d6c85c7a8.png)
乡,通“向”
内,通“纳”
(2)词类活用
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意动,以……为怪 善:跟……要好。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家:安家。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坐:使……坐 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给人看相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目:用眼睛 公始常欲奇此女 奇:使……奇。奇此女
能力自测平台
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贳:租赁,赊欠 B、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整理 C、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款待人 D、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费:浪费 D(费人:让别人花费。费,花费,破费。) 2、下面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B、汉王引诸侯兵北 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D、高祖欲长都洛阳
(5)虚词积累
1. 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 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3. 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就) (如果) (趁机) (于是) (凭借)
(表转折,“但是”) (这样) (的样子)
4. 以 介词(把) 乃以秦王属吏 连词(而,表承接)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介词(因为) 啖以利 介词(用) 可以有大功 介词(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C(A中“王”B中的“北”D中的“都”是名词动
3、下面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木欣欣以向荣 C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而陋者乃以斧斤 考击而求之 D沛公然其计,从之 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
高祖本纪 整理
![高祖本纪 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f6515f7cd184254a353537.png)
《高祖本纪》一、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8)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同“帐”,设帐二、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左股古:大腿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也可当作名作动)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情绪激动的样子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三、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称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五.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5.宾语前置句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不然,籍何以至此?6.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学生版)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58c8ea0b1c59eef8c7b4fb.png)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无如季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苟富贵,无相忘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3、辄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4、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秦人憙,秦军解5、让沛公又让不受——6、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寒暑易节,始一返焉7、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乃并复丰,比沛8、壁汉王复入壁项王军壁垓下9、属乃以秦王属吏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3)以乃以秦王属吏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二世使使者斩以徇(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沛公然其计(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汉击楚军,大破之(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唯恐沛公不为秦王三、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高祖常繇咸阳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9、四月,兵罢戏下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11、高祖奉玉卮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2、龙颜.古:3、常有大度..古: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6、纵观..古: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8、素易.诸吏古:9、高祖竟酒,后.古: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13、诽谤..者族古:14、所过无不残破..古: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16、至固陵,不会..古:17、大王起微细..古:18、起为太上皇寿.古: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20、慷慨..伤怀古: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22、至固陵,不会..古: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25、有功者害.之古: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五、词类活用1..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至阳夏南止.军2.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沛公引兵西.吾当王.关中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1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秦王子婴素车白马....不如仲力.4.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及见怪.大王起微细..项羽妒贤.嫉能.诛暴逆..六、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0645d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c.png)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指出以下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快乐;“解”通“懈”,松懈〕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消费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消费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今义“从事消费活动”〔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长进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8. 降章邯使-投降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13. 夜往见良连夜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15. 项羽遂西名作动16.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半路17.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名作动给-封王18. 深堑而守之名作动挖壕沟19. 大王起微细形作名平民、卑微的身份四、解释重点实词。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13bb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a.png)
高祖称帝的过程
1 军事才能
刘邦以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征服了强大的敌人,逐渐夺取了中央政权。
2 政治智慧
刘邦通过聪明的政治手腕,巧妙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3 皇帝称号
刘邦在西汉建立后不久,被尊为汉高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 理
欢迎来到《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的演示。本演示将介绍高祖本纪的背景、 高祖早年经历、高祖称帝的过程、高祖治理国家的措施、以及高祖对历史的 影响。
高祖本纪简介
《高祖本纪》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章节。它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政绩以及他对中国历史 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作。
西汉年代背景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兴起于公元前202年。这个时期经历了秦朝的灭亡和分裂的战国时期之后,中国 重新统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
高祖早年经历
1
乡村少年
刘邦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贫困中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2
义军领袖
刘邦加入了反秦义军,成为一名杰出的领袖,带领他的部队抵抗暴政。
高祖的统治奠定了中国汉朝的基础, 使得中国重新统一,进入了一个相 对稳定的时代。
高祖加强了边境防御,修建了部分 长城,保护了国家免受外敌的侵犯。
高祖通过外交和贸易,扩大了中国 的影响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 济的交流。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高祖本纪》的研究,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汉高祖刘邦的背景、治国方 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希望这个演示能够激发您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深入了解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精彩历史!
高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土地改革
刘邦实施了土地改革,平分土地,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社会 稳定。
1.高祖本纪文言现象及名句翻译doc
![1.高祖本纪文言现象及名句翻译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35f0f5aef8941ea76e053a.png)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
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劳
还军霸上
驻扎,驻军
去辄烧绝栈道
断
汉王复入壁
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水的北面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
可四千余人
大约
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
意豁如也
…的样子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高祖本纪】
1.通假字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通“债6”,债务
高祖常繇咸阳
同“徭”,服徭役。
遂坐上坐,无所诎
通“屈”,理屈,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沛中豪桀
同“杰”,杰出
无内诸侯军
通“纳”,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通“佯”,佯装
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通“拒”,抵抗
不如决策东乡
通“向”,方向
世世无有所与
同“预”,参预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2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译: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认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因此楚军全部溃败。
23.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译: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
欲约分王关中
名作动,称王
诽谤者族
名作动,灭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秦人憙,秦军解(同“懈”)6、让沛公又让不受——(推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7、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8、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比较)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本纪》(及,等到)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朋比(勾结)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靠着)9、壁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10、属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11、数12、谢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3)以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啖以利(介词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三、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9、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11、高祖奉玉卮(“奉”通“捧”)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通“帐”,扎营)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感慨,叹息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五、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决胜于千里之外。
沛公兵遂先(于)诸侯至霸上降(于)轵道旁与项羽决胜(于)垓下大败(于)垓下啖以利4. 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宾语前置何以得主约?(何以:以何)不然,籍何以生此?(何以:以何)6. 省略句(高祖)仁而爱人(高祖)好酒及色(项羽)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代(之)为上将军沛公引兵西,遇彭越(于)昌邑,因与(之)俱攻秦军高祖大朝群臣,置酒(于)未央前殿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
与(之)偕攻开封。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己)与沛公俱西入关。
7.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所以:……的原因)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表比较和选择的固定句式,译为“跟……比较,哪个……”)是以兵大败(是以:因此)七、难句翻译·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从事一般老百姓所谋生的职业·廷中吏无所不狎侮----被。
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被他戏弄耍笑的。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没有不安的样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公始常欲奇此女你起初总是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诸将过之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定语后置经过这个地方的各路将领很多了。
我看只有沛公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二世使使者斩(之)以徇-----省略句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用来示众。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张良终于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武关,破之。
于是采用张良的计谋,派郦生,陆贾前去说服秦将,用利益利诱他们,乘机袭击武关,攻克城池。
·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卤,秦人熹,秦军解,因大破之。
更加设置用来迷惑敌兵的旗帜,各士兵所到之处不得掳掠,秦国人高兴,秦军松懈,乘机大败秦军。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玉玺符节,降轵道旁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住脖子,封存皇帝的玉玺和兵符,在轵道旁投降。
·乃以秦王属吏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非议国政的灭族,相聚而语的处死刑。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各官吏都一切照常。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今如果诸侯军来,恐怕沛公不能够占有关中。
·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不要接纳诸侯军,逐渐在关中征兵来增强自己的兵力,抵抗诸侯军。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去见张良,于是用道理明示项羽,项羽于是打消计划。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沛公使上百骑兵跟从,赶马到鸿门,面见向项羽谢罪。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至)此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这样,我凭什么到这种地步。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于是向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
秦地的人们对项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宾语前置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于是假意推尊怀王为义帝,实际上并不听从他的命令。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离开时就全部烧掉陡壁上架起的栈道,用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