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数创编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欧阳歌谷(2021.02.01)考试目标【数与代数】1.有理数(1)有理数的意义(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5)乘方的意义(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2.实数(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代数式(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4)求代数式的值(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4.方程与方程组(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意义(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6.函数(1)常量、变量的意义(2)举出函数的实例(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求函数值(7)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8)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9)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意义(10)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法(1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12)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3)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14)理解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5)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16)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17)运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18)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19)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7.图形的认识(1)认识点、线、面(2)角的概念与表示(3)认识度、分、秒,能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4)角的大小比较或估计(5)角度的和差计算(6)角平分线及其性质8.相交线与平行线(1)补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2)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3)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跳平行线之间的距离(5)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6)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7)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9)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10)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9.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2)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三角形中线及其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概念(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8)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条件(9)勾股定理及其简单运用10.四边形(1)多边形的概念(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之关系间的(6)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7)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8)判定等腰梯形的依据11.圆(1)圆及其有关概念(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3)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圆的简单性质(5)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6)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7)切线的概念(8)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9)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10)计算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2.尺规作图(1)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4)对于尺规作图题,应保留作图痕迹13.视图与展开图(1)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2)判断简单物体(基本几何体地简单组合)的三视图(3)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几何体或简单物体的实物原型(4)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5)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6)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14.图形与变换(1)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3)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4)找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6)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7)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8)应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或他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9)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5.图形的相似(1)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2)黄金分割(3)图形相似、三角形相似的概念(4)图形相似的简单性质(5)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依据(6)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相似(7)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6.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的概念(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7.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4)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5)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18.图形与证明(1)证明的作用、反例的作用(2)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3)命题的构成(区分条件与结论)(4)逆命题的概念(5)两个互逆命题的关系(6)反证法的含义(7)综合法证明的格式(8)掌握下列“证明的依据”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9)利用“证明的依据”(上一条目)中的基本事实证明下列命题: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与一点(外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统计与概率】19.统计(1)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2)抽样的意义(3)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4)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6)加权平均数的概念(7)加权平均数的计算(8)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9)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10)极差和方差的概念(11)极差和方差的计算(12)用极差和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13)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14)频数、频率的概念(15)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16)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及其应用(17)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18)从有关实际问题的资料中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19)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0.概率(1)概率的意义(2)运用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3)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5)理解大量重复实验的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实践与综合运用(课题学习)】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学习领域的内容进行课题学习内容的考核,要求如下:(1)有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分析)之欧阳物创编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分析)之欧阳物创编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 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问题原型:饮马问题 造桥选址问题 (完全平方公式 配方求多项式取值 二次函数顶点)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条件:如下左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的值最小.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 .A B A '′P l(1)求证:△AMB≌△ENB;(2)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3)当AM+BM+CM的最小值为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例2、如图13,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为(1,4),交x轴于A、B,交y轴于D,其中B点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4,过点A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交y轴于点F,其中E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为PQ上一动点,则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D、G、F、H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过点T作x的垂线,垂足为M,过点M作直线MN∥BD,交线段AD于点N,连接MD,使△DNM∽△BMD,若存在,求出点T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如图1,四边形AEFG与ABCD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b≥2a),且点F在AD上(以下问题的结果可用a,b表示)(1)求S△DBF;(2) 把正方形AEFG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450得图2,求图2中的S△DBF;(3) 把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任意角度,在旋转过程中,S△DBF是否存在最大值,最小值?如果存在,试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圆的最值问题(含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中考数学圆的最值问题(含答案)之欧阳学创编

数学组卷圆的最值问题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4春•兴化市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为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为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BOC=m,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B.C.D.2.(2013•武汉模拟)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 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A.3B.6C.D.3.(2014•武汉模拟)如图,P为⊙O内的一个定点,A为⊙O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AO分别与⊙O交于B、C两点.若⊙O的半径长为3,OP=,则弦BC的最大值为()A.2B.3C.D.34.(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扇形AOD中,∠AOD=90°,OA=6,点P为弧AD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和D重合),PQ⊥OD于Q,点I为△OPQ的内心,过O,I和D三点的圆的半径为r.则当点P在弧AD上运动时,r的值满足()A.0<r<3B.r=3C.3<r<3D.r=35.(2010•苏州)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是()A.2B.1C.D.6.(2013•市中区模拟)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6),⊙C的圆心坐标为(0,7),半径为5.若P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PB 与x轴交于点D,则△ABD面积的最大值是()A.63B.31C.32D.307.(2013•枣庄)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A.90°B.60°C.45°D.30°二.填空题(共12小题)8.(2013•武汉)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9.(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为BD的中点,在D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10.(2012•宁波)如图,△ABC中,∠BAC=60°,∠ABC=45°,AB=2,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11.(2015•峨眉山市一模)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10,OA与⊙O相交于点P,AB 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O 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12.(2013•长春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C=12,BC=5,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点P、Q,则PQ长的最小值为.13.(2013•陕西)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直线EF与⊙O交于G、H两点.若⊙O的半径为7,则GE+FH的最大值为.14.(2013•咸宁)如图,在Rt△AOB中,OA=OB=3,⊙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 的一条切线PQ(点Q为切点),则切线PQ的最小值为.15.(201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16.(2011•苏州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O,P是⊙O是一动点且P在第一象限内,过P作⊙O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则线段AB的最小值是.17.(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AD相切,且DE与⊙O相切于E 点.若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28,且DE=4,则sin∠ODE=.18.(2014春•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A(1,y1),B(2,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19.(2015•泰兴市二模)如图,定长弦CD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滑动(点C、D与点A、B不重合),M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8,PM=l,则l的最大值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20.(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交⊙O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21.(2014春•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G,连接BE交AG于H.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解决下列问题:(1)求证:BE⊥AG;(2)求线段DH的长度的最小值.22.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在AB的两侧有定点C和动点P,AB=5,AC=3.点P在上运动(点P不与A,B重合),CP交AB于点D,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1)求∠P的正切值;(2)当CP⊥AB时,求CD和CQ的长;(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CQ取到最大值?求此时CQ的长.23.(2013•日照)问题背景: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 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则点C 即为所求.(1)实践运用: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2)知识拓展: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24.(2012•苏州)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O A D B C E F 直线l 相切于点A ,点P 是直径AB 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C ,PC 与⊙O 交于点D ,连接PA 、PB ,设PC 的长为x (2<x <4).(1)当x=时,求弦PA 、PB 的长度;(2)当x 为何值时,PD•CD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26、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A.4B.23C.322D.227、 如图,已知直角△AOB 中,直角顶点O 在半径为1的圆心上,斜边与圆相切,延长AO ,BO 分别与圆交于C ,D .试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初中数学组卷圆的最值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4春•兴化市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为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 ∠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0B .C .D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C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周上,只有当OC与圆A相切(即到C点)时,∠BOC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此时的OC,求出∠BOC=∠CAO,根据解直角三角形求出此时的值,根据tan∠BOC的增减性,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C在以A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周上,只有当OC与圆A相切(即到C点)时,∠BOC最小,AC=2,OA=3,由勾股定理得:OC=,∵∠BOA=∠ACO=90°,∴∠BOC+∠AOC=90°,∠CAO+∠AOC=90°,∴∠BOC=∠OAC,tan∠BOC=tan∠OAC==,随着C的移动,∠BOC越来越大,∵C在第一象限,∴C不到x轴点,即∠BOC<90°,∴tan∠BO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能确定∠BOC的变化范围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2.(2013•武汉模拟)如图∠BAC=60°,半径长1的⊙O 与∠BAC的两边相切,P为⊙O上一动点,以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的⊙P交射线AB、AC于D、E两点,连接DE,则线段DE长度的最大值为()A.3B.6C.D.【考点】切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AO并延长,与圆O交于P点,当AF垂直于ED时,线段DE长最大,设圆O与AB相切于点M,连接OM,PD,由对称性得到AF为角平分线,得到∠FAD为30度,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M垂直于AD,在直角三角形AOM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O的长,由AO+OP求出AP的长,即为圆P的半径,由三角形AE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DP为角平分线,在直角三角形PFD中,利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PF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D的长,由DE=2FD求出DE的长,即为DE的最大值.【解答】解:连接AO并延长,与ED交于F点,与圆O 交于P点,此时线段ED最大,连接OM,PD,可得F为ED的中点,∵∠BAC=60°,AE=AD,∴△AED为等边三角形,∴AF为角平分线,即∠FAD=30°,在Rt△AOM中,OM=1,∠OAM=30°,∴OA=2,∴PD=PA=AO+OP=3,在Rt△PDF中,∠FDP=30°,PD=3,∴PF=,根据勾股定理得:FD==,则DE=2FD=3.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2014•武汉模拟)如图,P为⊙O内的一个定点,A 为⊙O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AO分别与⊙O交于B、C两点.若⊙O的半径长为3,OP=,则弦BC的最大值为()A.2B.3C.D.3【考点】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当OP⊥AB时,弦BC最长,根据三角形相似可以确定答案.【解答】解:当OP⊥AC时,弦BC最长,又∵AC是直径,∴∠CBA=90°,所以△APO∽△ABC,∴,又∵OP=,∴BC=2.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0这一性质的应用,以及如何取线段最值问题的做法,用好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扇形AOD中,∠AOD=90°,OA=6,点P为弧AD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和D重合),PQ⊥OD于Q,点I为△OPQ的内心,过O,I和D三点的圆的半径为r.则当点P在弧AD上运动时,r的值满足()A.0<r<3B.r=3C.3<r<3D.r=3【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分析】连OI,PI,DI,由△OPH的内心为I,可得到∠PIO=180°﹣∠IPO﹣∠IOP=180°﹣(∠HOP+∠OPH)=135°,并且易证△OPI≌△ODI,得到∠DIO=∠PIO=135°,所以点I在以OD为弦,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135°的一段劣弧上;过D、I、O三点作⊙O′,如图,连O′D,O′O,在优弧AO取点P′,连P′D,P′O,可得∠DP′O=180°﹣135°=45°,得∠DO′O=90°,O′O=3.【解答】解:如图,连OI,PI,DI,∵△OPH的内心为I,∴∠IOP=∠IOD,∠IPO=∠IPH,∴∠PIO=180°﹣∠IPO﹣∠IOP=180°﹣(∠HOP+∠OPH),而PH⊥OD,即∠PHO=90°,∴∠PIO=180°﹣(∠HOP+∠OPH)=180°﹣(180°﹣90°)=135°,在△OPI和△ODI中,,∴△OPI≌△ODI(SAS),∴∠DIO=∠PIO=135°,所以点I在以OD为弦,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135°的一段劣弧上;过D、I、O三点作⊙O′,如图,连O′D,O′O,在优弧DO取点P′,连P′D,P′O,∵∠DIO=135°,∴∠DP′O=180°﹣135°=45°,∴∠DO′O=90°,而OD=6,∴OO′=DO′=3,∴r的值为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2010•苏州)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2),⊙C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是()A.2B.1C.D.【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由于OA的长为定值,若△ABE的面积最小,则BE的长最短,此时AD与⊙O相切;可连接CD,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D的长,即可得到△ADC 的面积;易证得△AEO∽△A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出△AOE的面积,进而可得出△AOB和△AOE的面积差,由此得解.【解答】解:若△ABE的面积最小,则AD与⊙C相切,连接CD,则CD⊥AD;Rt△ACD中,CD=1,AC=OC+OA=3;由勾股定理,得:AD=2;∴S△ACD=AD•CD=;易证得△AOE∽△ADC,∴=()2=()2=,即S△AOE=S△ADC=;∴S△ABE=S△AOB﹣S△AOE=×2×2﹣=2﹣;另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更简单!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能够正确的判断出△BE 面积最小时AD与⊙C的位置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3•市中区模拟)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6),⊙C的圆心坐标为(0,7),半径为5.若P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PB与x 轴交于点D,则△ABD面积的最大值是()A.63B.31C.32D.30【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当直线BP与圆相切时,△ABD的面积最大,易证△OBD∽△P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得OD的长,则AD的长度可以求得,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当直线BP与圆相切时,△ABD的面积最大.连接PC,则∠CPB=90°,在直角△BCP中,BP===12.∵∠CPB=90°.∴∠DOB=∠CPB=90°又∵∠DBP=∠CBP,∴△OBD∽△PBC,∴===,∴OD=PC=.∴AD=OD+OA=+8=,∴S△ABD=AD•OB=××6=3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理解△ADB的面积最大的条件是关键.7.(2013•枣庄)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A.90°B.60°C.45°D.30°【考点】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当AP与⊙O相切时,∠OAP有最大值,连结OP,根据切线的性质得OP⊥AP,由OB=AB得OA=2OP,然后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得到此时∠OAP的度数.【解答】解:当AP与⊙O相切时,∠OAP有最大值,连结OP,如图,则OP⊥AP,∵OB=AB,∴OA=2OP,∴∠PAO=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填空题(共12小题)8.(2013•武汉)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1.【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CD,∠BAD=∠CDA,∠ADG=∠CD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2,利用“SAS”证明△ADG和△C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2=∠3,从而得到∠1=∠3,然后求出∠AHB=90°,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AB=1,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AD=CD,∠BAD=∠CDA,∠ADG=∠CDG,在△ABE和△DCF中,,∴△ABE≌△DCF(SAS),∴∠1=∠2,在△ADG和△CDG中,,∴△ADG≌△CDG(SAS),∴∠2=∠3,∴∠1=∠3,∵∠BAH+∠3=∠BAD=90°,∴∠1+∠BAH=90°,∴∠AHB=180°﹣90°=90°,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则OH=AO=AB=1,在Rt△AOD中,OD===,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H+DH>OD,∴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最小值=OD﹣OH=﹣1.(解法二:可以理解为点H是在Rt△AHB,AB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当O、H、D三点共线时,DH长度最小)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出DH最小时点H的位置是解题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9.(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AC=4,BC=3,点D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为BD的中点,在D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CM<.【考点】轨迹.【分析】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得CE和EM的长,然后在△CEM中根据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作AB的中点E,连接EM、CE.在直角△ABC中,AB===5,∵E是直角△ABC斜边AB上的中点,∴CE=AB=.∵M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ME=AD=1.∴在△CEM中,﹣1<CM<+1,即<CM<.故答案是:<CM.【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要结合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10.(2012•宁波)如图,△ABC中,∠BAC=60°,∠ABC=45°,AB=2,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考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为△ABC的边BC 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此时线段EF=2EH=20E•sin∠EOH=20E•sin60°,因此当半径OE最短时,EF最短,连接OE,OF,过O点作OH⊥EF,垂足为H,在Rt△ADB中,解直角三角形求直径AD,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EOF=∠BAC=60°,在Rt△EOH中,解直角三角形求EH,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解答】解:由垂线段的性质可知,当AD为△ABC的边BC上的高时,直径AD最短,如图,连接OE,OF,过O点作OH⊥EF,垂足为H,∵在Rt△ADB中,∠ABC=45°,AB=2,∴AD=BD=2,即此时圆的直径为2,由圆周角定理可知∠EOH=∠EOF=∠BAC=60°,∴在Rt△EOH中,EH=OE•sin∠EOH=1×=,由垂径定理可知EF=2EH=.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运动变化,找出满足条件的最小圆,再解直角三角形.11.(2015•峨眉山市一模)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10,OA与⊙O相交于点P,AB 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若⊙O 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2≤r<10.【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首先证明AB=AC,再根据已知得出Q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求出OE<r,求出r范围即可.【解答】解:连接OB.如图1,∵AB切⊙O于B,OA⊥AC,∴∠OBA=∠OAC=90°,∴∠OBP+∠ABP=90°,∠ACP+∠APC=90°,∵OP=OB,∴∠OBP=∠OPB,∵∠OPB=∠APC,∴∠ACP=∠ABC,∴AB=AC,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作OE⊥MN,如图2,∴OE=AC=AB=,又∵圆O与直线MN有交点,∴OE=≤r,∴≤2r,即:100﹣r2≤4r2,∴r2≥20,∴r≥2.∵OA=10,直线l与⊙O相离,∴r<10,∴2≤r<10.故答案为:2≤r<1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12.(2013•长春模拟)如图,在△ABC中,∠C=90°,AC=12,BC=5,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A、CB分别相交于点P、Q,则PQ长的最小值为.【考点】切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分析】过C作CD⊥AB于D,在△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B=13,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CD=,当CD为过C点的圆的直径时,此时圆的直径最短,是,求出PQ为圆的直径即可.【解答】解:过C作CD⊥AB于D,在△ABC中,∠C=90°,AC=12,BC=5,由勾股定理得:AB=13,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S=AC×BC=AB×CD,CD=,当CD为过C点的圆的直径时,此时圆的直径最短,是,∵∠BCA=90°,∴PQ为圆的直径,即此时PQ的长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圆周角定理,垂线段最短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圆的直径.13.(2013•陕西)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 的中点,直线EF与⊙O交于G、H两点.若⊙O的半径为7,则GE+FH的最大值为10.5.【考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由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EF=AB=3.5为定值,则GE+FH=GH﹣EF=GH﹣3.5,所以当GH取最大值时,GE+FH有最大值.而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故当GH为⊙O的直径时,GE+FH有最大值14﹣3.5=10.5.【解答】解:当GH为⊙O的直径时,GE+FH有最大值.当GH为直径时,E点与O点重合,∴AC也是直径,AC=14.∵∠ABC是直径上的圆周角,∴∠ABC=90°,∵∠C=30°,∴AB=AC=7.∵点E、F分别为AC、BC的中点,∴EF=AB=3.5,∴GE+FH=GH﹣EF=14﹣3.5=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结合动点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一定难度.确定GH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4.(2013•咸宁)如图,在Rt△AOB中,OA=OB=3,⊙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PQ(点Q为切点),则切线PQ的最小值为2.【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连接OP、OQ,根据勾股定理知PQ2=OP2﹣OQ2,可得当OP⊥AB时,即线段PQ最短,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OP、OQ.∵PQ是⊙O的切线,∴OQ⊥PQ;根据勾股定理知PQ2=OP2﹣OQ2,∴当PO⊥AB时,线段PQ最短,∵在Rt△AOB中,OA=OB=3,∴AB=OA=6,∴OP==3,∴PQ===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得到当PO⊥AB时,线段PQ最短是关键.15.(201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24.【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直线y=kx﹣3k+4必过点D(3,4),求出最短的弦CB是过点D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再求出OD的长,再根据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求出OB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直线y=kx﹣3k+4=k(x﹣3)+4,∴k(x﹣3)=y﹣4,∵k有无数个值,∴x﹣3=0,y﹣4=0,解得x=3,y=4,∴直线必过点D(3,4),∴最短的弦CB是过点D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点D的坐标是(3,4),∴OD=5,∵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圆的半径为13,∴OB=13,∴BD=12,∴BC的长的最小值为24;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用到的知识点是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的有关性质,关键是求出BC最短时的位置.16.(2011•苏州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为半径画⊙O,P是⊙O是一动点且P在第一象限内,过P作⊙O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则线段AB的最小值是4..【考点】切线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如图,设AB的中点为C,连接OP,由于AB是圆的切线,故△OPC是直角三角形,有OP<OC,所以当OC与OP重合时,OC最短;【解答】解:(1)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连接OP,∵AB切⊙O于P,∴OP⊥AB,取AB的中点C,∴AB=2OC;当OC=OP时,OC最短,即AB最短,此时AB=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利用了切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属于基础性题目.17.(2015秋•江阴市校级期中)如图,⊙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AD相切,且DE与⊙O相切于E 点.若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28,且DE=4,则sin∠ODE=.【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分析】先证得四边形ANOM是正方形,求出AM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得OD的长,根据解直角三角形求出即可.【解答】解:设切线AD的切点为M,切线AB的切点为N,连接OM、ON、O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28,∴AD=AB=7,∠A=90°,∵圆O与正方形ABCD的两边AB、AD相切,∴∠OMA=∠ONA=90°=∠A,∵OM=ON,∴四边形ANOM是正方形,∵AD和DE与圆O相切,∴OE⊥DE,DM=DE=4,∴AM=7﹣4=3,∴OM=ON=OE=3,在RT△ODM中,OD==5,∵OE=OM=5,∴sin∠OD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M长和得出DE=DM.18.(2014春•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A(1,y1),B(2,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3,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A点坐标为(1,1),B点坐标为(2,),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PA﹣PB|≤AB,当点P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取等号,则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然后确定直线y=﹣x+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解答】解:把A(1,y1),B(2,y2)代入y=得y1=1,y2=,则A点坐标为(1,1),B点坐标为(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A(1,1),B(2,)代入得,解得,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因为|PA﹣PB|≤AB,所以当点P为直线AB与x轴的交点时,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把y=0代入y=﹣x+得﹣x+=0,解得x=3,所以P点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19.(2015•泰兴市二模)如图,定长弦CD在以AB为直径的⊙O上滑动(点C、D与点A、B不重合),M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P⊥AB于点P,若CD=3,AB=8,PM=l,则l的最大值是4.【考点】垂径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当CD∥AB时,PM长最大,连接OM,OC,得出矩形CPOM,推出PM=OC,求出OC长即可.【解答】解:法①:如图:当CD∥AB时,PM长最大,连接OM,OC,∵CD∥AB,CP⊥CD,∴CP⊥AB,∵M为CD中点,OM过O,∴OM⊥CD,∴∠OMC=∠PCD=∠CPO=90°,∴四边形CPOM是矩形,∴PM=OC,∵⊙O直径AB=8,∴半径OC=4,即PM=4,故答案为:4.法②:连接CO,MO,根据∠CPO=∠CM0=90°,所以C,M,O,P,四点共圆,且CO为直径.连接PM,则PM为⊙E的一条弦,当PM为直径时PM最大,所以PM=CO=4时PM最大.即PMmax=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找出符合条件的CD的位置,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三.解答题(共5小题)20.(2013•武汉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为直径作⊙D,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圆O,C为半圆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动点,射线AC 交⊙O于点E,BC=a,AC=b.(1)求证:AE=b+a;(2)求a+b的最大值;(3)若m是关于x的方程:x2+ax=b2+ab的一个根,求m的取值范围.【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首先连接BE,由△OAB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B=60°,又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E的度数,又由AB为⊙D的直径,可求得CE的长,继而求得AE=b+a;(2)首先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可得(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即可求得答案;(3)由x2+ax=b2+ab,可得(x﹣b)(x+b+a)=0,则可求得x的值,继而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连接BE,∵△OAB为等边三角形,∴∠AOB=60°,∴∠AEB=30°,∵AB为直径,∴∠ACB=∠BCE=90°,∵BC=a,∴BE=2a,CE=a,∵AC=b,∴AE=b+a;(2)过点C作CH⊥AB于H,在Rt△ABC中,BC=a,AC=b,AB=1,∴a2+b2=1,∵S△ABC=AC•BC=AB•CH,∴AC•BC=AB•CH,∴(a+b)2=a2+b2+2ab=1+2ab=1+2CH•AB=1+2CH≤1+2AD=1+AB=2,∴a+b≤,故a+b的最大值为,(3)∵x2+ax=b2+ab,∴x2﹣b2+ax﹣ab=0,∴(x+b)(x﹣b)+a(x﹣b)=0,∴(x﹣b)(x+b+a)=0,∴x=b或x=﹣(b+a),当m=b时,m=b=AC<AB=1,∴0<m<1,当m=﹣(b+a)时,由(1)知AE=﹣m,又∵AB<AE≤2AO=2,∴1<﹣m≤2,∴﹣2≤m<﹣1,∴m的取值范围为0<m<1或﹣2≤m<﹣1.【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1.(2014春•泰兴市校级期中)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G,连接BE交AG于H.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解决下列问题:(1)求证:BE⊥AG;(2)求线段DH的长度的最小值.【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CD,∠BAD=∠CDA,∠ADG=∠CDG,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1=∠2,利用“边角边”证明△ADG和△CD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2=∠3,从而得到∠1=∠3,然后求出∠AHB=90°,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然后求出OH=AB=1,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AD=CD,∠BAD=∠CDA,∠ADG=∠CDG,在△ABE和△DCF中,,∴△ABE≌△DCF(SAS),∴∠1=∠2,在△ADG和△CDG中,,∴△ADG≌△CDG(SAS),∴∠2=∠3,∴∠1=∠3,∵∠BAH+∠3=∠BAD=90°,∴∠1+∠BAH=90°,∴∠AHB=180°﹣90°=90°,∴BE⊥AG;(2)解:如图,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则OH=AO=AB=2,在Rt△AOD中,OD===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H+DH>OD,∴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DH的最小值=OD﹣OH=2﹣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出DH最小时点H的位置是解题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2.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在AB的两侧有定点C和动点P,AB=5,AC=3.点P在上运动(点P不与A,B重合),CP交AB于点D,过点C作CP的垂线,与PB的延长线交于点Q.(1)求∠P的正切值;(2)当CP⊥AB时,求CD和CQ的长;(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CQ取到最大值?求此时CQ的长.【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先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CB=90°,由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P,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的正切值,故可得出CD 的长,再由垂径定理求出PC的长,由(1)中∠P的正切值即可得出CQ的长;(3)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C∽△PQC,故可得出=,故可得出CQ==PC,故当PC是⊙O的直径时CQ取得最大值,再把AB的长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AB是⊙O的直径,∴∠ACB=90°,∵AB=5,AC=3,∴BC===4,∴tan∠A==,∵∠A与∠P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tan∠P=tan∠A=;(2)∵Rt△ABC中,AC=3,BC=4,AB=5,CD⊥AB,。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语创编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之欧阳语创编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单元数与运算一、数的整除1.内容要目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二、实数1.内容要目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

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

2.基本要求(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一、整式与分式1.内容要目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2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之欧阳与创编

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之欧阳与创编

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初中数学中考计算题一.解答题(共30小题)1.计算题:①;②解方程:.2.计算:+(π﹣2013)0.3.计算:|1﹣|﹣2cos30°+(﹣)0×(﹣1)2013.4.计算:﹣.5.计算:.6..7.计算:.8.计算:.9.计算:.10.计算:.11.计算:.12..13.计算:.14.计算:﹣(π﹣3.14)0+|﹣3|+(﹣1)2013+tan45°.15.计算:.16.计算或化简:(1)计算2﹣1﹣tan60°+(π﹣2013)0+|﹣|.(2)(a﹣2)2+4(a﹣1)﹣(a+2)(a﹣2)17.计算:(1)(﹣1)2013﹣|﹣7|+×0+()﹣1;(2).18.计算:.19.(1)(2)解方程:.20.计算:(1)tan45°+sin230°﹣cos30°•tan60°+cos245°;(2).21.(1)|﹣3|+16÷(﹣2)3+(2013﹣)0﹣tan60°(2)解方程:=﹣.22.(1)计算:.(2)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3.(1)计算:(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24.(1)计算:tan30°(2)解方程:.25.计算:(1)(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1.26.(1)计算:;(2)解方程:.27.计算:.28.计算:.29.计算:(1+)2013﹣2(1+)2012﹣4(1+)2011.30.计算:.2013年6月朱鹏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计算题:①;②解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①根据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求出每一部分的值,再代入求出即可;②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出2﹣5=2x﹣1,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解答:①解:原式=﹣1﹣+1﹣,=﹣2;②解:方程两边都乘以2x﹣1得:2﹣5=2x﹣1,解这个方程得:2x=﹣2,x=﹣1,检验:把x=﹣1代入2x﹣1≠0,即x=﹣1是原方程的解.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零指数幂,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的应用,①小题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解②小题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同时要注意: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检验.2.计算:+(π﹣2013)0.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得到原式=1﹣2+1﹣+1,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1﹣2+1﹣+1 =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进行乘方或开方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也考查了零指数幂.3.计算:|1﹣|﹣2cos30°+(﹣)0×(﹣1)2013.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概念、特殊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1﹣2×+1×(﹣1)=﹣1﹣﹣1=﹣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有关运算法则.4.计算:﹣.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先进行乘方运算和去绝对值得到原式=﹣8+3.14﹣1+9,然后进行加减运算.解答:解:原式=﹣8+3.14﹣1+9 =3.14.点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评:算;有括号先算括号.5.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原式=×(﹣1)﹣1×4,然后进行乘法运算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1)﹣1×4=1﹣﹣4=﹣3﹣.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也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6..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然后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最后合并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4﹣2×﹣1+3=3.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二次根式的化简、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7.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意义和二次根式的乘法得到原式=4+1﹣4﹣,然后化简后合并即可.解答:解:原式=4+1﹣4﹣=4+1﹣4﹣2=﹣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也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和零指数幂.8.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然后合并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9+1﹣5=﹣1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是关键.9.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分别进行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的化简等运算,然后按照实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1+2×﹣2=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的化简等知识,属于基础题.10.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分别进行零指数幂、绝对值的运算,然后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继而合并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2﹣+3×﹣×=3﹣+﹣1=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了零指数幂、绝对值的运算,注意熟练掌握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1.计算:.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首先计算乘方开方运算,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原式=﹣1﹣×+(﹣1)=﹣1﹣+﹣1=﹣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理解根式的意义,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是关键.12..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化简,第二项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计算,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四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五项利用﹣1的奇次幂为﹣1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3﹣4+1﹣8﹣1+=﹣.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的知识有: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绝对值,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3.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零指数幂以及负整数指数幂得到原式=4﹣1×1﹣3﹣2,再计算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解答:解:原式=4﹣1×1﹣3﹣2 =4﹣1﹣3﹣2=﹣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也考查了零指数幂以及负整数指数幂.14.计算:﹣(π﹣3.14)0+|﹣3|+(﹣1)2013+tan45°.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乘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四个考点.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3﹣1+3﹣1+1 =5.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零指数幂、乘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化简考点的运算.15.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和cos30°=得到原式=﹣2×﹣1+2013,再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解答:解:原式=﹣2×﹣1+2013=﹣﹣1+2013=201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先进行乘方或开方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也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6.计算或化简:(1)计算2﹣1﹣tan60°+(π﹣2013)0+|﹣|.(2)(a﹣2)2+4(a﹣1)﹣(a+2)(a﹣2)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首先带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乘方,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首先利用乘法公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解答:解:(1)原式=﹣×+1+=﹣3+1+=﹣1;(2)原式=(a2﹣4a+4)+4a﹣4﹣(a2﹣4)=a2﹣4a+4+4a﹣4﹣a2+4=8.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乘法公式,理解运算顺序是关键.17.计算:(1)(﹣1)2013﹣|﹣7|+×0+()﹣1;(2).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和进行开方运算得到原式=﹣1﹣7+3×1+5,再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减运算;(2)先进行乘方和开方运算得到原式=2﹣﹣2+2﹣,然后进行加减运算.解答:解:(1)原式=﹣1﹣7+3×1+5 =﹣1﹣7+3+5=﹣8+8=0;(2)原式=2﹣﹣2+2﹣=﹣.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除,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也考查了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18.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化简,第二项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公式化简,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3+3﹣1﹣(4﹣π)=π﹣5.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涉及的知识有:立方根定义,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1)(2)解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1)由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负指数幂、零指数幂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即可将原式化简,然后求解即可求得答案;(2)首先观察方程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x+1),然后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可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来解答,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解答:解:(1)原式=﹣1×4+1+|1﹣2×|=﹣4+1+﹣1=﹣4;(2)方程两边同乘以(x﹣1)(x+1),得:2(x+1)=3(x﹣1),解得:x=5,检验:把x=5代入(x﹣1)(x+1)=24≠0,即x=﹣1是原方程的解.故原方程的解为:x=5.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方程额解法.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负指数幂、零指数幂以及绝对值的性质,注意分式方程需检验.20.计算:(1)tan45°+sin230°﹣cos30°•tan60°+cos245°;(2).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解答:解:(1)原式=1+()2﹣×+()2=1+﹣+ =;(2)原式=8﹣3﹣×1﹣1﹣4=8﹣3﹣﹣1﹣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有的顺序进行.21.(1)|﹣3|+16÷(﹣2)3+(2013﹣)0﹣tan60°(2)解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计算,第二项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除法运算,第三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得到结果;(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原式=3﹣2+1﹣3=﹣1;(2)去分母得:3(5x﹣4)=2(2x+5)﹣6(x﹣2),去括号得:17x=34,解得:x=2,经检验x=2是增根,原分式方程无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实数的运算,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欧阳与创编 2021.03.0822.(1)计算:.(2)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详解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详解(试题部分)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作答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井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 如果x y >,那么下列正确的是( )A. 55x y +<+B. 55x y −<−C. 55x y >D. 55x y −>−2. 函数2()3xf x x −=−的定义域是( ) A. 2x =B. 2x ≠C. 3x =D. 3x ≠3. 以下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是( ) A. 260x x −= B.290x -=C. 2660x x −+=D. 2690x x −+=4. 科学家同时培育了甲乙丙丁四种花,从甲乙丙丁选个开花时间最短的并且最平稳的.A. 甲种类B. 乙种类C. 丙种类D. 丁种类5. 四边形ABCD 为矩形,过A C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过B D 、作对角线AC 的垂线,如果四个垂线拼成一个四边形,那这个四边形为( ) A. 菱形B. 矩形C. 直角梯形D. 等腰梯形6. 在ABC 中,3AC =,4BC =,5AB =,点P 在ABC 内,分别以A B P 、、为圆心画,圆A 半径为1,圆B 半径为2,圆P 半径为3,圆A 与圆P 内切,圆P 与圆B 的关系是( ) A. 内含B. 相交C. 外切D. 相离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8分)7. 计算:()324x =___________.8. 计算()()a b b a +−=______.9.1=,则x =___________.10.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的蓝光唱片,一张蓝光唱片的容量约为5210⨯GB ,一张普通唱片的容量约为25GB ,则蓝光唱片的容量是普通唱片的___________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 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7,13)−,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12. 在菱形ABCD 中,66ABC ∠=︒,则BAC ∠=___________.13. 某种商品的销售量y (万元)与广告投入x (万元)成一次函数关系,当投入10万元时销售额1000万元,当投入90万元时销售量5000万元,则投入80万元时,销售量为___________万元.14. 一个袋子中有若干个白球和绿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随机从中摸一个球,恰好摸到绿球的概率是35,则袋子中至少有___________个绿球. 1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设AC a =,BE b =uur r,若2AE EC =,则DC =___________(结果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16. 博物馆为展品准备了人工讲解、语音播报和AR 增强三种讲解方式,博物馆共回收有效问卷1000张,其中700人没有讲解需求,剩余300人中需求情况如图所示(一人可以选择多种),那么在总共2万人的参观中,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约有__________人.17.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是锐角,将CD 沿直线l 翻折至AB 所在直线,对应点分别为C ',D ¢,若::1:3:7AC AB BC '=,则cos ABC ∠=__________.18. 对于一个二次函数2()y a x m k =−+(0a ≠)中存在一点(),P x y '',使得0x m y k '−='−≠,则称2x m '−为该抛物线的“开口大小”,那么抛物线211323y x x =−++“开口大小”为__________.三、简答题(共78分,其中第19-22题每题10分,第23、24题每题12分,第25题14分)19.计算:102|124(1+−.20. 解方程组:2234026x xy y x y ⎧−−=⎨+=⎩①②.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且0k ≠)上有一点()3,A m −,且与直线24y x =−+交于另一点(),6B n .(1)求k 与m 的值;(2)过点A 作直线l x ∥轴与直线24y x =+交于点C ,求sin OCA ∠的值.22. 同学用两幅三角板拼出了如下的平行四边形,且内部留白部分也是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板互不重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都为h .(1)求:①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结果用h 表示); ②小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结果用h 表示); (2)请画出同学拼出的另一种符合题意的图,要求:①不与给定的图形状相同;②画出三角形的边.23.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E 为边CD 上一点,且AE BD ⊥.(1)求证:2AD DE DC =⋅;(2)F 为线段AE 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12EF CF BD ==,求证:CE AD =. 2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平移抛物线213y x =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经过50,3A ⎛⎫− ⎪⎝⎭和(5,0)B .(1)求平移后新抛物线的表达式;(2)直线x m =(0m >)与新抛物线交于点P ,与原抛物线交于点Q . ①如果PQ 小于3,求m 的取值范围;②记点P 在原抛物线上的对应点为P ',如果四边形P BPQ '有一组对边平行,求点P 的坐标. 25. 在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在边AB 上,且13AE AB =.(1)如图1所示,点F 在边CD 上,且13DF CD =,联结EF ,求证:EF BC ∥;(2)已知1AD AE ==;①如图2所示,联结DE ,如果ADE V 外接圆的心恰好落在B ∠的平分线上,求ADE V 的外接圆的半径长;②如图3所示,如果点M 在边BC 上,联结EM 、DM 、EC ,DM 与EC 交于N ,如果4BC =,且2CD DM DN =⋅,DMC CEM ∠=∠,求边CD 的长.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详解(答案详解)1.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4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作答前,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井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 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 如果x y >,那么下列正确的是( )A. 55x y +<+B. 55x y −<−C. 55x y >D. 55x y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详解】解:A .两边都加上5,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两边都加上5−,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两边同时乘上大于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故正确,符合题意; D .两边同时乘上小于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 函数2()3xf x x −=−的定义域是( ) A. 2x = B. 2x ≠C. 3x =D. 3x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求函数定义域,涉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分母不为0,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熟练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详解】解:函数2()3xf x x −=−的定义域是30x −≠,解得3x ≠, 故选:D .3. 以下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是( ) A. 260x x −= B.290x -=C. 2660x x −+=D. 2690x x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分别计算出各选项中的根的判别式的值,即可判断.【详解】解:A .()2Δ641036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2Δ041936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2Δ6416120=−−⨯⨯=> ,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2Δ64190=−−⨯⨯= ,该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 科学家同时培育了甲乙丙丁四种花,从甲乙丙丁选个开花时间最短的并且最平稳的.A. 甲种类B. 乙种类C. 丙种类D. 丁种类【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平均数和方差做决策,根据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方差的定义做决策即可.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意义: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详解】解:∵由表格可知四种花开花时间最短的为甲种类和乙种类, 四种花的方差最小的为乙种类和丁种类,方差越小越稳定, ∴乙种类开花时间最短的并且最平稳的,故选:B .5. 四边形ABCD 为矩形,过A C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过B D 、作对角线AC 的垂线,如果四个垂线拼成一个四边形,那这个四边形为( ) A. 菱形 B. 矩形 C. 直角梯形 D. 等腰梯形【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矩形性质、等面积法、菱形的判定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性质及菱形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矩形性质得到OBCOADSS=,OC OB OA OD ===,进而由等面积法确定CH BF AE DG ===,再由菱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矩形,OBCOAD SS∴=,OC OB OA OD ===,过A C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过B D 、作对角线AC 的垂线,11112222OBCOADSSOC BF OB CH OD AE OA DG ∴==⋅=⋅=⋅=⋅ ∴CH BF AE DG ===,如果四个垂线拼成一个四边形,那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故选:A .6. 在ABC 中,3AC =,4BC =,5AB =,点P 在ABC 内,分别以A B P 、、为圆心画,圆A 半径为1,圆B 半径为2,圆P 半径为3,圆A 与圆P 内切,圆P 与圆B 的关系是( ) A. 内含 B. 相交C. 外切D. 相离【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圆的位置关系,涉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图形,数形结合,即可得到答案,熟记圆的位置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圆A 半径为1,圆P 半径为3,圆A 与圆P 内切,∴圆A 含在圆P 内,即312PA =−=,P ∴在以A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ABC 边相交形成的弧上运动,如图所示:∴当到P '位置时,圆P 与圆B 圆心距离PB =325<+=,∴圆P 与圆B 相交,故选:B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8分)7. 计算:()324x =___________.【答案】664x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积的乘方以及幂的乘方,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先将因式分别乘方,再结合幂的乘方计算即可. 【详解】解:()326464xx =,故答案为:664x .8. 计算()()a b b a +−=______. 【答案】22b a − 【解析】【分析】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a b b a +−()()b a b a =+−22b a =−,故答案为:22b a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此为基础且重要知识点,必须熟练掌握.9.1=,则x =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由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0可知210x −>,则可得出211x −=,求出x 即可.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210x −>, ∴211x −=, 解得:1x =, 故答案为:1.10.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的蓝光唱片,一张蓝光唱片的容量约为5210⨯GB ,一张普通唱片的容量约为25GB ,则蓝光唱片的容量是普通唱片的___________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答案】3810⨯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按照定义,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10n a ⨯,其中110a ≤<,n 为整数,按要求表示即可得到答案,确定a 与n 的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蓝光唱片的容量是普通唱片的53210800081025⨯==⨯倍,故答案为:3810⨯.11. 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7,13)−,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牢记“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137k =−,结合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7,13)−, 137k ∴−=,解得:137k =−,又1307k =−<, 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12. 在菱形ABCD 中,66ABC ∠=︒,则BAC ∠=___________.【答案】57︒##57度【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菱形性质得出AB BC =,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出BAC ACB ∠=∠,然后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 BC =,∴()()11180180665722BAC ACB ABC ∠=∠=︒−∠=︒−︒=︒, 故答案为:57︒.13. 某种商品的销售量y (万元)与广告投入x (万元)成一次函数关系,当投入10万元时销售额1000万元,当投入90万元时销售量5000万元,则投入80万元时,销售量为___________万元.【答案】450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求函数值,设y kx b =+,根据题意找出点代入求出解析式,然后把80x =代入求解即可.【详解】解:设y kx b =+,把()10,1000,()90,5000代入,得101000905000k b k b +=⎧⎨+=⎩, 解得50500k b =⎧⎨=⎩, ∴50500y x =+,当80x =时,50805004500y =⨯+=,即投入80万元时,销售量为4500万元,故答案为:4500.14. 一个袋子中有若干个白球和绿球,它们除了颜色外都相同随机从中摸一个球,恰好摸到绿球的概率是35,则袋子中至少有___________个绿球.【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已知概率求数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设袋子中绿球有3x 个,则根据概率计算公式得到球的总数为5x 个,则白球的数量为2x 个,再由每种球的个数为正整数,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设袋子中绿球有3x 个, ∵摸到绿球的概率是35, ∴球的总数为3355x x ÷=个, ∴白球的数量为532x x x −=个,∵每种球的个数为正整数,∴20x >,且x 为正整数,∴0x >,且x 为正整数,∴x 的最小值为1,∴绿球的个数的最小值为3,∴袋子中至少有3个绿球,故答案为:3.1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设AC a =,BE b =uur r ,若2AE EC =,则DC =___________(结果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答案】23a b −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先求出23AE AC =,从而可得AB AE EB =+.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DC AB =.E 是AC 上一点,2AE EC =,23AE AC ∴=, 23AB AE EB AE BE a b =+=−=−, ∴23DC a b =−, 故答案为:23a b −. 16. 博物馆为展品准备了人工讲解、语音播报和AR 增强三种讲解方式,博物馆共回收有效问卷1000张,其中700人没有讲解需求,剩余300人中需求情况如图所示(一人可以选择多种),那么在总共2万人的参观中,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约有__________人.【答案】200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及用样本的某种“率”估计总体的某种“率”,正确得出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占有需求讲解的人数的百分比是解题关键.先求出需求讲解的人数占有效问卷的百分比,再根据条形统计图求出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占有需求讲解的人数的百分比,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共回收有效问卷1000张,其中700人没有讲解需求,剩余300人有需求讲解, ∴需求讲解的人数占有效问卷的百分比为300100%30%1000⨯=, 由条形统计图可知: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为100人,∴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占有需求讲解的人数的百分比为10013003=, ∴在总共2万人的参观中,需要AR 增强讲解的人数约有12000030%20003⨯⨯=(人), 故答案为:200017.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 ∠是锐角,将CD 沿直线l 翻折至AB 所在直线,对应点分别为C ',D ¢,若::1:3:7AC AB BC '=,则cos ABC ∠=__________.【答案】27或47##47或27【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翻折,求余弦值,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详解】解:当C '在AB 之间时,作下图,根据::1:3:7AC AB BC '=,不妨设1,3,7AC AB BC '===,由翻折的性质知:FCD FC D ''∠=∠, CD 沿直线l 翻折至AB 所在直线,BC F FC D FCD FBA '''∴∠+∠=∠+∠,BC F FBA '∴∠=∠。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含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含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2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3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4 2015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7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25题例8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6题§1.2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0 2014年张家界市第25题例11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12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7题例13 2015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4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例1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7 2016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例18 2016年重庆市中考第25题§1.3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例20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21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22 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24题§1.4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24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25 2014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6 2014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27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28 2015年黄冈市中考第24题例2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4题例31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4题§1.5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32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33 2014年永州市中考第25题例34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4题例36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37 2015年衡阳市中考第28题例38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2题例39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4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6题例41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25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42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7题例43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3题例44 2015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45 2015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46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4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8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49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5题§1.7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50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51 2014年湘西州中考第25题例52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4题例53 2015年济南市中考第28题例54 2015年沈阳市中考第25题例56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24题例57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21题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2.1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 2014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2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例3 2014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4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5年郴州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5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6年郴州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26题例10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11 2016年哈尔滨市中考第27题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3.1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2 2014年怀化市中考第23题例3 2014年湘潭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4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6 2015年娄底市中考第25题例7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6题例8 2015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9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24题例10 2016年怀化市中考第22题例11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25题例12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26题例13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5题例14 2016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3.2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5 2014年衡阳市中考第26题例16 2014年娄底市中考第26题例17 2014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18 2015年常德市中考第26题例19 2015年益阳市中考第20题例20 2015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1 2015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2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25题例23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25题例24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7题例25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23题例27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25题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4.1图形的平移例1 2015年泰安市中考第15题例2 2015年咸宁市中考第14题例3 2015年株洲市中考第14题例4 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18题§4.2图形的翻折例5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6 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7 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8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0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5题例11 2016年张家界市中考第14题例12 2016年淮安市中考第18题例13 2016年金华市中考第15题例14 2016年雅安市中考第12题§4.3图形的旋转例15 2016年上海昂立教育中学生三模联考第18题例16 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18题例17 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8 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19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20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3题例2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4题§4.4三角形例22 2016年安徽省中考第10题例23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10题例24 2016年河北省中考第16题例25 2016年娄底市中考第10题例26 2016年苏州市中考第9题例27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0题例28 2016年陕西省中考第14题例29 2016年内江市中考第11题例30 2016年上海市中考第18题§4.5四边形例31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1题例32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4题例33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6题例34 2016年常德市中考第16题例35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4题例36 2016年广州市中考第13题例37 2016年福州市中考第18题例38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7题例39 2016年台州市中考第15题§4.6圆例40 2016年滨州市中考第16题例41 2016年宁波市中考第17题例42 2016年连云港市中考第16题例43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7题例44 2016年烟台市中考第18题例45 2016年无锡市中考第18题例46 2016年武汉市中考第9题例47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6题例48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7题例49 2016年邵阳市中考第18题例50 2016年湘西州中考第18题例51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20题§4.7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例52 2015年荆州市中考第9题例53 2015年德州市中考第12题例54 2015年烟台市中考第12题例55 2015年中山市中考第10题例56 2015年武威市中考第10题例57 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第10题例58 2016年湘潭市中考第18题例59 2016年衡阳市中考第19题例60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5题例61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9题例62 2016年永州市中考第19题例63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8题例64 2016年岳阳市中考第16题例65 2016年益阳市中考第14题例66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0题例67 2016年株洲市中考第17题例68 2016年东营市中考第15题例69 2016年成都市中考第13题例70 2016年泰州市中考第16题例71 2016年宿迁市中考第15题例72 2016年临沂市中考第14题例73 2016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9题例74 2016年淄博市中考第12题例75 2016年嘉兴市中考第16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AC DF和AB DF=两种情况列方程.AC DE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图1例 1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3)如图2,当m取何值时,以A、D、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相似?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衡阳28”,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C的中点的正下方时,△APC的面积最大.拖动y轴上表示实数m的点运动,抛物线的形状会改变,可以体验到,∠ACD和∠ADC都可以成为直角.思路点拨1.用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2.连结OP,△APC可以割补为:△AOP与△COP的和,再减去△AOC .3.讨论△ACD 与△OBC 相似,先确定△ACD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4.直角三角形ACD 存在两种情况.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3, 0)、B(1, 0)两点,设y =a(x +3)(x -1).代入点C(0,-3m),得-3m =-3a .解得a =m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m(x +3)(x -1)=mx2+2mx -3m .(2)如图3,连结OP .当m =2时,C(0,-6),y =2x2+4x -6,那么P(x, 2x2+4x -6).由于S △AOP =1()2P OA y ⨯-=32-(2x2+4x -6)=-3x2-6x +9,S △COP =1()2P OC x ⨯-=-3x ,S △AOC =9, 所以S =S △APC =S △AOP +S △COP -S △AOC =-3x2-9x =23273()24x -++. 所以当32x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74. 图3 图4 图5(3)如图4,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DE 于F .由y =m(x +3)(x -1)=m(x +1)2-4m ,得D(-1,-4m). 在Rt △OBC 中,OB ∶OC =1∶3m .如果△ADC 与△OBC 相似,那么△ADC 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m .①如图4,当∠ACD =90°时,OA OC EC ED =.所以331m m =.解得m =1. 此时3CA OC CD ED ==,3OC OB =.所以CA OC CD OB=.所以△CDA ∽△OBC .②如图5,当∠ADC =90°时,FA FD ED EC =.所以421m m=.解得22m =. 此时222DA FD DC EC m ===,而3232OC m OB ==.因此△DCA 与△OBC 不相似.综上所述,当m =1时,△CDA ∽△OBC .考点伸展第(2)题还可以这样割补:如图6,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AC交于点H .由直线AC :y =-2x -6,可得H(x,-2x -6).又因为P(x, 2x2+4x -6),所以HP =-2x2-6x .因为△PAH 与△PCH 有公共底边HP ,高的和为A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所以S =S △APC =S △APH +S △CPH =32(-2x2-6x) =23273()24x -++. 图6 例 2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D ,AD ⊥AB ,∠B =60°,AB =10,BC =4,点P 沿线段AB 从点A 向点B 运动,设AP =x .2·1·c·n·j·y(1)求AD 的长;(2)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 、C 、B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ADP 与△PCB 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1、S2,若S =S1+S2,求S 的最小值.动感体验图1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益阳21”,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心O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条线段.观察S 随点P 运动的图象,可以看到,S 有最小值,此时点P 看上去象是AB 的中点,其实离得很近而已. 思路点拨1.第(2)题先确定△PCB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第(3)题理解△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O 很关键,圆心O 在确定的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时又在不确定的BP 的垂直平分线上.而BP 与AP 是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以AP 为自变量,求S 的函数关系式.图文解析(1)如图2,作CH ⊥AB 于H ,那么AD =CH .在Rt △BCH 中,∠B =60°,BC =4,所以BH =2,CH =AD =(2)因为△APD 是直角三角形,如果△APD 与△PCB 相似,那么△PC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①如图3,当∠CPB =90°时,AP =10-2=8.所以APAD ,而PC PB △APD 与△PCB 不相似.图2 图3 图4②如图4,当∠BCP =90°时,BP =2BC =8.所以AP =2.所以APAD ∠APD =60°.此时△APD ∽△CBP .综上所述,当x =2时,△APD ∽△CBP .(3)如图5,设△ADP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G ,那么点G 是斜边DP 的中点.设△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那么点O 在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设这条直线与BC 交于点E ,与AB 交于点F .设AP =2m .作OM ⊥BP 于M ,那么BM =PM =5-m . 在Rt △BEF 中,BE =2,∠B =60°,所以BF =4.在Rt △OFM 中,FM =BF -BM =4-(5-m)=m -1,∠OFM =30°,所以OM 1)m -. 所以OB2=BM2+OM2=221(5)(1)3m m -+-.在Rt △ADP 中,DP2=AD2+AP2=12+4m2.所以GP2=3+m2.于是S =S1+S2=π(GP2+OB2) =22213(5)(1)3m m m π⎡⎤++-+-⎢⎥⎣⎦=2(73285)3m m π-+. 所以当167m =时,S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137π. 图5 图6考点伸展关于第(3)题,我们再讨论个问题.问题1,为什么设AP =2m 呢?这是因为线段AB =AP +PM +BM =AP +2BM =10.这样BM =5-m ,后续可以减少一些分数运算.这不影响求S 的最小值.问题2,如果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S 关于m 的解析式是什么?如图6,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不同的是FM =BM -BF =(5-m)-4=1-m .此时OB2=BM2+OM2=221(5)(1)3m m -+-.这并不影响S 关于m 的解析式.例 3 2015年湖南省湘西市中考第26题如图1,已知直线y =-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y =-x2+bx +c 经过A 、B 两点,点P 在线段OA 上,从点O 出发,向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连结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问:当t 为何值时,△APQ 为直角三角形;(3)过点P 作PE//y 轴,交AB 于点E ,过点Q 作QF//y 轴,交抛物线于点F ,连结EF ,当EF//PQ 时,求点F 的坐标;(4)设抛物线顶点为M ,连结BP 、BM 、MQ ,问: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B 、Q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西26”,拖动点P 在OA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 有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PQF 有一个时刻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MBQ 与△BOP 有一次机会相似.思路点拨1.在△APQ 中,∠A =45°,夹∠A 的两条边AP 、AQ 都可以用t 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 .2.先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P 、Q 的坐标,进而表示点E 、F 的坐标,根据PE =QF 列方程就好了.3.△MBQ 与△BOP 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图文解析(1)由y =-x +3,得A(3, 0),B(0, 3).将A(3, 0)、B(0, 3)分别代入y =-x2+bx +c ,得930,3.b c c -++=⎧⎨=⎩ 解得2,3.b c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2x +3.(2)在△APQ 中,∠PAQ =45°,AP =3-t ,AQ. 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 :①当∠PQA =90°时,APAQ .解方程3-t =2t ,得t =1(如图2).②当∠QPA =90°时,AQt (3-t),得t =1.5(如图3).图2 图3(3)如图4,因为PE//QF ,当EF//PQ 时,四边形EPQ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P =FQ .所以yE -yP =yF -yQ .因为xP =t ,xQ =3-t ,所以yE =3-t ,yQ =t ,yF =-(3-t)2+2(3-t)+3=-t2+4t .因为yE -yP =yF -yQ ,解方程3-t =(-t2+4t)-t ,得t =1,或t =3(舍去).所以点F 的坐标为(2, 3).图4 图5(4)由y =-x2+2x +3=-(x -1)2+4,得M(1, 4).由A(3, 0)、B(0, 3),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AB =.由B(0, 3)、M(1, 4),可知B 、M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BM所以∠MBQ =∠BOP =90°.因此△MBQ 与△BOP 相似存在两种可能:①当BMOB BQ OP =3t=.解得94t =(如图5).②当BMOPBQ OB =3t =.整理,得t2-3t +3=0.此方程无实根.考点伸展 第(3)题也可以用坐标平移的方法:由P(t, 0),E(t, 3-t),Q(3-t, t),按照P→E方向,将点Q向上平移,得F(3-t, 3).再将F(3-t, 3)代入y=-x2+2x+3,得t=1,或t=3.§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我们先回顾两个画图问题:1.已知线段AB=5厘米,以线段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6厘米,以线段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圆上除了两个点以外,都是顶点C.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垂足要除外.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如果△ABC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AC,②BA=BC,③CA=CB三种情况.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如果△ABC的∠A(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的两边AB和AC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 =AC ,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 =BC ,那么1cos 2AC AB A =∠;③如图3,如果CA =CB ,那么1cos 2AB AC A =∠.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图1 图2 图3例 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如图1,抛物线y =ax2+bx +c (a 、b 、c 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 轴,且经过(0,0)和1)16两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A(0, 2).(1)求a 、b 、c 的值;(2)求证: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设⊙P 与x 轴相交于M(x1, 0)、N(x2, 0)两点,当△AMN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 的纵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长沙26”,拖动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与x 轴总是相交的,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思路点拨1.不算不知道,一算真奇妙,原来⊙P 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MN =4是定值.2.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点P 的纵坐标有三个值,根据对称性,MA =MN 和NA =NM 时,点P 的纵坐标是相等的.图文解析(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0),所以y =ax2.所以b =0,c =0. 将1)16代入y =ax2,得2116a =.解得14a =(舍去了负值).(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4y x =,设点P 的坐标为21(,)4x x .已知A(0, 2),所以PA =214x . 而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为214x ,所以半径PA >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如图2,设MN 的中点为H ,那么PH 垂直平分MN .在Rt △PMH 中,2241416PM PA x ==+,22411()416PH x x ==,所以MH2=4.所以MH =2.因此MN =4,为定值.等腰△AMN 存在三种情况:①如图3,当AM =AN 时,点P 为原点O 重合,此时点P 的纵坐标为0.图2 图3②如图4,当MA =MN 时,在Rt △AOM 中,OA =2,AM =4,所以OM =此时x =OH =2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x =+==+ 如图5,当NA =NM 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为也为4+图4 图5③如图6,当NA =NM =4时,在Rt △AON 中,OA =2,AN =4,所以ON =此时x =OH =2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x =-=-=- 如图7,当MN =MA =4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也为4-图6 图7考点伸展如果点P 在抛物线214y x =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B(0, 1),那么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这是因为:设点P 的坐标为21(,)4x x .已知B(0, 1),所以2114PB x ===+.而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也为2114x +,所以半径PB =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例 10 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y =ax2+bx +c (a≠0)过O 、B 、C 三点,B 、C 坐标分别为(10, 0)和1824(,)55-,以OB 为直径的⊙A 经过C 点,直线l 垂直x 轴于B 点.(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3)点M 是⊙A 上一动点(不同于O 、B ),过点M 作⊙A 的切线,交y 轴于点E ,交直线l 于点F ,设线段ME 长为m ,MF 长为n ,请猜想mn 的值,并证明你的结论;(4)若点P 从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 作直线运动,点Q 同时从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点C 作直线运动,经过t (0<t≤8)秒时恰好使△BPQ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满足条件的t 值.图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张家界25”,拖动点M 在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EAF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AM 是斜边上的高.拖动点Q 在B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BPQ 有三个时刻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思路点拨1.从直线BC 的解析式可以得到∠OBC 的三角比,为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作铺垫.2.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3.第(3)题连结AE 、AF 容易看到AM 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高.4.第(4)题的△PBQ 中,∠B 是确定的,夹∠B 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 的式子表示.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 图文解析(1)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1542y x =-. (2)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B(10, 0)两点,设y =ax(x -10).代入点C 1824(,)55-,得241832()555a -=⨯⨯-.解得524a =. 所以2255255125(10)(5)2424122424y x x x x x =-=-=--. 抛物线的顶点为125(5,)24-. (3)如图2,因为EF 切⊙A 于M ,所以AM ⊥EF .由AE =AE ,AO =AM ,可得Rt △AOE ≌Rt △AME .所以∠1=∠2.同理∠3=∠4.于是可得∠EAF =90°.所以∠5=∠1.由tan ∠5=tan ∠1,得MAMEMF MA =.所以ME·MF =MA2,即mn =25.图2(4)在△BPQ 中,cos ∠B =45,BP =10-t ,BQ =t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①如图3,当BP =BQ 时,10-t =t .解得t =5.②如图4,当PB =PQ 时,1cos 2BQ BP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8013t =.③如图5,当QB =QP 时,1cos 2BP BQ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5013t =.图3 图4 图5考点伸展在第(3)题条件下,以EF 为直径的⊙G 与x 轴相切于点A .如图6,这是因为AG 既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中线,也是直角梯形EOBF 的中位线,因此圆心G 到x 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G与x轴相切于点A.图6例 11 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第26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n)x+mn(m>n)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位于点B的右侧),与y轴相交于点C.(1)若m=2,n=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C点坐标是(0,-1),求∠ACB的大小;(3)若m=2,△ABC是等腰三角形,求n的值.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邵阳26”,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2),拖动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BC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3),拖动点B在x轴上运动,观察△ABC的顶点能否落在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体验到,等腰三角形ABC有4种情况.思路点拨1.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化为交点式,用m,n表示点A、B、C的坐标.2.第(2)题判定直角三角形ABC,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以用锐角的三角比.3.第(3)题讨论等腰三角形ABC,先把三边长(的平方)罗列出来,再分类解方程.图文解析(1)由y=x2-(m+n)x+mn=(x-m)(x-n),且m>n,点A位于点B的右侧,可知A(m, 0),B(n, 0).若m=2,n=1,那么A(2, 0),B(1, 0)..(2)如图1,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 =-1,OC=1.若A、B两点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那么OA·OB=m(-n)=-mn=1.所以OC2=OA·OB.所以OC OB=.OA OC所以tan∠1=tan∠2.所以∠1=∠2.又因为∠1与∠3互余,所以∠2与∠3互余.所以∠ACB=90°.图1 图2 图3(3)在△ABC中,已知A(2, 0),B(n, 0),C(0, 2n).讨论等腰三角形ABC,用代数法解比较方便: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2=(n-2)2,BC2=5n2,AC2=4+4n2.①当AB=AC时,解方程(n-2)2=4+4n2,得4n=-(如3图2).②当CA=CB时,解方程4+4n2=5n2,得n=-2(如图3),或n=2(A、B重合,舍去).③当BA=BC时,解方程(n-2)2=5n2,得n=(如图4),或n=(如图5).图4 图5考点伸展第(2)题常用的方法还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1.由A(m, 0),B(n, 0),C(0,-1),得AB2=(m-n)2=m2-2mn+n2=m2+n2+2,BC2=n2+1,AC2=m2+1.所以AB2=BC2+AC2.于是得到Rt△ABC,∠ACB=90°.第(3)题在讨论等腰三角形ABC时,对于CA=CB的情况,此时A、B两点关于y轴对称,可以直接写出B(-2, 0),n =-2.例 12 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第27题如图1,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2)如图2,连结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APQ是等腰三角形?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娄底27”,拖动点Q在A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APQ的面积最大,等腰三角形APQ存在三种情况.还可以体验到,当QC =2HC时,四边形PQP′C是菱形.思路点拨1.在△APQ中,∠A是确定的,夹∠A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的式子表示.2.四边形PQP′C的对角线保持垂直,当对角线互相平分时,它是菱形,.图文解析(1)在Rt△ABC中,AC=4,BC=3,所以AB=5,sinA=35,cosA=45.作QD⊥AB于D,那么QD=AQ sinA=35t.所以S =S △APQ =12AP QD ⋅=13(5)25t t -⨯=23(5)10t t --=23515()+1028t --. 当52t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58. (2)设PP′与AC 交于点H ,那么PP ′⊥QC ,AH =APcosA =4(5)5t -. 如果四边形PQP′C 为菱形,那么PQ =PC .所以QC =2HC . 解方程4424(5)5t t ⎡⎤-=⨯--⎢⎥⎣⎦,得2013t =. 图3 图4(3)等腰三角形APQ 存在三种情况:①如图5,当AP =AQ 时,5-t =t .解得52t =. ②如图6,当PA =PQ 时,1cos 2AQ AP A =.解方程14(5)25t t =-,得4013t =. ③如图7,当QA =QP 时,1cos 2AP AQ A =.解方程14(5)25t t -=,得2513t =. 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如果点Q 是△PP′C 的重心,求t 的值.如图8,如果点Q 是△PP′C 的重心,那么QC =23HC .解方程2444(5)35t t ⎡⎤-=⨯--⎢⎥⎣⎦,得6023t =. 图8例 13 2015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第22题如图1,已知Rt △ABC 中,∠C =90°,AC =8,BC =6,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 向C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B→C 方向运动,它们到C 点后都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在运动过程中,求P 、Q 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2)经过t 秒的运动,求△ABC 被直线PQ 扫过的面积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3)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PQ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25≈,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怀化22”,拖动点P 在A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 与BD 保持平行,等腰三角形PQC 存在三种情况.思路点拨1.过点B 作QP 的平行线交AC 于D ,那么BD 的长就是PQ 的最大值.2.线段PQ 扫过的面积S 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Q 分别在AB 、BC 上.3.等腰三角形PQC 分三种情况讨论,先罗列三边长. 图文解析(1)在Rt △ABC 中,AC =8,BC =6,所以AB =10. 如图2,当点Q 在AB 上时,作BD//PQ 交AC 于点D ,那么22AB AQ t AD AP t===. 所以AD =5.所以CD =3.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16228CQ t CP t-==-. 又因为623CB CD ==,所以CQ CB CP CD =.因此PQ//BD .所以PQ 的最大值就是BD .在Rt △BCD 中,BC =6,CD =3,所以BD=.所以PQ的最大值是. 图2 图3 图4(2)①如图2,当点Q 在AB 上时,0<t≤5,S △ABD =15.由△AQP ∽△ABD ,得2()AQP ABD S AP S AD =△△.所以S =S △AQP =215()5t ⨯=235t . ②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5<t≤8,S △ABC =24. 因为S △CQP =12CQ CP ⋅=1(162)(8)2t t --=2(8)t -, 所以S =S △ABC -S △CQP =24-(t -8)2=-t2+16t -40.(3)如图3,当点Q 在BC 上时,CQ =2CP ,∠C =90°,所以△PQC 不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当点Q 在AB 上时,我们先用t 表示△PQC 的三边长:易知CP =8-t .如图2,由QP//BD ,得QP APBD AD =5t =.所以QP =. 如图4,作QH ⊥AC 于H .在Rt △AQH 中,QH =AQ sin ∠A =65t ,AH =85t . 在Rt △CQH 中,由勾股定理,得CQ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QC :(1)①当PC =PQ 时,解方程8t -=,得10t =≈3.4(如图5所示).②当QC =QP 时,=.整理,得2111283200t t -+=. 所以(11t -40)(t -8)=0.解得4011t =≈3.6(如图6所示),或t =8(舍去).③当CP =CQ 时,8t -=25160t t -=. 解得165t ==3.2(如图7所示),或t =0(舍去).综上所述,当t 的值约为3.4,3.6,或等于3.2时,△PQC 是等腰三角形.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第(1)题求P、Q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可以用代数计算说理的方法:①如图8,当点Q在AB上时,PQ.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的最大值为②如图9,当点Q在BC上时,PQ)t-.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的最大值为.综上所述,PQ的最大值为§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课前导学我们先看三个问题:1.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3.已知点A(4,0),如果△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图1 图2 图3如图1,点C在垂线上,垂足除外.如图2,点C在以AB。

七年级上册数学难题100题之欧阳音创编

七年级上册数学难题100题之欧阳音创编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已知4x2n-5+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的值互为相反数.4.已知x的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5.在方程4x+3y=1中,用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A.0B.1C.-2 D.-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A.有一个解是 6 B.有两个解,是±6C.无解D.有无数个解11.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A.a≠ ,b≠3B.a= ,b=-3C.a≠ ,b=-3 D.a= ,b≠-312.把方程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A.10分B.15分C.20分 D.30分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A.增加10% B.减少10% C.不增也不减 D.减少1%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 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厘米. A.1B.5C.3 D.4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场. A.3B.4C.5 D .6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A.3个B.4个C.5个D.6个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19.解方程: -9.5.20.解方程:(x-1)- (3x+2)= - (x-1).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2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23.据了解,火车票价按“ ”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车站名 A B C D E F G H各站至H站里程数(米) 1500 1130 910 622 402 219 72 0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87.36≈87(元).(1)求A 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车票问乘务员: “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的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的车(要求写出解答过程).24.某公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购票人数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票价5元 4.5元 4元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答案:一、1.32.-3 (点拨:将x=-1代入方程2x-3a=7,得-2-3a=7,得a=-3)3.(点拨:解方程 x-1=- ,得x= )4. x+3x=2x-6 5.y= - x6.525 (点拨:设标价为x元,则 =5%,解得x=525元)7.18,20,228.4 [点拨:设需x天完成,则x( + )=1,解得x=4]二、9.D10.B (点拨:用分类讨论法:当x≥0时,3x=18,∴x=6当x<0时,-3=18,∴x=-6 故本题应选B)11.D (点拨:由2ax-3=5x+b,得(2a-5)x=b+3,欲使方程无解,必须使2a-5=0,a= ,b+3≠0,b≠-3,故本题应选D.)12.B (点拨;在变形的过程中,利用分式的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将小数方程变为整数方程)13.C (点拨:当甲、乙两人再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800•米,•列方程得260t+800=300t,解得t=20)14.D15.B (点拨:由公式S= (a+b)h,得b= -3=5厘米)16.D 17.C18.A (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2)三、19.解:原方程变形为 200(2-3y)-4.5= -9.5 ∴400-600y-4.5=1-100y-9.5 500y=404∴y=20.解:去分母,得15(x-1)-8(3x+2)=2-30(x-1)∴21x=63∴x=321.解:设卡片的长度为x厘米,根据图意和题意,得5x=3(x+10),解得x=15 所以需配正方形图片的边长为15-10=5(厘米)答:需要配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图片.22.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3x-2,百位上的数字为x+1,故 100(x+1)+10x+(3x-2)+100(3x-2)+10x+(x+1)=1171 解得x=3 答:原三位数是437.23.解:(1)由已知可得 =0.12 A站至H 站的实际里程数为1500-219=1281(千米)所以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为0.12×1281=153.72≈154(元)(2)设王大妈实际乘车里程数为x千米,根据题意,得 =66 解得x=550,对照表格可知,D 站与G站距离为550千米,所以王大妈是在D站或G•站下的车.24.解:(1)∵103>100∴每张门票按4元收费的总票额为103×4=412(元)可节省486-412=74(元)(2)∵甲、乙两班共103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甲班多于50人,乙班有两种情形:①若乙班少于或等于50人,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103-x)人,依题意,得 5x+4.5(103-x)=486 解得x=45,∴103-45=58(人)即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②若乙班超过50人,设乙班x 人,则甲班有(103-x)人,根据题意,得 4.5x+4.5(103-x)=486 ∵此等式不成立,∴这种情况不存在.故甲班为58人,乙班为45人.===================== =================================================3 .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知能点分类训练】知能点 1 合并与移项1.下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1)从3x-8=2,得到3x=2-8; (2)从3x=x-6,得到3x-x=6. 2.下列变形中:①由方程 =2去分母,得x-12=10; ②由方程x= 两边同除以,得x=1; ③由方程6x-4=x+4移项,得7x=0; ④由方程2- 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 错误变形的个数是()个.A.4 B.3 C.2 D.1 3.若式子5x-7与4x+9的值相等,则x的值等于().A.2 B.16 C.D.4.合并下列式子,把结果写在横线上.(1)x-2x+4x=__________; (2)5y+3y-4y=_________; (3)4y-2.5y-3.5y=__________.5.解下列方程.(1)6x=3x-7 (2)5=7+2x (3)y- = y-2 (4)7y+6=4y-3 6.根据下列条件求x的值: (1)25与x的差是-8.(2)x 的与8的和是2.7.如果方程3x+4=0与方程3x+4k=8是同解方程,则k=________.8.如果关于y的方程3y+4=4a和y-5=a 有相同解,则a的值是________.知能点 2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9.一桶色拉油毛重8千克,从桶中取出一半油后,毛重 4.5千克,•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10.如图所示,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0克,45克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盘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11.小明每天早上7:50从家出发,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每天的行走速度为80米/分.一天小明从家出发5分后,爸爸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有多远?【综合应用提高】12.已知y1=2x+8,y2=6-2x.(1)当x取何值时,y1=y2? (2)当x取何值时,y1比y2小5?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的根比关于x的方程5x-2a=0的根大2,求关于x 的方程 -15=0的解.【开放探索创新】14.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满足下列要求:(1)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目清楚,且符合实际生活.【中考真题实战】15.(江西)如图3-2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B,C,D为风景点,E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间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A处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步行游览,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均为0.5小时.(1)当他沿路线A—D—C—E—A游览回到A处时,共用了3小时,求CE的长.(2)若此学生打算从A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各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看完三个景点返回到A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答案: 1.(1)题不对,-8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2+8.(2)题不对,-6在等号右边没有移项,不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x=-6.2.B [点拨:方程x= ,两边同除以,得x= )3.B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5x-7=4x+9,解得x=16)4.(1)3x (2)4y (3)-2y 5.(1)6x=3x-7,移项,得6x-3x=-7,合并,得3x=-7,系数化为1,得x=- .(2)5=7+2x,即7+2x=5,移项,合并,得2x=-2,系数化为1,得x=-1.(3)y- = y-2,移项,得y- y=-2+ ,合并,得 y=- ,系数化为1,得y=-3.(4)7y+6=4y-3,移项,得7y-4y=-3-6,合并同类项,得3y=-9,系数化为1,得y=-3.6.(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5-x=-8,移项,得25+8=x,合并,得x=33.(2)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8=2,移项,得x=2-8,合并,得x=-6,系数化为1,得x=-10.7.k=3 [点拨:解方程3x+4=0,得x=- ,把它代入3x+4k=8,得-4+4k=8,解得k=3] 8.19 [点拨:∵3y+4=4a,y-5=a是同解方程,∴y= =5+a,解得a=19] 9.解:设桶中原有油x千克,那么取掉一半油后,余下部分色拉油的毛重为(8-0.5x)千克,由已知条件知,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为 4.5千克,因为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是一个定值,所以可列方程8-0.5x=4.5.解这个方程,得x=7.答:桶中原有油7千克.[点拨:还有其他列法] 10.解:设应该从盘A 内拿出盐x克,可列出表格:盘 A 盘 B 原有盐(克)50 45 现有盐(克) 50-x 45+x 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克放在盘B 内,则根据题意,得50-x=45+x.解这个方程,得x=2.5,经检验,符合题意.答:应从盘A内拿出盐 2.5克放入到盘B 内.11.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时,用了x分,由题意,得180x=80x+80×5,移项,得100x=400.系数化为1,得x=4.所以爸爸追上小明用时4分钟.(2)180×4=720(米),1000-720=280(米).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12.(1)x=-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2x+8=6-2x,解得x=- ] (2)x=-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6-2x-(2x+8)=5,解得x=- ] 13.解:∵ x=-2,∴x=-4.∵方程x=-2的根比方程5x-2a=0的根大2,∴方程5x-2a=0的根为-6.∴5×(-6)-2a=0,∴a=-15.∴ -15=0.∴x=-225.14.本题开放,答案不唯一.15.解:(1)设CE的长为x千米,依据题意得 1.6+1+x+1=2(3-2×0.5)解得x=0.4,即CE的长为0.4千米.(2)若步行路线为A—D—C—B—E—A(或A—E—B—C—D—A),则所用时间为(•1.6+1+1.2+0.4+1)+3×0.5=4.1(小时);若步行路线为A—D—C—E—B—E—A(或A—E—B—E—C—D—A),则所用时间为( 1.6+1+0.4+0.4×2+1)+3×0.5=3.9(小时).故步行路线应为A—D—C—E—B—E—A(或A—E—B—E—C—D—A)。

初中数学常用的十种解题方法之欧阳法创编

初中数学常用的十种解题方法之欧阳法创编

初中数学常用的十种解题方法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

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下面介绍的解题方法,都是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有些方法也是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

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

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

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

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之欧阳地创编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之欧阳地创编

我选的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001】如图,已知抛物线2(1)=-+ay a x≠0)经过点(2)A-,0,抛物线的顶点为D,过O作射线OM AD∥.过顶点D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射线OM于点C,B在x轴正半轴上,连结B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问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动点P和动点Q分别从点O 和点B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和BO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Rt △ABC 中,∠C .点P 从点C出发沿A 匀速运AC 返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P 、Q 的运,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1)当t = 2时,AP =,点Q 到AC 的距离是;(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能,请说明理由;(4)当DE 经过点C 的值. 【003形ABCD 的三个顶点B (4,0)、C (8,0)、D (8,8).抛物线y=ax 2+bx 过A 、C 两点.(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终点B 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向终点D 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PE ⊥AB 交AC 于点E ,①过点E 作EF ⊥AD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当t 为何值时,线段EG 最长?②连接EQ .在点P 、Q 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 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 值。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技巧之欧阳与创编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解题技巧之欧阳与创编

压轴题解题技巧练习引言:解数学压轴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审题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

解数学压轴题要善于总结解数学压轴题中所隐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的思想等。

认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几何特征与数、式的数量、结构特征的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当思维受阻时,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隐蔽的条件和内在联系,既要防止钻牛角尖,欧阳与创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一、 动态:动点、动线1.(2010年辽宁省锦州)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且x1>x2,与y 轴交于点C(0,4),其中x1、x2是方程x2-2x -8=0的两个根.(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线段AB P 作PE ∥AC ,交BC 于点E ,连接CP 当△CP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3)探究:若点Q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QBC 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圆2.(2010青海)如图10,已知点A (3,0),以A为圆心作⊙A与Y轴切于原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过B 作⊙A的切线l.(1)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过点A 及点C(0,9),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过D作⊙A的切线DE,E为切点,求此切线长;(3)点F是切线DE上的一个动点,当△BFD与EAD△相似时,求出BF的长.欧阳与创编C xy yAO BED A CCD图1 图2 3.(2009年中考天水)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顶点为D,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原点的左侧,点B的坐标为(3,0),OB=OC,tan∠ACO= 1 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点M、N,且以MN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求该圆的半径长度;(3)如图2,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欧阳与创编物线上的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GP的面积最大?求此时点P的坐标和△AGP的最大面积.4.(0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且以AB为直径的圆交y轴的正半轴于点C,过点C作圆的切线交x轴于点D.(1)求点C的坐标和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点D的坐标;(3)设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F两点,问:是否存在以线段EF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若存在,求出该圆的半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10年怀化)图9是二次函数的图象,其顶点坐标为M(1,-4).(1)求出图象与轴的交点A,B的坐标;(2)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 ,使,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轴下方的部分沿轴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请你结合这个新的图象回答:当直线与此图象有两个公共点时,的取值范围.6.(湖南省长沙市2010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x轴和y 轴上, cm,OC=8cm,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O、C同时出发,P在线段OA 上沿欧阳与创编欧阳与创编 OA 方向以每秒cm 的速度匀速运动,Q 在线段CO 上沿CO 方向以每秒1cm 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用t 的式子表示△OPQ 的面积S ;(2)求证:四边形OPBQ 的面积是一个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3)当△OPQ 与△PAB 和△QPB 相似时,抛物线经过B 、P 两点,过线段BP 上一动点M 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N ,当线段MN 的长取最大值时,求直线MN 把四边形OPBQ 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7.(成都市2010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点的坐标为,若将经过两点的直线沿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恰好经过原点,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B A P xC Q O y第26题图(1)求直线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P 是线段上一点,设、的面积分别为、,且,求点P的坐标;(3)设的半径为l ,圆心在抛物线上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与坐标轴相切的情况?若存在,求出圆心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探究:若设⊙Q 的半径为,圆心在抛物线上运动,则当取何值时,⊙Q 与两坐轴同时相切?五、探究型.8. (2011湖南湘潭市,25,10分)(本题满分10分)如图,直线交轴于A 点,交轴欧阳与创编于B点,过A、B 两点的抛物线交轴于另一点C(3,0).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⑵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B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09年重庆市)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边OA 在轴的正半轴上,OC 在轴的正半轴上,OA=2,OC=3.过原点O作∠AOC 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连接DC,过点D作DE⊥DC,交OA于点E.(1)求过点E、D、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EDC绕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另一边与线段OC交于点G.如果DF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M,点M 的横坐标为,那么EF=2GO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对于(2)中的点G,在位于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欧阳与创编欧阳与创编 使得直线GQ 与AB 的交点P 与点C 、G 构成的△PCG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09年湖南省长沙市)如图,抛物线y =ax2+bx +c(a≠0)与x 轴交于A(-,0)、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0,).当x =-4和x =2时,二次函数y =ax2+bx +c(a≠0)的函数值y 相等,连结AC 、BC .(1)求实数a ,b ,c 的值;(2)若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均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BA 、BC 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为t 秒时,连结MN ,将△BMN 沿MN 翻折,B 点恰好落在AC 边上的P 处,求t 的值及点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B ,N ,Q 为顶A D B C E O x y yO xCN B P M A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六、最值类11.(2010年恩施)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与y轴交于C(0,-3)点,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连结PO、PC,并把△POC沿CO翻折,得到四边形POP C,那么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POP C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欧阳与创编请说明理由.(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12. (2011贵州安顺,27,12分)如图,抛物线y=x2+bx-2与x轴交于A、B 两点,与y轴交于C点,且A(一1,0).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⑵判断△ABC的形状,证明你的结论;⑶点M(m,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M+DM的值最小时,求m的值.欧阳与创编第12题图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欧阳与创编。

全等三角形(历年中考难题)之欧阳育创编

全等三角形(历年中考难题)之欧阳育创编

红城教育培训学校数学教研组制作制作人:汪皞监制:汪校长 黄校长 童老师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姓名:1.如图,OP 平分,MON PA ON ∠⊥于点A ,点Q 是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若2PA =,则PQ 的最小值为( )A.1B.2C.3D. 42.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且∠DAB=30°。

有以下四个结论:①AF ⊥BC ;②△ADG ≌△ACF ; ③O 为BC 的中点; ④AG :DE =3: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错填得0分,少填酌情给分)3.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结BE 、E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O NEADB C4.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在方案(Ⅰ)PM=PN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5.(2010湖南娄底)如图10,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6.(2010江苏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AB =6,AC =7,BC =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 边的P 0处,BP 0=2.跳蚤第一步从P 0跳到AC 边的P 1(第一次落点)处,且CP 1=CP 0;第二步从P 1跳到AB 边的P 2(第一次落点)处,且AP 2=AP 1;第三步从P 2跳到BC 边的P 3(第三次落点)处,且BP 3=BP 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致跳下去,第n 次落点为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07与P 2010之间的距离为()A .1B .2C .3D .47.(2010安徽蚌埠)在ABC ∆中,E D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CD BD CE AE 2,2==, BE AD 、交于点F ,若3=∆ABC S ,则四边形DCEF 的面积为________。

(完整版)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完整版)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说明①关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
②不出现繁难的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求解其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所涉及的计算不繁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的知识结构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说明①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②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③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④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

【精品】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word文本

【精品】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word文本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作者------------------------------------------日期上海市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第一單元數與運算一、數的整除1.內容要目數的整除性、奇數和偶數、因數和倍數、素數和合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素因數;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數的特征。

2.基本要求(1)知道數的整除性、奇數和偶數、素數和合數、因數和倍數、公倍數和公因素等的意義;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數的特征。

(2)會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數;會求兩個正整數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數。

3.重點和難點重點是會正確地分解素因數,并會求兩個正整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難點是求兩個正整數的最小公倍數。

4.知識結構二、實數1.內容要目實數的概念,實數的運算。

近似計算以及科學記數法。

2.基本要求(1)理解開方及方根的意義,知道無理數的概念,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理解實數概念,掌握實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運算的法制,會正確進行實數的運算。

(3)會用計算器進行實數的運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計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學記數法。

3.重點和難點重點是理解實數概念,會正確進行實數的運算。

難點是認識實數與數軸上的點的一一對應關系。

4.知識結構第二單元 方程與代數一、整式與分式 1.內容要目 代數式,整式的加減法,同底數冪的乘法和除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

單項式的乘法和除法,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多項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最簡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減法,整數的指數冪,整數指數冪的運算。

平均数问题习题及答案之欧阳科创编

平均数问题习题及答案之欧阳科创编

平均数问题(A)一、填空题.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3.有5个数,其平均数为138,按从小到大排列,从小端开始前3个数的平均数为127,从大端开始顺次取出3个数,其平均数为148,则第三个数是_______ .4.某5个数的平均值为6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80,平均值为70,这个数是________ .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年龄最小的没有小于18岁.那么最大年龄可能是______岁.6.数学考试的满分是100分,六位同学的平均分是91分,这6个同学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一个同学得65分,那么居第三名的同学至少得_______分.7.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达到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60米,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分_______米.8.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70分,男生比女生多_______人.9.一些同学分一些书,若平均每人分若干本,还余14本,若每人分9本,则最后一人分得6本,那么共有学生_______人.10.有几位同学参加语文考试,赵峰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如果赵峰的得分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得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________人.11.有四个数每次取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平均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用这种方法计算了四次,分别得到以下四个数: 86, 92, 100, 106那么原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 .12.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拿出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付钱.等吃完结算,丙应付4角钱,那么甲应收回钱_______分.二、分析解答题.1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1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23, 26, 30, 33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平均数问题(B)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一个数,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15,这个数是________ .2.小强考了语文、数学、英语、历史、自然五门功课,数学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90分.把数学成绩加上去,平均成绩是92分.小强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分.3.江滨小学有433个小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儿童公园,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15人,如果第二、三、四辆车乘的人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______个小朋友.4.5个数写成一排,前3个数的平均值是15,后两个的数的平均值是10,这五个数的平均的值是______.5.甲、乙两地相距24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6小时,返回时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________公里.6.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17岁,而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为15岁,那么丙的年龄是________岁.7.甲乙两人带着同样多的钱,用他们全部的钱买了洗衣粉,甲拿走了12袋,乙拿走了8袋.回家后甲补给乙3.8元,每袋______元.8.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6寸照片洗三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如果每人各得一张,平均每人需______元.9.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185斤,甲棉田是5亩,亩产203,乙棉田亩产170斤,乙棉田有________亩.10.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共176分,如果再加上外语分数,三科的平均分就比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分多3分,小明的外语成绩是________分.二、分析解答题:11.学校足球队18人合影留念,照六英寸照片.洗3张价格是4.5元,另外加洗,每张0.3元.如果每人各得一张,那么平均每人需元.12.五位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58分;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9.46分;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9.66分.这个运动员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多少?13.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14.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时少用3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一、填空题答案:1. 24 72⨯9-78⨯8=24.2. 89.5分. [89⨯(40-2)+99⨯2]÷40=89.5(分).3. 135127⨯3+148⨯3-138⨯5=1354. 3080-(70⨯5-60⨯5)=305.28岁,三人年龄和=22⨯3=66岁,设有两个人的年龄最小,和为19⨯2=38,所以,最大年龄可能是66-38=28(岁)6. 95第一、二名最多可得100+99=199(分)第三、四、五名的平均分为:(91⨯6-100-99-65)÷3=94(分)第三名最少95(分)7. 48米. (40⨯18⨯2)÷[18+40⨯18÷60]=48(米).8. 40(人).男生: (70⨯100-63⨯100)÷(70-60)=70(人)女生:100-70=30(人) 70-30=40(人)9. 17名由题意知,每人9本,最后一人只能分6本差3本,说明每次只能分8本、7本、6本……,设共有x名学生,可得: 9x-3=8x+14 x=17经检验,每人分7本,6本不合题意,所以共有17名同学.10. 6人 (13+5)÷(90-87)=6(人)11. 48(86+92+100+106)÷2÷4=4812. 35分 40⨯3÷8=15(分) 15⨯5-4⨯10=35(分)二、分析解答题答案:1.10月份10月份起超过5元,以5元为基数,前5月平均每月少5-4.2=0.8(元),6月起平均每月增加6-5=1(元)(5-4.2) ⨯5÷(6-5)=4从6月起,4个月后每月平均储蓄就超过5元.2. 28(23+26+30+33)÷4=281.100115⨯4-120⨯3=1002. 102分数学得分加进后的六门课总分:92⨯6=552(分)除数学外的五门课总分:90⨯5=450(分)数学课成绩为:552-450=102(分)3. 106 人(433-115)÷(4-1)=106(人)4.13(3⨯15+2⨯10)÷(3+2)=135.48公里/小时240⨯2÷(6+4)=48(公里/小时)6. 21岁3⨯17-2⨯15=21(岁)7. 1.9元3.8÷[(12-8)÷2]=1.9(元)8.0.5元[4.5+0.3⨯(18-3)]÷18=0.5(元)9. 6亩(5⨯203-5⨯185)÷(185-170)=6(亩)10.97分(176÷2+3)⨯3-176=97(分)二、分析解答题:11. 0.2(元)洗18张照片需要的钱数是:450+3015=900(分).每人需交的钱数为:90018=20(分)=0.2(元).12. 0.8分最低分: 9.46⨯4-9.58⨯3=9.10(分)最高分: 9.66⨯4-9.58⨯3=9.90(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 9.90-9.10=0.8(分)13. 48米(40⨯18⨯2)÷[18+(40⨯18)÷60]=48(米)14. 72米/分钟540⨯2÷[9+(9-3)]=72(米/分钟)。

2024上海市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2024上海市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2024上海市初中数学考试大纲
2024年上海市初中数学考试大纲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强调对初中生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核。

1. 数与代数:包括但不限于有理数及其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内容。

2. 图形与几何:涵盖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立体几何、图形变换以及度量等内容。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4. 综合与实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建模、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等方式考察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水平。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第九版精选)之欧阳道创编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第九版精选)之欧阳道创编

目录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5年上海市宝山嘉定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2 2014年武汉市中考第24题例3 2012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例4 2012年黄冈市中考第25题例5 2010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例6 2009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1 2015年重庆市中考第25题例2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第26题例3 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42012年扬州市中考第27题例5 2012年临沂市中考第26题例62011年盐城市中考第28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例1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2014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例3 2013年山西省中考第26题例4 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2年杭州市中考第22题例6 2011年浙江省中考第23题例7 2010年北京市中考第24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例1 2015年成都市中考第28题例2 2014年陕西省中考第24题例3 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42012年福州市中考第21题例5 2012年烟台市中考第26题例6 2011年上海市中考第24题例7 2011年江西省中考第24题1.5 因动点产生的梯形问题例1 2015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2 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3 2012年上海市松江中考模拟第24题例4 2012年衢州市中考第24题例5 2011年义乌市中考第24题1.6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例1 2015年河南市中考第23题例22014年昆明市中考第23题例3 2013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例4 2012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例5 2012年河南省中考第23题例62011年南通市中考第28题例72010年广州市中考第25题1.7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例1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模拟第24题例22014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3 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模拟第25题1.8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1 2015年福州市中考第26题例22014年广州市中考第24题例3 2013年天津市中考第25题例4 2012年滨州市中考第24题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2015年呼和浩特市中考第25题例22014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3 2013年宁波市中考第26题例4 201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2.2 由面积公式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例12015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25题例2 2014年黄冈市中考第25题例3 2013年菏泽市中考第21题例4 2012年广东省中考第22题例5 2012年河北省中考第26题例6 2011年淮安市中考第28题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2015年北京市中考第29题例2 2014年福州市中考第22题例3 2013年南京市中考第26题3.2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例12015年杭州市中考第22题例2 2014年安徽省中考第23题例3 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4题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4.1图形的平移例12015年泰安市中考第15题例2 2014年江西省中考第11题4.2图形的翻折例1 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2 2014年上海市中考第18题4.3图形的旋转例12015年扬州市中考第17题例2 2014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18题4.4三角形例12015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模拟第18题例2 2014年泰州市中考第16题4.5四边形例12015年安徽省中考第19题例2 2014年广州市中考第8题4.6圆例12015年兰州市中考第15题例22014年温州市中考第16题4.7函数图像的性质例12015年青岛市中考第8题例2 2014年苏州市中考第18题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例1 2015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中考模拟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k≠0)与直线y=x+2都经过点A(2, m).(1)求k与m的值;(2)此双曲线又经过点B(n, 2),过点B的直线BC与直线y=x+2平行交y轴于点C,联结AB、AC,求△ABC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在射线CB上有一点E,如果以点A、C、E所组成的三角形与△ACD相似,且相似比不为1,求点E 的坐标.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宝山嘉定24”,拖动点E在射线CB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CE与△ACD相似,存在两种情况.思路点拨1.直线AD//BC,与坐标轴的夹角为45°.2.求△ABC的面积,一般用割补法.3.讨论△ACE与△ACD相似,先寻找一组等角,再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满分解答(1)将点A(2, m)代入y=x+2,得m=4.所以点A的坐标为(2, 4).将点A(2, 4)代入ky,得k=8.x(2)将点B(n, 2),代入8y x =,得n =4. 所以点B 的坐标为(4, 2). 设直线BC 为y =x +b ,代入点B(4,2),得b =-2.所以点C 的坐标为(0,-2).由A(2, 4)、B(4, 2)、C (0,-2),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2,B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4.所以AB =22,BC =42,∠ABC =90°. 图2所以S △ABC =12BA BC ⋅=122422⨯⨯=8. (3)由A(2, 4)、D(0, 2)、C (0,-2),得AD =22,AC =210. 由于∠DAC +∠ACD =45°,∠ACE +∠ACD =45°,所以∠DAC =∠ACE .所以△ACE 与△ACD 相似,分两种情况:①如图3,当CE AD CA AC =时,CE =AD =22.此时△ACD ≌△CAE ,相似比为1.②如图4,当CE AC CA AD=时,21021022=.解得CE =102.此时C 、E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都是10,所以E(10, 8).图3 图4 考点伸展第(2)题我们在计算△ABC 的面积时,恰好△ABC 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情况下,在坐标平面内计算图形的面积,用割补法.如图5,作△ABC的外接矩形HCNM,MN//y轴.由S矩形HCNM=24,S△AHC=6,S△AMB=2,S△BCN=8,得S△ABC=8.图5例22014年武汉市中考第24题如图1,Rt△ABC中,∠ACB=90°,AC=6 cm,BC=8 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如图2,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3)试证明: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武汉24”,拖动点P运动,可以体验到,若△BPQ可以两次成为直角三角形,与△ABC相似.当AQ⊥CP时,△ACQ∽△CDP.PQ 的中点H在△ABC的中位线EF上.思路点拨1.△BPQ与△ABC有公共角,按照夹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2.作PD⊥BC于D,动点P、Q的速度,暗含了BD=CQ.3.PQ的中点H在哪条中位线上?画两个不同时刻P、Q、H的位置,一目了然.满分解答(1)Rt△ABC中,AC=6,BC=8,所以AB=10.△BPQ 与△ABC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① 如果BP BA BQ BC =,那么510848t t =-.解得t =1. ② 如果BP BC BQ BA =,那么588410t t =-.解得3241t =. 图3 图4(2)作PD ⊥BC ,垂足为D .在Rt △BPD 中,BP =5t ,cosB =45,所以BD =BPcosB =4t ,PD =3t .当AQ ⊥CP 时,△ACQ ∽△CDP . 所以AC CD QC PD =,即68443t t t -=.解得78t =.图5 图6(3)如图4,过PQ 的中点H 作BC 的垂线,垂足为F ,交AB 于E .由于H 是PQ 的中点,HF//PD ,所以F 是QD 的中点.又因为BD =CQ =4t ,所以BF =CF .因此F 是BC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所以PQ 的中点H 在△ABC 的中位线EF 上.考点伸展本题情景下,如果以PQ 为直径的⊙H 与△ABC 的边相切,求t 的值.如图7,当⊙H 与AB 相切时,QP ⊥AB ,就是BP BC BQ BA=,3241t =. 如图8,当⊙H 与BC 相切时,PQ ⊥BC ,就是BP BA BQ BC =,t =1.如图9,当⊙H 与AC 相切时,直径PQ半径等于FC =48=. 解得12873t =,或t =0(如图10,但是与已知0<t <2矛盾).图7 图 8 图9 图10例3 2012年苏州市中考第29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211(1)444b y x b x =-++(b 是实数且b >2)与x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A 位于点B 是左侧),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1)点B 的坐标为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_(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2)请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PCOB 的面积等于2b ,且△PBC 是以点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请你进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Q ,使得△QCO 、△QOA 和△QAB 中的任意两个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看作相似的特殊情况)?如果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苏州29”,拖动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存在四边形PCOB 的面积等于2b 的时刻.双击按钮“第(3)题”,拖动点B ,可以体验到,存在∠OQA =∠B 的时刻,也存在∠OQ′A =∠B 的时刻.思路点拨1.第(2)题中,等腰直角三角形PBC 暗示了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2.联结OP ,把四边形PCOB 重新分割为两个等高的三角形,底边可以用含b 的式子表示.3.第(3)题要探究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第一直觉这三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Q 最大的可能在经过点A 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上.满分解答(1)B 的坐标为(b, 0),点C 的坐标为(0, 4b ). (2)如图2,过点P 作PD ⊥x 轴,PE ⊥y 轴,垂足分别为D 、E ,那么△PDB ≌△PEC .因此PD =PE .设点P 的坐标为(x, x).如图3,联结OP .所以S 四边形PCOB =S △PCO +S △PBO =1152428b x b x bx ⨯⋅+⨯⋅==2b . 解得165x =.所以点P 的坐标为(1616,55). 图2 图3(3)由2111(1)(1)()4444b y x b x x x b =-++=--,得A(1, 0),OA =1.①如图4,以OA 、OC 为邻边构造矩形OAQC ,那么△OQC ≌△QOA . 当BA QA QA OA=,即2QA BA OA =⋅时,△BQA ∽△QOA . 所以2()14b b =-.解得8b =±Q 为(1,2+.②如图5,以OC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x =1交于点Q ,那么∠OQC =90°。

上海沪版初中数学目录之欧阳音创编

上海沪版初中数学目录之欧阳音创编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第二章数的整除第1节整数和整除1.1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因数和倍数1.3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分解素因数1.4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三章分数第1节分数的意义与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第2节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四章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得意义3.2 比得基本性质3.3 比例第2节百分比3.4 百分比的意义3.5 百分比的应用3.6 等可能事件第五章圆和扇形第1节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4.2 弧长第2节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4.4 扇形的面积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有理数第1节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5.2 数轴5.3 绝对值第2节有理数的运算5.4 有理数的加法5.5 有理数的减法5.6 有理数的乘法5.7 有理数的除法5.8 有理数的乘方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 科学计数法第七章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方程与方程的解6.1 列方程6.2 方程的解第2节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4节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八章线段与角的画法第1节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第2节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的比较画相等的角7.5 画角的和、差、倍7.6 余角、补角第九章长方体的再认识第1节长方体的元素第2节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3节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整式第1节整式的概念9.1 字母表示数9.2 代数式9.3 代数式的值9.4 整式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 2021.03.11第2节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9.6 整式的加减第3节整式的乘法 9.7 同底数幂的乘法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第4节乘法公式 9.11 平方差公式9.12 完全平方公式第5节因式分解 9.13 提取公因式法9.14 公式法9.15 十字相乘法9.16 分组分解法第6节整式的除法 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分式第1节分式10.1 分式的意义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分式的运算 10.3 分式的乘除 10.4 分式的加减10.5 可以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第1节图形的平移11.1 平移第2节图形的旋转11.2 旋转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11.4 中心对称第3节图形的翻折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章实数第1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2节数的开方12.2 平方根和开平方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12.4 n次方根第3节实数的运算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 实数的运算第4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1节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2节平行线13.4 平行线的判定13.5 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2节全等三角形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节等腰三角形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 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贱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2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跟的判别式第3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 2021.03.11第1节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第2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3节函数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1节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第2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 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第3节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 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1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3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1节整式方程21.1 一元整式方程21.2 二项方程第2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3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4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5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1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2节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3节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4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 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第1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2节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1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2节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3节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4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1节锐角的三角比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形比的值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九年级第二学期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 2021.03.11第二十六章圆与多边形第1节圆的基本性质26.1圆的确定26.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6.3 垂径定理第2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6.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节正多边形与圆26.6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七章统计初步第1节统计的意义27.1 数据整理与表示27.2 统计的意义第2节基本的统计量27.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7.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7.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7.6 统计实习九年级拓展Ⅱ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第2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第二章直线和圆第1节圆的切线 2.1圆的切线第2节与圆有关的角及比例线段2.2 与圆有关的角2.3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3节园内接四边形2.4园内接四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上海沪版初中数学目录之欧阳文创编

上海沪版初中数学目录之欧阳文创编

欧阳文创编欧阳文创编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第二章 数的整除 第1节 整数和整除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1.2 因数和倍数1.3 能被2,5整除的数第2节 分解素因数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6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第三章 分数 第1节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2.1 分数与除法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2节 分数的运算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拓展 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9 分数运算的应用第四章 比和比例第1节比和比例3.1 比得意义3.2 比得基本性质 3.3 比例 第2节 百分比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五章 圆和扇形 第1节 圆的周长和弧长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2节 圆和扇形的面积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第二学期 第六章 有理数 第1节 有理数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 5.3 绝对值 第2节 有理数的运算 5.4 有理数的加法 5.5 有理数的减法 5.6 有理数的乘法 5.7 有理数的除法 5.8 有理数的乘方 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10 科学计数法第七章 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组)第1节 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第2节 一元一次方程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3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节 一次方程组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八章 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1节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7.1 线段的大小比较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第2节 角7.3 角的概念与表示7.4 角的大小的比较 画相等的角7.5 画角的和、差、倍7.6 余角、补角第九章 长方体的再认识 第1节 长方体的元素 第2节 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第3节 长方体中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第4节 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第5节 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九章 整式第1节 整式的概念 9.1 字母表示数 9.2 代数式9.3 代数式的值9.4 整式第2节 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 9.6 整式的加减 第3节 整式的乘法9.7 同底数幂的乘法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 第4节 乘法公式9.11 平方差公式 9.12 完全平方公式第5节 因式分解9.13 提取公因式法9.14 公式法9.15 十字相乘法 9.16 分组分解法 第6节 整式的除法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9.18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十章 分式 第1节 分式10.1 分式的意义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节 分式的运算 10.3 分式的乘除 10.4 分式的加减10.5 可以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0.6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第十一章 图形的运动 第1节 图形的平移 11.1 平移 第2节 图形的旋转 11.2 旋转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11.4 中心对称第3节图形的翻折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11.6 轴对称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章实数第1节实数的概念12.1 实数的概念第2节数的开方12.2 平方根和开平方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12.4 n次方根第3节实数的运算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12.6 实数的运算第4节分数指数幂12.7 分数指数幂第十三章相交线平行线第1节相交线13.1 邻补角、对顶角13.2 垂线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第2节平行线13.4 平行线的判定13.5 平行线的性质第十四章三角形第1节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2节全等三角形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节等腰三角形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4.7 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15.1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节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6.1 二次根式16.2 最贱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第2节二次根式的运算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第2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跟的判别式第3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1节正比例函数18.1 函数的概念18.2 正比例函数第2节反比例函数18.3 反比例函数第3节函数表示法18.4 函数的表示法第十九章几何证明第1节几何证明19.1 命题和证明19.2 证明举例第2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9.5 角的平分线19.6 轨迹第3节直角三角形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9.9 勾股定理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章一次函数第1节一次函数的概念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第3节一次函数的应用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一章代数方程第1节整式方程21.1 一元整式方程21.2 二项方程第2节分式方程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3节无理方程21.4 无理方程第4节二元二次方程组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5节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二十二章四边形第1节多边形22.1 多边形第2节平行四边形22.2 平行四边形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3节梯形22.4 梯形22.5 等腰梯形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4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22.7 平面向量22.8 平面向量的加法22.9 平面向量的减法第二十三章概率初步欧阳文创编第1节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2节事件的概率23.3 事件的概率 23.4 概率计算举例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十四章相似三角形第1节相似形24.1 放缩与相似形第2节比例线段24.2 比例线段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3节相似三角形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4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二十五章锐角的三角比第1节锐角的三角比 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25.2 求锐角的三角形比的值第2节解直角三角形 25.3 解直角三角形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1节二次函数的概念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第2节二次函数的图像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26.3 二次函数y=ax2+bx+c的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六章圆与多边形第1节圆的基本性质26.1圆的确定26.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26.3 垂径定理第2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6.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3节正多边形与圆26.6正多边形与圆第二十七章统计初步第1节统计的意义27.1 数据整理与表示27.2 统计的意义第2节基本的统计量27.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27.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27.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27.6 统计实习九年级拓展Ⅱ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第2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第二章直线和圆第1节圆的切线2.1 圆的切线第2节与圆有关的角及比例线段2.2 与圆有关的角2.3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3节园内接四边形2.4园内接四边欧阳文创编。

中考数学应用题(各类应用题汇总练习)【绝对原创】[1]之欧阳育创编

中考数学应用题(各类应用题汇总练习)【绝对原创】[1]之欧阳育创编

中考应用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必是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找到能够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所谓“能表示全部含义”就是指在相等关系中,题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包括所求的量)都要给予充分利用,不能漏掉,但也不能把同一条件重复使用,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相等关系,如“多”、“少”、“增加”、“减少”、“快”、“慢”等,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明显给出而题意中又包含着的隐含相等关系,这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此时需全面深入的理解题意,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做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验、答”.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时也可以利用图示法,列表法来帮助理解题意.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6、“答”就是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应用题类型: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产率问题,百分比浓度问题,和差倍分问题,与函数综合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几种常见类型和等量关系如下:1、行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vts .常见等量关系:(1)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2)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①同时不同地: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②同地不同时: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时间差;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2、工程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见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3、增长率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现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4、百分比浓度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溶质=溶液×浓度.5、水中航行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顺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速度.6、市场经济问题: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售价-进价;商品利润率=利润÷进价;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应用题归类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单元数与运算一、数的整除1.内容要目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基本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二、实数1.内容要目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

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

2.基本要求(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2a b a b a b a b a ab b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说明①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②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③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④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

4.知识结构二、二次根式1.内容要目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

2.基本要求(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应满足的条件,判断或确定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利用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的意义,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会判别同类二次根式,会进行分母有理化。

(4)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

(5)会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6)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会求分数指数幂。

说明①关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②不出现繁难的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求解其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所涉及的计算不繁难。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难点是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

4.知识结构三、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1.内容要目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基本要求(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掌握“消元法”,会解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

(3)会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

(4)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说明不出现涉及繁难计算的解方程(组)、不等式(组)的问题。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是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知识结构四、一元二次方程 1.内容要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基本要求(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会用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会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会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知道判别式与方程实数根情况之间的联系,会利用判别式判断实数根的情况。

(4)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

(5)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 不等式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4.知识结构五、代数方程1.内容要目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方程,特殊的高次方程(二项方程、双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基本要求(1)知道整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

(2)知道高次方程的概念;会用计算器求二项方程的实数根(近似跟),会用换元法解双二项方程,会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某些简单的高次方程。

(3)理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组)和简单的无理方程的解法,知道“验根”是解分式方程(组)和无理方程的必要步骤,掌握验根的基本方法。

(4)理解二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消元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与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容易变形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5)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组)、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有关方程(组)的基本应用。

难点是对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有可能产生增根的理解以及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4.知识结构第三单元图形和几何 一、长方体的在认识 1.内容要目长方体,长方体的画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基本位置关系。

2.基本要求(1)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等元素,会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2)以长方体为载体理解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的含义,知道两条直线之间三种位置关系。

(3)认识线面、画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知道一些简单的检验方法。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长方体的概念、画法,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是利用工具检验空间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知识结构二、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 1.内容要目直观图的画法 棱、面的特点长方体平行、垂直的检验方法棱和面的位置关系棱和棱的位置关系 面和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对顶角;邻补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角平分线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轨迹。

基本作图。

2.基本要求(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知道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它们所成的角(小于平角)有四个,会用交角的大小描述相交直线的位置特征;知道垂线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3)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

(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5)掌握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知道轨迹的意义以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掌握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会画已知线段的中点和直线的垂线;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从中体会交轨法作图。

3.重点和难点重点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是角的平分线性质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

4.知识结构三、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内容要目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和性质。

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

2.基本要求(1)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并会画这些特殊线段。

(3)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与一点(重心)、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垂心),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4)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5)知道三角形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类型,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6)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初步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7)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的意义,会叙述简单命题的逆命题,知道命题的真假与逆命题的真假无关。

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

4.知识结构(二)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1.内容要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

2.基本要求(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

(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