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重点
现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一、1917—1927 文学革命二、1928—1937革命文学三、1937—1947 抗战第一章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第一节文学革命运动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1、三个人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性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文学革命》,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2、1915年9月《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发起人:陈独秀,胡适,胡提出“八条纲领”,刊载于《新青年》被称为“中国文界之雷声”。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标志: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宗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二、“人的发现”和“人的文学”1、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2、是否有人道主义作为区分“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3、人是从动物进化的,人是从动物进化的。
三、新旧文学观念之激战1、响应方: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刘半农“双簧会”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2、反对方:①林纾:发表《妖梦》和《荆生》痛骂陈、胡、钱玄同辩:钱玄同和刘半农“双簧信”林纾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辩:蔡元培《答林秦南书》②学衡派:根据地:南京东南大学(1922)刊物:《学衡》杂志总编辑:吴宓主要撰稿人:胡先骕和梅光迪论战以新青年胜利告终③甲寅派:1925年章士钊号召:读经救国。
第二节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一、文学研究会1、1921年1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后”在北京诞生。
2、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耕济之3、代用刊物:《小说月报》,又创办了《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等月刊4、三个方面成绩显著:A、提倡“为人生”文学,B、大力介绍外国文学,C、推动写实主义“平民文学”创作5、杰出代表:①朱自清。
A家庭小品《背影》《给亡妇》,B海外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C写景美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特点:诗歌以写实为主,兼用象征。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2、文学革命的意义;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10、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11、朱自清前后期散文的特点有何不同?12、谈谈问题小说作家的个性13、乡土小说有何价值?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15、《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具有什么特征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17、创造社的文学倾向是什么?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期的变化及其意义;0、20年代的浪漫抒情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些特点。
21、小诗的特点是什么?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是什么?23、李金发诗歌的时空特点是什么?24、如何评介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地位?25、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26、新月派是如何规范新诗走向的?27、徐志摩诗歌的思想特点是什么?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什么?29、《现代》杂志中的诗歌有何特点?32、废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是什么?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4、“左联”是如何成立的?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的文艺论争?36、吴荪甫形象分析。
37、《子夜》的延长线上的作品何指?8、谈谈“革命的浪漫蒂克”39、吴组缃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40、《生死场》的特点是什么?4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有何特点?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特点是什么?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1927-1937 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1937-1949 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文学革命的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易卜生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精选]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教材 第一章--资料
六、台湾的文学革命
1.阵地、倡导者: 《台湾青年》1920.7创刊,1922年更名《台湾》 杂志,1923《台湾》杂志增刊《台湾民报》半月刊
第二节 鲁迅
一、概述 少年:从小康堕入困顿 求学:弃医从文 1909年归国,对辛亥革命:从热情呐喊到失望彷徨 1918-1927,倡导新文学,以实绩奠定地位。
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雨丝》《莽原》《未名》 1927.10,上海,最后十年最为辉煌的战斗生活,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
二、文学团体涌现
7.湖畔诗社: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成员为 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 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 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鲁迅曾 评价汪静之的爱情诗为“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 出来的”,评价湖畔诗社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朱自清 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 8.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 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 团,前期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创 办《新月》月刊,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莽原社:1925.4-1927.12,北京,鲁迅,高长虹,杂文 未名社:1925.8-1930.4,北京,鲁迅发起,台静农,以译介外国文学 为主,兼及文学创作
序言 第一章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序言:中国现代文学讲义这门课程,对于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于大家的对外汉语专业,我觉得它是一门拓展课。
培养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的教师,增强你们的文学素养,并加深对中国文学和国情的了解。
提高文学鉴赏和分析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和出发点。
(一)什么叫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时间概念。
新文学概念时间概念:中国现代文学从时间概念上讲是指1917一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
从1949以后到现在的文学叫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一门课。
30年前言:现在有“20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但一般说来,还不被整个学术界所认可。
新文学概念: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学发展到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和过去的文学不一样。
主要有两点:1、从内容上描写现实。
或书写个人的情怀,而且特别关注社会、民生。
2、从语言上看白话文。
这是新文学的性质。
这就叫新文学。
由此也开启了一个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过去讲它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特点(与时代革命紧密结合)。
左倾陈旧,现在的教材多数不这么提了。
(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不是一个晚上就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两点:1、近代文学改良和思想启蒙运动逐渐推进的结果(包括外国影响)。
2、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
我们下面就讲这个问题。
这里先停停。
(三)分期分三期。
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过去叫:第一个十年(1927-1937)过去叫:第一个十年(1937-1949)过去叫:这里,政治和社会的状况,决定了文学的分期。
因为政治和社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文学。
政治和社会的状况不同,文学的状况也不同。
这也是我们讲课的分段顺序,多数的文学史都是分三期讲述。
先讲文学史,包括,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思想的论争,文艺理论的建设等等。
后份文体、按流派讲作家作品。
(四)教学1、先说说教材和教材的使用。
文学不是1+2=3。
一本书一个说法。
有研究型、有教学型。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1927)
第一章“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1927)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特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了解其具体的过程,获得关于现代文学发生的较为丰富全面的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现代文学发生的三阶段:产生、建设、收获第一节古代文学的终结与现代文学的诞生1.社会背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思想背景:“立国”与“立人”3.文学背景:晚清“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与世界先进文学的差距1.产生期:(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载于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中提出了著名的“八事”: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
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
不嫌以白话作诗词/须讲求文法之结构(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2)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钱玄同提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4)刘半农提出文章要分段,要打标点符号2.建设期:胡适对文学形式的探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4卷4号,1918年4月):“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周作人对思想革命的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李大钊对文学内容的要求——“宏深的思想,深刻的学理”3.收获期:(1)白话文取得了正宗地位——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颁令全国国民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教育统一采用语体文(白话)(2)早期白话文的创作实践——诗歌:1918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了包括胡适等人在内的白话诗八首,这意味着新诗的真正产生。
胡适的“放脚体”新诗的“尝试”——平易通俗又有古诗词的韵味,有反封建的内容又不乏自己的情绪——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难点解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解答见题型梳理,下同)【二】题型梳理第一节概述(一)单选、多选1.“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到的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5.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改革韵文、散文。
使用标点符号。
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6.周作人认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7.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矛头指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小说的形式完全是现代化的。
8.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9.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人物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10.创造社的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文学革命的起因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
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
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
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
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
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1、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背景: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路。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政府的失败主张:民主、科学、人权、自由。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主张: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创作特点: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白话文代替古文。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复王敬轩书》,对于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
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的口号,提倡“平民文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的启蒙作用。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3、“学衡派”、“甲寅派”4、“文学研究会”5、“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
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
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
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
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6.简析《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①外冷内热,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憎恶、鄙视;②以讽抒情,在讽刺背后隐含改革社会的革命热情;③形喜实悲,在阿Q的可笑行径中,在未庄人可笑可鄙的喜剧中,隐藏着深刻的悲剧。
7.简述鲁迅《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前期作品:①《补天》取材女娲开天辟地,赞颂了先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创造毅力;②《奔月》取材于神话嫦娥奔月,突破主人公羿勇猛豪迈的性格,孤独而不悲观,渴望战斗;③《铸剑》着力描写黑衣人宴之敖冷峻的复仇。
后期作品:①《非攻》中的墨子,机智善辩,反抗强暴,作者借此讽刺现实;②《理水》歌颂“中国的脊梁”式人物
大禹;③《采薇》取材于武王伐纣,批判伯夷、叔齐消极避世的思想;
④《出关》写孔老相争,老子失败后西出函谷关,批判老子消极无为;
⑤《起死》取材于《庄子》,用庄子与骷髅的消极出世与积极入世的矛盾冲突,批判老庄哲学的欺骗性。
8.简析《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①依据古籍,容纳现代,只取历史材料的“一点因由”而加以“点染”,将现代人的生活融入古人古事中;②将古人写活,着重于对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深入开掘和扩展,打通古人今人思想感情上相通之处加以推想和发展;③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9.《野草》《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
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年至1926年,陆续发表在《语丝》上,共24篇,写作时间大致与小说集《彷徨》相同,心境也基本一致。
作品表现了鲁迅在苦闷、彷徨中求索的新路历程,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复杂矛盾的心情,既反映了时代的矛盾状态,又体现了鲁迅在思想大转变前夕所作的严肃的自我解剖。
《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与《野草》大致相同,写作时间也有所重叠衔接。
鲁迅当时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
10.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主要内容有:①反对国粹主义;②批判迷信落后思想;③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儿童和青年的社会解放;④揭示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
⑤对“整理国故”的否定和对欧化绅士的批判;⑥对“打落水狗”和
“韧性战斗”精神的提倡等。
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特色,民主和科学是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11.鲁迅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重点
鲁迅后期杂文的内容非常广泛:①有政治评论,如揭露当局的反动统治和文化“围剿”的罪行;②有对文艺界各种现象的评论,如批判文艺界倒退、复古倾向,批判“捧杀”与“棒杀”现象,批评各种错误文艺观;③有各种思想批评,如批判各种错误思潮;④仍然注意社会批评,写下了大量解剖中国社会思想的杂文。
后期杂文政治内容大大增加,文艺批评、政治批评和社会批评联系更加密切,是30年代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最好的艺术记录。
12.简述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
重点
①1925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
②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是革命文学作家蒋光慈,他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与《短裤党》。
③《少年漂泊者》写参加革命前的少年漂流的过程,既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④《短裤党》直接反映革命者的现实斗争与生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塑造了革命者的形象,但形象存在较强的概念化缺陷。
《短裤党》可视作20年代文学与下一阶段文学的过渡期作品,已经体现出左翼文学的优点和缺点。
13.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
赖和小说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遭遇;②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③传统封建思想和旧势力的愚昧;④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
艺术特点:①体现书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②语言运用上,以口语化、生动性著称;③特别是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之成为台湾文学的代表作家,并代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方向。
14.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论述)
创作历程概览:①1919加入新潮社,发表《这也是一个人》;②初期以人道主义为题旨,创作《阿凤》《寒晓的歌》等;③加入文学研究会后,转向“为人生”的写实主义。
创作题材:①多取材教育界的人和事,如《饭》《校长》《前途》《外国旗》《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压迫下委琐可怜的知识分子形象;②取材农村生活,如早期《这也是一个人》演示了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1933年发表于《文学》杂志上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了当时丰收成灾的畸形社会现象;③拓展题材,进入时代革命领域,创作了《夜》《某城纪事》等作品;④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标志着他在小说体裁上的开拓,表现生活内容的广度也有所拓展。
在总体艺术风格上,叶绍钧以厚重朴实见长:①遵循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冷隽含蓄,蕴藉深沉;②各题材小说的结构安排都严密细致;③叙述语言上,注重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准确,纯正规范,对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15.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
①第一批公开发表的新诗中,都显示了“五四”思想革命的特点,表现个性精神和人道主义;②共同的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自然节奏,明白如话,有散文化倾向。
16.郭沫若散文创作的特点。
重点
①郭沫若的散文记叙的多是自己的个人生活,纵情抒写,无拘无束;
②他的自叙性的散文与他的自叙小说有时界限不甚分明,主人公自我抒情色彩很浓;③他写过不少散文诗,《小品六章》是其代表作,清新、隽永、淡雅,语言比较讲究雕琢,不同于他浪漫主义的主导风格。
17.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特点。
重点
①作品率真坦诚,感情炽烈外显,具有比郭沫若还要强烈的自叙传色彩;②内容上或抒发身世不幸的感喟,或倾泻世道不公的牢骚,或抒发生涯困顿的艰难,有时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尊敬;③因其古典文学修养深厚,故行文笔墨酣畅,富于神韵;④不太讲究章法,有时显得支离散漫,各篇质量有高有低。
18.徐志摩散文创作的特点。
①徐志摩以诗著名,但特点散文也写得自由华丽,自成一体;②他的抒情散文多注重抒写性灵,想象丰富,结构繁复,语言铺张,辞藻浓艳;③他的一些议论散文,思想明显偏于保守,艺术价值不如他的抒情散文。
19.五四时期散文的文学意义。
重点
“五四”时期散文意义重大:①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示威;②“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相当自觉而彻底,散文不仅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而且自此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门类,从而结束了文章与散文长期面目部分的历史;③“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反封建等理念,从此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和反复言说的主题。