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及影响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形象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如何影响政府形象、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挑战以及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互动特性让政府形象更加透明和容易被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形象受损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巧妙运用新媒体工具,建立积极形象,增强公众认可度。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政府的稳定性和实施政策的效果。
未来,政府需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强形象管理,提升公众信任度,以确保政府形象始终保持正面和健康。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形象、影响、塑造、挑战、利用、对策、重要性、发展趋势、结论1. 引言1.1 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和即时。
政府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传播政策信息、回应民众关切、展示政府工作成果,从而提升政府形象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随着新媒体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政府形象也更容易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
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会迅速扩散,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审慎对待新媒体的影响,积极利用其优势来打造正面的政府形象。
通过合理引导舆论、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提供透明、公正的信息,政府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塑造良好的形象,赢得民众信任与支持。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挑战,分析政府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作用,从而提升政府形象的正面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增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声誉和信任度。
通过对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其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提升政府形象,增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为建设和谐政府、服务人民、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舆论危机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网络舆论危机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愈发凸显。
在一个信息时代,舆论已经成为了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指引。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的危机,它们会对政府形象造成重大影响。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政府形象乃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在网络舆论危机下塑造政府形象?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舆论危机的表现网络舆论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谣言炒作:网络上经常会充斥着大量的谣言,这些谣言会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谣言一经传播,便会迅速引发舆论哗然,使政府形象备受质疑。
2. 负面评价: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表对政府的不满和批评,这种负面评价会对政府形象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负面评价被广泛传播,政府形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3. 恶意炒作:有些人出于不明的动机,可能会对政府进行恶意炒作,通过虚假信息传播,制造舆论危机,进而影响政府形象。
二、网络舆论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1. 影响政府形象的真实性和公信力:网络舆论危机会使政府形象受到很大打击,使人们对政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产生怀疑。
针对网络舆论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加强政府形象塑造,使政府形象得到有效地维护。
1.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恶意炒作、谣言炒作等行为,以减少网络舆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2. 提高网络舆论的敏感度:政府需要更加敏感地了解网络舆论的动向,及时回应网民的意见和批评,以减少负面评价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3. 建立政府形象塑造团队: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政府形象塑造团队,制定细致的政府形象塑造计划,定期对政府形象进行塑造和维护。
4. 提升政府形象的公信力:政府需要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形象的公信力,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
5. 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民众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回应民众的诉求,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增强政府形象的亲和力。
社会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与舆论治理的影响
社会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与舆论治理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它对政府形象与舆论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给政府提供了更多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会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与舆论治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社会网络传播可以对政府形象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政府可以更加直接地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政府部门可以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及时解答疑问,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社会网络传播热点事件,宣传政府的政策成果和民生改善措施,提升政府形象。
社交媒体的特点使得传播速度更快,传达更加广泛,政府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传播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然而,社会网络传播也带来了挑战,对政府形象和舆论治理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不加思考和核实的信息可能会给政府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谣言的传播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可能会误导公众,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社交媒体上信息的监测和应对,及时进行辟谣和澄清,防止负面舆论蔓延。
其次,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使得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
政府需要对公众意见进行及时收集和回应,采纳合理建议,避免舆论的累积和失控。
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确保社会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和舆论治理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应对社会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与舆论治理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测和研究,及时了解公众关注的话题和舆论动向。
其次,政府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能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增加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政府还要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获取平台上的重要信息,确保政府在舆论引导上的主动性和主导性。
此外,政府还需加强对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保护公众和政府的利益。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与公共服务的塑造与提升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与公共服务的塑造与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政府机构也逐渐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并开始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塑造政府形象和提升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形象与公共服务的塑造与提升的影响。
一、新媒体塑造政府形象1. 提供信息透明度新媒体平台为政府机构提供了一个直接与公众沟通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新闻稿、政策解读等内容,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政策动态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增加对政府的信任。
2. 建立形象认同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社会公益活动等,增加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
政府可以发布相关政策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从而建立起公众对政府的形象认同。
3. 加强危机公关新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回应和处理突发事件,加强危机公关。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紧急通知、应对措施等,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减少谣言的传播,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新媒体提升公共服务1. 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在线办事服务,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办理相关事务,提高办事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公众的疑问,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
2. 推动政务公开新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政府推动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政策解读等内容,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动态,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参与感。
3. 促进民众参与新媒体平台可以促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征求公众意见、开展在线调查等,让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三、新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管,及时辟谣,提高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辨别能力。
网络舆论与政府公信力
网络舆论与政府公信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网络舆论的迅速传播,使得政府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1. 信息不对称: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
这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挑战,因为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可能会迅速传播,导致公众对政府失去信任。
2. 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往往可以引导公众的舆论倾向。
政府的形象、政策和决策,受到网络舆论的评判和批评。
如果舆论趋于负面,政府的公信力将受到质疑和动摇。
3. 回应挑战:政府需要及时回应网络舆论的挑战,加强信息公开和解释说明。
如果政府对网络舆论置之不理,公众容易形成不良的印象,进而疑虑和怀疑政府的公信力。
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1. 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主动向公众提供政策信息、决策理由和决策过程。
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政府的工作。
2. 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政府应积极与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利用网络媒体的平台发布政府信息和回应舆论挑战。
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政府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 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政府应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疑虑和诉求。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民参与活动、开展在线问答等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4. 加强舆论引导:政府应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引导正面、理性的舆论对政府进行评价和批评。
通过积极引导舆论,政府可以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5. 提高政府形象和能力:政府应加强形象建设和能力建设,树立勤政、廉洁、高效的形象。
政府应注重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三、结语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信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政府应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的挑战,加强信息公开、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和互动交流,加强舆论引导,提高政府形象和能力。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导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网络舆情能够迅速传播信息、激化民众情绪,对政府形象产生极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舆情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舆情可以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一事件、对象或话题的态度和舆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播迅速: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达到大量用户。
2. 形象塑造: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政府形象,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
3. 反馈及时:网络舆情能够实时反馈公众对政府政策、决策等方面意见和看法,为政府改进提供参考。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1. 负面影响:当网络舆情出现负面反馈时,政府形象容易受损。
负面舆情的传播往往会引发公众质疑和不满,进而对政府不信任。
2. 正面影响:然而,网络舆情也可以对政府形象产生正面影响。
积极的舆情反馈有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挑战的对策1. 建立实时监测机制:政府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和态度,以便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政策。
2. 提高信息透明度: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提供准确、全面和透明的信息,避免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发公众猜测和误解。
3. 积极回应舆情关切:政府应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解答疑惑,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4. 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政府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舆情危机处理,及时消除舆情的负面影响。
5. 加强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应注重提升形象塑造能力,积极展示政府的良好形象、负责任和专业性,引导公众正确评价和认知政府工作。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案例分析1. 韩国政府应对舆情危机:2014年,韩国发生“亲信干政门”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新媒体可以帮助政府更加高效地传达信息。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政府可以直接向民众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政策解读、突发事件处理等信息,以达到及时、全面地传达政府工作的目的,提升政府形象。
新媒体可以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民众进行互动,倾听民意、回应民生关切,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和民生感。
新媒体还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危机。
在面临突发事件、负面新闻等危机时,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疑问,有效控制舆论风险,保护政府形象。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政府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提升政府形象,增强对民众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2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互动性强。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它更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从而提升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第二,即时性强。
新媒体可以实时发布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能够更及时地把握社会热点和舆论动向。
碎片化传播。
新媒体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信息量大而零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筛选,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信息消化效率。
第四,多元化传播形式。
新媒体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满足了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消费习惯,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使其在政府形象塑造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也为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2. 正文2.1 新媒体在政府形象传播中的影响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覆盖面对政府形象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新媒体平台,政府可以迅速发布政策信息、政府活动等内容,吸引更多民众关注和参与,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网络舆论危机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网络舆论危机下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论的力量日益凸显。
网络舆论的发展不仅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形象,也对政府形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网络舆论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如何塑造自身形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论危机、政府形象塑造和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在网络舆论危机下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策略。
一、网络舆论危机概述网络舆论危机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因网络媒体的传播而引起公众对某一事件或者个人的情感与行为的波动,从而对当事人或事件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负面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网络舆论危机可以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引发的,但无论何种原因,一旦发生网络舆论危机,就会对相关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和利益造成巨大损失。
在我国,网络舆论危机已经不断发生,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淘宝商家的售假、企业的环境污染、政府官员的腐败等问题都可能在网络上引发舆论危机,对相关个人或组织的形象和利益造成影响。
二、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政府形象是政府在公众心目中所形成的一种认知和评价,它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府形象好坏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执政稳定和政策执行效果。
在网络舆论危机的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是权力的集中体现,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和稳定性。
一个形象混乱、信誉不佳的政府,会导致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触,使得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受到质疑,从而影响政府的稳定和权威。
政府形象的好坏关系到政府的政策执行效果。
如果政府形象好,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会更加信任和支持;如果政府形象差,公众则可能出现对政府政策和决策的怀疑和抵制,导致政策执行效果的不佳。
政府形象的塑造对政府的稳定和政策执行效果至关重要。
三、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策略1. 积极主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当网络舆论危机发生时,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及时沟通、公开信息,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府形象是政府与公众交流的重要窗口,而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影响1. 更为开放和透明的政府形象新媒体的出现使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直接、即时。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公开信息公告、回应社会热点等,使政府工作更加开放透明,增强了政府对公众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2. 提升政府形象的传播效率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更高,能够迅速传播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成果,有效提升政府形象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政务APP等新媒体平台对政府形象进行宣传和塑造,使政府形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和认可。
3. 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操控新媒体的出现为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引导和操控社会舆论,有效控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消息传播,增强政府形象的正面宣传。
4. 挑战和风险新媒体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政府形象可能会受到网络谣言、负面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一旦政府形象受到损害,修复就变得十分困难。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何正确应对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成为了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新媒体使用能力建设政府应当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能力建设,不仅要加大对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力度,还要注重提高新媒体运营和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有效塑造和传播正面的政府形象。
2. 切实履行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义务政府应当切实履行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义务,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和决策依据,建立政府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增强政府形象的开放和透明。
3. 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做好危机舆情预警工作,及时应对网络谣言、负面新闻等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因素,加强对政府形象的舆论引导和操控能力,避免损害政府形象。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引言: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地,也是集思广益、表达声音的空间。
在这个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媒介传播的转变过去,政府形象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的渠道进行传播和塑造。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政府形象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传播范围使得政府形象具备了全新的塑造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舆论监控与管控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快速传播,因此政府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
政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识别出网络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和舆论走向,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
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可以有效降低负面影响,维护政府形象。
三、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机遇网络舆情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更直接、更及时的互动,提高政府形象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政府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宣传政府的工作成果和改革措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
四、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在网络时代,一旦发生舆情危机,政府必须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
政府应该正面回应负面言论,及时澄清事实,以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
除了回应,政府还应当主动作为,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五、网络言论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网络言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往往容易导致负面声音的扩大化和暴露化。
负面网络言论对政府形象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扭曲事实、制造谣言、抹黑政府形象等方面。
政府需要做到明辨真伪,及时回应和澄清,维护自身形象的公信力。
六、舆情管理与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公众的参与机会大大增加。
政府不再是单方面的宣传者,而是需要与公众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沟通。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与塑造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与塑造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情的兴起,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言论和观点,往往会对政府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与塑造变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挑战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形成并传播的一系列言论、情绪和观点。
网络舆情有以下几个特点:广泛性、实时性、匿名性、多元性和情绪化。
这些特点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舆情的扩散速度之快以及舆情的情绪化导向等。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负面舆情波及政府形象:网络上的不实言论和负面观点往往对政府形象造成冲击,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
2. 谣言和虚假信息对政府公信力的破坏:网络上谣言和虚假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形象受损。
政府需要及时回应和澄清,以维护公信力。
3. 情绪化舆情导致政府形象失衡:网络舆情往往带有一定的情绪化色彩,如果政府对此不能正确引导和控制,可能导致政府形象失衡,使政府在舆论场中处于被动地位。
三、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积极影响除了负面影响外,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 及时回应和澄清问题:通过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和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澄清疑虑,提升政府形象。
2. 政策宣传与沟通平台:政府通过网络舆情平台可以更好地宣传政策和政府工作,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3. 挖掘民意与改进工作:网络舆情可以作为政府了解社会民意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渠道,政府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调整政策和工作方针,提高政府形象。
四、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对政府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以及时获取和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以便做出及时回应。
浅析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的塑造
浅析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的塑造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已深入到各个角落。
随着人们参政意识的增强,网民对于网上政府领导人的消息关注度也日益增高。
政府领导人的形象不仅代表着政府形象,而且影响着政府威信的建立和政府效能的发挥,影响政府群众基础的牢固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政府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给政府领导人形象的塑造带来的不止机遇,还有挑战。
塑造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既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又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政府政策的号召力,使我国的民主政治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这种宽松环境下的言论自由也可能使很多领导丑闻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给政府领导人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政府和国家形象。
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意义深远。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而且可为塑造良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措施。
在网络环境下塑造良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号召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的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入手,结合具体案例,运用领导学、行政学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网络环境下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
为塑造良好的政府领导人形象提出一些措施建议:包括规范客观环境,完善监督机制,加快网络问政的发展步伐,同时加强政府领导人自身素质建设,做好宣传。
关键词:政府领导人形象,素质,行政监督,网络问政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olding of the Government Leaders’Imag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expanded in various corners. With the enhanced awareness of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ternet users concerned about the news of government leaders online increased at a higher degree. Government leaders’ image not only represent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a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authority and government efficacy, affects the mass base of the firm level, in the sense affects the government's future and destiny, has a deeply effect on the democracy of socialist and harmonious society building.Network as a double-edged sword, not only bring opportunities to mold government leaders’ image, but also challenges. Molding a good image of government leaders can rais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also improve the appeal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let our country's democracy toward a more healthy dire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reedom of speech in this relaxed environment may also let many leading scandal be exposed to the public perspective .It has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mage of government leaders and affect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ational image.Therefore, it’s very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molding of the government leaders’ imag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s not only allows us to se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e facing,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molding a good image of government leader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olding a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leaders can improve the appeal of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and policies, and promote China's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society.The molding of the government leaders’ imag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is the object study of this text, mainly from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case, use theories of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alysis how to mold a goo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leaders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suggestions include: specification of objectiv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develop the network asked, while enhancing their quality construction, good publicity.KEY WORDS:The image of government leaders,Quality,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networks in politics,Crisis manage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序言 (1)1 政府领导人形象及其塑造 (2)1.1 政府领导人形象的内涵 (2)1.2 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2)1.3 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的特征 (3)2 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1存在的问题 (5)2.2.1 领导品德低劣导致的政府领导人丑闻不断涌现 (5)2.1.2 领导能力不足导致的“领导丑闻” (5)2.1.3 网络问政怠慢民意,使政府领导人形象造质疑 (5)2.1.4 民主监督方面还比较薄弱,监督体制不够完善 (6)2.2 面临的挑战 (7)2.2.1 品德这种内化的修养难于从短期的教育中得到加强 (7)2.2.2 开放的网络环境很难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规范 (7)3 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塑造的途径选择 (8)3.1 加强政府领导人自身的建设 (8)3.1.1 提高政府领导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8)3.1.2 提高政府领导人的道德素质 (8)3.1.3 加强政府领导人的作风建设 (9)3.1.4 提高政府领导人的决策水平,以突出的政绩赢得公众 (10)3.1.5 提升政府领导人外在形象 (11)3.2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以考核促形象塑造 (11)3.2.1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12)3.2.2 将政府领导人形象与考核相结合 (12)3.3 加快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完善网络立法 (13)3.3.1 强化网络媒介的影响力度,加快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进程 (13)3.3.2 完善网络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机制 (15)3.4 加强政府领导人传媒形象管理,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 (15)3.4.1 加强政府领导人传媒形象管理 (16)3.4.2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做好宣传 (16)IV结语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浅析网络环境下政府领导人形象的塑造 1序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政治也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塑造
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第一章:引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公共形象塑造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政府和社会之间、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政府在网络媒体上的形象和声誉已成为公众对政府认同和信任的重要考量之一。
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共形象塑造是政府公关方面的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章:网络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形象2.1 网络媒体的特点与影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差异是网络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
这意味着政府公共形象建设需要加强信息交流和处理能力,建立更加透明、开放的形象,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2 政府公共形象的内涵政府公共形象不仅包括政府的形象,还包括政府的服务形象和政策形象。
政府公共形象的塑造需要注重政府形象、政府服务形象和政策形象的有机结合。
2.3 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形象的特点网络媒体时代下,政府公共形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公众舆情反应快速,政府应更具敏感度及时应对。
(2)网络舆情在政府公共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需要进行舆情研究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3)政府公共形象要注重对公众需求的关注和回应。
第三章: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的策略3.1 加强政府信息披露政府公共形象塑造的第一步是加强信息披露,提供更多、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
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公开的制度和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政策、措施和举措等信息。
同时,政府应做好信息的解释和解读,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误解和谣言的传播。
3.2 建立开放式网络形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网络形象,开展公开、透明式政务信息公开,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从而推动政府公共形象的建立。
3.3 抓住社交媒体机遇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塑造公共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该积极借助社交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运营机制,提高政府的网络形象和公信力。
3.4 举办官方活动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官方活动,如庆祝节日、主办展览、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等,来增强政府形象。
网络舆情如何影响政府形象
网络舆情如何影响政府形象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影响公众意见的重要渠道。
政府形象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亦受到了网络舆情的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如何影响政府形象,并探索相应的应对之策。
一、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1.1 舆情的扩散速度加剧政府形象的曝光度在网络舆情中,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相比之下趋于滞后。
政府的各项决策、公共服务和行政行为等容易成为网络关注焦点,政府形象的曝光度得到极大提升。
这对政府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失误或不当的行为,将很可能引发舆论的拭目以待,对政府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1.2 舆情的传播规模影响政府形象的认可度网络舆情的传播规模广泛,一条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给大量的公众。
舆论风向的形成和舆情的传播受到群体行为心理的影响,公众对政府形象的认可度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如果舆情呈现负面倾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将会降低,政府形象会受到冲击。
1.3 舆情的情绪共鸣进一步塑造政府形象的态度网络舆情中,公众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观点,舆论多元化,情绪表达活跃。
如果舆情对政府产生了负面情绪共鸣,公众会进一步形成对政府的态度和看法。
这些情绪共鸣可能使得政府形象进一步受到扭曲和贬低,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的塑造和重塑。
二、应对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策略2.1 积极主动管理舆情,提升政府形象的透明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主动了解社会民意和公众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政府应该向公众提供足够的信息公开,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沟通,提升政府形象的透明度和亲和力,降低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冲击。
2.2 提升政府形象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政府在处理相关事务和公共事件时,应秉持社会责任感,展示出公正、公开和诚信的态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和保护,树立良好的公信力。
通过加强行政执法和治理能力,提高政策执行效果,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降低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损害。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政府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塑造也逐渐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
传统的政府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官方媒体进行,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政府形象塑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不容忽视,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1. 加强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新媒体让政府更容易向公众传递信息,公众也更容易获取政府的相关信息。
政府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政策文件、工作报告,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政府的信息,这加强了政府的信息公开透明度。
2. 增强了公众参与意识新媒体让公众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政府也更容易听取公众的声音。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政府相关的决策和讨论,这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意识。
3. 形成了舆论监督新媒体让舆论监督更加便捷和快速,一旦政府出现问题或者失误,舆论监督会迅速形成,政府也更容易受到舆论的压力。
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各类问题,以免引起公众的不满和质疑。
4. 提高了政府形象的传播效率新媒体让政府更容易推广自己的形象和政绩,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宣传来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政绩,进行形象塑造。
二、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挑战1. 舆论监督和负面影响的传播新媒体让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舆论监督,避免出现各类负面信息的传播,避免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
2. 公众意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新媒体让公众意见更加多样化和不确定化,政府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公众意见的收集和分析,更加灵活地应对公众的各种诉求和意见。
3. 形象的维护和塑造难度加大新媒体让政府在塑造形象的时候更加困难,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形象的维护和塑造,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各类形象问题,避免对政府形象的损害。
1. 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政府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塑造,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类政策文件、工作报告,推广政府的政绩和形象。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政府形象的塑造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挑战性。
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政府形象的要求,新媒体的兴起给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提升政府形象的机会新媒体为政府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且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与公众进行互动,传递政府政策、解释政策意图、回应民生问题等。
政府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升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2. 增加舆论管控和危机应对压力与提升政府形象的机会相对应的是,新媒体也为政府形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和官方渠道,互联网上的言论和舆论可以迅速扩散并对政府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甚至引发舆论风波,使政府形象受损。
政府需要更加重视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信息滞后和舆论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对策研究1. 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力,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
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政策解读、宣传政府成绩、推动民生项目、回应社会关切等信息,增强社会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2. 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控机制和危机公关预案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控机制和危机公关预案,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动态,发现舆情危机和风险。
在危机出现时,政府需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发布信息,消除疑虑,积极引导舆论,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3. 提高政府官员的新媒体素养和应对能力政府官员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养和应对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管理。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政府官员的新媒体意识、传播技能和危机应对能力。
4. 建立政府新媒体管理制度和规范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新媒体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政府与新媒体的互动规则、内容审核标准、责任分工等,确保政府在新媒体传播中有序、稳妥地运作,减少舆情风险和管理难度。
网络舆情传播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传播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传播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在网络上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还涉及到了舆情的管理和影响。
网络舆情传播对于政府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网络舆情传播的一个显著影响就是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
在网络空间中,有许多极端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传递,但在网络上却随处可见。
这些声音不断地影响着公众的看法和态度,使得社会的两极分化局面更加明显。
政府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很难同时取悦两边。
一个政府可能需要在正义和公平性上作出坚定的立场,但同时还要避免在某些敏感问题上激怒另一方。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形象会变得模糊不清,并可能被批评为表现软弱或妥协。
二、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难度增加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信息可以被自由地发布和传播,这就使得政府的网络舆情管理变得相当困难。
许多政府试图通过对网络进行监控和审查来控制互联网上的言论,但这样做即使是成功的也只是有限的。
尤其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舆情态势变化的速度更快,监控和管理难度更大。
政府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果政府过度干预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可能会被人指责为侵犯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
但如果政府缺乏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将导致声音混乱和信息不真实,更有可能给政府形象造成损失。
三、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承除了上述负面影响外,网络舆情传播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网络成为政府宣传和舆情管理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宣传自己的形象和政策,使得群众对政府和政策有更全面的了解。
网民有不少是政府的忠实支持者,这些人在网络中成为了政府形象的传承者。
他们会利用各种渠道,传播政府工作的真实情况,弘扬正能量,为政府推波助澜。
社交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效果研究
社交媒体对政府形象塑造与传播效果研究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社交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效果,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一、社交媒体的崛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迅速崛起,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迅速、传递成本低廉,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信息,从而对政府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政府形象的塑造需求政府通过社交媒体来传递信息和进行互动,主要目的是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形象认同度和透明度。
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三、社交媒体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作用首先,社交媒体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的及时传播。
政府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重要政策、新闻等信息,有效传达政府的声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其次,社交媒体能够方便地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向公众展示政府在教育、环保、医疗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加强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
再次,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
政府通过回复公众的评论、解答疑问等方式,可以增加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政府形象的亲民性和公正性。
四、社交媒体对政府形象传播效果的影响社交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政府形象传播效果的独特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快速,可以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政府的声音,提高政府形象的认同度。
其次,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传播成本低廉,可以较好地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但是,社交媒体也存在信息流失、信息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可能影响政府形象的传播效果。
五、社交媒体的优化策略研究为了提高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效果,政府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政府应加强公众意见的听取和回应,通过回复公众的留言、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增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刊改革与开放一、网络时代对政府形象塑造的影响政府形象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活动,在公众中建立起来的有关政府的主观印象,是指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在作为行政管理客体的公众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从现代社会公共管理学发展现状来看,社会管理主体与网络的联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第二客体。
网络以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隐匿性等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极大的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舆情。
网络成为人们发挥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作用,能够预警社会危机,也能成为社会矛盾的放大器。
网络舆情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在政府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化搜索博客、微博,SNS等交互式新兴领域,使网民得以全面体验虚拟信息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虚拟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实现“虚拟社会”与现实生活完美结合。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形象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web2.0互联网优势,网络传播已经成为政府塑造对外展示的一个良好平台,为公共管理双方提供了便利的沟通渠道,在网络社会中公民与政府定位平等,深刻的展示了公民监督者的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
但现实的我国传统的处理方式,随着网民公众意识的不断提高,网民对社会的参与度逐步扩大,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而政府在某些方面又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则造成公共管理双方的敌视和对立,增添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当前我国网络对政府形象产生的制约因素当前在网路传播过程中,网络传播由于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复杂,而传送渠道面向社会大众,舆论方向难以控制等问题,无法以一言蔽之,其造成的后果难以控制。
政府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拦截,公众的群体性的,盲从性等特点迅速影响到政府辛苦造就的形象,其破坏力根本无法拦截。
在网络时代,我国政府在政府形象控制力方面主要显示这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公开行政力度略显不足从目前公众的发展过程看,我国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往往信息处于隐蔽状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往往处于相互不平等的状态。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正是对正确表达利益诉求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已成为我们的政府对网络舆情反映滞后的根本性原因。
这将根本上导致我国政府丧失政府信息主导地位,随着网络公开程度的加大使得政府在管理信息的披露和发布方面的主动权受到了极大冲击。
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已经成为中华红十字协会的诚信问题。
从上所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政务公开是现代公共管理制度对管理主体的根本性要求。
政务不公开是导致我国政府效率低下,透明度不高的根本原因,也给腐败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二)政府处置跟不上网络传播的进程政府还没有从传统“父母官”的角色定位中跳脱出来,形成服务意识。
作为社会管理主体没有主动超前的意识。
首先是对社会管理中可能产生舆情的重大事件缺乏预判,没有形成对网络情况的收集制度,或者没有合理的带有前瞻性的分析汇总。
缺乏应对紧急舆情的预案,对严重危害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危机性舆情时束手无策,一则束手无策,疲于应付,亦或者盲目应对,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三、网络传播及言论的极端化当前,网民由于现实身份和对现实社会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观点不一致,导致网络舆论两级分化,为公众和政府作出正确判断增加了难度。
由于统一的判断标准,公众和政府在接受此类信息时往往难以判断。
特别是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体制而言,许多社会缺陷还无法解决,网民对各类社会现象的针砭时弊往往容易引起“虚拟社会”的共鸣,而一些社会不合理现象可能在一时之间无法解决和根除,从而导致部分不理智网民产生对社会根本制度的动摇,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并导致网络监督的异化,网络的监督作用异化对隐私的窥探,无法显示网络监督的优势。
四、政府在处理网络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网络时代,我们的政府依然是闭门造车,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落后于公众的需要,无法适应潮流的发展,对网络传播和言论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的行政政治是与“人治”相结合的。
然而随着现代政府的要求,官本位使我国政府与现代政府要求差距甚远,我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政务不透明公开,甚至部分政府职能部门拥权自大,损害公众的利益。
(二)网络对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存在缺陷尽管有关政府部门意识现代行政离不开信息对称。
但从电子政府网站的应用上来看,它实际上只分享政府愿意公开的信息。
行政理念实际意义上没有做到与网络时代同步,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没有上升到社会科学的高度。
网络时代对我们社会领域的改变是无法回避的,只有顺应时代才能立于有论网络对政府形象的塑造及影响沈龙云(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鲜明的特点和独有规律已经对社会及政府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管理方式使得政府在应对和处置网络事件的手段已造成了相当的社会负面效应。
政府形象的定位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利影响,继续积极地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健全政府与各种形态媒体的良好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公关意识。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形象政府职能利地位。
如“郭美美”事件对慈善事业的伤害。
(三)未能准确把握对网络舆情“堵”与“疏”的尺度。
从我国政府的发展历程来看,媒体处于行政权利的管辖之下。
而由于网络特性使传统权力无法干预。
但政府还没有从传统媒体控制观念中转变过来,无论从信息发布,政府与网民间互动等等都存在形式化的发展趋向。
从部门设置和立法上看,我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如上海作为互联网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是本世纪才成立的。
(四)政府应对网络问题的机制不健全由于中国政府职能部门从横交错,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太细太小,导致部门之间缺乏交流。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社会问题频频发生,部门之间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种无力的状况导致对网络新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处于落后地位。
在处置网络信息时过多的掺杂了部门利益,无法形成合力。
没有形成和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利用制度。
五、塑造网络时代政府形象的新对策(一)重视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加快政府进行网络互动我国政府应从思维意识层面高度到塑造政府形象对现代政府的重要性。
塑造现代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良好的政府形象可以充分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必将对政府的组织目标、组织绩效的实现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正视网络的客观存在,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影响力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扮演好政府的角色,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实现信息共享。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不是简单的“作秀”,其关键点在于能使政府与被管理者即社会公众在公共管理政策上产生共鸣。
(二)明确政府服务于民的宗旨意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转变政府理念,从公众角度出发,以服务为理念进行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的外在形象要有内涵做后盾。
我们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不仅要在“包装”的层面上下功夫,更要完善政府的体制架构,明确服务意识,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
首先,要重塑公务员的形象,公务员是依法行政和政府形象的代表。
要建立一种一支廉洁高效、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现代化公务员队伍。
其次,理顺政府内部管理机制,理顺政府关系将复杂的行政关系明确界定,减少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理顺行政关系将有助于我国建立法治社会,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律环境。
(三)推进电子化政府的改革,完善网络行政手段当前,我国电子化政府的应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网络行政的手段停留在简单的公布等环节,无法发挥其先进的作用。
严重滞后于现代发达国家的现实水平的,更多的学习还是停留在器物层面上的,没有实质性的改进,没有理念上的更新,断章取义和生搬硬套了一些其他国家的具体性做法,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中国特色的网络行政手段,重视网络行政的合法性,结合网络宣传来达到政府形象的构建。
例如公共安全部门可以举办“局长热线”、“网上业务受理”等活动来拉近警民关系,结合网络开展宣传工作,那么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政府的网络形象将会有极大的改观。
(四)建立部门间协作交流机制政府部门之间要互通信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甚至与社会群体包括网络虚拟社团之间都应该建立沟通的渠道,加强信息的交流频率,发挥信息的社会价值,减少由于信息闭塞和沟通困难造成的误会。
目前,各级政府基本上明确了网络宣传职能,一定级别的党组织还专门成立了网宣机构,政府各具体职能部门例如公关安全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等都负有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和引导的职能。
加强各级党政部门的网络信息管理、收集、分析、引导、处置相关职能的部门的工作能力,打破部门樊篱,抛弃狭隘的得失观,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保证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准确掌握网络动态,及时做出反映并反馈。
(五)形成鲜明的政府管理风格,重视与网络媒体的交流互动在这个快速消费的年代,政府品牌的塑造已成为从众多的政府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重点。
首先形成鲜明的管理风格是政府的标识,现代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意识以及品牌战略都立足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虽然政府没有明显的优胜劣汰机制,但是打造一流品牌的效用是相同的。
首先,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提倡形成特色鲜明、格局特点的外在形象,既可以提升品牌效应,提高管理质量,又体现地区特色,打造一流的政府名片,推动其他各项工作。
其次,在树立风格的同时,要注重政府管理工作绩效的评估,检验政府提供的公务服务水平。
再次,要重视与网络的交流互动,政府形象的传播已从过去的单向交流,转变成双向互动。
政府应改变生搬硬套传统的管理方式,转而采取采取主动交流沟通的方式,与网络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从而影响和有意识的引导网民的观点,树立网络主流声音,主取得网民对政府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引导网络舆论氛围。
六、总结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互动更加频繁,网络对政府形象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
政府形象建设内涵趋向复杂化。
在网络时代,影响政府形象建设的因素,不再仅局限于政府自身素质与能力,现代网路的发展要求政府尽快转变角色定位,从传统的管理政府转变到现代服务型政府。
针对政府形象的建设,也要从表面形象实质转变成政府内部形象的建设,各级各地政府加强政府形象建设的速度须不断加快,力度也须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