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与复兴_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
基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
4妙CLOTHING AND DESIGN邀>询峽年|fl義与设计基于城忆的公共艺术设计——以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为例陈丽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90)摘要:1979年至2019年,深圳蛇口飞速发展。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涌入,蛇口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原有的自然海岸线不断扩张%传统文化和,了本土文化的风貌,引发了城市记%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要的一部分,不满足民众功能的,更应艺术化、有趣化的有空有,以艺术的力量激活城市空间的活力%文城市记忆角度切入,影剧院广场的记忆装置为例,解不同特性的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的造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延续城市的记忆和城市的可发展提大的艺术动力%关键词:城市记忆;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记装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8-0034-031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1.1城市记柯林•罗认为城市是历史的沉淀物,每个时期都在城市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也就是城市所具有的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被视为一个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个人在这个地方本身的经历以及通过它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⑵%它是不同时代城市文化的产物%而个人记忆通过叙述、文本、照片或图画来表达;通常它们描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人们的分享及社会的交流互动,这些记忆被融入到集体记忆中,汇聚成城市记忆%记忆同空间密切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足迹,记忆依托城市空间的载体,延续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与精神%1.2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指的是可以在开放空间中看到,参与和使用的艺术,艺术行为或艺术设施%它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向大众传递信息%马钦忠先生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内涵有两个方面%狭义上,它更多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雕塑和公共空间的文化界定紧密相关;从广义上,它又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城市风貌特征以及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紧密相关⑶%在李楠,刘敬东学者看来,公共艺术有两个必要的存在条件,公共空间和公众参与⑷%因此,公共艺术的本质是公众与社会,并且会因环境将给予新的内涵%1.3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的内在关系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是地域文化和城市生活的“微观世界”%透过记忆可以呈现城市在时间发展历程下居民生活的样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及城市地域公共艺术给城市公共环境所带来的感染力和时代性%城市记忆与公共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城市记忆对公共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进行了扩充与发展,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公共艺术在诉说和表达城市记忆的同时,借助记忆的独特性与专一性,记录着居民城市生活的印记,聆听大众的心声,使公共艺术作品本身融入大众的生活,融入城市,也融入环境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2案例解读一一深圳蛇口影剧院广场记忆装置设计2. 1背景:剧院广场的发展和消失的海岸线蛇口剧院广场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该街区最重要的文化广场,也是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交流的中心%历经30多年,伴随着深圳快速的发展,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外来文化的冲击,街道越来越拥挤,公共设施越来越破旧%广场不再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复垦,蛇口蜿蜒的自然海岸线逐渐消失,蛇口的旧城区也逐渐面临公共空间老化、城市风貌丧失以及城市历史记忆退化的问题%于是蛇口政府,希望通过翻新原有的两个浮雕墙,利用它来重新唤起人们对蛇口历史的记忆,激活人们对蛇口影剧院广场公共空间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为影剧院广场注入新的活力%2. 2设计主题面对记忆的断裂与缺失,这两组墙,以“公共性”的参与及“社会性”的关注为思考与动机,以“好奇与窥探”为主题,以“消失的海岸线”为思路,将蛇口的记忆融入进装置中,激发大众对蛇口记忆的追寻与挖掘%蛇口记忆装置分为了三个部分:海岸变迁图、蛇口记忆墙、时间刻度线(图1)%图1蛇口记忆装置轴测图(图片来源:https://www.zzkj.pro/sHjyzz)2.4公共艺术造设计2. 4.1以小见大的原则所谓的以小见大即是从小的、局部的细节之处可以看出大的、作者简介:陈丽敏(1995—),女,汉族,广东陆丰,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服务设计、公共艺术%34Vol.42/No.08/Westleather整体的面貌⑷。
城市记忆,文化延伸——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
1832024.04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现象,由于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制约,设计的美好构想往往无法实现。
本方案引用“作为城市设计的公共建筑”这一概念设想,意在打造一个城市与建筑相衬、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公共空间。
并在此空间迸发出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融及人与艺术的交互。
此概念来自乔纳森·巴奈特(Jonathan Barnett)的《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的引申。
乔纳森·巴奈特曾担任纽约城市设计委员会的总规划师。
在该书中,巴奈特主要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平衡多方权益,进而保护城市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及文化价值等,对城市规划与设计影响深远。
1 基本概况1.1 设计定位该项目设计定位为致力于视觉艺术作品及其他形式的艺术品的主题展览、学术交流和研究、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活动。
艺术类型包括摄影、美术、雕塑、设计等。
项目致力于为城市提供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集原创艺术创作交易、湖湘文化展示、艺术休闲娱乐、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
1.2 用地概况项目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湿地公园二期东入口广场南侧,东邻潭州大道,上有潭州大道高架,西侧与南侧紧邻洋湖湿地公园,两侧均有步道与公园相连(见图1)。
北侧为先导牛广场。
基地原为洋湖湿地公园停车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场地与潭州大道间有宽约32 m 的城市绿化带,呼应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摘要 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割裂,仍是当代城市的一种普遍现象,文化建筑更应当将其空间与城市界面组合,来承续城市记忆。
通过设计将特定的城市脉络延续到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高度融合的一种可行途径。
结合洋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设计分析,从概况分析、空间规划、功能组织三个方面阐述公共建筑对城市脉络的延伸。
实习调研报告3000字五篇
实习调研报告3000字五篇1、实习目的:通过参观上海、杭州、苏州等的各类建筑和城市规划,了解各个城市的建筑特点,进而使我们对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有更深层的认识,同时开阔视野并对以后的室内建筑设计与园艺造景有全新的设计方向和灵感。
有利于我们理论付诸于实践,有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差距,有利于我们找到学习的动力。
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2、实习时间:20__年9月8日-9月19日3、实习流程:苏州-上海-杭州(留园、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山塘街、金螳螂、白塘植物园、1933老场馆、中华艺术宫、外滩、良渚文化村、西湖等)二、实习内容这里我会简要介绍一下每个城市的一些景点,重点我会介绍上海给我艺术设计方向所带来的启发与学习索要。
1.苏州A.苏州-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
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
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
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
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B.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产生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其中的美景数不胜数,之一就是一步幻景,此名取义走一步可以欣赏一种美景,故名“一步幻景”他每个窗子上的图案都有所不同,不曾重复。
(如右图)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体现
浅析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体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的魅力并不在于它有多么繁华,而在于它能够给我们留下记忆的历史文化有多少。
这些独具的历史文化又是如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城市,历代都建有不少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的城市雕塑作品,它们记载着城市的兴衰,它们就像一张张名片展示着城市的文明,也正是有了这些城市雕塑,才会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别样风采,城市雕塑作为展现城市文化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纳,使得艺术与文化有利结合,共同展现着城市的文明。
城市雕塑城市文化城市文明【中图分类号】j3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70-01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城市雕塑,都拥有着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在远古时期,城市雕塑最初的首要功能就是发挥宗教的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随后由于王权统治以及宗教的兴盛,一些宣扬功绩的伟人像,纪念碑雕塑开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当时政治集权统治下的国家,城市雕塑带有严重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于是凯旋门、阿波罗等雕塑作品大量出现了。
统治者们运用城市雕塑艺术树立自己的形象,提倡自己的主张,这些城市雕塑生动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展现王权和宗教思想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
当我们来到一座城市,看到城市广场或街头立有雕塑作品时,我们就会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民的生活场景产生联想,他们为什么会在此处建这座雕塑呢?它到底在传达什么讯息呢?这些疑问会带着你去了解这座城市,它们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的特质。
可以说,城市雕塑是时代的反映,是城市文化传播的工具。
城市雕塑在体现政治、宗教、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以一种艺术的手法去诠释城市的文明,反映历史和时代潮流,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此来感染民众,激励民众。
尤其是具有纪念性意义的城市雕塑,艺术家们通过象征和寓意手法进行创作,塑造出充满美感的艺术形象激励着人们,城市雕塑这种陶冶人们情操以及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深得人们好评。
(实践报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_【1】XX年第十三届百团百题社会实践,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以“庆抗战胜利70周年—论计算机技术对现代部队发展的作用”为主题,进行实践。
团队成员赴江浙沪皖,分工合作,采集资料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所收集的材料并及时进行总结完成此次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淮海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团队部分成员在7.14号早晨乘车前往位于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纪念馆共展出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及油画、国画、雕塑等2200余件,包括毛泽东同志为xx 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作战用的电台,韩联生等86名烈士的遗像、遗物等。
战役实施部分以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淮海战役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xx和总前委的卓越指挥才能,形象反映了我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成员们首先参观了缅怀先烈厅。
缅怀先烈厅陈列了86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遗像和遗物,陈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纪念馆,缅怀先烈的珍贵图片。
战役中,3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屡建战功的军事指挥员;有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工作者;有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的战斗员,有不畏艰险,保证供给的后勤人员……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中奋勇前进。
烈士英名录中记载着31006名烈士的英名。
随后成员们来到了国防教育厅,深入学习了国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现代化革命军队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
上海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的人文资源
上海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的人文资源王 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上海 201620)[ 摘 要 ]在城市风景的油画创作中,有三种典型的创作题材。
即:“地标性景观”“自传性场景”和“写生场景”。
这三种题材主要概括了各个艺术家各自在上海时期对于上海城市的观察和描绘内容。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上海城市的城市视觉符号与城市记忆,并由此注入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与艺术样式。
[ 关键词 ]上海 近现代;城市风景油画;人文资源[ 中图分类号 ]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1-0207-04收稿日期:2020-10-20作者简介:王 郅(1989-),男,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
油画诞生至今,究其源头的西洋绘画,一开始主要都是以神话、人物为主。
风景往往只是铺垫甚至是“剧情需要”。
直到 17-18 世纪的时候,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世的“马乔”贵族文化时代,城市题材的油画作品才逐渐多了起来。
到了印象派的时代,纯粹描绘户外阳关与风景的绘画终于有了翻身出头的日子,众多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的画作,被当时创造出新规则的印象派艺术家们描绘了出来。
与此同时,这些风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各种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城市风景油画。
“风景油画”是指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用油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油画。
而“城市风景油画”则是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主观艺术创作。
因为内容和描绘主题并不是自然创造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人造建筑为对象,所以和普通的风景油画有所区别。
城市风景油画中的写实主义语言倾向中的“写实主义”,起源于 19 世纪法国的美术思潮,后波及到欧洲各国,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中常用的概念,其本身涵盖了包括绘画和雕塑在内的种种造型艺术。
不管是面对客观存在的物体,还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作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的对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参观城市记忆新闻稿
参观城市记忆新闻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日,一场别具特色的活动在我市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加。
这个活动就是“参观城市记忆”,通过参观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让人们领略城市的独特魅力,回溯城市的发展历程,感受城市的记忆。
在这个活动中,参观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线路,每条线路都会带领他们走过城市的不同区域,了解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有的线路沿着城市的古城墙走,让人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和宏伟壮丽;有的线路穿梭在繁华的商业街区,展示城市的繁荣和兴旺;还有的线路走进城市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让人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风情。
参观城市记忆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深度体验。
在参观过程中,导游会生动地讲述城市的故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城市的每一个历史痕迹和文化符号。
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城市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城市的脉络和精神,让城市的记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参观城市记忆活动的举办,不仅让游客和市民更加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参观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参观城市记忆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他们也感受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城市的美好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篇示例:近日,一批记者来到了某城市进行采访,探寻其独特的城市记忆。
这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记者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体验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
记者们参观了这座城市的古迹和历史遗址。
这座城市建城历史悠久,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每一座古迹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城市雕塑被誉为"写在石头上的历史",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载体.
【总页数】3页(P28-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旧厂区外部空间更新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例[J], 朱兆阳
2.设计创造旧建筑"再生"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成长 [J], 李岚
3.城市记忆与复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 [J], 王林
4.打造艺术殿堂,传承百年精华--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落成暨"雕塑百年"开展 [J], 徐明
5.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特色创意园区介绍
1
红坊概要
红坊
地 址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 2005年5月 形成时间 建筑面积
上海红坊
4.3万平方米,其中大型公共艺术展 厅8000平方米,商业办公配套设施 23000平方米 建造于1958年的上钢十厂的闲置厂 房, 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生产冷弯型钢的车 间
文化
+
产业
=
增值
“统一策划、投资、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专业化项目运作模式
47
寻求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平衡
推进以雕塑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艺术的发展 树立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示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落实上海市政府规划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原业主——稳定直接的经济 收入,企业转型
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 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委内瑞拉等 14 个国家 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 80 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
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 11 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园区以视觉艺术时尚创意为主题,以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创意产 业的领军人物入驻。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工业建筑与绿色时尚艺术节、宝马
上海著名特色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的这些园区最大的特色就是都由工业企业的老旧厂房、仓库改建 而成,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物的轮廓和布局,厚重的砖墙、林立的 管道、班驳的地面,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对建筑立面和内部装修进行改造,青砖、金属丝网、玻璃窗、帷幔和
木制条型饰板等装饰元素的使用,使改造后的建筑既有历史感又有时尚感。
用雕塑保留城市记忆
用雕塑保留城市记忆作者:孙振华来源:《雕塑》2010年第03期江南广场雕塑项目的策划人为孙振华,共有15件以金属材料为主的雕塑参加了主题为“工业记忆”的展览。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什么这个展览的内容并没有以展现今天的城市面貌为主,而是将目光投射到过去,带着游客一起回首有关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呢?策展人孙振华如是说:工业文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明阶段,上海世博会园区之一“江南造船厂旧址”是中国民族工业最有代表性的场所,它是中国工业的发祥地和奠基石;“江南造船厂”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部的发展过程。
上海城市就是因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进而在中国城市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举足重轻的地位和城市特色。
上海的城市记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它的工业记忆。
工业记忆不仅属于上海。
参加本次世博会的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过自己关于工业文明的记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在江南广场举行国际性的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雕塑创作。
不仅有助于梳理上海的城市文脉,彰显上海的城市特色,增添世博会的文化气氛。
还可以检视不同国家和民族关于工业文化的记忆和想象,加强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还是在中国工业文明的重要遗址上营造出浓厚的国际艺术氛围,为世博会观众提供可供观赏的优秀雕塑作品。
这批参展作品大多与工业和工业化有关,它们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雕塑语言表现了工业化对人,城市生活、文化艺术的影响。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工业文明的历史步履和空间意象,可以让我们在今天搜寻关于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表达对于工业时代的历史想象。
江南广场是一个再生的场地,它的前身是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今天,当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娱乐化的场所时,我们希望这些雕塑至少能让人们想起,过去在江南广场曾经发生的那一幕幕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那些创造了历史,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朽篇章……今天的江南广场,似乎江南造船厂的痕迹已经不多,但是,作为城市记忆,它已经深深地镌刻进了这个城市的心灵深处,它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所产生的影响,让它同时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记忆。
城市记忆与复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
动 随莆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脚步溃
这 I 时 代 的 热 土 再 度
上 海 城 市 的 中 心 域
成为新时期房地产 发的静土±耐 立何田存I 文 口 明的记 £ 潮望城市文明岫 史 成为越果越多^们
关注的问题 借 目 利用废弃I业建筑直市 通过 筑改建 公共艺术中 B取得 若十成功经验 研究英目泰特美术馆 代美术馆的赛 案倒 擘奥 美术馆
与再 利用 虽然 莫干 山 路 5 0号
泰康 路 田子坊
建
3 生—— 城市 工业遗产 保护 与再利 用的实 昆 再 戋
对于工业遗 产改造 的意义更 多的是利 用而非保护 这是 种 比较普遍 的看 法 工 业建筑 比较 坚固 空间
大连续 的屋 顶桁架结 构所 形威 的连续性
巨大 空问的 流动感
目 恬 变融
目 融
精
彩 她所展现 的全新活力 ±命桃^们 诒 惊异 接受并热 ——这就是自上钢十r改造 成 的 海城
市雕塑艺术中心
a u csflrci os o h w t a s r c e s a t et w o o L n f e s up c h F e am mo a l n u L a h a et n w f n o a rb ei d l e i g o a e u G ̄ l ds r t n
维普资讯
城市记忆 与复兴
— —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 中心的实践
Mem or n vv l t : a tc n S a gh i up u e Sp c y a d Re ia a Ciy Pr c ie i h n a of Sc lt r a e
摘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 中心通过保护 性改造 和功能重塑
《公共艺术》课程教案(2024)
2024/1/29
6
02
CATALOGUE
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2024/1/29
7
古代公共艺术起源
原始社会的公共艺术
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在岩壁上刻画 图案、符号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 畏,这些岩画、壁画等可视为最早的 公共艺术。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公共艺术能够吸引游客,带动城 市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
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2024/1/29
21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特色融合
2024/1/29
反映地域特色
01
公共艺术通过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从而
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弘扬地方精神
02
公共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能够弘扬地方精神,增强地方
5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创作和课程总结四个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主要介绍公共艺术的基 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公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实践创作部分要求学生 分组完成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课程总结部分则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课程时间
。
2024/1/29
19
05
CATALOGUE
公共艺术与社会文化关系探讨
2024/1/29
20
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提升城市形象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彰显城市特色,提
升城市整体形象。
创造城市空间
公共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和空间布局,为城市居民创造出
中国人民大学往年大创立项项目汇总(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历史学院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10年 2008年
理学院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劳动人事学院
2012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经济学院
2012年
2011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环境学院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哲学院
“微公益”发展状况及伦理审视 手语心声 : 聋人群体的基督信仰问题调查研究——以北京朝阳教堂为例 以萨满教为主体的满族传统信仰的现状——以黑龙江东京城镇和北京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为例 社交网络时代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机制研究—以大学生群体在人人网中的行为为例 当代中国乡土社会变迁中祖先祭祀文化研究——以对洛阳市栾川县农村祭祖仪式及观念调查为例 当前中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及伦理审视——以北京、长沙实证考察为例 从教育视角探究当代中国道教发展滞后问题——基于北京、山西、四川地区的实证调查 农村初级中学合并现象对农村城镇化影响案例分析——以北京、重庆和安徽为例 疏离或融入——宗教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基督教信仰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通州地区、广东东莞市厚街镇农民工群体为例 移动空间中的意义世界——汽车挂饰与现代人的信仰 中原地区传统葬礼仪式研究及其宗教社会学意义考察——以河南省焦作市周边农村为例 中国旅游业与佛教关系问题研究——以法门寺及四大名山重点寺院为调查对象 关于近年儿童读经活动的调查和哲学反思 汉传佛教信仰与家庭和谐关系研究——以北京、浙江、广东、四川地区为调查地域 “人肉搜索”的伦理分析 宗教语境下的和谐社会构建 ————汉藏佛教僧侣沟通对话的可行性研究 从北京方言的演变看民族记忆的流失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区域内客观存在的建构筑物、道路等硬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是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
基于这个理念,结合我们所处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区部分)的实际状况,通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和环境更新提升的基础上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街道,适宜漫步的街区,始终感受有温度的城市”高品质生活区。
关键词: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城市更新、优秀历史建筑、安静生活型街道、商业活动型街道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概况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是指西起华山路,北至长乐路、东至陕西南路、南至肇嘉浜路围起来的区域,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核心街区。
绿树成荫的马路和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各式花园住宅形成了风貌区的主要特征。
衡复历史风貌区(徐汇)占地4.4平方公里,汇聚了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点、线(道路)、面(街坊片区)、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文化个性与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风貌区徐汇段共有31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筑总数达到1074幢。
有保留历史建筑1620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
该区域汇聚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近百年来,以居住为主的各国风格建筑艺术精品,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相对集中,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医生、作家以及民族实业的创办者在此居住,在城市历史中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高品质的建筑,宜人的空间尺度,良好的居住环境,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公共配套资源,使该区域一直以来被誉为上海的“上只角”,也使“住在徐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时期徐汇一张响亮的名片。
二、风貌区在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升,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同时,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更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物质性老化、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日渐丧失、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下、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该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了!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丽家乡社会实践报告120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XX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
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
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
XX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著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
2012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
“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
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石城记忆 时代心声--南京纪念性城市雕塑语言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
石城记忆 时代心声——南京纪念性城市雕塑语言的百年流变与精神传承①李凤志(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6)[ 摘 要 ]城市雕塑是时代精神与区域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现代城市在时空变革中得以存在的灵魂。
从民国时期孙中山铜像,到建国后红色公共雕塑,再到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城市雕塑,为南京城市公共艺术的百年历史线索勾勒出立体式图景。
本文围绕城市雕塑的营造理念、本体语言、形式构造和体量空间等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研究,艺述南京区域文化的发展脉络,透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实践中的嬗变与传承。
[ 关键词 ]南京地区;城市雕塑;艺术语言;传承流变[ 中图分类号 ]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2-0060-06收稿日期:2021-01-10作者简介:李凤志(1983-),男,江苏邳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雕塑创作与理论研究、公共艺术设计、宗教艺术研究。
①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雕塑研究”阶段性成果(18ZD18)。
雕塑艺术的发生、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作品本身所折射出创作主体在独特历史情境下对社会人生和事物百态的感知与思考。
凝固三维的旋律,演奏人文的乐章,自上古女娲抔土造人的神话传说,西域佛教造像的传入与汉化,帝陵庄严肃穆的石质雕刻,及至琳琅满目、妙趣多元的民俗工艺,无不在时代精神和区域文化语境下诉说主体意象的艺术故事,建构了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体系。
承载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传统雕塑精品在环境空间的营造中常常以景观节点或核心人文景观而存在。
雕塑艺术在城市环境营造和空间叙事中,因其空间实体的天然存在,而在视觉艺术语言传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雕塑艺术逐步走进百姓生活,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客观实体。
然而,“盖历来社会一般观念,均以雕刻作为‘雕虫小技’,士大夫不道也”,[1]鉴于封建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喜好倾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及工匠艺术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客观评判,其社会地位远低于同类别的书画艺术家。
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作者:张磊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第06期历史街区是历史遗迹较为丰富、文物古迹较多、优秀历史建筑密集且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真实地反映城市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
历史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脉的场所,无论是其实体空间环境还是文化传统,均为构成城市文化背景、特色风貌和生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城市空间里的文化遗产,还是原住民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街区内涵、活力、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历史街区的现状和价值上海的歷史街区融合了上海市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鲜明风格,保留了上海一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是上海近代乃至当代城市文化产生的重要舞台背景,体现了近代上海在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轨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上海城市个性面貌的活力源泉。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拥有历年公布的3435处各种保护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自1989年以来先后五次公布的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确定了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衡山路—复兴路、外滩、南京西路、人民广场、虹桥路、山阴路、新华路、愚园路、提篮桥、老城厢、龙华、江湾这12个位于中心城区。
后又确定了中心城区内的风貌保护道路共计144条,其中一类风貌保护道路有64条,它们被称为“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
上海历史街区的形成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及上海的城市发展有关,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
上海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将西方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创造了上海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海派文化,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深厚底蕴。
外滩建筑群、人民广场历史建筑、衡山路—复兴路花园洋房等都是海派文化的物质体现。
这些建筑大多分布在历史街区中,是在上海的近代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被打上了海派文化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海派特征。
作为中国近百年历史风云激荡之地,上海的历史街区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活动遗存,形成了上海最重要的文化记忆。
【城市眼】漫步浦东滨江邂逅雕塑艺术
【城市眼】漫步浦东滨江邂逅雕塑艺术2017年12月底,浦东滨江全面实现22公里贯通开放。
一年多过去了,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已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这里有沪上岸线最长、景色最美、气质最佳的都市景观,也有各种融于环境中的特色雕塑。
老白渡滨江绿地金属雕像《对镜》,倒映出浦江东岸美丽的城市风情。
徐网林摄世博雕塑精彩继续2010年上海世博会凝聚了全球智慧,9年过去了,在浦东滨江,依然能够发现不少当年世博会留下的雕塑。
白莲泾公园和世博公园内,不少雕塑作品都来自上海世博会。
世博公园南侧绿地中,有一组非常显眼的雕塑,十二个动物的头像一个个叠在一起,成为一根大立柱。
这就是当年世博会留下的一座名为《前世今生的十二生肖》的雕塑,是青年雕塑家陈长伟的作品。
粗粗一看,这座雕塑似乎与十二生肖相吻合;仔细一看,十二个动物头像从上到下依次是袋鼠、熊、豹、长颈鹿、恐龙、鳄鱼、斑马、梅花鹿、海豚、白头鹰、斑点狗、非洲象,雕塑在与传统生肖动物的重新对应定位中表达了一种睿智和诙谐。
世博公园距离黄浦江不远的绿地中,隐藏了一组不太容易被人发现的雕塑——《掘出来的梦》,这件作品以“考古现场”的形式展现人们在不同时期使用的老物件,“挖掘”出的“文物”有我们熟悉的上海牌轿车、幸福牌摩托车、马桶和搪瓷脸盆等,通过艺术手法诠释了当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白莲泾公园也有不少世博会后留下的雕塑作品,其中最夺人眼球的便是沈也的《超戒》。
艺术家借用了上海重要建筑——原上海美术馆钟楼和上海双年展等元素,打造了一枚超级戒指,展示了传统和现代,中方与西方的融合。
不过当年的作品仅拳头大小,现在被放大30倍,伫立在黄浦江边,令来往游客和市民纷纷驻足。
大型景观雕塑《芽》也是世博会留下的。
为庆祝世博会和上海·旧金山友好城市30周年,旧金山市政府向上海人民捐赠了大型景观雕塑《芽》。
世博会后,这个雕塑被安置在白莲泾公园的沿江景观带上,远远看去,一棵新芽在黄浦江畔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