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守仁儿童教育的评述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是明朝中期重要的哲学家和教育教,从他34岁起,就开始授徒讲学,知道去世为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在儿童教学方面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儿童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强调教学方法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反对体罚儿童,提倡独立思考,主张全面发展等。

王守仁儿童教育叙述

顺应性情,鼓舞兴趣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学应当顺应儿童“乐嬉戏”、“惮拘检”的特点。也就说对待小孩不能用对待大人的方法去教育儿童,王守仁认为应该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心中喜悦”的积极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和鼓舞儿童的正当兴趣,让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如果这样儿童的发展进步一定很快,才能也一定会迅速表现出来,相反如果我们否定和抹煞儿童的年龄特点,不承认儿童的个性特点,稍有不合,就加以体罚儿童,就会扼杀儿童的才能,儿童的身心就不能健康的发展。

重在诱导,反对体罚

王守仁强烈的反对当时蒙学中对待儿童盛行体罚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对儿童及其的有害,每天只知道教儿童朗诵辞句、书写文字。要求他们检点约束,不用“礼”来诱导儿童,要求他们聪明起来,却不用“善”来诱导,而是用鞭打、用绳缚,就像对待囚犯一样,认为这种儿童教育结果,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儿童“视学舍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入寇仇而不欲见”常常借故逃学,“以肆其顽鄙”,以“遂其嬉戏”放肆地从事各种顽劣活动,达到嬉戏的目的,久而久之“偷薄庸劣,日趋下流”。王守仁主张在“歌诗”、“洗礼”、“读书”三方面对儿童进行启发诱导,王守仁认为对儿童“诱之歌诗”,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意志,而且能使其感情得到正当的宣泄,这有于消除他们内心的忧闷和烦恼,使其“精神宣畅,心气和平”。对儿童“导之以礼”不但能使儿童养成威严的仪容和仪表,也有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儿童“讽之读书”:不但能增长儿童的知识,开发其智力,而且还能“存其心”,“宣其志”,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理想。

循序渐进,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一下子就有“圣人之心”,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人的学习和树的成长是一样的,树开始只有树根和幼芽,慢慢有了树干、树枝,长出树叶,最后开完结果,树就这有循序渐进的长大,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要循序渐进,知识慢慢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守仁还认为不能不顾及儿童的实际的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就比如说树刚萌芽,只能用少量的水浇灌,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若再树刚萌芽是就教一桶水,树便被侵坏,儿童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不顾及儿童的实际的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识灌输给他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量力的施教。

自求自得,独立思考

王守仁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要达到自求自得,必须提倡独立思考,提倡大胆怀疑的精神,不盲目迷信书本、圣贤,应当使自己“深入心通”,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轻易受人左右。在教学上重在启发学生的“良知”,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致良知”的本领。学问与其要别人“点化”,不如自家“解化”而一了百当。自求自得的原则和方法,从教学理论上来说,它突出地强调了个人理性在认识真理中的作用。从社会意义来讲,又具有思想解放的功用。

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王守仁认为人的资质个不相同,各有各得长处和短处,因此,教育者对学生施教,不仅要考虑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共性特征,而且还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像良医之治病,对症下药,他说: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塞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同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教育者如能就其长处加以培养,就可能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志趣、爱好等不同,正确引导教学,使发展各人长处。

王守仁儿童教育大概评论

王守仁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他揭露和批判了中国古代传统儿童教育的三大弊端:一是只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二是只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三是普遍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健康。王守仁提倡顺应儿童性情的教育观认为快乐是人心本体,儿童的本性,儿童教育应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处于乐学的氛围之中,还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至今这些在我们教学中还被采用,由此看来王守仁在教育上对教育做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