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性分析
提高现行过程能力、提高技能、过程 再设计、……...。
减少浪费、减少废品和返修、减少停 工损失、降低超支、减少污染、减少顾客 退货、……...。
质量经济性分析
二、质量成本——(菲根堡姆首次提出的概念)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 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符合性成本——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 非符合性成本——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 的损失。
5.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6.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7.供应商评价费用
8.其他预防费用
(二)鉴定成本:为评定质量满足要求进行检验、试验、检查、核对、质 量审核、外部担保、顾客满意调查所发生的人工、材料、设备等费用。 1.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 2.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 3.检验费用 4.试验费用 5.核对工作费用
质量经济性分析
一、质量的经济性 (一)质量与经济
质量与经济
利益方面
顾客
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 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保障以及保证顾客需求 的其它处置费用。
组织
提高利润、增加市场占有率 返工返修、退货、生产损 失、质量担保以及产品责 任和索赔风险等。
成本方面
质量经济性分析
(二)质量的经济性管理——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1.质量经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从顾客方面考虑: 提高顾客满意度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经济 性管理的 基本原则 从组织方面考虑: 降低经营资源成本 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开发新产品(服务) 改进现有产品(服务) 降低合格(符合性)成本 降低不合格(非符合性)成本
(四)质量成本管理
1.确定过程,开展成本评估,分析故障原因,确定研究重点。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XXXX年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共4页拟制:........................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本情况依据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JB9001C-200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要求,综合部编制的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为此,综合部采用了“质量成本法”,根据从质量部、市场部、产品部、生产部等部门传递过来的质量、工艺工时、材料消耗等数据,结合本部门形成的生产经营财务数据,按照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及内、外部故障损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同时结合生产经营数据分析了质量成本的变动状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支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以便综合实施质量改进,不断提高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状况,综合部根据本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从财务会计帐薄中收集了有关财务信息,按照质量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统计、核算、分析、汇总、报告,并从财务角度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上的薄弱环节及其无数的管理活动,从提出完善质量体系的方向,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性。
二、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现将2020年期间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如下:(一)质量经济性构成关系分析2020年质量总成本为576673.11元,详见表1。
表1 2020年质量经济性分析总表质量成本构成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为61%;最低为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为1%O各项质量成本的组成如下:1 预防成本费用xxxxx元,占质量总成本的24%,分类明细见表2。
表2预防成本分类明细表2 鉴定成本费用xxxxxx元,占质量总成本的61%,分类明细见表3。
表3鉴定成本分类明细表3 内部损失成本费用xxxx元,占质量总成本的14%,分类明细见表4。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成本模型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3 质量经济分析方法 9.3.1 产品质量经济分析的原则
(1)正确处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经济效益的 关系,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发生矛 盾,则应该使企业的利益服从消费者和社 会的利益。
(2)正确处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 关系,若两者发生矛盾,应更注重长远的 经济效益。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综合最佳质量水平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金 额
用户费用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制造者 利润曲线
0
最佳质量 质量水平 0
最佳质
质量水平 0
最佳质量
质量水平
水平区间
量水平
水平区间
(a)
a
(bb)
c(c)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5)质量改进分析 • 质量改进分析包括质量等级水平的提高和
质量经济效益是质量经济效果与质量成 本的比值,它反映质量方面产出与投入之 间的关系,表现质量工作和质量管理的效 率。其计算公式为: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果 质量成本
• 当这个比值大于1时,说明投入的为改 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能产生经济效益, 反之,则没有经济效益。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1 质量经济性 质量经济性是指质量与经济的关系,以
及质量因素对经济产生影响和影响结果的 特性。质量与经济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社会 内固有的特性。质量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结 果则不是固有的特性。
第9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9.1.1 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模板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一、概述为了加强工厂质量经济性管理,通过对工厂产品的质量、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工厂不同质量经济指标基期变化情况,为工厂质量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以满足工厂在不同经营条件下经济的质量,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现将工厂本报告期( 2020年 1月—2021 年3 月)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二、质量成本分析1、报告期内工厂质量总成本完成情况:质量总成本(**万元)=预防成本(**万元)+鉴定成本(**万元)+内部损失(**万元)+外部损失(**万元)。
质量总成本为工厂所有产品生产的总成本,不分产品,反映的是工厂总体质量成本状况,数据来源根据财务科目的费用明细细分。
2、质量成本的变化和与其它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a) 和去年同期相比工厂质量成本下降了***万元。
这是基于工厂产品质量的提高,内部损失下降了***万元,外部损失下降了***万元所致。
b) 质量成本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对比和变化情况分析质量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工厂质量总成本/同期工厂销售收入。
由占比**%,下降到占比**%。
这是由于工厂在质量成本下降的同时,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了用户满意度,使今年的销售额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分析如前所述,工厂2020年 1月—2021年3 月的预防成本成本为**万元,鉴定成本为**万元,比上年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工厂效益提高,检验试验人员工资收入有所增长,并且今年下半年因为开发了*种新产品使得鉴定试验费用有所增加,这些增长都在合理的增长范围内,是工厂发展的结果。
4、质量损失分析工厂报告期的质量损失情况:质量损失(**万元)=内部损失(**万元)+外部损失(**万元)。
本期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内部损失下降了***万元,外部损失下降了***万元。
这是由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加强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了质量部门的质量控制水平,加强了产品的过程控制,使得产品合格率有所上升,返工损失,报废损失有所下降,且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售后服务也有所减少所致。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的续篇,旨在深入探讨质量经济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质量经济性是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通过对质量管理、采购成本、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质量经济性战略,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正文内容:一、质量管理1.1.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优化流程和规范操作提高产品质量。
1.2. 不良品率分析:通过对不良品率的分析,可以找出不良品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质量。
1.3. 质量控制举措:引入质量控制举措,如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采购成本2.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根据供应商的质量和经济性指标进行评估,选择质量好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从根本上降低采购成本。
2.2. 合理采购策略: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需求,合理制定采购策略,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度采购,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
2.3. 供应链优化: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优化供应链,减少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提高采购效率和供应能力。
三、运营效率3.1. 流程优化: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的优化,消除冗余和低效环节,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2. 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成本。
3.3. 人才培训与激励: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经济性管理,增强运营效率。
四、市场竞争力4.1.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加品牌溢价,扩大市场份额。
4.2. 产品差异化: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打造独特的产品特点和优势,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质量经济性分析
(7)内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8)外部损失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三、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把现有成本水平与过去成本水平进行对 比,从总体上了解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
3.排列图分析法
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 用的图。运用排列图,可以对质量成本的构成进行有效的 分析,并且比较直观。
5.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质量成本特性曲线是用来描述质量成本变化趋势的一条曲线。
合格产品单位成本
质量总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A处 最适宜的质量 水平;最佳质 量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A p*
O 100%不合格
适宜质量水平 100%合格
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质量总成本曲线
100%不合格品
最低点 A
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防止废品、次品及质量事故的 发生,保证和提高符合性质量水平而投入的质量控 制措施费用。
特点:发生在生产之前,这一类成本的支出往往使 故障成本降低。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内容:
(1)质量策划费用 (2)过程控制费用 (3)顾客调查费用 (4)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 (5)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6)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7)供应商评价费用 (8)其他预防费用
质量经济性分析
2021/5/24
本章内容
1 质量经济性分析概述 2 质量成本与劣质成本 3 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第一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概述
第13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2) 降低过程成本 降低成本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符合 性成本,二是降低非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现有的过程 不出现缺陷(故障)而满足顾客所有明示的和稳含的需求所花 的成本。非符合性成本是指由现有过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 的成本。 降低符合性成本 降低符合性成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a) 提高现有的过程能 力。应从提高人员素质、改进设备性能、采用新材料、改进 加工工艺方法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出发提高过程能力, 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损失。 b) 提高技能。人员的 操作(服务)技能,通过掌握成熟、先进的操作(服务)技能, 保证和提高加工或服务质量,减少损失。 c) 过程再设计, 即重新对过程进行设计,如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方法, 设计全新的服务过程,从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降低损失。
的费用)。
外部活动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在合同环境条件下,根据
用户提出的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的演示和证明所 支付的费用,包括:
为提供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 数据
等支付的费用;
产品的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为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支付的费
用。
显见质量成本和隐含活动成本
第二节 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
堡姆(A.V.Feigenbaum)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 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次 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继费根堡姆之后,朱兰等质量 管理专家又相继提出“矿中黄金”和“水中冰山”等有
关质量成本的理念。此后,很快在发达国家开始了质量
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 在改进现有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方面应重点做好: a) 增强信誉。组织(尤其是营销部门)在与顾客的交往中应 讲求信誉。无论是对于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还 是处理顾客的申诉,都应讲求“诚信”,说到的要做到, 及时和顾客进行沟通,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从而取得 顾客的信任,提高顾客满意度指数。 b) 增强顾客忠诚 度。反映顾客忠诚有三个标志,即顾客自己是回头客, 说服亲属、朋友购买以及能自觉地将对生产者及其产品 的意见向生产者反映和交流。要做到这一点,除增强信 誉之外,还应认真考虑顾客的利益,做顾客的“知心 人”。 c) 扩大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 营销网络的建设,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努力扩大市场 占有量,为更多的顾客服务。
质量经济性分析管理办法
质量经济性分析管理办法质量经济性是指在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法和活动的管理方法。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高质量地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并同时保持成本的有效控制,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实现质量经济性的目标,需要通过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来进行分析与决策。
本文将介绍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管理办法。
一、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原则1. 重视顾客需求:以顾客的需求为主导,将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
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回报。
2. 强调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实现质量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要以成本效益为导向,合理控制质量成本,将质量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征进行对应,确保质量成本的最小化。
3. 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技术支撑是提高质量经济性的基础,但单纯提升技术水平并不能实现质量经济性的目标。
需要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质量经济性的优化。
二、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具体管理办法1. 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衡量质量经济性的重要工具。
它将质量成本划分为三个部分: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失败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阻止质量问题的发生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培训、质量规划等。
评估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进行的测试和检查所需的费用。
失败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费用,包括返工、售后服务等。
通过对这三类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成本过高或者效益不高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品质信用保证管理品质信用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信用度。
企业可以通过质量认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内部质量审核等方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
品质信用保证管理还包括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和选择,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质量风险。
3. 过程控制与改进企业需要建立并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机制。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控制程序该程序主要包括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控制和经济控制三个主要部分。
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经济性分析是该程序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估不同环节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影响,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2.质量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性能稳定性等,以确定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3.风险分析: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生产线故障、原材料供应不足等,以确定对策和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产品制造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经济性和质量情况,并确定优化措施和改进方向。
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标准制定:根据质量经济性分析的结果,确定产品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要求、尺寸精度、性能要求等,以保证产品质量。
2.工艺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工艺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状态的监控等,以确保产品质量。
3.过程控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以防止存在的问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三、经济控制经济控制是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经济性的关键环节。
在该程序中,经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控制:通过控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以降低产品生产的总成本。
2.效率控制:通过提高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效率,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工艺流程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报告。
该报告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特征、性能指标、成本、使用寿命、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权衡和比较,从而评估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性。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产品特征和规格:对产品的基本特征和规格进行描述,包括外观、尺寸、材质等。
2. 性能指标评估:对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和测试,如承载能力、耐用性、能效等。
3. 成本分析:对产品的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进行估算和比较,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能源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等。
4. 使用寿命评估:对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评估,从而计算出每年使用成本和总体经济性。
5. 市场竞争力分析:对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性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定价策略。
6. 结论和建议:根据质量经济性分析的结果,给出关于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结论和建议,包括优化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性,从而指导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市场推广。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质量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性 (3)二、质量成本概述 (4)2.1 质量成本的分类 (5)2.2 质量成本间的关系 (6)三、质量经济性分析方法 (7)3.1 经济分析法 (9)3.2 数据分析法 (9)3.3 模型分析法 (11)四、质量成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12)4.1 数据来源 (13)4.2 数据处理方法 (14)五、质量经济性分析 (15)5.1 不同质量特性下的质量成本分析 (16)5.2 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成本分析 (17)5.3 过程质量成本分析 (19)六、质量经济性改进策略 (20)6.1 提高质量水平 (22)6.2 优化资源配置 (23)6.3 创新质量管理方法 (24)七、案例分析 (25)7.1 企业质量经济性分析实践 (26)7.2 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27)八、结论与建议 (29)8.1 结论总结 (30)8.2 建议与展望 (31)一、前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公司对产品质量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次GJB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旨在全面阐述公司产品质量经济性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改进措施。
报告以数据为依据,对公司产品的质量、成本、市场竞争力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次报告,旨在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期望借此机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推动行业质量经济性的提升。
1.1 编制目的随着军用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质量与成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质量与成本的平衡,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全面剖析,结合具体的成本数据和市场环境,深入分析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企业明确质量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从而制定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质量管理策略。
财务部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核心部门之一,不仅要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还要关注企业的质量经济性。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财务部质量经济性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部工作效率和成本的因素,为财务部门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财务部的整体质量经济性。
二、财务部质量经济性概述1. 质量经济性定义质量经济性是指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财务部门,质量经济性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2. 财务部质量经济性重要性(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缩短财务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资源浪费等手段,降低财务成本。
(3)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财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财务部质量经济性分析1. 工作效率分析(1)工作流程分析通过对财务部门工作流程的梳理,发现以下问题:a. 部分流程存在重复操作,增加工作量。
b. 部分流程审批环节过多,影响工作效率。
(2)员工素质分析a. 部分员工对财务软件操作不熟练,影响工作效率。
b. 部分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成本分析(1)人力成本分析a. 部分员工工作量不均衡,导致人力成本浪费。
b. 部分员工绩效与薪酬不匹配,影响员工积极性。
(2)办公成本分析a. 办公设备利用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b. 办公耗材消耗量大,存在浪费现象。
3. 资源配置分析(1)财务资源分析a. 部分财务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
b. 部分财务资源闲置,未能充分利用。
(2)信息资源分析a. 信息共享程度低,影响工作效率。
b. 信息安全风险较大,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1. 优化工作流程(1)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梳理工作流程,消除重复操作。
2. 提高员工素质(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管理战略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的目的是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性,并基于各种指标和数据,提供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实际影响的全面分析。
在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中,质量评估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质量评估通常包括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材料、制造过程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各种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另一方面,经济性评估是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经济性评估主要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和间接劳动力成本等。
而效益主要体现为产品或服务的商业价值,包括市场需求、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等指标。
在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中,通过对质量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得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经济性指数。
这个指数反映了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经济性方面的综合表现。
较高的质量经济性指数意味着产品或服务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平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质量和经济性的因素。
例如,在制定环保政策时,政府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对不同的环保措施进行评估,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且经济性最高的措施。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来指导产品开发和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来选择质量好、经济实惠的产品或服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来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监管措施。
总之,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质量经济性分析
4 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问题,质量经济性是以货币形式反映(de)质量水平,它是一个市场经济下(de)质量概念,属质量经营(de)范畴.质量经济性分析和管理,是一个组织质量经营追求成功(de)重要环节,也是衡量一个组织质量管理有效性(de)重要标志.理解了质量对组织经营业绩(de)影响,掌握并成功实施和应用质量经济性思想和原理,可以提高组织满足要求(de)能力,促进组织(de)持续改进.质量经济性及相关概念一、质量经济性(de)含义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所耗费(de)价值量(de)度量,在质量相同(de)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de),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质量经济性(de)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狭义(de)质量经济性和广义(de)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de)资源(de)价值量,主要是(de)设计成本和及应该分摊(de);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de)全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de)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de)价值量.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de)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某种产品(de)狭义(de)质量经济性,而用中(de)(单位产品),来反映广义(de)质量经济性.质量对组织和顾客都有经济性问题.生产、销售或购买质量低劣(de)产品和服务,给组织和顾客都将带来损失,造成顾客抱怨,责任风险,以及人力和财力(de)浪费.因此,组织提高质量经济性包括两个途径:一是增强顾客满意,二是降低经营所需资源(de)成本.质量经济性如从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考虑,则:在利益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减少费用、改进适用性、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等待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de)处置费用;在成本方面,对顾客而言,必须考虑安全性、购置费、运行费、保养费、停机损失和修理费以及可能(de)处置费用;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由识别顾客需要和设计中(de)缺陷,包括不满意(de)产品返工、返修、更换、重新加工、生产损失、担保和现场修理等发生(de)费用,以及承担产品责任和索赔风险等.这些都是围绕质量经济性(de)有关问题.质量经济性管理(de)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de)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de)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二、质量经济性分析(de)含义质量经济性分析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de)数据信息来反映和分析质量水平和质量问题.通过质量经济性分析,反映和分析产品质量对组织和顾客(de)经济效益产生(de)影响,从而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评价、质量意识教育和质量信息管理等活动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质量经济性分析(de)要点是:1.通过质量经济分析,探求产品(或)(de)适用性;2.质-本-利是质量经济分析(de)基本内容;3.形成和实现(de)全过程,是质量经济分析(de)主要对象;4.提高组织效益和增强顾客满意是质量经济分析(de)最终目(de).三、武器装备质量经济性(de)特点和质量经济性分析(de)原则武器装备因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协作面广、质量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影响大等特点,其质量经济性具有如下特点:1.由于武器装备研制项目资金投入大、涉及范围广,难以界定质量成本(de)范围,一些基础数据很难获取,有时只能进行估算或采取定性(de)方法进行分析.2.武器装备具有小批量、多品种(de)生产特点,很难用一般(de)统计方法对其反映质量经济性(de)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在进行质量经济性分析时,必须按照系统(de)方法,逐层逐系统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目(de),有侧重点地选取指标,并考虑指标之间(de)重叠性、关联性,注重数据采集(de)准确性和时间上(de)一致性.另外,应明确数据来源于哪个产品、哪个产品批次,使分析结论和提出(de)建议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质量投入和改进产品质量.质量经济性分析(de)方法和程序质量(de)经济性不仅局限于,还应包括由于质量水平提高或降低带来(de)或损失和由高质量或低质量带来(de)顾客满意度(de)提高或降低,这些都应属于质量(de)经济性范畴.因此,质量经济性分析(de)方法大体可分为:、质量损失分析、质量投资分析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4.2.1 质量成本分析一、质量成本(de)内涵质量成本是为获得顾客满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de)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而造成(de)损失.质量成本项目一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四个项目及其明细项目.必要时,组织可以根据对外质量保证(de)需要,单独设置外部质量保证成本项目.二、质量成本项目1.预防成本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顾客满意(de)质量所支付(de)费用.可包括:(1)需求分析与合同评审费用需求分析与合同评审费用是指为了掌握顾客(de)需求,收集和分析顾客对产品质量(de)要求和意见,进行合同评审、技术协议书评审等活动所发生(de)费用.(2)质量策划费用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或人员用于策划所需(de)费用支出,例如规划质量体系(de)具体细节所需(de)费用;根据产品设计和顾客对质量(de)要求,编制用于材料、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de)方法、程序、指导书等所需(de)费用.质量策划费用还包括从事其他质量策划工作所需时间(de)费用支出,如可靠性研究,试生产质量分析,为编制试验、检验和工序控制(de)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等所需(de)费用.(3)过程控制费用过程控制费用是指在研制生产过程中为控制和改进质量所需(de)费用支出(包括对采购和外包过程(de)管理),例如进行设计评审活动所发生(de)费用;审查和评价供应商(de)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对供应商实施管理所发生(de)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工序控制所发生(de)费用.(4)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de)费用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de)费用不包括指导员工达到标准熟练程度(de)训练费,而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de)相关费用.(5)质量体系(de)研究和管理费用质量体系(de)研究和管理费用是指用于整个质量体系(de)设计和管理费用,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文件(de)编制和管理、质量责任制(de)建立、质量培训、质量信息管理、质量经济性分析、质量审核等活动所发生(de)费用.(6)顾客服务费用顾客服务费是指产品保修期内和根据合同规定,对顾客培训,使用和维护人员进行售后服务所发生(de)费用,以及顾客忠诚程度(de)调查、分析和评价等方面(de)活动所发生(de)费用.(7)质量改进费用质量改进费用是指调查分析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和方案,实施改进工艺、调整或更换工艺装备等质量改进措施,评价质量改进成果等活动所发生(de)费用.(8)质量奖励费用质量奖励费用是指对在质量管理工作和保证、改进产品质量方面有贡献(de)员工所支付(de)奖励费.(9)其他预防费用其他预防费用包括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de)行政管理费用(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办公室人员(de)工资及差旅费),以及零缺陷计划、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性措施费用.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达到所规定(de)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de)费用.可包括:(1)外购材料(de)试验和检验费用外购材料(de)试验和检验费用是指由实验室或其他试验单位所进行(de)为评价外购材料质量所支出(de)费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可能用到(de)任何费用.它还包括检验人员到供货厂评价所购材料时所支出(de)差旅费.(2)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是指实验室计量服务有关仪器(de)校准和维修费用,以及工序监测等(de)费用.(3)检验费检验费是指检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de)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de)有关费用.它不包括外购材料(de)试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公用设施、有关工具或其他材料(de)检验费.(4)试验费试验费是指试验人员用于评价组织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de)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de)有关费用.它不包括外购材料(de)试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试验费,公共设施试验费,有关工具试验费或其他材料(de)试验费.(5)核对工作费核对工作费是指这样一些工作所需(de)费用支出:操作人员按照质量计划(de)要求而检验自己(de)工作质量;在制造过程中按要求检查产品和工序是否合格;挑出不符合质量要求而被送回(de)全部废品、次品;进行加工过程中(de)产品质量评价.(6)试验、检验装置(de)调整费试验、检验装置(de)调整费是指有关人员为了进行性能试验而调整产品及有关设备所需(de)费用支出.(7)试验、检验(de)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de)费用试验、检验(de)材料费用是指用于试验主要设备(de)动力消耗,例如蒸气、油以及在破坏性试验(如寿命试验或拆卸检验)时消耗(de)材料和物品.小型质量设备(de)费用包括了非固定资产(de)质量信息设备(de)费用.(8)质量审核费用质量审核费用指产品和体系(de)审核费,包括内审和外审费用.(9)顾客满意调查费顾客满意调查费是为了了解顾客(包括内部)对产品满意程度进行相关调查分析(de)费用.(10)现场试验费现场试验费是指在最终发货之前,有关部门按照顾客指定(de)场所试验产品时所造成(de)费用.这部分费用包括有关差旅费和生活费.(11)其他鉴定费用如供应商认证费等.3.内部故障成本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达到规定(de)质量要求所造成(de)损失.可包括:(1)报废损失费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de)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de)费用(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而废弃(de)材料).(2)返工或返修损失费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de)费用(包括返工或返修后产品重新投入运行前(de)再次检验费用).(3)降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de)质量等级而降级或让步所损失(de)费用.(4)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导致设备、人员、材料闲置、减少产量和影响交付所造成(de)损失费用.(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de)费用,如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等支付(de)费用.(6)内审、外审等(de)纠正措施费内审、外审等(de)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de)管理和产品质量问题所支出(de)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de)相关费用.(7)其他内部故障费用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4.外部故障成本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de)质量所造成(de)损失.可包括:(1)索赔费索赔费是指由于出厂产品不符合用户(de)质量要求所承担(de)赔偿金、罚金、申诉费、调查费和现场服务费.(2)退货损失退货损失是指由于出厂产品不符合用户(de)质量要求,导致用户退货、换货给企业造成(de)直接损失.(3)降价损失降价损失是指由于出厂产品不符合规定(de)质量标准,而进行降价处理所造成(de)损失.(4)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是指安装服务及合同规定之外,对用户提供维修服务所发生(de)费用.包括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以及用于纠正交付顾客后产品发生(de)故障和缺陷等所支出(de)费用.(5)产品责任费产品责任费是指在产品责任方面发生(de)费用,包括产品责任保险费.(6)用户安抚费用户安抚费是指由于用户对所提供(de)产品在质量上不完全满意,对其给予安慰性质(de)补偿费.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根据顾客要求,组织向顾客提供证实质量保证能力发生(de)费用,包括特殊(de)和附加(de)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de)费用,以及认证(de)费用等.三、质量成本数据(de)收集GJB5423-2005质量管理体系(de)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中给出了各质量成本项目详细(de)数据来源和收集(de)方式.另外在一些企业也都有自己企业详细(de)质量成本项目(de)数据收集方式.综合看来,质量成本数据收集(de)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会计资料中收集直接利用现有(de)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即在日常填制凭证和登记明细账时,遇到与质量费用有关而又能直接分离(de),即可在凭证上盖上质量费用(de)专用章,这样,质量成本就能依次迅速地进行收集.质量成本(de)大部分费用均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在质量成本核算(de)初期,会计部门可以直接从会计帐表中逐项收集这些数据,也可以在填制汇帐凭证时注上标记,据此单独进行帐外记录.随着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de)深入,会计部门可以适当调整“企业管理费”、“车间经费”、“基本生产”、“材料采购”、“应付工资”等帐户(de)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例如,在“企业管理费”帐户中设明细科目“质量工作费”、“质量教育费”,在“应付工资”帐户中把质量管理人员(de)工资、检验计量人员(de)工资相对集中.这样,会计人员从调整后(de)帐户中可以直接通过摘抄小计收集质量成本数据.采用计算机会计核算(de)组织需要调整程序,在输入记帐凭证时将质量成本(de)标记一同输入,通过计算机将质量成本数据自动分离出来并汇总.上述方法既收集了质量成本数据,又不影响正常(de)会计核算体系.2.从统计资料中收集不能从现有(de)会计资料中收集到(de),不属于现行会计制度核算范围(de)质量成本,如为改进和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而放弃(de)各种机会损失,生产工人为返修少量次品所支出(de)工资、材料等费用等,一般与日常(de)基本生产成本混在一起,必须设置专用凭证或建立临时记录卡进行单独核算.由于这些费用并没有实际支出,往往只能通过估算取得.因此,需要借助统计核算手段和业务核算手段,在充分调查分析(de)基础上,才能正确估算这些质量成本.部分质量成本项目,如返工和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不属于现行成本开支范围,会计帐簿不反映.质量部门或统计部门应在检验部门和生产车间(de)配合下,根据记时工卡、生产台帐、检验单、返工和返修单等资料收集数据,并逐项建立和完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和反馈系统.3.从质量分析资料中收集或估算质量部门可在会计、检验、供销等部门(de)配合下,利用销售分析报告、质量问题分析报告、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等资料收集相关质量成本数据.间接(de)质量成本和隐含(de)质量成本,则需要在调查(de)基础上进行估计.四、质量成本核算1.质量成本核算原则质量成本核算应遵循下列原则:(1)采用统一(de)货币量值单位;(2)尽量利用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等统计资料,尽量利用工时定额、材料消耗标准、成本核算管理网络等产品成本核算(de)管理基础;(3)采用统计核算方法,避免影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de)正常运行;(4)实行权责发生制,注重质量成本数据与核算对象之间(de)滞后性;(5)尽量利用计算机软件实行数据处理,尽量利用质量信息传递(de)程序和网络,便于质量成本数据分析、控制和查询.2.质量成本核算方法质量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着很大(de)不同.产品成本核算属于财务会计(de)范畴.质量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de)范畴,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提供依据.质量成本核算应该根据质量管理和对外质量保证(de)需要及行业和产品特点,核算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但应该突出重点.核算方式应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核算数据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绝对精确,只能是近似值.虽然部分质量成本数据需要从会计资料中收集,但是不受借贷记帐平衡原理(de)约束,没有必要考虑对应科目,采用统计核算(de)方法.在不影响正常会计核算(de)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会计科目中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来简化质量成本数据(de)归集,这样质量成本数据更具有可追溯性和可视性,但这在理论上不等于采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采用独立于会计核算体系之外单独收集质量成本数据(de)“帐外帐”(de)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de)方法.质量成本核算应作为管理会计工作(de)一项重要内容,并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五、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法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是针对具体产品、产品批次或组织整体建立质量成本指标并进行计算,分析和测定各个指标(de)影响程度.质量成本指标包括质量成本构成指标、质量成本相关指标、质量成本变动指标.(1)质量成本构成指标.是指质量成本各项目占总质量成本(de)比率及各项目之间(de)比值,它说明了质量成本构成项目(de)比例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大体反映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de)状况.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列表方法对质量成本项目及其明细项目进行构成分析,以便于发现关键(de)质量成本明细项目,并可以将分析结果用直方图和园饼图表示.它适用于组织内部考核和分析,还可以作为控制费用支出和故障损失(de)计划指标.质量成本构成指标主要有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de)比率、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de)比率、内部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de)比率、外部故障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de)比率、故障成本占鉴定成本(de)比率以及故障成本占预防成本(de)比率.(2)质量成本相关指标.是指质量成本与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利润(或亏损)等相关基数(de)比值,可以从侧面反映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de)状况及其对经济效益(de)影响程度.如:销售额质量成本率=总质量成本/销售额×100%.该指标以销售额作为相关基数,总体上反映质量成本总额(de)状况,通常用于制定长期质量计划.它(de)局限性是没有明确地反映出产品质量对经济效益(de)影响程度.数据之间有一定(de)滞后性,在具体应用该指标时应剔除非正常变化造成(de)影响并注意总质量成本与销售额之间(de)滞后性.(3)质量成本变动指标质量成本变动指标是指总质量成本、质量成本项目及其明细项目、质量成本(de)构成指标和相关指标(de)增减值或增减率,通过变化原因(de)分析研究,可以找出导致指标变化(de)主要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分析和评价组织加强质量管理和实施质量改进(de)效果.实际应用时,根据质量成本分析(de)需要,可以计算报告期(或本批次)对于基期(或上批次)(de)变动情况,也可以计算实际值对于目标值(de)完成情况.这类指标可以作为部门业绩考核(de)依据.2.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法质量成本排列图分析,也称帕累托分析,是运用帕累托原理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de)分析.排列图分析(de)具体形式可以有所不同.组织可以按明细项目、产品类型、缺陷类型、责任部门、加工设备、操作者等进行排列图分析,也可以采用矩阵表同时从两个方面进行排列图分析.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具体(de)工艺技术和生产组织问题,并与趋势分析、因果分析和工序分析紧密结合起来.3.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法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是企业在积累一定数据(de)基础上,通过绘制趋势图对在较长一段时期内(de)总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各项目、质量成本构成指标(de)变化进行连续地观察和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和偏差趋势,并预测质量状况(de)发展前景.尤其在一张趋势图里同时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进行趋势分析可以大体上发现各项目之间(de)相互影响程度,在一张趋势图里同时对质量成本、总成本、销售额、利润额进行趋势分析可以反映出质量活动对经济效益变化(de)影响程度.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可以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数、指数滑动平均法等,但通常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de)同一类型项目加以比较.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分析前剔除偶然性因素(de)影响,以使分析(de)数据能表述正常(de)质量成本情况.b.分析(de)项目应适合分析(de)目(de).c.分析时需要突出质量管理上(de)重大问题.d.比较数据不限于连续几期(de)质量成本统计数据,也可以将实际与计划数或其它标准相比较.e.编制统计表时,可以用绝对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用相对数进行比较.4.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法质量成本灵敏度分析是把报告期(本批次)与基期(上批次)相比较,或一项质量改进项目实施前后相比较,计算质量损失变化量与质量投入变化量(de)比值,即:质量成本灵敏度=(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de)变化量÷(预防成本+鉴定成本)(de)变化量质量成本灵敏度(de)含义是每增加单位质量投入所减少(de)质量损失.灵敏度分析是通过计算灵敏度来分析质量投入产出变化量(de)系数,判断产品质量水平所处(de)区域,评价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加强质量管理和实施质量改进(de)效果.当灵敏度=O时,说明计划期内发生(de)内外部故障成本与上期(de)内外部故障成本相同,表示质量改进未取得效果;当O<灵敏度<1时,说明计划质量改进取得一定效果,但投人大于产出,表示质量改进(de)效果欠佳;当灵敏度≥1时,说明投入较少(de)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却使产品质量显着提高,内外部故障成本大幅度降低,表示质量改进(de)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可以评价加强质量管理或实施质量改进项目(de)有效性.实际应用时,应当注意数据应来源于相同(de)核算对象和相对应(de)核算期,可根据质量管理(de)需要以整个企业为分析对象,也可以某个质量改进项目为分析对象.同时注意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de)滞后性.5.故障成本分析。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
首先,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需要全面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是产品
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包括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性能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身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为产品或服务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其次,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需要深入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在
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企业需要考虑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费用,并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价相匹配,以确保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盈利。
此外,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还需要综合考虑质量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
产品或服务设计阶段,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在产品或服务运营阶段,企业需要通过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最后,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质量
和经济性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质量经济性分析报告是企业制定产品或服务策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经济性,找到质量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企业可以实现质量和经济性的双赢,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质量管理质量经济性分析
3.社会损失
由于产品的缺陷对社会造成的污染或 公害而引起的损失,对社会环境的破 坏和资源的浪费而造成的损失等 .
----生产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政府部门的干预.
二、质量波动与损失-损失函数
当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时
损失函数的曲线
例某电源装置的直流输出电压 Y 的目标值为m=115
V,偏差Δ=25V,丧失功能的损失为 300元。1) 求损失函数中的系数 K;2)已知不合格时的返修费 为1元,若某产品的直流输出电压为Y=112V,此 产品该不该投放市场。
一、质量成本的定义
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 需的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 成部分。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 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费 用之和。
二、质量成本的组成
组成
内容
运 预防成本
质行
量 质 鉴定成本
成量
本
成 本
内部损失成本
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或发生故障而需 的各项费用(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 质量改进费、情报信息费)
Ⅲ质量过剩区域 •损失成本< 40% •鉴定成本>50% •研究检验费用,可放 宽标准,减少检验
质量成本曲线的最佳区域
各类费用占质量总成本的一般比例(朱兰)
案例
下表(单位:美元)是某服装制造厂 年度质量成本报表,试作简要分析.
质 量 损 失 成 本
质量 鉴定 成本
预防 成本
内容
1.滞销压库 2.返修品 3.裁剪不当 4.裁剪报废 5.顾客调、退、换 6.产品降级处理 7.顾客不满 8.顾客改买产品
三、质量成本费用的分类
作用
存在的形式
控制成本(投资性成本) 故障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经济性分析综述范艳清 鲍永忠 周传珍 李跃生一、质量经济性发展早在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其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将发生在不良品上的质量成本比喻为“矿中黄金”,明显的废品比喻为“水面冰山”。
六十年代,费根堡姆在通用电气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并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到质量成本是质量体系的经济基础,提出了人们熟知的质量成本分类方法,并将质量成本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产品的寿命周期。
1961年美国质协成立了质量成本委员会。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该委员会相继出版了关于质量经济性的书籍、论文集以及相应的管理指南。
近年来,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将质量经济研究列为其会议的主要议题。
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经济的研究工作。
日本翻译出版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的同时,也随之引入了质量经济性相关概念,进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创立了“田口方法”,使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工序质量控制比较直接地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苏联从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十分重视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产品质量问题,先后出版了不少专著、论文和论文集,从产品的经济范畴论述了质量等理论问题,对于系统研究产品质量经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启发意义。
近年来,国外又有不少学者对质量经济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隐性成本说、ABC成本法、基于最大利润的优化质量成本、价格——质量关系等理论。
二、 国外质量经济性分析应用情况196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军用标准,将“质量成本”作为对许多政府承包商和分包商的一个要求。
这个文件有助于对质量成本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美国许多企业已经运用计算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反馈系统,有些企业还对供应厂商的质量成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甚至分析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公司信誉损失和用户损失。
美国一些大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国防部一些单位,不但建立了质量成本系统,而且大多数公司应用计算机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报告等处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西欧企业对质量成本的研究和推广持积极态度,普遍认为质量成本分析有两个功能:(1)可以验证质量费用的投资效果;(2)可以揭露经营管理中的漏洞。
我国质量管理考察团曾对英国48家集团所属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法国控制技术协会曾对113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厂家质量成本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1965-1966年期间,由欧洲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各欧洲子公司的质量师和会计师组成的联合工作团体制定了质量成本报告程序,并在整个ITT 通用。
法国的调查得到几点重要的结论:(1)投入较多的预防成本可得到较低的总质量成本;(2)鉴定成本过高导致了总成本过高。
其原因一方面是设置庞大的检验系统,用过多的最终检验来控制产品质量,却忽视了工序控制;另一方面是采用了一些不经济的方法;(3)企业规模对质量成本有一定影响,规模越大,质量成本越低。
英国电信业通过质量成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用来系统研究质量管理和产品相关成本的质量成本体系,有效地推动了英国质量成本应用的发展。
质量经济性管理在波兰企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总结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没有意识到进行质量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性,只意识到高成本会带来高质量,但付出的成本远低于消除故障、返工花费的时间和费用。
日本企业普遍把质量成本信息列为内部机密,他们不仅在质量成本的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质量成本的理论研究上也有所突破。
同时在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也在开展应用质量经济性分析。
质量经济性不仅在汽车、电信等行业得到了应用,世界各国在航空航天也正在逐步推广质量经济性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质量成本概念和方法作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推行。
198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初发布的ISO9004标准把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要素。
ISO9004:2000标准中又提出了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IEC300-3-3:1996《可信性管理》给出了寿命周期分析的内容,并将寿命周期成本作为可信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也发行了相应的标准,使质量经济性更加有效的在各国企业中进行推行。
三、质量经济性基本概念迄今为止,对于“质量经济性”和“质量经济性分析”仍没有统一的和权威的定义,一般定义如下:1. 质量经济性的概念质量经济性是人们获得质量所耗费资源的价值量的度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耗费资源价值量小的,其经济性就好,反之就差。
可以把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分为两种:狭义的质量经济性,广义的质量经济性,前者是指质量在形成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主要是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及应该分摊的期间费用;后者是指用户获得质量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包括质量在形成过程中资源耗费的价值量和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量。
这样,我们可以用单位产品成本和分摊的期间费用之和,来反映企业某种产品的狭义的质量经济性,而用价值工程中的(单位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来反映广义的质量经济性。
在不同企业不同生产条件下制造的同一种质量的合格产品,由于耗费资源价值量不同,他们的质量经济性就应该不同。
如果抛开设计、制造和使用费用去研究质量经济性,就否定了在不同企业不同生产条件下制造同一种质量的产品,在资源耗费的价值量上存在着的差异。
因此要结合质量成本来研究质量经济性。
2. 质量经济性分析的概念质量经济性分析是围绕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通过质-本-利的最优化分析,以求得企业和社会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
其要点是:1)质量经济分析,实质上是以经济方法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目的,探求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
2)质-本-利是质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质量经济分析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
3)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是质量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
4)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是质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
四、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质量的经济性不仅局限于质量成本,还应包括由于质量水平提高或降低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和由高质量或低质量带来的商誉无形资产的提高或降低,这些都应属于质量的经济性范畴。
总的来说,质量经济性大体可分为: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损失分析、质量投资分析、基于过程质量参数最优化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这些理论主要是围绕质量成本、质量损失、质量效益以及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参数的最优化,都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质量问题,以货币语言引起企业管理者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从而为质量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的提出可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充实。
国外组织和专家学者对质量成本给出过多种解释,目前一般定义质量成本为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现行使用的几个成本分类方法包括:1)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PAF模式);2)用合格(符合)成本和不合格(不符合)成本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过程模式);3)按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寿命周期模式);4)将重点放在由于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不佳而导致的经营帐目的缺陷附加值的识别和测量的模式。
尽管质量成本定义和划分模式不尽相同,但质量成本项目划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中的四大项目的费用大小与产品质量水平(即合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反映这种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朱兰和费根堡姆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曾对质量成本特性曲线的性质作过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质量成本模型。
之后又有许多专家对质量成本模型进行了改进。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变质量成本各项目的比例结构,质量成本的总额必然有很大的变化,为我们如何进行各种成本投入进行决策。
朱兰认为,质量控制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和)是质量水平的增函数,而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之和)则是质量水平的减函数,二者迭加而成的质量成本是质量水平的下凸函数,它存在极小值,其对应的质量水平为最适宜的质量水平,费根堡姆的质量成本模型与朱兰的模型类似,主要区别是将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分开,预防成本是制造质量水平的增函数且随着制造质量的提高而趋于无穷大,鉴定成本虽然也是制造质量水平的增函数,但它不是无限增加的,故障成本是制造质量水平的减函数,三者迭加而成的质量成本是质量水平的下凸函数,它也存在极小值,其对应的质量水平是最适宜质量水平。
朱兰和费根堡姆的研究成果及其对质量成本函数性质的描述,定性地反映了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及其一般变动规律。
朱兰和费根堡姆的质量成本理论一直盛行到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开始受到巨大挑战。
尤其是日本企业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使人们重新审视“高质量需要高代价”这一传统思想。
另外,美国马萨诸塞州YHP 公司董事长什奈德曼以该公司开展“质量零缺陷”活动的事实说明:即使在符合性质量水平接近于“零缺陷”的情况下,继续改进质量,控制成本和质量成本总额也不一定如朱兰模型描述的那样急速趋于无穷大。
这是因为在处于较低质量水平时故障成本过高,因而需要增加一些预防成本(如增加防差错措施、培训员工等)以降低质量总成本;而当质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后,企业便可削减鉴定成本。
因此,质量总成本会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不断降低,最优质量水平不一定小于100%,质量成本最小值可能恰好发生在100%之处,即出现在质量“零缺陷“的范围内。
什奈德曼质量成本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如YHP、丰田、索尼、IBM 以及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成功地开展“零缺陷”活动的基本情况。
摩托罗拉公司于1989 年开始实施“六西格玛计划”,以期通过保持较高的工序能力,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
经过三年努力,它不仅把产品质量缺陷率控制到百万分之几的范围内,而且在降低质量成本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据报道,在1989~1990 年度该公司仅因“减少缺陷而节约了5 亿美元”。
可见,什奈德曼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是经济合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