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简报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简报摘要:本文旨在提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简报,包括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以及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关心,我们可以匡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威胁。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抢劫、暴力犯罪等。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为了伤害,也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教育不善、父母缺乏关注和指导、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同伴压力、校园暴力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价值观扭曲、媒体暴力的影响、社会经济压力等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提供社会关心:社会各界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提供必要的匡助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4.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援助机构,保护青少年的权益,同时对犯罪行为赋予适当的惩罚。
结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关心,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青少年维权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青少年维权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青少年维权工作一、引言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青少年的维权工作也亟待加强。
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措施和效果,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1. 家庭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违法行为。
2. 学校问题:学校中的暴力行为和欺凌现象,以及师生关系不良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圈问题:不良的社交圈子、与不良朋友的接触可能引导青少年违法犯罪。
4. 心理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加强家庭关系,提供爱、支持和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 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青少年的关注,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活动,让青少年有积极参与社会的机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 心理疏导: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维权工作的现状和改进措施1. 现状:目前青少年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渠道有限,维权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维权机构和组织相对薄弱。
2. 改进措施:a. 加强青少年权益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b. 建立健全青少年维权机构和组织,提供专业的维权服务;c.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d. 加强青少年维权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对青少年维权事业的重视。
五、结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维权工作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解决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解决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解决对策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少年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种类多样,程度不同,影响也不同,因此采取不同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是每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所受到的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少年的愚蠢和不理性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不恰当的言行行为而犯罪,也可能因为一些财富和权力的诉求而犯罪。
青少年违法犯罪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养和个人因素。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了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
由于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年轻人被迫去面对着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可能包括物质上的缺乏、家庭/学校的不良环境、社会压力、网络暴力等等。
(二)家庭教养家庭教养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是亲子关系和父母教育下的人类文化传承的基础。
如果家庭关系不稳定、纠纷不断,或父母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不合适,都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孩子的犯罪行为。
(三)个人因素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取得成功和失败,这些个人因素影响着他们成长的过程。
如果青少年过于自信或受到自卑的情绪困扰,可能会把自己的情绪和错误认识(bad values)锁在脑里,并导致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危害。
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为青少年还没有成年,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应对策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它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反省,需要各方面共同长期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青少年犯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不应片面的仇视、失望,而应积极地反思、分析、教育和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犯罪率也不断的攀升,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更为严重,青少年犯罪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仅占刑事犯罪总数的20%以下,而当前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5%以上,并且青少年犯罪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这一系列表明,我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刻不容缓。
面对这一严峻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原因及解决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有著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1/ 11主要有:1、青少年时期自身因素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和关键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他们充满了好奇和迷惑,做事不思考和不考虑后果成为其显著的特征。
第一,青少年有着过于膨胀的自我意识,往往会过高的预估自己的能力,过分强调自我价值以及自我意识,一旦他们觉得受到鄙视或轻蔑等消极眼光,就会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甚至会作出一些暴力报复行为。
第二,由于青少年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对当前的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没有成型,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虚荣心强易冲动的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因此,他们常常明知危险或后果严重也不管不顾。
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稳固,判断能力与自控能力不高的青少年时期,这些特点都会使得他们很容易越过安全防线,做出出格行为。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 对策思考 •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加强家庭教育
01
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加强对孩 子的教育和引导。
02
加强跨部门合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打击需要多 个部门的合作和配合,包括公安、教 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各部门应该 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青少 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
VS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支 持和协调,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确 保各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 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知 识和法律程序,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支持,为 他们提供更多的法律服务和帮助。
02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缺失
总结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可能导致青少年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详细描述
家长忙于工作或个人事务,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 管束。同时,一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过分溺爱或严厉惩罚,也可能对孩子的 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 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辅 导和援助。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往往表现出冲 动、无畏、无知等特点,往往与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等因素密切相关。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
01
02
03
盗窃、抢夺、诈骗等财产性犯 罪;
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暴力性 犯罪;
涉及色情内容的犯罪;
04
毒品犯罪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趋势和特点
低龄化趋势 以暴力性犯罪为主
学校教育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教育水平,完善学校教育制 度,防止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发生。
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和发展 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加强心理辅导和干预
心理评估
对未成年人进行定期心理 评估,发现潜在的心理问 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 罪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 对策。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 案例分析等。
0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违反国家 法律法规,实施具有社会危害性 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 任的行为。
性及后果。
培养法治观念
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 他人的权益。
提高法律素养
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未成年 人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运用法律 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育水平,使其能够正确 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
团伙化趋势 涉及领域广泛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很多孩子在十几 岁就实施了严重的违法行为。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及对策思考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是探寻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治理的一次尝试。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动向变迁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
到80年代已突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表明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一般化趋向。
一般化是指青少年违法犯罪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小康及中产以上者有增加的趋势。
作为计划生育条件下的独生子女犯罪,实际上是一种“一般化”现象。
有些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却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向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
山东省少管所王延海的调查显示,2022年,在该所关押的少年犯中,有249名未成年独生子女,占总数的24.61。
(二)女性青少年涉案原因和领域增多。
传统上,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财产问题和感情问题。
但现在多1/ 9了一个新的问题:性乱问题以及暴力倾向和团伙犯罪增多。
(三)滥用毒品现象严重。
一些青少年为了解脱身心压力或寻求精神刺激,吸食毒品,沉溺于感官刺激,并因吸毒引发贩毒、卖淫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2022年的《中国禁毒》白皮书记载:“中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1年为14.8万,1995年约52万,1999年为68.1万。
吸毒人数中,吸食海洛因的占71.5,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9.2。
”(四)电脑犯罪迅速兴起。
随着计算机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探究人的违法犯罪总是在他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所滋长出来的,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就有什么样的违法犯罪形式。
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汇报

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汇报近年来,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街道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本文将对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
首先,街道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方面。
据统计,近一年来,街道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盗窃案件为主要表现。
青少年盗窃案件的数量占据了整个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绝大部分,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其次,街道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不善、社会环境恶劣、心理问题等。
在家庭方面,一些青少年缺乏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和方法,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社会方面,一些青少年生长在贫困地区或者社会环境恶劣的地方,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心理方面,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导致他们产生不良的行为。
再次,针对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培养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街道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未成年人本身单纯,分析判断能力不够,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如:某法院去年审理未成年犯罪案件9件16犯,而今年1—2月,就审理了10件10人犯,两个月的案件就比去年全年的还多,这种增长的速度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二)恶性案件越来越多。
未成年犯罪中抢劫、杀人、伤害等暴力恶性案件日益增多,且手段极其残忍。
近年内,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又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0%以上,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如:一名十五岁初三男生,为了弄钱买武侠小说,连续七次入室盗窃纵火,判有期徒刑10年,又如一16岁男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乱刀捅死了自已15岁的同学。
……而这些年轻的罪犯都是在校的学生。
(三)不良行为愈演愈烈。
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在发生未成年人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
如: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
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
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
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厅二室"。
3、不讲公德,为所欲为。
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漫骂行凶等。
4、以大欺小,勒索钱财。
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非常普遍。
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
5、称兄道弟、哥们义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不问是非,聚众闹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他们人多众势,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湖北省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肖秀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常被人们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然而,当前因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或多或少地影响了部分青少年。
使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日益上升。
那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又是什么?其违法犯罪又有何特点?我们应当怎样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呢?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㈠、青少年违法犯罪以暴力型、物欲型为主。
先看下面一则材料:宣恩县法院二○○一年审理的案件,按年龄分类,其中,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抢劫案四起,涉案9人;强奸案三起,涉案7人;重伤案一件,涉案1人;盗窃案件五起,涉案5人。
暴力型案件所占比例占77.5,在全县犯罪案子中所占比例高达29.4。
这则材料表明,青少年暴力性犯罪比例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另据统计,在全国,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
㈡、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性特点。
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在宣恩县二○○一年度的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就达六起,比例高达35.3。
㈢、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㈣、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
经调查得知,我县二○○一年度中的十七件青少年犯罪案件,涉案25人。
未成年竟然达六起13人,其中16岁以下的少年犯竟然达11人之多。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与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反复性、长期性、潜在危险性已日益为全社会所认识。
其现状与趋势如下:(一)违法犯罪现状:1、犯罪数量剧增。
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至70%,至今仍居高不下。
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呈明显的上升势态,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2、犯罪主体变化。
(1)低龄化趋向: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明显增多。
(2)女性犯罪增多:80年代以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增加,且增长率远高于男性。
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大地腐蚀性,如不遏制会很快在社会上传染开来。
(3)闲散人员居多:这些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过早流入社会后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不法分子利用、引诱和唆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犯罪类型增多。
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明显增多。
有资料显示犯罪类型依次排列是: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
其中抢劫和盗窃发案率最高约占75%左右,是当前青少年主要犯罪类型。
据统计:2000年1至12月,抢劫罪占44.36%,盗窃罪占36%,伤害罪占15%;2001年1至6月,抢劫罪占48%,盗窃罪占44.2%,伤害罪占3.8%。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新类型犯罪。
如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卖人口的犯罪日渐增多。
(二)违法犯罪趋向:1、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青少年犯罪具有“偶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之外,近些年来,已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部分青少年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手段野蛮、残忍,社会影响恶劣。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占65%,说明了青少年犯罪性质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化趋向。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群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调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
一、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指的是未成年人以及年轻人在不法行为上涉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伤害,更对青少年本身的成长造成阻碍。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 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从20xx年到20xx年间增长了X%,其中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最为突出。
2. 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犯罪类型从传统盗窃、抢劫,扩展到网络犯罪、欺诈等新型犯罪手法。
3. 青少年犯罪普遍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些犯罪行为的起点年纪逐渐下降,一些中小学生因少年犯罪而受到处理的案件也有所增加。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问题。
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指导、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倾向增加。
2.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关注度不够,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个体的需求,缺乏法治教育的普及。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媒内容过于暴力、社交网络的不良引导等社会因素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四、青少年犯罪的解决办法1. 家庭教育的加强。
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2. 学校教育的改进。
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 社会治安的改善。
增加社区治理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共安全设施水平,提供更多的娱乐和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
4. 培养良好的上网文明。
加强网络安全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
五、结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简报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简报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本身以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教育、社区参与、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本简报将详细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预防措施,以期提供给相关机构和个人参考和借鉴。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违法犯罪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并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以下是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1.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这可能与社会变革、家庭教育缺失、互联网的普及等因素有关。
2. 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盗窃、抢劫、暴力犯罪、吸毒等。
这些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年龄趋向年轻化。
不少犯罪行为的执行者甚至还未成年,这给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压力、贫困等社会因素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会导致一些青少年选择违法行为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质量、师生关系、同伴压力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宣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约站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少年农民等。
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3)(4)(5)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至于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广泛开展以“两法一制”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青 少 年 违 法 犯 罪 的 现 状 、 因及 预 防 原
郭卫 东 赵加 燕
(德州市胜利油田 保卫处 临盘分处, 德州 251507} 山东
摘 要 :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触 目惊心, 而且犯罪年龄 逐渐降低, 犯罪性质 日 趋恶劣, 其原因是家庭不良环境的影 响、 学校教育工作失误和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解决这一社 力量。这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 的结构环境和教育功能两个方面 。 前者起间接作用 , 后者起直接作用。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
2.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是从理论到理论, 脱离青少年生活
关健词: 青少年 违法犯罪 犯罪现状 犯罪原因 犯
罪预 防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社
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数量持续增长。 据统计, 我国12- 25岁青 少年在社会总人 口中所 占比例为24%, 而这一年龄段的青少 年在在押犯中所占比例达35%以上。 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 也在不断上升, 出现了吸毒、 强奸、 抢劫杀人、 聚众斗殴、 网上 攻击 、 敲诈勒索、 团伙盗窃校内外公私财产等违法犯罪的案 件, 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 一、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1.青少年犯罪具有纠合性 、 盲动性 、 蔓延性和反复性的 特点。现在, 青少年违法犯罪常常以团伙犯罪的形式出现, 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部分青少年相信 “ 一人胆
的实际, 没有将知识性与趣味性、 教育性、 实效性结合起来,
空洞的说教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难以接受。
3.法制教育缺乏 , 很少对学生上法制课、 出法制黑板报 等进行普法教育; 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缺乏, 目 盲 地超越 阶段 , 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 , 满堂灌 , 使学生 产生厌学情绪 , 甚至有的还逃学。 4.有些教师岐视后进生, 动辄训斥甚至讽刺挖苦, 强制
学校安保-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祖国的未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政法、教育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加强法制教育,扼制青少年犯罪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就目前来看,我区青少年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犯罪的低龄化日趋明显,女性犯罪、网上犯罪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我区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区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犯罪的低龄化日趋明显,女性犯罪、网上犯罪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从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判处青少年犯罪情况看,近年来占犯罪人数百分比逐年上升。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在提前,据行者派出所反馈,违反治安管理条例最小的7岁;犯刑事案件最小9岁,同时女性犯罪、网上犯罪年年有增。
2、犯罪类型趋向暴力化从近年发生的几起青少年犯罪案例看,暴力倾向明显,且手段极其残忍。
某学校学生王某、吕某、高某、张某团伙杀人案,在犯罪中,王某将受害人同学张某叫到树林无人处,四人用刀子在张某头、颈等部位乱砍,将张某当场杀死;季家村15岁的初中生高某,以同学曹某两次打他为由,便购买一把弹簧刀,闯入教室,用刀将曹某刺死。
从看守所在押的暴力犯罪人员看,青少年暴力型罪犯占全部在押犯的11.9%,较前有大幅度增长。
3、团伙型作案突出青少年犯罪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团伙型作案。
由于青少年的体力、智力、胆量都比成人要低,因此在犯罪过程中往往拉帮结伙,互相壮胆。
从调查结果和案例来看,青少年单个犯罪的情况极少,大多是团伙作案。
代王派出所查获的连续五次偷盗总价值七千多元的案件,涉案人员为“九兄弟”,年龄都在十三——十六岁之间,每个人胳膊上都刺有排行字;家住相桥镇的尚某等四名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年龄均在十五——十六岁,他们先后采用暴力搜身等手段抢劫作案8次,小到抢一包香烟,大到260元钱。
青少年犯罪调研情况汇报

青少年犯罪调研情况汇报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
特点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调研了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和原因。
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多
种多样,包括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其中以盗窃和抢劫居多。
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不良、学习压力大、社会环境恶劣等因素。
另外,网络犯罪也逐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我们调研了青少年犯罪的地域分布和年龄特点。
我们发现,青少年犯罪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城市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这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特点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一些未成年人也参与到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中来。
再次,我们调研了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和对策建议。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
人带来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教育工作,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青少年犯罪惩治机制,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青少年知道违法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引起社会的重视,共同为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犯罪而努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以及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采取哪些预
防措施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青少年、教育专家、家长、社会工作者。
调研结果: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环境不良: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缺乏关爱、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行为等,
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教育缺失:一些学校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不足,缺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对于
一些错误行为没有及时正确引导。
3.社会吸毒和暴力的影响:社会上存在一些涉及毒品、暴力等违法行为的引诱和影响,对青少年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关注子女成长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准确引导,强调法律
意识的培养,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2.改进学校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讲座等形式教育青少年。
3.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机会,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4.加强法律援助和矫治力度: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已经犯罪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和矫治措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回到社会。
结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合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学校教育、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加强法律援助和矫治力度等措施,可以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报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
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因此,开展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对 50 名青少年犯罪人员进行了个案访谈,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三、调查结果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中,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城市。
犯罪类型多样化。
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所占比例较高。
犯罪年龄低龄化。
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参与到犯罪活动中,甚至有一些未满 14 周岁的儿童也有违法犯罪行为。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产生叛逆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同时校园欺凌现象也时有发生,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心理创伤。
社会因素。
网络、影视等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容易让青少年迷失方向。
个人因素。
青少年自身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团伙作案较多。
青少年往往喜欢拉帮结派,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以增强安全感和自信心。
犯罪手段简单粗暴。
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青少年犯罪手段通常比较直接和暴力。
重复犯罪率较高。
一旦青少年犯罪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改造,很容易再次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原来封闭式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较快,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一是犯罪总量持续增长。
二是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趋势。
全国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7.93%。
三是青少年犯罪类型呈扩展式发展。
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的98个发展到2003年末的120个,增幅达22.45%。
青少年犯罪整体上呈现出较为严峻的态势,其特点主要有:(1)从犯罪主体来看。
一是犯罪年龄呈集中性和阶段性分布。
2000年以来,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率持续增高。
据统计,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从1999年的11.42%逐年递增至2003年的15.09%。
而16—18岁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终居高不下。
二是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但部分地区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三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2002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
四是身份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学生等群体。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中的数据显示,闲散未成年人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2)从犯罪行为来看。
一是团伙性明显。
由于青少年主观独立性较弱,有渴望友情,乐于群聚,向往集体的心理需求。
二是“五性”突出。
青少年群体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常对许多人、事物和社会事件产生情绪反应,由于青少年情绪的冲动和不稳定,导致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发性。
例如某中学两名13岁男生偶然翻到了家长藏在家中的黄色录像带,二人看完后即模仿录像中的行为将邻居的少女轮奸。
三是智能性趋向。
由于青少年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犯罪开始显现。
(3)从犯罪类型来看。
一是从较为单一的犯罪类型向成人化犯罪类型发展。
有一个未成年人,仅仅因为自己的姐夫没有给钱买衣服,就起了歹意,他购买了绳子从窗户里爬进去把姐夫勒死,还伪装了现场。
二是随着青少年需求的泛化,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出现多样化,形成了犯罪类型的多样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主观因素。
一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
青少年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产生了一些自我满足的需要,如与异性接触的需要、满足自尊心的需要、好奇和求知的需要等等,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
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
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
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
即诱发犯罪的最佳机遇和条件。
这是指青少年由于外界原因激情冲动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比方说,有的住宅、车辆的门窗没有锁好,青少年路过看到,激起了青少年的侵财欲望而引发盗窃犯罪。
2.客观因素。
(1)身边教育。
家庭不良环境往往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初原因。
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
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等“四失”家庭逐渐增多。
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是继家庭之后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
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
此外,社区对青少年的帮助和服务还不到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2)社会大环境影响。
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
社会转型期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主要是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
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
(《人民日报》2004年09月29日)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新世纪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综述自2000年9月中央综治委在成都召开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以来,我国的预防工作又走过4年历程。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帮助和矫治,亿万青少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民族都会把目光投向孩子,投向未来。
多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2001年初,中央综治委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工作力量不断加强。
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的地市和一部分县区、街道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中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13个增加到18个,有些地方根据需要扩大了参与部门。
各地区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组织集中行动、纳入综治考核等方式,探索建立监测预警、协调联动、责任考核等长效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春风化雨细无声积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在社区相互结合,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工程。
江西省瑞昌市以实施“免疫工程”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在中小学校建立家长教育中心,将伦理、法理和情理相互交融,开展“学校育苗、家庭护苗、社会扶苗”,取得明显成效,25岁以下青少年罪犯人数占法院判决罪犯的比例由1992年的68%下降到2003年的29.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地区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咨询辅导站等,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念。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增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是全社会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各部门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广泛开展雏鹰争章、18岁成人仪式、小公民道德建设等实践活动。
目前,全国所有小学都聘用了思想品德课专职教师,聘用校外辅导员80多万人,建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89000多个。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扎实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
“有学不上、有家不归、有工不做”的闲散青少年历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他们处于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着、社会管不到的状态,一旦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诱惑,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上海等一些地方开始聘用社区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人联系帮助制度,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给孩子们一片蓝天2004年5月20日早上6点多钟,年仅15岁的在校学生颜某想趁父亲熟睡之机偷钱去网吧玩。
因害怕父亲醒来打他,遂用铁锤将父亲砸死,拿了143元钱到网吧上网。
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惨痛的案例,清理整治非法网吧,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强烈要求。
2004年2月,文化部等部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2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
半年来,文化、工商、公安部门共检查网吧50余万家次,暂扣没收电脑设备近7万台,限期整改2.1万家,责令停业整顿5100家,取缔黑网吧1.59万家。
此外,针对淫秽色情网站、不健康“口袋本”图书、毒品和校园周边不良环境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社会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多项治理整顿。
今年上半年,新闻出版部门共查获淫秽色情出版物案件2178起,收缴淫秽色情出版物754万余件,其中淫秽色情“口袋本”和有害卡通画册284万册。
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建立举报受理网站、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快速受理机制和长效监管体系。
全社会共同参与57岁的陈莆俭是湖北武汉的一名普通干警。
今年,他作为第一批综治特派员已在硚口区崇仁街义烈社区工作6年,在社区建立了22个帮教小组,与29名有过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实行结对帮教,还担任了4所学校的法制辅导员。
近年来,数万名类似陈莆俭这样的志愿者从事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为核心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法制宣传、结对帮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区逐步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专职工作队伍有所加强,公安部门“一区一警”的警力配备模式逐步推广,文化市场稽查队伍2003年增加了900多个,稽查人员增加了2200多人。
此外,各级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凝聚了一大批在青少年法律、心理、教育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人士,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着智力保证和实际支持。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让我们用爱心播洒希望,用汗水播种明天,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人民日报》2004年09月29日)江苏发布预防青少年犯罪“红色”预警《中国青年报》讯(记者郁进东):日前,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在南京首次发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校园周边地区青少年抢劫案件持续高发,发布“红色”一级预警;青少年网络犯罪渐趋严重,被发布为“黄色”二级预警;职业学校学生犯罪高发被发布“蓝色”3级预警。
去年10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信息采集点,并决定按“红、黄、蓝”三个级别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近一年来,各信息采集点结合本地区、本系统的预防工作,加强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与预警调研工作,发挥信息采集点工作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