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
![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c3594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f.png)
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创新的教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1.4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1.4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660a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1.png)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学会控制实验单一变量的方法。
提升探究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描述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说出种子结构及与幼苗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3、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为探究实验。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重在训练学生对照实验的设计,“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重在训练学生抽样检测的方法。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学会这种方法也可为物理、化学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上分析,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植物的种子》,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基础知识。
从生活经验上分析,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花生、绿豆、蚕豆、红豆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从探究能力上分析,学习《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控制对照原则,为本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而对照实验的设计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疑导入:“想一想,议一议”: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正如谚语所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种瓜点豆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进行呢?请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新课学习】探究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师生简单回顾探究实验的实验步骤。
2.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2)作出假设: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验经历,对种子萌发的需要的环境条件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通过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4)实施计划师引导回顾“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回顾在制订探究实验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大体上了解对照实验,及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步骤、结论-名师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步骤、结论-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63d9a90af90f76c660371a00.png)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一、实验教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探究活动,这是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而我们十中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农村,他们对于实验非常的热衷,也乐于动手,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他们对于实验的设计现象的观察以及问题的分析都很肤浅,不能触及本质,通过本实验可以让他们学会控制不同的实验变量三、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控制不同的实验变量。
四、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识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技能训练重点: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
四、实验器材黄豆种子若干清水培养皿吸水纸标签纸记号笔五、实验设计思路本实验是在学生能够接触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三组对照实验依次来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比如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控制单一变量是本实验的关键,通过实验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结论。
六、实验原理本实验最重要的是控制单一变量,合理的设计对照实验,通过有无一定水分、有无充足的空气、有无适宜的温度设计出三组对照实验,通过实验的观察来得出相应的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三)制定计划1.先给四个培养皿进行编号1号,2号,3号,4号,分别在4个培养皿中铺上了一张吸水纸,并在吸水纸上均匀的放上去10粒黄豆种子号培养皿里不放水,2号培养皿里放满水,3号4号培养皿里放入适量的水3.将1号2号3号培养皿放在温暖的窗台上,4号培养皿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4.一昼夜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连续观察三天。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b6863827d3240c8547ef24.png)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的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
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开放性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目标:(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学难点: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五、教法建议“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是一次开放性实验。
老师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及实验所需的几种常见的种子、器皿、仪器等,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实验。
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并进行总结。
六、课前准备课前可提前一周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开放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且每天观察并记录。
老师在实验室事先设计并打印好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单,准备花生、绿豆、玉米、黄豆和红豆等种子供学生选择,并提供培养皿、烧杯、温度计、冰箱等实验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外置摄像头连接多媒体一体机。
七、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预期目的(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国王和花种”的故事,引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如果你是农民,你会将种子播种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思考讨论:可能与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环境有关。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b867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0.png)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理解种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种子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热身
通过一个视频介绍种子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种子萌发产生兴趣。
2. 教师讲解
详细讲解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水分种子吸收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不仅要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和纯度。
•适宜温度种子对生长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因种子类型不同适合生长的温度也不同。
•氧气种子的萌发需要大量的氧气,缺氧会影响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合成。
•光照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机会影响,它不仅能促进萌发,而且对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探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与表现。
4. 实验操作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配制不同环境下的萌发液,并将植物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液体混合,观察不同环境对种子的影响。
5. 总结小结
结合教学实际,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总结,梳理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六、拓展延伸
让学生在为期一个星期的时间中每天观察和记录一些受不同环境条件影响的植物,之后进行总结分析。
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 - 教案
![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7a0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8.png)
教案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教案一、引言1.1种子的重要性1.1.1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1.1.2种子是植物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1.1.3种子的研究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4种子萌发是种子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环节1.2种子萌发的条件1.2.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2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4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系1.3种子萌发的过程1.3.1吸水膨胀1.3.2营养物质转化1.3.3胚芽和根的生长1.3.4幼苗的形成二、知识点讲解2.1种子的结构2.1.1种皮的作用和保护机制2.1.2胚乳的营养储存功能2.1.3胚芽和胚轴的发育过程2.1.4根和茎的分化2.2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2.2.1水分吸收与种子活力的激活2.2.2氧气供应与能量代谢2.2.3激素调控与萌发过程2.2.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2.3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2.3.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2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4土壤质地和pH值的影响三、教学内容3.1种子的收集与保存3.1.1采集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1.2种子的干燥和储存条件3.1.3种子库的建立和管理3.1.4种子活力的检测方法3.2种子萌发实验3.2.1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准备3.2.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步骤3.2.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3.2.4实验结果的应用和意义3.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3.3.1种子处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3.2种子萌发与作物播种时间的确定3.3.3种子萌发与作物产量的关系3.3.4种子萌发与作物品质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4.1.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4.1.3学会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4.1.4能够分析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2.2培养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4.2.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2.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4.3.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4.3.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5.1.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技巧5.1.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5.1.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5.2教学重点5.2.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5.2.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5.2.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5.2.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种子标本和模型6.1.2实验器材和试剂6.1.3多媒体教学设备6.1.4教学挂图和图表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实验记录表格6.2.3种子萌发实验材料6.2.4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7.1.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预习检测,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7.1.4明确教学目标,导入新课7.2新课教学7.2.1讲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7.2.2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7.2.3演示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步骤7.2.4分析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7.3练习巩固7.3.1进行种子萌发实验7.3.2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7.3.3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7.4课堂小结7.4.2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7.4.3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7.4.4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探究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8.1.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8.1.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8.1.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8.2教学重点的突出8.2.1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8.2.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技巧8.2.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应用8.2.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8.3教学难点的解释8.3.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8.3.2种子萌发实验的数据分析8.3.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8.3.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九、作业设计9.1基础知识巩固9.1.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9.1.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9.1.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9.1.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2实践操作能力提升9.2.1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实验9.2.2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9.2.3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9.3拓展阅读与思考9.3.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9.3.2思考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3.3探究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9.3.4分析种子萌发实验的数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10.1.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10.1.3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10.1.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10.2拓展延伸10.2.1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研究10.2.2种子休眠的机制及其应用10.2.3种子萌发与植物生长的关系10.2.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15c4b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b.png)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优秀3篇】1教学目的: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胚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分析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分析对照组、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练习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外界条件;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小组讨论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c448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0.png)
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师:对。
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师: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
)。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
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
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
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解剖观察(5min)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2c84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7.png)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五、诊断评价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d135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5.png)
种子萌发的条件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能够识别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认识种子萌发的阶段,如休眠期和萌发期。
四、教学内容1. 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
在种子从母体植物中分离出来后,它们会经历一段称为休眠期的时间。
休眠期指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不参与任何营养和分裂活动的时间。
在特定的条件下,种子会进入萌发期,开始发芽生长。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吸水阶段: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种子会吸收周围的水分,水分的吸收可以变得非常快速地使种子膨胀。
•激素活性阶段:种子内部的激素开始活跃并向外释放,从而促使种子进入萌发期,继续生长发育。
•呼吸增强阶段:种子开始进行呼吸,产生大量的热量,以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
•根生长阶段:在萌发期的早期,种子会发出根,以便在土壤中吸收所需的养分。
2.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充足的水分:种子需要水分才能萌发,而过多的水分也可能阻碍生长。
•适宜的温度: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范围在15℃-30℃之间。
•适宜的光照:不同类型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暗处生长,有些则需要充足的阳光。
•适宜的土壤:土壤应具有适宜的pH值和养分含量以支持种子生长。
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能够识别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教法方面,我们将采用授课、讲解、课堂互动、实验等方式,以开发学生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在学法方面,我们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六、学习评估本课程结束后,我们将对学生掌握的内容和能力进行评估。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a399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c.png)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掌握实验的基本设计和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1.大米或其他种子2.4个小盆或容器3.温水4.保鲜膜5.水壶6.温度计7.光源(太阳光或灯)实验步骤:1.准备4个小盆或容器,并在它们的底部放置透气的小孔。
2.在每个小盆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土壤。
3.在每个小盆中均匀撒上相同数量的种子。
4.为每个小盆提供不同条件的环境:-第一个小盆:温水浇灌,用保鲜膜封盖,放入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第二个小盆:正常温水浇灌,不用保鲜膜封盖,放入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第三个小盆:温水浇灌,用保鲜膜封盖,放在阴暗环境中。
-第四个小盆:正常温水浇灌,不用保鲜膜封盖,放在阴暗环境中。
5.记录每个小盆的温度,光照时间和周围环境的湿度。
6.每天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盆内种子的生长情况。
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高度和叶片的颜色。
实验数据记录:-第一个小盆:温水浇灌,用保鲜膜封盖,光照环境:______,温度:______,湿度:_____-第二个小盆:正常温水浇灌,不用保鲜膜封盖,光照环境:______,温度:______,湿度:_____-第三个小盆:温水浇灌,用保鲜膜封盖,光照环境:______,温度:______,湿度:_____-第四个小盆:正常温水浇灌,不用保鲜膜封盖,光照环境:______,温度:______,湿度:_____实验结果与讨论:1.观察并记录每个小盆内种子的生长情况;2.讨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分析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幼苗的高度和叶片的颜色变化的差异;3.分析光照、温度和湿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制。
总结和结论:1.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结论种子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更好,种子萌发率更高,幼苗的生长更健壮;3.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思考。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2fdf0700abb68a982fb08.png)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知识目标: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2、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难点:如何去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植物的生长就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但有种子却不一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那么如何去设计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二)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课前一周安排学生预习,阅读教材第90页至92页。
B、全班共分10个小组,每组6人,各选1名组长,组长各自细化每一组员的具体工作;参照下表,各小组(课前一周)认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并做好记一、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能萌发呢?二、提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三、制订和实施计划1、准备某种植物的种子(如绿豆、大豆等)40粒左右,四个能够盖紧的罐头瓶,一个小勺,八张餐巾纸或纱布,四张标签纸和胶水。
2、在四个标签上分别写上1、2、3、4,分别贴在四个罐头瓶上。
将这四个罐头瓶都放倒,每个瓶中放上两张餐巾纸。
用小勺在1号瓶中撒10粒种子,将瓶盖拧紧。
3、分别向2号和3号瓶中洒一些水,使里面的纸变得潮湿。
用小勺向4号瓶中倒较多的水,直到水从瓶口流出为止。
4、分别向2、3、4号瓶中纸上撒10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5、将1、2、4号瓶放在室内中,将3号瓶放在冰箱里,连续观察几天,认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详细讨论1、2、3、4号瓶的条件:四、实验结果: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其他瓶中的种子未萌发。
五、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E、知识拓展: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2、分析“种子的萌发为什么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原来种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这些物质不溶于水,不能被胚吸收利用,只有转化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d2a0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d.png)
种子的萌发ຫໍສະໝຸ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能力目标 会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
学
过
教师活动
程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被子植物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合作探究
2、 展示实验结果,对本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展开讨论:
⑴ 本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⑵ 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⑶ 本实验共有几个对照组?分别研究什么样的条件? 小组交流,得出结
⑷ 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探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 论
条件是否与对照组相同?
⑸ 如果事先已知道 2 号瓶中的条件是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本
思考,根据生活经 验回答。
(一)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而且播种前,人们往往还要疏松土壤, 适当浇水等,请你根据这些现象,推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外界条件, 这些条件有哪些?引入探究主题.
1、 阅读课本 P90-91 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
阅读,观察 思考并讨论
前一周进行)
实验设置 2 号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⑹ 总结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
解释原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一定的水分,适宜 的温度,充足的空 气。
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生物教案-种子萌发
![生物教案-种子萌发](https://img.taocdn.com/s3/m/0e4522c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5.png)
生物教案-种子萌发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和必要条件;2.掌握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种皮、芽、胚乳和胚轴组成。
•种皮:保护种子,防止水分和微生物的侵入。
•芽:是植物的新生命,包括胚芽和萌芽。
•胚乳:植物胚胎的主要储存物质,提供萌发所需的养分。
•胚轴:连接芽和胚乳的组织,负责输送营养物质。
2. 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是指种子经过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后,发出根茎,生长为新的植株。
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1) 吸水阶段种子吸收充分的水分,种皮吸水膨胀,胚乳内的细胞开始水分吸收和代谢活动。
(2) 胀大阶段种子吸收的水分使芽孢壁、胚乳和胚芽内细胞胀大,胚芽开始伸展。
(3) 萌发阶段种子开始出现裂缝,胚芽逐渐伸出,生长为新的植株。
3.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种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充足的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水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适宜的光照:光照可以影响种子的萌发速度和方向性,不同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
•氧气:种子需要氧气进行呼吸,缺氧会导致种子萌发能力降低。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 实验观察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讨论引导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必要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萌发的种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植物的。
2. 学习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PPT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9a72648d7c1c708a14588.png)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案香山中学石乾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并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与交流、设计汇报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探究的条件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方案设计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一周安排预习,阅读教材第90页至92页。
2、教师准备:(一)器材烧杯、培养皿、餐巾纸、粘性标签、水、小勺、玉米、蚕豆、黄豆种子。
多媒体课件、春播视频、实验报告单(二)将学生分组-----分解教材细分多个对照组为单一对照组,多个变量为单一变量-----分解教材全班分甲、乙、丙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含四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每个大组探究一种条件,各小组按所属的大组并按要求探究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甲组(包含1、2、3、4小组):温度组1号烧杯满足适宜的温度,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2号烧杯提供低温,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乙组(包含5、6、7、8小组):水分组3号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4号烧杯不加水,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5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丙组(包含9、10、11、12小组):空气组6号烧杯提供充足的空气,满足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7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四、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师导入: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有首诗,描写的是草,谁记得这首诗?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草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被子植物也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学设计
南宁市武鸣区实验学校教师:危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相关操作。
(2)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世界观。
二、指导思想: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这一节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参与设计和完成生物实验,既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也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不过七年级的学生参与的实验,大多是观察实验,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还是较少。
通过这一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并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实验组和对照组,让学生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并能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设计多变量的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手段:
1.情境教学法: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知新知。
4.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地将各个知识点展现给学生。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用具。
七、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