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变色龙14
第6课《变色龙》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读准字音
契诃夫( hē ) 蔑( miè ) 筛子( shāi ) 乞丐( ɡài ) 坎肩( kǎn ) 旗帜( zhì ) 赫留金( hè ) 咳嗽( sòu ) 魁梧( kuí ) 赔偿( chánɡ ) 胚子( pēi ) 惦记( diàn ) 伶俐( línɡ lì ) 恐吓( hè ) 裹紧( ɡuǒ )
变色龙: 蜥蜴的一种, 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 可以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 变皮肤的颜色。
学习目标
••
1 了解有关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文学常识;了解“变色龙” 的双 重含义。
2
结合对故事情节的梳理, 着重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3 品味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体会小说的讽刺艺 术。
4 认识见风使舵, 反复无常之流的丑恶嘴脸, 做一个正直、 表里 如一的人。
条凄凉,恐皇怖统治压的反抑动与的黑社暗。会环境。 它暗示了沙皇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小说中有两次写到围观群众的场景,请找出来并说说起 作用?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 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集 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 态——以看热闹为乐。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 哈大笑。”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 的麻木、庸俗、愚昧,也 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 态。
拓展延伸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你知道下面这些与动物有关的绰 号比喻什么人吗?
白眼狼:形容人无情无义,心地凶狠,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 过,替人服罪的人。 笑面虎: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严厉凶狠的人。
铁公鸡:吝啬小气的人。 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 寄生虫:不劳而获的人。 纸老虎:貌似强大凶狠、实则软弱无力的人。
九下语文变色龙主要内容
九下语文变色龙主要内容
《变色龙》是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汉语言文学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外表看似四平八稳的生活中,内心却充满了迷茫和不知所措。
文章通过描绘变色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寓意着人类的内心和外表经常存在巨大的反差。
文章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变色龙的外貌和习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方式。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与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变色龙的特征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是回到现实生活,写男孩通过每天上学、做作业、上兴趣班等生活点滴,却仍然感到无趣。
男孩的内心感受与变色龙外形的不同颜色寓意相对应。
第三部分是男孩意识到自己与人群之间的巨大反差,内心产生了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情绪,这与变色龙在适应环境时变换颜色和面对敌人时显露的不同颜色互相隐喻。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尾,男孩在强烈的内心矛盾中,做出自己的决定。
让读者思考,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如何实现内外一致?如何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通过变色龙的形象隐喻人类内心和外表之间的反差,这篇文章充满了哲理与深度,引人深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教案
13.如何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
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 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社会意义】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 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 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 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 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 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 警官形象。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 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这是黑暗的世道。 新知讲解 7.态度是围绕什么来变化的? 态度是围绕“狗的主人是谁”来变化的。 8.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十九世纪 80 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 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
可怜的《小公务员之死》(1883),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 性心理的《变色龙》(1884)。80 年代后半期,契诃夫的 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下了一系列杰出的短篇小说。《万卡》 主动积极作
引导思考, 激发解题 热情,主动 完成课堂 内容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9.奥楚蔑洛夫形象: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专横跋扈、欺凌 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见风使舵、厚颜无 耻的忠实的沙皇走狗。 10.细节描写 突出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 细微事件的描写。 一个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细 节描写是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1)四写“血手指” 一方面写出赫留金的命运与遭遇; 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主人公的卑劣品质和善变,反 映社会的黑暗。 新知讲解 第一段: “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走狗的特殊标志,也是他 用以吓人、装腔作势的工具。 第十段: 吓出一身冷汗,惴惴不安,自己出尔反尔的狼狈 相,也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十段: 又吃一惊,心虚恐惧,掩饰窘态的动作,为再 次变色作准备。第二十九段: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狡猾内 心。呼应开头“新的军大衣” 。 (2)四写“军大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变色龙》原文赏析及参考答案
变色龙(俄语中,这个词有“易变心的人”,题目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等,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也没有。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此处指生意萧条)地敞chāng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2.“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dǎi住它!哎哟……哎哟!”3.传来了狗的尖叫声。
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
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4.“好像出乱子了,长官!”巡警说。
5.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在木柴厂门口,他看见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人是首饰匠赫留金。
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pī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色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知识点总结1【主题思想】这篇讽刺小说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对案件的处理态度和判定结果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人形象,批判了当时腐朽黑暗的沙皇专制统治,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味的社会弊病。
2【文章结构】不知不知-不知家的狗①疯狗-媚上欺下-②小狗②小狗胚子-趋炎附势-④名贵⑤野狗-见风使舵-⑥伶俐3【文学常识】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具有讽刺意味,而且形象、醒目,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他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 、狡诈多变、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沙皇为了巩固其政权,还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统治下,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趋炎附势的勾当。
他们对平民百姓是一副嘴脸,对贵族老爷则是另一-副嘴脸。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契诃夫通过精彩的对话,运用反复、对比的手法,塑造了“变色龙”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集中反映了这种丑恶现实。
4【词汇-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拧nǐng别扭;意见相互不一致。
筛子shāi zi生活中常指一种用竹片编制的生活用具。
坎肩kǎn jiān不带袖子的上衣。
旗帜qí zhì比喻榜样或模范:培养典型,树立~惦记diàn jì思念;记挂。
恐吓 kǒng hè亦作“ 恐赫 ”。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径自jìng zì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魁梧kuí wu强壮高大。
5【多音字-2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逮 dǎi访逮问及。
逮 dǎi会逮谓依据文书接受逮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课后题及答案
《变色龙》课后题及答案汾市中学:谭波一、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篇小说的思想意义和产生根源。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
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二、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讽刺小说的特点,并学会举一反三,扩大阅读视野。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三、根据课文内容画漫画或制作电脑动画,也可以编演一出话剧小品。
(此题意在鼓励学生采取多种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和深入理解课文。
)。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课文原文及赏析《变色龙》课文原文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筛子,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
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象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弓都没有。
“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
“伙计们,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狗的尖叫声响起来。
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
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
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那条狗的后腿。
紧跟着又传来狗叫声和人喊声:“别放走它!”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仿佛出乱子了,官长!”人群里有人说。
“什么乱子?”奥楚蔑洛夫问。
“这不是咱们的狗吗?伊凡·伊里奇家的……”“伊凡·伊里奇?是谁?”“是将军的哥哥,他的哥哥的伊凡·伊里奇。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场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这鬼东西。
”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2019年已经结束了,新的挑战在2020年开始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质教案范文一从容说课《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
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
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变色龙》PPT免费课件
背景介绍
《变色龙》创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 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 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 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 上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 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 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小说通过反复穿、脱的细节描写,淋漓尽 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和表现他内心 的惊慌和强做镇定的窘态的卑劣心理。
(5)对赫留金手指头的描写:一开始“像 是一面胜利的旗帜”,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的资 本,要求赔偿的本钱;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 时,手指头又成了他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奥楚蔑洛夫对手指头态度的变化,又一次 表现了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卑 劣品质。
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年1月29 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 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 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 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代表作】
短篇小说《凡卡》《小公务员之死》等;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草原》等;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品大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层的“小人 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 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 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说说小说以“变色龙”为题的意义。
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 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 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 当。
品味语言
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1)“四下里一片沉静……饭馆的门无 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社会现状: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 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变色龙原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变色龙原文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原文如下:
变色龙在树林里散步,偶然发现了一块石头。
他仔细观察了石头,觉得很有趣,于是决定把它当作自己的新家。
变色龙开始建造他的新家。
他用爪子在石头上挖了一个洞,然后把自己藏在洞里。
他每天都在石头上挖洞,渐渐地,洞越来越大,他可以自由地在石头上爬行。
然而,变色龙并不满足。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家太小,太暗。
他想要一个更大的家。
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石头。
变色龙找到了一块更大的石头,他非常喜欢。
他立刻开始建造新家。
他挖洞,爬进洞里,然后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新家。
但是,变色龙还是不满足。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家太小,太暗。
他想要一个更大的家。
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石头。
变色龙一直在寻找,一直在建造,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家太小,太暗。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
最后,变色龙明白了,他不需要一个大的家,他只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家。
他决定不再寻找新的石头,而是好好照顾自己的家。
他开始感到满足和快乐。
这就是变色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总是追求更大、更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PPT优秀课件
第四次变
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变
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
奥楚蔑洛夫每次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你认为的精彩片段,体会其中人物善变的性格特点。
不慌不忙,并没有真正地关心社会安定;装腔作势,体现自己的威严;趋炎附势
对他人的称呼
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鬼东西;你呢,赫留金;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媚上欺下,假装正义;阿谀奉承
语言中“我”的存在
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霸道、讨好邀功
走近现实
《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竭力强化警察统治,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作者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的同时,刻画了赫留金和观众形象,揭露他们猥琐庸俗、顺应时势的痼疾,不仅映衬了沙皇警官的专横和善变,而且展现了小市民的劣根性,促使人们正视严峻的现实,认识这种弊病蔓延发展的严重后果,客观上显示了这种劣根性不改造,社会就无法长进的思想意义。
原因
对小狗
对赫留金
起初
听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
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变
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九年级语文课件《变色龙》
一“脱”一“穿”,热而又冷,把奥楚蔑洛夫凌 弱畏强的丑态暴露无遗。
字
资料
结尾,“裹紧大衣……径自走了。”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对他威胁说,然后 把身上的大衣裹一裹紧,继续在市集的广场上巡视。
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 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语言特色
字
“这多半是条疯狗” “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 “这是条野狗”
资料
说明了这两个爪牙又对人民刚刚进行了敲诈 比喻 勒索,进一步刻画了两个家伙欺压人民的形象。 描写奥楚蔑洛夫出场时的情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待故事发的时代背景,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气氛。 市面萧条冷落,死气沉沉,揭示沙皇专制统治的 黑暗和腐败。
这叫喊声是谁发出的? 首饰匠赫留金
字
除了警官巡视外,还写了哪些人? 还写了首饰匠赫留金和围观的群众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 ——以看热闹为乐;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资料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 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围观群众
字
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 第一次在第七段 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 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 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 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 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 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沙皇的专制统治 ——沙皇法律虚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 伪。
字
狗的主人是谁?
资料
字
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 场乱子——狗咬伤人事件。
资料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
《变色龙》课文原文
《变色龙》课文原文《变色龙》课文原文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变色龙》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参考!《变色龙》课文原文一天清早,大雾弥漫,我们正和几个中非工人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啊呀!”小李的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
大家以为他碰上毒蛇,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一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
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
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你别看它是可以连续几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
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
”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
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
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
”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
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
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变色龙》知识讲解
《变色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的小市民家庭,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在文学领域最大的成就表现在短篇小说方面,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卡》《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农民》等。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知识积累1.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精神不振作。
2.魁梧..(kuíwú):强壮高大。
3.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离奇,荒唐浮夸,不正确,不实在。
4.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5.伶俐:聪明灵活,讨人喜欢。
6.径自:表示未经允许自己就直接行动。
7.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8.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但无“荒唐”的第二个含义。
9.名贵:珍贵,难得。
10.娇贵:把某人某物看得十分贵重而使之处于娇生惯养的地位。
11.蜥蜴..(xīyì) 12.胚.(pēi)子13.戳.(chuō)14.坎.(kǎn)肩15.恐吓.(hè)16.畜.(chù)生题例析1.(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PPT精品课件
2.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这一细节描 写有何作用?
考点
[答题思路] (1)细节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景物
等。(2)作用:①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 内心世界;②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③细节描写可以 表现生活环境,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
第5段 第10段 第20段 第27段
4.“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 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5.“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 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 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23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透过这里连用的两个“白费工 夫”,你觉得此时奥楚蔑洛夫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6.“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 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细节描写: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 动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作用: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第1段)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 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第10段)
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前后矛盾,讽 刺效果突出
1.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 的广场。
2.“嗯,不错……”奥楚蔑洛夫 地说,咳了一声 ,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 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 乱跑的人看看。”
3.“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 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除了主角奥楚蔑洛夫,小说中还出现了不少其他人物,结 合小说内容分析他们有什么特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变色龙》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变色龙》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㈡写作背景《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这时的警察不能随意用拳头接人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时期警察统治的化身。
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警察,还有当时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以及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统治制度。
㈢解题“变色龙”,蜥蜴的一种,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变色龙”在俄文中可译为“易变心的人”。
作者以此来讽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揭示其看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题目简洁明了,具有象征意义和讽刺作用。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23个)(qìhēfū);2.蔑.(miè);3.筛.子(shāi);4.醋栗.(lì);5.无精打采;6.逮.(dǎi);1.契诃夫...(kuíwu);12.异想天开;7.坎.肩(kǎn);8.旗帜.(zhì);9.无缘无故;10.拧.(nǐng);11..魁梧..13.戳.(chuō);14.荒唐;15.下贱;16.胚.子(pēi);17.娇贵;18.洋溢.(yì);19.温情;20.惦.记(diàn);21.伶俐(líng lì);22.恐吓.(hè);23.径自。
..㈡词语释义。
1.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2.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3.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
2024年初三下册语文《变色龙》课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三下册语文《变色龙》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1.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2.《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名为《变色龙》的小说,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请大家先预习一下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预习完毕后,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课文朗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2)朗读完毕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3.分析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复述课文故事情节,注意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讨论奥楚蔑洛夫在故事中的表现,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1.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讨论奥楚蔑洛夫性格形成的原因。
2.分析社会现象(1)请同学们谈谈《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2)讨论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小组讨论①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对你有何启示?②你认为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出现?(2)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作业布置(2)结合课文,思考如何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课时1.课堂检测①《变色龙》的主要人物是谁?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有哪些?③《变色龙》所揭示的社会现象是什么?(2)检测完毕后,教师公布答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
2.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变色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五篇】
【导语】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发挥其变⾊龙的本⾊的?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变⾊龙》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教学⽬标 1、知识⽬标:了解“变⾊龙”的表⾯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标: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导⼊新课 同学们,说起⼈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种叫变⾊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的改变⽽改变⽪肤颜⾊。
俄国短篇⼩说⼤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篇讽刺⼩说就叫《变⾊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起⾛进⼩说,去了解那⾥发⽣的故事。
⼆、明确⽬标 (⼀)、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暗腐败。
(⼆)、学习运⽤精彩的对话刻画⼈物,理解细节描写对⼈物刻画的作⽤。
(三)、进⼀步理解和学习运⽤对⽐进⾏讽刺的写作⽅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于⼩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莫斯科⼤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学创作。
他的短篇⼩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批欺下媚上的⾛狗,为其镇压⼈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些掩⼈⽿⽬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层⾯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最新1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导回顾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二、发现变色龙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学生自己读课文3、交流(不容易)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5、朗读句子,出示:“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三、端详变色龙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2、学生读书,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读读。
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5、交流外形:(1)教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
(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
(3)用第一部分中一个字概括,板书“怪”6、朗读体会捕食:(1)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2)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读第12节,在相关词语下圈画。
(3)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 “刹那间”)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4)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5)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看图7、朗读11节变色:(1)指名朗读第14节找出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设计
作者: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梅园中学邱服秀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两个板块:
了解常识──读品结合。
研读探究。
小说还借助一个特殊的道具──军大衣来表现人物善变的心理。
研读探讨小说文本的现实意义,应该怎样为人处世。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进入第一板块了解常识。
学生初次学习契诃夫的作品,要对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
1、了解作家及作品: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他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揭露警察宪兵的优秀作品,反映沙俄社会最典型的形象。
2、了解创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下,为强化反动统治,沙皇豢养了一批狡诈多变的奴才,他们媚上欺下,在民众面前耀武扬威、咄咄逼人,在贵族老爷面前趋炎附势、阿谀奉迎。
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就是一例。
3、了解小说的标题和中心人物: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颜色能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以此作文题不仅准确新颖,而且点示人物性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中心人物奥楚蔑洛夫,俄语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也具讽刺意味。
三、进入第二板块:阅读品析
1、学生听录音朗读,从以下方面整体感知小说。
⑴最明显的语言形式:对话描写。
⑵最突出的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
⑶最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根据狗主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处理结果。
⑷自由散读全文。
2、按要求找点阅读小说。
⑴人物动作的描写点:奥楚蔑洛夫3处、赫留金各2处,众人1处。
写赫留金:“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上,抓住了狗的后腿。
”
品析:表现他动作迅速,抓住元凶,证据确凿,以便得到公正的处理。
写奥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转,往人群那里走去。
”
品析:用举止的严肃,反衬他的装腔作势。
“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善于拿腔拿调,官气十足。
“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照应开头,丑态百出后仍趾高气扬。
⑵人物外貌的描写点:
如: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
穿过市场的广场。
品析:勾画出一个外表严肃。
威严的警官形象。
写赫留金:“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
”
品析:“花布”、“坎肩”点明受害者的身份是普通的民众。
⑶人物神态的描写点:<u></u>。
⑷人物语言的描写点:<u></u>。
⑸社会环境的描写点:<u></u>。
⑹对狗的评价的描写点:<u></u>。
四、教师研读探究
1、作者刻意多次的描述奥楚蔑洛夫的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
2、小说结尾处写那群人笑,笑什么?为什么而笑?
3、小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列举四种。
4、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四次写军大衣。
在开头,点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中间两次一穿一脱,分别是为掩饰自己出尔反尔的窘态和因恐惧而心寒的内心。
结尾处“裹紧大衣”,照应开头,再现他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态。
对赫留金的嘲笑,对沙皇统治下法律人人平等的深刻讽刺。
表现手法有:夸张、对比、采用对话推动情节、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等。
逐一引导学生找出并细细品析小说语言的艺术效果。
五、小组合作讨论,归纳人物性格
备用教案【创意说明】从小说要素入手,把握情节,生动复述,还原人物,编写课本剧。
【教学步骤】
一、梳理小说要素
人物: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狗、独眼鬼、无聊看客无数。
故事情节: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伤赫留金手指头案的始末。
环境: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与萧条败落。
二、理清小说结构
开端:(1~5)受理案件。
发展高潮:(6~27)处理案件,因狗主人不同而五次变色。
结局:(28~29)判案结果,狗被带走,受害者遭恐吓。
三、学生自由选择对话部分,安排角色,演读精彩的人物语言
四、学生选择最有趣的情节,编写课本剧
教师可提示以下要素并提示编写样式:
地点:木柴厂
人物:警官──奥楚蔑洛夫。
巡警──奥的随从。
赫留金──受害者。
小狗──-肇事者。
目击者──独眼鬼。
围观人群
普洛诃尔──将军家的厨师。
编写人物对话时最好加以想象,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参考戏剧的样式,加入旁白或舞台提示语,进行趣味的创作活动。
第一幕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用手指赫)你在这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这个手指头?(环视人群,厉声)谁在嚷?
赫留金:(诚恳地)长官,我好好的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用手罩嘴,咳)我正跟……
奥楚蔑洛夫:(严肃的)恩,不错,咳了一声,拧起眉头……(转身对巡警)你去调查以一下,打个报告上来……
群众: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奥楚蔑洛夫:(惊愕后自然)哦,席加洛夫将军,哦……
(交流作品,鼓励表演一小段。
)
六、相关链接
1、收集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变色龙的人物形象。
2、合作探讨,学完这篇小说,你认为用怎样的为人处事方式最好,最值或最实惠?
【相关资料】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他的创作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名篇有《小公务员之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
后两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作品或嘲弄官场丑态;或调侃人生尴尬。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