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华人的世纪,人类的世纪──我的儒学观──与方克立先生商榷(上)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

(1.0分)1.0 分A、财权B、军权C、政权D、文化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

(1.0分)1.0 分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D、以上均是3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

(1.0分)1.0 分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A、20932+B、02559C、扣扣D、百度5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1.0分)1.0 分A、驱除鞑虏B、恢复中国C、创立合众政府D、维护封建统治6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1.0分)1.0 分A、夏代B、商代C、西周D、秦朝7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

(1.0分)1.0 分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D、以上都是8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 分A、文化不等于精神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8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分)1.0 分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D、以上均是9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

(1.0分)1.0 分A、个人爱国主义B、官方爱国主义C、符号爱国主义D、形式爱国主义1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

(1.0分)1.0 分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

(1.0分)1.0 分A、范仲淹B、孟子C、孔子D、顾炎武12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现代性发展刍议

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现代性发展刍议

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现代性发展刍议作者:相巨虎韦永琼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9期摘要:“民国”时期因为新旧时代嬗变的社会背景,新儒学流派新生的同时伴随着一众优秀新儒家学者的涌现。

张君劢作为其中一员,其新儒学思想体系可以用两层面三维度来概括,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面,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复兴三维度。

“内圣外王”作为近现代新儒学流派发展根本方针,如何在实现“内圣”的同时拓新“外王”道路,可谓是几代新儒家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后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让张君劢新儒学思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一剂良药,就需要回归本体、解构和重建思想内容,探究新儒学思想中现代性成分,构建现代性话语体系以适应现代发展之所需。

关键词:张君劢;新儒学思想;内圣外王;现代性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9-0052-03新儒学流派于20世纪20年代建立伊始,近百年的进程经历了开端、发展和繁荣,当代价值也越发凸显。

张君劢作为教育救国论者,在响应救亡图存时代声音的同时,心系“中国该向何处去”的时代难题,在融合东西方文化学说后,建构了其新儒学思想体系。

表现出于旧学之根底,不囿于旧学,于新学之汲取,但不盲目于西化的融合式发展的特点。

新儒学思想体系中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内容密切相关,政治活动离不开学术思想做铺垫,学术研究离不开政治活动之实践,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张君劢新儒学思想现代性发展应回归思想本体,求索现代性发展路径。

换句话说,应注重其新儒学思想“新内圣”和“新外王”两种不同路径的再探索,以期适应教育现代性发展。

一、张君劢新儒学思想之形而上学体系“民国”初始,社会动荡的背景导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受到一定的影响。

可以说,张君劢新儒学思想体系得以建立一方面是时代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西文化冲击下的使然。

诚如新儒学流派开端人物之一梁漱溟所言,中国文化只是病了,不是死了,传统文化是一个“病人”,而不是一个“死人”,全面否定是绝对错误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在“老树”上发“新芽”。

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

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

慎之先生显然意识到此,他晚年的工作是胡适未竟事业的赓续。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感慨,从“李慎之看不起胡适之”到“李慎之赓续胡适之”,这样一个历史流转不是“华丽转身”,而是“风雨苍黄”。今天,二位不再,风雨依旧,当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关注我们时,我要说的是,他们的未竟就是我们的赓续……
蚌病成珠。晚年李慎之对胡适之的推崇是慎之老人一生的反省,其中更包括血与泪的经验:“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被误导了。‘误导’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很沉痛的,也可以说是分量很重的。”是的,历史绕了一个巨大的弧圈,回头看去,却是歧途;但一代人却无可挽回地垫进去了自己的青春、热情、热血乃至生命,这样的反省如何不沉重、又如何不沉痛。慎之先生终于憬悟:“胡适的道路虽然迂远,却是无可替代的”。于是,历史进入21世纪,沉寂了半个世纪之久的胡适开始重返历史前台。
在慎之先生的表述中,胡适和鲁迅都不是他们个人,而是两种不同的价值。鲁迅的价值取向是苏俄,比如托洛茨基声称:俄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是铁与血的纪元。相应地,鲁迅的表述则是“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20世纪铁、血、火、剑的交错辉映,使得这个世纪成为一个轰轰烈烈的革命世纪(这是慎之老人的话:“整个二十世纪,对于形成主流的中国青年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个世纪属于鲁迅,被边缘化甚至妖魔化的胡适则是这个世纪的“他者”。革命自有其道理,至少革命都是被剧烈的社会不公逼出来的,当然还有煽动。但,如果革命是社会不公的产儿,它一转身却是专制之父:这一点会不会让人始料未及,包括鲁迅。
但,有多少人能接受这个预言,包括能接受这个预言中的胡适呢?在构想这篇文章时,一位读者读我写胡适的《瞧,这人》后给我写来的电子邮件打动了我。这是原话:“我和您素昧平生,给您写这封信显得很唐突,请您原谅。我主要是想向您表明:认同自由价值观念、对胡适先生怀有理解之同情的人虽然很少,但是在慢慢增加。我们‘不怕二三人是少数’。”这最后一句,让我无语良久,在感动中。此人是1970年代人,这个年代出生的他们将是21世纪上半叶的中坚,如果他们能够普遍地接受由胡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那么,慎之先生的期待便是可以预期的。为此,我们要努力工作。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_朱晓棣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_朱晓棣
工 七说 是 还
,1 充栋的 份迅 研究 小 禁有此 黔 然 失 色 J
迅 爪新 放 置 回 民} } 动 的风景 , }, ,

J 伪迅 , 小 如 说足 为 一 个人
4个1 1寸 代 币新江
笑谈大先生 : 七 井 兽迅
作 者 : 陈 丹青 出版 : 广西 师范 大学 出版 社 定可 介: 丫3 6 0 0 出版 日期 : 20 州 一 0 1
天 下第一
出 版 日期 :
2 1世 纪 是 中 国 文 化 的 世 纪 ?
朱 晓棣
引 1日 纪 址 , 1,11 ] 文化 的 1 {时己了
朔的} 效丈. 欣乞 左 米 自;,与 r J 双 { l ) . 步 影 } 川, 人
的 系列 狄公 案 故 书 l :. 有过
一 块 山他
我 和 吞 芡林 光 { 了 讨爹见i 丈 l 寸他 的 少 项 }_l I J 上没 了 ]被甲 } _ 帅 ) 七 环
幅, 少 从 称 呀丫 子 错过 的收藏级版 本 :
于 雨 图数 }
,. 公 袱 ; , t . : 口
第 卜 ; : . 还 大 事 好 下 .
0 月 . ,
. 七 一
季羡林随想录 ( 七 ) 好事 , 还是读书
作 者: 出 版: 定 价: 季羡林 中国城 市 出版社 丫2 9 0 0 2 0 1 0 一O j
人 人 殊 . 沦 点 多如 牛 仁, 们 我
I )矛 J 说季 先 1 二 价: 1 刃 前代 ,经 了 z 一 过

认 为. 都 没 有 说到 点 J性卜
一 手光 }几
断 .i 一 , 说别 世纪将 会 足 , 1, 囚 义化 的 1 { 纪 姑 }} _小 沦这 样的 预 : * 一 足 否真 能 应

新儒家思潮

新儒家思潮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这一学派力图在现代中国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新儒家的学说被称之为“新儒学”,它是与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并称的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代表。

新儒家的学说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哲学,他们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到程、朱、陆、王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道统”;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儒家的心性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和核心;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西方文化吸纳和会通。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新儒家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历程,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

有关新儒家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许多不同说法,比较通行的看法是:从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有梁漱溟、熊十力、张君劢、冯友兰、贺鳞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儒家;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港台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方东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新儒家;从八十年代开始,有杜维明、刘述先等为代表第三代新儒家。

从理论发展阶段来看,新儒家的学说大致又可分为四个理论阶段新儒家的理论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缺点是:一、把多元的、多民族、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简单归结为儒家文化,这是不符合中国历史的事实的。

二、对传统儒家文化造成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巨大负面影响,不是低估就是视而不见,即使有一点批判也往往是轻描淡写的。

三、过分强调了道德的作用,没有找出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可行性途径,他们的理论大多带有一厢情愿的、纯理论的色彩。

“儒学复兴”之管见

“儒学复兴”之管见

“儒学复兴”之管见作者:许全兴来源:《社会科学》2010年第04期摘要:“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

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和需要。

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儒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因素,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儒学复兴;意识形态;学术流派;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0)04-0091-10作者简介:许全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北京 100091)“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

“儒学复兴”思潮甚为复杂,主要可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也有需要。

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经过自我变革,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但它决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

“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一、“儒学复兴”思潮发展的方向20世纪的中国,儒学复兴思潮时显时隐、时起时伏,从未中断。

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权,都竭力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反对马克思主义,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在学术界,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孔子批得“羞不能出口”时,梁漱溟继杜亚泉的东方文化救世论后逆势而起,为孔子辩护,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从哲学上论证中国及世界未来之走向应是孔家的道路,开当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先河。

随后,熊十力提出“新唯识论”,冯友兰提出“新理学”。

贺麟虽未能像熊、冯那样构造出“新心学”的逻辑体系,但他明确提出“儒家文化的复兴”,力倡“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在20世纪上半期,以上四位哲学家在中西哲学融合、传统儒学现代化方面有所成就,但总的看来,儒学的复兴未成气候,也无多大社会效果,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却在文化“围剿”中成了时代哲学的主潮,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引领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世纪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思想的世纪作者:孔海钦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2期《特区实践与理论》:您是怎样走上学习、研究、弘扬儒学道路的?孔海钦:我大概是四岁,有记忆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儒学了。

我们家是孔子后代,在“批林批孔”那个特殊时代,爷爷也是被“批斗”对象,但回到家脱下“高帽子”,他就开始教我。

做木工的时候、种田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和爷爷独处,爷爷就一点点悄悄教我。

就这样,对“四书五经”的诵读和了解,成了我童年、少年、青年直到成年时,始终不离弃的爱好。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

那时,福州一些学校、企业、党委部门请我讲国学,但我始终担心研究传统文化可能仍然与主流意识形态有矛盾。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看到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强调“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一定来自于文化自知,文化自知后会产生文化自觉。

自觉的思想、自觉的行动,这两个自觉才能形成真正的自信。

文化自知来自于哪里呢?毫无疑问就来自于学习。

为了传播国学经典,我“弃经从文,弃官从教”,设立了福州文儒书院,致力于传播中华经典文化,与好学者共读圣贤书,与良善者同行万里路,践行“经典生活化,生活经典化”。

《特区实践与理论》:您如何看待儒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孔海钦:我个人学习研究的兴趣主要是儒学,但兼收百家,诸子百家我都读,包括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等等,我都涉猎。

在我看来,就经世致用和社会生活来看,儒家文化是主流。

因为,儒学兼收并蓄,集各家的思想,甚至包括了各种宗教的思想,这就是孔子“述而不作”的集大成精神。

现在有些人说,道家是出世,佛家是修心,儒家是人世、做事,其实,这都是一种偏颇式的总结,不全面。

儒释道三家都有人世和出世的思想,我们认真读下去就知道了。

儒学主张人们做好当下,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建社会秩序,从而推动社会更加文明发展。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释道思想的现代意义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我们该怎样看待儒学?特别是在复兴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学能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是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儒学研究,近年来多次到国外讲学。

在这里我们请他讲一讲儒学的现代价值,听一听儒学能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哪些有益的帮助。

一、儒学现代意义的两个重要原因“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儒学的现代意义”有两个: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

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

他认为,在公元前500 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精神财富,而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最初并没有互相影响。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文明重新发出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印度佛教文化冲击之后,再次回到孔孟而把中国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1-新世纪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与未来展望

1-新世纪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与未来展望

第13卷 第2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 13, No. 2 2011年4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 2011收稿日期:2011-01-10作者简介:吴 光(1944-),男,浙江淳安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新世纪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与未来展望吴 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5)摘 要: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

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

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

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

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儒学复兴;现当代新儒学;生活儒学;民主仁学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2065(2011)02-0001-09关于儒学复兴的问题,如果在20年前的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或被视为痴人说梦。

1988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儒学发展的问题与前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当代新儒家的著名代表杜维明教授就大叹“儒门淡薄,花果飘零”,而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则在会上提出了“儒学游魂”说并获得广泛赞同[1]。

然而时隔20余年,一个儒学复兴运动已经在中国、在东亚兴起,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那么,这个儒学复兴运动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当代儒学复兴的标志是什么?本文试作探讨。

一、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关于儒学在中国复兴的基本情况,已有学者进行总结与论述,其中重要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韩国儒学家梁承武教授撰著的《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前景》①,另一篇是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胡治洪撰著的《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②。

21世纪的儒学-Tu Weiming

21世纪的儒学-Tu Weiming

第一章如何认识儒学 (2)一、儒学是跨时代的 (2)二、儒学是跨文化的 (2)三、儒学是多学科的 (3)四、儒学是分层次的 (4)五、儒学是没有教条的 (4)第二章儒学的现代困境和自我转化 (7)一、儒学之内外交困阶段——晚清政权的衰亡与西方文化的冲击 (8)二、儒学之花果飘零阶段——文化认同的瓦解与民族心灵的扭曲 (9)三、儒学之灵根再植阶段——内部反思与自我转化 (11)第三章儒学第三期与21世纪儒学 (12)一、何谓儒学第三期 (12)二、转到21世纪儒学 (14)第四章 21世纪儒学的五个问题 (15)一何为人:儒家视域下的人 (15)1、人是什么样的存在 (15)2、人之来源 (16)3、人的扩充 (17)4、21世纪的人 (18)二人生的意义:超越的天与人 (19)1、天与人的创造性 (19)2、人的家庭性、社会性 (21)3、突破人类中心主义 (22)4、人与自然 (23)5、内在与超越 (24)三认识论的问题:如何知 (26)1、理性的复杂 (27)2、“体知”的观念。

(28)3、闻见之知 (29)4、整体的分析框架 (30)5、从良知坎陷到良知扩大 (31)四伦理学的问题:如何行 (33)1、学习与关怀 (33)2、对话伦理 (33)3、最高的价值 (34)五神学的问题:有什么希望 (35)1、对启蒙的反思与批判 (35)2、中西核心价值的对话 (37)3、儒家视域下的信仰 (38)附录一对话的问题 (40)1、什么是对话 (40)2、辩证的对话 (40)3、对话的主体 (42)附录二儒家的宗教性问题 (42)1、何谓“宗教” (42)2、宗教的现实关怀 (44)3、存有的断裂与连续 (46)第一章如何认识儒学儒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潮流的一支,具有多层次的面向和丰富的内涵。

如果要概括它的特色,那么可以说,儒学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的,儒学是没有教条的。

一、儒学是跨时代的在历时的长河中,儒学的发展总是要面对具体的历史现象做出回应,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展开,这种历史性和时代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宋明儒学和儒学第三期的发展,都有对现实做出回应的一面。

读杨子彬先生_为_孔教论_正名_有感

读杨子彬先生_为_孔教论_正名_有感
,
,

∀ # ∋ 。 年从北 京
条 庙 堂 圣 地 礼 仪等 方 面 阐 明孔教 是 一 种宗 教 !汤恩 佳 《 学论 集 》 第 ∃ 页 文津 出 版 社出 版 ∀ # # 0 年 孔 0 汤恩佳 并认 为现
,
, , ,






%
在 世界各 地 都 已 承 认孔 教是 一 种宗 教
,


!同 上
,
儒学 思想



关于 儒学是否 宗 教的问题 中外学界 自本世 纪初 即开始讨
国 外 的著述 较有影 响 的是 马克斯
,


韦伯所 著 《 教 与 道 濡
,
教 》 ! 马克斯
韦伯著 《 偷教与道教 》 商务印书馆
,
∀ ## &
,


其以 西
,
方文 化及 宗教 学观 点 推定 儒学和 道学 的 宗教功 能 毫无 疑 问 以
读杨子彬先生 《 孔教论 正名》有感 为


近读杨子彬先生 的大作 《 为 孔教论 正 名 》 颇感杨先 生
,
近年来为复 兴儒学
,

振奋 民族精神所 作的贡献


孺学 历 二千余
,
” 年的历 史进 路 因其间经过 了 由 儒学 向 儒术 的转化 使 “


孺术 之教


混 淆 了 儒 学之 道



,

初 为复 兴儒 学 而 写 出 《 孔教论 》 无疑 产 生 了重 要影 响 虽 然 其
,

方克立先生现代新儒学研究论要

方克立先生现代新儒学研究论要
2 1 年 6月 01 第 2 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La y n a gT ah r C l g o r lo in u g n e c es ol e n e
J n .Ol ue 2 l
No. 2
方 克 立 先 生 现 代 新 儒 学 研 究 论 要
周 良发
下。
的首次结集 出版。( ) 2 编辑论著 。现代新儒家论著
[ 收稿日期】 01 0 — 8 21 — 3 2
[ 基金项 目】 安徽大 学研 究生学术创新研 究项 目“ 中国现代文化保 守主义思想 家的文化 民族 主义研 究” [ 作者简 介] 良发 ( 7 一 )男, 六安人 , 徽大 学哲 学 系 士生。 周 19 9 , 安徽 安 博
现代新儒 学研 究是透视方 先生思想体 系的逻辑起点 。
[ 关键词 ]方克立 ; 现代新儒 学 ; 究 研
[ 中图分类号] 2 1 B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9 74( 1) — 05 0 1 — 7 2 10 05 — 4 0 0 0 2
方克立先生 , 湖南湘潭人 ,98 13 年生 , 著名历史
( 安徽大学 哲学 系 , 安徽 合肥 20 3 ) 30 9
[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作为现代新儒 学研 究公认 的大 家, 方克立先 生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和独到的 思维方式 , 求厘 清现代新 力
儒 学发展 线 索, 面把握 其丰厚 内涵 。方先 生不仅 发起现 代新 儒 学研 究思潮、 全 主编现 代新儒 学 丛书、 发表 综论 现代 新儒 学文章 , 还对现代新儒 家进行深刻 细致的 个案分 析 , 大地拓 宽 了现代 新儒 学的研 究视 阈。在一 定意 义上 说 . 极

儒学对当今世界的启发

儒学对当今世界的启发

儒学对当今世界的启发6134326 沈哲宇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儒学在中国社会有着深远影响,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末年的郑玄通学,宋朝的程朱理学,明朝的陆王心学,近代的康有为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文化连结起来、融通起来形成新儒学。

21世纪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儒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1958年由牟宗三、张君励、唐君毅、徐复观四人联合署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也再次强调要发展儒家的“心性之学”,并“要使中国人不仅由其心性之学,以自觉其自我之为一‘道德实践的主体’,同时当求在政治上,能自觉为一‘政治的主体’,在自然界、知识界成为‘认识的主体’及‘实用技术的活动之主体’。

”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中国的经济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国人的素质也不段下降。

从夜不闭户到大门锁紧都被盗贼时常光顾,从古道热肠的老人到摔倒老人无人敢扶,从见义勇为到被车碾压的小悦悦无人敢救……儒家主要是孔子的“仁爱”观念,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诚恳待人,扶老携幼的礼貌行为和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对于今天的社会功德,家庭美满的建设不无借鉴之处。

儒家主张道德完善、人格完善。

我们如果能够贯彻仁爱道德规范,必将提高我国的道德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当今社会生活处处需要仁爱,仁爱情操,在当代国际社会,仍然发挥作用。

面对环境污染、核武器威胁、家庭解体等一些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许多中外学者、文化名人推崇和倡导儒家仁爱精神。

仁爱情操在当代社会应大力弘扬,在当今国际社会,要启发那些强国,增强仁爱精神,对发展中国家加大技术援助和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唤起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转嫁环境污染,反对战争,爱好和平。

在传统中国儒学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道德修业之本”。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一些领域中,出现道德失范现象。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

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黄俊杰【摘要】本文是作者所编《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一书的导论。

本书14位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与不同角度上看到“西方现代性的危机”,尤其表现在“自”“他”关系的危机、社会网络的危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本文阐释本书各篇论文所提 之儒家3大核心价值,即万物同体论与感通论、心性论与圣贤观、整体论,并简述本书各篇论文作者对“儒学是什么”以及“21世纪应如何”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及意见。

【关键词】西方现代性危机;社会网络危机;感通论;圣贤观;整体论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2)05-0118-09作者简介:黄俊杰,台湾高雄人,(台北10617)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暨欧洲研究院院士。

一21世纪是一个狂风暴雨、旋岚偃岳、激流湍急、回旋振荡、人心危疑震撼、惶惶不安的新时代。

在20世纪即将告终之际,世界意见领袖与知识分子对21世纪的来临充满了乐观的情怀。

1990年东西德统一,1991年苏联崩解,战后美俄两大集团冷战宣告结束,欧盟快速发展,有人认为人类历史即将终结,“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将成为人类历史的方向。

①联合国国际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998年发表《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对未来人才培育充满期待。

②但是,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恐怖攻击事件,以最血腥的方式警示人类:21世纪的前途系于不同文明的信仰与宗教之间的对话。

“911事件”是1776年美国建国以来,除了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外,第一次由外国势力发动的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战争,对美国造成巨大创伤,催生了美国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

此事件之后,哈佛大学推动通识教育改革,新增“信仰与宗教”与“美国与世界”两大课程领域,可视为美国高等教育界对911事件的回应。

接着,2007年起于纽约华尔街而伤及全美国的“次贷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以及其后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更启示人类:资①②本文是作者所编《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对话》(台大高研院东亚儒学研究中心,2022年待刊)一书之导论,该书是作者担任总主持人的“儒家思想的21世纪新意义”研究计划(2019.8.1-2022.7.31)第1年度的研究成果。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学科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8分)一、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计58分)1、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一辈子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中“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B、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C、程朱理学失去了其统治地位D、中国自然经济的崩溃和瓦解3。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A、儒家、墨家、法家B。

道家、墨家、儒家C。

墨家、儒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4、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5、《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

君权神授,君主专制6、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能够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

有感于八十年前一句立国之论-——《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一

有感于八十年前一句立国之论-——《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一

有感于八十年前一句立国之论——《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一李树明撰一读王元化先生《九十年代反思录》时,很是感叹了那篇《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在感叹作为当时著名学者杜亚泉先生那生前身后凄惨萧条命运外,有“七个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王元化先生写道:“一九二四年,柳诒徵撰《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直截了当地指出:‘西方立国在宗教,东方立国在人伦。

’”(《九十年代反思录》第65页;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立国是否在宗教,让西方去明证好了,我们东方人是不习惯于干涉他国内政的。

因此,撰者颇有自知之明地把兴趣的目光投注在了那最后七个字上:“东方立国在人伦”!撰者没有读过柳诒徵先生的这篇文章,手头资料亦有所限,不能查阅原文,但相信王元化先生治学之严谨,更相信如是究竟的真知灼见也只能出自柳诒徵先生诸前辈之手。

史学大家蔡尚思教授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特意撰写《柳诒徵先生之最》,高度评价其同行——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先生,在中国学术界拥有他人所不可企及之最:担任大图书馆馆长时间最长;编出大图书馆藏书总目最先;培养的著名专家最多;编著新型历史教科书最早、最多;作为大学讲义《中国文化史》流传最广等等。

(《中国文化史》“导读”第1、2页;柳诒徵撰、蔡尚思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吴宓教授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自编《年谱》,其中这样追记过柳诒徵先生:“南京高师校之成绩、学风、声誉,全由柳先生一人多年培植之功。

论现时东南大学之教授人才,亦以柳先生博雅宏通为第一人。

”(《中国文化史》“导读”第2页)如是柳诒徵先生,言东语西,亦无不如是也。

二柳诒徵先生所说“人伦”,自然是指国家社会习俗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而这一等级关系核心内容则为“孝道”。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所有关系都建立于孝道基础之上,倘若孝道不存,一切关系亦不复存焉。

说到家,柳先生那“最后七个字”的究竟真实意义是:——东方立国在于孝!所以,作为帝国两千多年来上上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法典”——《论语》,开篇明义,并且贯彻始终的是“学而时习之”。

儒学在21世纪有何用?纵观儒家学派2500年历史,我发现一个秘密

儒学在21世纪有何用?纵观儒家学派2500年历史,我发现一个秘密

儒学在21世纪有何用?纵观儒家学派2500年历史,我发现一个秘密儒家诞生于春秋战国,鼻祖正是孔圣人。

作为荣耀千秋的学派,儒家不光留下了很多史学典籍,还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比如:孔子,孟子,董仲舒,王阳明等,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儒家才能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儒家的发展史: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刚刚崭露头角,孔老夫子周游列国,游说列国君王任用他的思想体系,建立一个重礼守教的国家。

但君王们都忙着抢地盘,没有人理会孔子,孔子郁闷不已,只好回家编书教学,让他的学生去传播他的思想。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法家风头无量,儒家并不受待见,被传了几千年的“焚书坑儒”正是由此而来。

也许历史并非如此,但儒家在秦朝确实混得不好。

西汉时期应该算是儒家的高光时刻,因为儒家出了个大才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道圣旨下来,儒家正式咸鱼翻身,走上了星光大道。

东汉末年分三国,刘邦血脉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儒家丧失了皇室这个靠山,在风雨飘摇的三国时期再次隐于幕后,前途一片黑暗。

魏晋南北朝,佛道两派突然绽放光芒,儒家还没机会从坑里爬出来,就被佛道两派的光芒掩盖,就此消沉下去,前途渺茫。

隋唐时期,儒家短暂的露了一下脸,迸发出一丝火苗。

紧接着到了武则天时代,儒家的火苗越来越小,到了唐朝后期,安史之乱爆发,儒家的那一点火苗就变成了火星,最后就连火星都熄灭了。

宋朝崇文,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苏轼,王安石,柳永,辛弃疾都是这时候的大才子。

儒学在度过了暗淡无光的几百年之后,也终于迎来了光辉时刻。

明朝时期,儒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渐渐不适合当时的治国之道,于是程朱理学由此诞生。

王阳明又觉得程朱理学不合理,然后又推出了王阳明心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案例,一举将儒家推到了历史的高光时刻。

清朝时期,儒家在曾国藩身上再次大放光芒。

直到今天,周润发饰演的孔子依然热议不断。

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到今天已经2500多年了,纵观儒家2500多年的发展史,一朝兴旺,一朝凋零,可谓是步步惊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说明1,这是1992年6月28我在“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组会,和30日在大会发言的综合。

是我的儒观的概述。

许多观点另有专文。

2,《文艺理论与批评》96年3期,发表方克立先生《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现的保守主义思想》,文章在批评了九四、九五年的所谓“保守主义”思潮(我们称之为中坚思想)后说:“而事实上,早就有人打出‘大陆新儒学’的旗号了。

1992年6月,某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在四川德阳召开的‘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一篇论文,题目《我的现代新儒学观》,公开‘揭学大陆新儒学的旗帜’”。

这说的就是我,是对拙文《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我的儒学观》的回应。

拙文提到的《南开学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下》(90年6 期)正是“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长方克立先生的文章。

编者按:因本文较长,将分三次在网站上发表。

前言人,作为生物发展最高阶段的族类,其异于禽兽的本质属性是具有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的本能,此之谓“向上性”。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是以群为单位走出动物界并且永远离不开群体,人是社会动物,此之谓“为公性”。

人的本质属性就是向上性和为公性的对立统一。

这是认识和解决一切人类问题的基础。

这是人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

和天道地道相对,中国古人称之为人道。

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都源于此。

这些关系的发展都以矛盾双方相互促进为理想。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遵循人的本质和社会实际的规律,不断协调矛盾,促进和谐均衡发展,片面发展任何一方超越界限而妨害、扼杀另一方,必然破坏人性,阻碍社会发展,恶化自然环境。

自从人类作为一个族类诞生以来,就本能地、并逐步自觉地沿着这条规律前进。

思想家都围绕着如何探索、阐释和促进人性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永恒的主题提出自己的学说。

而其价值则取决于它所涵容的人道的质和量。

一、孔子是人类思想家1、孔子发现人殷周之际,先民在对天命观的第一次反思中发现“民”是社会的主体,民心向背是国家盛衰的关键,从而为华夏文化开创了民本主义的新方向。

春秋时期,在对天命观的第二次反思中,个体人格逐渐觉醒。

孔子根据自己起自底层,艰难奋斗,长期的社会和教肓实践,通过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洞察、体验和反思,在对两千五百余年的华夏文化继往开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事实,一个伟大的真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1)每个人的秉赋、性格虽然不同,但人的本性是一样的;德才、智能上的差距主要是环境习染和个人努力不同造成的。

只有生来智力超常的天才和白痴很难或不能改变。

这就说明,人生来是平等的。

所以,不论贫富贵贱,人格平等,个人意志神圣不可侵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连地位最底下的马夫也要当人看:“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3)这就宣告了“奴隶也是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天赋人权论。

”为发现人的本质和社会实际及其规律奠定了基础。

这是孔子创立儒学的理论基石。

[!--empirenews.page--]世界上的事也真怪,挺有意思。

孔子这句话明白精确,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人看透,在《论语》里还被分成两章。

古人倒是重视过,《三字经》开头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但也只是当作伦理、教肓的理论基础。

“五四以来”,全盘西化论者,不论全盘英美化和全盘苏化都一味批孔。

特别是后者,把这个光辉思想当作唯心论、天才论批判。

即使真心尊孔的孔教派和现代新儒学的前辈、时贤,也没有特别看重这句话,竟让我这个无名之辈再发现了这块儒学的奠基石。

从此,豁然贯通,形成系统的观点,自行摸进了儒学的大门。

我期待学界前辈或成名学者揭举大陆儒学的旗帜,白等了好几年。

“蜀中无大将,瘳化作先锋”,我只得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8)的精神指引下,冒天下之大不韪,92年6月在德阳“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冲破阻挠和压制,揭举大陆儒学的旗帜。

孔子以“仁”概括人的本性,“仁者,人也。

”(4)犹如瓜子仁、桃仁,仁就是人的仁。

“仁,亲也。

从人,从二。

”(5)仁是人际、公私关系准则。

这个标准就是“仁者爱人。

”(6)儒学是爱人的学说。

但它既不同于以身饲虎的人兽不分的爱;也不是要爱敌人、坏人的敌我善恶不分的爱;而是“人之生也直,”(7) 既不矫情做作,也不勉强,而是循着人性的自然,而又是非善恶分明的理性的爱:“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发现“人”不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解放,而且是整个人类的族类自觉。

要想自己成为人,就必须承认别人也是人。

只有把别人当人看,才能证明自己是人。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意志的自由的个体;不是天、神,更不是君王恩赐的对象,或养肓的子民;甚至也不是集体民中无足轻重的一分子;而是社会人格平等的一员,道德自足的主体。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历史的主人。

这是人类历史的亲新元。

孔子在发现“人‘的基础上,完整的把握了人的本质和社会实际,并揭示了它们的规律;创立了以“仁”为核心,包括忠恕之道的价值观,和“允执其中”(9) 的中庸之道的方法论的完整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为恰当当地处理人际、社会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科学的理论基础。

为促进历史沿着最佳途径发展设计出从小康到大同的理想方案,并以其一生的实践作出行义弘道的榜样。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或如贺麟先生所说:“西哲东哲,心同理同。

”它虽创立于中国的宗法社会,但适用于全人类,具有人类意识和永恒价值。

终于被人类认同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它不仅解答了春秋时期社会应如何转变的问题,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发展这个永恒的课题。

试问,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从日常生活到一切族际、国际矛盾和冲突,哪一件不能用忠恕之道和中庸之道,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呢!随着历史的发展,物质和文化水平越高,人的本质和社会实际揭示的越深刻,人们就越接近,也越容易认同孔子思想。

这个作人的道理不是孔子发明创造的,而是来自人的本质和社会实际,及其规律本身。

所以孔子说他:“述而不作”。

(10)孟子说:“天下之言性(规律)也,则故(事物之所以然)而已矣。

”(11)这是华夏文化积两千五百年发展的升华和结晶。

[!--empirenews.page--]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忠恕之道的价值观和中庸之道的方法论每个文化,学说或宗教,都不过是向人们提供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这是世界观的核心。

第二层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肓等方面的体制和政策。

第三层次是科技器物、仪节风习。

后者是核心思想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价值观是忠恕之道的人道主义,方法论是“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

“吾道一以贯之”的“一”即“忠恕之道”。

(11)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这是应该“终身行之”(12)的做人的起码道德。

特别是有国有家者要以恕道待民,“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但是,社会是个整体,仅仅自己做到仁还不够;只有大家都做到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所以,己之所欲还应该积极的推己及人,这就是“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 从亲人到“泛爱众”、(13)“安百姓”(8)。

“忠”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主忠信”。

(13)“吾日三省吾身”的第一项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13)孔子的这个人道主义价值观,被欧洲十六十七世纪的启蒙学者视为天赐礼物,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革命历程。

霍尔巴赫说,法国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思想家莱布尼兹、歌德、堵哥、[1][2][3]下一页克斯奈等都曾狂热崇拜中国文化。

伏尔泰甚至提出“全盘华化”的主张。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座右铭。

罗伯斯庇尔把这八个字当作自由道德的标准和道德的最后界限写进《人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中庸之道则是在具体运用新价值观处理宇宙人生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地协调矛盾,促进发展的最佳思维方法,和思想的道德境界。

3、孔子改造周礼,建立新的社会准则礼是在共同生活中为了协调人际、公私关系而逐步形成的行为准则。

这是任何社会不可或缺的。

周公“制礼作乐”,(14)根据亲亲、尊尊的原则把礼系统化。

春秋时期,社会剧烈变化,周礼成为人性和社会发展的桎梏而被突破,造成“礼坏乐崩”的局面。

这时急需根据人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以儒学为指导,建立新的社会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即建立新的行为准则,新的礼。

孔子把礼纳入其仁学体系,以仁释礼。

将人性外化的礼重新植于人性内有的仁中,恢复了礼的人性的本质,为建立新的人际、公私关系,即新的礼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就恰当地解决了向上性和为公性的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促进或起码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发展为限;同样,社会的发展以促进或起码不危害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为限。

这既区别于片面强调个体自由发展,自然无为的道家,又不同于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无视个人权力和自由的墨家、法家。

和近现代西方文化相比,既区别于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英美自由主义派;也不同于片面强调国家民族利益的大陆“人民主权派”和马克思主义。

所以儒学迄今仍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

这正是“五四”以来,历经全盘英美化和全盘苏化磨难的中国人,终于开始认识到只有复兴儒学才能振兴中华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有识之士把人类的未来寄望于孔子的根本原因。

[!--empirenews.page--]本来,“仁”是人固有的本质,不假外求:“为仁由己”,(6)只要有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50)即在献身群体事业中成就君子,乃至圣人的人格;或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在异化社会,实现仁又很难。

孔子慨叹“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11)即使高足“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7)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6)要修身敬德,克制过分的欲求,自觉遵循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

二、几个有争议的问题1、孔子的政治思想治国先要“正名”,(15)君臣上下各循其道。

君要守君道:“君君”。

(6)孔子打破“礼不下庶人”(16)的周礼,认为“为政以德”、以礼,百姓自觉“有耻且格”,比之单纯以政刑控制民众要好得多,(17)并非不重视政治和刑法。

孔子做过鲁国司寇,相当于现代的公检法。

他的法律思想是消除犯罪的社会根源:“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6)只要在上者以身作则(6)、(15)“名正言顺”、“刑罚中”,百姓有所措手足,(15)谁会去以身试法?百姓犯法根源是“上失其道”。

(18)他对季康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6) 十公同情身陷法网的百姓:“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18)臣要守臣道,“行其义”,(19)“以道事君”(20)而不能“枉道而事人。

”(19)对君的错误要“勿欺也而犯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