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学前教育2班

第二组

组员:王梅134140202011

余永丽134140202012

蔺丽媛134140202013

陈雪134140202014

邹超群134140202015

金佳佳134140202016

龚云凤134140202017

周小敏134140202018

何小红134140202019

陈天敏134140202020

组长:陈天敏

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

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

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

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

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

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

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后归乡里,隐居教授。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

(一)自然观

1、天道自然

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

3、人死神灭

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二)认识论

认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实知”与“知实”

“实知”涉及认识的来源于途径问题,王充强调认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必须要与客观事实,“知实”涉及认识对象问题,王充主张以实际存在的实物为认识对象,认识对象应该是“天下之事,世间万物”。

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3个方面:正性,随性,遭性

正者,禀五常之性也

随者,随父母之性也

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论身心统一

身心关系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研究幼儿教育的出发点。王充根据他万物皆生于气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物质性的元气构成。他说:“天地合气,万物自身,有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智)慧者也。”他认为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子是夫妇合气所生的有灵性的精神实体。人和外物的差别在于“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这就是王充的身心统一观。他这种观点否定的心理和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人的身心是由心理精神派生出来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了人和万物都具有物质性这一共同点,同时他也指出了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因为生而既可受教育。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智)慧者也。”这指出了人的特性和人与万物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此基础上,王充还进一步指出了人在心智上的差异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他说:“人之所以聪明智惠(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则人智惠(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的心理健康必然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这是我国古代医学所公认的。身体健康反过来对应心理健康的影响,却不是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有很大影响作用,尤其是婴幼儿,缺乏营养和患恶性疾病都会影响其智力发展,甚至造成后天痴呆和智力下降。“五脏不伤,则智惠(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大致都是相同的,都是可以使其“智惠(慧)”的,智与愚则是由五脏之气伤与不伤造成的。这虽不全面,但对比中国古代的人生而有贵贱之分,智愚之别的遗传决定

论观点来说,无疑是具有批判意义的。

二、论小儿禀性

在小儿禀性问题上,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说,“禀气有厚薄,固有善恶”,小儿生有善恶之别,就如同人有高下之分,面色有黑有白,身形有长有短一样,是“天性然也”。他虽然认为小儿生有善恶之分,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他强调“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认为小儿的善恶“在于教,不独在性也”。这是王充注意到儿童先天素质,而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上。他说“一岁婴儿,无推让之心;见食,号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他认为儿童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禀性思想主流。

王充还注意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影响,他用“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来比喻环境对儿童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其作用好像“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青赤一成与真色无疑。他还提出儿童要多接近有德的人,耳濡目染之中便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其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他用“孟母三迁”这个典型例子来强调环境习染对儿童品行形成的作用。

王充还特别提出,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将对其长大后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他指出,如果幼年“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弄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考事则受贿,临民则采鱼,处右则弄权,幸上则卖将。一旦在位,鲜冠利剑。一岁典职,田宅并兼。性非皆恶,所习为者违圣教也”。总之。王充虽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别,但最终为善为恶还主要是由环境、教育决定。

三、论胎教、优生

王充从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是夫妇合气所生,而子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薄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他在《论衡·气寿篇》中专门论述了夫妇禀气对孩子强弱夭寿的影响。他把人的强弱夭寿用百岁来衡量,认为不足百岁者都是生时所禀气不足所致。他说:“夫妇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也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始生而死,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