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古对今》的内容及含义。

–认识古今对比的教育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听懂老师的教学内容。

–能够表达个人对《古对今》的感受和理解。

–能够用简单语句表达对古代和现代的看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对今》的内涵,能够表达古今对比的看法。

•难点: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差异,提炼出其中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对今》的诗歌内容和配图。

2.教辅材料:如大图书、PPT、卡片等。

3.课堂环境:保持安静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诗歌《古对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在讲什么。

•提出问题: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2. 学习•通过课件展示《古对今》的内容和图像,让学生阅读,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对比。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悟。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对今》中古今对比的教育意义。

•老师简要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做知识回顾。

五、板书设计•诗歌名称:“古对今”•古代生活 vs 现代生活•教育意义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深入理解了《古对今》诗歌的内涵,培养了对历史、社会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重点是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朿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古对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物品、生活方式的比较。

通过对比古今,让学生了解物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生活方式的不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比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及物品的异同;3.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古代和现代事物的对应关系;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比较。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古今物品及生活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教师先简单介绍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差异。

2. 操作活动1.师生共同分析《古对今》这篇课文,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2.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选择古代和现代事物进行对比,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3.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描述的古代和现代物品进行评价和指导;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1.学生能够理解《古对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物品的不同。

2. 教学改进措施1.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今之间的差异;2.可以增加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的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本教案以《古对今》这篇课文为例,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物品及生活方式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

(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古对今》。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文的韵味。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图片、动作等辅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文的韵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出示课文《古对今》,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古”和“今”有什么区别呢?2. 学习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味。

(2)个人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分小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理解课文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每一句诗句,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通过图片、动作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出示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文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布置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不同。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具。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对今》。

2.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具。

3.PPT或教具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老师向学生展示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照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不同。

2. 导入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古对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并找出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4. 组织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5. 拓展延伸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他们思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思考。

6.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鼓励学生多多关注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作业1.练习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写一篇日记,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避免赞美一方贬低另一方,要尊重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7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

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到达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络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一、游戏导入认识“古”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

我说左,你说右。

谁听清楚了?上——下左——右远——-近开——关男——女粗——细高——低安静——热闹英勇——胆小寒冷——炎热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

板书课题:古对今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3、师生合作读。

〔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

6、〔1〕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今〔2〕看这两个图形:圆方比拟圆和园〔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字词:“古、今、山、水、江、河”。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知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不同。

•能够学会用“古、今”这两个词进行对比表述。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珍惜现代的生活,并理解古人的智慧和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掌握“古、今”这两个词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在识字及理解“古、今”概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不同。

•提问:你认为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 学习课文(15分钟)•课前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熟悉课文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字词的意义。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课文理解。

3. 拓展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古代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交通工具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小故事创作,结合“古、今”来写故事。

4. 活动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或小组进行展示分享小故事,并分析使用了哪些“古、今”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古、今”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对“古、今”概念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深化对古代与现代的认识,并激发对历史、文化的更多兴趣和思考。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8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

(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

(古今)(2)铜钱。

(外圆内方)(3)四季对比图。

(严寒,酷暑,春暖,秋凉)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对今》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对比情况
2.学习如何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3.熟悉《古对今》这篇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提高学生对现代生活的感恩和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与联系
2.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进行论述
难点
1.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古与今的认识
2.帮助学生区分古代与现代的差异之处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古对今”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2. 学习《古对今》
1.听课文朗读。

2.师生共同探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

3.学习文中的知识点及理解作者的用意。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讨论发言。

4. 朗读表达
学生围绕“古对今”主题展开朗读和个人表达,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课堂作业
1.作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乡与古代的异同”。

2.背诵《古对今》课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理解仍有待提高,下一节
课我将增加互动环节,更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本节《古对今》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2024年春季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
2.家庭作业指导:提供家长指导手册,帮助家长更好地在家中辅助孩子学习古诗,如如何指导孩子朗读、背诵和理解古诗。
3.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如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亲身体验孩子的学习过程,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长期教学规划】
1.古诗系列教学:将《古对今》作为古诗教学系列的起点,逐步引入更多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形成系统的古诗教学计划。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默写和阅读理解练习,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3.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通过同伴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4.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
1.古诗主题活动: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或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对今》;
-理解古诗中的对仗、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描绘的春天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展示春天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描述画中的景物。
2.诗歌朗读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对今》,注意朗读节奏、韵律。
3.诗歌解析
-教师逐句解析《古对今》,解释生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作业要求:完成一篇《我与大自然》的短文,字数不限,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5.课文插画:为《古对今》绘制一幅插画,展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作业要求:发挥创意,将课文内容以绘画形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家庭互动:与家人一起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关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词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如“云”、“花”、“鸟”等,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其意义还需进一步引导。
4.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古诗吟诵、情境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学习心得分享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对今》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文朗读与背诵:学生需在课后反复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通过朗读与背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录制孩子的朗读视频,上传至班级群,共同见证孩子的进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对今》的美。

2023最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优秀6篇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雪—霜都有雨字头;柳—杨都有木字旁。
5、集中纠错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玩游戏对对子导入。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对子。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霞—夕阳”两对词。
4、结合识字1冬雪与秋霜的图片,理解“雪对霜”。
5、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6、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
五、学习生字“古”“凉”“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绞丝旁的笔画分布)
3、学生口述、书空。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古对今》中四季的描绘,学习了生字词,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四季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些美丽的诗句,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感受自然的变化。如果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季节景象。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四季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季节变化的美,启发他们用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讨论氛围浓厚。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还不够流畅,可能是因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古”与“今”的时间对比仍然存在困惑。这个问题提醒我,在讲解难点时,需要更加具体、生动地举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对今》选自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字词,如“古”、“今”、“春”、“夏”等;学习古诗的韵律和奏,理解古诗描绘的四季景象;通过对比“古”与“今”的不同,培养学生对时间观念的初步认识;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学重点为生字词的学习和古诗的朗读、背诵,教学难点为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一等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天气、季节、颜色等词语的意思。

1.2 教学内容课文《古对今》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通过对比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

诗歌中涉及到了天气、季节、颜色等词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天气、季节、颜色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引出本课课题《古对今》。

4.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3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4 想象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描绘的四季画面。

4.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作业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朗读展示: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生字词测试: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对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

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

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

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6.古对今》中的文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对今”这一主题。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古对今”主题。

•难点:理解“古对今”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情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及课件。

2.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3.板书及彩色粉笔。

4.情景教学的小道具和模型。

5.MP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对今”是什么意思。

2. 学习新课•在师生互动中,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3. 生字识记•教师精讲生词注解,学生课外拓展词语。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古对今”在生活中的体现。

5. 课文活动•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绘画。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体会“古对今”。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展示他们对“古对今”这一主题的理解。

2.带着问题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古与今之间的对比。

六、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亮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八、家校联系•发放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古对今”情景。

以上就是本次《6.古对今》识字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
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
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
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

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