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与中国人
玉器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玉器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玉器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独特之处的一个标志。
玉器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探讨玉器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一、玉器的文化内涵玉器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先,玉器被中国人视为美德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形式。
玉是以至美至善至妙之意材料,人们通过玉器表达出了关爱、珍爱、祝福、吉祥等思想情感。
其次,玉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古代玉器制作通常由王室、贵族、士人制作,民间制作数量较少。
因此,玉器往往具有高雅、精美等品质,是文化传承的表征。
二、玉器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象征之一,也是人们热爱和推崇的文化艺术品。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玉器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文化内涵。
在先秦时期,玉器是宗教信仰和礼仪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西汉时期,玉器的制作技术和贵重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玉器成为了尊贵礼仪和美学艺术。
在隋唐时期,玉器又成为了道德和人生哲学的表现形式,在唐代更是有了“玉德朝天”之说。
在明清时期,玉器的制作和收藏达到了极盛,玉器作为贵重的文化艺术品在中国国内和国外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地位。
三、玉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需要经过多重的技术过程。
首先是选料,要选用具有色彩、纹理等方面的特点注重表现力的原料,像翡翠等高端玉石更是如此。
其次是开料,必须根据创意,选择合理的开料科学决定,然后进行磨料加压,雕刻出不同形状的玉器。
玉器需要抛光打磨等至少五六道繁琐的工序,最后才能形成精美的人工玉器。
四、玉器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反映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大美玉古色古香中国玉文化
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 崇敬和热爱未曾改变,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
二、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
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度的物化。出
土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 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 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 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 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 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
中国玉文化
玉的定义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只是其在 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 特性。凡具有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 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 都被认为是玉。 中国玉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 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在中国玉矿分为三 大板块:一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延伸至俄罗 斯地区;二是我国江浙地区一直到台湾;三 是新疆、西藏和青海地区。 我国四大美玉: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 岫岩、陕西蓝田。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 “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 “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2、经济价值:成为敛财手段,是显示富贵 的一种标志。
1)商周时期,以玉为币,用于交换或作为贡品。 2)西周,‘‘玉璋价值80明”相当于10块农田 价格。 3)春秋时期,名贵玉器价值连城,出现以玉熄 战事,以玉求宽释,以玉得官爵,以白玉为币。 4)宋代,已有玉肆经营玉器。 5)明代以后,玉器商店更多。 6)至清代,玉器身价普遍升高,有古铜旧玉无 身价之说。
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
玉文化精神传承寓意作文双奥奖牌,玉璧为线实现传承。
观诸生活,一人行为谦逊有礼,人们便常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赞美之。
而玉文化更是刻入中国人基因,走向未来。
今日,请诸君随我笔锋,见其来源与内涵。
珠玉之物,常在溪流中发现。
蒙昧未开之时,不知缘何契机,先人偶然得以触摸到天然玉石。
经过河水千年万年的爱抚,玉早已退去了岩浆的火气,脱掉了顽石的古板,以温凉示人。
而人的触摸,这前所未有的滑腻之感,不禁使人忘却了围追捕猎的杀气、刀耕火种的火气,内心生出澄澈清明、物我合一的美妙境界。
由此,玉便为人知晓,得人敬重,直至走入了文明。
玉为珍贵之物,而又由其给人以“润”之感,代名了优雅、高贵。
西部先民的王龙、周代祖先的玉如意乃至后面王朝的玉带,无不昭示这一点。
不仅触感良好,其颜色也多为青、白,乃至于透明,给人以干净之感;用手轻敲,这淡色物件竟发出如珠般的美妙声音。
是以有“冰清玉洁”形容纯净,“金声玉韵”形容浑声。
官员上朝时持“玉笏”,寓意心中清明,所言清白,一心为国;圣旨发出的要盖“玉玺”,表明命令厚重,权力威武,一言九鼎。
玉与高、雅结名,实不虚也。
虽温凉如水,可是玉的内心,仍是一块岩石。
虽身量娇小,不足以顶天立地,可其坚硬程度却未见低了分毫。
刚玉是自然界中仅次于金刚石的硬物,可以用来雕琢他物。
而不仅仅是物理性质坚硬,其文化寓意,也带上了一股坚忍不拔、坚贞不屈的意味。
中国历史上,出了多少像屈原、文天祥、谭嗣同之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烈士贤人!生也为玉,死也为玉,绝不苟且偷生,自我降格为泥瓦之类。
此中壮志,气撼山河,可载之物非玉毋复有也。
外圆内方、外柔内刚,正是君子的一体两面。
玉具备如此美好品质,承载千年古老文化,其精神品格,当人人为始,代代相传,薪火不息!。
中国的玉文化
中国的玉文化玉是自然界中美丽的石头,从地质学的科学角度认为,玉石是地球岩石亿万年的演变之精华,其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现代考古发现的玉器件最早出现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用途多为兵器、佩饰、具器等,具备了人类所想望的温文、宁静、含蓄、纯洁、坚贞、正气等美好品性,在中国人眼里是民族的精魂,是至高无上的宝物,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馈赠,世世代代倍受中国人的重视。
我们的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认为君子比德于玉。
同样属于饰物,金银有价,为什么玉可以有无价的身价,同时又具有各色的精神气质?且不论坊间传说最深最广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定论,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
就连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大多与玉有分不开的关系。
传说中用15座城交换的和氏璧,据说就是中国用玉玺的始祖。
君王们所看重的,也许就是玉的德行与灵性。
而这些,恰是冰硬的金银所不具备的。
除此之外,古人们还在听觉上对玉寄托了很大的爱意,他们将玉佩挂在腰间步行,激荡出的声音据说可以清心。
之后,人们还发明了玉笛、玉箫、玉二胡,让它们从被动发声变为主动发音。
以此来让玉之人格与美德浸润于君子之乐中。
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翡翠、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白玉等等,但是总的说仅分为硬玉和软玉。
翡翠是硬玉,其他的玉都为软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翡翠比软玉硬度和韧性更高,结构更细腻,光泽更强,更经久耐用。
所以翡翠流传至现在已经成为了玉石之王,谈玉皆为翡翠。
在以前,翡翠在皇室贵族和上层豪富中盛行,并不是一般黎民百姓认识及能拥有的奢侈品。
乾隆年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人们对翡翠的喜爱尤为疯狂,从缅甸源源不断输入中国的翡翠,非常优质的几乎都为帝皇后妃与贵族拥有。
到慈禧太后时,因为东宫能佩带红宝石,而西宫只能佩带绿宝石,慈禧出于西宫,因而翡翠更是受到慈禧太后的钟爱,尤其是她的服饰,翡翠是不能缺少的装饰。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中国古代玉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硬玉,也称为翡翠,主要有和田玉、远东玉等;二是软玉,包括鸟龙纹玉和兽首纹玉等。
无论是硬玉还是软玉,在中国古代玉石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先秦时期,玉石被视为君主的象征,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佩戴。
玉石还被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如玉带、玉饰、玉镯等。
在古代中国,佩戴玉石被认为可以保佑人的平安和吉祥,具有辟邪、驱邪、避邪的作用。
除了审美价值和信仰意义,玉石还在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黄帝内经》记载,玉石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古人相信,佩戴玉石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
此外,玉石在文人墨客中也非常受欢迎,他们常常将玉石用作文房四宝之一,用以拟人化并借以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玉石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流行,也影响了现代中国。
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喜欢佩戴玉石饰品,不仅因为其美观,更因为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无论是出席婚礼、庆祝生日、还是求助于运势,人们都乐于佩戴玉石,以求保佑和吉祥。
玉石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玉石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
许多人喜爱收集和欣赏玉石艺术品,品味着古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智慧和美学思想。
其次,玉石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中国人结婚时,翡翠戒指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美好的婚姻。
此外,佩戴玉石也被视为保护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方式,被视为避邪和驱邪的守护者。
总之,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对国人的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玉石被视为君主权力的象征,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并在医学和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玉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既是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摘要几千年来,中国人喜玉、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关键词发展文化内涵文化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加工和利用玉透闪石质最早的国家,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玉,尤其是白玉,在古人心目中是最美、最珍贵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用玉、爱玉、佩玉、崇玉、藏玉的情怀.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玉的崇拜更多地源于古人类对玉器工具的深厚感情.其中有光泽的白玉被他们视为心目中神圣的主宰者给予的馈赠品而小心收藏.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又逐渐丰富了这种大自然赐予崇拜物的内涵,中国玉文化最初的启蒙思想正源于此.在中国石器时代,玉一直被视为一种有着丰富灵性的自然崇拜物,作为古人类美化自身的装饰和一种逢凶化吉、避邪去灾的吉祥物.古人将玉奉为神物,极尽所能地创造美,欣赏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和田白玉夏商王室认可的帝王之玉、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白玉璜、玉璧以及兴隆文化遗迹发掘的白玉块,显示了古人类的智慧与一刻一磨的劳动结晶.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装饰意义,逐步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的道路,开始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象征.红山文化出土的“C”字形白玉龙红山文化最典型的玉器品种,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和青白玉雕太阳神,在光素、简洁的形体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神圣.良渚文化中的青玉琮、玉璧反映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表现了先民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仰.在盘古开天、黄帝、尧舜禹时代,白玉以其珍贵、稀有、坚韧的特质,成为皇权、财富、尊贵的象征.商周春秋时期,玉器与政治、宗教、伦理、道德、文化融为一体,“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比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六瑞、六器、组佩与吉、凶、军、宾、嘉结合,以礼用玉、以玉节礼,出现了大量浮雕、圆雕人物、动物玉器,并以独特的结构、几何形纹饰、流畅的线条、准确生动的造型,使各种玉器富有宗教与文化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玉比德,这位“大成至圣”的儒学先师在经典礼记·聘义一书中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的温润、致密、柔和、坚韧、正义、光洁、谦和、清越绵长、表里一致、瑕不掩瑜、气如白虹等一系列特征代表了君子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德、道等完美品行,概括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把德和玉结为一体,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的玉意识,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孔子将玉人格化、神圣化,强调佩玉的本质不只是表现外在美,而要表现人的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用玉来表现君子的才识渊博,洁身自好,温文尔雅,谦恭有礼.以玉修身示德,要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汉代崇尚玄学、道教、皇权贵族祈求长生不老,渴望得道成仙.汉代玉器采用写实与夸张的创作方法,将人们想象中富有浪漫色彩的仙人生活与现实中有生活气息的人间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批精美绝伦、气势非凡、神气瑰丽、富有梦幻色彩的艺术佳品.在玉器的造型上,采用粗旷豪放、高度概括、舍弃细节的手法,把握对象的神韵气势,注重整体效果.道教是思想、教旨、文化都源于中华本土的民间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从东汉末年形成,南北朝时期已发展成为能与儒、佛教抗衡的重要宗教流派.道教对中国玉文化的贡献就是使玉文化在儒家礼玉制度逐渐衰落的背景下能顽强地延续下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以玉的方式表现为人自身的修炼和长生,生前食玉是为了“生”,死后葬玉也是为了“生”.其“养生”“贵生”“不死”“长生”的思想与玉器联系在一起;为躯体不腐、灵魂不灭,用玉制作了大量的口塞、鼻塞、玉冶、握玉、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大量的丧葬玉器.唐代是中国玉文化、玉器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摆脱了上古玉器以“礼”为中心和以丧葬玉为主的传统,开创了以实用玉器为中心的新时代,为其后一千多年玉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玉器玉料精美,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工艺细腻、精湛,内涵丰富.玉带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使用者受身分等级的制约.唐实录亦有“天子以玉,诸侯、玉公、卿、将相之带,二品以上许用玉带.天子二十四绔,龙文、万寿、洪福等雕文之带,唯天子方得使用.”唐代玉器以其卓越超凡的品质在中国悠久的玉文化历史画卷中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宋代玉器纹饰综合发展,各种深浅浮雕、圆雕、镂雕均有特色,其中平浅刻和镂空技艺空前高超,具有鲜明的特点.玉带板的正面、背面纹饰以多层次、复杂又工整的镂空纹饰表现出来.元代玉器除陈设用品愈见功夫外,当时的玉雕艺人已经在雄浑天然的子玉上动脑筋.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玉文化中第一个山子玉佳作,采用深浅浮雕技法,黑绿白变织纹路,怪兽和海水的完整画面,气势磅礴,风格浑厚,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明代玉器内容繁多,寓意丰富,构思巧妙,技艺精湛.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玉器制作发展的巅峰,其玉器具有淳朴、简古、精工、细致的典雅风格,尤以山子玉器为世人瞩目.气势恢弘、重达5吨的大型和田青玉雕大禹治水成为中国玉雕的稀世珍宝,是清代玉器的杰作、我国玉器业发展的丰碑.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玉器的大量发掘及人们对玉器的认识、理解的不断深化,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归纳一下,主要有下列几点:1、生产工具.玉器诞生之初,它曾作为生产工具使用过.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出土过玉制的凿、斧等生产工具,有的带有使用痕迹,说明它曾用于生产或战争.2、祭器.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出于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迷茫、误解而产生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由此出现了早期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并逐渐发展到由巫师持有特殊的工具执行祭祀的使命,这类特殊的工具就是祭器.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认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至奴隶社会阶段,玉器作为礼制之符瑞而为王室服务,“六器”是商周时祭祀自然神的玉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一祭祀制度为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所承袭.用玉祀神是玉器的重要作用之一.3、装饰品.随身装饰玉器的风俗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装饰品的是距今7000—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从其出土位置可知,玦是耳部饰品.殷商时代,佩饰玉也较常见,殷墟妇好墓中就有大量的发饰、头饰、颈饰和腰饰.战国时代,出现了由许多玉器组成的“组佩”,由不同类型的佩玉串联而成.秦汉时代,佩玉成为普遍的风尚.汉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装饰玉的种类和形式日趋丰繁,制作也更精致,玉器的装饰功能渐渐地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4、权力、等级的标志.以玉器显示权力、等级的现象在新乐和河姆渡两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见端倪,而红山、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则已显现出系列化倾向.它表明红山、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分化,统治集团已经形成,并行使着政治、军事、宗教、家族等各方面的统治权力.周代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礼制,制作了大量的玉制礼器和佩器.周礼、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记载了西周有关体现等级功能玉器的名称、形制、规格与用途.据周礼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 男执蒲璧”.明确规定了等级不同,所执玉器就不一样.其后,每个朝代都对持何种礼器、佩带何种玉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与僭越.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还是财富的一种炫示,因而玉器受到历朝贵族统治集团的重视.5、殓葬.殓葬玉器是指那些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而不是泛指一切埋在墓中的玉器.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至此已趋完善.玉殓葬风俗是玉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6、吉祥物.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含有祈求吉祥的寓意.原始先民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神灵,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把玉的出现和贡献看作是一种祥瑞的征兆,史书上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人们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过刻于玉上的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体现出来.如汉双龙“长乐”谷纹璧,就是以吉祥语“长乐”和吉祥图案双龙一起加以表现.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与人类祈求吉祥愿望联系在一起的,是驱邪避凶.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立的,能避免凶险灾祸,其本身就是吉祥幸福.祈求吉祥,免除灾祸是古今人类的共同愿望.人们信奉玉能起到趋吉避凶、免祸保安的作用,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观念与其说是一种迷信,倒不如说是一种风俗,一种由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风俗.7、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起,开始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孔子阐明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把玉拟人化,强调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此外,玉尚有“五德”、“九德”之说.人们赋于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因此,君子佩玉,无故不离其身,也就成为一时风尚.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玉器的这种内涵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它既是古代社会对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对高尚人格的要求.8、美好事物的代名词.最早出现的玉器是人体装饰品,可以说,玉器从一出现便与美联系到了一起.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就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诸如比喻人的品格为“玉洁冰清”,形容人的像貌为“玉容”、“玉貌”,赞尚人的身材和风度为“玉树临风”,赞美天帝为“玉皇”、“玉帝”,称居住之所为“玉宇琼楼”,好听的声音为“玉声”.甚至用玉来赞美音乐的动听和诗文的优美,如笛、箫、笙、琴等声音清亮的乐器常常被冠以“玉”来修饰而称之为玉笛、玉箫、玉笙、玉琴.而文学作品中用玉来形容文学的声律之美或诗文的风格和境界之美的现象则更为常见.9、药物.食玉可以健康长寿,长生不老,这是中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种看法.古代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玉醴”、“玉屑”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而且其功效都是“服之长年不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刘大同的古玉辨以及河图玉版、十洲记、抱扑子、开元天宝遗事、圣惠方等文献都记载了食玉、用玉有益健康.此外,玉还能美容.宋代医学名着圣济录中有这样的处方,“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 汉书·王莽传对此也有记载.纵观我国一万多年开发、利用玉的历史,可以认为,我国的玉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上、以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玉文化一直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玉成为温厚、谦和、诚实、正直、坚韧、珍贵、高尚、美丽等精神美和崇高境界的象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人们爱玉、敬玉,认为宝玉通灵,玉能养人,人亦养玉.戴一件玉观音或玉佛,则可祈求神灵的保佑,把多少祝福、多少心愿、多少期待都寄托在这精美的玉佩中.人们佩玉、藏玉,在中国和海外的华人中久盛不衰.英国着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对于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曹雪芹在名着红楼梦中就有“玉是精神难比洁”之句,已将玉由饰品升华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玉美则神洁,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已深入到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的玉文化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构成我们中华玉文化的风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我们中华民族新世纪立足世界之林的致胜法宝.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瓷文化和.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浅谈中国古代玉文化——兼论“君子比德于玉”
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玉器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发展所致。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具有比石更多的优良品质,因此,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玉与石的差别。
距今1万多年的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细石器时代遗址、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及距今七八千年左右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已经出现玉制的原始工具,被学术界公认为揭开玉器史序幕的先驱。
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产方式,这是先民们创造的得以定居生活的物质条件。
随之,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玉器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和象征价值被人们所崇尚与崇拜,其产生也成为必然。
玉器的成熟标志着氏族社会末期社会大变革的到来,象征着王权、神权、军权三位一体所构成的礼及礼法制度的产生,体现了玉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和最具特色的物质文化。
后来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和江、浙、沪一带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像满天星斗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闪现着耀眼的文明之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中,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玉器是礼神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先民们认为它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史前时代玉器种类单调,主要为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制作技艺比较简陋、粗糙。
到了商周时代,玉器品类繁多,造型多样,工艺技术精致。
春秋时期之前用玉者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对玉料质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它的特性赋予人格化的推崇。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
战国玉器较之春秋时期玉器品种更加丰富,突破了春秋时期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璜、玉璧、龙形佩、带钩等器型,工艺更加精细,玲珑剔透并多以镂空、浅浮雕的技法,构思巧妙,造型独特,装饰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旋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将从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现状方面进行探讨。
一、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的玉文化可以追溯至很早的时期,最早的玉制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玉一直被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被认为有神秘的力量,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在古代,玉被用于制作玉器、玉雕、玉钮、玉石镶嵌等工艺品,以及作为礼物、珍宝来使用。
由于玉的高雅、洁净、坚固、美丽的特性,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珍贵之物,被誉为“美玉”、“和田玉”、“天然瑶”等美誉。
自古以来,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代表了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愿望。
在中国古代,玉被用来象征高贵的地位和高尚的品格,是贵族社会的象征。
玉也被用来体现美好的愿望和寓意,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和宗教意义。
在古代中国,玉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成为了人们祷告、供奉神灵的礼物之一。
二、玉文化的发展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玉文化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玉器是玉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以玉璧、玉琮、玉琮、玉觯、玉管、玉鼎等为代表,成为了古代玉文化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玉器不仅是用来进行礼仪活动的必备品,也是贵族、王宫和寺庙的珍贵财宝,被用来表达对高尚品格、美好寓意的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玉的崇拜程度和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例如商朝时期的玉璧被用来作为礼物的代表,在周朝时期,玉器被用来进行祭祀活动,成为了重要的宗教器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玉文化的重视和崇拜程度。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的雕刻工艺达到了巅峰,玉器的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玉文化也开始在艺术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社会,玉文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制品,而是在艺术、收藏、装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看中华传统玉文化心得体会
看中华传统玉文化心得体会中华传统玉文化是我国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我在接触和研究这一文化的过程中有许多心得和体会。
下面我将以1000字的篇幅,详细介绍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玉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那时起就已经被人们所崇拜和赞美。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把玉视为至宝,将其与君王、贵族相联系,相信它具有神奇的力量和保护作用。
正因如此,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华传统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
古人常说:“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意味着人们通过玉石的加工和雕刻来表达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生哲理。
从古代玉石的形状、纹理、颜色等方面可以看到,人们赋予玉文化以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例如“心如玉”、“贵如玉”、“玉洁”等等。
这些词语都融入了玉文化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提醒人们要珍爱生命、保持家庭和睦、追求道德美德。
再者,中华传统玉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特点和智慧。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礼物和装饰品。
无论是生儿育女还是结婚纳妾,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官员常将玉石佩戴在身上,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而普通百姓则喜欢把玉雕制成各种吉祥物,例如龙凤、狮子、蝴蝶等,用以寓意吉祥和祝福。
这些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最后,中华传统玉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虽然现代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玉文化仍然被当作一种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例如,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中,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与玉有关的故事和形象。
此外,许多人在购买玉饰品时也会注重其文化背景和价值。
这表明,中华传统玉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魅力。
总之,中华传统玉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了解玉文化,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传统文化玉文化
传统文化玉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语言、宗教、价值观念、习俗、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之一就是玉文化。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石在中国被视为吉祥、神圣和美好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物、艺术品和装饰品。
首先,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使用玉石。
在中国古代,玉石被视为贵重的礼物和权力的象征,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拥有。
玉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其次,玉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玉石被广泛用于制作器物和艺术品,例如玉杯、玉盘、玉瓶等。
这些玉制品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玉文化也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中,例如在婚礼和生日等重要场合,人们会赠送玉制品作为礼物,以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此外,玉文化在中国艺术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玉石被广泛用于雕刻和雕塑,玉雕作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玉雕作品通常以动物、植物和人物为主题,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纹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智慧。
最后,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个性化的追求,玉文化在当代艺术和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设计师将玉石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现代的玉制品和艺术品,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总之,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内涵。
玉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它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在艺术和设计中,还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
1 初期玉器新石器时代,当时玉器处在原始文化状态,距今有5000一6000年的时间,分为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
1. 北方的红山文化, 距今5500年到6000年,在今内蒙的赤峰市,出土的玉器多种造型,最重要的有勾云形器和玉猪龙两种。
2. 南方的良渚文化, 距今4300年到5000年,在今江苏的吴县,武进,浙江的佘反山,瑶山等地,主要的玉器有琮、壁、符、镯、.佩、环还有蝉、.鸟等动物。
2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部分是祭祀天地和随葬用品,另外还有小部分是辟邪,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等物品。
3 夏商周三代玉器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
此时玉器的南北之分已经消失,玉器制作艺术,长时间磨和统一,夏商周三代玉器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逐步形成了统一格调的礼玉文化。
4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文化中国的玉器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了标准,这就是玉为君子的德玉文化。
5 汉代的玉器文化汉代是国大一统的盛世,玉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古代玉器发展前期的最高水平。
6 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的玉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纷纷,玉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魏晋南北朝玉器的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单化,装饰简化。
7 隋唐玉器风格迥异,南北宋、辽、西夏、金及元代玉器,是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明代玉器制造相当发达。
清代玉器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玉器史上的最高峰。
我国制玉历史悠久,充分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玉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
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玉与中国传统文化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
宝石也如此。
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
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
好玉乃石之珍品。
玉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形式繁多,质地莹润,碾琢精湛,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玉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对玉的喜爱甚至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当作神人相通的融汇。
古代,玉器也是身份的象征,专为皇帝、朝廷所用;玉,更被喻作人的品德,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
”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说到底,玉也只是石头而已,但是这一个美字,却让它具有了倾倒众生的特质。
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让“黄金有价,玉无价”的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和田玉镌刻成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的面世,更是刮起了一轮灸手可热的玉器收藏现代风。
在玉石众多的爱慕者当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玉石产生了的影响应该是无可替代的。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
中国玉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
中国玉文化的特征及其价值
中国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内涵。
在古代,玉在中国被视为贵重的象征品,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物、工艺品和装饰品。
玉文化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也赋予了其重
要的价值。
首先,玉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体现中国古人对玉的崇拜和炼性的理念。
在中国古代,玉被视为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被赋予了神秘和灵性的意义。
人们相信玉可以保佑平安、化解灾祸、抵御邪恶。
因此,中国人将玉视为
吉祥和祥瑞的象征,时常佩戴玉饰品来祈求好运。
这种对玉的崇拜和信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宇宙和人的和谐与敬畏的思维方式。
再次,玉文化的特征还表现在对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上。
中国玉文化
既注重玉材的选择和雕刻技艺的传承,更注重对玉艺术的研究和创新。
从
古代玉器到现代玉雕、玉画等艺术形式,中国玉艺术展现了独特的审美和
工艺价值。
通过雕琢、打磨等工艺,艺人将玉的纹理、色泽和形态与中国
文化的意象和象征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中国玉文化的特征和价值体现在对玉的崇拜和炼性理念、
对玉礼俗和尊崇的传承、对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对历史、文化和经济
的重要意义上。
中国玉文化在推动文化传承、丰富艺术形式、促进经济发
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中国玉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史前玉
史前玉文化
远古人认为万物均有精灵(神灵,见图),其威力无比,既可赐福也可以降灾于人类,为了获吉避凶,人必须得到精灵的保佑,必须向他奉献玉和猎物、用歌舞侍候(巫)。相传至黄帝时代,人们便视玉为神物,或以玉为媒介去沟通神灵,听取他的旨意,这一历史阶段相当于考古学文化上的红山文化、大溪文化时期。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神的旨意被琢刻在玉器(琮、璧、璜)上,即留下了契刻的诸多符号。巫便成为集神权、政治、兵权三权于一身的原始部落最高统治者。概括而言,史前玉的文化意蕴基本上包含美、神、瑞三个原始基因。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玉的文化意蕴随着社会的前进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德。德是起于西周的社会规范,它既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伦理,又是实践行为中的准则,西周社会的盛衰与德治的强度不无关系,而玉德乃是德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玉的文化意蕴仍在不断地充实、反复和提高,诸如色彩美、音调美、古玉美、沁色美等等,都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增添的新内容。
历代有关玉的传说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中国玉文化
玉文化是东方精神的物化体现,是中 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石之美者,是为玉
中国古代文献: 一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既包括今日矿物学上所说的“玉”, 也包括部分宝石、半宝石。 专指软玉和硬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
中国的玉文化
玉文化包含着民族精神
结构略粗于老坑玻璃种,光泽、透明度也略低于老坑玻璃 种而与冰种相似或相当 。其特点是通透如水但光泽柔和, 或有少量暗裂和石纹,偶尔还可见极少的杂质、棉柳 。 是翡翠中的中上档、偶见上档的一个品种 。
豆种翡翠
简称豆种,是翡翠家族中的一个很常见的品种 。 油青翡翠:简称油青种或油浸,其通透度和光泽看起来有 油亮感,是市场中随处可见的中低档翡翠。
和田玉/昆仑玉
中国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 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这个筛选过程极 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 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 “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 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和田玉七千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 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 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 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温润如玉”的君子最高准则 “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 “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 “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 “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守身如玉”的爱情坚贞执着 “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玉的内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 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 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 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
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 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 ”和“家”的合字,这是以“ 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 替代的价值。
传承美玉精神
传承美玉精神作者:赵佳祺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3年第39期北京两届奥运会都将玉运用于奥运奖牌的设计中,这充分展现了玉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璞玉浑金”“宁为玉碎”“化为玉帛”,或用来形容人的淳朴善良,或用来形容人的高尚气节,或用来形容人的团结友爱,说法不同,相同的是都是“以玉比德”。
“玉”这一有形之物与“德”这一无形之物被中华民族智慧地联系在了一起,具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玉文化”。
中华玉文化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它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更是因为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精神坐标,一定要传承下去。
“玉汝于成”,磨难韧性。
“玉汝于成”,出自《诗经·大雅·民劳》,告诉人们应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炼自己的韧性,于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鲁迅先生的作品言辭犀利,因此常常遭到当时的统治者的打压和迫害,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艰难困苦,成为了中华民族“玉汝于成”的精神典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的中国,历经无数个至暗时刻之后,始终坚韧无比。
这些都是美玉精神的体现,也是美玉成为中国人精神支柱的彰显,具有无法衡量的精神价值,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中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涵养品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惧艰苦、正己身、善万物、谋发展。
“温润如玉”,修炼品性。
孔子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意思是如美玉般温和柔润且有光泽,多用以比喻人的品性、容色或言语的温和柔顺。
中华儿女身上“温润如玉”的品行,展现了人格魅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周恩来为人儒雅,待人接物文质彬彬,真可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至于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哈马啥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张桂梅校长;足足行走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春风化雨,让大山中的女孩重还校园,其身上“温润如玉”的品性,令人肃然起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文化与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
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新石器时代,区分了玉与石。
甲骨文中出现了"宝、玉"的概念。
古代,宝石与玉是不分的,如水晶水玉,红宝石红玉、牙乌、雅姑、雅琥都是波斯语的"宝石",如紫牙乌。
1863年Alexis 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
现代人将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天然玉石。
即玉就是特殊的岩石。
而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
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
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
玉的道德文化观念从西周发展起来,源于民俗。
经儒家学派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更具生命力。
历代统治阶级巧妙加以利用,被民众所接受。
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是指:"润泽以温":光泽
滋润而柔和;象征仁义道德,仁。
"鳃里自外,可以知中":玉质里外一致;象征表里如一,义。
"其声舒扬,专以远闻":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见,象征智慧和远谋,智。
"不挠而折":质地坚硬;象征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勇。
"锐廉而不枝":断口有棱角,但不很锋利;象征清廉正直,洁。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
如:玺、国、珏。
又如:玉人、玉树临风、婷婷玉立、玉洁冰清等等。
玉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美好、崇高之物,故以玉制的器物多为高雅、庄严的器物。
在精神方面,人们认为玉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
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避邪护身,有的可以作药治病。
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
"六瑞"和"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
"六器"分别为:琮、璧、璜、圭、璋、琥;"六瑞"为:镇圭、桓圭、信圭、躬圭、古璧、蒲璧。
综上所述,玉文化与国人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玉文化因中国而弘扬光大,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