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基于“童子之心”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基于“童子之心”的儿童教育思想6.2.3王守仁基于“童子之心”的儿童教育思想作为明代最问家的王守仁在儿童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由于儿童基本是在家庭生活、学习,因此,我们把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归到家庭教育之中来。
王守仁认为人在不同的时期,认识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对于儿童,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吴光等点校:《王阳明全集》卷2,第87-88页)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大体而言,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嬉笑玩乐,害怕约束拘禁,他们就像草木开始萌芽的时候,如果让它们舒展通畅,就会枝叶繁茂;如果不断地摧残阻挠,它们就会衰败萎靡。
王守仁提出,开展儿童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的心情先受到鼓舞,心中有快感,那么他们进步的速度连自己都没有办法控制。
这就好比是及时的雨水与和煦的春风灌溉养育花木,那么花木无不萌发并生长,自然会每天茁壮成长,月月会有大的变化;如果像冰霜一样去摧残他们,那么花木就会生机萧落,日益变得枯槁了。
这也就是说,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开心,是开展儿童教育的重要前提。
王守仁认为一些家庭和教育者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开展的教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他说:“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像现在那些教育儿童的家长或者教育者,每天只知道督促儿童在断句和模仿文法上用功,要求他们约束自己,却不知道按儿童身心的状况加用礼来引导,只希望儿童掌握知识,却不知道存养他们的善心;对他们进行鞭打约束,像对待被拘禁的囚徒一样。
在王守仁看来,这种教育儿童的方法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收效甚微,有可能会造成“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后果。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儿童教育思想是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其儿童教育思想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压制TJL~+性。
在他看来,让儿童的个性长期受到压抑比不让儿童受教育还要恶劣。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视儿童为囚犯,学校则成为儿童的监牢,而学生把老师看成敌人。
这就造成了儿童的一种反抗心理,学校并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善良的品质。
可见,他对传统儿童教育的这种揭露是很深刻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儿童教育须顺应儿童年龄特征王守仁主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
对待儿童应当像对待小树苗一样。
对儿童的压抑好似严冬给予花草的打击一样,对儿童应该给予春风时雨。
这在当时是一种独到的见解。
(3)儿童教育内容--歌诗、习礼、读书王守仁认为蒙学里应当设立三个基本学科,即歌诗、习礼、读书。
唱歌和吟诗可以激发儿童的志向,可以消除儿童顽皮的习性,使性格外向的儿童有发泄精力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儿童也可以解除心中的愁闷和烦恼。
“习礼”不仅可以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而且可以通过“拜起屈伸”、“动荡血脉”、“固束筋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读书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存心宣志”,“致良知”。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价值分析.doc
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价值分析摘要:王守仁继承和了陆九渊的学说,建立了以“致良知”为核心,“明人伦”为目的的独具特色的童蒙教育思想体系.他重视德育、肯定儿童期的价值、随人分限所及等科学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今教育,特别是童蒙教育的内容、方法、教育主体上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价值.关键词:王守仁;童蒙教育;价值ﻭﻭ在经济迅速的当今,人们随着物质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丰富,过上了以前任何时代都向往的。
当国泰民安时,猛增,为了可持续,国家颁布了.在城市,人们生一个小孩,在农村也最多生两个小孩,全国上下对孩子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教育就成了国民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种特殊时期,很多家长和学校,也许包括,重视了孩子的科学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德行指导。
相继出现了好多学校里的黄赌毒,经常会曝出一些未成年人施暴的情况,更有胜者,出现孩子把大人杀害的情况.青少年犯罪和也成了最高比例的人群.这些现象不得不使我想到了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教育理念或者指向有偏差。
如果我们继承一些优良的思想并加以是不会改变一些现状。
我们来分析下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童蒙道德教育的思想,可能对当下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具有极其可贵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ﻭ1.1家庭背景提供了思想火花ﻭ1王守仁童蒙教育思想的渊源ﻭﻭﻭ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中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治家。
因曾在绍兴城外的阳明洞读书讲学,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他出生于诗书世家,宽松殷实的家庭背景奠定了王阳明儒者的品格,自由的家庭教育方式成就了他突破传统、批判求新的精神基础.ﻭﻭ1。
2生活经历奠定了理论基础ﻭﻭﻭ王守仁曾细致研究过朱熹的学说,并十分深信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但却在将这一理论践行于实际的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挫折和失败,这使他开始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在这之后,他又因得罪当朝宦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而正是这一经历使得王守仁的思想在路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教育文档资料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 一)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接着他提出要“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
( 二) 正是在这种顺应儿童性情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王守仁提出了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诱致诗歌”,“导之习礼”,“讽之读书”。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王守仁从“致良知”的理论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的最多,受外界市侩思想的影响也最小。
因此,教育要及早抓起,这样才能尽量保留儿童的“良知”,使其减少蒙蔽。
王守仁颁布的《教约》中规定到:“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并要求“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本着“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思想观念,认为能否做到“致良知”才是平民与圣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因此,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能够达到“致良知”、“明人伦”。
这样,教育就应该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儿童的道德智力,使儿童能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情怀。
王守仁认为,当时针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及其单一,不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应该在传统的“读书”之外,增加“歌诗”、“习礼”。
为此,他特意在《教约》中制定了一份课程表。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4]他认为“歌诗”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志向和意志,还能使儿童真正的宣泄自身的情感,也有助于儿童内心犹豫和烦恼的消除,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
“习礼”不仅能使儿童更加注重自身仪容和仪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能“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达到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指出:“各童生之家,亦各通行戒饬,务在隆师重道,教训子弟,勿得因仍旧染,习为偷薄,自取愆咎。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家长一定要为儿童树立典范,言传身教,切不能沾染恶习,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的。
王守仁儿童教育简答题
王守仁儿童教育简答题
(最新版)
目录
一、王守仁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二、王守仁儿童教育的主要观点
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三、王守仁儿童教育的启示
正文
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儿童教育主张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各成奇才,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这些观点在当今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
他提出了顺导性情,鼓舞兴趣的教育方法,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注重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王守仁主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他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智力和性格特点,逐步推进,不过度要求,不过早灌输,让儿童在适当的时候学习适当的知识,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
他主张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王守仁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发挥儿童的优势,培养儿童的特长,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王守仁主张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他认为教育应该全面,不应该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他主张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游戏、故事、音乐、绘画等,全面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总的来说,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强调顺应儿童的天性,注重激发儿童的兴趣,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如下
孟子曾经提出“言之为教,行而为范”四字强调,儿童教育必须以做为教来指导,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王守仁尤其重视儿童的个性教育。
王守仁曾对儿童所做的件事—摆钟、绑褐尾、鼓小鼓等——更多的重视行为动作而非言语,他认为儿童教育是要像择善固执,把善良的一面加强,而及时纠正不良的言语服从的坏习惯。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劝导和教育为主,以身体活动,寓教于乐。
他建议要绑住孩子的脚,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受教育,这样就可以使他们逊要正性,更好的增加知识,并且不会空有词汇而无理解。
王守仁还指出“一般说来,害人者,是不遵父母,不重礼义。
要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得,子能养而亲不与,子从事而亲不助者,是从坏礼仪中来的,这就是孩子叛逆不良性格的真正根源”。
他认为孩子得把自己的礼仪教育让父母参与,通过合理的安排制度,可以有效引导孩子健全成长。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启示如下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给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首先应给和要给孩子们安全的环境,允许他们在安全友爱的气氛中成长;其次,应该以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用生活中的行动和劝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来引导孩子们;最后,应将父母的教育观、行为规范以及坏习惯的纠正准备给他们。
总之,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他的思想也对当今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教育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
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孩子们进入正确的心态,让孩子们带着良性习惯长大,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想家、教育家,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 ,其哲 学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及近代的教育思潮 产生重大影响,郭沫若曾说其教育学说: 与近代 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其教育思想体系中最精彩的部分, 其中的许多内 容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王守仁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从 “ 心” 中派生出来的, “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提 出“ 心即理”,理在 “ 心”, 所以 “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 ,”‘ ” 因此教育要使学生 “ 求理于吾心”冈 “ , 不假外求”, 直接的向内寻 找,到内心中去体认。他把人心中的 “ 天理”叫 做“ 良知”, “ 良知”是 ‘ , ”的本质。 “ "L 见父 自然知孝,见兄 自 然知弟,见孺子人井 自然知恻
隐,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 u。 良知”是 “ 不 假外求 ”的 ,因此教育的作用 就是要 “ 良 致 知”。 “ 良知”人人都有,始终存在,但 “ 常人 多为物欲牵蔽, 不能循得良 知。叫, 哪何为 “ 致” 呢? 《 与诸阳伯卷》书云: “ 孰无是良知乎? 但 不能致之耳。易谓 ‘ 知至至之 ’,知至者 ,知 也; 至之者,致知也。”V 这是以 “ 至”释 “ , 致, 。王守仁所说的致良知 ,既是克除私欲以得到良
知本体,又是拓展自己的良知,把良 知推广到日 用伦常中去的过程。教育的作用也在于此。从 “ 致良知”的教育作用出发,王守仁认为儿童时 期的 “ 良知”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 ,因此他十 分重视儿童教育, 认为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 一、儿童教育之目 标一 “ 明人伦” “ 良知者 ,即所谓 ‘ 夫 是非之心 ,人皆有 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川 因此 “ 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也。””L童时期的 少 “ 明人伦”并不是把伦常之理注人于心而只是引 发儿童本性内原已具有的东西,通过 “ 致良知” 使其 “ 明人伦”, ‘ 从而使儿童为善。 “ 古之教者, 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 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 ,惟以孝、佛 、 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为达到这个 目 标,他在其 《 教约》中专门制定的功课表里, 首先设置了 “ 考德”课, 作为每天的第一堂课, 以显示其重要性。因为儿童早起头脑清醒,最易 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也最宜反省自己过失, “ 每 日 清晨, 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 在家 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 未能真切否? 温 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 往来街 衡, 步趋礼节, 得无放荡,未能谨伤否? 一应言 行心术 ,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诸童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其启示论文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提倡顺应儿童性情、儿童教育内容和方法——诱导讽、教学程序和“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
并分析了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诱导讽;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曾筑室越城(今绍兴)附近的阳明洞,隐居修道,自号阳明子,学者咸称阳明先生。
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关于儿童教育,王守仁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不宜加以束缚和限制。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在他看来,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譬如“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面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教育者必须根据儿童这种“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可躐等。
为此王守仁对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厌恶学习,憎恨教师与学校,“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而且会使学生想尽办法蒙骗老师,品德日趋败坏。他认为这种教育不是教人为善,乃是驱人为恶。可见,王守仁提倡顺导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是与传统教育方法根本对立的,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1)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这是致命的弱点。
此外,传统教育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视学校为监狱。
(2)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
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般的呵护,趋向鼓舞学生。
(3)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督”“责”“罚”。
(4)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运用。
(5)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
(6)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
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中期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教,从他34岁起,就开始授徒讲学,知道去世为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
在儿童教学方面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儿童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强调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反对体罚儿童,提倡独立思考,主张全面发展等。
王守仁儿童教育叙述顺应性情,鼓舞兴趣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应当顺应儿童“乐嬉戏”、“惮拘检”的特点。
也就说对待小孩不能用对待大人的方法去教育儿童,王守仁认为应该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心中喜悦”的积极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和鼓舞儿童的正当兴趣,让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如果这样儿童的发展进步一定很快,才能也一定会迅速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否定和抹煞儿童的年龄特点,不承认儿童的个性特点,稍有不合,就加以体罚儿童,就会扼杀儿童的才能,儿童的身心就不能健康的发展。
重在诱导,反对体罚王守仁强烈的反对当时蒙学中对待儿童盛行体罚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对儿童及其的有害,每天只知道教儿童朗诵辞句、书写文字。
要求他们检点约束,不用“礼”来诱导儿童,要求他们聪明起来,却不用“善”来诱导,而是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儿童“视学舍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入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戏”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戏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王守仁主张在“歌诗”、“洗礼”、“读书”三方面对儿童进行启发诱导,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感情得到正当的宣泄,这有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
对儿童“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对儿童“讽之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启示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启示摘要:王守仁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标,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礼乐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春风化雨的教学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儿童养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守仁的儿童观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在充分适应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塑造其完善人格,以利于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王守仁;儿童;养成教育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在自己丰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它在我国儿童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乃至以后的儿童教育实践具有丰富的指导意义。
一、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内涵1.儿童教育的目的:明人伦王守仁认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唯当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以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习之礼,以肃其威仪;讽闻读书,以开其智觉。
”这一段话已经明确表示出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以道德为手段,陶冶情操,培养意志,磨练品格,开启智慧,使儿童身心两健,有序发展。
王阳明赞同古代的儿童教育“教以人伦”,反对当时重视文章背诵、忽视儿童思想情感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发展的教育,因为它导致了“先王之教亡”。
因此他认为,要教育孩子,就应该以培养儿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品格和习惯为重点,以诗词歌赋为诱导,磨练意志,引导他们学习礼仪,“肃其威仪”;讨论百家诗书,不断学习智慧。
不难看出,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重点就是品格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而不是死记硬背诗词文章,他崇尚“先王之教”。
2.儿童教育的内容:诗书礼乐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的传递,道德的培育和审美的熏陶。
因此,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乐等科目,设置上要相互协调,互有补充,文武并举,动静结合。
知识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儿童完美人格的塑造和智力的开发,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准备,最终应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从儿童本身出发的儿童本位论,与卢梭的按照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和杜威的儿童(学生)中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中叶以后,王守仁创立的"心学"教育理论以反传统教育的姿态出现,风行100多年,曾产生重大的影响。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明代中叶教育家。
他成长于诗书世家,父亲在朝为官,母亲早已去世,祖父王伦对其疼爱有加,还担当起了教育王守仁的重担,正因如此,王守仁在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下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
他创立了与“程朱理学”截然不同的“心学”理论体系,认为“理”在心中,不在心外。
在这一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王守仁衍生出“学以去其昏弊”的观点,坚持教育的自然倾向性。
自然教育的立场是鼓励儿童自然生长,最好是采取不干预的态度。
自然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然发展,重视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认为教育应顺应着人的自然生长顺序来施加影响。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规定人去怎样发展或者发展的程度如何,而是开发人的自然潜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梁香珠对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着重分析了其教育思想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的价值[1]。
但是,她忽略了王守仁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因素,只是单纯地分析探讨了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总体特征。
肖庆庆、冯文全认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小学德育有重要启示,并倡导在学校中要注重德育环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
此外,关于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上,对怎样指导建立完善的家庭教养方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李德升、潘叙贤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和其子女性格息息相关[3]。
于静从社会化的角度来探讨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4],在个案的基础上,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早期社会经验规则习得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幼儿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家庭,目前关于王守仁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研究多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忽略了其对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研究。
在查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历史法来系统梳理分析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总结其精华之处,从中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的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
一、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体系(一)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王守仁的著作《传习录》具体阐发了他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尤其是《训子文》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
[中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答: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要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一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二、康有为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答:《大同书》,儿童接受社会的公教,母亲入人本院接受胎教,出生后进入育婴远、小学院、中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
环境良好,设置符合年龄的教育设施,严格挑选教师,精心安排课程内容。
三、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答:重视儿童教育,主张国家实施强制的义务教育。
1、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1)教师不懂教育规律,教学内容狭窄(2)体罚盛行(3)不懂张弛有度2、主张:(1)教师要引导儿童善悟而非强记(2)教学要循序渐进。
(3)论述7种教材:识字、文法、歌诀、问答、说部、门径、名物(字典)(4)规定8-12岁课程表,中西兼学(5)德体智相结合(6)反对男女早婚(7)兴妇学四、陶行知的幼稚教育思想答:(一)地位和作用:重要,6岁前人格陶冶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二)论创办工厂和幼稚园:1、如何创办乡村幼稚园:一方面确立创办的目标和方法,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去推广乡村幼稚园。
2、现有弊端: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转变为“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总目标3、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和发挥创造力,使儿童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功能:(1)解放创造力,六大解放: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思其可少乎?
4)学有本末
• 为学有讲明,有践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 所先后,别近道矣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4、论学习方法
1)自求自得 • 心即理也,学者学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 2)静处体悟 • 静坐独处,反观内视,悉心体悟,摈弃私欲
• 学问也要点化,倒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
3)自家解化 亦点化许多不得
• 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
4)事上磨练
• 圣人亦是学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5)批判判断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5、儿童教育思想
•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 • 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 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 • 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1472-1529) 汉 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 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 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 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 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 “先儒”,奉祀孔庙东庑 第58位。
以求掌握精准可靠的知识。
解决困难疑惑
问
思
辨
行 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
在“有疑”的情况下进行,目
的是使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
学
“学”是教育过程的开端,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3、论教学原则
1)循序渐进
• 主要依据人的心理特征和智能水平发展规律提出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明代中时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因他曾在绍兴城外的阳明洞读书讲学,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有知在即有行在,有行在即有知在,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不可分割。
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只说一个知,己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己自有知在"。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他把知行合而为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行中有知,知中有行,行在知在,知在行在,相互包含,彼此融通。
这就混淆了知行界限,否定了知行的本质区别,否定了知行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因为知和行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他把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知"当作"行",以知代行;又把属于实践和实际范畴的"行"当作"知",以行代知。
结果把知行混淆,使知行关系模糊了。
但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不宜加以束缚和限制。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胡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可躐等。
三、因材施教,各变成其材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发和抨击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2、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直诱之以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文读书,以开其智觉。
”从此可以看出,他所阐述的“教以人伦”的目的,仍是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诗、书、礼、乐便沦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课目。
他表示:“凡兴师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冲号滚滚于咏歌,宣其幽抑结千杯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气度而已,亦所以周旋马嵬,而动荡不安其血脉,仁起至屈曲,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上开其无意识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反复复而存有其心,韵文初学以通其志也。
”从此可以窥见,王守仁指出,“兴师歌诗”,不但能唤起儿童的意志,而且并使他们的情感获得发泄,还有利于消解他们内心的Toothukudi苦恼;“习礼”,不仅能够并使儿童培养气度的仪容仪表,而且还能够通过行礼中的“周旋马嵬”、“仁起至屈曲”等动作,活动了“血脉”,坚固了“筋骸”,无疑便锻炼身体了身体,进一步增强了体质;“读书”,不但能够并使儿童快速增长科学知识,研发智能,而且还能够培育儿童道德观念和理想。
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浅析
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浅析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自然主义的儿童教育观;“尊重天性、顺应性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培养兴趣、乐教乐学”的教育原则;“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德性”、“在学习中开启儿童智慧”和“在习礼中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教育形式。
标签:王守仁;早期教育观;教育原则;教育形式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我国明代中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21岁中浙江乡试,28岁举进士,先后任职于刑部、兵部、吏部。
34岁时因上疏遭宦官刘谨迫害,被谪为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驿丞。
刘谨被诛后,担任过南京地方官吏,曾率兵征战。
在从政同时,坚持讲学,直至去世。
曾筑室越城(今绍兴)附近的阳明洞,隐居修道,自号阳明子,学者咸称阳明先生。
在王守仁57年生命历程中,不仅能从政做官,而且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思想,还能兴教讲学,又能统军征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思想誉传国外。
王守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其中《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而其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等文献中。
一王守仁在教育实践中目睹了当时早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结果事与愿违的现状,对早期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王守仁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洈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1]大意即:像现在的那些老师,每天就只知道督促孩子们背文章,批评孩子粗鲁却不知道用礼仪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聪明却不知道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动辄鞭笞,甚至拿绳子绑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怪不得孩子们一见学校,就像进了监狱一样,看见老师就像见了仇人一样,极力掩饰自己出去玩耍的事实,甚至说谎来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9月30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
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
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1. 关于儿童教育,王守仁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2. 顺导儿童性情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兴趣在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生意萧索,日就枯槁”
3. 尖锐地批评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拒囚”
“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1. 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
“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
”
2. 教育者在确定教育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
“童子自有童子的格物致知”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在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致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3. 指导儿童读书不能要求读得过多。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4. 教学的难度也不应过于落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
如奔走千里的壮汉,不应要求他在“庭除之间学步趋”,对于已能行于庭除的儿童也不应再要求他“扶墙傍壁而渐学起步移步”。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才
1. 因材施教对儿童施教,既要考虑儿童认识发展水平的共性特征,又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起来”
“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
初无一定之方,不问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
2. 各成其才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教育者如能就其长处加以培养,就可以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才矣,而同归于善”
针对儿童不同性格,应采取不同方法,分别予以适当的陶冶,各成其长。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做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1. 提出通过习礼、歌诗和读书对儿童进行全面诱导的要求,并
对习礼、歌诗和读书的教育意义和作用分别作了说明。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起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歌咏,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2. 拟定日课表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3. 教学方法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