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合集下载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王守仁从“致良知”的理论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的最多,受外界市侩思想的影响也最小。

因此,教育要及早抓起,这样才能尽量保留儿童的“良知”,使其减少蒙蔽。

王守仁颁布的《教约》中规定到:“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并要求“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本着“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思想观念,认为能否做到“致良知”才是平民与圣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因此,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能够达到“致良知”、“明人伦”。

这样,教育就应该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儿童的道德智力,使儿童能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情怀。

王守仁认为,当时针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及其单一,不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也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应该在传统的“读书”之外,增加“歌诗”、“习礼”。

为此,他特意在《教约》中制定了一份课程表。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4]他认为“歌诗”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志向和意志,还能使儿童真正的宣泄自身的情感,也有助于儿童内心犹豫和烦恼的消除,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

“习礼”不仅能使儿童更加注重自身仪容和仪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能“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达到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指出:“各童生之家,亦各通行戒饬,务在隆师重道,教训子弟,勿得因仍旧染,习为偷薄,自取愆咎。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家长一定要为儿童树立典范,言传身教,切不能沾染恶习,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的。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如下
孟子曾经提出“言之为教,行而为范”四字强调,儿童教育必须以做为教来指导,宋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王守仁尤其重视儿童的个性教育。

王守仁曾对儿童所做的件事—摆钟、绑褐尾、鼓小鼓等——更多的重视行为动作而非言语,他认为儿童教育是要像择善固执,把善良的一面加强,而及时纠正不良的言语服从的坏习惯。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劝导和教育为主,以身体活动,寓教于乐。

他建议要绑住孩子的脚,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受教育,这样就可以使他们逊要正性,更好的增加知识,并且不会空有词汇而无理解。

王守仁还指出“一般说来,害人者,是不遵父母,不重礼义。

要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得,子能养而亲不与,子从事而亲不助者,是从坏礼仪中来的,这就是孩子叛逆不良性格的真正根源”。

他认为孩子得把自己的礼仪教育让父母参与,通过合理的安排制度,可以有效引导孩子健全成长。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启示如下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给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首先应给和要给孩子们安全的环境,允许他们在安全友爱的气氛中成长;其次,应该以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用生活中的行动和劝导而不是一味的责备来引导孩子们;最后,应将父母的教育观、行为规范以及坏习惯的纠正准备给他们。

总之,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既有实践性又有理论性,他的思想也对当今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教育应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
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孩子们进入正确的心态,让孩子们带着良性习惯长大,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王守仁儿童素质教育思想之管窥

王守仁儿童素质教育思想之管窥
・探 索 ・ 【 论高地 】 理
王 守 " 童 素 质 教 育 思 想 之 管 窥 f L -J
河南 洛阳 ●符 建峰

要 : 守仁 是 明代 著名 的唯 心 主 品德 、 王 知识 、 身体 、 心理等方面健康成长。
学生 , 不但达不 到预期 的效果 , 会抹 杀 还 都有 自己的个性特 点 , 教育者 的任务就是
义 哲 学 家 、 育 家 , 对 当时 流 行 的 摧 残 教 他
批 判 , 所 提 倡 的 “ 本 主 义 ” 育 观 、 儿 他 人 教 “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 导 性 情 — — 注 重 儿 童 学 习兴 趣 学生原有 的长处。 王守 仁认 为 , 顺 每个 儿童
儿 童 天 性 的 传 统 教 育 方 法 进 行 了 深 刻 的 的 培 养
会使其 畸形发展 , 甚至枯萎死亡 。儿童的 成其 才 的教 育思想 与我们 现代教育 的人 教育也应顺其天性 ,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 才观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
规 律 , 使其 自然 发展 , 促 不宜 过多地加 以
王守 仁(4 2~12 ) 17 5 8 字伯安 , 浙江余 约束 。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 的观点 出发 ,

等摧残儿童身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 了深 也 , 虽其言之出于孑 子 , L 不敢 以为是也 , 而

“ 志 ” 要 — — 重 视 儿 童 的 思 想 刻地批判,这对今天我们正在开展的素质 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求之 于心而是也 , 立 为 虽
品德 教 育
教育有着非常重要 的借鉴意义。
其 言之出于庸 常 , 敢 以为非也 , 不 而况其
王守仁继 承 了我 国古代德 育为先 的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浅析
主守仁 ( 1 472- 1528 ) , 字伯安,自号阳明 子, 浙江余姚人, 是明代中叶重要的哲学家、思
想家、教育家,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 ,其哲 学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及近代的教育思潮 产生重大影响,郭沫若曾说其教育学说: 与近代 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其教育思想体系中最精彩的部分, 其中的许多内 容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王守仁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从 “ 心” 中派生出来的, “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提 出“ 心即理”,理在 “ 心”, 所以 “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 ,”‘ ” 因此教育要使学生 “ 求理于吾心”冈 “ , 不假外求”, 直接的向内寻 找,到内心中去体认。他把人心中的 “ 天理”叫 做“ 良知”, “ 良知”是 ‘ , ”的本质。 “ "L 见父 自然知孝,见兄 自 然知弟,见孺子人井 自然知恻
隐,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 u。 良知”是 “ 不 假外求 ”的 ,因此教育的作用 就是要 “ 良 致 知”。 “ 良知”人人都有,始终存在,但 “ 常人 多为物欲牵蔽, 不能循得良 知。叫, 哪何为 “ 致” 呢? 《 与诸阳伯卷》书云: “ 孰无是良知乎? 但 不能致之耳。易谓 ‘ 知至至之 ’,知至者 ,知 也; 至之者,致知也。”V 这是以 “ 至”释 “ , 致, 。王守仁所说的致良知 ,既是克除私欲以得到良
知本体,又是拓展自己的良知,把良 知推广到日 用伦常中去的过程。教育的作用也在于此。从 “ 致良知”的教育作用出发,王守仁认为儿童时 期的 “ 良知”保存最多,受蒙蔽最少 ,因此他十 分重视儿童教育, 认为教育应从儿童时期抓起。 一、儿童教育之目 标一 “ 明人伦” “ 良知者 ,即所谓 ‘ 夫 是非之心 ,人皆有 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川 因此 “ 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也。””L童时期的 少 “ 明人伦”并不是把伦常之理注人于心而只是引 发儿童本性内原已具有的东西,通过 “ 致良知” 使其 “ 明人伦”, ‘ 从而使儿童为善。 “ 古之教者, 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 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 ,惟以孝、佛 、 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为达到这个 目 标,他在其 《 教约》中专门制定的功课表里, 首先设置了 “ 考德”课, 作为每天的第一堂课, 以显示其重要性。因为儿童早起头脑清醒,最易 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也最宜反省自己过失, “ 每 日 清晨, 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 在家 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 未能真切否? 温 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 往来街 衡, 步趋礼节, 得无放荡,未能谨伤否? 一应言 行心术 ,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诸童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其启示论文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其启示论文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提倡顺应儿童性情、儿童教育内容和方法——诱导讽、教学程序和“随人分限所及”的施教原则。

并分析了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儿童教育;诱导讽;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王充、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幼儿教育思想

2013级学前教育2班第二组组员:王梅134140202011余永丽134140202012蔺丽媛134140202013陈雪134140202014邹超群134140202015金佳佳134140202016龚云凤134140202017周小敏134140202018何小红134140202019陈天敏134140202020组长:陈天敏分工:王梅、余永丽王守仁word陈雪、何小红朱熹word金佳佳、周小敏颜之推word龚云凤、陈天敏王充world邹超群王守仁、朱熹ppt蔺丽媛颜之推、王充ppt王充的幼儿教育思想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他出身“细族孤门”,先人以农桑、贾贩为业。

早年至京师,入太学,师事班彪。

好博览,不守章句。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即能记诵,博通诸子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隐居教授。

曾任州郡吏数年,以谏争不和,罢规从事著述。

王充对幼儿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的系统论述,他的幼儿教育观点和思想只是散见于他的哲学和其他著作中。

他曾写过《政务》《讥俗》《论衡》《养性》等书,现流传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八十四篇。

王充在《论衡》的《齐世》《气寿》《命义》《率性》《本性》《别通》《说日》《识知》《超奇》等各篇中,都有关于幼儿教育得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是我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的优秀成果。

王充的哲学思想(一)自然观1、天道自然王充认为,无论是天,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没有意志.人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天,天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支配人,天与人之间不存在精神上的联系。

2、万物自生,万物一元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有物质的元气构成的.3、人死神灭人员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万物一样也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

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切能发生作,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当时在反对传统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儿童教育的规律,“与近代进步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尤其是他的“自然教育论”的提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然教育思想的名著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的出版时间(1762年)早了200多年,实属难能可贵。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叶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曾筑室越城(今绍兴)附近的阳明洞,隐居修道,自号阳明子,学者咸称阳明先生。
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关于儿童教育,王守仁的基本思想是: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他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不宜加以束缚和限制。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施
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在他看来,任何人的认识水平都有一个由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譬如“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面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教育者必须根据儿童这种“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可躐等。
为此王守仁对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厌恶学习,憎恨教师与学校,“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而且会使学生想尽办法蒙骗老师,品德日趋败坏。他认为这种教育不是教人为善,乃是驱人为恶。可见,王守仁提倡顺导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是与传统教育方法根本对立的,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教育文档资料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教育文档资料

浅析王守仁儿童教育的思想及其启示王守仁是我国明朝中叶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就王守仁的整个教育思想而言,是在唯心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建立的,但他的童蒙教育思想却强调注意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

这在四百多年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精华所在。

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是在其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中提出的,简述如下:( 一) 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

王守仁对当时的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当时的训蒙稚者,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

鞭挞绳缚、若待囚。

”他认为这种儿童教育教育的结果,与施数目的相反。

儿童“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游”,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游的目的。

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因而,他深刻地揭露到:“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弱点。

王守仁的揭露和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王守仁从他“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学必须引起儿童的乐学情绪,从积极方面人手,用培养、诱导、顺应儿童情绪、鼓舞儿童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

接着他提出要“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

( 二) 正是在这种顺应儿童性情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王守仁提出了儿童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诱致诗歌”,“导之习礼”,“讽之读书”。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中期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教,从他34岁起,就开始授徒讲学,知道去世为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

在儿童教学方面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儿童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强调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反对体罚儿童,提倡独立思考,主张全面发展等。

王守仁儿童教育叙述顺应性情,鼓舞兴趣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应当顺应儿童“乐嬉戏”、“惮拘检”的特点。

也就说对待小孩不能用对待大人的方法去教育儿童,王守仁认为应该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心中喜悦”的积极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和鼓舞儿童的正当兴趣,让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如果这样儿童的发展进步一定很快,才能也一定会迅速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否定和抹煞儿童的年龄特点,不承认儿童的个性特点,稍有不合,就加以体罚儿童,就会扼杀儿童的才能,儿童的身心就不能健康的发展。

重在诱导,反对体罚王守仁强烈的反对当时蒙学中对待儿童盛行体罚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对儿童及其的有害,每天只知道教儿童朗诵辞句、书写文字。

要求他们检点约束,不用“礼”来诱导儿童,要求他们聪明起来,却不用“善”来诱导,而是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

儿童“视学舍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入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戏”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戏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王守仁主张在“歌诗”、“洗礼”、“读书”三方面对儿童进行启发诱导,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感情得到正当的宣泄,这有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

对儿童“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对儿童“讽之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王守仁论“顺导性情”的儿童教育

王守仁论“顺导性情”的儿童教育

教育实践与研究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015年第34期/C (12)教育心语王守仁论“顺导性情”的儿童教育宋立会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写到:“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近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他把儿童比作刚刚萌芽的草木,认为顺其自然就会枝繁叶茂,摧挠它就会枯萎。

也就是说,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主义的教育原则,使儿童体会到“鼓舞”和“喜悦”,“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使其自然发展,自然就会“日长月化”。

其强调在教育儿童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才会有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教师的影响才能起到时雨春风滋润花草之勃发的效果。

他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分限”指的是儿童智力发展所达到的水平,教学要考虑儿童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但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他以种树作比喻“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再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人皆有良知,但资质不同,教导儿童如同种树,只能随其大小而适量浇水,否则不仅不能培养其成长,反而要浸坏它。

王守仁尖锐地批评传统的儿童教育,认为把儿童看作是“小大人”的传统教育,不仅不会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反而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压制他们的个性。

然而,当今的现实又如何呢?我们一再强调教育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但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幼儿教育,无论是示范性幼儿园还是非示范性幼儿园,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存在着“小学化”的教育现象。

顺应儿童之情--读王守仁之启示

顺应儿童之情--读王守仁之启示

顺应儿童之情---读王守仁思想之启示学号:20130516171姓名:刘云云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

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被世人称为阳明先生。

王守仁小时候就表现出爱思考的性格,遍读朱熹著作,但一直没能解除自己的思想困惑。

王守仁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统治危机四伏的年代,昏君当道,宦官掌权,叛乱四起。

因为一次直言进谏被宦官诬陷入狱,饱受酷刑后被贬,在这时他饱经心酸的人生加上后来被派去平息叛乱,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或说是顿悟。

他突破朱熹的“格物”“穷理”的格物致知说,提出了以“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核心命题的学说。

他的“良知说”认为,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良知是造化的“精录”,“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真是与物无对” 。

王守仁所谓良知,实际上是主观的道德意识,它既是是非标准,又是善恶标准,即真理和道德标准,它就在你的心中。

从“良知”说出发,王守仁形成了朱熹大异其趣的教育思想特色,提出了颇有新意的儿童教育主张,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一:儿童教育应当顺应童子之情,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基于此王守仁批判了束缚儿童的传统教育,认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教师,完全无视儿童的身心特点,一味对其强加灌输甚至体罚。

王守仁指出这样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是使儿童“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肯见”。

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顺应其天性---“大抵童子之情,乐嘻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王守仁的这一思想与后来18世纪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有相通之处的,这足以说明王守仁思想的先进性。

在中国,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幼儿园起就努力使其掌握小学知识技能,也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这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实际上在幼儿园,孩子情绪、习惯、行为等培养更为重要。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启示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启示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启示摘要:王守仁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标,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礼乐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春风化雨的教学原则,这些对我国当下儿童养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守仁的儿童观使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儿童的发展和成长,在充分适应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塑造其完善人格,以利于他们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王守仁;儿童;养成教育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在自己丰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它在我国儿童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当时乃至以后的儿童教育实践具有丰富的指导意义。

一、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内涵1.儿童教育的目的:明人伦王守仁认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唯当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以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习之礼,以肃其威仪;讽闻读书,以开其智觉。

”这一段话已经明确表示出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以道德为手段,陶冶情操,培养意志,磨练品格,开启智慧,使儿童身心两健,有序发展。

王阳明赞同古代的儿童教育“教以人伦”,反对当时重视文章背诵、忽视儿童思想情感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发展的教育,因为它导致了“先王之教亡”。

因此他认为,要教育孩子,就应该以培养儿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品格和习惯为重点,以诗词歌赋为诱导,磨练意志,引导他们学习礼仪,“肃其威仪”;讨论百家诗书,不断学习智慧。

不难看出,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重点就是品格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而不是死记硬背诗词文章,他崇尚“先王之教”。

2.儿童教育的内容:诗书礼乐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的传递,道德的培育和审美的熏陶。

因此,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乐等科目,设置上要相互协调,互有补充,文武并举,动静结合。

知识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儿童完美人格的塑造和智力的开发,而不仅仅是考试的准备,最终应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是一种从儿童本身出发的儿童本位论,与卢梭的按照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和杜威的儿童(学生)中心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1.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

”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

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2.明末清初进步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哪些?答: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和特点:①批判理学教育理论。

启蒙思想家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哲学,主张理欲不可分离,天理寓于人欲之中,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②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在教育目的上,启蒙思想家强调培养具有挽救民族危亡和治理社会能力的治术人才,反对空谈心性、侈谈伦理的所谓“学力圣人”;③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④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反对理学家“主静”、“读书穷理”的治学方法;⑤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把学校办成怦议国事、衡定是非的议政机关,充分发挥学校限制君权、发扬民主的作用。

3.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

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明代中叶教育家。

他成长于诗书世家,父亲在朝为官,母亲早已去世,祖父王伦对其疼爱有加,还担当起了教育王守仁的重担,正因如此,王守仁在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下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

他创立了与“程朱理学”截然不同的“心学”理论体系,认为“理”在心中,不在心外。

在这一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王守仁衍生出“学以去其昏弊”的观点,坚持教育的自然倾向性。

自然教育的立场是鼓励儿童自然生长,最好是采取不干预的态度。

自然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人的自然发展,重视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认为教育应顺应着人的自然生长顺序来施加影响。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规定人去怎样发展或者发展的程度如何,而是开发人的自然潜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梁香珠对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着重分析了其教育思想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的价值[1]。

但是,她忽略了王守仁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因素,只是单纯地分析探讨了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总体特征。

肖庆庆、冯文全认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小学德育有重要启示,并倡导在学校中要注重德育环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

此外,关于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上,对怎样指导建立完善的家庭教养方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李德升、潘叙贤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和其子女性格息息相关[3]。

于静从社会化的角度来探讨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4],在个案的基础上,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早期社会经验规则习得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幼儿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家庭,目前关于王守仁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研究多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忽略了其对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研究。

在查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历史法来系统梳理分析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总结其精华之处,从中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的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

一、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体系(一)儿童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王守仁的著作《传习录》具体阐发了他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尤其是《训子文》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

第八章 第三节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第八章  第三节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第八章第三节王守仁论儿童教育关于王阳明,可以说的很多,古之立德、立功、立言之人,王守仁算是其中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了,若对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可以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我相信你会成为王阳明的大粉丝的。

现就王守仁论儿童教育作如下总结:(一)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他指出当时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写字,责备他们修身,但不知道用礼义来引导;想使他们聪明,但不知道用善德来培养。

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把他们当作小大人,这是传统儿童教育的致命特点。

(二)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般的呵护,倾向于鼓舞学生。

(三)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情感得到正当的宣泄,有助于消除他们的忧闷和烦恼;“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而且又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讽之读书”不但能增强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督”“责”“罚”,发挥各门课程的多方面作用,动静搭配,体脑并用,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

(四)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就对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

所谓分限,是指儿童的认识水平和限度。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负担一定不要过重。

“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①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因材施教,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起到“益精其能”的效果;②对于每个人而言要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础,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而提出的,但他反对“小大人”似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中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中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答: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要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一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二、康有为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答:《大同书》,儿童接受社会的公教,母亲入人本院接受胎教,出生后进入育婴远、小学院、中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

环境良好,设置符合年龄的教育设施,严格挑选教师,精心安排课程内容。

三、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答:重视儿童教育,主张国家实施强制的义务教育。

1、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1)教师不懂教育规律,教学内容狭窄(2)体罚盛行(3)不懂张弛有度2、主张:(1)教师要引导儿童善悟而非强记(2)教学要循序渐进。

(3)论述7种教材:识字、文法、歌诀、问答、说部、门径、名物(字典)(4)规定8-12岁课程表,中西兼学(5)德体智相结合(6)反对男女早婚(7)兴妇学四、陶行知的幼稚教育思想答:(一)地位和作用:重要,6岁前人格陶冶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二)论创办工厂和幼稚园:1、如何创办乡村幼稚园:一方面确立创办的目标和方法,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去推广乡村幼稚园。

2、现有弊端: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转变为“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总目标3、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和发挥创造力,使儿童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功能:(1)解放创造力,六大解放: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

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浅析

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浅析

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浅析王守仁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自然主义的儿童教育观;“尊重天性、顺应性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培养兴趣、乐教乐学”的教育原则;“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德性”、“在学习中开启儿童智慧”和“在习礼中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教育形式。

标签:王守仁;早期教育观;教育原则;教育形式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我国明代中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21岁中浙江乡试,28岁举进士,先后任职于刑部、兵部、吏部。

34岁时因上疏遭宦官刘谨迫害,被谪为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驿丞。

刘谨被诛后,担任过南京地方官吏,曾率兵征战。

在从政同时,坚持讲学,直至去世。

曾筑室越城(今绍兴)附近的阳明洞,隐居修道,自号阳明子,学者咸称阳明先生。

在王守仁57年生命历程中,不仅能从政做官,而且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思想,还能兴教讲学,又能统军征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思想誉传国外。

王守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其中《答顾东桥书》、《稽山书院尊经阁记》、《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献,而其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等文献中。

一王守仁在教育实践中目睹了当时早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把儿童当成“小大人”,结果事与愿违的现状,对早期教育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王守仁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洈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1]大意即:像现在的那些老师,每天就只知道督促孩子们背文章,批评孩子粗鲁却不知道用礼仪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聪明却不知道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动辄鞭笞,甚至拿绳子绑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怪不得孩子们一见学校,就像进了监狱一样,看见老师就像见了仇人一样,极力掩饰自己出去玩耍的事实,甚至说谎来逃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守仁论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思想是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其儿童教育思想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
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传统教育压制TJL~+性。

在他看来,让儿童的个性长期受到压抑比不让儿童受教育还要恶劣。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校视儿童为囚犯,学校则成为儿童的监牢,而学生把老师看成敌人。

这就造成了儿童的一种反抗心理,学校并没有培养学生养成善良的品质。

可见,他对传统儿童教育的这种揭露是很深刻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2)儿童教育须顺应儿童年龄特征
王守仁主张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

对待儿童应当像对待小树苗一样。

对儿童的压抑好似严冬给予花草的打击一样,对儿童应该给予春风时雨。

这在当时是一种独到的见解。

(3)儿童教育内容--歌诗、习礼、读书
王守仁认为蒙学里应当设立三个基本学科,即歌诗、习礼、读书。

唱歌和吟诗可以激发儿童的志向,可以消除儿童顽皮的习性,使性格外向的儿童有发泄精力的机会,性格内向的儿童也可以解除心中的愁闷和烦恼。

“习礼”不仅可以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而且可以通过“拜起屈伸”、“动荡血脉”、“固束筋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读书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存心宣志”,“致良知”。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