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煤矿顶板管理二十条措施
煤矿顶板管理二十条措施1.各煤矿要进一步明确顶板治理的责任。
各煤矿矿长是矿井顶板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顶板安全治理负总责;矿总工程师负责支护设计、作业规程、安技措施、变化措施的制定;生产副矿长负责现场生产组织落实,规程措施执行是否到位;机电副矿长负责泵站压力的调整、液压元件的安全使用、支架的日常维护及保养、三机配套的合理选择;安全副矿长负责规程措施贯彻落实是否到位的全面监管;各作业单位负责人和作业人员对作业安全负直接安全责任。
要求各矿要依据以上的原则要求,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分工,做到管控无死角。
2.全部支护设计,必需依据本矿实际的煤岩状况及其稳定性分类。
根据支护设计的要求,经过严格严密的计算、验算,并进展安全牢靠性、稳固性、适用性分析,确定采掘支护方式、方法、支护材料及参数,确保支护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牢靠。
3.全部支护设计,必需由矿生产技术部门统一治理,组织设计,并在作业规程中做出具体仔细的阐述。
支护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查把关,是设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原则规定,全部生产矿井必需做到:(1)开掘巷宽在4.5m及以下,巷髙在3.5m及以下时,由各矿自行设计;超过以上规定的巷道,无论地质条件如何,均须托付有资质的设计科研院所进展专项设计,设计完成后,矿方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展研争论证,待确定方案后,报请长治公司审批、备案。
(2)首采工作面或遇特别地质变化需重新组织支护设计的,必需托付有资质的科研院所进展设计,设计完成后,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审核论证后,报请长治公司审批备案,重点工程的设计,还需报请集团公司进展论证把关和审批。
(3)当遇地质构造带、应力变化区、特别条件顶底板和煤壁变化不稳定区域、大断面、穿插点等状况时,要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通过仔细的分析讨论,并依据实际变化状况,深入讨论支护加固补强方案,进展专项设计,确保安全牢靠。
在无把握的状况下,必需先停顿生产作业,聘请科研院所,帮助分析讨论和编制设计,不得盲目从事,设计完成后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初审后报请长治公司审定。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煤矿顶板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持续稳定。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监测和维护,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三、内容。
1. 顶板监测。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包括定期对顶板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形和裂缝等异常情况。
同时,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顶板的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 顶板支护。
根据顶板的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架支护、锚杆支护、注浆支护等,加强对顶板的支护和加固,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顶板管理。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顶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顶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应急预案。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提高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 培训教育。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顶板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技能,增强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2.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开展顶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工作。
3. 根据顶板情况,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加固顶板,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4. 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规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5. 制定煤矿顶板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 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总结。
煤矿顶板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确保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煤矿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措施矿井顶板事故是指由于顶板失稳或坍塌而造成的矿工伤亡和设备损坏的事故。
矿井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也是最容易导致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之一。
为了预防矿井顶板事故的发生,需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1. 制定和完善矿井顶板事故预防管理制度,包括矿井顶板管理责任制、矿井顶板检查制度、岗位责任制等。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人员和矿工履行其职责,提高工作安全意识。
2. 加强矿井顶板事故防治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所有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的内容,提高工作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二、加强矿井顶板巡检1. 制定矿井顶板巡检制度,明确巡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责任单位。
加强对巡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巡检能力。
2. 加强对矿井顶板的巡查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必要时暂停生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三、加强矿井顶板预警1. 安装和使用可靠的顶板监测仪器设备,对矿井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顶板变形和失稳的预兆,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组织顶板专家进行检测和评估,分析顶板的稳定性,预测顶板的变化趋势,为矿井顶板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合理开展采矿工作1. 制定合理的采矿方案,合理确定矿井顶板的布置和支护方式。
采用合适的采煤方式和工作面结构,降低矿井顶板的失稳风险。
2. 提高采矿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并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评估。
五、加强矿井顶板管理1. 建立矿井顶板管理档案,记录顶板的历史数据、监测结果和管理措施。
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和预防措施。
2. 加强对矿井顶板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于存在问题的矿井,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一、顶板管理1、工作面在永久支护之前,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所规定的循环进度进行作业,严禁超循环作业。
2、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掘进、支护,严禁超宽、超高。
3、巷道交叉口必须进行锁口支护,并根据顶板实际情况进行补强支护,不许留有空顶。
4、锚杆和锚索支护的间排距要以作业规程为准,不得出现锚杆托盘松动现象,出现报废锚杆要及时补打。
5、锚杆和锚索支护应由跟班队干、技术员、验收员加强锚杆锚固力的检查,锚固力不得低于设计值的要求,临时支护应做到有效承载。
6、掘进工作面设置一组敲帮问顶工具,距离工作面迎头不大于30m,保证敲帮问顶工具齐全可靠,有损坏的及时更换,并随工作面延伸而延伸。
7、每班交接班时,当班跟班班长、跟班队长必须向交接班班长、跟班队长汇报工作面顶帮状况及注意事项。
8、生产过程中,跟班队长、班组长要随时关注作业范围的顶帮变化情况,各岗位工要对作业范围的顶帮随时进行排查,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停止作业,及时上报调度指挥中心,能立即整改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应急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9、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敲帮问顶时必须使用专用的长柄工具,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依次进行,必须由班长和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一人挑顶,一人观察顶板,两人一前一后,相距3m,并保证避灾路线畅通。
10、当顶板破碎、下沉严重、压力较大时,根据顶板动态检测情况的变化,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如需改变支护方式应立即停止工作面迎头工作,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后方可作业。
11、遇到特殊地质构造带时,要缩小循环进度,实行短掘短支,每循环不超过1.2m,并及时支护和补强支护,及时紧固。
二、顶板离层仪管理安装要求1、上述顶板离层仪要求在掘进时,必须安设到位。
2、安设地点及间距要求3、锚杆、锚索、锚喷、锚网喷等支护的巷道必须安设项板离层仪,煤及半煤岩巷道离层仪安设间距不大于50m,岩巷不大于100m,巷道开口及交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
煤矿企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企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1、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掘进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
2、严禁冒险作业,空顶作业。
爆破后最大空顶距离不得超过1.9m,空顶距离超过0.3m时,必须使用好临时支护。
3、打锚杆眼前,班组长要组织职工首先敲帮问顶,详细检查工作地点顶帮岩石及支护情况,用不短于 1.2m的长柄工具摘除活石,加固支架。
处理活石时,必须在可靠的临时支护掩护下进行,不准空顶作业和冒险作业。
够棚距(锚距)时要及时使棚(打锚杆),不够时要使好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使好后,必须对施工地点10m范围内的支护再进行全面加固,确实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并对所使用的钻眼设备进行检查。
4、在顶板破碎、压力大或地质变化带下作业时,缩小锚杆间排距为0.6m,打眼深度不超过0.8mo5、锚杆必须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确保锚杆的托盘紧贴巷壁。
6、每班安装的锚杆要在交接班时,由验收员用测力计进行测力验收,当班测定合格的锚杆必须由验收员记录于原始记录本中,存好备查,凡是锚固力达不到75KN/根的锚杆应当班补打,重新安装。
7、顶板锚杆在做拉力试验时,在被拉锚杆周围打设2〜3棵点柱顶牢顶板方可做拉力试验,做完拉力试验紧固好锚盘后方可回掉点柱。
8、安装的托盘要与围岩、煤帮接触严密,严禁在托盘后充填木片、罐子等杂物,托盘、螺母要上紧上牢,锚杆外露长度30〜50mm。
9、安装锚杆只能使用锚杆钻机进行安注,严禁直接采用砸投的方法将锚杆砸入锚固剂内。
10、锚固剂固化前,不要使杆体移位或晃动,尤其是在安装顶眼时更应该注意,锚杆安注后12min前不得给锚杆预紧力,更不能拧紧。
11、锚网喷支护巷道当过断层或顶板破碎严重、有冒落险情时,要首先在迎头外顶板完整处支设三架棚,使上前探支架和防倒铁路锹子后,方可采用架棚支护向前掘进,现场要备足不少于5架棚的物料。
12、施工现场应备好测力扳手或测力计,并正确进行拉力试验,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器材。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范文
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范文一、概述煤矿顶板是指煤矿井下的煤层和岩层结构,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生产效益。
为了加强对煤矿顶板的管理,预防和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煤矿顶板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煤矿顶板管理办法的范文,以供参考。
二、煤矿顶板管理要求1. 定期检查:1.1 每日作业前需对矿井顶板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1.2 每周进行一次综合检查,对顶板进行全面评估。
1.3 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重点区域的顶板进行详细检查。
1.4 每年定期组织顶板综合评估,制定顶板管理计划。
2. 预警机制:2.1 建立顶板预警系统,及时监测顶板运动情况。
2.2 设立预警阈值,一旦超过阈值即触发报警。
3. 工作制度:3.1 制定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监督执行。
3.2 按照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
3.3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技能。
4. 防护设施:4.1 安装适当的支护设备,对易发顶板区域加强支护。
4.2 加强巷道顶板、采场顶板的补强工作。
4.3 定期检修和更换老化、损坏的支护设施。
5. 预防措施:5.1 严格控制采煤工作面的进度,避免过快开采导致顶板失稳。
5.2 提前制定顶板管理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5.3 严禁未经批准私挖,避免对顶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三、煤矿顶板管理办法细则为了落实以上顶板管理要求,具体的煤矿顶板管理办法需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顶板检查1.1 检查频次、负责人及记录管理要求。
1.2 检查方法、仪器、工具及相关技术规范。
1.3 检查内容,包括顶板裂隙、变形等异常情况的检查。
1.4 检查结果的处理及上报要求。
2. 顶板预警机制2.1 预警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管理要求。
2.2 预警信号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划分。
2.3 预警信号的处理记录和追溯要求。
3. 顶板管理制度3.1 制度的制定、审批和发布程序。
3.2 制度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要求。
煤矿顶板管理的若干规定
煤矿顶板管理的若干规定煤矿顶板管理是指对煤矿井下工作面顶板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煤矿顶板是指地下煤矿工作面的上方岩层,它承受着地表和井下运动的压力,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将给矿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煤矿顶板管理的规定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相关的规定和措施。
一、顶板监测要求1. 定期监测:煤矿顶板应定期进行监测,以了解其稳定性和破坏状况。
监测的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为每天、每周或每月一次。
2. 监测方法:顶板监测可以使用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也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如变形测量仪、彩色差异仪等。
监测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3. 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监测的结果应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可以用来评估顶板的稳定性,为后续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顶板支护要求1. 顶板支护方案:煤矿应制定顶板支护方案,明确采用的支护措施和材料,并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支护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及时更新。
2. 支护材料选择:煤矿应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钢材、木材、锚杆等,并注意其质量和规格。
同时,应对支护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3. 支护安装和调整:支护材料安装时应严格按照支护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其稳固可靠。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顶板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材料的位置和参数,以保持顶板的稳定性。
三、顶板管理要求1. 顶板管理责任: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是煤矿负责人和矿工的共同责任,煤矿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岗位,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2. 顶板事故预防:煤矿应加强对顶板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如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岩层探查和预测工作,定期开展顶板稳定性评估和模拟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事故应急处理:煤矿应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和培训。
在发生顶板事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救援和控制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和事故的快速处置。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
措施
1、依据本矿实际状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2、掘进巷道加强修理工作,保证巷道畅通平安。
支护材料必需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间距保持在0.8--1.0M,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3、仔细搞好敲帮问顶,准时处理松脱危岩。
4、巷道交叉口必需架设台棚支护,台棚支护间距不得超过0.6M,并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需按规定支护,准时回柱放顶。
6、回采工作面必需有备用支护材料,平安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上下平安出口联接巷20M必需加固支护。
回柱时必需有专人观查顶板。
回采工作面不准分段回柱,只能按由下而上、由里向外进行回柱。
回柱人员不能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面操作。
7、回采工作面保持煤壁、支护直,准时架设木垛及密集支柱。
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动速度,按正规循环作业。
8、加强平安巡回检查,仔细搞好敲帮问顶。
9、采掘工作面必需严格支护工程质量。
10、回采工作面只能实行两采一准制工作制度。
- 1 -。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通风队主管以上人员,各采掘队队长2、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技术部技术组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二章、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特制定制度如下:1、监测组织成立以副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部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综采队队长及带班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综采队技术主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采煤队主管技术员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采煤队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煤矿顶板管理措施
煤矿顶板管理措施煤矿的顶板管理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地管理煤矿的顶板可以保障煤矿生产的持续进行,防止因顶板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关于煤矿顶板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第一,科学合理地设计顶板支护方案。
首先要对煤层的力学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煤层的顶板、底板、支承能力等情况,然后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煤层支护方案,包括支柱数量、跨距、支撑方式等。
同时,要结合矿井的运营周期和条件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良支护方案。
第二,加强煤矿顶板监测。
顶板监测是及时了解煤矿顶板状况,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可以采用物理监测手段如变形仪、位移传感器等,也可以采用无线传感网络等新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顶板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顶板变形、位移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加强顶板支护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煤矿顶板支护设备是保障顶板稳定的重要措施,要定期对支护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老化和损坏的支护设备,要及时更换和修复,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顶板失稳。
第四,严格执行煤矿顶板支护制度。
要建立科学的顶板支护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煤矿顶板支护的责任和要求。
所有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支护设备,做到关键部位合理布置和支护,有效防范顶板事故。
第五,加强煤矿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煤矿顶板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不断学习和培训,保持与时俱进。
同时,要积极参与顶板管理的交流和学习,了解其他煤矿的经验和做法,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提升煤矿的顶板管理水平。
总之,煤矿顶板管理措施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顶板支护方案、加强顶板监测、维护和检修支护设备、严格执行顶板支护制度以及培训和交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工作面的通风、支护等问题越来越复杂,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及其标准化要求。
1.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1.顶板巡视。
煤矿应每班派人对各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巡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情况。
巡视时要仔细观察顶板的裂缝、煤岩错动等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顶板支护。
根据不同的工作面煤层条件,选用相应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的工作面,应及时调整采煤、支护等措施,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3.顶板松动预防。
应注意控制采煤速度、避免过度开采和刀顶问题,防止顶板破坏和松动。
对于已经出现了顶板松动的工作面,应及时采取顶板加固、支护加强等措施,以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稳定性。
4.避雷针安装。
避雷针是煤矿顶板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设置避雷针,能够有效的保护顶板安全,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对煤矿工作面顶板的危害。
2.标准化要求针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制定出了许多标准化要求。
1.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每班必须对各工作面顶板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情况。
发现工作面存在顶板松动的情况时,必须及时上报煤矿领导,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支护方案,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2.煤矿行业标准要求,煤矿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和检测机制。
顶板巡视、支护加固、避雷针安装等管理措施,要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测。
3.行业标准化管理中要求,煤矿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程和标准化要求,完善工作面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维护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3.总结工作面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巡视、支护加固、顶板松动预防和避雷针安装等管理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稳定性,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1.定期进行顶板巡查:定期巡查综采工作面顶板的变化情况,包括裂缝、变形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加强测量监测:对综采工作面顶板进行测量监测,掌握顶板变形、应力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面的开采方案,减少对顶板的压力。
3.提高支护质量: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提高支护质量,增强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4.加固薄弱部位:对综采工作面顶板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如加装钢架、预应力杆等,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5.加强通风降温:保持综采工作面的通风畅通,降低工作面的温度,减少煤体变形和赋存应力的产生,保护顶板的稳定性。
6.定期清理顶板:定期清理综采工作面顶板上的积尘、积水等,保持顶板的干燥清洁,减少各种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7.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综采工作面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面设备,预防事故的发生。
8.定期检修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综采工作面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风险。
9.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综采工作面的信息沟通和安全联动,及时传达安全管理要求和工作面变化情况,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10.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强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顶板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顶板管理措施的全面实施,可以提高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
进行。
同时也要根据具体的煤矿情况,结合实际制定适合的顶板管理措施,确保其落地实施和持续改进。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4篇)
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以下规定:一、建立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1.明确煤矿顶板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2.制定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细则和标准规范,明确煤矿顶板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
3.建立煤矿顶板管理信息系统,对煤矿的顶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二、加强顶板监测与预警措施1.在煤矿的进出口、巷道交叉口等重要地点安装顶板监测设备,并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对顶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加强对煤矿顶板的巡查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建立煤矿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三、强化煤矿顶板支护工作1.对于顶板质量较差的区域,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适当的顶板支护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2.加强对顶板支护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采用优质的支护材料,并建立支护材料的管理制度,确保其质量。
3.加强对顶板支护工程的检测和评估,对顶板支护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其稳定性。
四、加强对矿井地质条件的研究和评估1.建立煤矿顶板地质调查和评价制度,对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地质隐患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加强与地质部门的协作,共同研究矿井的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地质探测和地质预测方案。
五、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1.组织煤矿从业人员进行顶板管理的相关安全培训,提高矿工对顶板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意识。
2.加强对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向广大矿工传递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3.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以上是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加强顶板监测与预警措施,强化煤矿顶板支护工作,加强对矿井地质条件的研究和评估,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的安全培训和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水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是指对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的顶板进行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
1. 定期顶板检查: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定期检查,包括顶板疏松带、顶板开裂等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
2. 顶板支护措施:采用合适的顶板支护方式,如采用钢架、锚杆等进行支护,确保顶板稳定。
3. 顶板预测与预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测技术,对工作面顶板的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顶板管理记录:做好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记录和档案,包括顶板状况、支护情况、预测预报等信息,以备查证和分析。
5. 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对从事工作面顶板管理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6. 应急措施: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于发生顶板事故或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7. 合理设计工作面:在工作面布局和设计上,考虑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合理选择掘进速度和支护方式,避免对顶板造成过大的压力和破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具体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来确定。
第 1 页共 1 页。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背景介绍工作面顶板作为矿井工作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支撑在其下方进行开采活动的顶土层、岩层和煤层,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风险分析由于工作面顶板的开采条件、厚度、固结条件、地质构造等均不同,因此在采取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时,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下为常见的风险情况和应对方法:工作面顶板细微冒落针对顶板细微冒落情况,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支护设施:对于工作面顶板细微冒落情况,需要及时增加支护设施,以增加支撑面积和承载力;2.强制加强巷道支护:受细微冒落所影响的巷道支护必须强制加强,提高巷道支护能力;3.限制人员作业区域:在细微冒落区域内,必须限制人员作业区域,并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工作面顶板局部坍落针对顶板局部坍落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局部支护:对于局部坍落区域,要加强局部支护,提高支撑能力;2.迅速转移人员:在局部坍落区域内,必须迅速转移人员,以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3.对局部支护区域进行封堵:对于局部坍落区域,必须进行封堵和加强巷道支护,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安全检查。
工作面顶板整体坍落针对顶板整体坍落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取全面支护措施:对于整体坍落区域,需要采取全面支护措施,齐心协力做好支护;2.及时转移人员:对于整体坍落区域内的人员,需要及时转移并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人员安全;3.对周边巷道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整体坍落区域周围的巷道,也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强支护。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针对不同情况下的顶板风险,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应当缜密、全面、稳定、协调、公正,以下为常见的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规范管理针对工作面顶板的规范管理,应当加强以下方面:1.加强技术支持:矿井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作面顶板开采技术规程的制定和监督,同时建立顶板空间变形监测系统,及时监测顶板变形和冒落情况。
煤矿顶板管理措施
案例三
总结词
雷达探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煤矿顶板的 来压情况。
VS
详细描述
某矿采用了雷达探测技术对顶板来压进行 实时监测,通过雷达反射信号的差异来识 别顶板的压力变化情况。当发现顶板来压 较大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避免了事故的发生。采用雷达探测技术后 ,该矿对顶板的管理更加及时和准确,有 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
顶板安全指标
评估顶板安全状况,包括 顶板下沉量、下沉速度、 离层量等指标。
生产效率指标
评估生产效率,包括工作 面推进速度、产量等指标 。
成本效益指标
评估成本效益,包括材料 消耗、维修费用等指标。
基于效果评估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加强地质勘查
准确掌握煤层地质条件,制定 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案。
提高支护质量
确保支护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质 量,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常规支护设计
根据顶板的类型和分级, 设计常规的支护方式,如 木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 等。
临时支护设计
针对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和 顶板的稳定性,设计适当 的临时支护方式,以确保 工作面的安全推进。
特殊支护设计
针对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 和工程需求,设计特殊的 支护方式,如注浆加固、 锚杆支护等。
顶板来压预测与监测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2 煤矿顶板管理的 基础工作
顶板分类与分级
顶板分类
根据顶板的岩性、厚度、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类,以便于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 支护方式和管理措施。
顶板分级
根据顶板的稳定性和来压程度,对顶板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顶板需要采取不 同的支护设计和安全管理措施。
顶板支护设计与选择
01
02
03
严格执行支架的初撑力规定, 保证支架对顶板的支撑效果。
顶板管理七项措施
顶板管理七项措施顶板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对于保证地下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顶板管理的七项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首先,加强顶板巡查。
顶板巡查是保证地下工作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才能及早防止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巡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地质构造和地层变化,注意发现顶板松动、裂隙、滑坡等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合理设置支护措施。
地下工作面的顶板稳定性与支护措施的合理性密不可分。
因此,根据地质构造和地层变化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支护方法和材料,确保支护结构牢固可靠。
同时,需要加强支护工程的巡查和维护,防止支护结构的破坏和失效。
第三,强化顶板监测。
通过顶板监测仪器和设备的安装与运行,实时了解顶板变化的情况,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监测结果要及时汇总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为之后的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进行顶板加固。
对于容易产生地压突出和顶板下沉等问题的工作面,采取加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使用加固材料和加固结构对顶板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第五,加强员工培训。
地下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组织定期培训,提高员工对顶板管理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顶板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六,建立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时刻精细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是高效处置事故并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
因此,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便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最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顶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紧密协作。
因此,要加强与地质、矿山、安全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顶板管理措施,共同维护地下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顶板管理的七项措施是有效保障地下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一、加强顶板的检测1.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使用雷达、红外线、超声波等专业设备进行顶板的无损检测,及时了解顶板的状况,防止顶板失稳及坍塌。
二、加强顶板的支护1.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锚杆、钢板支撑等,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2.加强支护措施的密实度,确保支护材料与顶板紧密贴合,避免弯曲或产生空隙。
3.增设支护设施,如支护墙、支架等,提高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三、加强灾害监测1.建立有效的顶板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形、裂缝及温度变化等。
2.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发现顶板存在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加强顶板的加固和修复1.针对发现的顶板问题,及时进行加固和修复。
比如,在有裂缝的地方设置钢架或注浆,增强顶板的承载能力。
2.加强对采煤工作面附近区域的排水和防水工作,防止水分渗入顶板,造成顶板松散。
五、加强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和工作流程。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顶板管理设备。
3.定期组织顶板管理专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1.建立顶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各矿井的顶板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分享。
2.建立顶板管理技术研究与交流机制,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
七、加强事故分析和总结1.对发生的顶板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并及时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通报和警示。
2.加强对顶板事故的攻关和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要从检测、支护、灾害监测、加固和修复、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以及事故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旨在保障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为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作者简介:吴家顺,男,采矿助理工程师,副主任。
摘要: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
我县煤炭行业自2001年至2008年为止,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顶板事故5起,死亡5人,占事故总数83%。
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要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
为此,为加强我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探索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对顶板管理实行专项整治。
关键词:安全技术;现场管理;煤矿顶板
1概述
我县含煤地层为叠系下统童子岩第三段第二带,矿区地表陡峭,地层切割强烈,褶皱十分发育。
主采煤层为C9、C17煤层,其中C17煤层厚度2米左右,煤层顶板均为泥岩,直接顶在受断层切割、褶皱挤压区域非常破碎。
自2001年至2008年,我矿共发生了6起安全事故中有5起属于顶板事故,其中空顶作业引起事故2起,死亡2人;未执行敲帮问顶引发事故2起,死亡2人;因支护质量差引发事故一起,死亡1人。
在总结事故原因与教训中发现,每一起事故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遇难人员都是带班的组长;二是发生事故的地点都是在采煤工作面;三是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工人严重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伤害。
吸取了血的教训之后,我们不能不对如何强化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探索。
2探索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2.1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
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顶板松软、不稳定、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2.2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
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
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
“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2.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
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
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
因此,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
日常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工程验
收小组月末组织验收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2.4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
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
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
2.5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5.1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
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
下面针对这四个区段产生冒顶的原因与特点,结合我县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七条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害牢,严防片帮。
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杭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末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支架霉烂、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⑦采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时,放炮前必须封塘,放炮后人员严禁进入封塘区内耙煤。
2.5.2强化班组建设,定期培训教育
区(队)班(组)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
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采掘班(组)当中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和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线的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上,达到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
为此,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2.5.3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
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得护短。
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
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同时以血的教训教育群众,并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结语
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冒顶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也是有规律的,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段对顶板实行鉴测,掌握其规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绝大多数顶板事故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