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合集下载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医学院学生由于特殊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大、心理调适困难、抑郁焦虑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医学院学生学习压力大是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完成临床实践和实习。

这种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等心理状况。

医学院学生的心理调适困难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医学院学生常常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要求,这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扰,使他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

医学院学生由于专业性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时间相对较长,这会导致他们缺乏休息和社交的时间。

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使得医学院学生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容易出现身心疲惫和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心理委员在医学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委员需要具备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具体而言,心理委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心理委员应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线索。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心理测评、进行学生心理谈话和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心理委员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

他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焦虑状况,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心理委员还可以组织各种心理活动,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他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讲座、培训班和沙盘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委员还可以与学院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

他们可以与教务处、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合作,共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医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心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个人和社会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据统计,大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发病率相较于一般人群更高,造成了较大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干预举措。

一、成因分析大学生的抑郁症成因很复杂。

大多数是由心理、社会、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

1.心理因素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缺乏心理调适能力。

次数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了情绪上的波动,可能会感到无助、失落等,难以自我调适。

2.社会因素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越来越发现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心理逐渐受到冲击。

这也和校园文化整体上的认知偏差、不正常标杆数值的设置有关。

压力反应与生理机制有关,王建民(2002)研究认为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

促性腺激素和醒脑酶等激素的异常分泌,导致情绪紊乱。

二、有效干预举措心理疏导是大学生抑郁症干预的主要方式之一。

心理教育和疏导可以通过咨询、沟通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逐渐适应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自我期望。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情绪的波动,提高与困难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健康饮食、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合理膳食、合理锻炼、规律睡眠等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3.降低学生压力在保证学业完成的同时,学生需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降低压力。

建议大学生优化学习周期、把握个人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可以通过积极锻炼、增强自信、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减轻压力。

4.多样化的时间安排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建议学生加强自身学习能力、通过课程自适应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避免因课业繁重而产生压力,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以上为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与有效干预举措,大学生的抑郁症主要有心理、社会、生理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抑郁症的现象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是一个处于转变期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而抑郁症的发生往往与这些压力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探讨有效的干预举措对于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社会和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抑郁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抑郁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成因,探讨社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早日走出抑郁症的困境,实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深入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有助于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干预抑郁症的发生。

通过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可以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尽早得到治疗和帮助。

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推广。

这对于建设和谐、健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大学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抑郁症的发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在当今社会,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职业期望。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未来的医疗服务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医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复杂,课程繁多且难度较大。

医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术语、生理病理机制、药物配方等,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就业竞争医疗行业的就业竞争激烈,对医学生的学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在毕业前,医学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种不确定性和担忧会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3、临床实践带来的心理冲击在临床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可能会目睹患者的痛苦、死亡等场景,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

面对生死、疾病等沉重的话题,一些医学生可能会出现恐惧、无助、自责等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同学、老师、患者及其家属等各种人群打交道。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冲突或不被理解,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

5、经济压力医学教育的时间较长,学费相对较高,而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医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

6、个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很多医学生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投身医学事业,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二、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学校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课程过于集中和繁重。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临床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医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成因和对策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成因和对策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成因和对策作者:张丹丹校益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5期摘要: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困难而形成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学院校大学生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任务繁重,学习过程艰苦,学习引发的焦虑现象日益普遍和严重,这直接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教育中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本文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成因和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56-02一、前言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人类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

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激发个体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从而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而努力。

但焦虑水平过高则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对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1]。

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威胁的特定学习结果担忧的情绪反应,通过一系列生理反映所表现出来的苦恼、无助、忧虑及自我否定、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的情绪状态。

被学习焦虑所困扰的学生对考试担心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退缩,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学习焦虑能使人失去生活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2]。

二、造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学习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业水平发挥、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培养均有重要影响,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焦虑呢?1.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而且专业性极强,不仅要求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临床操作技能。

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要比别的专业的学生多学习很多理论知识,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习压力就会增加。

医学大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医学大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和护理专业学生。
表 3 焦 虑 情 绪 与 不 同 专 业 的 比 较 人 次 (% )
中医类专业 项目
(384)
中药专业 (386)
护理专业 全 组 (1150)
(380)
SAS 39.61±5.12 36.45±6.35 37.53±4.12 37.86±5.20
(x±s)
SAS≥ 156(40.6) 28(11.43) 102(26.84) 286(24.87)
SAS≥ 73(19.01) 102(26.42) 88(23.16) 263(22.87) 45.51
SAS≥ 10 (2.60) 19(4.92) 54.51
7(1.84) 36(3.13)
合计 83(21.61) 121(31.35) 95(25.00) 299(26.00)
注 :SAS 标 准 分 平 均 值 二 年 级 组 高 于 其 它 组 ,P<0.01。
2.3 焦 虑 情 绪 与 不 同 专 业 的 关 系 见表3。从表 3 可 见,中 医 类 专 业 学 生 SAS ≥
45.51 分 者 156 人,占 40.6%,SAS≥54.51 分 者 7 人,占1.82%;中 药 专 业 学 生 分 者 SAS≥45.5 分 者 28人,占11.43%;护 理 专 业 学 生 SAS≥45.51 分 者 102人,占 26.84%,SAS≥54.51 分 者 6 人,占 1. 58%。三个专业焦虑状态差 异 显 著(χ2=22.49,P< 0.001),中 医 类 专 业 学 生 焦 虑 情 况 要 高 于 中 药 专 业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 1150 份 中,其 中 男 生 与 女 生 出现 焦 虑 状 态 的 人 数 分 别 是 男 生 103 人,女 生 196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作为一名医学生,在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医学生面临的压力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学生需要处理大量的学术知识,同时还要承担临床实习和实验室工作等任务。

这些要求使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此外,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的责任感也会给医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需要承受考试和临床评估等审查机制的压力,以保持对专业任务的恢复和应对能力。

其次,社交压力也是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之一。

医学生需要在同行中竞争,以获得理想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这种竞争所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感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医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的患者和家属,这些困难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第三,医学生常常被要求保持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这些要求可以对医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医学生必须时刻准备应对紧急情况和不可预见的事件,这种不确定性会加剧他们的压力。

此外,工作中的病例复杂性、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以及工作环境的压力等因素也会对医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

针对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等,帮助医学生释放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

其次,医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和运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并提高心理韧性。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也是重要的,医学生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支持和倾诉。

同时,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应该提供系统的培训,帮助医学生建立适应压力和应对困难的技能。

此外,医学生也应意识到重要的自我照顾和心理健康。

他们可以通过确保良好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维持身体健康。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还对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深入探讨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和有效干预举措对于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分析1.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成因之一。

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大学期间,他们需要面临课业压力、自我定位的焦虑、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感、挫折感,甚至逐渐发展成抑郁症。

2. 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因家庭原因、青春期问题、性格特点等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3. 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大学生可能因为过度疲劳、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问题而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引发抑郁症。

4. 社交问题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社交问题,如人际关系、友情、恋爱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二、有效干预举措1. 政府部门的干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2. 学校的干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增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培养专业心理辅导员,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帮助。

家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积极沟通,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情商,及时发现和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个人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健康的心理素质将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摘要】大学生抑郁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及提出有效的干预举措。

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质量对大学生抑郁症有着重要影响。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心理因素如自卑感和社交障碍也会加剧抑郁症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干预举措。

抑郁症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建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成因和有效干预方式,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有效干预、家庭因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因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望1. 引言1.1 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性大学生抑郁症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统计,大约有10%至20%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曾经或正在经历抑郁症。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自杀行为。

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抑郁症的症状可能表现得更加隐蔽和复杂,容易被忽视或误解。

了解和关注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其成因和表现,才能有效地进行干预和预防工作,帮助大学生摆脱抑郁症的困扰,保障其身心健康。

大学生抑郁症的普遍性也提醒我们,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合作,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支持和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分析家庭因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心理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可以帮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

通过介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有效干预举措,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及其家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减少抑郁症对大学生的危害,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

大学生抑郁症成因分析及有效干预举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抑郁症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将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干预举措,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抑郁症。

一、成因分析1. 社会压力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学业压力、学业前景、面临的社会问题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抑郁症的诱因。

2. 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家庭中的各种情感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冲突、矛盾、不和谐等问题,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诱发抑郁症。

3. 个体因素大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个体因素也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有些大学生个体性格内向、自卑、情绪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诱发抑郁症。

4. 生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发育不完全和内分泌失调等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

二、有效干预举措1.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时,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饮食均衡等,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校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情感调节能力,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困难。

3. 多交朋友,加强社交活动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应该多交朋友,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交流、沟通,排解自己的压力,减轻抑郁症的发生。

4. 家庭的支持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家庭对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爱。

医学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抑郁焦虑情况调查分析及常见问题处理

医学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抑郁焦虑情况调查分析及常见问题处理

1632019年/第35期/12月(中)医学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抑郁焦虑情况调查分析及常见问题处理田莎宋炜熙田雪飞成绍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摘要目的:调查大学生的情绪情况,为采取干预学生不良情绪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年级~5年级医药类大学生共1085人,应用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表进行调查。

结果:抑郁自评表总问卷为1070份,有效率为98.6%。

调查对象抑郁总粗分34.83±8.83,大学生抑郁症检出率为0.86%,阈下抑郁检出率为21.7%。

4年级学生抑郁总粗分高于其他年级(P=0.0291)。

焦虑自评表总问卷为953份,有效率为87.83%。

调查对象焦虑总粗分27.79±5.10。

大学生焦虑症检出率为0%,具焦虑情绪者(总粗分>40)检出率为0.01%。

4年级学生焦虑总粗分平均得分高于5年级(P=0.0015)。

结论:医药类大学生容易产生阈下抑郁,特别是4年级学生。

关键词抑郁焦虑大学生心理调查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9.12.076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students inth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TIAN Sha,SONG Weixi,TIAN Xuefei,CHENG Shaowu(Colleg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anxiety and depress of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ntervening measure.Methods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total 1085students from grade 1tograde 5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by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Results There are 1070questionnaires of SDS.The average depress score of students was 34.83±8.83,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 di-sorders was 0.86%,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 (SSD )was 21.7%.The average depress-ive score and prevalence rate of students on grade 4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ades students (P=0.0291).There are 953questionnaires of SAS.The average anxiety score of students was 27.79±5.10,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disorders was 0,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ymptoms of anxiety was 0.01%.The average anxiety score of students on grade 4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in grade 5(P=0.0015).Conclusion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especially in grade 4.KeywordsDepression;Anxiety;Undergraduates;psychological research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及社会的关注。

高职医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高职医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高职医学生焦虑抑郁状况分析本文对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调查,随机抽取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生526人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高职医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3.76%,男生检出率略高于女生。

高职医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29.85%,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

有7.60%的高职医学生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

结论:高职医学生心理状况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焦虑抑郁状态尤为突出,为促进高职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应积极采取一定措施给予干预。

标签:健康;焦虑;抑郁;医学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发加快,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

与此同时,医学模式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由以往的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一医学模式更加注重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在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然而,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高职医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性质比较特殊,需要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后的就业压力、以及工作后可能遇及的医患纠纷等诸多压力,这就使得高职医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明显影响,尤其焦虑,抑郁情绪表现突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研究调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生焦虑抑郁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本院高职医学生526人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大约18-23岁。

其中男生302人,女生224人。

共发放调查卷550份,回收有效卷526份。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字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了解高职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

分别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14项评分标准和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对随机抽取的医学生进行调查评价。

延长学制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延长学制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延长学制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进行历史性转型。

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不少高等学府在不久将来会延长学制,将本科教育从4年延长到5年。

一些大学已经开始实施5年制本科教育,而在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将逐渐普及。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延长的学制带来的啰唆问题基本都是关于学费、时间和课程相关的。

然而,在这个变革中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生延长学制心理问题1、焦虑与压力学制的延长可能带来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作为学生,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资源。

学生们在选择专业和取得学分方面需要做出长期规划和决策。

如果学制延长,这不仅会增加他们努力实现目标的难度,而且也可能增加他们的成本和时间压力,从而产生焦虑和压力。

2、迷失方向对一些学生来说,在决定在哪里学习、选择专业,并确定未来的职业路径上,就已经很难抉择了。

如果学制延长,学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寻找方向,并确保自己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寻找方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缺乏信心。

3、孤独感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环。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受孤独和孤独感困扰,尤其是当他们感觉自己与同届同学存在时间差异时。

在这种情况下,门外有可能会很难建立起合适的同龄交往,这可能会加重情感上的孤独感。

二、对策针对学制延长所带来的这些心理问题,学生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积极面对学生们需要正视学制的延长,努力消除负面影响。

要想摆脱焦虑和压力的影响,他们需要消除负面自我评价,并集中注意力投入自己的学业和社交生活中。

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学制延长所带来的挑战。

2、寻求帮助如果学生们感到沮丧和失落,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交流和咨询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同时,还可以与同龄人互相支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情感。

3、自我探索为了避免儿时的难题,学生们应该尽早开始自我探索。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实习和志愿服务等自主活动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变迁,日益激烈的学习竞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学生心理焦虑问题愈加突出。

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最敏感、最脆弱的时期,教育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学生心理不健康和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除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外,还包括个人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面对心理问题十分重要。

首先,中学校医可以在班级、年级或校园网等平台上,定期发布关于心理健康的信息,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的防治措施等,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储备和预防心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中学校医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学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引领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发掘自身心理优势和潜力,以及学习相关的心理调节技巧。

同时,中学校医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解决方法,建立家校共育的心理支持体系。

二、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学校医需要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及时诊断、干预和辅导学生,消除他们心理疾病的根源,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首先,中学校医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或分时段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可以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问题的咨询和诊断,接受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其次,中学校医可以开展针对心理问题的课外辅导班,推荐心理自助读物,激发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潜力。

三、创设愉悦学习氛围学生心理焦虑问题与学习压力密不可分,因此,创设愉悦学习氛围也是中学校医的工作重点之一。

首先,中学校医可以与班主任或校园心理辅导员探讨如何减轻教育考试的压力,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目标,提供个性化、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焦虑和烦躁。

其次,中学校医可以通过举办学习兴趣小组或学习俱乐部的方式,培养学生们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创设一种“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创造”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学校医针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教育对策
作为中学校医,我们时常面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其根源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价值感不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教育对策来解决。

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身心健康对于学习和生活的
重要性。

我们可以在健康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上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抑郁、焦虑和失眠等,让他们了解到这些问题不是可怕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量表测试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育。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传递正能量。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
该及时关注他们,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
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分解任务、制定计划、重复练习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在遇
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沟通、团队合作等。

最后,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
需要明确自己的生命目标,并付诸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向学生展示成功人士
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校医,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教育对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只有做到这些,才
能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和谐的校园。

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长学制医学生焦虑抑郁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朱金水;黄艳霞【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9)19【摘要】目的分析7~8年长学制医学生医院实习期间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及自评量表(SDS)对上海市90名7~8年长学制医学生及82名5年制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长学制医学生SAS、SDS评分分别为(58.90±5.21)分和(68.93±5.01)分,干预后分别为(28.19±2.17)分和(19.37±1.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学制焦虑忧郁心理评分高于5年制实习生,因学时长达7~8年,可能与就业、婚姻、工作繁重,医患矛盾,经济待遇低,同事相处产生的个人冲突等有关,使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可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长学制医学实习生的身心健康及提高其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5-7)【作者】朱金水;黄艳霞【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55【相关文献】1.浅析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J], 姜兴明;崔云甫2.东北三省长学制低年级医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J], 郭倩;李宝琴;曾雪璐;于钦明;刘畅;李昂3.长学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训练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哈尔滨医科大学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为例 [J], 张崇友; 陈健4.系统培养临床长学制(5+3)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思考 [J], 王惠达;王雨生5.长学制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J], 常凡;李玮;张靖;苏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 工程 ,2 0 1 1 ,1 8( 1 1 ): 1 8 1 5 — 1 8 1 6 .
参 考 文 献
[ 1 ] 李秋 燕, 肖 龙 华,刘华林 ,等 . 对 当前住院 医师规 范化培训的 问 题 分析 与思考 【 I l l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 o 1 6 ,3 3( 5 ) : 3 7 4 — 3 7 6
施健 ,林 勇,施 斌 ,等 C B L教 学模式在 消化 内科 临床教 学 中 的应 用探讨 [ 7 】 中国高等 医学教 育 ,2 0 1 2( 7) : 1 2 1 - 1 2 2 . 张朝晖 ,姚玲 ,瞿 星光,等 . C B L教 学法在重症 医学住 院 医师 规 范化培 训 中的优 势研 究 【 l 1 l临床 合 理 用药 ,2 0 1 2 ,5( 9 C) :
医学 教 育进 展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Z Z 9 卷 第1 9 期

综 上所 述 ,随着 医疗 技 术 的 发展 ,重 症 医 学体 系逐 渐 突显 其
在 医学 领域 的重 要地 位 ,因此 该 专业 的住 院 医规 范化 培 训 越来 越
汪华学 关 于重症 医学教 育的思考 【 1 ] . 中华 全科 医学 ,2 0 1 1 ,9
贾文妍 ,景惠荣 ,赵桂秋 ,等 . 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 中医学人 文
教 育的思考 【 l 1 l 医学与哲学 ( 人文社会 医学版 ) , 2 0 1 4 , 3 5( 5 A) :
8 0-8 3
论著
长学制 医学生焦虑抑郁 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
朱金水 黄艳霞

r a nd o m s a mp l i n g ,Th e c a u s e s o f a nx i e t y a n d d e pr e s s i o n we r e a na l y z e d, nd e a r l y ps yc h ol og i c al he al t h e d uc a t i o n i nt e r ve n t i on wa s a d o pt e d 【 摘要 】 目的 分析 7~ 8 年 长学制 医学生医院实习期 间焦虑抑郁 心理产 a o c ompa r e t he c h a ng e s o f a n xi e t y a nd d e pr e s s i o n b e f o r e a nd a f t e r 生的原 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提 高其健康 水平 。方法 采用焦虑 t n t e r v e n t i o n.Re s u l t s Th e s c or e o f SAS a n d S DS wa s f 5 8. 9 0  ̄5. 2l 1 抑郁 自 评 量表 ( S A S )及 自 评 量表 ( S D S ) 对上 海 市 9 0 名 7~ 8 年长 i o i n t s a n d( 6 8 . 9 3  ̄5 . 01 )p o i n t s b e f o r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 2 8 . 1 9  ̄ 2 . 1 7 ) 学制 医学生及 8 2名 5 年 制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 况进行 随机抽 查 ,分析 p o i n t s a n d( 1 9 . 3 7  ̄1 . 2 9 )p o i n t s wh i l e a f t e r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Co mp a r e d 其焦虑抑郁 的原 因,采取早期 心理健康教育 干预措 施 ,比较其 干预 前 p t h be f o r e i nt e r ve n t i on ,t h e di f f e r e n c e wa s s t a t i s t i c al l y s i g ni f i c a n t 后 焦虑抑郁・ 2 2 理 的变化。结 果 干预前 ,长 学制 医学生 S A S 、S DS评分 w i
分 别 为( 5 8 . 9 0 ±5 2 1 ) 分 和( 6 8 . 9 3 ±5 O 1 ) 分, 干预后分别为( 2 8 . 1 9 ±2 . 1 7)
f P<0. 01 、 .C onc l us i o n The s c or es o f a n xi e t y a nd d e pr e s s i on i n l on g s c ho ol i ng me di c al i nt e r ns wa s o bv i o us l y h i g he r t ha n t ha t i n 5 一 ye a r s c h oo1 i ng me di ca 1 i nt e r ns .w hi c h ma y b e c or r e l a t e d wi t h
( 4): 6 4 4 — 6 4 6
受 到 重 视 。然 而 ,重 症 医学 因 其 患者 的危重 性 、理 论 与 操作 技 术
的复 杂 性 ,使 得 众 多接 受 培训 的住 院 医师 望而 却 步 。作 为 承 办住 院 医师 规 范 化培 训 的教 学 单位 ,只有 根 据 学员 自身 特点 制 定个 体 化 培训 方 案 、采 取 以 患者 为 中心 的教 学模 式 、并 采 用严 格 的 理论
1 5 2 -1 5 3 .
卢珊荣 浅谈建立有效 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 【 l 1 l 医院管理 , 2 0 1 1 ,
1( 1 5) : 8 2 — 8 3 .
与实 践考 核 制度 ,才 能培养 出有 专 业化 素养 的 I C U专科 人 才 。
罗飞,张泽华 , 侯 天勇 . 加强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 高临床 实践教 学质量 U 】 . 检验 医学与 临床 ,2 0 1 3,1 0( 7) : 9 0 1 — 9 0 2 周燕斌 结合 内科 学教 学实际培养 医学生医患沟通 能力 【 『 l l 临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