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资格审批表.doc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导师审核表

中山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导师审核表
中山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导师审核表
学生姓名
学号
培养层次
□博士□硕士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导师姓名
所在院系
论文中文题目
论文外文题目
刊物(会议)全称
刊物ISSN号
刊物CN号
刊物ISBN号
刊物影响因子(IF值)
本人第几作者
论文语种
□中文 □外文
第一作者
中文姓名
第一作者
外文姓名
通讯作者
中文姓名
通讯作者
外文姓名
全部署名作者姓名(按署名先后顺序列出)
3、此表一式两份,研究生及导师签字后,一份由导师留存;一份由研究生自存。
投稿人
版面费(或会议费)承担人
内容摘要
论文受基金资助的基金项目情况(若论文中加注基金资助说明时须填写此栏)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类型(来源)源自起止年月项目负责人
本人是否为项目组成员
本人承诺:
1.在论文发表的全过程中均遵守《中山大学学术道德规范》等相关规定。
2.拟投稿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导师签字
年月日
投稿后修改情况
主要修改事项
修改原因
修改日期
研究生签字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同意
□不同意
说明:1、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前,必须填写此表(无论本人为第几作者均须填写)。

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髙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2期•123••研究生教育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陈少锐I,刘鹏?,吴映莉2,郑龙飞2,田云婷2,王淑珍八(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中山大学教务部,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全程导师的工作手册,收集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结果:调查统计及意见反馈显示,全程导师业务能力强,师生沟通较好,学生整体满意度高。

全程导师制存在改进的空间。

结论: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可通过多种措施来完善全程导师制。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弓I言八年制医学教育为中山大学医学教育的工作重点,我校大胆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新思路,依托学校文理医工结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优势,加强八年制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为其今后成为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储备必要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潜质m。

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与五年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如课程多、双语授课、全英文考试、分阶段的分流淘汰等,八年制医学生普遍反映学业压力较大。

八年制医学生对职业期望值高,但由于医患矛盾上升,社会舆论等因素.对其就业和择业产生了困惑,学习年限长造成对未来的发展容易迷茫。

为引导八年制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培养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能力,中山大学建立了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度。

全程导师的职责可归纳为三导,“导心,导学,导能力”。

具体的来说就是:(1)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健康的人生计划,树立积极的人生观;(2)科学导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好的学习方法;(3)启迪临床思维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八年制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自2006年起,中山大学在八年制医学生中推行全程导师制,学校从中山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聘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八年制医学生的全程指导老师。

中山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固定编

中山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固定编

中山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固定编制用表)单位及部门:填表时间:年月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现行政职务任职时间申报资格现专业技术资格资格时间是否破格现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是否转评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始时间现岗位聘用等级及聘用时间外语成绩及获得时间计算机成绩及获得时间近四年年度考核结果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聘期考核结果主要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国内外培训情况岗位业绩成果一、所从事具体工作;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等;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含可考评的工作业绩、在本工作领域内的影响力等)岗位业绩成果二、作为主要指导或组织指导者所负责的学生或班级在全国、部省中获奖情况、本人在学校相关考核中获表彰情况等教学情况:序号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每学期课程次数每学年学时教学效果1234教务部门审核意见:(请审核教学情况中所列各项是否属实,请注明上述表格中序号所列第几项属实)审核人签名:(单位公章)年月日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情况(以近5年内成果为主,请按论文、著作顺序,按时间先后填写,近5年内成果置前)(可另附页):序号论文题目/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刊号本人排名论文总字数本人撰写字数12345678910共发表论文篇,其中独立完成篇,第一作者篇,第二作者篇,其他篇。

共出版著作部,其中独著部,第一作者部,第二作者部。

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撰写的供评审参考的论文和著作情况情况(以近5年内成果为主并置前):123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承担科研课题情况(以近5年内成果为主并置前)(可另附页):序号本人排名批准时间批准部门项目名称经费数到帐经费起止时间项目级别是否在学校科研部门立项1 2 3 4 5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获奖情况(以近5年内成果为主并置前)(可另附页):序号获奖时间授奖部门奖项名称奖项等级奖项级别本人排名1234本人声明:以上所有资料及所附证明材料均属真实。

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确认简表百人计划用

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确认简表百人计划用
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资格确认简表(百人计划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政治面貌
目前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学位(授予单位、时间、专业类别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部门
职工号
联系电话
Email
申请学科、专业名称(限一项)
(除分子医学、临床医学外,我校有一级学科授权的按一级学科填报)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本人承担任务
本人指导研究生情况
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主要人员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担任工作
培养单位学位审议机构意见
召集人(签字):
日期: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校学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2008年7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加速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文件的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试点单位,我校所有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临床医学学科、专业均可授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其中授予在职临床医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专业,应至少曾授予一届毕业研究生相应级别的学位。

第三条我校所有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含口腔医学专业学位,以下同)研究生的学科,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四条授予学位的级别和名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Medicine, M.M.)(2)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Medicine, M.D.)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两级:(1)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M.)(2) 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Stomatological Medicine,S.M.D.)第五条授予学位的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符合学位标准的下列人员:(一) 临床医学研究生。

(二) 在职临床医师。

(三) 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生。

第六条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标准(一)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应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本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硕士学位的临床工作水平。

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口腔医学生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口腔医学生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2-06-30作者简介:蔡华雄,男,硕士,科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牙体牙髓病。

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在七年制口腔医学生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作用蔡华雄(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广东广州 510620)摘要:七年制本硕连读是口腔医学高端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由于学制较长,学生的培养比五年制有更高的要求。

长学制学生配备临床医师作为其长学制全程导师,导师可以对学生开展思想动态观察、早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科研能力早期训练等项目。

本文探讨临床医师担任长学制导师对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教育;导师;口腔医学;临床医师;七年制教学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06-04Role of a Clinician as the Long-schooling Tutor of Oral Medicine Studentsin Their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CAI Hua-xiong(Stomat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hua Stomatological Schoo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20,China)Abstract:Seven-year undergraduate-and-graduat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odes in oral medi-cal talents training.Because of longer schooling than the five-year program,the training system will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All long-schooling medical students have a clinician as theirlong-schooling tutor throughout the seven years.The tutor is responsible for continuous observationof students’thinking,their early career planning,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quality and early training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ole of a clinician as a long-schooling tutor ofseven-year oral medicine students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Key Words:long-schooling medical education;tutor;oral medicine;clinician;seven-year education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即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新型高级医学专业人员。

三基三严z

三基三严z

三基三严“三基三严”培训作为新形势下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医务人员总体素质的途径,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卫生事业管理文章、报刊以及卫生规章制度。

综合对“三基三严”的普遍认识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为解决“三基三严“制度落实中出现标准不统一、积极性降低等问题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

“三基三严”是在1961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磨炼之后,在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下,由著名的医学教育家黄家驷教授组织、总结了协和几十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三基、三严”即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严格要求、严密组织或严密方法、严谨态度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提法为“严格要求、严密组组、严谨态度”) 。

随后“三基”、“三严”的思想如春风吹遍全国,几十年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思想。

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将“三基”、“三严”的训练、考核列入了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并纳入评审, 使其成为一个制度很快得到全国医院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 试行) 》规定: 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2005年3月国家卫生部及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在将”三基三严”培训提到了“医疗管理”的重要地位。

2006 年在全国医院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年中, 卫生部再次要求各级各类医院要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虽然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 电子信息、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使医学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及既往不可同日而语, 但迄今为止, 医生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主体, 所具有的“三基三严”训练水平仍然是衡量其基础医疗质量的标准。

只有坚持“三基三严”训练这个医疗基本制度, 才能保证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规范合理。

1.各地“三基三严”培训实施模式基于《三基三严考核培训及管理制度》的规定:医院成立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院“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院年度训练计划;督促、检查、考核“三基三严”训练情况;对科室“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提出奖惩意见。

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综合测评实施细则(2011年7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细化综合测评执行标准,以全面客观,公正合理地指导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的学生综合测评工作,遵照中山医学院2011年5月制定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长学制综合测评小组基于2010年12月修订的《中山医学院长学制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试行)》及《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综合测评增补细则》整理出《中山医学院长学制综合测评实施细则》。

此细则服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长学制综合测评小组由长学制办公室指导老师,小组长,长学制团学组织代表,长学制各党支部代表和学生代表(每班推选一名)组成,负责审核各班的综合测评结果。

加分扣分审核要严格遵守以下事项:1)加分扣分审核过程必须公开;2)学生加分必须在上交《综合素质测评表》时提供有效证明(素拓网站的记录属有效证明),对逾期不提供相应证明的,不予以加分。

审核小组扣分也应按照相应依据审核加分。

3) 审核小组成员涉及自身评分问题时必须回避,由小组其他成员对该成员予以评定;4)班审核小组在评定过程中必须切实落实签名制度,各负责人均要在其所负责的项目后“审核人”一栏中签名。

综合测评小组成员若在测评结果审核过程中未能遵守测评规则的相关要求,或未能履行好测评小组成员职责的,经由年级测评小组讨论,可取消该同学学生代表资格。

第三条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本学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选,所缺名额由其邻后名次的同学依次补上:1)必修课或限选课(指选课)修满后的第一次考试不及格者;2)受到学校、院纪律处分或校党、政、团通报批评者;3)在综合测评中弄虚作假者。

第二章非专业素质加分(一)学术(学习)和科研成果1.在学术期刊增刊上发表文章,按期刊级别降一级加分,如为校级期刊,则增刊文章作者分别递减两分加分。

2.考虑到学术杂志对发表的文章都应其相应的作者限定,因此默认每篇论文署名最前的为第一作者,署名第二的为第二作者,其余均为第三作者。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

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发布时间:2010-07-08 发布部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的规定(2009年7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研究生指导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研究生的责任。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

为了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指导教师是我校根据培养研究生的需要而设置的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岗位。

根据指导的对象分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士生导师)。

第三条研究生指导小组是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集体指导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小组成员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主,并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其参与的研究任务确定其成员。

第四条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导师职责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和我校有关研究生培养工作规章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六条参与拟定本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复试及录取等有关工作。

第七条与研究生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或修订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负责会同研究生指导小组制定、调整、修改研究生培养计划。

第八条会同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实施研究生培养计划,督促研究生认真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任务,承担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做好研究生的考核工作。

第九条与研究生指导小组一道帮助研究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论文工作,对论文进行审阅修改,在学术上把关并做出学术评价。

对于推迟答辩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由导师向学院(包括中心、医院、直属系,以下简称院系)提出建议,院系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长学制(八年制)横向比较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长学制(八年制)横向比较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长学制(八年制)横向比较研究作者:刘少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23期【摘要】梳理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我院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专家及教育管理专家均已形成共识,要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推行八年制高等医学,并与国际接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潜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041-02一、医学八年制缘起及其背景19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开始启动八年制医学教育,以培养优秀的医学精英人才。

2001年教育部允许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北京大学医学院继而成为我国第二所试办八年制的医学院校。

2004年5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了一批重点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

目前,包括三所军医大学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在内的十七所医学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试办了八年制医学教育。

除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招生人数较多,其他各校每年招收人数不超过100人。

我国八年制招生规模小,招生学校少。

“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原则,培养目标趋同,即基本上均为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

二、三种不同学制的医学专业比较2010年,国家卫计委在上海市率先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改革试验”。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推进会”,明确了我国医生培养的方向是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中山大学聘任短期专任教师审批表

中山大学聘任短期专任教师审批表

中山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应聘申请表一、个人资料
三、研究工作(近5年,可另附页)
四、获奖情况(近五年内)
五、其他与申请本岗位有关的情况
六、推荐/咨询人
七、本人承诺
本人谨此声明以上所有资料及所附证明文件均属真实、符合学术道德规范,并可提供有关身份及资历文件的正本以供核实。

本人明白倘若故意虚报资料或隐瞒重要事实,中山大学可取消已发出的口头或书面聘约,即使已获聘任亦可被解聘。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填表说明(无需打印)
1.申请中山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者,填写本表,表格内如无内容填写时要写“无”。

填妥后请用A4纸双面打印。

若填写内容较多,可插入行、调整字体大小、表格内部宽度,但不得改变页面内容格式和表格其他结构。

若加附页,请严格依照本表格式与大小,页码标为附X-1、附X-2等(如第三项研究工作,增加附页,页码标为附四-1、附四-2等)。

2. 第二项教育、工作经历:教育经历请从高中开始按时间正序填写,分高中、大学专科(如有)、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教育类别请填写全日制教育、在职教育等;工作经历含博士后经历,按不同工作单位任职时间正序填写,兼职需注明。

3. 研究工作均为近五年内所取得。

4. 表格填写完毕,请申请人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确认处签字并注明日期。

5. 请将填妥的表格,连同学历、各类证明材料按要求上传至报名系统。

6. 申请者所提供的资料将用作招聘或其它与聘用有关事宜,供大学有关部门、委员会或其它处理招聘或聘用事宜的人士查阅。

招聘或聘用程序完成后,未获录用的申请者资料如已无需保留,将全部销毁。

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通讯作者㊀E m a i l :w a n g s h z h @m a i l .s ys u .e d u .c n Ә研究生教育中山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陈少锐1,刘㊀鹏2,吴映莉2,郑龙飞2,田云婷2,王淑珍2∗(1.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中山大学教务部,广东广州510080)[摘要]㊀目的:调查和分析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全程导师的工作手册,收集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调查统计及意见反馈显示,全程导师业务能力强,师生沟通较好,学生整体满意度高.全程导师制存在改进的空间.结论: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通过多种措施来完善全程导师制.[关键词]㊀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G1701.2019.02.064[中图分类号]㊀G 643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文章编号]㊀1002G1701(2019)02G0123G02一㊁引㊀言八年制医学教育为中山大学医学教育的工作重点,我校大胆探索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新思路,依托学校文理医工结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优势,加强八年制医学生的人文㊁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为其今后成为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储备必要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潜质[1].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与五年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如课程多㊁双语授课㊁全英文考试㊁分阶段的分流淘汰等,八年制医学生普遍反映学业压力较大.八年制医学生对职业期望值高,但由于医患矛盾上升,社会舆论等因素,对其就业和择业产生了困惑,学习年限长造成对未来的发展容易迷茫.为引导八年制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培养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能力,中山大学建立了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度.全程导师的职责可归纳为三导, 导心,导学,导能力 .具体的来说就是:(1)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健康的人生计划,树立积极的人生观;(2)科学导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好的学习方法;(3)启迪临床思维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加强八年制学生的全方位培养.自2006年起,中山大学在八年制医学生中推行全程导师制,学校从中山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聘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八年制医学生的全程指导老师.学校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引导,完善全程导师相关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全程导师培训交流会和导师学生见面会,利于师生间的信任与交流[2].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导师工作手册的统计和记录意见反馈,同时从学生和导师的角度,较全面地了解导师和学生的指导方式㊁沟通频率㊁沟通内容等信息,分析全程导师制度实施的效果和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为推动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质量提出建议和提供参考.二㊁调查对象㊁方法与结果分析2014G2016学年度有效的导师与学生沟通情况调查问卷表总计284份,2014G2016学年度全程导师工作手册527份.结合导师㊁学生情况调查及意见反馈,对八年制医学生全程导师制进行总结和分析.1.导师与学生沟通情况(见表1㊁表2).从统计结果和反馈内容来看,学生和导师之间沟通较为顺畅和频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常主动联系全程导师,寻求生活㊁学业的指导,较好地达到了设定全程导师的目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常采用的是导师实验室研讨会㊁临床带教㊁学校讲座㊁导师实验室聚会等形式.面对面的沟通的优点是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导师的团队,不仅和导师能直接沟通,而且和同龄的高年级学生或导师的研究生之间建立联系,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更具便利性的非见面方式如微信㊁电话㊁Q Q ㊁邮件等,多样化沟通渠道也方便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内容包括学业问题㊁课程的学习方法㊁未来临床专业选择㊁医生职业的日常㊁科研工作的开展㊁生活问题㊁情感问题等,涵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都能得到导师的理解和耐心指导,学生整体满意度高.表1㊀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调查内容沟通频率比例(%)与导师见面次数不少于2次/学期40.82不少于1次/学期45.43与导师非见面方式联系(电话㊁微信㊁Q Q ㊁邮件等)不少于1次/月46.57不少于1次/2月27.45遇到生活㊁学习困难,主动寻求全程导师帮助,并得到反馈㊀77.26与全程导师交往,觉得自己表现主动㊀61.9932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㊀2019年㊀第2期. All Rights Reserved.表2㊀导师工作手册调查情况学年度面对面沟通次数(%)0G3次4G6次7次以上导师手册(份)201439.734.625.6176201538.136.425.4173201630.348.321.31782.实施全程导师制度的效果.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助力了八年制医学生的成长.从2009G2011级八年制学生在进入临床二级学科培养阶段前(本科学习阶段)的统计资料来看,每个年级均有多人次参加全国性科研设计大赛㊁临床技能大赛等并获得奖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共发表S C I 论文25篇.学生调查问卷中也反映, 在导师的实验室,首次看到活细胞状态,接触到科研实验,激发了科研兴趣 . 对医院的工作和医生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医生职业这么不容易 .导师们的悉心教导,明晰了学生的努力方向,促进了八年制学生的整体水平,临床能力㊁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三㊁全程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虽然全程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少数师生之间面对面沟通频率偏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导师教㊁研㊁医工作繁忙,学生分布在不同校园学习,与导师物理空间距离远,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等因素,使导师和学生协调见面的机会少.(2)虽然对导师的职责有了原则上的规定,但较粗略,不同的导师理解不同,不同导师的指导侧重点不一样,有时候难以保证指导效果.(3)考核和激励制度模糊.导师考核仅依据见面和沟通次数,不仅过于机械而且容易流于形式.导师的指导工作只给与一定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及优秀全程导师名额的限制,也影响了导师的工作热情.四㊁讨论与建议1.进一步提高对全程导师制度的重视.学校㊁学院㊁附属医院的各个层面都要提高对全程导师制的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方能促进全程导师制的有序有效地实施.2.进一步明确全程导师的职责.学生在不同的学程阶段,其学习安排不同,相应的导师导学安排也应做适应性的调整,建议各导师所在的学院/附属医院,要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进一步细化全程导师的具体职责.3.进一步完善导师工作量考核制度.建议在现有的基本工作量基础上,可根据导师导学数量和质量(如直接指导学生发表高水平的文章㊁获得国家级的奖项等),给予额外的教学工作量或导师津贴等,以鼓励全程导师工作热情,调动导师的积极性.4.搭建师生的即时互动交流平台,丰富导学内容.以学院或附属医院为主导,定期组织和开展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导师学生交流会.建议建立学生定期向导师汇报制度,鼓励学生与导师主动联系.促进师生相互了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培养对象的个性特质也随时代发生着变化.我们将探索八年制医学生培养新思路,建立和完善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全程导师制度,推动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参考文献][1]徐㊀睿,徐柳菁,钱政宇.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8):249.[2]王淑珍,肖海鹏,王庭槐.全面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5):29.[收稿日期]㊀2018G01[作者简介]㊀陈少锐,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管理.Aw h o l e p r o c e s s t u t o r s h i p f o r e i g h t Gy e a rm e d i c a l p r o g r a mo f S u nY a t Gs e n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S h a o r u i 1,l i uP e n g 2,W uY i n gl i 2,e t a l (1.Z h o n g s h a n S c h o o l o fM e d i c i n e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u nY a t Gs e n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10080,G u a n g d o n g,C h i n a )㊀㊀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e f f e c t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f u l l Gt i m e t u t o r s y s t e mf o r e i gh t Gy e a r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M e t h o d :C o n d u c t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c o l l e c t t h ew o r km a n u a l o f t h ew h o l e t u t o r ,a n dc o l l e c t o pi n i o n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r o mt h e t u t o ra n ds t u d e n t s .R e s u l t s :S u r v e y s t a t i s t i c sa n df e e d b a c ks h o w e dt h a t t h ew h o l ec o u r s eo f t h e t u t o rh a s s t r o n gb u s i n e s s a b i l i t y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de n t s i s g o o d ,a n do v e r a l l s t u d e n ts a t i sf a c t i o ni sh i gh .T h e r ei sr o o mf o r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t h ee n t i r e m e n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 w h o l e m e n t o r i n g s y s t e mi sc o n d u c i v et o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h e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 e i g h t Gy e a r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Av a r i e t y o fm e a s u r e s c a nb e t a k e n t o i m p r o v e t h ee n t i r em e n t o r i n g s ys t e m .K e y w o r d s :e i g h t Gy e a r p r o g r a m 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w h o l e Gp r o c e s s t u t o r s h i p42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㊀2019年㊀第2期.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办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文件
中大研院〔2018〕264 号
中山大学关于印发《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 认定办法》通知
校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直属系,各直属单位,各附属医 院(单位),产业集团,各有关科研机构:
《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办法》已经 2018 年第 22 次 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第十八条 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人员若连续 3 年未 招收博士研究生,其博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将被自动取消(相 应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仍保留),自取消年份的 2 年后方 可重新申请认定。
—5—
第三章 任职资格认定程序及要求 第十九条 学校每年根据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承担的一级学 科(类别)、二级学科(领域)或学科方向(以下统称为“学科”) 的建设任务及责任情况,确定当年开展导师任职资格认定的培养 单位及由其学位审议机构负责审议的导师任职资格学科目录。 第二十条 申请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认定人员(不含各类新 引进人才、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转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须在规定时间向负责申请学科导师任职资格认定的学位审议机构 提交认定申请。其中对师德师风(含医德医风)的审查由申请人 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负责,实行“ 一票 否决”。认定通过名单须公示 5 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提 请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导师任职学科一般按一级学科进行认 定。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含专业学位)可按二级学科 (领域)进行认定;对于未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二级学科,按二 级学科进行认定;对于设置在非相应一级学科建设主责单位的某 一级学科下的个别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按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 进行认定。 第二十二条 申请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人员原则上只能被 认定为具有 1 个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对于少数人事管理 关系隶属于存在当前仅有硕士学位授权,而无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的培养单位申请人,符合条件者可在被认定为具有某个学科博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本人愿意自觉覆行学校的全程导师职责。
申请人签名:年月日
学院(医院)审核意见:
所在学院(医院)盖章主管院长签名:年月日
医学教务处审批意见:
医学教务处盖章年月日
备注:
附件四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资格审批表
学院(医院):学科、专业:日期:年月日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月日
编号:
获最高学历及毕业学校、Βιβλιοθήκη 间获最高学位及毕业学校、时间
现技术职称及获得职称年月
现任行政职务
担任导师
硕导()
博导()
本人办公电话
手机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资格申请
1、本人自愿申请担任长学制医学生全程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