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米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初步形成米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米的实际应用,知道1米=100厘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尺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请学生说出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说一说各种长度单位的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米。

2.动手操作,建立概念(1)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出示用厘米标注好的米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3)学生动手测量铅笔、课桌椅、书本等物体的长度。

(4)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米大约有多长。

(5)小组交流:你心目中的一米是什么样子的?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过米这个单位?(2)想一想: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有多少米?旗杆大约有多米?教学楼大约有多少米?(3)小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度。

4.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并解答。

例如:一米等于多少厘米?等等。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米的概念。

在观察思考中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在测量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增强。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过程,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2《认识米》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2《认识米》课件

新知导入
2.填一填。
铅笔长( 6 )厘米。 国旗脸贴长( 2 )厘米。
新知导入
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新知讲解
这样量太麻烦了。
拿这把米尺试试。
用米尺测量真方便 ,我一共测量了4次 。
新知讲解
米尺
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 以用“m”来表示。
明明比1米矮 强强比1米高 豆豆正好等于1米 由此从高到矮排列为:强强、豆豆、明明 。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2.把下面各数量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填一填。
8米 72厘米 1米 80厘米 1厘米 10米 ( 10米 )>( 8米 )>( 1米 )>(80厘米)>(72厘米)>(1厘米)
作业布置
1米
新知讲解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思考: 观察这两种尺子,你
有么发现?
新知讲解
1小格代表1厘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厘米
1米=100厘米
课堂练习
基础题:
1.合适答案后面的
里打“√”。
电视的宽度: 比1米长 vb
电视的长度: 比1米长 v√b
比1米短 √ 比1米短 vb
新知讲解
黑板长4米。
新知讲解
学习任务: 拿一把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
(1)张开双臂,量一量双臂张开的长度。 (2)同桌两人合作,用尺子量一量从脚到身体的 什么地方是1米,做个标记。
新知讲解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 长度大约是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一、教学目标:1.认识米作为单位长度,了解米的基本概念。

2.学习使用尺子、卷尺测量长度。

3.熟练掌握米的换算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2.学生能够熟练测量长度并进行换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验法3.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个尺子,询问学生是否见过,问学生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作用?2.新课讲解:(1)让学生对尺子测量误差有一个认识。

老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手指指一下桌子长度,另一名学生估计长度看看,不要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接着,再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与前面的估计进行比较,看看误差有多少。

(2)让学生了解基本长度单位——米。

逐步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常会涉及到长度测量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些情境:掌握米的基本概念:“我门”这个单词大家都很熟悉吧,它是我们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之一。

当然,不同的地方,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可能会不一样。

比如,你打算去附近的便利店买面包,它距离你有多远呢?如果在英国,你可能需要知道其距离你有多少“码”或者“英尺”;如果在法国,你就需要知道距离你多少“公尺”。

而在中国,我们所使用的单位长度是“米”。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米作为单位长度。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分别用尺子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并将其填入表格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米来表示这样的长度,如何进行换算。

(4)学生游戏互动,加深对于米作为单位长度的了解。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步骤,看看哪组用时最短,答案最准确。

3.巩固练习:(1)练习1:长100米的田径赛道,你耗时20秒走完了一圈,那么你一分钟可以走多少圈?(2)练习2:你买了一卷卷尺,长度为20米,现在需要测量房间的长度,你需要卷几圈?(3)练习3:你观察了一下,房间的长度大概是8米,宽度是5米,请你算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课堂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逐渐认识了米作为单位长度的概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认识米》说课稿及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认识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节长度单位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米的概念,并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们的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长度,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长度一样吗?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米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一米的长度。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用米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米来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中。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米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和结果。

二年级数学认识常用单位

二年级数学认识常用单位

二年级数学认识常用单位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单位的概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二年级数学中常用的单位,并对它们的意义和用途进行解释。

长度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了更为准确地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我们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中常用的长度单位:1. 厘米(cm):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书本的厚度、鞋子的大小等。

例如,一本书的厚度可以是3厘米。

2. 米(m):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来测量房间的长度、跑步的距离等。

例如,一条长凳的长度可以是1.5米。

3. 千米(km):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我们通常用它来测量城市之间的距离或汽车行驶的里程。

例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可以是200千米。

容量单位容量单位用于描述物体能够容纳的量。

在二年级的数学中,常用的容量单位有:1. 升(L):升是较大的容量单位,用来测量水杯、水桶等容器所能装的水的多少。

例如,一个水桶可以装10升的水。

2. 毫升(mL):毫升是较小的容量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药品、果汁等的体积。

例如,一瓶果汁可以是250毫升。

重量单位重量单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中常见的重量单位:1. 克(g):克是较小的重量单位,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书包、食物等的重量。

例如,一个苹果的重量可以是300克。

2. 千克(kg):千克是较大的重量单位,通常用来测量人的体重、大型物体的重量。

例如,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以是60千克。

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用于描述事件或活动的持续时间。

以下是二年级数学中常见的时间单位:1. 秒(s):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用来描述简短的时间。

例如,刷牙的时间可以是2分钟,即120秒。

2. 分钟(min):分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我们通常用它来测量课程的长度、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等。

例如,一节课的长度可以是40分钟。

3. 小时(h):小时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用来描述较长的时间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米∣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米∣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米∣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米∣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了教材的第一章节,认识长度单位——米。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到米是衡量长度的基本单位,并且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米制单位,如尺子、卷尺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米制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米,以及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与米制单位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米尺、卷尺、厘米标尺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彩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把米尺,让他们观察并猜测这把尺子的长度。

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

3. 实例演示:我利用教具米尺和厘米标尺,进行了实际的测量演示。

我让学生们观察并理解米尺上的刻度,以及如何用厘米标尺进行测量。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将结果用米和厘米表示出来。

5. 作业布置: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

题目是:请用米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将结果用米和厘米表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张简洁的板书,列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包括长度的基本单位米,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实际测量演示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米尺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并将结果用米和厘米表示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份长度测量工具,或者组织一次校园内的长度测量比赛,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43 - 6 =
32 厘米- 2 厘米= ( )厘
6 + 54 = 84 - 6 =
89 + 9 = 53 + 8 =
8组
80 米- 70 米= ( )米米
变9式2 O厘篝米题- 5 厘米= (
)厘 米
1 . 判断,对的画“ J ” ,错的画“ × ”
。(1 )一根黄瓜长20 厘米。

(2 )一个水杯高15 米。
2.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
练习2 28 + 7 =
认识米 A组
35 - 7 =
用时: 分 秒 错误:
常规O 篝题

25 厘米+ 9 厘米= ( )厘
70 - 4 =
8 + 39 =
50 米+ 40 米= ( )米米
69 + 8 =
69 + 6 =
100 厘米= ( )米
76 - 4 = 7 + 69 =
题吗?
收获
教 学 过 程 中 老 师 的疑 问:
六、教学板书
认识米和用米量:1.
1 米=100 厘米 2.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七、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节课中,渗透了观察、比较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 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米”,建 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
(2)灯管长50厘米。 (3)房间高3厘米。
((厘米米 )) ()
(4)字典厚6米。
(米 )
(5)大树高8米。
(6)教室长1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

1 / 2课题 认识米 用米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2(1)探索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同学们量一量它是多少厘米。

小组活动。

学生的刻度尺有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通过自己亲自量,体会1米=100厘米。

3、用米作单位量。

(1)认识卷尺、皮尺 (2)用卷尺或皮尺实际测量分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

分组活动,测量每个学生的身高,课桌的长、宽、高。

分组活动,测量每个学生立定跳远的长度。

三、课堂检测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米,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法 指导学生活动 教具 学具 尺子、图钉、纸条等通 案个 案一、复习导入 1、用刻度尺量出文具盒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2、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

(找两名同学测量)刚才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做单位,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1)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猜一猜 (2)出示米尺或米尺图(3)同桌互相测量。

测量身高,看1米到哪儿;两臂伸平,看1米到什么地方。

(4)闭上眼睛,用两臂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开眼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5)做一做小组同学互相测量1米、2米、3米……互相检测。

一位同学说长度,其他同学量长度。

2、学习1米=100厘米课堂 检测A 级填空1米=( )厘米 5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28厘米—6厘米=( )厘米 62米+5米=( )米 35米—3米=( )米 B 级教学 反思本文由作者精心整理,校对难免有瑕疵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如有需要,请关注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3《认识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3《认识米》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3《认识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3《认识米》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并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这是学生继计量长度单位厘米之后,学习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米这个长度单位,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米,感受米。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

2.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有多长,并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长度单位米。

2.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米,让学生初步认识米,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1米有多长。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总结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运用米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米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米”的词语;2.了解一些米的常见物体,并能根据实物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3.掌握使用卷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4.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米的概念,并能运用测量工具进行米的测量;2.难点:辨认一些米长的物体,并能够判断其长度是否超过1米。

三、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翻开课本P24页,告诉学生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常用“m”表示。

2. 一些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找到一些米长的物体,例如课桌、黑板、门、操场等,让学生在心中模拟出1米的长度,比较这些物品是否超过1米,并练习正确地读写“一米”、“两米”等常见的长度。

3. 米的测量1.使用卷尺正确地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课桌、椅子、门等;2.制作一张“测量成长”的表格,记录每个学生的身高、臂展、腰围等,并让学生自己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谁的尺寸发生了变化;3.让学生分组,自己出门寻找一些外界的物体,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设计出简单的测量数据记录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解释米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2.演示法:老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让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对自身身高、臂展、腰围等进行测量,轻松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找并记录测量数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2.课堂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3.在每个环节都设计相应的问答题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米的概念m一些米长的物体(教师先不给出物品)米的测量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成长身高、臂展、腰围等数据记录七、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师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了米的概念、常见物品的长度和测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数学第一课长度单位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第一课长度单位知识归纳

二年级数学第一课长度单位知识归纳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长度单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聊?别急,咱们把它变得有趣起来!想象一下,今天你要带着你的小狗去公园遛弯,你需要知道怎么量一量这条小路有多长,对吧?那就得先了解一些长度单位了,快跟我一起看看吧!咱们有米,米可是长度的“大哥”啊!米就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树,挺拔又稳重,大家都很信任它。

比如,你的书包有多重?咳,那可能是用千克来算,不过你书包的长、宽、高可都是用米来量的哦!想象一下,你的书包有一米长,那可真是个大书包,能装下好多好玩的东西呢!再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书包变得比一米还长,那你得找一个大马车来拉了,哈哈!是厘米。

厘米就像是米的小弟弟,聪明又灵活。

厘米的身材可小多了,一米里面可是有一百个厘米呢!想想你的小铅笔,哈哈,它大概有十五厘米长吧?这可比你的书包小多了。

厘米就像是做事情的小助手,帮你量那些小东西,比如你的小玩具、小书本,甚至是你喜欢的零食包装袋,哦,这些都是小小的厘米世界!然后,咱们得说说毫米。

毫米就像是厘米的小侄子,真的超小!在一个厘米里面有十个毫米,想想一根细细的针,哈哈,那可真是个小家伙!当你想量一些特别小的东西,比如说,你的橡皮擦边缘,可能就得用毫米了。

看!长度单位真是个大家庭,各有各的特点,真是热闹!现在,让我们来聊聊这些单位的转换。

你知道吗?把米换成厘米可不是难事。

比如说,一米就是一百厘米,这个可真好记!如果你有两米,那就是两百厘米,想象一下,咦,两米的东西得多大啊?像一棵小树一样高,真是不得了!如果你有三米,那就是三百厘米,哇,那可是个巨无霸了!不过,小心哦,这可不是你能背得动的。

再说说反过来的,如果你有五十厘米,那又是多少米呢?嘿,这就得用上“化简”的功夫了,哈哈!五十厘米换成米,就是零点五米,也就是半米!这就好像你把一个大饼切成了两半,吃起来可真过瘾!想想看,你的半米长的尺子,能做很多事情呢,量量书桌,量量地板,都能用上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教学设计
师:你觉得自己还行吗?
生:我觉得很难,我可以找同学帮忙吗?
师:你的主意不错,遇到困难就得找伙伴帮助,老师同意你的请求。(女生把同桌叫来,两人分工后又继续量,她们一个量,一个边算边记在本子上。)
生:我们总算量完了,黑板的长度是300厘米。(师板书:300厘米。)
师:坚持就是胜利,老师非常佩服你们。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
目标确定
1、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2、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学生积累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数学的乐趣。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但估计是不准确的,要想准确的知道1米的长度,我们需要用到米尺。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课时教学设计
课 时
本单元第2课时
课 题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课时,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又认识的常用的长度单位。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10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

教学过程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很不方便)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认识厘米(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图钉,某个手指等)(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用厘米量(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第2题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反思第三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认识米》教学反思-(2)

《认识米》教学反思-(2)

《认识米》教学反思《认识米》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展示一些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麻烦的物体,如教室的长、操场的长等,引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的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直观教学,建立观念利用米尺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米尺的长度、刻度和数字等特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 1 米的长度、找身边大约 1 米长的物体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1 米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掌握方法在教学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我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掌握了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

4. 联系生活,感受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认识 1 米和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充分发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的作用。

3. 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

三、改进措施1.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 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

在重点和难点内容上,可以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在简单内容上,可以加快教学速度,提高教学效率。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一、探究新知(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二、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三、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课后反思《认识米》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在刚开始的试教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尺来量黑板的活动后,感受到测量时费时又费力,这时,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样的设计,学生虽有学习新知的需求,但不是很强烈。

如何让这种“被需要”转变为强烈的“需要”呢?我们几经思量,作了以下尝试: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尺”复习有关厘米的知识,学生对用学生尺进行测量信心满满。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初步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 米=10分米=100 厘米,能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1 米=10分米=100 厘米。

2.会测量身边规则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持疑引入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厘米、分米)厘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呢?(厘米用cm 表示,分米用dm表示。

)2.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分米作单位合适吗?课前大家预习了,你觉得用什么作单位好呢?(米)3.揭示课题。

米是国际长度单位,用字母 m 来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米(板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探究疑释(一)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1. 学生轻轻握住米尺的两端,让学生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

教师再抽掉米尺,学生继续感知1米的长度。

2. 学生闭上眼想想1 米有多长。

3.学生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4.抽生汇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5.学生汇报交流: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做单位。

(二)观察米尺,认识1 米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米尺,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汇报员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发现)。

(1)米尺的长度是1米。

(2)米尺上有10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0厘米,所以1米=100厘米。

(3)10个小格的长度是1分米,100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0分米,所以1米等于10分米。

(4)1米=10分米=100厘米(三)用学生尺拼1 米长。

1.教师出示20厘米长的学生尺,学生猜一猜:1 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的学生尺?2.拼一拼。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米课件(共20张PPT)

随堂练习
2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巩固拓展
把两根5米长的木棍接起来,捆在一起的部分 长1米,接好后的木棍长多少米?
1米
5+5-1=9(米) 答:接好后的木棍长9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 作单位。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课后动手测量自己的卧室,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易错举例
96厘米 <> 1米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 较数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温馨提示:
在比较长度时,一定要结合数据和长度单位两方面 考虑。长度单位不相同时,先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
巩固拓展
填空。
1米=(100 )厘米 8米+7米=(15米 )
35厘米+10厘米=(45厘米) 55厘米-20厘米=(35厘米)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1.长度单位—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新知导入
试一试
我是这样量的,用直尺量。
用米尺试试吧!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 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有多长?
活动要求: 1.先猜一猜1米的长度,可用手势比划 2.拿出卷尺,同桌之间比一比。 3.各小组互相量一量,从脚底起,1米到了身体的什么部位。 4.想一想,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填一填:
1米-10厘米=( 90)厘米。 20厘米+80厘米=( 1)米 2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导学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
导学案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记录长度,而长度的单位有很多种。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单位是厘米和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吧!
二、认识厘米和米
1. 厘米
•厘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厘米的大致长度相当于我们使用的铅笔芯或者小糖果的宽度。

•使用尺子或者卷尺可以测量长度,而单位是厘米。

2. 米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m”表示。

•米是我们经常用来衡量较长距离的单位,比如房子的长度、操场的宽度等。

•使用卷尺或者测量仪器可以测量长度,单位是米。

三、实践练习
1.**测量】
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和一把尺子。

分别测量纸的长度和宽度,用厘米为单位
记录下来。

2.**判断】
对于以下物体,请判断应该用厘米还是米来测量: - 铅笔长度 - 教室长度 - 餐桌宽度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途。

通过实践测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位的使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知识,对长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是本次数学课程的导学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练习。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老师提出。

祝大家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 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 40厘米=(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课件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

全班交流。

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

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作单位。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