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解析
嘉庆中央局背星炉记详解

嘉庆中央局背星炉记详解田宇注:本文以龙之藏网站郑子犇(祺祥通宝苏)所发原创文集为基础,以及网络资料加以整合,并非整体为本人原创,特此说明。
嘉庆宝泉局制钱在嘉庆钱中数量巨大,版别也是最纷繁复杂的.首先,是纵向版别分类。
从穿上下的“嘉庆”二字入手,对钱进行分类定名:如可分出:小吉、中吉、大吉(嘉);长庆、直庆、狭庆、阔庆;大字、小字、阔缘、窄缘(钱文和钱的整体)等等。
其次,是横向版别(也就是厂类)分类。
从穿左右的“通宝”二字入手:第一、是单纯的笔画的差异:如“贝”内双横接右竖与否,“尔”第二笔带钩与否。
第三笔带钩与否(寳);“用”第二笔带钩与否(通)等等。
这个“第一”实际是属于的纵向版别分类范畴)。
第二,是“通宝”二字的写法变化,就是旧谱的厂类的变化,归纳如下:第一厂(北厂)——角头双点通,八贝宝,满宝出头;第二厂(勤炉)——角头双点通,八贝宝,满宝不出头;第三厂(东厂)——角头双点通,连挑贝宝,满宝不出头;第四厂(西厂)——角头单点通,八贝宝,满宝不出头;第五厂(南厂)——方头双点通,八贝宝,满宝不出头;[1]嘉庆宝泉局制钱在版别方面变化相对较少,厂类变化主要有三种:北厂——第一厂:角头双点通,连挑贝宝,满宝不出头;南厂——第二厂:方头双点通,连挑贝宝,满宝不出头;勤炉——第三厂:方头单点通,连挑贝宝,满宝不出头。
嘉庆宝泉上星是清代中央局标准炉记的开始。
宝泉局背星版别变化目前见到的有三种:宝泉局小吉直通窄缘大字背上星(图1)、宝泉局小吉直通阔缘背上星(图2)、宝泉局小吉勾通长庆背星(图3),以及他们所对应的星无背版别。
除了第二厂的勤厂外,其余的四厂(北、东、西、南)均铸造过这三种版别变化的背星钱币。
在版别分类上,有一种比较少见的“长庆版”嘉庆通宝,也有叫“攵庆版”、“又庆版”、“文庆版”的。
长庆类是嘉庆宝泉上星类中的一个典型版别类“庆”字的写法特殊,有别于一般的嘉庆的写法。
长庆类的“庆”字的“心”部下方为反文“攵”,而普通嘉庆的这个部分则为"乂" 。
清代嘉庆青花瓷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清代嘉庆青花瓷的特征及鉴定方法展开全文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
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
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
到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清嘉庆青花特征一、胎釉嘉庆初期胎骨还比较精细,胎体洁白,但欠坚密,后期逐渐变得粗松。
民窑器物胎中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较多,也比较大。
乾隆后期景德镇的高岭土严重缺乏,嘉庆时开始从星子县开采高岭土。
由于星子高岭土与浮梁高岭土氧化铝含量不同,工匠一时不能很好地掌握星子高岭土与瓷石泥的二元配方比例,所以经常出现盘塌底的现象。
为了解决塌底问题,景德镇工匠放大器物底径,加厚器物下部胎体,无论琢器还是圆器,比乾隆朝同类器物的胎底和圈足都要厚得多。
提在手上,乾隆朝器物质量上下匀称,嘉庆器物则有上轻下重的感觉;嘉庆器物与康熙同类大小相当的器物比较,质量明显要轻得多,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部胎体加厚,胎土陈腐、揉炼时间不够造成的。
嘉庆时修胎远不如乾隆时期精细,器物底足粗壮,胎壁厚薄不均,胎底有明显旋纹。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民窑日用器物开始出现明末瓷器圈足沾砂的现象,这是在烧制时,不用瓷饼,直接放在粗砂上烧制留下的痕迹。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

大饱眼福:清代嘉庆瓷器“传统纹饰”欣赏!嘉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百花不落地纹、八宝纹、凤尾纹、龙纹、龙凤纹、鸳鸯纹、花鸟纹、青花缠枝、莲纹、万寿无疆纹、婴戏图纹。
本文古玩元素网特意给大家带来以下藏品欣赏!婴戏图纹: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一对)清嘉庆粉彩婴戏图撇口大瓶大瓶,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器形壮硕,蔚为大观。
瓶内与底部皆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处施金彩一周,下接黄彩如意云头纹,自颈部至肩部,及胫部皆以绿彩为地,颈肩部满绘缠枝莲花图案,间以红色蝙蝠倒悬,口衔变形卍字纹饰,及连绵如意头纹饰,取“福寿万代”之吉意,胫部亦绘饰如意纹和缠枝莲纹,近足处饰以两道红彩弦纹及粉彩贯套回纹一周。
腹部环以粉彩装饰,绘通景婴戏图,构图连贯,景致开阔。
细观纹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松石花卉,小桥流水作衬,主题纹饰为婴戏社火场景,孩童千姿百态游戏其间,九子舞龙,一派欢快热闹,亦有孩童燃放爆竹、捂耳蒙眼,相貌天真可爱,样子栩栩如生,同时有“节节高升”的吉祥寓意,另有孩童吹笛打鼓,手举蝙蝠,鲤鱼等各类花灯,形形色色,热闹非凡,更有敲锣打鼓、或扛旗举牌模仿状元及第场景,姿态各异,喜气洋洋,不一而足,整体场面壮观,绘画错落有致。
诸童头梳发髻,脸庞圆润,体形丰腴,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脸颊设以淡薄的浅红彩渲染,使之接近皮肤原色,细润如真。
各人衣饰华丽,丰富多变,令人叹绝。
底部于松石绿釉中心留白书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万寿无疆纹:清嘉庆粉彩缠枝花卉万寿无疆纹盘清嘉庆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纹碗(一对)碗撇口,深弧腹,圈足。
造型沉稳,端庄大气。
里白釉,外壁黄地上绘缠枝牡丹纹,四只如意结相间其中,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书红彩「万」、「寿」、「无」、「疆」四字;口沿描金;构图丰满,用笔工致。
碗心矾红绘团寿纹及周有五只蝙蝠环绕飞翔,寓意「五福捧寿」。
底施白釉。
整体色泽明亮,釉水润泽,胎质细腻。
圈足底部书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代瓷器款识的特征

清代瓷器款识的特征清代瓷器款识的特征[奖励30藏币] 奖励理由:好文章,值得一读!—陈苹清代瓷器款识既多又普遍,无论官、民窑器除康熙初期一个短时间外,大多有各式款识。
帝王年号款每朝都有,康熙后期时兴之篆书款,雍正时较为多起来,向乾隆篆多于楷过渡。
篆书款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由于雍正瓷胎、釉、彩、纹饰、造型都极为精美,后来各时期的身价都很高,不断有仿造品现市,以清代道光、咸丰,及民国年间为多、为好。
仿品的仿款,字体过大,笔道细弱无力,青花色泽不是过浓就是过谈,难以达到真品款字之秀美、淡雅之特殊韵味。
雍正朝仿古很成功,前文已讲过其仿宋代官、汝窑、均窑。
龙泉窑均不遗余力。
雍正仿明代官窑也很成功,仿宣德青花,仿宣德桔皮纹釉都极象,仿明代各朝瓷器都有一定功力。
仿品款识一般也很象,如仿成化斗彩的款就逼真,可用孙瀛洲先生之法鉴别。
此时民窑器的斋堂款等同样十分丰富。
乾隆款识清代官窑年号款识到乾隆时为之一变,面貌焕然一新:书体由康、雍时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以青花为主,变成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篆书款识,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
大部分书于器底。
有少数款字比较草率。
青花书写者,青花色泽一般较为深沉。
还有金彩、蓝彩、红彩写款,亦有少量刻款。
乾隆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等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形同儿戏。
此风流毒深远,清后期历朝不断。
后来仿乾隆瓷器不少,至今不断。
仿品款识大多不如真品款识工整生动。
光绪仿款字体租大,线条僵硬。
民国仿品运笔柔弱无力,笔划一笔连贯而下,不予断开,青花色泽飘浮。
乾隆仿前朝瓷器也很成功,仿款皆有本朝特征,与被仿者形似而质异。
嘉庆款识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
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
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
还有少量楷书款。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这些书写工整。
形容嘉庆瓷器

形容嘉庆瓷器嘉庆瓷器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嘉庆瓷器的描述:1.胎质与胎色:嘉庆瓷器胎质细腻光润,保持乾隆时期的风貌。
胎体洁白,但后期开始变得粗松,胎壁厚薄不均,部分盘类器物有塌底的现象。
2.釉质与釉色:嘉庆瓷器釉面肥腴,莹润细致,表面有“波浪釉”现象。
釉色普遍白中泛青,部分器物的釉面有浆白和青白两种。
3.彩料与青花:嘉庆瓷器使用国产浙江青料绘制花纹,青花色泽以浅淡为主要特色,略有晕散,部分器物层次较为清晰。
另有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所占数量不多。
嘉庆后期,部分青花色调有黑暗、浅蓝和飘浮的现象。
4.器型与造型:嘉庆瓷器器型丰富,基本保持前朝的器型造型,但制作不像乾隆那么精致、大气。
常见器形有盘、碗、壶、瓶、碟、尊、花盆、香炉、香薰、钵、盒、缸等,以及一些新创器形如灯笼瓶、帽瓶、六方扁瓶、八方花盆等。
5.纹饰与画风:嘉庆瓷器纹饰题材丰富,大多深受乾隆青花瓷的影响,尤其龙凤、缠枝莲、仕女人物、婴戏、锦鸡、牡丹、博古、八仙、暗八仙、三星、十六子、无双谱等颇为流行。
画风比乾隆稍显舒朗,构图疏朗,所绘图案层次较少,立体感稍差。
6.款识与款字:嘉庆瓷器款识多样,官窑大多都有款识,而民窑一般没有。
早期官窑青花多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和“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
嘉庆晚期多书四字和六字楷书款。
民窑器物偶见“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和“嘉庆年制”双行四字楷书款。
此外,图记款、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堂名款也有见。
仿明款主要是仿“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
总的来说,嘉庆瓷器在胎质、釉质、彩料、器型、纹饰和款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既有对前朝瓷器的继承和发展,也有新创的元素和风格。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

清代瓷器特征:中期之嘉庆
嘉庆(1796-1820)朝,瓷器烧造明显不如前朝,基本上处于因循守旧状态。
嘉庆御窑只是乾隆瓷的延续,造型、图案沿袭前朝,不敢逾越。
嘉庆帝没有了先祖嗜好瓷器之雅兴。
虽然官窑的生产大副下降,但民窑依然如旧。
嘉庆的瓷器,早期如乾隆,后期似道光,是清瓷由盛而衰的影射。
1,造型基本沿袭乾隆,罕见创新之作,工艺不及前朝协调秀美。
鼻烟壶更为流行。
本朝出现了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
2,器物早期制作规整,胎质细润,保持了乾隆风格,尤其民窑器物常与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质渐粗,厚薄均有。
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为主,白地相对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征,部分器物与乾隆有显著区别,光润不足,常有波浪釉。
3,粉彩瓷多见开光,描金工艺普遍,总体上看,彩绘笔法纤细拘谨,纹样构图繁复刻板。
嘉庆彩绘人物的脸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圆一些。
4,官窑款一般均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边框。
粉彩瓷器特别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见红款。
在霁蓝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有金款,有的还见刻款。
民窑有“嘉庆年制”四字款。
堂名款、纪年款较前朝皆少。
嘉庆彩瓷中还有部分“退思堂”款的器物,为睿王府定烧。
但以后各朝都有此款瓷器的出现。
明、清、民国瓷器款识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大清嘉庆时期瓷器特征详细分析

大清嘉庆时期瓷器特征详细分析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每朝每代都有很多著名的窑口生产瓷器,如宋代的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等等。
但自进入清代开始,瓷器发展在经历了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
而嘉庆一朝的瓷器,就是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
嘉庆斗彩器绘制粗拙,粉彩所画山水,笔法、颜色均退步,质量远不如乾
隆时期。
嘉庆霁红器色不鲜艳。
嘉庆炉钧釉器的窑变流得更不畅,更短,且
色蓝。
嘉庆蜜蜡黄加绿花碗,黄色不均匀,绿色也不均匀,中深边浅,边上有黄色散晕,上有玻璃釉,用放大镜看,绿彩中无气泡。
嘉庆时百花茶杯盛行,杯上粉色花朵画得特别多,粉色鲜艳,百花画到底,不露底。
天球瓶、双联瓶为当时流行式样。
款识多为篆书。
嘉庆时器物造型的变化也较显著,不如前朝俊美,如印色盒,嘉庆时身变高(越早身越矮)。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
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
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
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
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
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
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
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
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
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
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
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
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
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
未见有印款。
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
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
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
景泰朝一件未见。
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
清嘉庆青花瓷(东莞市博物馆)

清嘉庆青花瓷(东莞市博物馆)清嘉庆青花瓷清代自嘉庆朝起,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
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
到嘉庆后期,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概述清代自嘉庆(公元1760—1820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年号)朝起,国势逐渐走入下坡。
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
经济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
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
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嘉庆四年(1799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
”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
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
据内务府广储司卷烧造瓷器条所记,嘉庆四年(1799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一万两银改为七千余两,不久又减为五千两。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一月,又奉旨“自明年为始,九江关呈进大运瓷器,着减半烧造。
”于是又人五千两减为二千五百两。
其后到了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御窑厂的工作。
嘉庆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
到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两岸故宫博物院收藏嘉庆粉瓷器款识与鉴赏

两岸故宫博物院收藏嘉庆粉瓷器款识与鉴赏
黄地粉彩云龙帽筒
嘉庆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和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烛台、花觚及香炉)、法器等都属常见。
嘉庆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面;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籁瓜的图案,象征着瓜迭绵绵的吉祥之意。
粉彩籁瓜纹碗
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早期的和乾隆制作几无区别,后期则显粗糙。
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等。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
粉彩中描金工艺的采用较普遍。
官窑粉彩茶壶上多见开光地内书嘉庆丁巳(二年)的“佳茗”御制诗。
嘉庆彩瓷除粉彩外,也有五彩、斗彩和各种杂色釉彩以及色地描金器。
五彩器中以红地五彩描金婴戏碗最为突出。
斗彩器中有少量仿成化的天字盖罐、湖石三鸡碗等较精致之作。
油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
斗彩花卉酒杯
斗彩瓜蝶纹瓶
嘉庆官窑器一般都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框栏。
粉彩器上,特别在施豆瓣绿釉的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在霁蓝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亦有施金款的。
个别器物亦用刻款。
红彩云龙盅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
民窑器中有六字篆书方章款,也有“嘉庆年制”四字款,並且也
用楷书款。
嘉庆瓷用的堂名款以“行有恒堂”、“嘉荫堂制”、“植本堂”等为多见。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欢迎瓷器、古董、收藏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
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价格及款识真品图片

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价格及款识真品图片大清嘉庆年制是清代嘉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字体。
一般都用三行六字篆书款,主要为青花款,无框栏。
粉彩器上,特别在施豆瓣绿釉的粉彩器上,常见抹红款;祭蓝釉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则亦有施金款的。
个别器物亦用刻款。
楷书六字款,常见青花和白釉器上,双圈内用青花书写或刻制。
晚清有寄托款。
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价格及款识真品图片嘉庆斗彩内暗八仙纹外缠枝花卉纹折腰碗一对参考价: RMB 180,000-280,000成交价: RMB 264,500年代: 清嘉庆尺寸: 20.5 cm. (8 1/8 in.) Diam.“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价格清嘉庆青花胭脂红八仙图碗参考价: RMB 1,000-2,000成交价: RMB 92,000年代: 清嘉庆尺寸: 17.4 cm. (6 7/8 in.) Diam.著录: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价格清嘉庆斗彩穿花龙凤纹小盖罐参考价: RMB 1,200,000-1,800,000成交价: RMB 1,552,500年代: 清嘉庆尺寸: H:17 cm (6 3/4 in)著录: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
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
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
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
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大清嘉庆年制瓷器作品维新鉴定交易(ciqi1968 阮老师)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
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
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

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
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因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
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
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
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
综合起来嘉庆粉彩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征。
目录•嘉庆粉彩特征•同治、光绪粉彩的特殊器形•宣统时期的粉彩概述•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仿品嘉庆粉彩特征(一)延续生产乾隆粉彩的各类产品,以色地勾莲器皿为主。
如各种色地勾莲夔凤纹的各式瓶、罐、壶、盘,以及黄地勾莲白里飞蝠纹碗等。
这些器物几乎与乾隆粉彩一样。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中,有嘉庆款粉彩瓶,其腹部有乾隆御题诗,应是乾隆为太上皇时的作品。
另外乾隆时常见的小件文玩用品,如笔掭、墨床、鼻烟壶、香插、扳指、翎管、壁瓶等,仍然大量制作。
在装饰上,继续延用乾隆时的一些工艺方法。
轧道工艺就常见于嘉庆的粉彩圆器上,如各种色地轧道勾莲开光碗,有开光山水碗,开光花卉碗,开光博古碗等,底均写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款。
在琢器中也喜用缠枝“洋花”做色地装饰,器物口沿和足边用料彩、金彩作边饰,腹部开光诗句也有在腹部作凸雕装饰如凸雕龙纹瓶、凸雕人物大瓶等,这些都表现出景德镇御窑厂在嘉庆初期延用乾隆旧制为嘉庆皇帝制作御用瓷的情况。
这些与乾隆粉彩风格相同的嘉庆官窑粉彩,仔细观察与乾隆粉彩瓷器有一定区别,胎体稍厚重,有的釉面不够平整,色彩较凝厚,纹饰线条也比乾隆时粗,器口及底部所施松石绿釉的颜色比乾隆时稍深。
(二)嘉庆粉彩中不可埋没的新作,主要表现在器形上。
新创器形有帽筒、折沿洗、格碟、茶船、渣斗等。
帽筒呈圆筒状,筒身挖几个不同形状的孔作装饰。
余处绘粉彩纹饰。
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黄地粉彩云龙纹帽筒高达29.7厘米。
筒身有六个海棠式孔,通体黄地粉彩绘六条行龙穿于朵云之中,绘画也很精细,但没有乾隆粉彩球状镂雕冠架精美。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33)嘉庆瓷器总论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33)嘉庆瓷器总论一、嘉庆的历史背景清朝自嘉庆开始由强盛走向衰退,吏治的腐败,奢华的花销,闭关锁国的态度,于内于外都埋下了祸根,各种矛盾在嘉庆的时候开始了爆发。
内有各地的农民起义,在外有列强开始觊觎。
经济、国力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
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
嘉庆皇帝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用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诏罢贡献,黜奢崇俭。
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
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嘉庆作为一位“仁君”来说是够格的,作为一位皇帝来说是可贵的。
嘉庆有很好的儒学修养,他的文学、诗歌、书法、文章都是可以的。
这一点比明朝的正德、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都好。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
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任皇帝。
翻阅清朝正史,我们找不到关于对嘉庆荒淫、贪婪、昏庸、阴险行为的记载,翻阅清人野史,也查不着他的哪怕一件风流事。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嘉庆时期瓷器的认识(1796—1820年)一、嘉庆时期瓷器的概况嘉庆一朝,景德镇御窑厂己无专司其事的督陶官。
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制作上处于因循守旧的状态。
乾隆皇帝虽然已经逊位,但仍以“太上皇”的地位威懾朝政。
因而,嘉庆初年御窑厂的烧制不过是乾隆瓷的延续;其造型式样。
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不敢僭越,因而有“乾、嘉窑”之说,而品种和数量卻己远远不及乾隆盛世。
嘉庆晚期瓷艺渐趋低下,没有什么突出的创新之作。
嘉庆瓷器的造型,较前朝无人的变化,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灯笼樽、石榴樽、多穆壶、月牙罐等,几乎与乾隆同类品一样,不看款识就难以区分。
有的粉彩器上,甚至仍写乾隆御题诗句。
前时所盛行的双耳瓶、各式壁瓶、方胜式瓶、人抱瓶、香插等,此时仍在烧制。
祭、法、供器类亦多,以后则少见。
一些精细的作品仍具乾隆时的规范;后期的器型,则相形见绌。
乾隆时期独创的一类奇巧华丽的观赏品,如昙花一现,至嘉关时已经极为少见。
但传统类及前时创烧的新品种卻基本延续下来,其胎釉和青花、粉彩的色调及一色釉品种,大都仍保持着乾隆时的风貌。
乾隆时常见的广彩、各种色地及轧道工艺的粉彩和瓶、樽类颈部加耳装饰,嘉庆时依然流行。
粉彩中的百花铺地器仍保持着昔日的风貌。
官、民有各型的餐具类和盖碗、茶具类,也大量烧造,并成为晚清时的主要品种。
外销瓷的汤罐、温盘、面盆、盖盒等,较雍正、乾隆时为多。
汝、官、哥类仿古品种仍有烧制,但较之昔日宏伟的场面和规模,己不可同日而语。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
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
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
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
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
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
清嘉庆瓷器赏析

清嘉庆瓷器赏析嘉庆早期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说明当时制瓷工艺还是有较高的水平。
到嘉庆后期,随着国内购买力的降低,青花瓷以日用瓷、粗瓷为主,陈设瓷逐渐减少。
无论从瓷器的质量还是艺术水准来看,都远不如乾隆时期。
《陶雅》一书记载:“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但一些官窑器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也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嘉庆粉彩描金桃纹盘此盘图案寓意吉祥,寿桃中有描金“万寿”二篆字。
万寿表达了或祝贺长者长寿之意,若将万寿字拉长,则表示长寿之意;若把寿字作圆形,则表示圆满长寿之意。
寿字是最受人喜爱的汉字之一,看似普通的一个“寿”字,却蕴涵着人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吉祥的追寻。
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洗炼,它所蕴含的丰富意境,几乎为每一个中国人所认知。
寿字也逐渐被图案化、艺术化,成了一个吉祥的符号。
据考,本品应烧制为嘉庆皇帝万寿节之贡品,是嘉庆早期五彩瓷器之杰出代表。
此盘其形隽秀优雅,胎体轻巧细薄,釉润而莹白,一如良玉,彩绘的折枝蟠桃,画笔工致,色泽淡雅,以少许矾红点染桃红,质感逼真,色彩素洁淡雅,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此盘开口,弧壁,圈足。
盘心绘一折枝蟠桃,枝干用赭色,叶用翠绿和草绿,蟠桃用红、黄、绿彩,叶脉用黑彩,桃中心金彩篆书“万”、“寿”二字。
外壁亦绘折枝桃,共有三枝,桃中心均用金彩篆书一“寿”字,桃尖均涂以红、黄彩,以示桃子的成熟。
底书三行“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
嘉庆青花广彩舞人盖碗(对)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织金彩瓷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著称。
清代雍正年间,随着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扩大,各类瓷器从广州出口增多,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
早期广彩近于江西彩绘,虽然吸收西洋图案的组合形式,但色彩比较单纯,并未形成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乾隆、嘉庆年间,广彩从广州民间艺术中吸收了更多的艺术营养,融会外来艺术,从而更具时代特色,其辉煌浓重的艺术风格为海内外的人们所珍重,使广彩瓷达到鼎盛。
嘉庆时期的瓷器

嘉庆时期的瓷器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清代嘉庆朝(1796—1820)生产的瓷器。
嘉庆朝早期还能承乾隆余绪,部分官窑器物尚保持较高质量,其所生产的瓷器在造型样式、图案等方面,均因循乾隆旧制。
多数器物基本能保持前朝的制作水平,有“乾嘉窑”之称。
但在品种和数量上已远远不如前朝。
嘉庆后期,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皇帝专派的督陶官,窑务改由地方官兼管。
制瓷工艺渐趋粗糙低下,与道光风格接近,故又有“嘉道窑”的说法。
官窑瓷器中出现的唯一重要新器形是帽筒,其取代了以前的圆球形带座帽架。
皇宫内的珐琅彩已经停烧。
粉彩器仍然盛行“百花不露地”的装饰,俗称“万花锦”。
有的发展为金地万花锦。
嘉庆青花色泽大多比较稳定,但部分器物青花已发色暗淡飘浮。
嘉庆瓷器纹饰总的风格是构图较呆板,笔法纤细拘谨。
图案内容流行夔龙夔凤、瓜瓞绵绵、蝙蝠、三果、松鹿、云鹤、锦鸡牡丹、花蝶、花鸟、耕织图、仕女、婴戏、寿桃、皮球花、十二月花卉、冰梅、博古图、山水、人物及吉祥语文字、梵文、锦纹、缨络纹等。
在一些民窑青花瓷器上,大量流行纤细的缠枝莲纹。
其花朵内常密布针状细纹,这些针状细纹外端并不平齐。
从其勾画的力度及精细程度看,比同治、光绪时同类器物精神。
款识,官窑以篆书为主,楷书少见。
字体特点类乾隆。
篆书款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横款,无框栏。
楷书款亦六字三行横列,有双圈。
白釉盘类这种楷书款为刻款。
民窑款识楷、篆字体兼有,较草率,篆款亦常夹减笔字。
蓝地描金贲巴壶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婴戏图碗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婴戏图碗:碗形硕大周正。
内施白釉,外壁以珊瑚红彩为地,金彩绘楼台庭院,粉彩绘婴戏图,群婴或相戏缸旁,或捧松鼠于怀,或燃点爆竹,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绘画精细,颜色鲜艳,喜庆色彩浓厚,为嘉庆官窑粉彩器之精品,较为少见。
嘉庆民窑瓷器及器型特征

嘉庆民窑瓷器及器型特征
嘉庆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
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
嘉庆朝历时25年,但民窑存世并不多,器型虽无多创新,但品种仍较为丰富,以瓶、尊、罐、炉、盆、盒、碗等最为多常见。
虽无惊人之作,丑陋之作也不多见,大体维持在稍低于乾隆的水平。
瓶:颈细长,肩下移、耳下移,甚至耷拉在肩部;
尊:此器造型一如前朝,造型端庄,与前朝稍有不同的是撇口而非敛口;
罐:收口,长弧腹,平底,体形较圆;
炉:四方盘口直颈、四分裆足式最为流行,另见有三足筒式炉、三足钵式炉,多为连接而成,腹部上提,下收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案纹饰:一、主要有龙纹、夔龙纹;二、花卉题材:有缠枝莲、勾莲八宝、灵芝、博古;三、人物纹:以婴戏十六子居多;四、文字:梵文、诗句,瓷器上的御制诗装饰仍有烧制,多见于茶壶、茶碗、茶托上。
还有些仿明初永宣时期的造型,如玉壶春瓶、梅瓶、贯耳瓶、执壶等,纹饰有海水蕉叶纹、竹石芭蕉纹、开光折枝桃等纹饰。
故宫博物院延禧宫正在展出的嘉庆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嘉庆一朝的瓷器,正处于从乾隆制瓷高峰逐渐走向衰微的时期。早期延续乾隆时期风格,有些粉彩瓷器上甚至仍书写乾隆御题诗句,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嘉庆时期烧制的瓷器还有的落乾隆款,有的落本朝款;嘉庆晚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器形显得笨拙。但瓷器的数量和器形、品种、纹饰题材等方面都有所减少,烧造工艺总体上也明显不如乾隆时期精细,瓷器走向衰退的迹象逐渐明显。嘉庆时期瓷器品种多延续乾隆时期的,主要由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青釉、红釉、天蓝釉、霁兰釉、茶叶末釉、窑变釉、哥釉等单色釉以及黄釉、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传统品种。
红彩款识一般用在彩瓷上,大部分器物底部施有松石绿釉,在书款部位留出白釉,在白釉上用红彩书款,无边框。少量彩瓷底部不施松是绿釉,直接在白釉上书写红款,字的排列仍延续乾隆时期最常见的六字三行的方式。也有少量金彩款识,如白花不落地彩瓷上书名款,主要见有懋勤殿、彩华堂制、种芝堂制、志勤堂、庆宜堂制、寿颐堂制、诚信堂、王庆堂制、嘉荫堂斋古山人造、嘉荫堂制、嘉荫堂藏、一善堂制、植本堂、、润碧轩制、澄怀轩藏、春江花月楼、永茂源记、永源成记、完颜氏、俊公自制、福海珍藏。多书写于文具、餐具、祭器等器上。干支纪年宽有嘉庆年制、嘉庆元年、嘉庆戊午事敬堂制、嘉庆已未年、嘉庆己巳年子恬造、嘉庆癸酉行有恒堂制、嘉庆廿三年九思堂等。
嘉庆时期瓷器造型主要以生活器皿为主,乾隆时期盛行一时的观赏瓷已比较少见,传世器 物造型较乾隆时期为少。器形大都与乾隆时期相似,有各式瓶、罐、尊、茶壶、碗、盘、杯等,仍喜饰不同式样的双耳,有些创新造型,如帽筒,官窑烧制的帽筒,一改前朝的圆球形带座冠架,为直筒形,有的还有镂空,此形制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时期。香插、鼻烟壶的烧造也有一定数量,祭、法、供器仍有制作,外销瓷中的汤盆、温盘、盖盒比雍、乾时期为多。嘉庆时期瓷器的胎釉早期还保持乾隆时期特征,制作比较精细,而后略为粗糙,粉彩瓷器还延续乾隆时挂绿里的做法。
民窑书喜字的罐较多,一般民窑款 识楷、篆并用,有四、六字之分,字体大都草率,有的带有双方栏。与乾隆民窑一样,有的款字难以识别
月花卉杯仍烧制。
嘉庆青花云龙纹葫芦瓶)
款识上也基本延续乾隆风格,四、六字款都有,以六字篆书款为常见,有书写与刻划之分,多青花、红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识字体规整;民窑青花款为主,字体草率。
主要品种简介如下:
绘画方法流行一种淡描双勾不填色,民窑多见,有凤尾尊、罐、粥罐、盖缸、烛台等。纹饰多为缠枝花纹。有的缠枝花中饰喜字,有的为缠枝花蝶样花卉。青花色调大多还保持稳定,但一些青花开始出现色调黯淡漂浮的现象。
釉里红
釉里红器物有各式瓶:葫芦瓶、直颈瓶、天球瓶、碗、盒等;釉里红色趋于黯淡。还有些青花釉里红器物,两种色彩对比也不如雍乾时期水平。
纹饰方面直接继承乾隆时期风格,纹饰繁琐,色地粉彩流行,吉祥图案使用较多,开始出现反应窑事内容的题材,传世有斗彩烧窑图折腰碗、粉彩烧窑图四方盆、六方盆及瓶等。乾隆时期常见的各种色地轧道工艺、白花不落地技法以及瓶罐、尊类颈部加饰双耳的做法嘉庆仍然盛行、官窑传统的龙凤碗、十二
彩瓷大量制作,品种有
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等;除上述彩瓷仍流行外,还盛行描金装饰。红彩瓷器嘉庆时期也比较流行,有茶壶、盖杯、托盘、水丞纹饰有诗句、云龙、桃蝠等。嘉庆时期还在广州烧制广 彩瓷器。
嘉庆瓷器的品种与款识解析
上一张2/2下一张
浏览大图
进入清代中晚期,在经历了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康雍乾盛世之后,随着国力的减弱,瓷器的生产有所变化,虽然有些瓷器还保持有前朝的遗风,但瓷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减少了。从故宫收藏的情况来看,造型以日用瓷数量为多,陈设瓷明显减少,创新造型不多,器物胎体比较厚重,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波浪釉、菊皮釉明显;釉面白度变灰,坚硬性减小。康雍乾时期很多名贵品种消失,黄地、黄地粉彩器物增多。一些青花的颜色由青翠变为灰暗,仿、钧、官、哥等五大名窑的釉色虽仍烧造,但质量大不如前,烧造数量与规模也不能与前世相提并论;在装饰方面,吉祥图案增加,其他纹饰题材减少,烧瓷技艺减退,款识趋于简单。
粉彩
粉彩数量较多,造型有:梅瓶、双耳瓶、双耳扁瓶、撇口瓶、直颈瓶、盖罐、茶壶、盖杯、烟壶、帽筒、多穆壶、长方盒、葫芦形壁瓶、香插碗、盆、碗、盘等;纹饰以山水、花草、瓜果居多。花卉纹饰有牡丹、莲花、宝相花、缠枝花、花鸟;人物多婴戏题材、婴戏以开光图案最多,动物中鹿纹常见,多与花卉组合为吉祥纹样题材。如桃鹿、鹿莲等;其他吉祥纹样有蝠寿、桃蝠灵芝、三阳开泰、勾莲寿字等;色地粉彩多开光式布局或局部为色地,主题纹饰为粉彩,色地上仍有轧道工艺,但总体上不如乾隆时期的精细。龙纹、夔龙仍有烧制,龙纹与宝相花、灵芝组合,也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嘉道瓷器上常出现无双普内容的诗句见于粉彩盘、碗、杯、瓶上,以民窑器物为多,构成了清代中叶瓷器纹样中用文字作装饰题材的新特点,无双普内容广泛,文人、名将、节妇、烈女,凡人们崇拜的对象都可以在文中得到表现。
青花器物主要有绶带耳葫芦扁瓶、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赏瓶、双耳扁瓶、直口瓶、撇口瓶、戟耳瓶、贯耳瓶、洗口瓶、胆瓶、方瓶、葫芦瓶、如意耳尊、灯笼尊、象耳尊、海棠式尊、莲花尊、石榴尊、扁壶、盉壶、执壶、烟壶、茶壶、花浇、薰、灯台、炉、缸、渣斗、壮罐、笔筒、花盆、盒、水丞、色碟、海棠洗、茶托、碗、盖碗、方斗杯、盘等。此外青花系列品种有青釉青花天球瓶、攒盘、盘;青花地白花碗、盘;黄釉青花天球瓶、椎把瓶、碗盘。青花红彩杯盘、青花绿彩罐、青花黄彩碗、盘、青花胭脂彩观音瓶等。
斗彩
斗彩瓷器嘉庆时期仍有少量制作,器形有梅瓶、双耳瓶、撇口瓶、盖罐等。纹饰有飞凤牡丹、花卉蝙蝠、缠枝瓜蝶、莲蝠、折枝花等。梅瓶的形制、纹饰完全模仿乾隆时期的斗彩造型,只是形体略小。总体风格与乾隆斗彩相似。有的不书款,但大多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书款。
广彩瓷器
广彩为“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清代时主要用于外销。广彩瓷是将景德镇烧好的白瓷运至广州,根据需要和来样施加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大量使用金彩,故名。这种瓷器目前国外流传较多,国内以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最为丰富。广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嘉、道以后延续烧造。其特点是:色彩丰富,大量使用金彩,形成华丽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彩瓷相比较,借鉴同时代的五彩、粉彩等彩瓷的绘画技法,原料有小部分是景德镇的原料,大部分是本地配制的料彩。如水青(似青花)、西红(似胭脂红,浅而鲜)、大红(似矾红)、大绿(翠黄明亮)、麻色(绘西洋题材)、金彩、紫彩(水青、西红配制,色较淡)等。从绘画技法来说,五彩多用单线平涂、粉彩没骨法、广彩似工笔重彩。广彩器物造型有传统与外来风格两种各 式瓶、罐、缸、碗、盘、盆、奶杯、双柄杯及动物形盒子。纹饰也有中国传统图案,花卉、山水、人物、动物题材;另外有外国风
款识
嘉庆朝款识以朝代款为主,也有一些堂名款,书体楷书稍有增多,篆书仍占有相当比例。形成楷、篆并用,六字、四字款都有,以六字款为多,以青花、红彩款为常见,此外也有金彩款。
青花款多在青花以及白地粉彩极少量色地粉彩瓷器上出现,以六字款为常见,款字的排列方法延续乾隆时期的六字三行的排列形式,无边框,字体书写规整,笔画较为纤细。
青花
青花瓷是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嘉庆时期仍然烧造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器物造型、装饰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大,有些器物与乾隆时期的完全一样,只是款识不同,如官窑中的玉壶春瓶、赏瓶、蒜头瓶、高足杯等不看款识很难区分。有些造型为仿明代的;青花器物中大件器物的比例减少,器物造型的气势也不如雍、乾盛世时的气 魄宏大。
景、 人物、纹章、徽章、文字、西洋花卉等。构图上受五彩、粉彩影响,喜采用开光装饰。
嘉庆广彩瓷器造型主要有盘、碟、盆之类,器形种类比前朝减少,纹饰有西洋风景人物、人物、花鸟、花卉、婴戏、山水、纹章等。从装饰纹样来看,有些还保持乾隆时期繁复的纹饰风格,如广彩人物风景盘、广彩人物风景花瓣式碟、广彩山水风景盘等;有些纹饰如花鸟、花卉纹、纹章的绘制比较简洁,如纹章花卉盘、广彩花鸟纹花式碟、广彩花卉纹花式盆。纹章花卉盘,口沿用黒、金彩绘边饰,盘内壁及底周边绘花卉两周,中心为葡萄牙皇室贵族曼努帕斯·德·山德阿·卡斯特罗的纹章。
颜色釉
颜色釉瓷器除红釉、蓝釉、冬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炉钧釉与前朝大致相同外,其他釉色质量开始下降。主要器形线条不流畅,施釉不匀,釉中多见黑疵,器底波浪釉明显。其中制作较好的有青釉月牙罐、灯笼尊等,与乾隆时期同类相似,有些粉彩中的黄釉的制作也保持了一定水平。##分页标题#e
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