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演进基本特点分析

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演进基本特点分析

“ ” 左 的价值评 价标准的影子还在某些领域存 在着。 改革开放 价值观念 的交流性。 改革开放 以后, 人们的思想禁锢解除了, 交流
后 , 量 与 市场 经 济 契合 的西方 价值 观 念 出现在 中国大 地 , 大 手段 日 大 大 益先进 , 信息传播也 日益广泛而 高效起来 , 促进了价值 观 刺 激 了中 国人 自我 意 识 的觉 醒 , 利 益 观 上 也 表 现 出一种 重 利 念的交流进程, 在 几千年来的价值体系正在改变, 在市场经济创造 轻 义 的倾 向, 求 实 惠成 为 大 众 的普 遍 心理 , 有 甚者 为 了谋 求 性 地 引入 中 国现 代化 建 设之 后 , 追 更 中西 价值 观 念在 交 流冲 撞 过 后 走
更好 地 适 应 现 代 社 会 的发 展 。 中西两 种 价 值 观 的交 流 是 对本 根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 观念 的冲突和矛盾并不值得担忧
价 值 观 的重 构 和 对 西方 价 值 观 的 融 汇 , 用 本 根 价 值 观 对 西 方 和畏惧 , 是 这恰恰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社会 价 值 观 进 行接 纳 、 造 和 更 新 。 们 的现 代化 建 设 必 须 要 站 在 大变革呼唤价值 观念 的转化和发展 , 改 我 只有真正理解 和把 握了我 全 球 化 的 高度 , 足 中 国 的 国情 , 索 适 合 自己 发 展 道 路 的价 国 社会 转 型 期 价 值 观 念 演 进 的 基本 特 点 , 能真 正 理 解 我 国现 立 探 才
建设时期新生 的经济制度和社会 制度 下的价值观念, 以及西方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主 导价 值 观 的建 设 , 学 切 实 地 把 握 社 会 主 义 科

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

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

第8卷第1期2009年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8 No.1Feb. 2009 [收稿日期]2008210221[作者简介]糜海燕(19822),女,江苏扬州人,助教.符惠明(19632),男,江苏如东人,教授.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糜海燕1, 符惠明2, 李佳敏3(1.江南大学商学院;2.江南大学校办;3.江南大学党办,江苏无锡214122)[摘 要]文章从“社会转型”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社会转型的内涵和本质,阐述了社会转型中所体现的五个特征,即利益结构的重组、社会结构的改变、社会冲突的加剧、主体意识的凸现、价值观念的冲突。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利益结构;主体意识;社会冲突;价值观念[中图分类号]C 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9)0120023204Analysis of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Social T ransitionM I Hai 2yan 1, FU Hui 2ming 2, L I Jia 2min 3(1.School of Business ,Jiangnan University ;2.Chair Office ,Jiangnan University ;3.Party Committee Office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 rom t he definition of “social t ransition ”,t 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 he meanings and feat ures of social t ransition ,and t hen elaborates it s five feat ures :t he reco nstruction of interest makeup ,t he alteration of social st ruct ure ,t he aggravation of social conflict s ,t he show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t he collision of values.K ey w ords :Social Transition ;Social St ruct ure ;Interest Makeup ;Subject Consciousness ;Social Co nflict s ;Values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巨大转型时期。

浅谈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发展特点

浅谈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发展特点

的弊端 ,邓小平在 8 O年代首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必 后进行股份制尝试 。 在刺激市场活力上 , 一方面允许个休企业的
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这是我国渐 存在和发展 , 另一方面也一度试行价格双轨制 , 这大大丰富了市 进式政治改革的发端 ; 进而对于领导终身制进行了改革 , 对民主 场、 活跃了商品经济。8 0 年代流行 的“ 下海” 、 “ 倒爷” 、 “ 万元户”
立政治问责制的制度保障。自由民主 由宪政 民主、 法治国家、 有 革。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是国家统的太死 , 而前期经济改革对
限政府、 司法独立 、 权力制衡和新闻 自由等制度要件构成 , 其核 个体企业的允许和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都为进一步的经济体制 心是推进法治化进程。 ” ①( 摘 自《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政治转 改革 奠定 了基 础 。 为建 立起 中国特 色的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 1 9 9 2
型》 ) 其 中, 选 举 民主 制发 展 最主 要 的体现 是 9 0年代 末基 层 民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 ,
的扩大 , 通过普遍地推行村民自治 , 创造性地发展 了各种村民选 经过长期的改革和探索 ,我国 日益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
举 制度 。
政治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 之后 , 对选举民主制进行了改 等就是这一时期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最好体现 。
革, “ 选举民主是指各级政治领导人通过普遍的 、自由的和竞争 活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经济改革的初步 ,随着社会经 性 的选 举产 生 , 选举 民主 是程 序 民主 的 主要 内容 , 选 举 民主 是建 济 的发展 ,党 和 国 家又进 一步 提 出了 对社 会主 义 经济 体制 的改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管理的要求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管理的要求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管理的要求2012级对外汉语兰阳【摘要】:社会转型具有深层次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效果,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并存、政府和市场双重启动、转型发展中的非均衡(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工业农业、城乡发展的非均衡)。

中国社会转型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市场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型政府。

【关键词】:社会转型特点繁荣进步利益矛盾政府建设前言: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和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我国不容置疑地进入社会利益结构主体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计划体制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与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碰撞所交织于一起的“高风险时代”。

在这特殊时期,社会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结构向复杂的结构转变,其具体体现于利益主体更为多元,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需求更为多样。

在这种多变的情势下,人们原来所熟悉的社会大环境也在发生着整体性移位,一些在大家看来陌生甚至是无法想像的行为方式、游戏规则也相继呈现于周围。

这一切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

一、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

那么,什么是社会转型呢?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

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历史长河中一个具体时期和具体领域内社会运行轨迹的转变。

社会转型作为一场社会变革,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一是社会转型不单单是某一个社会层面的转变,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整体转变;二是社会转型虽然有其自生自发的内在规律,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渐进的过程,但它最终必然会带来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质变,具有深层次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效果。

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的起点,一般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即已开始,从那时起,中国社会便走上了一条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哪些特点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哪些特点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哪些特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龙虎起舞的局面。

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开始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出现了洋务运动、中兴工商局等一系列以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改革运动。

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主体。

这种龙虎起舞的局面在整个近代的中国社会中非常显著。

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

随着列强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自主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列强通过强制性的条约和贸易不平衡等方式,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剥削和掠夺。

三、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由于现代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还包括科技进步的推动。

西方列强带入的新技术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科技革命,如铁路、电信、煤矿、纺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创了新时代。

五、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由于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开始兴起思想解放、启蒙思潮。

近代的一系列新思潮和新观念对中国社会的演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维新思想、思想启蒙运动等都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多个特点,包括龙虎起舞的经济形态、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剥削、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进步的推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等。

这些特点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

历史专题:阶段特征、社会转型含义1、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指人类由采集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更替的重要历史阶段。

一、中国古代和同时期西方的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具体表现:①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崩溃;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③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儒、道、墨、法成为主要流派。

④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的兴起。

⑤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

转型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同时代的西方:雅典民主政治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滥觞。

相关主题:秦始皇及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小农经济、百家争鸣、孔子等等。

(2)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前6 世纪)总特征:雅典的民主政治、人文主义思想和古罗马的法律,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具体:①政治上: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其基本的民主原则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②法律上: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经济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新兴工商业者势力强大④思想上:希腊出现了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
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前5~前3世纪) 明末清初(16~18世纪) 甲午战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过渡时期的新中国(1949—1956年)
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
一、春秋战国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5~前3世纪)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宗法分封制瓦解,礼乐制崩溃; 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②经济: 旧:井田制瓦解; 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出现和使用,
二是中国转型的关键在于冲破种种束缚,完成中国社会和人的 解放,即观念的解放;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解放;政治的解 放;民族的解放。
三是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必须解决两个认识,即如何认识世界,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自己。
2、转型原因: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同时代的世界: 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4、相关主题 制度变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经济转型: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 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 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 外交政策转变: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明末清初(16~18世纪)
总体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具体表现: ①政治: 旧: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新:市民工商阶层兴起,但没有出现资产阶级 ②经济: 旧: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 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思想: 旧: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文字狱)、理学统治禁锢思想; 新: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进步思潮;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 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 娘大脚丫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 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 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 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 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 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 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 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 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 《易》。损益可知,著于《论 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 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 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夜焦劳, 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 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 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 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 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
1895-1919年,中国的社会转型迅速 从经济方面向政治思想方面深化
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1)被动性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曾是长期被西方思想家所 钦羡的对象:一个以皇权为核心、职能分明 的中央集权官僚政府在广阔的国土上有效地 行使着治权;巍峨的宫殿、精美的工艺品体 现着中华文明的巨大成就。但是
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碎了中国的“天朝 上国”的迷梦,把中国轰出了“中世 纪”,中国社会被迫进行大转型
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 教育方面:
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列举著名的新式教育机构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 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 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 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理论研究:我国进入“转型发展”的13个基本特征

理论研究:我国进入“转型发展”的13个基本特征

理论研究:我国进入“转型发展”的13个基本特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过小康水平而进入了全面小康或者中等收入阶段。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由中低端、粗放型向中高端、集约型提升,人们财富增长由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水平提升,阶层结构由“哑铃型”向“橄榄型”提升,社会结构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镇化社会提升。

这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十三五”或更长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特征,就是“转型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转型,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具体说来,在转型发展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期,主要呈现出以下13个基本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进入下行期社会经济增长或者说扩大再生产,有增加劳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条基本途径,而生产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决定经济增速的基础性因素。

我国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增长,目前生产要素供给、资源环境条件发生了新变化。

以劳动力要素为例,2012年我国首次出现劳动力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重双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尽管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源被极大激活,但由此也被快速消耗,特别是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低成本资源逐步减退、简单的产能扩张逐步低效化、资本债务积累逐步扩大化,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等问题的逐步积累,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增速下行。

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转换阶段,通常又面临着庞大的产能过剩及背后低效、无效投资和债务不断积累而产生的资源严重缺配或错配。

这样,经济增速下行更是难以避免。

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资源、环境、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发展要素,显然难以长期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就促使经济发展的路径要改变过去以增加劳动量为主的旧轨道,走上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增长与效益提高的均衡发展。

因此,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调整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殊性

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殊性

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殊性社会转型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社会转型历程带有共性的现象,概括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当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骚动不安,不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二是社会成员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都想挤入家庭现代化的第一班车,谁也不甘落后,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矛盾和利益纷争;三是社会犯罪率急剧上升,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难度加大、成本上升;四是政府官员最容易在社会转型期出现明显的腐败现象,动用手中的权力搞寻租活动。

但是西方学者还发现,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也就是说当多数人的家庭初步实现现代化后,情况会逐步好转:如骚动不安的社会有所缓和,社会成员的心态也开始平和,社会犯罪率开始有所下降,官员自我约束的行为也有所加强。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使更多的人实现家庭现代化。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第一,中国社会转型是“双转”交织的过程。

所谓“双转”交织,就是指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既面临复杂的社会转型的任务,同时又面临体制转轨的使命,即中国同时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使命。

这在西方国家是没有经历过的,而且这种“双转”来得快。

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缺少正常的自然历史积累过程,实际上成为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的根源,如社会道德底线一个一个被击穿等。

再加上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交织在一起,使中国的社会转型更加复杂。

第二,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对农民形成了事实上的双重剥夺。

社会转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城市化,而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要义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农民离开了土地。

一方面,农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初中以上的合格劳动力,但这些进城的农民工与城市就业人群没有平等的待遇,干最脏最累的活,工资待遇却是最低的,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社会转型期时代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指的是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转变,出现了许多显著的时代特征。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帮助大家复习高中历史。

一、政治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上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包括:1. 政治体制变革:在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统一的领导核心: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集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引领作用。

3. 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化、国有企业化、计划经济等,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推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控和规划。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对经济、工业、农业等领域进行统一规划,以实现国家的快速发展。

2. 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国有经济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推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

3.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社会转型期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特征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特征:1. 思想解放: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解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特征。

人们开始思考和讨论更多的问题,对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与反思。

2. 文化开放:文化开放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转型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方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时代,也值得关注。

清末民初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社会的沉沦与进步共生。

工业文明从内外两个层面冲击传统中国。

中国社会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沉沦的同时,因为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得到升华。

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迅速发展。

这也为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是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并存。

中国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同时,封建专制制度虽然被推翻,民国建立、约法颁布,但是仍然出现帝制复辟的逆流,整个中国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一再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但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主科学日益被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但专制独裁、愚昧落后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仍然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呈现中西合辟、土样并存的局面。

三是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导致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2.依据:从现实热点看,今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时也是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和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

国共两党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

从当今社会看,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很多问题需要突破与变革。

百年前清朝与民国政府的治乱得失,对现实中国很多启示。

从命题人角度看,丁贤勇教授对江南区域史、民国浙江史、近代交通史颇有研究。

李学功教授对孙中山思想、南浔为代表的晚清民国江南市镇变迁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州有研究。

陶水木教授对浙江商帮与近代金融、辛亥革命、康有为对外开放思想、自治运动、浙江地方史等有研究。

从教材角度看,涉及必修一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和临时约法颁布,必修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时期以及相应的社会生活变迁,必修三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和选修四人物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与实践。

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趋势

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趋势

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趋势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一种经济制度向另一种经济制度转变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对这些特点和趋势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社会转型期中,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是高速增长。

社会转型期常常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这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转型期,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和个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创新和创业的活力大大增强。

这种高速增长的特点往往会带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其次,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特点。

在转型期中,由于经济制度的变革和市场的扩大,各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矛盾可能会激烈冲突。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起伏和不平衡发展常常使得社会出现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因此,在社会转型期中,需要注重稳定和公平的发展,以避免社会冲突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发生。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在转型期,人们对于经济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深,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最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国合作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需要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跨国资本的流动加深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跨国合作的方式使得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新。

总之,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

高速增长、剧烈波动、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跨国合作都是其重要表现。

对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

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

.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主题理解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

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各方面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的时代)•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

•过程及实现:战争、思想解放、制度创新等。

◆阶段特征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

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一、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特征:社会经历大变革,属封建化转型。

政治:各诸侯国变法,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分封制走向集权制。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为特点的个体经营,小农经济产生。

文化:由于阶级立场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出现“百家争鸣”民族:争霸和兼并战争,推动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

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精神”,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属未能实现的近代化转型。

政治: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封建社会的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发展壮大,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文化:承古萌新。

“承古”: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

“萌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明显具有反封建色彩的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及其理论建构摘要:关键词:一、“社会转型”的概念解析“社会转型”,从其字面意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它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在当代,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由某种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或者用当代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社会转型是对近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创造性变革的总称。

它是人类在生存方式上,在处理自身事务方面发生的伟大革命性转变。

这次转型的浪潮最早滥觞于16世纪的欧洲,澎湃于18世纪以后,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状况的不平衡,至今仍未结束,正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地推进着。

包括中国在内,目前正处在这场社会转型的大潮之中。

由于它们都发生在近现代,所以这个过程也被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近代化”或“现代化”。

这场宏伟的社会变革就其性质、追求目标和产生的实际成果看,实质上是人类社会根本的制度性变革。

它造就了一个制度和性质上完全有别于过去的崭新的现代社会,在这之前的社会均被称之为传统社会,因而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由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向现代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图景,故称之为社会转型。

这种整体的社会模式变革或转型主要地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经济领域由非市场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型;政治领域由集权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型;文化领域由过去封闭、单一、僵化的传统文化向当今开放的、多元的、批判性的现代文化的转型。

它们从各个方面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和面貌。

事实表明,这三个领域的变革体现了转型过程中诸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变化背后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和内容。

尽管各个国家和民族社会转型的具体方式不同,发生的变化各种各样,出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是它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内容却有着共同之处,即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民主政治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特征分析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特征分析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特征分析首先,社会风险的特征之一是经济风险。

我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城乡差距和地区间差距较大。

经济增长方式尚未转变,很多传统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大量劳动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失去工作。

此外,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加剧。

其次,社会风险的特征之二是就业风险。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较大,特别是青年人就业难问题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大量的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同时,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也导致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减少。

第三,社会风险的特征之三是环境风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关注。

此外,气候变化也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社会风险的特征之四是社会矛盾与冲突风险。

社会转型期常常伴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

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引发了社会不满情绪和抗议活动的增加。

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随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经济风险、就业风险、环境风险以及社会矛盾与冲突风险等多重社会风险。

要稳定社会、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各界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风险。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与特征分析(续)社会转型期是特殊的时期,社会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前文提到的经济风险、就业风险、环境风险和社会矛盾与冲突风险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征也值得关注。

首先,社会风险的特征之五是信息风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输和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然而,信息泛滥也产生了信息风险。

虚假信息、不准确的信息或者有意混淆的信息可能导致误导和误判,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网络谣言和虚假广告可能对消费者权益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其次,社会风险的特征之六是医疗风险。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2004年第6期(总第158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 L ISM STU DIES N o.6,2004Serial N o.158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林默彪【摘要】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转型社会;社会失范【中图分类号】 D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527(2004)0620134202【作者简介】 林默彪,男,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福建福州350001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具有不同于常态社会的特点。

社会转型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时期就是社会转型期,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社会发展形态的独特社会,它围绕“变”这一基本特点,具有鲜明的转型时代的特征。

1、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结构的重组。

转型时期的社会,其社会各阶层处于分化与组合过程中。

由于转型时期社会权力和资源(财富)的转移和重新配置,使原社会同一体中处于相对稳定地位和角色的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变化了的社会各阶层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提出了“重新洗牌”的要求。

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的分化,权力和财富的转移,社会制度和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利益结构被打破,新的利益结构在重组,这种变化重组的利益结构既是社会转型的一项基本内容又是社会转型的基础。

如西欧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利益结构瓦解了,代之的是以资本剥削为本质的利益结构。

在这种变化了的利益结构中,贵族和僧侣失去了特权,资产阶级占有统治性的资源,农民和手工业者沦入无产者的行列。

资产阶级作为这一利益结构的主导、主角正是按这一利益结构来引导和推动社会转型的。

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

作者: 姚休
作者机构: 浙江省委政研室
出版物刊名: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16-17页
主题词: 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并存;城镇居民;社会结构;利益关系;价值观念;
经济社会;结构性转变;现代化过程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的结构性转变时期.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的历史运动,是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据此,有的学者提出用“社会转型度”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应该说,社会转型从空间看是全方位的,从时间看是加速度的,从程度看则是深层次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历史定位,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迁,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这个转型过程进入了加速期。

我国的社会转型与其他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相比,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的东西,比如说都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都是人的生存方式由自在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但由于我国农业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今天转型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出许多独有的特点。

转型过程漫长。

中国的农业文明非常发达,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有着强大的影响。

因此,现代工业社会取代传统农业社会的过程难以在借鉴,完全是一个独自探索的课题。

这样,一方面,传统农业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转换;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课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探索,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转型过程复杂。

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在已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社会遭遇深刻危机、出现一系列弊端之后开始的,如何扬其长而避其短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这可以使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少走弯路,但也使这一过程更加复杂。

可以说,当中国社会还没有完全享受到现代化积极成果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开始灭。

这种时代的落差使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境遇更加复杂化。

转型中矛盾尖锐。

西方现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最初是外源式的,是在外来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启动的,它不仅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从殖民扩张中获得原始资本积累,相反自己就是西方殖民扩张的对象。

由此形成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相互交织的状态。

这种情况必然影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

转型所处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

这就决定了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更为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推进的,国际格局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一定要把多变的国际环境考虑进来,认识到由此带来的影响。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巨性还表现在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的。

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从未如此强烈,各个国家、民族的政治文化也相互影响,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情况对后发展国家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这也直接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