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

消防燃烧学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识记)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强烈放热化学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游离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条件及其应用(简单应用)(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1.可燃物(还原剂)如氢气、乙炔、乙醇、汽油、木材、纸张、塑料、橡胶、纺织纤维、硫、磷、钾、钠等。

2.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

一般‘3.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上述三个条件还需满足以下数量要求,并相互作用:(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氢气的体积分数低于4%时,不能点燃;煤油在20℃时,由于蒸发速率较小,接触明火也不能燃烧。

(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或含氧量例如,一般的可燃材料在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3%的空气中无法持续燃烧。

(3)一定的着火能量即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最小着火能量。

(4)相互作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须相互作用,燃烧才可能发生和持续进行。

(二)燃烧条件的应用根据着火三角形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根据燃烧四面体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化学抑制法第二节燃烧分类与燃烧基本过程一、燃烧分类(识记)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

按照化学反应速度:热爆炸和一般燃烧。

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爆炸燃烧。

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自燃和点燃。

绝大部分物质的燃烧都属于气相燃烧。

物质燃烧剩余的残炭和金属物质的燃烧等是表面燃烧。

二、燃烧的基本过程(领会)(一)可燃固体的的熔化、分解或升华过程燃烧过程中发生熔化的主要是热塑性材料,塑料的熔化没有明确的熔点。

1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一节 燃烧的基本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
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
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 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
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 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
种现象叫喷溅。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的多。发生沸溢的 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有关。根据实验,含有1%水分的石油,
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第二节 燃烧的类型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 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 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 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 燃,也不宜用闪点去衡量它们的火灾危险性。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 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第三节 燃烧和燃烧特点
二、液体燃烧的特点
沸溢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 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 水气化,大量的蒸气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 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气气泡的泡沫。这 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 被下面的蒸气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 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消防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气只是一种助燃剂,其它助燃剂发生的光和热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直接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引火源,高温,自燃引火源。

7、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质、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设置防火间距。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8、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9、气体燃烧所需温度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烧温度,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的燃烧。

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l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l第一节燃烧条件l一、燃烧条件l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l A . 可燃物 B. 助燃物(氧化剂) C. 引火源(温度)l D. 自由基链式反应 E. 氮气l答案: ABCDl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温度),称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多数燃烧的实质。

l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l助燃物(如氧气),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最低含氧量的要求。

l下列不属于直接火源的是()。

l A.明火 B.高温 C.电火花 D.雷击l【答案】Bl【解析】高温属于间接火源。

l引火源(温度)①明火。

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②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③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④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⑤自燃起火。

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

l第二节燃烧类型l一、燃烧类型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l A .着火 B 点燃 C 自燃 D 化学自燃 E 爆炸l答案 AE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l着火l1)点燃l2)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l爆炸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l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l【答案】Bl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l A. 阴燃 B. 闪燃 C. 自燃 D. 着火l答案 Bl二、闪点、燃点、自燃点l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二篇第1章燃烧知识重点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二篇第1章燃烧知识重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知识点: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有明火无焰燃烧——发光发热,无火焰产生(木炭)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例题1·单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3.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D.≤28℃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10.下列物质中()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 A.H20B.COC.C02?D.HCN二、多项选择题?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E.闪燃?2.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化剂?C.温度?D.链式反应自由基?E.燃点?4.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

? A.蒸气压?B.闪点?C.沸点?D.蒸发速率?E.燃烧时间?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B.热量?C.可见烟?D.氧气?E.液体?6.闪点是()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消防燃烧学(新)

消防燃烧学(新)

第一章火灾燃烧基础知识一、填空1、燃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2、燃烧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3、根据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四种防火方法。

4、根据燃烧四面体,可以得出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四种灭火方法。

5、燃烧按照参与燃烧时物质的状态分类,可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按照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接触与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类,燃烧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照化学反应速度大小分类,燃烧可分为热爆炸和一般燃烧;按照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分类,燃烧可分为化合反应燃烧和分解反应燃烧两类;按照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时的状态分类,燃烧可分为气相燃烧和表面燃烧;按照着火的方式分类,燃烧可分为自燃和点燃等形式。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7、释放热量和产生高温燃烧产物是燃烧反应的主要特征。

8、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浮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紊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9、物质A在物质B中扩散时,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B中A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个梯度可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浓度梯度、分压梯度和质量分数梯度。

10、管道高度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11、烟气是火灾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

烟气具有的危害性包括: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爆炸性;烟气的恐怖性;热损伤作用。

12、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2、HCI、SO2、NO2、NH3等气态产物。

二、简答1、燃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的特征:燃烧时可以观察到火焰、发光、发烟这些特征。

例如:蜡烛燃烧时可以观察到花苞型火焰,实际火灾中的火焰呈踹流状态;停电时蜡烛发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实际火灾中物质燃烧的火光能够照亮夜空;蜡烛棉芯较长时很容易观察到火焰上方有黑烟冒出,在蜡烛上方放臵冷瓷器时,可以观察到烟炱,实际火灾中更可以观察到浓烟滚滚的现象。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教材课程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教材课程
本身自燃:由于物质内部自行发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受热自燃:物质被加热一定的温度时发生的燃烧现象。 (二)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 低温度。
四、爆炸(P19)
(一)定义: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 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二)分类 1、按爆炸物质在爆炸过程中的变化,可分为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四、火灾的定义和分类(P11)
(一)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 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1、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6),按燃 烧对象分类,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如木材 、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甲醇(酒精)和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如煤气、石油 气、甲烷、氢气火灾等。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P9 1、冷却灭火 对于一般的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 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就会中止。用水扑灭 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 原因是水能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 后导致火焰熄灭。 2、窒息灭火 3、隔离灭火 4、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 自由基成为链式反应的媒介,使反应迅速进行。化学 灭火剂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自由基的浓度来 中止燃烧。例如干粉灭火剂,其表面能够扑获OH·和 H·,使之结合成水,使自由基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燃 烧中止。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和条件(P1)
一、燃烧的本质(P1)
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定义:燃烧是可燃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燃烧需要必要和充分条件,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

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换为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只有在上述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三个条件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的类型按燃烧的状态可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一、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能蒸发蒸汽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在遇到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

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闪燃现象时的液体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亦称闪火点。

二、着火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

物质着火,需要一定的温度。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又称着火点)。

三、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两种,一是受热自燃;二是本身自燃四、爆炸(一)爆炸的种类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

常见的爆炸有两种:一是物理性爆炸,二是化学性爆炸。

1、物理性爆炸这种爆炸是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物理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锅炉和压缩气瓶的爆炸,都属于物理性爆炸。

2、化学性爆炸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例如,可燃性气体、蒸汽以及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就是化学性爆炸。

消防工程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

消防工程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

有焰燃烧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其发生和发展需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闪点、燃点和自燃点闪点就是可燃液体或固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用容器内的液体或固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考点3 燃烧的分类着火:(1)点燃。

(2)自燃。

(3)爆炸。

考点4 燃烧的特点1.气体燃烧扩散燃烧指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预混燃烧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2.液体燃烧沸溢:以原油为例,其黏度比较大,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因比重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油品中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气穿过油层问液面上浮,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溢。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实务笔记,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二、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三、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1)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备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一、按照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包括: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自燃又包括: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做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1.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扩散燃烧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2.预混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如图1-1-1图1-1-1 着火三角形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

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

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多数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

自由基的链锁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如图1-1-2。

图1-1-2 着火四面体第二节燃烧类型燃烧可从着火方式、持续燃烧形式、燃烧物形态、燃烧现象等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分类。

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着火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

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

这时就会在靠近点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化学自燃。

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热自燃。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

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作为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关于爆炸的具体分类及其特点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的燃烧各有特点,通常根据不同燃烧类型,用不同的燃烧性能参数来分别衡量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的燃烧特性。

(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如表1-1-1 所示。

表1-1-1 常见的几种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点名称闪点(℃)名称闪点(℃)汽油-50 二硫化碳-30煤油38~74 甲醇11酒精12 丙酮-18苯-14 乙醛-38乙醚-45 松节油35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

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燃点1.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2.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如表1-1-2 所示。

表1-1-2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蜡烛190 棉花210~255松香216 布匹200橡胶120 木材250~300纸张130~230 豆油2203.燃点与闪点的关系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三)自燃点1.自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如表1-1-3 所示。

表1-1-3 某些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氢气400 丁烷405一氧化碳610 乙醚160硫化氢260 汽油530~685乙炔305 乙醇423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

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

而有的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时,呈灼热状态。

由于可燃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一样。

一、气体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像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一)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

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二)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

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

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气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

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燃烧,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烧充分,燃烧速度快,燃烧区呈高温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

若混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

如制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压回火或者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人员伤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