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第六章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六章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第六章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一、论身心统一二、论小儿禀性三、论优生四、论在活动中学习第二节颜之推的幼儿教育思想一、注重家庭教育颜之推认为父母是孩子感情上最亲近的人,“亲”是“信”的条件,而“信”是“服”“诲”的前提,如父母能充分利用儿童对自己的“亲”“信”而对其认真地进行“诲谕”,那将远远超过学校、教师及圣哲名言的教育作用。

二、提倡早教颜之推提倡及早施教,认为儿童可塑性较大,易于潜移暗化,成年后就不如幼童可塑性大,再教就难了。

三、主张“严而有慈”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是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主张“父母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他还反对对子女的偏爱,要一视同仁。

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颜之推认为“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绝大多数人的品性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多方习染而成的,所以,他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要求父母特别留意孩子所接触的人和事。

“与善人居”,“慎交游”是颜之推的重要教育原则,他认为各行各业都有“善人”“皆有先达,可为师表”他把当时视为卑贱者的农商工贾作为“善人”,要子孙以其为师,确实难能可贵。

第三节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一、注重胎教朱熹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注重胎教的教育家,他认为胎儿是“气”与“形”的结合。

二、主张慎择乳母三、论“小子之学”——学“眼前事”朱熹将儿童教育称为“小子之学”,基本任务是学“事”。

要求儿童学习日常胜过准则,以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提倡由浅入深,启发诱导朱熹认为,对儿童教育不仅是给其知识、训练德行,而且首要的任务在于启发思考,使他们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四节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一、“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

二、主张循序渐进三、主张因材施教四、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五、主张陶冶教育他认为诗歌可以使儿童适度地表达情感,使心情转变为音节,从而起到升华陶冶的作用。

六、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王守仁说:“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封建社会思想家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课件

• 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 • 必选求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为子师。
太子、皇孙
• 应效仿古之圣王教世子法,选拔端方正直,道术 博闻之士为太子师友。
第二讲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 强调学“眼前事”
主要任务——“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 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 学习方法——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自近及远,这 不仅符合 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儿童 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 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第二讲
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 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基本思想是:教育者在确定教育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 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
“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
第二讲
形成,可塑性很大。
•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教育的习惯在内, 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第二讲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 威严有慈
批评
“无教而有 爱”
主张
从小就要严 格要求,勤 于教诲
有效手 段
鞭挞体罚
第二讲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关于早教的著述:《傅职》、《保傅》、《劝 学》、《胎教》诸篇。
第二讲
一、贾谊论早期教育
贾谊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
(一)早谕教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身心统一1、“人的成长不仅是指身体的发育,也包括心灵的成长,身心共同成长,才是完整的”属于王允的论身心统一二、论小儿禀性1、王允虽认为小儿由于气禀赋的厚泊,生而有善恶之别,但最终为善为恶还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2、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3、“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属于王允的论小儿秉性三、论优生1、王允认为子女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四、论在活动中学习1、对幼儿教育提出“教化成性”观点的是王允2、简述王允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1)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2)王允强调手脑并用,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3)提出了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入的观点3、简述王允的“教化成性”的观点答: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但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他认为通过教化,儿童的秉性是可以改变的,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允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五、简述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1、论身心统一。

王允认为人生而可以受教育,这是人与万物的区别所在,也是王允身心统一论的基本主张,在此基础上,王允还进一步指出了人心智上与身体之间的关系2、论小儿秉性。

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3、论优生。

王允从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女是夫妇合气所生,而子女的强弱是由夫妇的禀气厚薄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4、论在活动中学习,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一、注重家庭教育1、颜之推把良好的家风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道,是对儿童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二、提倡及早施教1、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三、主张“严而有慈”1、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是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中的主张“严而有慈”2、颜之推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1、“与人善居”慎交友的观点是颜之推提出来的五、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颜之推所作,内容全面系统论述了家教问题,共七卷二十篇。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二章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身心统一1、“人的成长不仅是指身体的发育,也包括心灵的成长,身心共同成长,才是完整的”属于王允的论身心统一二、论小儿禀性1、王允虽认为小儿由于气禀赋的厚泊,生而有善恶之别,但最终为善为恶还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2、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3、“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属于王允的论小儿秉性三、论优生1、王允认为子女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泊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四、论在活动中学习1、对幼儿教育提出“教化成性”观点的是王允2、简述王允的在活动中学习的观点(1)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2)王允强调手脑并用,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3)提出了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入的观点3、简述王允的“教化成性”的观点答: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但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他认为通过教化,儿童的秉性是可以改变的,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允论小儿秉性思想的主流五、简述王允的儿童教育思想1、论身心统一。

王允认为人生而可以受教育,这是人与万物的区别所在,也是王允身心统一论的基本主张,在此基础上,王允还进一步指出了人心智上与身体之间的关系2、论小儿秉性。

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允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是不认为这种先天素质3、论优生。

王允从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女是夫妇合气所生,而子女的强弱是由夫妇的禀气厚薄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4、论在活动中学习,王允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一、注重家庭教育1、颜之推把良好的家风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道,是对儿童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二、提倡及早施教1、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三、主张“严而有慈”1、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是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中的主张“严而有慈”2、颜之推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四、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1、“与人善居”慎交友的观点是颜之推提出来的五、名词解释1、《颜氏家训》:颜之推所作,内容全面系统论述了家教问题,共七卷二十篇。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1章

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第1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一、看拼音,写词语。

pǐn déxǐ quèmínɡ chán jiǎn yuèjù lídēnɡ míshànɡ wèi qīnɡ xiéjiū zhùshēn yí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拼音。

蒙.古包(méng měng)婆娑.起舞(suō shā)绷.着脸(bēng běng)用眼瞟.(piáo piǎo)囫.囵吞枣(hú hū)入场券.(quàn juàn)三、辨字组词。

胯(_________)缚(_________)锦(_________)焰(_________)跨(_________)傅(_________)绵(_________)滔(_________)四、先补全词语,再照样子写一写。

①呆(____)呆(____)②轻(____)轻(____)③别出(____)(____)④前功(____)(____)⑤化为(____)(____)⑥龙凤(____)(____)1.写出两个与①②形式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独创一招,与众不同”是上面______的意思。

(填序号)五、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_____)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_____),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_____)。

4.望着他那十分(_____)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然背后有一位游客说:“多好啊!”(改为不用“说”表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露出胜利的喜悦。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1.早谕教:贾谊主张早谕教,对君主继承人的教育在其未出世之前就要进行。

王后怀胎七个月,就要迁往安静清幽的侧室居住,使其不听邪音,不食邪味,已养成良好的心性,保证充足的营养。

一切言行举止皆合正礼,这样生出的婴儿才会中正不邪。

2.博专统一:颜之推主张博专统一,所谓博闻即各行各业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博闻有助于开阔眼界,避免犯片面性错误。

想要学问精深,除博闻外,还需专一。

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因此博专统一,就是要“博览机要”意思是博览群书,掌握其精要。

3.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又有眼见方能知其真伪,他提倡“眼学”,重视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

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

4.小学之事/朱熹的“眼前事”:是眼前日用之事,朱熹认为要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逐步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在“学其事”的实际活动中经受锻炼,培养德性,增长才干,成为“圣贤培璞”。

5.正面教育:在朱熹看来,就是引导儿童按照规矩去做。

儿童长期受规矩的约束,“积久成熟”,便会“自成方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知行并重:朱熹主张,儿童教育应当知行并重。

所谓“知”是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所谓“行”是对行为规范的践行。

教育儿童第一步要让他们认识规矩,然后就要求他们按规矩去做。

儿童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行为规范。

7.循序渐进:朱熹提倡儿童教育要循序渐进。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教育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儿童年龄的大小,不同年龄阶段,其教育内容有所不同,儿童刚学,当从浅近平易处开始。

8.随人分限:王守仁主张,施教要“随人分限所及”就是指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就要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儿童来说就要循序渐进的施教。

由于人的资质不同,故施教的内容、分量和方法等,均要因人而异。

朱熹王守仁颜元教育思想

朱熹王守仁颜元教育思想

二、教育的宗旨
“明人伦”, “存天理,灭人欲” 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天地之性”;二是“气质之性”。所谓 “天地之性”,它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是 符合封建纲常的。所谓“气质之性”,是天理 与人欲混杂的,即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封建 社会伦理道德的各种欲望。 因此,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人的“气 质之性”,保存其中的天理,灭尽其中的人欲。
三、教育内容
六经
他认为“六经”是宇宙间永恒而普遍 的真理,它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理一样, 其根源是存在于人的本心的。之所以把经 书作为最基本的教材,是因为经书中的义 理能帮助明了我心之常道。 他在坚持用“六经”做教材的同时,把一 切不符合“六经”要求的内容,都说成是 异端邪说。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其所以有四等者何也?曰:人之生也,气质之禀 清明纯粹,绝无渣滓,则于天地之性无所间隔, 而凡义理之当然,有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者,所 谓生而知之,圣人也;其不及此者,则以昏明、 清浊、正偏、纯驳之多少胜负为差,其或得于清 明纯粹,而不能无少渣滓者,则虽未免乎有小隔, 而其间易达其碍易通,故于其所未通者必知学以 通之,而其学也则亦无不达矣,所谓学而知之, 大贤也;或得其昏浊偏驳之多,而不能无少清明 纯粹者,则必其窒塞不通,然后知学其学,又未 必无不通也,所谓困而学之,众人也;至于昏浊 偏驳又甚,以为当然,终不知学以求其通,则此 下民而已矣。
(四)省察
所谓“省察”,就是自我反省和检查。 省察于将发之际者,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 省察已发之后者,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
(五)力行
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朱熹强调知行统一,反对知行脱节,要求人们把学 到的封建伦理道德知识付诸于日常生活的实践,用于处理各种各样的人伦关系, 即将道德认识、道德理想和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

第八章-朱熹、王守仁、颜元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朱熹、王守仁、颜元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
1、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批判传统教育 严重脱离实际。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 批驳传统教育将“义”和“利”对立,明确提出应将两 者统一。反对八股取士制度,认为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 “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2、重视人才的作用,把人才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 “人才者,政事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颜元所指 的人才是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之才,即 “实才实德之士”。包括通才和专门人才两种。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 一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 江西婺源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 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朱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元本体论
(1)宇宙的本体是太极,是理,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最 高原理。宇宙的现象是阴阳,是气,理气本无先后可言, 但如果推其所以来,则先有理。 (2) 性即理,宇宙的理性在心唤作性,就是“仁、义、 礼、智” 。 (3)人类万物都是由于理气的结合而产生,所以有 “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同是善的, 而“气质之性”有清浊偏全不同。 教育的作用在于“明明德”
《朱子读书法》分析
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集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于一体 读的是圣贤之书 把道全看在书上,把学全看在读和讲上。 “天下之 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 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 格物穷理,变成读书穷理。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朝反 传统教育思潮的领袖。他曾经在阳明洞书院讲学,故称阳 明先生。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的主观唯心 主义观点,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 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对立的“阳明 学派”(与陆九渊的学说合称为“陆王心学”)。该学说 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朝中叶后广为传播。

《学前教育史》复习考试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考试资料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8.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支
(1)论身心统一:人的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发育,也包含心灵的成
★(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长。身心共同成长,才是完整的。
(2)论小儿禀性:教化成性
1)有善有恶论者,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这种先天的善恶并非一成不变,他注意到儿童的先天素养,但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
(3)崔学古:(幼训):关于蒙养教育的假设干原则和方法,涉及道德教育、健康教育、师生关系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崔学古依据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总结出的具体方法:好言劝谕;适当责罚;使儿童“自成〃;为人师表;批判责罚要讲究分寸;“分任”和"鼓舞”。
(4)三百千:(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
3)育婴院的保育方法。以保育为主,体育为先、德育次之,智育最后。(3)有关未来社会教育模式设想的核心:
D教育的社会化。
2)公养公育。
(4)评价
(大同书)关于儿童保育的规划,也较为全面的反响了康有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思想,并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5.梁启超的学前教育思想
★★(选择、简答、论述)
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
3)注意环境的影响。“居处简静〃”行坐端严〃“避寒暑””劳逸以节"。
5.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支(选择、简答)
(1)目的:从齐家治国平天下出发,古人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国之根本〃。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是“正本慎始〃。
(2)(礼记・内则)依据幼儿入学不同年龄阶段发育的特点,提出了对幼儿进行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则。如,司马光的(i束水家仪)对(礼记・内则)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古代经典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案例

古代经典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案例

古代经典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案例一、客观题(单选、填空)1、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①儿童教育要注重身心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②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

儿童之禀性是可变的。

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对儿童有影响。

③王充提出的少生则子身体坚强、多生则子软弱的观点。

④主张的“人有知学则有力”“用耳目以定情实”“教化成性”的观点。

2、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①颜之推主张对幼儿的教育越早越好,最好能从胎儿开始。

②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是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

主张对子女要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③颜之推认为,绝大多数人的品性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多方习染而成的,所以他特别重视周围环境对子女的影响作用,要求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所接触的人和事。

“与善人居”“慎交游”是颜之推的重要教育原则。

3、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①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

“人伦”,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

②对儿童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教育不但要适应儿童的发育水平,而且也要适应儿童的认识水平,教育儿童要从儿童当前的认识水平出发,逐渐加以深化、扩充。

③王守仁十分注重启发儿童的兴趣,他提倡教育儿童一定要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④要使其明人伦,必须通过“习礼”“读书”“歌诗”等学习活动来进行陶冶。

⑤“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4、“习礼”要求:“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通过习礼内容的学习,使儿童仪节庄而不忽惰,大方而不拘谨,动作从容而不迂缓,态度修谨不拘局。

二、主观题(名词、简答、论述)1、王充“教化成性”:在小儿秉性问题上,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他虽然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

王充注意到儿童的先天素质,但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

NO4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NO4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三、 对颜之推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虽然他的教 育思想都是围绕家庭教育而展开,而且其中还有诸如提倡棍 棒教育的迂腐思想,但是,他的许多主张都是他自己治学治 家经验的结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不仅是封建社会 家庭教育的重要教材,更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其中有很多精辟见解,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启迪作用,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拓展阅读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 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 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 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 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 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 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这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 “教媳妇要在其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其尚是婴孩时。”这话确实有 道理。
图4-3 朱熹
第二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 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1. 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 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其中 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蒙 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互独 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 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 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 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 考点汇总

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 考点汇总

考试方式
考试题型及分值
题型题量分值总分
单选20120
6530
4524
21326
命题特点
命题特点
复习方法
考试技巧
课程重点
课程难点
本章考点分析
考点1 慈幼观念和慈幼礼俗
考点1 慈幼观念和慈幼礼俗
例题
【答案:A】
考点2 古代的胎教
例题【答案】
考点3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正本慎始”。

道德教育
考点3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划。

例题(1704,01)【答案:B】
例题(1710,02)【答案:A】
考点4 古代的蒙养教育
考点4 古代的蒙养教育
考点4 古代的蒙养教育
考点4 古代的蒙养教育
例题(1610,02)
A.
B.
C.
D.
【答案:A】
例题(1704,21)【答案】
例题(1804,03)【答案:C】
例题(1904,02)【答案:B】
本章考点分析
考点1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教化成性
例题(1710,27)【答案】
考点2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例题(1910,03)【答案:D】
考点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例题(1704,31)【答案】
例题(1704,31)
考点4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例题(1904,27)【答案】
例题(1904,27)
本章考点分析
考点1 康有为有关学前教育的主张
例题(1904,05)【答案:C】
考点2 蒙养院制度的建立及武昌蒙养院
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例题(1904,22)【答案】。

学前教育史第2章、第3章PPT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2章、第3章PPT课件
17
第三章 清末学前教育
【2016年10月】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南蒙养院
C.武昌蒙养院
D.天津严氏蒙养院
【2017年4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 行标志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其颁行时间是()
A. 1901 年
B. 1902 年
C. 1903 年
11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 形成
四、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1.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转变。 2.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 3.歧视妇女。 4.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
12
第二节 “康梁”的教育主张
康有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大同书》认 为儿童应完全由社会公育。公立育婴院胎教,3岁后转 到慈幼院接受保育,以后接受小学、中学、大学教育, 2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
1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充,东汉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对幼儿 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只是散见于其哲学思想和 著作中。
(三)补充 1907年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末学
前教育体质在形式上得到完善。
10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1.端方创办的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2.张之洞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3.公办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湖南蒙养院、杭州女子学堂、 江苏旅宁第一女子附设幼稚园。 4.私立蒙养院最大的有上海的务本女塾附设幼稚园、天津严 氏蒙养院。
2.办学程度低:贫困人家的子弟,具有慈善性质。 3.教学内容:早期粗浅,后期丰富。

学前教育史多选题

学前教育史多选题

多选题1。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和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美育)。

2。

西周建立保傅教育制度,三公包括(太保,太傅,太师)。

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规教育,初步的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

4.贾谊的早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早谕教,进左右,重儒术).5.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有(固须早教,均爱勿偏,应世经务,重视风化陶染 ).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小学》,《童蒙须知》)。

7。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内容包括(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

8。

王守仁的著作有(《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

9.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内容包括(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10。

清末蒙养院的保教内容主要有(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1.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日本式,宗教式)12。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有(创办幼稚园,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兴办各种“慈幼机构”)。

13。

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的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14.1912年,民国教育部制定新的新教育宗旨,强调要注重实施(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15. 1932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

16。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私立幼稚园有(集美幼稚园,香山慈幼院,鼓楼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7. 1946年,教育部公布了《国民学校教员检定办法》,规定要担任幼稚师范科的教育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相当的实际经验或研究成就,考试合格者 )。

18。

根据地和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寄宿制的托幼机构,日间托儿所,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化整为零型的托儿所)。

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及教学思想评介

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及教学思想评介

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及教学思想评介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包括: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等。

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比较少且没有专门的书籍论述,主要散见于一些士大夫的著作中,主要是强调对儿童要尽早教育,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言语、生活习惯、礼仪的教育。

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1)倡导及早学前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原因有两条: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获益很大。

他说道: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孵出已后,思量散失,固须早教,勿博纳县也。

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2)主张慈严融合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

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i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鞭挞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重视蒙养教育8~15岁为小学教育段,即为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他指出这就是两个相互单一制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就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就是小学教育的扩展和深化。

(2)要求慎择师友朱熹指出,对于普通的上时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已经开始。

儿童稍长,除须慎择教师外,还应当已经开始特别注意培育儿童党员意识、交游益友的能力。

3、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循序渐进,量力而胡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在他看来,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教育者必须根据儿童这种“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可躐等。

循序渐进的原则应用到教学上,要求教育者在确定教育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古代幼儿社会教育思想史

古代幼儿社会教育思想史

司马光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理论
树立榜样,给予正面影响
司马光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给 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用正面的形象去影响儿童。 他主张使儿童从小就“习其目端正”(《家范》卷之 三)。意思是说让儿童经常看到正面的榜样。司马 光主张“尝示以正物,以正教之”。他告诫父母说: “毋诳欺”。即是说千万不要欺骗孩子。
一、中国古代幼儿社会教育思想
贾谊 颜之推 朱熹 司马光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初期政论
家、文学家,洛阳人。22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旋任太中大夫。为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 他的著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 书》十卷。
贾谊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理论
早谕教
贾谊主张:“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赤子 即刚生下来的婴儿,意指太子一出生,就要给予正 统的教育。及早施教之所以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于婴幼儿尚未 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地单纯,较容易形成良好 的品德,也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因此,及时施加 教育影响,便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
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宋哲宗赐以“文正”的美谥,封 为“大师温国公”。 在教育思想上,著有 《温公家范》。 《温公家范》简称 《家范》,是一部比较完整地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家庭道德 关系的伦理学著作。它不仅从“治家”和“治国”的关系上论述 了家庭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也具体地论述了家庭教育的 原则和方法,并且针对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不同地位 和与子孙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氏有 家学传统,早年受家传入学的教育,奠定了 他的学术思想基础。 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 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整齐门 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被认为是家 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二)认识论认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实知”与“知实”“实知”涉及认识的来源于途径问题,王充强调认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必须要与客观事实,“知实”涉及认识对象问题,王充主张以实际存在的实物为认识对象,认识对象应该是“天下之事,世间万物”。

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3个方面:正性,随性,遭性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也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一、论身心统一身心关系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研究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王充根据他万物皆生于气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和万物都有物质性的元气构成。

他说:“天地合气,万物自身,有夫妇合气,子自生矣。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智)慧者也。

”他认为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子是夫妇合气所生的有灵性的精神实体。

人和外物的差别在于“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

”这就是王充的身心统一观。

他这种观点否定的心理和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人的身心是由心理精神派生出来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了人和万物都具有物质性这一共同点,同时他也指出了人之所以成其为人是因为生而既可受教育。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智)慧者也。

”这指出了人的特性和人与万物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在此基础上,王充还进一步指出了人在心智上的差异与身体之间的关系。

他说:“人之所以聪明智惠(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

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

五脏不伤,则人智惠(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

荒忽则愚痴矣。

”人的心理健康必然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这是我国古代医学所公认的。

身体健康反过来对应心理健康的影响,却不是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证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有很大影响作用,尤其是婴幼儿,缺乏营养和患恶性疾病都会影响其智力发展,甚至造成后天痴呆和智力下降。

“五脏不伤,则智惠(慧)”,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大致都是相同的,都是可以使其“智惠(慧)”的,智与愚则是由五脏之气伤与不伤造成的。

这虽不全面,但对比中国古代的人生而有贵贱之分,智愚之别的遗传决定论观点来说,无疑是具有批判意义的。

二、论小儿禀性在小儿禀性问题上,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

他说,“禀气有厚薄,固有善恶”,小儿生有善恶之别,就如同人有高下之分,面色有黑有白,身形有长有短一样,是“天性然也”。

他虽然认为小儿生有善恶之分,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

他强调“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认为小儿的善恶“在于教,不独在性也”。

这是王充注意到儿童先天素质,而把重点放在“教化成性”上。

他说“一岁婴儿,无推让之心;见食,号欲食之;睹好,啼欲玩之。

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

”他认为儿童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

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禀性思想主流。

王充还注意到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对儿童的影响,他用“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来比喻环境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他认为其作用好像“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青赤一成与真色无疑。

他还提出儿童要多接近有德的人,耳濡目染之中便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他说:“迫近君子,而仁义之道数加其身,孟母之徙宅,盖得其验。

”他用“孟母三迁”这个典型例子来强调环境习染对儿童品行形成的作用。

王充还特别提出,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将对其长大后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指出,如果幼年“不闻仁义之语。

长大成吏,舞文弄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考事则受贿,临民则采鱼,处右则弄权,幸上则卖将。

一旦在位,鲜冠利剑。

一岁典职,田宅并兼。

性非皆恶,所习为者违圣教也”。

总之。

王充虽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别,但最终为善为恶还主要是由环境、教育决定。

三、论胎教、优生王充从其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认为子是夫妇合气所生,而子的强弱夭寿是由夫妇禀气的厚薄所决定的,而不是先天命定的。

他在《论衡·气寿篇》中专门论述了夫妇禀气对孩子强弱夭寿的影响。

他把人的强弱夭寿用百岁来衡量,认为不足百岁者都是生时所禀气不足所致。

他说:“夫妇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也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始生而死,未产则伤,禀之薄弱也。

”他认为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就和天地生物一样,直接影响物的实枯满伤。

使儿不伤,至百年,就务必使其禀气厚。

如果禀气薄,就像枯死的果实一样,虽然体形完整,但不充实,气虚劣而少,也不能至百年。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出小儿所禀之气的虚实和寿命之寿夭呢?他在《论衡·气寿》中说:“儿生,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嘶喝湿下者夭。

”那么,禀气之厚薄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之一,他认为是由生育多少决定的,多生则气薄,少生则气渥。

他说:“禀寿夭之命,以气多少为主性也。

妇人疏字(稀育)者子活,数乳(多生)者子死。

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

……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

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

”王充提出的“稀育则子身体坚强,多生则子软弱”被现代优生理论证明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说其决定孩子的生死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王充把初禀之气看得很重要,所以他特别重视“夫妇合气”和母亲妊子时的精神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作。

他说:“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悻不善,形体丑恶。

”所以:“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 非正声耳不听。

及长,置以贤师良傅, 教君臣父子之道, 贤不肖在此时矣。

”这样既重视优生,注重“夫妇合气”“子在身时”,又重视出生以后的早期教育, 把这段时间看作贤能与否的关键期, 这是王充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点。

四、论在活动中学习王充认为,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他说:“儿始生产,耳目始开,虽有圣性,安能有知?”“夫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这就是说,不活动,闭其视听,绝其思考,即使小儿有圣人的天性,也不能有知。

儿童必须自幼参加各种活动,活动是造就人才的最基本的条件。

王充还强调手脑并用,他说:“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

目见之,日为之,手狎也。

”她们之所以都能刺绣、织锦,就是因为她们生活在刺绣,织锦的环境中,天天看着、想着、手上做着。

他还提出了活动越广泛,认识就越全面越深人的观点, 他说:“涉浅水,见者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尤甚者观蛟龙。

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五、论培养目标知识分子分为5个等级: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王充认为文人、鸿儒是培养目标,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充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六、评价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是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他敢于破除传统批评权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简介: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之推编。

七卷,共二十篇。

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

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

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

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

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

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

577年齐亡入周。

隋代周后,又仕于隋。

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作者简介: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颜氏家训》的来历:颜之推在北齐做官时,有一年,都城寿春被围困,在是否要逃往并州的问题上,齐帝与大臣崔舒发生了矛盾,崔舒联合同僚上表强谏,一定要迁都。

颜之推既怕得罪皇帝,又怕得罪崔舒,所以在签名时借故避开了。

结果,崔舒和他的同僚都被处死,颜之推却因在表书上没有签名,皇帝无法抓到他的把柄,再加上他学问高,有声望,而幸免于祸。

颜之推为了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在晚年撰写了《颜氏家训》一书,要求他的家庭成员及后世子孙都能修身养性、独善其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