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6课时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6课时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人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第6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运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公式挂图、圆柱体积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体积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学校要购买一些圆柱形的铅垂,每根铅垂的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20cm,请计算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根铅垂。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已学的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计算出每根铅垂的体积,然后相加得到总体积,根据总体积计算出需要购买的铅垂数量。
3. 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讨论如何更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需要购买的铅垂数量。
4. 教师讲解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计算一个底面直径为15cm,高为30cm的圆柱形铅垂的体积。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第2题:计算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高为40cm的圆柱形铅垂的体积,并计算出需要购买多少根。
答案:V=πr²h=3.14×(20÷2)²×40=3.14×100×40=12560cm³,需要购买的铅垂数量为12560÷(3.14×(10÷2)²×20)=12560÷3140=4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素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间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儿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儿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儿何形体。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例1、例2圆柱的表面积例3、例4圆桂与圆圆柱的体积例5-例7圆锥:圆锥的认识例1圆锥的体积例2、例3从具体编排来说,“圆柱”分为三个层次(1)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
教材从生活情境引人,结合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结合圆柱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
通过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让学生充分探究,把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宽与圆柱的相关量对应起来,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作准备。
(2)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相关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计算生活情境中圆柱形厨师帽布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计算公式,提高解决同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并攀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重视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引导学生经历把圆柱切开、再拼成个近似长方体的逐步细分的过程,初步感悟直柱体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从而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圆柱体积计算的应用中,数材编排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重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策略,全面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 2 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
圆柱、圆锥复习活动课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在复习中的整理、练习,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2、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系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引人复习内容;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和活动板块。
二、知识整理(一)圆柱1.形体特征两个底面:圆形,面积相等。
侧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说出与圆柱的关系如: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圆柱的侧面积。
)2.基本公式(板书)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追问:给出半径的怎样计算?直径呢?(补充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二)圆锥1.形体特征一个底面:圆形。
侧面:扇形。
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2.基本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补充:给出半径或直径的公式)(三)圆柱与圆锥的关系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1份,圆柱是3份,相差2份。
2、体积相等,高相等:圆锥底面是圆锥的3倍。
3、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圆锥高是圆柱的3倍。
等底等高锥1份,柱3份,相差2份一共4份等积等高锥底是柱底的3倍等积等底锥高是柱高的3倍三、必答部分(一)补充完整:求表面积:S水桶=(底面积+侧面积)S油桶=(底面积×2+侧面积)S茶叶桶=(底面积×2+侧面积)S烟囱=(侧面积)(二)实际应用1、做一个圆柱形状的水桶,底面直径4分米,高5分米,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圆柱体容器,底面周长18.84分米,高2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3、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底面直径6米,高4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4、圆锥体积是25.12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四、抢答部分1、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2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特征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3. 圆锥的特征4. 圆锥的体积计算5. 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其关系。
(2)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圆柱的特征(1课时)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课时)3. 圆锥的特征(1课时)4. 圆锥的体积计算(1课时)5. 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进而引入圆柱和圆锥。
2. 新课学习:(1)圆柱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特征,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内部结构。
(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讲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圆锥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特征,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内部结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规律。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围绕圆柱与圆锥这一主题,详细讲解圆柱的侧面积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圆柱的侧面积》的内容。
具体包括圆柱侧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柱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每人一份圆柱侧面积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柱形物体,如垃圾桶、圆柱教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
2.讲解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并用粉笔标注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3.讲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圆柱模型,展示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与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给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圆柱侧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7.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侧面积的家庭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6cm,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答案:1. 侧面积= 2 × π × 5cm × 10cm = 314cm²2. 侧面积= 31.4cm × 6cm = 188.4cm²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圆柱与圆锥一、单元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圆柱与圆锥》属于四大领域中的“图形与几何”部分,主要内容有: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了圆柱,五、六年级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范围,促进了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2.渗透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概括和认知。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并且分散于各册教材的各章节中,是“无形”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重点,多个层面渗透。
本单元要通过圆柱和圆锥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类比、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3.核心素养关键词本单元教学内容体现的核心素养是“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4.学业要求认识圆柱,能说出圆柱的特征,能辨认圆柱的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课时分析我们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为图形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四大块做以剖析。
首先是第一大块中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分别是圆柱的初步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展开图及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初步认识,也就是“数学建模”。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在这里通过生活中更多的圆柱形物体,来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
通过观察,把众多圆柱形实物中其他属性剔除,只保留形状上的一致属性,进而抽象出圆柱的一般性直观模型,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具体到表象的抽象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探索交流,分1.整体感知圆柱(1)课件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实物图。
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小结:这里的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投影出示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的圆柱几何图形。
(3)交流生活中的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同桌讨论:圆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征。
(2)组织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投影出示圆柱的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学生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a.可以剪下来比较;b.量半径、量直径;c.量周长;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再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再纸上从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形,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并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么发现的?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5)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6)完成教材第18页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教材上。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投影出示第19页的例2。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学生观察猜测,它会是什么形状?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第一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导入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生:圆锥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1)特征(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2)表面积、侧面积(3)体积【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二、变式应用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请看下图: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生提问题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生罗列加工方法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
2.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识别。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底面形状、侧面形状等。
同时,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公式的含义。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教师授课教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姓名张老师所授科目数学学生年级六年级上课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教学标题:《圆柱和圆锥》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教学探究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及公式的运用(1)圆柱体与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上次作业检查结果:学生作业按时完成,作业质量达到老师的要求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1、什么叫做圆?2、圆主要包括那些内容?3、圆的应用是什么?4、圆的运算过程是什么?5、圆和长方形正方形构成什么样的图形?二、导入新课:本节课所要讲的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圆柱和圆锥》A、圆柱的认识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如下图所示:即AG矩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
其中AG叫做圆柱的轴,AG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所有平行于AG的线段叫做圆柱的母线,DA和D'G旋转形成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DD'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a 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h=2πR),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进行圆柱和圆锥的绘画和制作,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数学软件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特征。
2. 新课: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概念。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圆柱的认识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1. 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引导学生类比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 新课:讲解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解技巧。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圆锥的认识1. 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特征。
2. 新课:讲解圆锥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圆锥的认识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圆锥的体积1. 导入: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引导学生类比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2. 新课:讲解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的求解技巧。
3.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圆锥的体积的计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课时:圆柱和圆锥的应用1. 导入: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新课:讲解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策略。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一、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还直观认识了圆柱。
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圆柱和圆锥,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
全单元编排了5道例题、四个练习以及整理与练习,大致分成五段教学。
例1、练习五,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例2、例3、练习六,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例4、练习七,圆柱的体积;例5、练习八,圆锥的体积;整理与练习综合应用全单元的知识,实践活动扩展知识、开拓视眼。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线索,分别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
学生认识几何体一般先整体感知形状,再仔细研究结构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描述,建立形体概念。
例1先教学圆柱的特征,再教学圆锥的特征。
这是因为学生对圆柱已有直观感受,对圆锥比较陌生。
圆柱和圆锥的形状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它们都有圆形底面、弯曲的侧面。
先认识圆柱,有利于认识圆锥。
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例题在图画里呈现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从中找出圆柱形状物体,告诉他们有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还要回忆生活中的其他例子,体会这两种形状的物体是比较常见的,为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搜集了丰富的材料。
观察交流,分别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结构特点。
教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发现它们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突出三点:从上到下始终一样粗;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的特征也突出三点;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现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图文结合指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这些都是与形状特征有关的概念,还是继续教学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必需的基础知识。
圆柱与圆锥的高都是特定的概念,圆柱的高是它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它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教材在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里用虚线画出了圆柱两个底面圆心间的线段,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还在图形外面标注高,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分别是这两条线段的长,还暗示了测量圆柱、圆锥的高的方法。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三篇篇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二、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百度搜索】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
【百度搜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4、认识这些图形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百度搜索】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图片3、现在来研究圆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材理解】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复习不像新授课那样,要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但是需要根据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整理扩展认知结构。
本节课是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己梳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相关知识有哪些典型练习题,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学情简介】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
力。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2.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教师点拨:〕
(1)圆柱的侧面怎样剪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3)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迁移运用圆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
(4)回忆说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分析、综合、概括知识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辩论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的更有创意?(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预设回答:〕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
〔预设回答:〕
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两刀,增加4个底面大小的面,以此类推。
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涂”“切”以外,有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圆柱底是圆锥底的三分之一,圆锥底是圆柱底的3倍。
〔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
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挖”出容积。
〔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对圆木如何加工呢?
〔预设回答:〕可以挖成一个木桶,求求它的容积,内外涂清漆,求涂漆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追问:〕容积和体积有何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挖”出容积,将容积和体积加以何联系和区别,木桶的内外都涂上清漆,与前面的涂漆问题加以联系和区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三)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水池,池内安装喷泉,水池直径5米,深1.5米。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挖这个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如果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水池装满水,能装多少立方米?
〔教师提问:〕
如果给水池接一圈水管,并4米安装一个喷头,需要按几个?
池内如果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将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师追问:〕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一个水池问题,让同学们再一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达标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